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用林文月的角度看人與地──《午後書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用林文月的角度看人與地──《午後書房》"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中興大學「大學國文」閱讀心得作品集. 84. 用林文月的角度看人與地── 《午後書房》 土環系 王寧. 讀林文月的《午後書房》,首先吸引我目光的不是她各篇遊記或人物速寫的 內容,而是她的序。她的序是在解釋她覺得該如何創作散文,根據我的歸類,可 分為:內容的來源、內容的本質和如何呈現內容。在內容的來源這方面,她不太 相信靈感一說。一個有志於寫文章的人,「除了要有較常人更敏銳的心思聯想力 而外,更需要經常保持非常的好奇心。」所謂靈感應是我們長期觀察、思考後, 面對執筆的瞬間,自然地自我們累積的經驗中釋放。在內容的本質這部分,我認 為林文月最強調的是真摯,不是為寫而寫;寫散文的內容該是真實的情感思想, 而非無病呻吟下的產物。最後,林文月在內容的呈現上著墨最多。如她所寫:「好 的內容須持好的形式技巧,然後才能骨肉均勻,呈現文質彬彬的完整效果。」骨 肉均勻,這四個字用得多麼貼切!我一向喜愛素描,如何將一個人的身軀呈現他 最美的姿態,無不就是骨肉均勻!我從沒想過原來寫散文亦是在框架枝節中適當 的調整與填滿。多一些線條顯得過於緊繃,少一點情節又不夠有張力,寫散文就 是在平衡,就是努力達到「行於當行,止於當止」的境界。 在《午後書房》的內容中,主要分兩種類型的散文,一是人物速寫,另一是 小品遊記。 小品遊記中,我比較喜歡的是〈阿寒湖之行〉這篇。除了她刻劃景物之典雅 手法,我更喜歡她聽聞一件新事物的聯想。就好比在〈阿寒湖之行〉中,林文月 對松樹的聯想從北原白秋的詩歌,到北魏的銅鞮山松,到最後自我結論:「時不 問古今,地不分西東,凡人在投身大自然之中……」過程快速卻不急迫,引用廣 博卻不紊亂,讓人讀起來不只是隨著她的想法跳躍來感受內容,更因節奏巧妙而 愉悅。 人物速寫,是我覺得林文月文章最好看的部分。她不像琦君那般善於記錄人 與人的感情聯結,但在刻劃人的過程,手法真是既細緻又理性。在〈悉覺無一人〉 中,對於那位守更人的氣質,從他如何爽朗地打招呼、親切的幫助人和流浪狗小 花在他生前、生後的舉動,一一描繪出這位作者熟悉的陌生人。除此之外,在〈白 髮與臍帶〉中,作者更是藉遷徙的困難與臍帶的完好對比,來說明母親對其子女 的愛是何等深刻!讓人不用認識此人,也能感受到她帶給人的感覺。 看林文月的散文,其實就是在用她的角度看世界,每一篇都像她與自我的對 話,而我們以同個方向來感觸。無論是小品遊記或人物速寫,她始終以理性中肯 的方式分析、陳述,讓人讀起來能輕易體會其所表達,所以我很喜歡。 130.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由於教科書必須考量市場接受度,前述各地區教科書中對於數學文化元素不同的詮釋方式

捲土重來(一蹶不振) (成語) 比喻失敗後重新恢復勢力 寫作四 接種 動詞 把疫苗注射到人或動物體內,以預防疾病 閱讀一 排斥(吸引) 動詞 使別的人或事物離開自己這方面

要讀書,就是提醒我們要了解和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要有心得,則

本篇選讀的是〈逍遙遊〉最後二段,惠子先後以大葫蘆與大椿樹為例,比喻

由是觀之,我認為兩篇的抒情 手法並不相似。首先〈蒹葭〉用了 借景抒情的手法,情景交融。作者

宋代文化的繁榮與當時人們從文化角度吸收佛教的養分,應用

閱讀前 先瀏覽課文《太陽》,在不明白的地 方做標記,然後查字典、詞典,或上 網搜尋資料,完成自學筆記。.

 電腦鍵盤已經代替了筆,能夠快速打出一長串文字 ,大 多數人不會再選擇去「握筆寫字」,甚至有人都要 漸漸忘記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