•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教導學生認知高齡化社會議題的探討/12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校教導學生認知高齡化社會議題的探討/122"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學校教導學生認知高齡化社會議題的探討

曾惠君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一、前言

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定義,當 65 歲以 上高齡人口數佔總人口數比例達 7%時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到達 14% 時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達到 20%時則稱為「超高齡化社會(super-aged society)」。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UNFPA, 2017)表 示人口老化問題是 21 世紀全球最值得關注的議題。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2017) 也預估在 2030 年,10 歲以下人口比例會低於老年人口比例。又依研究預估 2050 年老年人口總數更會超越 24 歲以下的青少年和青年總人口數。研究中更顯示 2010 年歐洲和北美地區約有 20%的老年人口會與其子女居住一起,但亞洲地區 的比例竟高達 50%,也更彰顯這議題之重要性。 就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在西元 1993 年時即已超過高齡化社會的 7% 標準。在西元 2017 年 2 月老年人口 313 萬 9,397 人第一次高於幼年人口 313 萬 3,699 人,也在 2017 年 3 月底正式達標,突破 14%的門檻(內政部統計處, 2017)。 國家發展委員會更推估臺灣在西元 2026 年會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而達到 20%的門檻(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人口結構的改變對整個台灣社會影響顯著 而深遠,除了老人照護問題需被重視與考量外、整體社會的商業及消費行為的改 變甚至重新改寫經濟結構等,都更彰顯我們不應忽視此現況。而教育是整體社會 行為的其中一環,人口老化對教育的影響和衝擊也是必然的。有鑑於此,檢視我 們目前在高齡化議題上的教育重點之適切性及重要性自不待言。

二、認知高齡化的問題

既然人口老化的重要性與相關影響將會牽連到我們社會的所有層面,所以教 育我們的下一代認知此問題將造成的衝擊、未來會面臨的考驗及因應之道刻不容 緩。再者,依據高齡化議題相關研究指出,創造一個對高齡族群友好的環境是融 合世代的最佳方式。然而一般人對老化大多有負面的想法和認知,總將老化和生 病的、疲乏的、健忘的、易怒的、無生產力的及遲鈍的等負面形容詞畫上等號 (McTavish, 1971)。McTavis (1971)更指出小孩這負面老化的認知發展啟蒙於早期 兒童時期,若未及時施予正確教育導正將會持續固定不變。因此更肯定認知高齡 化議題融入目前教育的必須性、急迫性,這同時也呼應了 Klein, Council, 與 McGuire (2005) 老化教育應該要於兒童時期就開始提供的主張。 目前教育現況在高齡化議題的部分有如下之問題:

(2)

1. 將高齡化教育定義限縮在協助學生了解老化過程及活動上,未提及世代融合 方式及因應未來該有的態度: 根據 Davis(1990)和 Moseman(1992)研究,都將高齡化教育定義為幫助學生 或個人理解或適應老化的教育活動。Langer(1999)有將高齡化教育目標明確定義 為三個面向:在認知上、在情義上及在技能上,而這也是目前《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簡稱新課綱)中的學習重點的分類依據。雖然 Langer 在技能 上有提到教師需增加教授知識與方法以因應個體老化及家中成員老化與社會結 構的老化問題。但以目前與老化教育較相關的「健康與體育」的 108 新課綱內容 來看,不論在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內涵及教育議題融入中都沒有提到高齡化教育 議題,僅在第三、四學習階段學習內容次項目中可見到,但重點仍是著重於面對 個人老化的態度,實有所不足。 2. 教科書上的老化議題帶有負面偏見色彩: 正如 Markson 與 Pratt(1996)提出,多數教師都是依據教科書內容來計劃授 課內容、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及安排學生作業等,因此教科書內容之適當性就顯 得格外重要。檢視目前國內所使用之教科書,可以發現在老人教育內容或圖片呈 現大都帶有刻板印象,如老人總是閒散的出現在家庭、社區或公園等場景、老人 除照顧子孫外無其他社會參與活動及貢獻、甚至還有性別刻板迷思存在,如男性 高齡者都是從事下棋、打太極拳,而女性高齡則只能從事跳舞、體操等活動(陳 朱政,2012)。這種陳腐且不合時代的知識傳遞,非常需要被重新思考、討論並 修正,所以國外學者如 Ansello(1977) 、Couper 與 Pratt(1999)、McGuire(2003) 等學者很早即開始提倡教科書修改的必要性,以正確教導面對高齡化的議題。 3. 缺乏教導因應高齡化社會帶來各面向的衝擊:

既然高齡化社會是未來的趨勢,其對社會帶來的衝擊是不可避免的,那學校 教育就必須進行相當的革新以因應未來的需求。正如芬蘭前衛福部長泰帕爾 (Vappu Tuulikki Taipale)於接受《遠見》雜誌採訪時(引自林佳誼,2004)所提: 「人們必須認清一點,老化不只是一個健康或社福議題,老化是無所不在的。」 所以筆者以為銀髮族的增加除改寫了人口結構外,也同時改寫了經濟結構,因此 在教導我們的下一代需對此議題有警覺性外,更應該用多元的層面來思考這問題, 甚至延伸至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中。畢竟這波「老化海嘯」已重洗了國內外消費 市場、相對的服務需求將不斷提升,未來孩子們長大的世界,個個層面都會與這 問題脫離不了關係。

(3)

三、結論與建議

(一) 建議 1. 對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 建議教育主管機關需重新思考、檢視並更新目前學校的老化教育課程目標、 師資培訓、教科書內容呈現及是否符合並能與社會現況結合等問題。 2. 對教師之建議: 教育之目的應是在教導孩子們擁有獨立思考及勝任環境變遷的適應能力。此 議題教學之適切性,建議教師們應以符合時代性及目的性來檢視之。因為不論是 認知老化、活躍老化或老化教育,都不能只是繼續著墨於知識上的傳遞及敘述性 地紙上談兵說尊重,更應該討論如何真正落實並實際內化到心理層面,透過由心 體認問題存在及自身存在的社會環境,進而開啟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所有的可能性、 變動性以適應未來社會環境。 (二) 結論 高齡化已是一個不可逆的國際趨勢,臺灣政府也認知此一趨勢,所以研擬如 「臺灣健康社區六星推動方案」(內政部,2005)、「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 白皮書」(教育部,2006)、「長照十年計畫 2.0」(行政院,2015)等一系列計畫 來促進高齡族成功在地老化。這些政策的背後目的皆在為年老者打造一個無歧視 且對高齡者友善的環境,而意識的發展啟蒙於孩童時期,若能即早透過教育內化 學童對年長者擁有尊重、同理、關懷與接納的心,甚至轉化已對高齡者存有負面 意識思想的族群,才能真正打造一個友善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 內 政 部 統 計 處 (2017) 。 最 新 統 計 資 料 。 取 自 https://www.moi.gov.tw/stat/index.aspx

 泰帕爾(Vappu Tuulikki Taipale),「訪問有關老化議題之衝擊」,由林佳誼訪 問 , 遠 見 雜 誌 , 8 月 號 ( 民 國 93 年 8 月 ) 。 取 自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19471

 陳朱政(2012)。高齡社會教育融入國小教科書健康與體育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4)

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2065 年)」。取自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695E69E28C6AC7F3  黃明月 (2017)。老化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 119-122。  黃錦山(2011)。國民中學教科書老化教育內容分析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 學報,22(1),55-74。

 Ansello, E. F. (1977). Age and Ageism in Children’s First Literature.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 255-274

 Couper, D., & Pratt, F. E. (1999). Learning for a longer life: A guide to aging education for developers of K-12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Denton, TX: National Academy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Aging, University of North North Texas.

 Davis, D. (1990). Aging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A survey of national adopted curricula. University of Arkansas, Unpublished thesis of Master.

 KleinD. A. Council, K. J., McGuire, S. L. (2005). Education to promote positive attitude about aging. Educational Gerontelogy, 31, 591-601.

 Langer, N. (1999). Changing youngsters’ perceptions of aging: Aging education’s role.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5, 549-554.

 Markson, E. W., & Pratt, F. E. (1996). Sins of commisson and omission: Aging-related content in high school textbooks. Gerontology & Geriatrics Education, 17(1), 3-32.

 McGuire, S. L. (2003). Growing up and Growing Older.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Childhood Education, 79, 145-149.

 McTavis, D. G. (1971). Perceptions of old people: A review of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nd findings. The Gerontologist, 11, 90-101.

 Moseman, L. A. (1992). Intermediate-level elementary teachers’ knowledge about aging and classroom aging education practices: An exploratory study.

(5)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Unpublished thesis of Master.

 United Nations (2017). World Population Ageing 2017–Hghlights (ST/ESA/SER.A/397).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Retrieved

fromhttp://www.un.org/en/development/desa/population/publications/pdf/ageing/WP A2017_Highlights.pdf

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UNFPA (2017). Topics: Ageing. Retrieved fromhttps://www.unfpa.org/data/world-population-dashboar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1997,NC State University, The Center for universal

指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婦女生育年齡的界限取決於婦女的生理 狀態,婦女通常在 14 或 15 歲月經來潮,50 歲左右絕經,所以 人口統計中一般以 15—49

指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婦女生育年齡的界限取決於婦女的生理 狀態,婦女通常在 14 或 15 歲月經來潮,50 歲左右絕經,所以 人口統計中一般以 15—49

一、 勞動部(以下簡稱本部)為維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權益,建構

根據這項新法,從 2021 年 1 月 1 日起,越南的男女性退休年齡將由目前的 60 歲和 55 歲,每年分別調高 3 個月和 4 個月,直到 2028 年男性退休年齡達到 62 歲,以及

因為我們的學員年齡層是大概 75~80 歲左右,那這些中高齡(老師)的來跟

在數位帶動經濟成長的情況下,中高齡者 與高齡者續留或重返職場就業也必須先了解產 業變化,才能評估自己如何尋找、選擇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