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电磁波的传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电磁波的传播"

Copied!
1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

Propag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2)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讯变情

况下,电磁场的运动方式和规律。根

据Maxwell方程,我们知道变化的电场

和磁场可以互相激发,形成在空间中

传播的电磁波。所以本章着重探讨的

是电磁波的存在形式和运动方式。

2

(3)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平面电磁波 电磁波在介质介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导体存在时的电磁波传播 波导和谐振腔 光学波导 等离子体 高斯光束

(4)

§4.1平面电磁波

Plane Electromagnetic Wave

(5)

1、真空中电磁波的波动方程

介质中Maxwell方程组

0

B

E

t

D

H

j

t

D

B

  

  

  

  

(6)

在没有电荷,没有电流的自由空间,

,并利用

可以得到齐次Maxwell方程组

0,

0

j

0 0

(1)

(2)

0 (3)

0 (4)

E

B

t

B

E

t

E

B

 

 

  

  

  

0

,

0

D

E B

H

6

(7)

(1)



2 0 0 0 0 0 0 2 ( B) E ( E) B (5) t t t                     2 ( B) ( B) B         0 B   2 ( B) B     (6) 由(5)、(6)得 2 2 0 0 2

0

B

B

t

 

 

可得:

(8)

同样可得,

2 2 0 0 2

0

E

E

t

 

 

令: 0 0 2

1

c

 

我们可以得到真空中的波动方程: 2 2 2 2

1

0

B

B

c

t

 

2 2 2 2

1

0

E

E

c

t

 

由此可得,真空中电磁场的传播速度为c 8

(9)

2、定态波动方程

由介质的微观结构可知,对不同频率的介电常 数是不同的,即 和 是角频率 的函数

( , )

x

( , )

x

 

  

在频率固定的情况下,介质中有关系

( )

( )

D

 

E

B

 

H

因此,对于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即定态电磁波的 波动方程设频率为

则有

(10)

( , )

( ) exp(

)

( , )

( ) exp(

)

E x t

E x

i t

B x t

B x

i t

代入麦克斯韦方程组,整理可得 0 0 E i B B i E E B                  2 ( E) i

B i

 

( i )E

 

E        2 2 ( E) ( E) E E           10

(11)

2 2

E

 

E



 

2

k

2 可得 2 2

0

0

E

k E

E

 

亥姆霍兹方程

i

B

E



可由

B

求出

(12)

2 2

0

0

E

k E

E

i

B

E

 

 

  



2 2

0

0

B

k B

B

i

E

B



 

  

 





归纳如下: 小结: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满足亥姆霍兹方程, 其解即显示了电磁波在介质中如何传播。 12

(13)

3、平面电磁波

平面波定义: 波阵面与波矢垂直的平面,平面上的点相位相等。 2 2

0

E

k E

 

亥姆霍兹方程: 它的一个解是

 

0 ik x

E x

E e

其中 是常矢量 0

E

(14)

S P y x k x 场强的全表示式为 表示沿波矢 k 方向传播的 平面波 图中 所以S是等相面

,

0   i k x t

E x t

E e

 

k

x

kx

以上为了计算方便,把场强表示成复数形式,实 际存在的场强应理解为上式的实数部分。 14

(15)

2

k

方向代表波传播的方向,数值k称为圆波数。 k

0

( , )

cos

E x t

E

k x

 

t

由于 沿电磁波传播方向相距为 的两点有相位差 ,因此这两点的 距离即为波长 , kxkx

2

2

k

2 / x

k   实部:

(16)

k x

 

t

kx

t

A

1

dx

v

dt

k



对同一相位的演化 得到相速度: 在介质中,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具有不同 的相速度,这就是介质的色散现象。

A

x

t

k

k

 

16

(17)

0 0

0

0

i k x t i k x t

E

E

e

 

E ike

 

ik E

  



  

k

E

上式表明,平面电磁波是横波, 可在垂直于 的任 意方向上振荡。可以选取与 垂直的任意两个互相 正交方向作为 的两个独立偏振方向。因此,每一 个波矢量 存在两个独立的偏振波。

E

k

k

E

k

(18)

i B E i k k ik E E E k               // E B k 1 E v B    (k ) 0 k B k E k



    

B

k

因此,磁场也垂直于波矢量 ,即磁场也是横波, 是成右手螺旋,三个互相正交矢量,且 和 相位相同, 振幅比为 k E B, 和k E B 1 E v B    18

(19)

E

k

B

k

// E B k , E B

v

(1) (2) (3) 在真空中,平面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比值为 0 0 1 E c B     综上述,平面电磁波有如下特征: 电磁波为横波 EB 同相,比值为 注意:如果不是平面电磁波就没有上述的特征。 注意:高斯 单位制中比 值为1

(20)

4、平面电磁波的能量和能流

1

(

)

2

w

B H

  

E D

, D

E B

H 2 2

1

1

1

(

)

(

)

2

2

w

B H

E D

E

B

  

电磁场的能量密度为 在定态条件下 20

(21)

2 1 2 E B    2 1 2 w

E B

  在平面波条件下 1 E B   即平面电磁波中电场能量密度和磁场能量密度相等,因 此电磁场能量密度为: 2 2 1 ( ) 1 k S E H E B E E k k E E nw wvn k                  能流密度 该式说明能流密度的物理 意义是带着能量沿着电磁 波传播方向以速度v运动。

(22)

2 2 2 0 0 1 cos ( ) [1 cos 2( )] 2 w   E k x t   Ek x t 2 2 0 0 1 1 2 2 wE B    * 2 0 1 1 Re( ) 2 2 S E HE n wvn      周期为T,能量密度平均值为 1 T o w wdt T

可得 其中利用了 0 1 cos 2( ) 0 T k x t dt T

 

平均能流密度 22

(23)

t   y x E o    2   1 0 2 0 0 , z z z i k z t x i k z t i k z t y y E E e e E E e eiE e e         两波函数:

 

0 0 cos sin z i k z t x y z x z y E E e ie e E E k z t e k z t e             合成后: 实部: 圆偏振

  0 1 0 0 z E i k z t z y x c c

B

 

n E

 

e

 

E

e

ie e



由:

*

0 2 0 0

1

Re

2

z

S

E

H

E e

(24)

§4.2 单色平面电磁波在介

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of

Monochromatic Plane Electromagnetic

Wave at Interface of Medium

(25)

本节所要研讨的问题是:

用Maxwell电磁理论来分析在

介质的分界面上,电磁波将发

生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6)

关于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包括两个方面: (1)运动学规律: 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2)动力学规律: 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振幅比和相对相位。

1、反射和折射定律(即相位关系)

Law of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 i.e.

Phase Relation)

研究电磁波反射和折射问题的基础是电磁场在

两个不同介质界面上的边值关系。

(27)

一般情况下,电磁场的边值关系为: 在介质的分界面上,通常没有自由电荷和传导电 流,即

0

)

(

ˆ

)

(

ˆ

)

(

ˆ

0

)

(

ˆ

1 2 1 2 1 2 1 2

B

B

n

D

D

n

H

H

n

E

E

n

0

,

0

(28)

因此,介质的分界面上的Maxwell’s equations为: 但是,在一定频率的情况下,这组边界方程(边 值关系)不是完全独立的。因此,在讨论定态 (一定频率)电磁波时,介质界面上的边值关系 只取下列两式:

0

)

(

ˆ

0

)

(

ˆ

0

)

(

ˆ

0

)

(

ˆ

1 2 1 2 1 2 1 2

B

B

n

D

D

n

H

H

n

E

E

n

28

(29)

也就是说, ,即切向连续 性。 下面来讨论反射和折射定律: 假若所考虑的交界面为一平面,即设 x-y 平 面,考虑一单色平面电磁波入射到交界面上,设 在z = 0 平面的上、下方的介质不同,如图所示



0

)

(

ˆ

0

)

(

ˆ

1 2 1 2

H

H

n

E

E

n

t t t t

E

H

H

E

2

1

,

2

1 29

(30)

设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电场强度为 ,波矢量分别为 、 。由Fourier 频谱分析可知,反射波和折射波与入射波一样, 介质2 介质1 z x KK K  2 2

1 1

   

E

E

E



K

K

K



30

(31)

也是平面波。这样就可以把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 波写为: 同时由 可得磁场矢量为 ) ( 0 ) ( 0 ) ( 0 t x k i t x k i t x k i e E E e E E e E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折射波 反射波 入射波 t B E        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1 1 1 t x k i t x k i t x k i t x k i t x k i t x k i e E k e B B e E k e B B e E k e B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折射波 反射波 入射波

(32)

在 z=0 的平面上有一些边界条件,该平面上 的一切点必须永远满足这些边界条件。这个事实 意味着:在 z=0 处,所有场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必 须相同。因此,所有的相因子在 z=0 处必须相等即在边界面上 E2t=E1t ,所以 要使该式成立,只有

0

)

(

0

0

)

(

0

)

(

0









z

t

x

k

i

t

z

t

x

k

i

t

t

x

k

i

t

e

E

e

E

e

E

32

(33)

因为x

y

t 都是独立变量,而且要求 必然有:

0 0 0 0 0 0 0 0

    







z z z z t z t t

t

x

k

t

x

k

t

x

k

E

E

E

以及

t

y

k

x

k

t

y

k

x

k

t

y

k

x

k

y x y x y x







y y y x x x

k

k

k

k

k

k







(34)

讨论: a) ,这说明反射波、折射波的 频率与入射波的频率相同。 b) 根据 ,假若 ,则必有 。这说明反射波和折射波与入射波 在同一平面内,这个面就称为入射面(入射波矢 与分界面的法线 所组成的平面)。 c) 根据 由此得到: ,即反射角=入射角。(反射 定律)



y y y

k

k

k



0



y

k

y

k

k

sin

sin

,

|

k

|

|

k

|

,

1 1

k

k

k

k

x x

0

y

k

34

(35)

d) 根据 ,有 这就是折射定律,其中n21为介质2相对于介质1的 折射率,一般介质 (除铁磁质外),故 为两介质的相对折射率。 21 1 2 1 1 2 2 1 1 2 2 sin sin n n n k k                   0    1 2

x x

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n sin , | k | , sin k k , sin x 1 1 2 2 k k k k kx  

(36)

2、菲涅耳公式(即振幅关系)

Fresnel’s Formula(i.e. Amplitude Relation) )

所谓菲涅耳公式就是在边值关系条件下

求得的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振幅关系。

由于对每一个波矢 有两个独立的偏振波,

所以我们只需要分别讨论电场 ⊥入射面和

电场 ∥入射面两种情况就可以了。

k

E

E

36

(37)

a)

E

入射面 θ   z x 2 2

1 1

kEHH E k k  E  H 

(38)

这时电场只有y分量,并⊥入射面(纸面)指向 外面,以⊙表示。因为介质1中有入射波和反射 波,介质2中只有折射波,因此根据边界条件 (边值关系): 考虑到 X X X t t t t

H

H

H

H

E

E

E

E

E

0 0 0 1 2 0 0 0 1 2

H

,

,





cos



cos



cos

0 0 0

H

H

H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1 1 k k k E k B H        38

(39)

故有 ② 联立①、②两式得         cos cos ) ( 0 2 2 0 0 1 1 E E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s cos cos 2 cos cos cos cos 2 1 1 1 0 0 2 2 1 1 2 2 1 1 0 0 E E E E

(40)

对于光波, 即有

1

2

0

)

sin(

sin

cos

2

cos

cos

cos

2

)

sin(

)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cos

1 2 0 0 1 2 1 2 0 0

























   

E

E

E

E

40

(41)

b)

E

∥入射面 θ   z x 2 2  1 1  kEHH  E

k

k  E  H 

(42)

这时磁场只有y分量,并⊥入射面(纸面)指向 外面,以⊙表示。由边界条件,即在 z=0 的界面 上有: 同理由 的关系, 把上式中的磁场换为





0 0 0 0 0 0

H

H

H

E

E

E

X X X







0 0 0 0 0

0

cos

cos

cos

H

H

H

E

E

E

E k H    



1 42

(43)

电场。 从而得到: 联合上述两式即得:







0 2 2 0 0 1 1 0 0 0

)

(

cos

cos

)

(

E

E

E

E

E

E









2 1 1 2 2 1 || 0 || 0 2 1 1 2 2 1 1 2 || 0 || 0

cos

cos

cos

2

cos

cos

cos

cos

E

E

E

E

(44)

对于光波, 则有

1

2

0

)

(

tan

)

(

tan

)

cos(

)

sin(

)

cos(

)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cos

1 2 1 2 || 0 || 0

































E

E

44

(45)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的振幅关系就是光学中的菲 涅耳公式。因此,这也有力地证示了光是电磁波 的理论学说,即光实际上是在一个特殊频段(波 长由4000 到8000 )的电磁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2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cos 2 1 2 || 0 || 0 E E A A

(46)

菲涅耳公式讨论:

对于垂直偏振:即

当 ,即反射

波中没有电场平行入射面的部分,这时的反

射波是完全的线偏振波,此时的

   

90

0

,

0

,

90

0

||

0



E

E

?    根据 ,令此时的 则有 故 这个角称为Brewster’s angle。 21

)

90

sin(

sin

sin

sin

n



b

b b b b b

tan

cos

sin

)

90

sin(

sin

21 1

tan n

b

46

(47)

由此可见,一个任意偏振的波,总可以分为平行和 垂直入射面的两个入射波。平面波以布儒斯特角入 射时,反射波只有垂直入射面偏振的波,反射波和 折射波传播方向互相垂直。 ▲ 当 平 面 波 从 光 疏 介 质 入 射 到 光 密 介 质 时 ( 即 n21>1)。根据折射定律,有 ,可知 ,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这时从菲涅 耳公式可看出:

sin



sin

n

21



0

)

sin(

)

sin(





   0 0 E E

:

入射面时

E

(48)

当 时: 而当 时: 从实际光反射效果看,也是E反向。 由此看出,即反射波与入射波位相相差 ,好象 差个半波长,这种现象称为半波损失 当平面波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时,反射波 与入射波同位相,即没有半波损失。

:

|| 入射面时

E

2

  

)

(

tan

)

(

tan

|| 0 || 0





E

E

0 || 0 || 0  E E 0 

如垂直入射 反向 时, 所以 E 2

2



0

|| 0 || 0

E

E

0 , 2 ; 0 , || 0 || 0 0 0           E E E E

反之亦然 48

(49)

0 30 60 90 -1.0 -0.5 0.0 0.5 1.0 r an d t incident angle rv rp tv tp |rv| |rp| 1 1.5 光疏 光密 0 30 60 90 -1.0 -0.5 0.0 0.5 1.0 r an d t incident angle 1.5 1 rv rp 光密 光疏 问题: 为何看不到场透射率

(50)

5)由菲涅耳公式可以计算电磁波的反射系数和 透射系数。 反射波平均能流与入射波平均能流在法线方 向的分量之比称为反射系数,即以 R 表示之。 折射波平均能流与入射波平均能流在法线方 向的分量之比称为透射系数,即以 T 表示之。 50

(51)

入射面:入射波的能流平均值: 反射波的能流平均值: E | | 2 1 ) ( 2 1 2 0 1 1 * k k E H E R S e          

入 | | 2 1 | | 2 1 ) ( 2 1 2 0 1 1 2 0 1 1 * k k E k k E H E R S e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折射波的能流平均值: 从而得到:

|

|

2

1

)

(

2

1

2 0 2 2 *

k

k

E

H

E

R

S

e











 

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n 2 sin 2 sin | | cos | | cos ˆ ˆ ) ( sin ) ( sin | | | | ˆ ˆ 2 2 0 1 2 0 2 2 2 2 0 2 0

E n E n n S n S T E E n S n S R         入 折 入 反 =0时? 52

(53)

同理可得: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容易证明: : || 入射面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s ) ( sin 2 sin 2 sin ) ( ) ( tg | | | | 2 2 || 2 2 2 0 2 0 ||

T tg E E R

1

1

|| ||

T

R

T

R

(54)

3、全反射

(Total Reflection)

若 , 即电磁波从

介质1入射时,折射角θ>入射角θ

当 ,这时折射

波沿界面掠过,此时的入射角为 。即

此称为全反射临界角(Total Reflection Critical Angle),

即入射波以 入射时的反射为全反射,没有折射波 出现。 如果再增大入射角,使得 1 sin sin , 1 , 21 2 1         则n 说明 1 2 21 sin , 2        时 则  n

)

(

sin

1 21 0

n

21 0 , sin  n

即 0

0

54

(55)

假设在 情形下两介质中的电场形 式仍然为 则根据边值关系确定的表示式 形式上仍然成立,即仍有 21

sin

n

) ( 0

)

(

x

t

E

e

i k x t

E

   

y y y x x x

k

k

k

k

k

k



,



21 2 1 1

sin

kn

k

k

k

k

k

k

k

k

k

k

x x x x











(56)

即由此可见,在 情形下有 因而 这表明 是一虚数,令 21 sin

n

k

x



k



z

k



2 21 2

sin

,

k

n

i

k

z



2 21 2 2 2 2 21 2 2 2 2 2 2

sin

sin

n

ik

k

n

k

k

k

k

k

k

k

x y x z













0 56

(57)

故折射波的传播因子为: 这里 从而可得折射波的电场能量为: ) ( ) (k x i k x k z i x z

e

e



    

sin ,

x x z

k



k

k

k



i

z ikx z k i ikx x k i

e

e

e

e

z       

sin sin ) (  

(58)

该式表明折射波将沿 z 方向衰减,沿 x 方向传播。 因此,在全反射时,介质2中的电磁波并不为零如果介质2的电磁波完全为零的话,那么就不满 足边值关系。可见电场不仅沿着界面方向传播, 而且被限制在表面附近的一个区域内,所以称全 反射时的折射波为表面波 ( ) 0 ( ) 0 ( sin ) 0 x z i k x t i k x k z t z i kx t

E

E e

E e

E e

e

             









58

(59)

通过对分界面内侧(即折射波)的坡印亭矢 量的法向分量对时间平均值的计算,我们得到即 使在介质2中有电场存在,显然也没有能量流过 分界面。即: x z k

(60)

其中 但是, 为一纯虚数,

2

0 2 *

|

|

)

ˆ

(

2

1

)

(

ˆ

2

1

ˆ

E

k

n

R

H

E

n

R

n

S

S

e e z















E

k

H







2

1

z

k

k

k

n

ˆ





cos





0

ˆ





S

n

S

z

60

(61)

在全反射情况下:(套用菲涅耳公式)

1

sin

cos

sin

sin

2 21 2 21













n

i

k

k

n

k

k

z x

(62)

▲ 当 入射面时: 根据指数表达式

E

2 2 21 2 21 2 2 21 2 2 2 21 2 2 21 2 0 0 1 sin cos 2 )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i e n n i n n i n i E E                

cos

sin

2

)

sin

(cos

2

sin

2

cos

2 2 2

i

i

e

i

 62

(63)

比较上式,可得 故有 该式表示在全反射时,入射波和反射波振幅相同, 两者存在相位差 2 21 2 2 21 2 21

cos

cos

1

sin

sin

1

n

n

n

cos

sin

cos

sin

tan

2 21 2

n

2

(64)

2 2 21 2 2 4 21 2 21 2 2 21 2 21 2 2 4 21 2 21 2 21 2 21 2 21 2 21 2 21 2 21 2 21 || 0 || 0 sin cos sin cos 2 )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1 sin cos 1 sin cos i e n n n n i n n n i n n i n n i n n i n E E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 入射面时:

E

||

64

(65)

比较指数表达式: 可见 故有: 2 21 4 2 2 2 21 21 2 2 21 4 2 2 2 21 21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sin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

sin

cos

2

)

sin

(cos

2

sin

2

cos

2 2 2

i

i

e

i

cos

sin

cos

sin

tg

2 2 21 2

n

n

(66)

比较 ,可见 ,并与入

射角有关,如果 入射波是线编振波,但其

振动方向与入射面成一定夹角,则反射波的

两个分量将有一个位相差,因而是一个椭园

偏振波,

即一个线偏振波入射在介质界面上

经过反射成了一个椭园偏振波。

0

66

(67)

§4.3 有导体存在时电磁

波的传播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in Conduction Medium

(68)

本节所要研讨的问题是:导电介质中

的电磁波的传播。由于导体内有自由电荷

存在,在电磁波的电场作用下,自由电荷

运动形成传导电流,而传导电流要产生焦

耳热,使电磁波能量有损耗。由此可见,

在导体内部的电磁场(波)是一种衰减波,

在传播过程中,电磁能量转化为热量。

68

(69)

1、导体内的自由电荷的分布

根据焦耳定律的微分形式

和电荷守恒定律

以及电场的 Gauss 定理

E

j

0       t j

   E

(70)

可得

解此微分方程,得

式中

ρ

0

是t=0时的电荷密度。

由此可见,电荷密度ρ随时间指数衰减,

衰减的特征时间为

0        t t

e

t

 

(

)

0

通常10-17s 70

(71)

因此,只要电磁波的频率满足 或者 (这就是良导体条件

2、导体内的单色平面电磁波

导电介质与非导电介质的根本区别在于导电 介质中有自由电荷存在。因而,只要有电磁波存 在,总要引起传导电流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一 般都分布在导体表面。因此,导体内部:



1

1





j

E

j

0

,

(72)

Maxwell equ’s为: 对一定频率ω的电磁波,可令 则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B D t D j H t B E        H B E D 

 ,  

 72

(73)

从形式上看,与均匀介质中的情况完全相同,且

0

0

E

i

H

H

i

E

E

i

E

E

H







 



 

 

 

  

( E) i



H           i

0

2 2

E

E

i



E

E

位移电流 与电场相差π/2相位 与电场同相 传导电流 1 Re( * ) 1 02 2 JE  2 E

(74)

这里也令 故有 同理可得:

0

2 2

E

E

2 2

k

0

2 2

E

k

E

0

2 2

H

k

H

如果令 称之为复波数 可得

i

k

          





2 1 2 2 2 z z y y x x   运动方程 74

(75)

当电磁波从真空中入射到导体表面时,以 矢量表示真空中的波矢, 表示导体内的波矢,即: ) 0 (

k

kθ   z x 0 , ,    0 , , 0 0     ) 0 (

k

 ) 0 ( kk

(76)

根据边值关系: (a) : 真空中 为实数,其值为 因此 x x x

k

k

k

(0)

(0)

) 0 (

k

0 0 ) 0 ( ) 0 (

k

k

i

,

k

(0)

k

(0)

sin

k

x

x

x x

x

i

x

k

x(0)

k

(0)

sin

76

(77)

由此可得

(b):

所以

即得



0

sin

0 0 ) 0 ( x x x

k

0

) 0 ( ) 0 (

y y y

k

k

k

0

y y y

i

k



0

0

y y

(78)

(c): 又因为良导体条件下,可知 ,而



2

1

z z z z y y x x

1





2 2

2

2

i

k







i

i

i

k

)

1

(

)

(

2 2 2 2 78

(79)

总上可得: 可得

0

2 2

2 2 2 z x z

2 2 ) 0 ( 2 0 0 2 0 0 0 2 ) ( 2 1 ) ( 2 1 sin 2 1 2 1 2 1 x x z z k



             x z z z      2 1

(80)

3、趋肤效应和穿透深度

对于良导体有 根据 可求得

z z









2

1

2 2 2 80

(81)

.

1

1

2

1

2





.

1

1

2

1

2





则此时的电磁场形式为:

.

) ˆ ( ˆ ) ˆ ( ˆ 0 t x n i x n t x n i x n

e

e

H

H

e

e

E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

讨论: a) 从电磁场 形式中可看到,复数波矢 量 ,实质上包含了两个部分:实部 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波矢量,而虚部 反映着电磁 波在进入导体以后的衰减程度。 b) 波振幅沿传播方向按指数衰减, 为衰减 常数。把波振幅降至原值的 时传播的距离称为 穿透深度,以δ表示,即 H E和      i k     2

e 1



1

2

82

(83)

c) 相速度 ,由此可见,在导体 中传播速度由β决定, β称为相位常数(波数),波 ,与导电率有关,所以在导体中 波长变短了。 e) 在良导体中, ,且电磁场 的关系为:

  k

2

2

k

2     

.

ˆ

ˆ

1

1

1

ˆ

)

(

1

1

4

n

E

e

E

n

i

E

n

i

E

k

H

i

























(84)

4、电磁波在导体表面上的反射

若电磁波从真空斜射到金属表面,并设金属 中的 ,则

0 θ   z x      0 , , 0 , , 0 0    

k

k  k  84

(85)

其中 由菲涅耳公式得到:



0 0

.

k

0

k

2 0 2 0 2 sin 1 sin 1 sin 1 cos            0 sin

sin

  

(86)











   

2 0 0 0 0 0 0 0 2 0 0 2 0 0 0 0 0 0

sin

cos

cos

2

cos

cos

cos

2

sin

cos

sin

cos

cos

cos

cos

cos

E

E

E

E

86

(87)

若电磁波从真空垂直入射到金属表面,即 故反射波和入射波的振幅之比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0 0 0 0 || 0 || 0 2 0 0 2 0 0 0 0 || 0 || 0 sin 1 cos cos 2 cos cos cos 2 sin 1 cos sin 1 cos cos cos cos cos E E E E

0



(88)

那么有 对于良导体, ,从而由

k

k

k

k

E

E





 

0 0 0 0

k

k

k

k

E

E





0 0 || 0 || 0

1





i

i

k



1

88

(89)

其中 ,则有



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1

2

1

1

1

1

1

 

i

i

i

i

i

i

E

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对于电磁现象,尽管我们仍然还是从力学的角度来理解各种各样的物理对象以及物理过程,但最关键

三是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的电力成本持续下降,更利于提升新能源相对 于化石能源的市场竞争力。截至 2020 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约 5.3

Thomson)也 完成了 电子衍射实验 。 他是在 德布 罗意 理论 的启发下进 行实

这一类系统无论是 在电路理论还是在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中 , 都占

第一章 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Chapter 1 Introduction in Electronic Control

(1) 若 A、B 电荷固定不动,在它们连线的中 点放入带电量为+2Q 的电荷 C, 电荷 C 受到的静电力是多少?.. (2) 若 A、B

Benjamin Crowell,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Lightandmatter Matthew N.. Sadiku, Elements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