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92高二下第一次期中考地質與環境題庫(15~2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92高二下第一次期中考地質與環境題庫(15~25)"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地球與環境 題庫

__________年__________班 座號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總 分

一、單一選擇題 (50 題 每題 0 分 共 0 分)

( )1.地球的赤道半徑大於極半徑,下列何者不符合此事實? (A)同一單擺,在赤道量測到的單擺週期較短 (B) 在赤道測量到的重力加速度值較小 (C)在赤道上進行自由落體實驗,所花費的時間會較長 (D)同一 人,在赤道地區量測到的體重較小。 ( )2.若某個未經破壞的標本中具有放射性元素,且母元素與子元素比例為 1:7,試問該標本的年紀? (A) 半衰期  8 (B)(半衰期)8 (C)半衰期  3 (D)(半衰期)3 ( )3.三十多億年前原始大氣與現今大氣成分比例截然不同,請問下列哪個因素對於地球大氣的演化,較無直 接的影響? (A)海洋的生成 (B)太陽輻射的強弱變化 (C)火山的釋氣作用 (D)生命的光合作用。 ( )4.下列哪一項證據最能支持海底擴張學說? (A)南美洲和非洲的地層裡發現有相同的陸相化石 (B)大西洋 之中洋脊兩側海洋地殼地磁倒轉紀錄呈對稱排列 (C)遙遙相對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線,一凸一凹大致能 夠契合 (D)世界各大洲的地層裡發現有相同地質時代的煤層。 ( )5.下列有關太陽系的形成過程何者正確? (A)太陽系的原始狀態為高溫、高密度的星雲 (B)中心溫度超過 一萬度以上時產生恆星 (C)由金屬與岩石組成了太陽系內體積最大的類地行星 (D)因為太陽風的吹 拂,因此類木行星的主要成分是氣體與冰。 ( )6.(甲)碰撞、吸收累積形成行星;(乙)雲氣受重力作用旋轉、聚集;(丙)充滿氣體與塵埃的原始星雲;(丁) 原始行星形成;(戊)中心形成原始太陽。有關太陽系的形成過程,下列排序何者正確? (A)丙甲乙丁戊 (B)丙甲乙戊丁 (C)丙乙甲丁戊 (D)丙乙甲戊丁 (E)丙乙戊甲丁。 ( )7.目前有關太陽系形成的假說,最被科學家所接受的為何? (A)星雲假說 (B)潮汐假說 (C)彗星撞擊說 (D)災變說。 ( )8.若喜馬拉雅山的地殼厚度變為原來的一半,依照地殼均衡理論,其高度將會如何變化? (A)變高 (B) 變矮 (C)不變 (D)無法判斷。 ( )9.下列何者不符合目前所認為的地殼均衡說? (A)各地的地殼密度不盡相同 (B)高山有山根 (C)高山越 高,地殼厚度越厚 (D)各地山根深度相同,使均衡面上所受的壓力相等。 ( )10.海洋是如何形成的? (A)紫外線將水氣分解產生 (B)碳酸鈣分解出氧原子,再與氫原子結合而形成 (C) 地表溫度下降,來自火山作用的水氣凝結降水 (D)水氣的蒸發量>降水量所致。 ( )11.下列哪一位科學家最早提出地球的形狀並非完美的正球形? (A)亞里斯多德 (B)克卜勒 (C)伽利略 (D)牛頓。 ( )12.若 A 城市與 B 城市約位於同一經線上,已知兩地間的距離為 555 公里,兩地在正午時的太陽仰角差約 5°, 試問地球的半徑約為多少公里? (A)113 (B)2200 (C)6360 (D)12700。 ( )13.下列關於「星雲說」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星際空間中的氣體與灰塵組成了星雲 (B)由兩團雲氣分 別聚集形成太陽與數個行星 (C)因行星體積較小較易形成,故行星比太陽早誕生 (D)行星組成的材料 與恆星相近,故可知是從恆星分離出來形成的。 ( )14.如圖所示,若未來冰期時有厚 1100 公尺的冰層覆蓋在大陸上,且已知地殼厚度為 40 公里,假設地殼均 衡說成立,則地殼將要下沉多少公尺?(已知冰的密度為 0.9 公克/立方公分,地殼密度為 2.7 公克/立 方公分,地函密度為 3.3 公克/立方公分) (A)0.3 (B)30 (C)300 (D)3000。 ( )15.下列何者可以說明陸地曾抬升? (A)地震的發生 (B)斷層的錯動 (C)臺灣海峽的產生 (D)臺灣東部 的海蝕洞已不再受海浪侵蝕。 ( )16.地球上的初期生物是在何種環境下生長? (A)無二氧化碳 (B)無氮 (C)無氧 (D)無甲烷。 ( )17.請將下列地球演化的過程中的事件,依先後順序由古至今排列:(甲)人類的始祖巧人的出現、(乙)藍 綠菌出現開始製造氧氣、(丙)生物登陸陸地、(丁)海洋形成、(戊)臭氧層形成。 (A)乙丁戊丙甲 (B) 丁戊乙丙甲 (C)丁乙戊丙甲 (D)丁乙丙戊甲 (E)甲丙戊乙丁。 ( )18.已知地磁磁軸的方向與地球自轉軸的方向並不一致,兩者夾角約 11.5 度,若地球半徑為 6370 公里,則 地磁北極與地理北極相距約幾公里? (A)200 (B)600 (C)1300 (D)2700。 ( )19.目前太陽系形成理論中最被接受的是太陽星雲說,各階段圖示如下(未依照先後次序),試問太陽系演 化過程依照先後次序排列應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乙丙甲。 (甲) (乙) (丙) ( )20.(甲)地球與太陽系其他行星同時形成、(乙)由地球最古老的沉積岩推斷得知年齡、(丙)利用碳 14 放射性 元素定年法測出、(丁)地球的年齡約為 46 億年。上述有關地球年齡的敘述,何者正確? (A)乙丙 (B) 甲丁 (C)甲乙 (D)丙丁。 ( )21.有關放射性同位素定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某元素歷經 3 個半衰期後,母元素:子元素=1:3 (B)半衰期的定義是:當子元素增加至母元素一半時所經歷的時間 (C)一般來說,火成岩礦物中較容易 找到放射性同位素 (D)以碳 14 定年時,因其半衰期只有 5730 年,只能定至 50 萬年左右。 ( )22.下列(1)~(5)分別為地球演變過程中的各個階段,試將(1)~(5)依序排出地球形成的演變過程。(1)生命起 源;(2)海洋形成;(3)地球誕生;(4)生物登上陸地;(5)巧人出現 (A)(3)→(1)→(4)→(2)→(5) (B)(3)→(1) →(2)→(4)→(5) (C)(3)→(1)→(5)→(2)→(4) (D)(3)→(2)→(1)→(4)→(5)。 ( )23.附圖為根據過去 90 萬年來,地球融冰與氣候變遷所建立的模型推算,地表每年高度變化的數值。下列 關於此圖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地表每年抬升速度最快的地區在格陵蘭島 (B)海洋地殼受到海水面上 升的影響皆在下沉 (C)喜馬拉雅山所在地區地殼仍在抬升 (D)南極大陸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地殼正逐

(2)

漸下沉。 ( )24.下列關於地球早期環境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地球的年齡是由地球上最古老的火成岩定年得到的結果 (B)古生代早期發生的寒武紀大爆發,被視為最早生命跡象的證據 (C)海洋誕生的時間是由最古老的沉 積岩形成所推定的 (D)縞狀鐵礦的形成顯示當時地球大氣已有相當充足的臭氧。 ( )25.下圖是地球 46 億年來大氣組成的變化,圖中哪一條曲線可代表大氣中的氧濃度變化? (A)甲 (B)乙 (C)丙 (D)丁。 ( )26.放射性元素定年法的限制是,最多只能定年到 10 個半衰期以內的時間,主要原因是? (A)因為 10 個 半衰期約等於風化需要的時間 (B)因為不需要測量這麼長時間的標本 (C)因為 10 個半衰期後物質會再 度融合變回原來的母元素 (D)因為母元素含量太少會導致儀器測量誤差太大。 ( )27.兩千多年前希臘人已知道地球表面為圓弧形,以下哪一項證據無法證明地球表面是圓弧形? (A)旅行 的人越向北走,北極星仰角越高 (B)由日食的影子為圓形可得知 (C)越向東邊走,日出時間越早 (D) 遠方的船隻航行入港時,陸地上的人會先看到船桅再看到船身。 ( )28.地球表面能夠在過去數十億年來維持液態水的存在,主要的原因為 (A)太陽所輻射出的能量強度穩定 不變 (B)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含量持續增加 (C)生物出現後大量消耗地球大氣中的氧氣 (D)地 球與太陽的距離、太陽輻射強度及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之間所形成巧妙的動態平衡 (E)宇宙中不停地有 液態水進入地球。 ( )29.下列有關地球形成與早期地球的敘述,何者正確? (A)氣體互相碰撞、聚合,形成類地行星 (B)太陽 系剛形成地球時的溫度較低,是因隕石不斷撞擊所致 (C)受到隕石撞擊等因素,使得地球的物質開始熔 化 (D)熱壓力的作用造成鐵鎳物質沉入地球內部,矽鋁等物質往地表移動。 ( )30.參考下圖甲、乙、丙三地之地層柱,且岩層未經倒轉,哪一個地層柱含有最年老的岩層? (A)甲 (B) 乙 (C)丙 (D)皆相同。 ( )31.下列何者無法證明地球為球形? (A)亞里斯多德發現月食過程中,月面出現的陰影是圓形的 (B)柏拉 圖認為圓球是所有幾何形體中最完美的 (C)阿波羅 11 號拍攝地球影像,顯現地球外觀是圓球形 (D) 麥哲倫領導的航隊在西元 1522 年繞地球一周 (E)船隻進港時會先看到船桅,再看到船身。 ( )32.下圖為艾里的假說中,地殼均衡和補償深度(等壓面)示意圖:已知玉山海拔標高約為 4 公里高,則玉 山頂之下的地殼總厚度約為多少公里? (A)36.5 (B)42.3 (C)47.8 (D)49.2 (E)51.8。 ( )33.下列關於寒武紀大爆發的說明,何者正確? (A)寒武紀初期海中生物大量出現,可能與彗星帶來的有 機質有關 (B)寒武紀初期海中生物大量滅絕,可能與隕石撞擊有關 (C)寒武紀初期海中生物大量出 現,可能與當時演化出多種具有骨骼硬殼的生物有關 (D)寒武紀初期海中生物大量滅絕,可能與大規模 的火山噴發有關。 ( )34.普拉特在喜馬拉雅山進行測量,附圖為示意圖,預期鉛垂線(如圖中的 B)受到附近喜馬拉雅山重力的 吸引,應偏向喜馬拉雅山(如圖中的 A),但其實際測量上卻發現與預期的不同,他所測量到的結果, 鉛垂線的位置會落在何處? (A)A、B 之間 (B)B (C)B、C 之間 (D)C。 ( )35.地球的岩石成分是由下列何種方式形成? (A)太陽受其他恆星引潮力而分離出來 (B)由氫、氦元素化 合而成 (C)原始星雲盤面上的物質聚集而成 (D)小行星帶天體聚集形成。 ( )36.附圖為某大陸在冰期(左側)與間冰期(右側)的冰層變化,根據地殼均衡理論,在間冰期期間,由於 冰層融化,地殼會相對抬升。若依照圖中所示,冰期時的冰層厚度為 3.3 公里,冰層密度為 0.93 公克⁄

(3)

立方公分,地殼厚度為 40 公里,地殼密度為 2.7 公克⁄立方公分,地函密度為 3.3 公克⁄立方公分,則圖中 H 的厚度應為多少公里? (A)0.33 (B)0.93 (C)1.08 (D)2.78。 ( )37.下列關於地核成分是以鐵為主的原因,何者正確? (A)地函熱對流將地表的鐵帶入地心 (B)重力作用 使熔融狀的鐵沉入地心 (C)大量的鐵隕石撞擊地球後沉入地心 (D)地心進行核融合反應產生鐵元素。 ( )38.科學家如何得知地球誕生是在 46 億年前? (A)最古老的沉積岩定年結果 (B)最古老的大陸地殼定年結 果 (C)疊層石的定年結果 (D)隕石的定年結果。 ( )39.下列何者不是化石可能提供的資訊? (A)古海陸分布情況 (B)古氣候的變遷 (C)相對的地質時間 (D) 沉積物沉積所花費的時間。 ( )40.下列何者可證明洋底由中洋脊往兩側擴張? (A)距中洋脊越遠,岩石年齡越年輕 (B)古地磁的倒轉紀 錄由中洋脊為中心,呈現兩側對稱 (C)距中洋脊越遠,沉積物越少 (D)中洋脊火成岩之化石紀錄,亦 呈現兩側對稱。 ( )41.如下圖所示,有 ABCD 四個木塊浮於水面上,已知四木塊密度均相同,A 與 D 大小相同,若將 C 木塊 取走,則 D 木塊頂部的高度會有何變化? (A)上升至 w (B)上升至 x (C)維持在 y (D)下降至 z。 ( )42.北半球的旅行者往北方前進一段夠長距離時,會發現北極星的仰角有何變化? (A)愈來愈高,因為地 表不是平面 (B)愈來愈低,因為地表不是平面 (C)不變,因為地表是平面 (D)不變,因為星星的光是 平行光。 ( )43.根據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兩密度相同但是厚度不同的浮體,置於同一液體中,兩者特性為何? (A)厚 度越大的物體,沉入水中的體積越小 (B)厚度越大的物體,沉入水中的體積與總體積的比例越大 (C) 不論厚度大小,沉入水中的體積皆相同 (D)不論厚度大小,沉入水中的體積與總體積的比例皆相同。 ( )44.下列哪一現象可以支持「星雲說」? (A)地球目前仍有板塊運動 (B)太陽位於銀河系旋臂上 (C)太陽 的能量來源為氫核融合反應 (D)太陽系行星的公轉軌道均位於黃道面附近 (E)類地行星的衛星數量 少,類木行星的衛星數量多。 ( )45.對於科學家韋格納的貢獻,下列何者正確? (A)韋格納主張全世界可以分成七個大板塊 (B)韋格納主 張世界地震帶與火山帶和板塊邊界吻合 (C)韋格納主張地函熱對流使板塊產生相對運動 (D)韋格納主 張各大陸塊曾經相連。 ( )46.已知大陸地殼主要為花岡岩質,海洋地殼主要為玄武岩質,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兩者皆浮於地函上,何 者露出部分較多?且原因為何? (A)大陸地殼,密度大 (B)大陸地殼,密度小 (C)海洋地殼,密度大 (D)海洋地殼,密度小。 ( )47.參考下圖 S 波在大陸地區及海洋地區地表之下的波速變化圖,下列有關軟流圈和岩石圈的敘述,何者正 確? (A)岩石圈就是板塊,只包括地殼的部分 (B)大陸地區的岩石圈較厚 (C)因軟流圈的物質產生部 分熔融,高熔點的鐵鎂礦物先熔化,而形成可塑性較大的軟流圈 (D)岩石圈較硬、較脆,軟流圈為液態、 較軟。 ( )48.下列何者不是我國古代的宇宙觀? (A)天地的型態像雞蛋,天如蛋殼而地如蛋黃 (B)天圓地方 (C) 渾天說 (D)巨蛇之上有巨龜,巨龜之上有四隻大象。 ( )49.在訂定地質年代時,所需要利用到的工具與材料中 (A)化石資料最完整,可以明確訂出絕對的年代 (B) 化石資料常有缺漏,但可以明確訂出絕對的年代 (C)可以進行放射性定年的材料遍布所有地層,但僅能 推論出地層的相對年代 (D)可以進行放射性定年的材料不多,但能夠較為準確地訂出絕對的年代 (E) 在所有的地層中,化石與可進行放射性定年的材料都同時存在。 ( )50.下列關於板塊運動學說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主張新的海洋地殼在海溝處誕生 (B)主張板塊是由地 殼分裂而成 (C)兩板塊在中洋脊處互相擠壓,但在海溝處則互相分離 (D)先有大陸漂移說,再有海底 擴張說,最後才整合成板塊構造學說。

(4)

答 案

一、單一選擇題 (50 題 每題 0 分 共 0 分)

1.A 2.C 3.B 4.B 5.D 6.E 7.A 8.B 9.D 10.C 11.D 12.C 13.A 14.C 15.D 16.C 17.C 18.C 19.B 20.B 21.C 22.D 23.C 24.C 25.D 26.D 27.B 28.D 29.C 30.C 31.B 32.E 33.C 34.A 35.C 36.B 37.B 38.D 39.D 40.B 41.B 42.A 43.D 44.D 45.D 46.B 47.B 48.D 49.D 50.D

解 析

一、單一選擇題 (50 題 每題 0 分 共 0 分)

2.母元素:子元素=1:7=1/8:7/8,母元素的含量變成原本的 1/8,表示該標本經過 3 個半衰期的時間,因此定年結 果應為半衰期  3。 3.太陽輻射的強弱變化對地球大氣成分的演化較無直接影響。 4.(A)(C)(D)皆為大陸漂移的證據,海底擴張證據主要來自於海底地質探勘或地球物理探勘,故選(B)。 5.(A)低溫、高密度的星雲。(B)一千萬度以上才能點燃核融合作用。(C)類地行星體積比類木行星小。 6.太陽系形成的星雲假說認為,雲氣先重力塌縮,點燃核融合反應形成太陽,旋轉圓盤上的物質碰撞、吸收累積成原 始行星。 7.科學家認為太陽系是由星雲重力塌縮而成。 8.依照地殼均衡理論,液面上的體積占整個地殼的比例會相等。所以其地殼厚度減半,高度亦減半。 9.各地山根不同,地殼越厚,高度越高,山根也越深。 10.地球剛形成時,來自火山作用的水氣經凝結、降水,但因地表溫度仍高,很快又被蒸發,後來一直到地表溫度降低, 蒸發量<降水量,導致水氣凝結、聚集形成海洋。 11.牛頓由地球自轉推估赤道半徑應大於極半徑。 12. 5 360  = 555 地球周長= 555 2地球半徑,地球半徑= 39960 2 6360(公里)。 13.(B)太陽與數個行星是由同一雲氣所形成的。(C)太陽較早,行星稍晚。(D)恆星、行星的組成皆為星雲的一部分,兩 者的組成不同。恆星以氫、氦為主,類地行星為岩石與金屬,類木行星則是氣體與冰。 14.設地殼下沉了 X 公尺,在補償深度上的各點壓力皆相同,PA=PB ; PA=P地殼+P地函;PB=P冰+P地殼;可知 P地函=P冰; P=h×d;P地函=P冰 X×102×3.3=1100×102×0.9  X×3.3=1100×0.9  X=300 公尺。 15.因陸地抬升使得海蝕洞高於海岸線,其餘選項可以說明地殼變動,但不一定是陸地抬升。 16.早期的地球上缺乏氧氣,一直到有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現之後,氧氣才慢慢開始累積。 18.23.14637011.5 360 1300。 19.(乙)中心雲氣收縮並旋轉,形成盤狀構造。(甲)核心點燃核融合作用,形成太陽。(丙)盤狀構造上的物質碰撞吸積, 形成八大行星、小行星等天體。 20.(甲)太陽系的太陽、行星及隕石等皆由同一雲氣形成,故由隕石的年齡推斷,可得知地球的年齡。(乙)地球最古老的 岩石測出的年齡並不到 46 億年,原因為早期地球曾經歷熔融的狀態,並受到風化侵蝕作用的影響,或受到變質或 隱沒的作用,故測出的年代較年輕。(丙)碳 14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較短,僅能測 5~6 萬年以內的年代,故無法測 出地球年齡。 21.(A)3 個半衰期後,母元素只剩原本的(1/2)3=1/8,子元素則占 7/8,故母子比例是 1:7。(B)半衰期是指當母元素 衰變至原本含量一半所經歷的時間。(D)放射性元素的極限是 10 個半衰期,因此碳 14 至多只能定至五萬年左右。 22.(3)約距今 46 億年前→(2)約距今 40 多億年前→(1)約距今 39 億年前→(4)約距今 4 億年前→(5)約距今 200 多萬年前。 23.(A)南極大陸。(B)並非所有海洋地殼皆在下沉。(D)融冰會造成南極大陸地殼抬升。 24.(A)地球年齡由隕石定年得到。(B)古生代之前已有生命。(D)縞狀鐵礦形成時期,海洋中的氧氣大多被二價鐵離子消 耗掉,因此大氣中所能累積的氧氣數量不多,更不可能有足夠的臭氧。 25.氧氣於 20 多億年前開始在大氣中大量累積,至今比例約為 21%,故選丁曲線。 26.10 個半衰期後母元素含量剩 1/1024,含量太少容易導致測量誤差。 27.(B)日食時,月球遮住太陽的光線,故看到的圓弧形影子,為月球的形狀。 28.(A)太陽輻射強度從形成時到今天,已經增強約 30%。(B)地球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含量就整個地球歷史的尺度來看 是持續減少的。(C)生物出現後地球大氣層始出現氧氣。(D)這些條件必須互相搭配,才能維持地表目前的溫度狀況。 29.(A)固體互相碰撞、聚合,形成類地行星。(B)因隕石不斷撞擊,造成太陽系剛形成地球時的溫度較高。(D)因密度的 差異,造成密度大的鐵、鎳物質沉入地球內部,密度小的矽、鋁等物質往地表移動。 30.題幹說明岩層未經倒轉,對比圖中三個地層柱中的礫岩,可看出乙地層柱礫岩層之上還有其他較年輕的地層;甲、 丙地層柱下方均有黑頁岩、石灰岩、頁岩(含三葉蟲),但丙地層柱頁岩(含三葉蟲)之下尚有灰色砂岩,故丙地 層柱含有最老的岩層。 32.設玉山頂下的地殼總厚度為 X 公里,在補償深度上的各點壓力皆相同,PA=PB;  30×105×2.67+26.7×105×3.27=X×105×2.67+[30+26.7-(X-4)]×105×3.27  30×2.67+26.7×3.27=x×2.67+(60.7-x)×3.27  0.6×X=31.08  X=51.8 公里。 33.寒武紀大爆發是指寒武紀初期,海中生物演化出多種具有骨骼硬殼的生物,因此保留下來的化石證據很多。 34.根據地殼均衡說的解釋,喜馬拉雅山山下有密度較地函小的物質所構成的山根,故重力值會較預測值小,導致鉛垂 線位於 A、B 之間。 35.星雲說認為行星是由盤面上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36.虛線上所受壓力相等。冰期時冰層與地殼造成的壓力=間冰期時地殼與厚度 H 地函造成的壓力;又地殼厚度造成的 壓力在冰期與間冰期不變,因此冰期時冰層造成的壓力=間冰期時地殼與厚度 H 地函造成的壓力,3.30.93= H3.3,故 H=0.93(公里)。 37.地球形成之初,熔融狀態使元素得以因密度差異產生分層的結構,密度大的鐵鎳元素下沉至地心,密度小的元素浮 在表層。 38.地表因風化侵蝕作用,早已沒有 46 億年前的岩石,因為星雲假說認為太陽系內天體誕生於相同時間,因此從隕石 定年結果推論地球年齡。 39.化石資訊無法提供沉積物沉積所花費的時間。

(5)

40.(A)距中洋脊越遠,岩石越年老。(C)距中洋脊越遠,沉積物越多。(D)中洋脊為火成岩,無法保留化石紀錄。 41.木塊密度均相同,若取走 C 木塊,D 木塊應上升至與 A 木塊相同的高度。 42.北極星的仰角等於測量者所在的緯度,因為地表非平面,故愈往北走,北極星仰角漸增。 45.韋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說,主張各大陸塊曾相連,當時尚未有完整的板塊運動的觀念。 47.(A)岩石圈就是板塊,包括地殼及一小部分的上部地函。(C)因軟流圈的物質產生部分熔融,熔點低的礦物先熔化, 而形成可塑性較大的軟流圈。(D)岩石圈較硬、較脆,軟流圈較軟,但軟流圈仍為熔融態。 48.(D)為印度的宇宙觀。 49.(A)化石資料其實殘破不全,且僅能訂出相對地質年代。(B)化石資料主要僅能訂出相對地質年代。(C)可以進行放射 性定年的材料不多,且能夠較為準確地訂出絕對的年代。(A)正確。(D)化石及可以進行放射性定年的材料其實在地 層中不容易發現。 50.(A)海洋地殼在中洋脊誕生。(B)岩石圈分裂成大大小小的板塊。(C)兩板塊在海溝處互相擠壓,在中洋脊處互相分離。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88.08.01 訂 定 91.08.01 第一次修訂 94.08.01 第二次修訂 96.08.01 第三次修訂 98.08.01 第四次修訂..

範圍:下學期第一次段考

範圍:下學期第二次段考

第二部分 一共 15

三、計算題:共

範圍:下學期第一次段考

範圍:上學期第二次段考

第二部分 一共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