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貿易自由化下的全球農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貿易自由化下的全球農業"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壹、 前言

如 WTO 所宣稱的貿易自由化下將帶來許多優點,首先不但能解決世界各國 的貿易爭端,而且通過自由的貿易能使生活費用減低,增加更多物品的選擇性, 而對許多發展中的國家最誘人的,莫過於WTO 所稱的,自由貿易將帶來經濟 成長與就業機會,並且藉此來改善開發中國家貧窮與失業的問題。(WTO) 根據路透社(2006)的一篇報導指出在聯合國大學(UN University)世界發 展經濟研究所(World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2006 年公 佈的調查顯示,全世界由2%的人掌控了過半數的財富,而底層 50%的人共同分 享的僅占1%。2000 年,世界銀行調查,20 個最富裕國家的 GNP 是 20 個最窮國 家GNP 的 37 倍,比 30 年前的差距擴大了 2 倍,而現今全球仍有 12 億不幸人口, 過著每天少於一塊美金的生活 ( The world bank,2001;劉燕青,2002),全 球最富有的20%人口擁有全世界收入的 82.7%,而最貧窮的 20%人口則只擁有 全世界收入的1.4%。(The world bank)

目前的貿易自由化的立論多源自於新自由主義的思維,新自由主義的學派雖 然頗多,但皆主張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實現最佳資源配置,能自動實現國民經 濟充分就業均衡。(杜丙辰、杜小偉、吳海平,2005:21)新自由主義的基本理 念住要包含幾點,1.主張自由放任,反對國家干預。2.主張私有制、反對公有制 。 3.極力宣揚自由貿易,鼓吹全球一體化。(楊紅炳、王文賓,2006:80~81) 因 此本篇欲以全球農業為例來檢視到底新自由主義邏輯下的自由貿易是開發中國 家的救命良方或是已開發國家與跨國公司的聯手騙局。

貳、 跨國公司的全面掌控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全世界僅有四%的糧食進入國際市場 交易,其餘九六%糧食都留在當地供應國民,FAO早已針對糧食貿易化現象 發出警告,其認為貿易自由化若無配套措施,貧民往往最先身受其害。(陳慧萍 2005)今日,10 家企業控制 32%的糧種市場,價值約合 230 億美元,同時控制 著100%的基因工程。(Vandana Shiva,2000;唐均:20)1而全球的穀物貿易,也 為五家跨國公司所壟斷,1998 年底,其中穀物貿易最大的 Cargill 收購了第二大 的大陸穀物公司(Continental),成為穀物最主要的公司,控制超過半數的國 際穀物貿易。由於這四間公司也同時擁有各地的主要穀物儲存和運輸設施,其實 1 此十家為,DuPont/Pioneer(美)、Monsanto(美)、Novartis(瑞士)、Groupe Limagrain(法國)、

Advanta(英荷合資)、Guipo Pulsar/Semins/ELM(墨西哥)、Sakata(日)、KWS HG(德)、Taki(日),由此 可看出跨國企業壟斷多出於已開發國家,引墨西哥為開發中國家。轉引自唐均譯,范達娜‧席 瓦著,《失竊的收成:跨國公司的全球農業掠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 20

(2)

際上控制了各種主要穀物在世界市場上的價格。而孟山都為了加強雙方的合作亦 收購了Cargill 在中南美、歐亞非的營運權,並結為戰略性商業伙伴。同時,生物 工程和種子公司諾華蒂斯(Novartis)和 Astra Zeneca,亦於早前合併為 Sygenta 巨型企業,更與第二大穀物公司ADM 結盟,與孟山都/卡基爾分庭抗禮,共 掌全球糧食市場。(盧思騁,2001)

世界糧食的壟斷,帶來許多國家的浩劫,以墨西哥為例,墨西哥農民玉米生 產者協會執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asant Maize Producers)Victor Suares Carrera 表示在墨西哥以往進口 50 萬噸的大米,在簽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後,現在則進口了 700 萬噸的大米,而在簽定協定後的18 個月,有 220 萬的墨西哥人失業,四千萬 人陷於極度貧困之中。如Victor Suares Carrera 所下的結語,進口食物越便 宜則窮人越沒得吃。(Third World Network)貿易自由化帶來了跨國公司賺取利 潤的空間,在WTO 底下,農業自由化以及服務業貿易總協定(GATS)的加持 下,跨國公司更輕而易舉的打開了各開發中國家與窮國的大門,而根據服務業 貿易總協定的規定,各國政府除了相關公部門外,政府必須開放其服務性的產 業供各會員國自由投資2貿易自由化使那些跨國大財團(指擁有石油、石化、 醫藥、種子和穀物交易子公司的企業)有能力推銷靠生物技術研製出的種子- 化肥、牲畜-飼料的搭配。這些公司能夠以為農民「提供服務」的名義,建立它 們的推銷網路。(景柏玉,1998)當然在一整套的貿易網絡中,跨國企業一手 包辦了所有農產品培育、販賣甚至進出口的過程,這些廉價的傾銷與服務的結合 使跨國公司更能從中賺取更多利潤。

參、改善生活或是更糟?

在貿易自由化下,原本供應國內人口所需的糧食作物無法應付外國糧食大量 的傾銷,因此農民選擇放棄糧食作物轉作經濟作物,但是在我們可以從印度與 巴西的例子中看出在全球資本的邏輯下更多的問題產生。印度人類學家司利尼娃 指出在印度班加羅爾六十公里方圓內,農民不再希望種植稻米或是蔬菜,只希 望種植全球市場所需要的經濟作物。新的農業方法與新的種子、肥料和強調生產 力進入了印度。(Berger and Huntington,2002;王柏鴻:134)印度在 20 世紀 70 年代和 90 年代種植棉花的土地面積呈下降趨勢,但在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IMF)的託管頭六年,種植棉花的土地就增加了 170 萬公頃,棉花取 代了糧食,而企業雜交下的糧種開始取代農民培育的品種,新的雜交糧種易受 蟲害,所以需要更多殺蟲劑,因此貧困農民以貸款方式從同一家企業選購糧種 與農藥。但當作物歉收與受到嚴重蟲害時,范達娜‧席瓦寫道:「農民在付不出 龐大債務下,只好服用讓自己陷入債務的農藥自殺。」在印度Warangal 區,大約 有四百位棉農因為1997 年的作物歉收而自殺,1998 年更有數十倍之多。 2 轉引自 GATS〈服務貿易總協定全文,第一篇範圍與定義〉,中華經濟研究院

(3)

(Vandana Shiva,2000;唐均:9) 巴西在七十年代開始大規模種植大豆,供應歐洲和日本作為動物飼料,短 短十數年間,已經成為世上第二大大豆出口國,僅次美國。九十年代中期,種植 大豆的面積高達一千二百萬公頃,不斷吃掉原始森林和窮困農民的田地,與此 同時,當地人的主糧稻米的產量,卻大幅下降兩成,使未能飽腹的人,由六十 年代的三分之一人口,倍升至三分之二,(盧思騁,2001)2006 年聯合國一 份《2006/2007 年世界城市狀況報告》指出巴西貧民窟人口仍然以每年 0.34% 的速度在不斷增長。預計到2020 年,將有 5500 萬巴西人居住在貧民窟內,占 全國總人口的25%。(國際在線)用經濟作物取代糧食作物位賺取利潤的思維 下,不僅造成原本已不富裕的國家更嚴重的糧食缺乏,也造成貧窮與飢餓人數 持續的增加,而經濟作物的單一種植,豆類、蔬菜、稻米、水果的紛紛消失,也 減少了人們選擇性,更帶來許多本土糧種與稻米的消失。

肆、補貼帶來的便宜?

在農業自由化下,許多人認為 WTO 將帶來更多更便宜的農作物,但就像是 一個迴圈一般,低價的國外商品與服務剝奪了本地勞工甚或是中間階層人民的 工作,但是這些低價商品並非因為本身低價所致,而是這些國家的農業補貼降 低了農民生產的成本,使得本國作物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賣出。

以美國為例,美國在 2002 年所制定的農業法案(Farm Security and Rural Investment Act 2002)其中列入計畫作物的產品包括小麥、飼料穀物、稻米、棉花 與油料作物,這些產品的生產者之所得除來自市場的銷售外,尚可自政府獲得 3 種補貼,即行銷貸款給付(marketing loans)、直接給付(direct payments)與 反循環給付(countercyclical payments)。其中行銷貸款給付是由政府依照國際 市場定訂作物底價,若農民生產作物價格高於底價,剩下的則由政府補貼。而直 接給付是根據各作物之固定給付金額乘以過去85%基礎面積乘以單位面積產量。 此項補貼與農民現在是否仍生產該作物都能得到給付。反循環給付則類於差額給 付,農民生產過甚則由政府補貼其中差價(行政院農委會)。2004 年美國又制 定了農業援助法案,逐年增加補貼金額,更在其中擴大了補貼的作物。(吳成福 2006:101)華盛頓郵報的調查數據,2005 年,美國政府對農民直接支付的 現金補助高達250 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農業的總收入也在 2005 年創下新 高,根據美國農業部所公佈的數據,2005 年,美國農業的總產值達到 738 億 美元。(美國之音新聞網)諷刺的是,美國在要求各國履行自由貿易原則的同時 一方面又在國會通過了農業保護法案,而在WTO 中其他擁有大量農業補貼政 策的國家,如歐盟也是每年在補貼農業花費上佔了半數的預算,已開發國家一 方面要求各國打開市場,一方面仍以本身的財富補貼傾銷的農業。

(4)

以海地為例,其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的影響,海地政府在 1995 年把 稻米的入口關稅,由35%降至 3%;而因補貼價錢平穩的美國稻米,湧進海地市 場,由80 年代的進口 1 萬 5 千噸米,激增至今天的 22 萬噸,是當地總食用量的 三分之二。也由於美國稻米的進口,導致海地93,000 個以種米為生的家庭,陷 於困境,被迫離開農村,而海地營養不良的比率,更由1981 年的 48%,上升到 1998 年的 62%。(Ofxan)開發中國家與窮國受限於財政與農業技術的不足,只 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農產凋零與成為已開發國的生產過剩的調節器。

伍、自由化下的農地

由於在 WTO 的貿易自由化前提下,各國皆要開放市場供各會員國進行自由 貿易,這樣的農業自由化形成了一個問題,在大量引進外國農業產品的同時, 一些受限於技術或是耕地面積先天性條件的國家,在面臨龐大的進口農產品時, 選擇以改作經濟作物或是採耕地休耕、廢棄的方式來減低可能造成供需失衡的情 況。以台灣為例,台灣在進入WTO 時,根據入會承諾,在關稅的部份在入會後 調降1,021 項農產品關稅,名目稅率由入會前的 20.02%降為 12.86%,降稅幅度 35.76%。更尤其是允諾在入會後,對稻米採取零關稅的限量進口措施,每年進 口國內消費額的8%,即進口 144,720 萬噸。(行政院農委會) 在 WTO 在稻米開放進口後,台灣的國產蓬萊米第一期的生產成本大約在 16.07 元,而在萊米約 14.69 元(94 年台灣糧食統計要覽,民 95:10~11)。但 國際進口稻米動輒以彽於15 塊、10 塊的價格進入台灣,台灣的稻米在價格考量 下根本無法競爭,而台灣目前對農業補貼的方式則全面從稻米收購轉為對地補 貼,政府試圖以農地休耕的方式來達到減產的目的,而台灣的農地開始面臨荒 廢的問題與農民無地可耕的命運3,農村人口的減少正意味著台灣農地與糧食的 喪失,台灣目前的糧食自給率從93 年開始已無法自給自足。(94 年農業統計年 報,民95:13~14)學者推估至 2011 年,台灣稻米進口量將達 34.39 萬噸,屆 時稻米將大幅仰賴進口。(翁嘉禧,2005;8) 台灣政府對農地的態度可以從 2006 年經濟部所提出的「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 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 」中發現,半年後「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 石採取試辦計畫」及「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開始試辦。去年年底 3目前我國政府對休耕補助為每公頃四萬五千塊,農地租約目前約為一萬七千塊左右,許多地主 寧願收回農地辦理休耕,亦不願再租給農民使用。

(5)

台灣更通過「農業發展條例第31 條、第 39 條條文修正案」4此後更象徵著農地使 用不再有所規範。 在農業自由化下,台灣用休耕代替稻米補助,農村人口的喪失也代表著主要 本土糧食的逐漸消逝,在自由化下除了本國農業逐漸消弭外,值得思考的是, 一旦開發中國家失去生產本國糧食的能力或是權力,大量的倚靠農業進口後, 其本身的糧食自主權將操縱在跨國企業與農業大國的手中,一旦糧食危機發生 後果堪慮。

結論:

新自由主義思維下的自由貿易本身即存在著不平等的概念,開發中國家在技 術與耕地面積甚或是財政上皆無法與已開發國家抗衡,在全面開放自由貿易的 前提下,首當其衝的便是開發中國家的貧困問題。雖目前WTO 允許各國依照目 前國家發展狀況,用不同條件方式入會。我們發現縱使比照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 所協議,已開發國家在六年內需削減平均關稅的36%,每個農產品至少削減 15%,而開發中國家則在十年內削減 24%,每個農產品至少削減 10%(鄒立剛, 2006:8)的情況下,雖看似公平,但短短幾年要開發中國家迎頭趕上已開發 國家的腳步似乎強人所難。 農業自由化所帶來的自由是否換到更少的選擇與更大量的潛在危險。目前全球 每天約有24,000 人死於飢餓,而農業在消減貧窮與飢餓,以及在地球永續發展 方面擔當關鍵的角色。全球開發中國家約有70%的貧民住在鄉村地區,其生計 直接或間接依賴農業。由於人為的補貼,由美國與歐盟輸出之農產品價格只有實 際生產費用的40%。(行政院農委會)當我們歡慶自由貿易的同時,是否更該 關注這片土地上正在與即將發生的殘忍真相。

參考資料:

中文參考書目: 4原農業發展條例第 31 條條文規定,耕地除因繼承而移轉、法院或行政執行拍賣處或「金融機構 合併法」所規定之拍賣而移轉,以及依「土地法第 20 條」有關標售而移轉者外,要符合「區域計 畫法」相關法令規定,才能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而新修正條文則解除了違規耕地不得辦理所有 權移轉登記的限制。同時,配合前述違規耕地得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的規定,農發條例也於第 39 條修正為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或免徵遺產稅、贈與稅、田賦者,始應檢具農業用地作農業使

用證明書,向該管稅捐稽徵機關辦理。轉引自北農簡訊the World Wide :

(6)

1. 陳慧屏(2005.12.22),〈WTO 農業談判 台灣能守不能攻〉,新台灣新聞 週刊509 期 2. 唐均譯,范達娜‧席瓦著,《失竊的收成:跨國公司的全球農業掠奪》,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6 月 3. 杜丙辰、杜小偉、吳海平,〈新自由主義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玉溪師範學院 學報》,第10 期,第 21 卷,2005 年。 4. 楊紅炳、王文賓,〈新自由主義及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湖北廣播電 視大學學報》,第3 期,第 23 卷,2006 年 5 月 5. 王柏鴻譯,杭亭頓、伯格主編,《杭亭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台北市: 時報文化,2002 6. 吳成福,中外糧食補貼政策分析,《經濟經緯》,第6 期,2006 年 7. 鄒立剛,〈WTO 農業協定研究〉,《中國律師和法學家》,第 8 期,第 2 卷 2006.1 月 8. 94 年農業統計年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民 95 年 6 月 9. 94 年台灣糧食統計要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民 95 年 6 月 10. 翁嘉禧(2005.4.1),台灣稻米產業在 WTO 架構下的定位與展望,東部 稻米產銷研討會 網路資源:

1. The world bank group Web side:http://www.worldbank.org/

2. 盧思騁,饑餓就在超級市場:全球化下的糧食生產與貿易,全球化監察期刊 網路版,2001.1,the World Wide Web:

http://globalmon.org.hk/zh/index.html

3. 樂施會(ofxan),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

4. 劉燕青,《全球經濟的不平等發展導致社會的排除效應》,網路社會學通訊 期刊第26 期,2002.11.15,http://www.nhu.edu.tw/~society/e-j/26/social/26-09.htm

5. 中華經濟研究院,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ier.edu.tw/kmportal-deluxe/index.html

6. 施倞(2006.6.7),聯合國預計 2020 年巴西貧民將達 5500 萬,國際在 線,World Wide

Web:http://news.sina.com/105-000-102-105/2006-06-17/1201257805.html

7. 吳心欣(2007.1.6),美實行農業補貼政策之利弊與爭議,美國之音新聞 網,World Wide Web:

http://www.ettoday.com/english-news/voice1.htm

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coa.gov.tw/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次國際海洋法會議上,印度代表第三世界提議,各 國的採礦業者在進行深海採掘時,應該先支付給該地區

由於全球經濟持續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多次調低全球經濟預測。國際貨幣基金

• 凡按照政府有關進口法令規定〈如關稅 法〉,將貨物輸入中華民國境者,均需 按海關規定的手續辦理報關,而後始能 提領進口貨物,這種程序稱為「進口通

為向社會大眾說明面臨全球化社會及經貿自由化的意義與影響,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份出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由於全 球經濟在下半年持續放緩和

假設我們的觀察資料是美國自 1790 至 1990 年(以 10 年為一單位)的 總人口,此資料可由載入檔案 census.mat 得到,如下:. >> load census.mat

「深化且全面之自由貿易區(Deep and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Area, DCFTA) 」已於同年 9 月生效,預計將為烏克蘭入 歐進程及國家政經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2019

事實上,彙整金融海嘯前後之成長表現,2003 年至 2007 年全球平均 經濟成長率為 5%左右,但是在金融海嘯之後的 2008 年至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