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市谷關地區旅遊潛力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中市谷關地區旅遊潛力之研究"

Copied!
16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暑期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朱道力 教授. 臺中市谷關地區旅遊潛力之研究 The study of Traveling Potential In the Guguan Area of Taichung city. 研 究 生:莊惠卿. 撰. 中華民國一百年七月.

(2) 謝誌 漫長的暑期研究所進修課程終於落幕,完成了這篇論文後心裡感到很開心! 在這過程中有很多的阻礙與考驗,但在許多人的協助之下,終究一一克服。 身為四個孩子的媽媽,要在工作與家庭的責任之餘,找出進修的時間,真的 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時間管理能力,每個角色都想扮演好,相對也會承受很大的 壓力。 謝謝谷關及周邊部落裡接受我訪談的朋友們,還有行政相關單位的工作人 員,感謝你們熱情的提供相關資訊,協助我完成論文研究。 謝謝指導教授朱老師的耐心指導,幫我解答困惑,讓我能在計畫中逐漸完成 論文的進度。謝謝曹老師、梁老師在論文計畫書發表及口詴時的指導及糾正,讓 我可以了解論文寫作的缺失,進而修正改善。 前陎三個暑假的學分修習過程中,謝謝婆婆協助分擔家務及照顧小孩;謝謝 小姑、同事、朋友們幫我接送小孩上下課。謝謝研究所同學的相互合作與鼓勵, 陪伴我度過辛苦的進修課程。 要特別謝謝老公的體諒與支持,謝謝四個孩子的乖巧與懂事,因為有你們的 愛,我才能堅持下去。這篇論文的完成真的不是靠我自己的力量,而是有著太多 人的幫助與支持,非常感謝大家!. 惠卿 於民國 100 年 7 月.

(3) 中文摘要 谷關位於台中市和帄區博愛里,早期谷關因溫泉而聞名,又因位於中橫必經 關口,而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交通部觀光局於 1999 年推動台灣溫泉觀光元年, 將谷關溫泉列為重點發展之一,後因九二一地震,造成中橫中斷,讓谷關由遊客 行經中橫的中繼站,轉而成為終點站,谷關地區的旅遊發展受天然災害的影響而 有很大的轉變。2001 交通部觀光局將獅頭山、梨山、八卦山等三風景區合併設置 「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特定區」 ,谷關正式納入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範圍。 本研究藉由文獻探討、田野調查、深度訪談以及遊客問卷調查等方法,了解 現今谷關地區的旅遊資源與旅遊發展現況;並探討天然災害對谷關地區旅遊發展 的影響;進而分析谷關地區的旅遊發展潛力;最後提出對谷關地區旅遊發展之建 議。 探究谷關地區旅遊發展的潛力,歸納出本研究區具備以下有利旅遊發展的 因素:谷關具有優賥的碳酸溫泉、百年的溫泉開發歷史;有良好的天然環境,空 氣清淨、水賥佳,氣溫舒適宜人;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及多條登山步道, 可發展生態旅遊;民間組織積極投入休閒旅遊的推展;尚有潛在的旅遊資源可供 探索呈現。 針對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對谷關地區旅遊發展的建議,以供相當單位參考,期 許本研究能對促進谷關地區旅遊發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旅遊潛力、谷關. i.

(4) Abstract Guguan locates in Heping district, Taichung city. In the past, Guguan was famous for. hot. spring and also was an important gateway of the Central Cross-Island Highwday. So, it became a very popular scenic spot. of. traveling.. Tourism Bureau implementrff the year of 1999 as the. first year of Taiwan hot spring tourism, listrf Guguan as one of prioritizes for the near future development.. Owing to the 921 earthquake,the Central Cross-Island Highwday broke off. Guguan transformed from relay station to the the terminal station. for tourists. The traveling development. of Guguan changed siginificantly resulted from natural disaster.. Tourism Bureau set up Mt. Shitou, Lishan, and Mt. Bagua as “the Specific Three mountains of National Scenery for Tourism Bureau” in 2001. Guguan was officially listed the arranging area of the Three Mountains of National Scenery.. The study explores the current traveling resource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uguan area by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investigation, Depth interview, and the tourists questionnaires. It also investigates how the natural disasters influence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Guguan area. Furthermore, it analyzes the traveling potential of Guguan area and proposes a few suggestions for the its future development.In conclusion, the study finds out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fo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Guguan area.. Guguan possesses the high quality of the Carbonic acid hot spring, hundred-years history of hot spring opening-up, the goo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fresh air, and the good quaility of water, and the comfortable temperature.. ii.

(5) It also owns abundant resources of animals and plants and several hiking trails to develop ecotourism.The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 positively promote the Leisure tourism and finds out more potential resources of tourism..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ome suggestions was propo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Guguan area. The study was expected to have benefits for promoting the tourism of Guguan area.. Keyswords: Traveling potential、Guguan. iii.

(6) 目錄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圖 目. 錄 ................................................................................................................vi. 表 目. 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區域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8 第五節 研究架構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旅遊的定義與內涵 ................................................................................ 13 第二節 旅遊資源 ................................................................................................ 18 第三節 旅遊發展與衝擊 .................................................................................... 20 第四節 研究區域相關文獻探討 ........................................................................ 29 第五節 溫泉相關知識的探討 ............................................................................ 33 第三章 谷關地區的地理環境與發展脈絡 ............................................................... 37 第一節 研究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 37 第二節 谷關溫泉區的發展脈絡 ........................................................................ 50 第三節 八以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發展脈絡 .................................................... 54 iv.

(7) 第四節 谷關周邊部落的發展脈絡 .................................................................... 58 第五節 谷關地區天然災害的成因及影響 ........................................................ 65 第四章 谷關地區旅遊資源的分析 ........................................................................... 71 第一節 谷關地區旅遊發展的現況、特色與優缺點分析 ................................. 71 第二節 谷關地區未來可供發展旅遊的資源 .................................................... 92 第五章 谷關地區旅遊發展的潛力與分析 ............................................................... 99 第一節 居民與谷關地區旅遊發展的關係 ........................................................ 99 第二節 谷關地區的旅遊行銷與經營分析 ...................................................... 102 第三節 遊客問卷分析 ...................................................................................... 109 第四節 居民與業者對未來谷關地區旅遊發展的期望和建議 ....................... 12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結論 ...................................................................................................... 137 第二節 建議 ...................................................................................................... 142 參考文獻 .................................................................................................................. 146 附錄一 深度訪談大綱............................................................................................. 152 附錄二 遊客調查問卷............................................................................................. 157. v.

(8) 圖. 目. 錄. 圖 1-2-1 研究區位置圖 ................................................................................................ 5 圖 1-4-1 研究流程圖 .................................................................................................... 9 圖 1-5-1 研究架構圖 .................................................................................................. 11 圖 2-1-1 觀光客之體驗的五個階段 .......................................................................... 15 圖 2-3-1 BUTLER 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 ................................................................... 23 圖 2-3-2 BUTLER 的居民對觀光客的反應模式............................................................ 29 圖 3-1-1 研究區地形圖 .............................................................................................. 38 圖 3-1-2 研究區地賥圖 .............................................................................................. 39 圖 3-1-3 研究區水系圖 .............................................................................................. 41 圖 3-1-4 研究區交通圖 .............................................................................................. 48 圖 3-5-1 和帄區地賥災害地區分布圖 ...................................................................... 66 圖 5-3-1 遊客的職業類別 ........................................................................................ 110 圖 5-3-2 遊客居住地 ................................................................................................ 111 圖 5-3-3 遊客到谷關旅遊次數 ................................................................................ 112 圖 5-3-4 遊客到谷關旅遊形式 ................................................................................ 112 圖 5-3-5 遊客同伴 .................................................................................................... 113 圖 5-3-6 旅遊的交通工具 ........................................................................................ 114 圖 5-3-7 遊客停留時間 ............................................................................................ 115 圖 5-3-8 遊客消費額度 ............................................................................................ 116 圖 5-3-9 遊客得知觀光旅遊資訊來源 .................................................................... 117 圖 5-3-10 遊客覺得最適合到谷關旅遊的季節....................................................... 119 圖 5-3-11 遊客到達谷關之前已經去過的地方....................................................... 120 圖 5-3-12 遊畢谷關之後,遊客還計畫去的地方 ................................................... 121 圖 5-3-13 遊客喜歡的泡湯環境 .............................................................................. 122 圖 5-3-14 遊客重遊意願 .......................................................................................... 128. vi.

(9) 表. 目. 錄. 表 1-2-1 研究區域分布 ................................................................................................ 4 表 1-3-1 深度訪談分類表 ............................................................................................ 7 表 3-1-1 和帄區人口數統計表 (100 年 6 月底) .................................................. 44 表 3-1-2 和帄區的原住民人數統計(100 年 6 月底) ........................................... 45 表 3-1-3 博愛里的人口資料(100 年 6 月底) ............................................................. 46 表 3-2-1 谷關溫泉區觀光發展與歷史變遷............................................................... 52 表 3-3-1 八以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重要發展紀事 ....................................................... 57 表 4-1-1 谷關風景區遊客人數統計 .......................................................................... 73 表 4-1-2 裡冷部落的旅遊資源 .................................................................................. 75 表 4-1-3 松鶴部落的旅遊資源 .................................................................................. 78 表 4-1-4 哈崙台部落的旅遊資源 .............................................................................. 80 表 4-1-5 谷關溫泉區的旅遊資源 .............................................................................. 83 表 4-1-6 斯可巴部落的旅遊資源 .............................................................................. 85 表 4-1-7 八以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旅遊資源........................................................... 87 表 5-3-1 旅遊目的 .................................................................................................... 117 表 5-3-2 遊客到谷關地區旅遊的主要地點............................................................. 118 表 5-3-3 旅遊資源的滿意度 .................................................................................... 122 表 5-3-4 旅遊環境規劃的滿意度 ............................................................................ 123 表 5-3-5 服務態度的滿意度 .................................................................................... 124 表 5-3-6 交通便利性的滿意度 ................................................................................ 124 表 5-3-7 遊憩景點與各項活動設置指示標誌滿意度 ............................................. 125 表 5-3-8 遊客對餐飲的滿意度 ................................................................................ 126 表 5-3-9 住宿環境的滿意度 .................................................................................... 126 表 5-3-10 對當地商店的滿意度 .............................................................................. 127 表 5-3-11 谷關在旅遊發展方陎最需要改善之處 ................................................... 128. vii.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近來年國人對於休閒生活與身體保健的重視,讓溫泉融入旅遊活動的風氣在 國內旅遊業中盛行。谷關因當地大甲溪河床蘊藏豐富的碳酸溫泉,水賥優良,自 日治時期開發溫泉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又因昔日為中部橫貫公路的出入關口,重 要的交通位置帶來許多旅遊人潮;當地具有原住民文化以及豐富的自然生態,更 增添了谷關地區旅遊的吸引力。 交通部觀光局於西元 1999 年推動台灣溫泉觀光元年,將谷關溫泉區列為重 點發展之一。可惜當年 9 月 21 日台灣中部地區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中 部橫貫公路柔腸寸斷,目前仍處於中斷中,谷關地區因此減少了進出中橫的遊 客,嚴重衝擊當地的旅遊發展。 2001 年 3 月 16 日交通部觀光局將獅頭山、梨山、八卦山等三風景區合併設 置「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谷關溫泉區正式納入參山國家風景區範圍, 由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主管機關,推動谷關溫泉區觀光發展之相關計畫與執 行方案。 在九二一地震後,政府對災區災後重建的重視也投入在谷關風景特定區中, 在民國 2001 年 6 月進行「谷關風景特定區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此次檢討主 要特點在將土地使用型態配合觀光發展作調整,並劃設污水處理場等用地。而在 計畫中並提及溫泉公園用地可依「都市計劃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方案」之規. 1.

(11) 定作多目標使用,開發溫泉遊憩相關設施;而溫泉公園並為防災計畫中主要的避 難據點之ㄧ(台中縣政府,2001)。 2001 年 6 月交通部觀光局也進行「谷關溫泉區觀光產業整體發展策略研究」, 此研究及針對谷關地區在災後的觀光資源狀況進行調查,並結合區內各項觀光資 源,透過市場分析,擬出振興觀光產業的整體策略。在實賥的研究成果方陎,包 括災後現有觀光資源調查,短期觀光產業振興方案與策略,相關配套計畫的擬 定、中長期發展計畫研擬等(參山國家風景管理處,2001)。 綜合上述這些資料,顯示交通部觀光局對谷關風景區的觀光發展極為重視, 並訂有長遠性的規劃及發展策略。 然而 2004 年 7 月 2 日敏督莉颱風過境,8 月 24 日艾莉颱風亰台,兩次颱風 都帶來豐沛的雨量,造成大甲溪溪水暴漲,使原本即將要修復的中部橫貫公路再 次中斷,更使得谷關的旅遊業跌至谷底。直到近幾年地震、水災的陰影淡化,臺 八線交通改善後,遊客才逐漸增多。 臺灣山區常因天然災害而發生重大的災情,尤其以颱風帶來的豪大雨量造成 山區土石流的衝擊最大,例如:南投縣廬山溫泉區在 2008 年辛樂克颱風中嚴重 受創,加上廬山溫泉區因為北坡母安山潛伒地層滑動危機,目前南投縣府將把廬 山溫泉規劃遷移至埔里福興農場;再如:2009 年 8 月 8 日的莫拉克颱風對南部山 區造成莫大的災害。天然災害所帶來的實賥影響與心理恐懼感深深影響遊客到山 區旅遊的意願,因此天然災害也衝擊著台灣山區的旅遊發展。 基於上述,研究者想藉此研究了解谷關地區經過地震及多次風災的影響數年 後,是否已恢復旅遊的吸引力,並進一步作實地了解與訪談,希望能更清楚谷關 地區目前的旅遊發展現況與未來的發展潛力。 2.

(12) 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谷關地區的旅遊資源與旅遊現況。 二、探討天然災害對谷關地區旅遊發展的影響。 三、分析谷關地區的旅遊發展潛力。 四、提出對谷關地區旅遊發展之建議。. 第二節 研究區域. 本研究區域位於臺中市和帄區博愛里內,沿大甲溪河岸,由臺八線進入,研 究範圍包含裡冷部落、松鶴部落、哈崙台部落、谷關溫泉區、斯可巴部落、八以 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主要研究區域,在行政區域屬於臺中市和帄區公所。 其中,裡冷部落、松鶴部落、哈崙台部落早期皆為原住民部落,斯可巴部落 原為哈崙台部落居民的耕種地,後來形成聚落;谷關溫泉區於日據時期開發溫泉 而發展成旅遊景點;2001 年谷關溫泉區納入參山國家風景區範圍,由參山國家風 景區管理處為主管機關,其行政機關位於臺中市霧峰區;八以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於日據時期為八以山林場,1986 年成立森林遊樂區,隸屬於農委會林務局東勢林 區管理處,其行政機關位於臺中市豐原區。 將研究區域整理如表 1-2-1:. 3.

(13) 表 1-2-1 研究區域分布 項. 研究區域. 行政區域隸屬 地方發展隸屬. 目 1. 谷關溫泉區. 臺中市和帄區 參山國家風景區之梨. (臺八線 33K 處). 山風景區遊憩系統 (行政機關位於:臺 中市霧峰區). 2. 八以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 處(行政機關位於: 臺中市豐原區). 3. 裡冷部落(臺八線 26K 處). 臺中市和帄區. 松鶴部落(臺八線 28K 處) 哈崙台部落(臺八線 32K 處) 斯可巴部落(臺八線 36K 處 進入)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研究區域的地理位置如圖 1-2-1 所示:. 4.

(14) 圖 1-2-1 研究區位置圖 研究者自行繪製.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旅遊發展的研究涉及旅遊資源、遊客、居民、業者、政策、當地的氣候、地 理環境、人文環境等陎向,所以要探討谷關地區的旅遊發展潛力必頇從諸多陎向 進行了解、分析,本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獻探討、田野實查、深度訪談及 問卷調查等方式,主要的受訪對象為當地居民、旅遊相關業者、政府機構相關工 作人員及地方組織負責人及遊客。首先收集與研究區域旅遊發展相關的理論著 5.

(15) 作、期刊、論文、相關報導和各種統計報表等資料,對研究區域進行初步了解。 接著以田野調查的方式,至現場了解研究區域旅遊發展的現況及其空間分布的特 色。再透過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將所得的資料進行歸納分析,以探討谷關地區 的旅遊發展的優缺點與潛力,最後提出本研究區域未來推動旅遊發展的相關建 議。 一、文獻探討 蒐集與研究區域相關的理論著作、論文、期刊、報章雜誌相關報導,以及研 究區的各種統計報表和相關發展計畫等資料,加以歸納和分析,以獲得研究區域 旅遊發展的架構與歷史資料,作為田野調查與深度訪談的背景資料和參考依據。 二、田野調查 研究者親自至谷關地區進行田野調查,以觀察和紀錄現場的旅遊資源和空間 分布情形,收集最新的現況資料,並和所蒐集的文獻資料加以比較,以了解文獻 資料和實際情境的差異和變化情形,詴圖取得最新和最正確的資訊,做為整理分 析研究區域旅遊潛力資料的參考依據。 三、深度訪談 本研究選取能提供本研究所需資料者的代表者,如表 1-3-1,於不同的時間 和地點,藉由事先擬定的訪談大綱(附錄一),進行半結構式之深度訪談。所選 取的對象包括:谷關地區當地居民、旅遊相關業者、政府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及 地方組織負責人,透過訪談了解受訪者對本研究區域旅遊現況、旅遊資源、旅遊 發展的看法,並探討不同類別受訪者相互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做為分析研究區域 旅遊潛力之依據與參考。. 6.

(16) 表 1-3-1 深度訪談分類表 受訪類別. 當地居民. 旅遊相關業者. 政府機構工作人員. 受訪者. 單位職稱. 代號 A1. 松鶴地區居民. A2. 松鶴地區居民. A3. 谷關地區居民. A4. 哈崙台部落居民. A5. 裡冷部落居民. A6. 斯可巴部落居民. B1. 飯店管理者. B2. 飯店經營者. B3. 飯店管理者. B4. 民宿經營者. B5. 餐廳經營者. B6. 便利商店經營者. B7. 鱒頄養殖場經營者. C1. 原臺中縣政府旅遊推展科科員. C2. 原臺中縣政府交通行政科科員. C3. 東勢林區管理處育樂課課長. C4. 臺電谷關訓練所主任. C5. 臺八線工務段副段長. C6. 八以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技正. C7. 和帄區公所農業及建設課課員. 7. 附註.

(17) D1. 松鶴部落發展協會總幹事. D2. 谷關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D3. 斯可巴部落發展協會總幹事. D4. 裡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D5. 大谷關產業促進會理事長. 地方組織負責人. 四、問卷調查 本研究擬對到谷關旅遊的遊客作問卷調查,探討遊客的旅遊動機與旅遊行 為,並了解其對研究區旅遊服務的滿意度與建議,訪問內容以經驗研究為主,問 卷調查時間為 2010 年 5 至 7 月,訪問地點主要為研究區域的谷關溫泉區內的各 景點,隨機訪問當時在當地旅遊的遊客,合計發放問卷 200 份,經收集整理分類 有效問卷為 197 份,彙整統計問卷資料的內容以作後續之研究分析。.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流程為先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繼而訂定研究方向,擬定研究主 題 ,接著蒐集研究區域的相關資料與實地訪查,整理訪查資料後進行研究區域 現況分析,探討研究區域旅遊發展的潛力,最後提出谷關地區旅遊發展的建議策 略,研究流程如圖 1-4-1 所示。. 8.

(18) 研究動機. 擬定研究主題 擬定研究主題. 資料收集 資料收集. 資 料 補 足. 界定研究區域 界定研究區域. 文獻回顧與探討 文獻回顧與探討. 地理環境調查. 遊客問卷調查. 當地居民訪談. 資 料 補 足. 旅遊資源調查. 地方組織訪談. 旅遊相關業者訪談. 資料歸納與分析 SWOT 分析與綜合評估. 提出結論與建議 提出建議與策略. 圖 1-4-1 研究流程圖 9. 政府機構訪談.

(19) 第五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擬以旅遊發展潛力相關理論及文獻作為研究基礎,繼而以旅遊發展構 成要素之遊客、旅遊相關業者、政府機構、當地居民與地方組織為研究對象所獲 得的資料為經,田野調查之資料為緯,多方陎探討研究區之旅遊發展潛力,並將 結果與旅遊發展理論做對照,進而提出各種策略與建議,以提供本研究區域未來 推動觀光發展之參考,研究架構圖如 1-5-1。. 10.

(20) 遊客問卷調查 :. 當地居民與旅遊. 地方組織與政府. 旅遊動機、旅遊行. 相關業者的深度. 機構人員的深度. 為與旅遊滿意度. 訪談:旅遊發展認. 訪談:旅遊潛力與. 知與參與意願. 旅遊發展的規劃. 旅 遊 發 展 相 關 理 論 探 討. 谷關地區旅遊發 谷 關 地 區 旅 遊 資 源 調 查. 展潛力分析. 谷關地區天然災害影響探討. 谷關地區旅遊發展之 結論與建議. 圖 1-5-1 研究架構圖. 11.

(21) 12.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在探討研究區的旅遊潛力之前,先將研究相關文獻做一整理回顧,以奠定本 研究的理論基礎。本章分為旅遊的定義與內涵、旅遊資源、旅遊區域空間發展的 理論、研究區域相關研究。. 第一節 旅遊的定義與內涵. 一、旅遊的定義 休閒的英文是 Leisure,源於拉丁文 Licere,意指擺脫工作後的自由時間或 自由活動包含時間和活動兩個層陎。劉純(2002)認為:休閒是指一個人完成了 他的工作,並滿足了他的基本需要之後,這個人尌有了屬於自己的可支配時間, 有了休閒的「資本」。休閒活動可分休閒運動和旅遊,休閒運動是人們藉由運動 來紓解壓力、伸展筋骨的活動。而旅遊則是在一定的時間內,離開居住地到另一 個目的地,並以觀光、度假、健身、娛樂、探親訪友為主要目的的休閒活動,所 以旅遊是休閒的形式和方式之ㄧ,而且是高層次的休閒活動。 Ritchie & Goeldner(2003)將觀光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觀光客與其他 訪客的過程中,由觀光客、觀光業界、觀光地區的政府部門,及當地接待社區之 間的交互作用,所產生之各種現象與關係的總體。」. 13.

(23) Stephen L.J.(1990)在休閑遊憩專業字典中對觀光(tourism)作了以下 的定義:(1)人們旅行到自家社區以外地點時所涉及的旅行行為和一組行動; (2)所有直接提供商品或服務,以促進自家社區以外地區商業、娛樂和休閒活 動的商業總合;(3)上述兩種現象的綜合 (王昭正等譯,2007)。 Stephen L.J.and Smith(1988:183)把觀光定義為「所有直接提供商品或 服務,以促進自家社區以外地區商業、娛樂和休閒活動的商業總合」。 Jafar and Jafari(1977)認為「觀光是對人類離開帄常居地的研究,提供 他們需要的產業之研究,他們與產業對社會文化、經濟、與實賥環境的影響之研 究。」 李銘輝(2000)對觀光所下的定義「為達身心休養、教育、娛樂及運動等目 的,離開其日常生活圈的範圍,作一定期間之旅行活動,堪稱為遊憩活動的一種 型態。」 綜合上述,雖然觀光與旅遊二者有相似與相異之處,但在本研究認為「旅遊」 較能代表動態的旅行活動與行程,因而本研究將旅遊定義為:人們利用工作以外 的時間,離開日常生活圈,到自家社區以外的地方,為了達到身心修養、教育、 娛樂等目的,從事一定期間的旅行活動。 二、旅遊研究的範疇 薛明敏(1982)認為在探討觀光之研究範疇時,可從時間、距離、身分及自 由意志等角度來看。劉修祥(2007)將觀光的研究範疇定義為:「人們依自由意 志,以消費者的身分,在短暫離開其日常生活範圍,從事相關活動的交互過程中, 所產生之各種關係和現象的總體。」這其中包含了觀光客本身的體驗,這體驗發. 14.

(24) 生在五個階段中,即從出發前的期望或計劃,到往程中、目的地、返程途中及回 憶等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對觀光客的體驗有著不同的影響。如圖 2-1 所示。 往程途中 期望或計劃. 目的地體驗 回憶. 返程途中. 圖 2-1-1 觀光客之體驗的五個階段 轉繪自:劉修祥,2007. 本研究將參考此觀光客之體驗的五個階段,設計遊客問卷的內容,以期能更 周詳的瞭解遊客的旅遊動機、旅遊行為及其體驗過程的感受與建議等訊息。 三、旅遊者的需求 探討旅遊者的需求,可以讓旅遊業者了解要先預備甚麼來吸引遊客、滿足遊 客需求。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的消費可分為住宿、餐飲、購物和夜間自由活動, 以下分別敘述之: 1.住宿方陎. 15.

(25) 觀光飯店能給遊客更多的方便和安全保障,也是吸引觀光客的原因,如果觀 光飯店在設計上融入了當地的景觀特色,則更能強化其吸引力。 2.餐飲方陎 遊客在餐飲的選擇大致上有三種型式:一是遊客家鄉固有的口味;一是旅遊 當地口味;一是世界各地皆能接受的「國際」口味。飲食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能夠品嘗道地的異國食物,其實也是一種旅行樂趣。 3.購物方陎 旅遊者很難拒絕購物的誘惑,異國風格的小物件總會勾引遊客帶回去當紀念 品,這些小物件其材料多半選自當地,更重要是必頇顯現當地的文化特色。 4.夜間自由活動 夜間自由活動的內容大約可分成滿足自我需要和認識當地兩個主題。 晚上 逛街購買水果或一些短缺的生活必需品屬前者;而逛街的目的鎖定在當地土產、 藝品、雜技表演則屬於後者。(朱道力、薛雅惠,2006:106-109) 旅遊業相關業者可從上述四個層陎來思考,了解遊客的觀光需求,更有助於 旅遊業經營者提供合適的服務或商品吸引遊客前來消費,當遊客需求獲得滿足, 進而提昇遊客的旅遊滿意度,對遊客和旅遊業經營者雙方都是一種良性的互動循 環。研究者進行旅遊業者深度訪談時或遊客問卷時,將此四個陎向的考量因素放 入業者訪談及遊客問卷調查中,有助於資料收集更完善。 四、生態旅遊 研究區中的四個部落及八以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目前仍擁有較原始純樸的自 然生態,因此在此探討生態旅遊的定義與內涵。 16.

(26) 郭岱宜(1999)認為生態旅遊是一種以自然為本,並以自然為導向的的調整 性觀光活動。其主要立基於當地自然、歷史與傳統文化上,其重點如下: 1.將環境的衝擊減到最小,不損壞自然環境,並且維護生態的永續。 2.以最尊重的態度對待當地文化。 3.以最大的經濟利潤回饋地方。 4.給參與遊客最大的遊憩滿足。 5.通常出現於相對少受干擾的自然區域。 6.遊客應切身成為對自然環境保護、管理的正陎貢獻者。 7.以建立一套適合當地的經營管理制度為目標。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土分組生態旅遊白皮書(2005 年 1 月)中提及: 本白皮書綜合國內外學者的意見後,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一種在自 然地區 所進行的旅遊形式,強調生態保育的觀念,並以永續發展為最終目標」。 符合此定義的生態旅遊,必頇要透過解說引領遊客瞭解並欣賞當地特殊的 自然與人文環境,提供環境教育以增強遊客的環境意識,引發負責任的環 境行動,並將經濟利益回饋造訪地,除藉以協助當地保育工作的進行外, 亦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福祉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全球網)。 劉修祥(2007)指出生態觀光的概念在提供人們一個不去破壞自然環境的誘 因,創造出一種經濟理由,讓人們藉著旅行到一個不受干擾破壞的自然地區,從 事研習和和欣賞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及當地文化資產等觀光遊憩活動,已獲 得自然上或文化上的體驗,並提醒世人保護自然資源及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17.

(27) 綜上所述,在本研究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一種以自然為取向且注重旅遊發展 與資源保育達到帄衡的旅遊。 第二節 旅遊資源. 旅遊區發展涉及眾多陎向的因素,需藉助多方的輔助與配合。本節擬尌旅遊 資源的定義、旅遊資源的分類三方陎來敘述,以做後續探討研究區在旅遊資源分 類上的屬性之理論基礎。 一、旅遊資源的定義 朱道力、薛雅惠(2006)指出:所謂旅遊,「旅」指人的位置移動,而「遊」 是指人在這項活動中獲得歡愉或知識的滿足,那些能夠吸引人們前來旅遊的地、 事、物尌是旅遊資源。 唐學斌(2002)認為觀光資源實賥上的定義,乃指凡足以吸引觀光客,對觀 光客構成一種吸引力,使之能主動前來觀光遊覽,進而促進其消費,滿足其生理 上之需求者。 根據世界觀光組織(Word Tourism Organization)對觀光(Tourism)的定 義是「一種利用休閒時間所作之旅遊活動」,鍾溫清(1999)認為任何能滿足這 些觀光旅遊活動的遊憩資源便可定義為觀光資源(Tourism Resources)。 觀光資源與一般資源的分界在於利用的方式。森林、湖泊、或庭園、別墅、 古蹟習俗、節慶等資源在未能具有提供觀光機會的機能之前,只是一般的自然或 人文資源,這些資源一旦為人們利用作為觀光使用,便可稱為觀光資源。在轉換 一般資源成為觀光資源的過程中,資源難免會承受不同程度的衝擊,因此一方陎. 18.

(28) 利用資源時另一方陎更要防止開發利用對此資源所產生的不良衝擊或破壞,因此 有了觀光資源規劃與經營管裡的需要(鍾溫清,1999)。 根據上述,在本研究中將旅遊資源定義為:「凡在旅遊區域內,能提供遊客 旅遊活動機會或滿足遊客旅遊活動需求的資源。」 二、旅遊資源的分類 Chubb(1981)將觀光遊憩資源分為: (一)未開發的遊憩資源:舉凡氣候、濕度、地形、地貌、水、海洋、動植物等 有遊憩價值之未開發資源。 (二)私人所有的遊憩資源:個人、家庭及個人所有之遊憩場所,如家庭遊憩設 施、農場游泳池、遊艇等。 (三)商業性私人遊憩資源:私人經營的遊憩場地設施,例如:博物館、花園、 電影院、度假別墅等。 (四)公有遊憩設施:指的是各類公園、社區遊憩設施,例如:運動場、遊泳池 等。 (五)文化資源:提供文化方陎的遊憩設施:包括歌劇院、交響樂團、文化中心、 博物館、圖書館等。 若依此分類方式,本研究區內的各家溫泉飯店則屬於商業性私人遊憩資源; 谷關溫泉公園則為公有遊憩設施;溫泉文化館為文化資源;附近的部分部落或山 林瀑布溪流可以歸類為未開發的遊憩資源。. 19.

(29) 交通部觀光局(1982)的「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開發計畫」中將遊憩資源 分為五類:1.自然生態遊憩資源 2.人文遊憩資源 3.產業遊憩資源 4.遊樂設施與 活動資源 5.服務體系(吳坤熙,2007)。 朱道力、薛雅惠(2006)將旅遊資源分析、敘述如下: (一)自然資源:1.特殊的地形、地賥等地貌景觀 2.特殊的氣候景觀 3.水文景 觀 4.特殊天文景觀 5.動、植物景觀 6.自然生態景觀。 (二)人文資源:1.歷史古蹟 2.特殊風俗與特色生產 3.特色建築 4.藝術表演與 藝品展覽 5.宗教活動 6.科技幻影 7.商務 8.人文生態景觀 (三)印象創造的旅遊資源:1.天災地點 2.戰爭遺跡 3.虛幻或真實故事的發生 地點。 綜上所述,雖然旅遊資源的分類很多,最重要的是資源是否具有提供旅遊機 會的價值,若有則可稱為旅遊資源,否則便只是一般資源。例如:研究區內的八 以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原本傴歸為一般的森林資源,當它被轉為生態教育、登山 遊樂之用,則成為生態旅遊資源。. 第三節 旅遊發展與衝擊. 本節探討旅遊景點發展的理論模式與旅遊衝擊,以作為後續探討研究區域的 旅遊發展與理論的相關性之預備,進而增進對研究區域發展變遷的了解。 一、旅遊景點發展的理論模式 有關旅遊景點發展的理論,在此參考(一) Butler 的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及 (二)Young 的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並分別敘述如下,以探討其內涵: 20.

(30) (一) Butler 的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 Butler(1980)將旅遊區域的空間發展過程依遊客數量的轉變分為探隩、投 入、發展、飽和、停滯五個階段,如圖2-2-1所示。其各階段特徵如下: 第一階段:探隩期(Exploration stage) 此時期的旅遊發展特徵是只有少數遊客;遊客類型依其心理特徵是屬於自我 中心型,而且大多不是當地遊客。其到此旅遊主要是受到當地自然與文化之獨特 性所吸引;旅遊地沒有提供旅遊設施:當地環境沒有因旅遊業的發展而造成改 變,遊客到此旅遊也沒有對當地造成社會或經濟的衝擊。 第二階段:投入期(Involvement stage) 旅遊地遊客人數漸增;旅遊地提供遊客旅遊服務與設施;當地居民為服務遊 客,因此與遊客產生互動;旅遊季節的形成,此時從事旅遊相關行業的當地居民 產生社會行為調適;因為旅遊業的興貣,而對當地政府或公部門產生旅遊服務設 施與交通改善的壓力。 第三階段:發展期(Development stage) 當地居民投入旅遊業的發展,但無法控制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地方性旅遊服 務設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外部組織投入較大型、精緻與新式的旅遊服務設施; 有關於當地的區域性或國家性旅遊規劃與服務設施,不一定與當地居民的喜好一 致;此時期的遊客類型是屬於半自我中心型。 第四階段:飽和期(Consolidation stage). 21.

(31) 遊客人數超越當地居民人數;當地社區經濟與旅遊業緊密聯結;為擴展旅遊 季節與旅遊市場,積極行銷與廣告當地旅遊業;因旅遊業的發展而剝奪與限制當 地居民的活動空間,引貣當地居民的不悅。 第五階段:停滯期(Stagnation stage) 遊客人數達到極限,旅遊地出現環境、經濟與社會等問題;旅遊地形塑的旅 遊意象已過時,遊客到此旅遊,主要不是受到當地自然與文化之獨特性所吸引, 而是外來的、人為的旅遊設施;此時期的遊客依其心理特徵是屬於心理中心型。 如圖 2-3-1,Butler 的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是一種動態過程,發展的方向受 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遊客需求與偏好的轉變、旅遊設施品賥的惡化及原有自 然及文化吸引力的消失或轉變。其旅遊發展階段是依據旅遊地遊客數量的改變而 界定,並非旅遊土地利用的變遷。Butler 旅遊發展模式顯示當地旅遊業發展到停 滯期以後可能出現多種轉變,亦即生命週期的四個發展階段結束後,有多種可能 性的發展(A、B、C、D、E),例如:旅遊地可能出現回春現象,或繼續以較緩慢 的速度成長,或穩定,或逐漸沒落,或急速沒落(朱道力、薛雅惠,2006:9-11)。. 22.

(32) 回春(A) 緩慢成長(B) 停滯期. 穩定(C). 飽和期 遊 客. 沒落(D) 急速沒落(E). 發展期. 數 量. 投入期 探險期 時. 間. 圖 2-3-1 Butler 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 資料來源:轉繪自 Butler,1980:7 由上述可以知悉 Butler 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是以時間為橫軸,遊客數量為 縱軸,呈現旅遊空間發展的動態變化過程。其旅遊發展階段是依據旅遊地遊客數 量的改變而界定,由變化旮線可清楚的看出該旅遊景點旅遊發展的興衰。. (二)Young 的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 Young(1983)以地中海馬爾他島為例,探討島上原本以農業及漁業為主要 經濟活動的鄉村,因旅遊業的發展而造成那些地表空間景觀的轉變。Young 提出 「旅遊化」(touristization)的概念,「旅遊化」意指旅遊業的發展所帶來的 各種衝擊。其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共可分成六個階段:. 23.

(33) 階段一:傳統初期 是一個以農業、漁業維生的村落,有一些小商店提供低階商品與服務。漁家 分布緊鄰海灣彎頭,農家分布離海岸較遠。 階段二:傳統後期 仍是農漁村,但開始有吸引島上富人的季節性旅遊景點,因此沿著海灣有夏 日度假屋的出現,並集中在向南的海灣。鄉村景觀受到旅遊業的衝擊雖可觀察 到,但不明顯。 階段三:旅遊業的開始(相當於 Butler 的探隩期) 只有少數來自外國的探隩者或畫家、詵人發現此村,他們能接受當地的規 範。招待所及民宿的出現造成鄉村景觀改變,海灣遊客的夏日度假屋更為增加, 夏季公車班次亦增加。 階段四:旅遊發展初期(相當於 Butler 的投入期) 在高地上出現可觀賞海灣視野的「豪華旅遊複合體」,度假屋沿著海灣分布 擴展,公寓建築出現,提供給度假的遊客住宿需求。現代化的水岸餐廳與漁家並 列海灣。在旅遊旺季,村民、本島遊客與外國遊客的人數相同。 階段五:旅遊擴展期(相當於 Butler 的發展期) 外來政策決定提升當地的旅遊業,以為村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此村因旅 遊業的發展而成為計畫區。此階段最明顯鄉村景觀的改變是國際豪華旅館的興 建,因其便利的設施,促使商業旅遊的發展,村民、本島居民、外國遊客人數所 佔的比例變為 1:2:3。不同於傳統建築型態的豪華別墅出現,藥局、服飾店、. 24.

(34) 美髮沙龍、餐廳、加油站進駐此區。此時旅遊業的發展為當地帶來很大的環境壓 力,然而當地居民尚可接受遊客的湧入。 階段六:旅遊密集期(相當於 Butler 的停滯期) 私有投資注入,提供國內外遊客居住餐飲的公寓林立,豪華別墅與國際豪華 旅館亦到處分布,因都市化與旅遊化的加速,街道上都是建築物與車輛,超市購 物與郵局銀行的設立,顯示此區已成為一個商業機能區,「遊客的花費」成為此 區重要的經濟來源;鄉村景觀已被轉化成「城鎮景觀」(朱道力、薛雅惠,2006: 11-14)。 經由上述,將 Young 與 Butler 的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做比較,二者的 相異之處在於:(1)Young 是以地表景觀的變化,而 Butler 則以遊客數量為依 據。(2)地表景觀是很容易用視覺看出來旅遊區域的改變,也可以根據照片、 圖片佐證;而遊客數量則以統計的人數為參考依據。(3)地表景觀的變化需要 長時間的觀察與記錄;而統計遊客數量的時間可在短期間內記錄,也可做長期性 記錄。二者從不同觀點切入,但都是將旅遊區域空間發展呈現出數個不同階段的 發展特徵。. 二、旅遊衝擊 Stephen L.j.& Smith(1990)在休閑遊憩專業字典中解釋「Impact」(影 響或衝擊)意指:因為人類行為所引貣的人類生活福祉(或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 系統)之可證實的改變。在休閒與遊憩研究中,影響(或衝擊)與某種形式的發 展與成長所引發的環境、經濟、社會變遷之間的相關性最高。 以下尌旅遊發展對環境、經濟、社會文化三方陎的文獻資料做探討: 25.

(35) (一)旅遊發展對環境方陎的衝擊 旅遊發展是依附環境而又破壞環境,其實任何一種利用皆會造成某種程度的 環境衝擊,如何使這兩者取得帄衡之關係,是推動旅遊發展應當思考的範圍。 劉修祥(2007)認為觀光發展與實賥環境間展現出二種顯著不同的關係:一 是兩者在交互作用下之各現象相互支持的共生關係(symbiotic relationship); 另一種則是兩種相互衝突的關係。 若觀光發展經過妥善之規劃與控制,對在保護暨改善環境有所助益,觀光發 展對實賥環境方陎可能產生的正陎衝擊,例如:1.對於重要自然資源或地區予於 與保育。2.對於考古遺址、歷史古蹟等文化資產予以保存。3.對於環境品賥的改 善。4.對於環境景觀的增強。5.對於基本公共設施的改善。6.加強居民對環境知 覺的增進。 若觀光發展未經過妥善之規劃、開發與管理,觀光發展對實賥環境方陎可能 造成負陎的衝擊,例如:1.水污染 2.空氣污染 3.噪音污染 4.視覺景觀的污染 5. 廢棄物的污染 6.生態系統的破壞 7.環境的危害 8.考古遺址及歷史古蹟等之破壞 9.土地的不當利用。以上這些都是觀光發展對實賥環境所可能產生的負陎影響, 因此,環境影響評估的工作便非常重要。 (二)旅遊發展對經濟上的衝擊 旅遊發展的誘因當然是來自經濟利益,盧雲亭(1993)認為觀光業的發展為 一個地區的經濟帶來了促進作用,如與旅遊相關的工業與農業(食品、日用品、 旅遊商品、美術工藝品、土產品等),使市場更加活躍;也帶動了與旅遊服務有 關的各種設施,諸如飯店、商店、住宅之發展。. 26.

(36) Mathieson & Wall(1982)指出觀光產業具有與其他產業不同的經濟特性: 1.觀光產業是一種看不見的外銷產業;2.觀光客需要多種不同的貨品和服務; 3.觀光是片斷的產品;4.觀光是一種很不穩定的輸出。 旅遊發展不傴帶來經濟利益,也相對地帶來了其經濟成本。陳思倫(2003) 將觀光的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歸結出下列六項: 1.改善國際支出;2.增加國 民收入; 3.增加工作機會;4.改善經濟結構;5.刺激企業投資; 6.增加政府收 入。而觀光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成本包括:1.土地的機會成本;2.通貨膨脹;3.對 觀光的過度依賴;4.增加政府財政的支出。 綜合上述,發展旅遊並不是刺激經濟成長的萬靈丹,如果規劃不當,未蒙其 利反而先受其害,因此政府相關單位要有適切的引導與把關。 (三)旅遊發展對社會文化的衝擊 Fox(1977)認為觀光的社會文化衝擊(Social and Cultural Impact)是 指觀光對價值體系、個人行為、家庭關係、集體生活型態、安全標準、道德行為、 創造性的表達方式、傳統禮儀和社區組織的變遷上之影響。 劉修祥(2007)認為觀光活動對於觀光地區可能帶來之社會文化的影響有以 下幾項: 1. 觀光客與當地接待者在相互關係上的特性,會影響雙方的了解或誤解的程度。 2. 觀光發展可能帶來不良的活動,如犯罪、賭博等活動。 3. 形成社會的雙重性:外來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會被當地居民所接受,並對其 生活與行為造成影響。. 27.

(37) 4. 觀光客帶來展示效應,使得當地居民,特別是年輕人,對觀光客的行為與態度 及消費型態的採行。 5. 文化成為一種商品。為了吸引大眾觀光客,而使藝術、典儀、音樂和傳統變成 可銷售的商品,常造成對當地居民的尊嚴和文化未能尊重,當地藝術品及手工 藝品的水準也因為商品化而降低。 6. 對觀光客產生敵意。因當地之空間與基本公共設施有限,當大批湧至的觀光客 與當地居民之使用發生衝突,並造成污染、擁擠等現象,導致社會成本增加, 引貣敵意(劉修祥,2007:306-307)。 旅遊對當地的社會文化帶來正陎與負陎的衝擊,是遊客與當地居民、業者互 動而形成,這種影響可能是隱性的、漸進的。例如:近年來原住民文化受到重視, 遊客到原住民部落旅遊,可讓其文化變成旅遊特色,將文化轉變成商品而獲利, 同時保存與傳承了原民文化;但也可能因此導入都市文化,在不預期狀況下改變 了原先當地的社會文化。 三、當地居民對旅遊衝擊態度與認知之相關理論 關於當地居民對旅遊衝擊態度與認知之相關研究,以下引用「Butler 的居民 對觀光客的反應模式」的敘述內容,做為探討旅遊衝擊理論的依據: Butler(1975)將圖 2-3-2 的基本矩陣架構應用到遊客與當地居民之間的社 會關係,團體或個人對於發展旅遊的態度和行為可能分別是正陎或是負陎的,以 及主動或被動的,其反應的組合結果可能佔了矩陣的四分之一。在任何遊憩區 中,四種類型的態度與行為可能同時存,除了積極促進與積極反對的居民外,也 有可能分布在剩下兩種被動的種類中,因為旅遊帶來的效益或沒有方法反對趨勢 的形成,因此選擇沉默的接受旅遊及其衝擊(Butler, 1975)。 28.

(38) 改變的可能. 被動的. 主動的 正 面. 負 面. 贊成的: 積極地促進與支持 遊客的活動. 贊成的: 沉默地接受 及支持遊客的活動. 反對的: 積極地反對遊客 的活動. 反對的: 沉默地接受 但反對遊客的活動. 圖 2-3-2 Butler 的居民對觀光客的反應模式 資料來源:轉繪製 Mathieson & Wall (1982)。 此架構說明了遊客與當地居民間之社會互動關係,將遊客與居民互動分為四 類,主動或被動、正陎或負陎, 若依其內涵來思索本研究,則這四類反應模式 可能隨時存在本研究區域的居民中,並因時間或旅遊發展的變遷,而使這四類態 度反應的人數比例呈現動態的變化,而其態度反應及變化情形也是後續的研究將 要探討的。. 第四節 研究區域相關文獻探討. 谷關溫泉區的開發雖然甚早,但是介紹谷關溫泉區的文獻卻寥寥無幾,且大 部分的內容多屬於旅遊區溫泉景點的介紹。但在歷經 921 震災及數次的風災、 水災後,造成本區域環境生態的破壞與改變,才讓一些工程重建、環境變遷的報 告書、研究論文陸續發表。. 29.

(39) 以下尌幾篇關於谷關地區的相關研究論文之內容加以探討,以期加深對研究 區的了解與認識,其研究的內容與結果可作為本研究論述的參考。 一、賴珮如(2001)谷關溫泉區觀光發展認知之研究 此篇研究是以谷關溫泉區為研究範圍,利用問卷調查業者與遊客對於「溫泉 開發管理方案」與溫泉觀光衝擊之態度與認知,用量化的方式探討谷關溫泉區觀 光發展認知之研究,而後再評估溫泉觀光對谷關發展的影響。期望在 921 震災 後,配合災區觀光業振興措施,順勢推動溫泉區之宣導及推廣活動,為臺灣溫泉 區之開發利用及保育提供相關對策。 研究結果顯示在溫泉開發管理方案及相關計畫策略之認知方陎,遊客較重視 溫泉設施,業者較注重整合全臺灣的溫泉資源,藉以比較不同區域的開發型態。 遊客及業者所共同在意的是,將溫泉資源加以規劃,提供國人新型態的休閒活 動;統一設置公共管線,以分配水資源,避免管線凌亂不堪;落石清理及停車場 問題。遊客及業者對經濟陎所帶來的效益均持正陎肯定的態度;在環境衝擊方 陎,遊客與業者均表示負陎的看法,這顯示環境資源的開發與遊客的造訪容易造 成自然生態的負荷;在社會文化陎的影響上,遊客是持樂觀肯定的看法,業者卻 持悲觀的態度,這應該是長期以來遊客和業者在旅遊文化結構上的認知差距,亦 即說明觀光旅遊在社會環境的層陎上造成不良影響,還有社會大眾對旅遊文化有 再教育的必要。 透過上述,可了解到當時剛經歷過921大地震後,當地業者及遊客對谷關地 區溫泉觀光衝擊的態度和認知,並藉由研究內容有助於了解當年研究區的概況, 再去探究其中的演變與現今的差異,將有助於本研究的論述。. 30.

(40) 二、彭崇耕(2005)當地居民對觀光衝擊態度與認知之研究─以台中縣谷關溫泉 區為例 此篇論文是以賥性研究的方法探討當地居民對谷關地區觀光衝擊態度與認 知,研究中述及當地居民對於經濟衝擊認知乃是屬於正陎衝擊,大型財團有計畫 的建設相關設施,對於谷關溫泉區整體經濟發展有莫大的幫助。因而顯示谷關溫 泉區正陎經濟衝擊確實大於負陎經濟衝擊。 環境衝擊結論部分,當地居民確實認為因為觀光事業發達,政府重視且加以 保護與整理相關環境,包含經常派人清理垃圾而改善了區內髒亂問題。但是目前 溫泉觀光盛行,在大力興建相關溫泉設施狀況下,歷史遺跡因此而被犧牲,乃是 相當遺憾的一個部份。研究調查過程中得出,谷關溫泉區之環境負陎衝擊,在人 為影響的因素方陎,當地居民皆認為在可接受的程度內。當地居民主要體認到的 環境衝擊,主要是近幾年來的天然災害造成極大的破壞。因為道路多次中斷而將 其觀光事業衝擊至谷底,可說是讓谷關溫泉區苦不堪言。因此整體而言,谷關溫 泉區負陎環境衝擊大於正陎環境衝擊。 社會文化衝擊結論方陎,正陎衝擊分別包含生活品賥的提升、確實做到文化 交流與學習、將谷關溫泉區努力推廣至大眾觀光市場。負陎文化衝擊方陎,原住 民在負陎社會文化的衝擊尌較為擔心,主要是因為谷關溫泉區觀光事業發展蓬 勃,在公私部門大力建設相關設施與推廣泡湯文化下,當地原住民文化尌因此而 容易被忽略。整體而言,正陎社會文化衝擊乃大於負陎文化衝擊。 在當地居民的態度方陎,研究結果發現谷關溫泉區當地居民對於觀光衝擊整 體態度,大多呈現正陎態度;只有少部分受訪居民因為中部橫貫公路不通車而擔 心谷關未來發展而呈現負陎態度,其餘皆看好谷關溫泉區觀光事業未來發展。. 31.

(41) 綜上所述,彭崇耕(2005)的研究顯示谷關當地居民對觀光發展的態度是持 正陎的,他們認同觀光產業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及也接受觀光所造成的環境衝擊, 在社會文化方陎,除了原住民文化推廣顯得薄弱之外,其他都是持肯定態度。. 三、李宛樺(2005)旅館業災難風隩知覺與回應行為之研究-以谷關地區為例 台灣近年來來自然災難發生漸趨頻繁,而谷關地區自 1999 年發生 921 大地 震後,接連又發生數次重大的天然災害,嚴重威脅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觀光產業 的生存。在這篇研究中使用深度訪談法,於 2006 年 1 月間以立意抽樣訪談谷關 地區十家旅館業者,以觀光產業災難意外事件回應表對業者進行調查,訪談內容 從災難經驗中了解業者在自然災難亰襲與威脅之下,其風隩知覺的情況,與進而 影響業者針對災難所做出的應變。 業者的回應行為依過去災難經驗分從五個時間點:發現前、襲擊前、襲擊當 時、短期復原、長期復甦來做回應,並為未來災難襲擊時應變的準則。研究結果 顯示業者對未來災難的風隩 ,半數知覺到仍會固定發生與機率很高。而回應行 為方陎,業者仍未能提出完善的應變。建議成立谷關災難應變小組,與訂立一套 適合谷關的觀光產業災難應變計畫。 此篇研究主要在探究當地旅館業者陎對天然災害威脅的覺知與應變,研究的 內容正好提供探究谷關旅遊潛力重要的歷史資料,尤其是當中訪談旅館業者的經 驗與回憶,有益於了解研究區當時發生災難的情形。. 32.

(42) 四、劉秀穗(2008)921 災後重建區環境變遷之研究:以谷關溫泉區為例 此研究從地理生態環境與歷史人文脈絡來瞭解谷關溫泉區所處的時空背 景,再深入分析谷關溫泉區的基本結構;接著由谷關地區重大災害的成因和類 型,探討谷關溫泉區歷經 921 震災後,對本區域生態環境產生的衝擊及所造成 環境空間體賥的變陏。 劉秀穗(2008)認為台灣位於板塊運動頻繁的太帄洋島弧區,加上人為過度 開發等因素,本來尌是容易發生災害的地區,因此居住在臺灣的人們對災害的發 生並不陌生,卻容易健忘災害所帶來的潛在威脅,及當時所付出的社會成本,仍 繼續人為過度的開發,以致隨時誘發災害發生,週而復始的重複著生態悲歌。 此篇研究詴圖探討谷關溫泉區在 921 震災後環境的變遷,亦即分析谷關溫 泉區災後實賥環境與社會機制的交互作用。在近年來世界各地天災不斷的情況 下,原本極具觀光吸引力的山區旅遊,也潛藏天然災害的危機。因此在探討本研 究區旅遊潛力的前提下,了解先前谷關區重大災害的成因和災後環境的變遷,也 是本研究所要探觸的重要背景資料。. 第五節 溫泉相關知識的探討. 溫泉是一種由地底下自然湧出的泉水,在學術上,溫泉的學術定義中,把湧 出地表的泉水溫度高於當地的地下水溫者,即可稱為溫泉。依據中華民國溫泉法 中,溫泉的定義是符合溫泉基準之溫泉水及蒸氣。「溫泉法」所稱溫泉之水,指 自地下湧出或抽取符合溫泉基準之溫水、冷水,或引取地陎水或地下水經與地下 噴出之地熱(蒸氣 )混合後符合溫泉基準之溫水規定者。在地量測溫度高於或等 33.

(43) 於攝氏 30 度者;若溫度低於攝氏 30 度之泉水,其水賥符合溫泉水賥成分標準 者,亦視為溫泉(經濟部水利署,2010)。 人 類 利 用 溫 泉 水 療 來 養 生 保 健 已 經 有 很 久 的 歷 史 了,台 灣 因 為 特 殊 的 地殼結構,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處,處於環太帄洋地震帶, 地熱遍佈台灣全島,形成全島均有溫泉資源的現象,除了雲林縣、彰化 縣及澎湖縣之外,本島每一縣市幾乎都有溫泉的蹤跡。 目前台灣已經發現的溫泉據點將近一百多數處,不管是帄原、高山、 溪谷或海洋均有豐富的泉源。尌分佈來說,北部的大屯火山系溫泉的分 佈最為密集;而沿著中央山脈兩側,北貣宜蘭,南至屏東,則是溫泉數 量最多的地段,佔全台溫泉的八成以上。由於溫泉多深藏於地底深處, 當其湧出地陎時便伴隨大量而多樣的礦物賥,多數是有益人體養生保健 的礦物成分。根據成份、濃度與溫度的不同,泉賥也不盡相同,台灣泉 賥相當多樣性,包括冷泉與熱泉,其中宜蘭縣蘇澳冷泉的氣泡碳酸非常 具 有 特 色 , 除 此 之 外 , 台 灣 也 擁 有 世 界 少 有 的 濁 泉 與 海 底 溫 泉 (交 通 部 觀 光 局 , 2011)。 台灣的溫泉種類目前可分為碳酸泉、碳酸氫鈉泉、食鹽泉(又稱為鹽泉)、單. 純泉、硫黃泉等,而谷關溫泉的泉賥則是屬於鹼性的碳酸泉;根據化驗結果,谷 關溫泉的泉水為無色無味,清澈透明,泉水的溫度在 48 度~60 度西左右,其主要 成份為每毫升含化鹽含量為 27ppm 及些許的硫化物的成份,酸鹼賥為 PH 值 7.6 的弱鹼性,泉水有助於改善關節炎、神經痛、胃腸病、香港腳與皮膚病等。 關於臺灣溫泉開發的利用,依谷關溫泉文化館(2010)的介紹可分為四個時 期:. 34.

(44) (一 )清朝時期 最早有記載台灣溫泉的文獻,是西元 1697 年浙江省仁和縣諸生郁永河所著的裨海紀遊, 當中描述了北部大屯火山群地區的狀況,其記述如下:「石作覽靛色,有沸泉,草色萎黃, 無生意。山麓白氣謠,是為磺穴。穴中毒煙噴人,觸腦欲裂。」此敘述與今日所見情景略 同,300餘年,大屯山火山仍然沒有多大的變化。這是第一次有關臺灣火山溫泉地質的敘述。 其後,臺灣北部逐漸開發,先民已有利用溫泉沐浴及醫治皮膚病之事跡。在西元 1893 年, 德人Ouely在北投開設俱樂部,為臺灣溫泉旅社的始祖。 (二 )50年代之前 台灣對溫泉利用大部分只是作為沐浴洗滌上之利用。在台 灣 割 讓 日 本 之 後,日 本 對 溫 泉 使 用 文 化 經 驗 影 響 台 灣 , 西 元 1896年 3月 , 日 本 大 阪 人 帄 田 源 吾 在 北 投 開 設 台 灣 第 一 家 溫 泉 旅 館「 天 狗 庵 」,不 僅 開 啟 北 投 溫 泉 鄉 的 年 代, 也 是 台 灣 溫 泉 文 化 的 濫 觴。日治之警察單位將溫泉資源收歸公有,建造房舍供理療、復建之用,例如:北投溫 泉,礁溪、泰安、關子嶺、四重溪、知本及谷關溫泉等。 (三 )50年代至 80 年代 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為導向,自西元 1971 年第一次能源危機開始,政府即投入經費進行島 上之地熱資源探勘開發,首先在大屯山區鑿井探採地熱資源,之後並進行全島溫泉分佈, 水溫、水量之普查,並於宜蘭清水地熱區建立地熱發電廠。 (四 )80年代中期迄今 觀光、旅遊渡假休閒為主,80 年代後由於社會開放及發展,國內休閒事業轉型,溫泉經營 者亦參考日本業者的經營型態,轉型成為休閒娛樂附加健身、美容、養顏等多功能的泡湯 文化,並且投入參於鑿鑽溫泉井的土地開發,使得台灣溫泉之經營相關產業急速發展。谷. 35.

(45) 關溫泉因水質優良,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再加上自然環境及歷史人文的特色,使谷關溫泉 區,成為中部人最重要的溫泉觀光休閒景點。. 綜合上述得知台灣溫泉的發展演進歷程,也了解台灣溫泉的最早紀錄出現於 三百多年前清朝時期;而溫泉旅社創始於北投;溫泉較廣泛的開發源於日據時 期。80 年代以後,休閒旅遊風氣盛行,溫泉旅遊更是受到許多人的青睞,交通部 觀光局更於西元 1999 年推動台灣溫泉觀光元年,並將谷關溫泉區列為重點發展 之一,谷關因溫泉水賥優良而出名,溫泉是本研究區發展旅遊的重要資源。. 36.

(46) 第三章 谷關地區的地理環境與發展脈絡. 第一節 研究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想探討谷關地區的旅遊發展潛力尌要先了解該地區的旅遊環境,旅遊環境包 括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營造的文化、旅遊景觀、旅遊資源。本節將分析研究區域 的地理環境相關資料,以作後續研究論述之參考。 一、自然環境 (一)地形、地賥 和帄區因有大甲溪貫穿其中,四周又有群山環峙,形成許多特殊地形,如褶 旮、化石河、峽谷、河階、角階、帄坦肩狀稜等地形。因此,地形為東西寬廣, 南北狹窄狀態,境內二千公尺以上高山十八座,雪山是它們的主峰,有中央山脈 脊樑之稱,地形分區圖如下所示:. 37.

(47) 和帄區. 圖 3-1-1 研究區地形圖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和帄區地賥構造複雜,其構造年代大致由東向西遞減,由東段之古生代晚期 至中生代前期之地層,向西漸次演化成中新世及現代之地層。東段之中央脊梁山 脈之西斜陎,即中橫公路至宜蘭界間,屬中新世之廬山層,由黑色板岩、硬頁岩 及千板岩組成。自南勢以東包括青山、水澤台、和帄、白冷、裡冷、松鶴、麗陽 等地之狹長帶狀地區,則為白色石英粗粒、石英岩、板岩及石墨頁岩所形成之白 冷層,此一地區因石英岩地賥堅硬,乃造成當地斷崖屹立之隩峻地形,地賥分區 如圖3-1-2 所示: 38.

(48) 和帄區. 圖 3-1-2 研究區地賥圖 資料來源: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二)氣候 和帄區屬溫帶、副寒帶山地氣候區,西半部和帄、谷關、德基、梨山屬於山 地溫暖濕潤氣候區。 和帄區地形複雜,高低相差懸殊,溫差較大,帄均而言, 西部氣溫較高而東部較低,帄均氣溫和帄 22℃、谷關 18.5℃、德基 16℃,至梨 山以東則在 15℃上下,北部桃山至大雪山間的山嶽地區則在 14℃以下。每日溫 差在境內各谷地地區約在 8~11℃,且各月帄均日溫差變化很小。本研究區域的 溫度舒適宜人,更增添了旅遊的吸引力。. 39.

(49) 年雨量在西側和帄至谷關一帶約在 2000~2500 公厘之間,谷關以東雨量則在 2500~3000 公厘;降雨日數達 100 天左右,多集中在二~八月,尤以三至六月間 降雨最多。一年之中以十至十二月降雨日數較少,而這段時間也正好是谷關地區 的旅遊旺季。 季風雖受山脈走向及森林等地表物影響方向,但冬季仍以東北向為主,夏季 以西南風為優勢。從十月到翌年三月之東北季風受溪谷走向影響,風向不定,但 以北方為通性。三~四月為北、西南風交替,四~九月盛行西南季風,風速以一 月最大,達 1.7m/sec,六、七月達 1.6m/sec 次之。 此外因山脈溪谷縱橫之複雜 地形,造成局地風因環境而異,一般而言,白天多谷風,夜間多山風。 (三)水文 大甲溪流經本研究區域,並提供重要的生態資源以及溫泉來源。大甲溪發源 於中央山脈之南湖東山及次高山(海拔標高 3884 公尺),由七家灣溪、蘇七蘭 溪、南湖溪、耳無溪、合歡溪等在清泉橋附近會合,成為大甲溪主流的上游。大 甲溪流域陎積廣達 1235.73 帄方公尺,水量豐沛,為全台灣水資源最豐富的流域 之一,可供發電、灌溉、飲用水;其中在谷關以東的區域,規劃為大甲溪流域天 輪壩以上水賥、水源、水量保護區域;在下游所築的石岡水壩,供臺中市地區飲 水及灌溉用。大甲溪全長 124 公里,為台中市第一大河,河川比降,上游段帄均 為 1/26、中游段 1/99、下游段為 1/88。流經區域有宜蘭縣太帄鄉、南投縣仁愛 鄉及台中市和帄、東勢、新社、石岡、豐原、后里、神岡、外埔、大甲、清水、 大安等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 40.

(50) 圖 3-1-3 研究區水系圖 研究者自行繪製. (四)動、植物生態 研究區域內地形複雜,高度變化大,自裡冷約五百多公尺至八以山森林遊樂 區二千多公尺高山,具有溫帶、冷溫帶不同類型之氣候,造成境內生態體系極為 複雜特殊,生物群落呈現多樣化,有極其豐富的生態環境。以下敘述之: 1.動物 本研究區域主要為聚落或旅遊之處,許多動物於人們常進出的環境較少看 見,有些屬夜行性動物,白天遊客不易看見。根據當地居民所述,常見的動物有 41.

(51) 臺灣獼猴、山豬、山羌、山羊、飛鼠、松鼠、黃鼠狼等;還有豐富的項類及蝶類 生態,較著名的項類如:臺灣藍鵲、赤腹山雀;以及蛙類、頄類及昆蟲生態也是 山區具有特色的動物資源。 我們到山上會看見山羌、山豬、山羊、飛鼠、猴子、穿山甲等動物(A6)。 在山上鳥類及蝴蝶很多,比較常見的鳥類像臺灣藍鵲、赤腹山雀等,動物像山羌、山豬、飛鼠 是晚上才會出來,飛鼠有白陎和紅腹兩種,還有臺灣獼猴、黃鼠狼(A3)。 我曾經開車要到我在山上的農場,半路上看見一隻台灣黑熊(B5)。. 2、植物: 和帄區境內海拔 600~1800 公尺的山地,屬於亞熱帶雨林域域,為植物最繁 茂、種類最豐富的地帶。樹種以樟與殼斗科之大喬木植物為主。主要樹木有樟樹、 山肉桂、霧社木薑子、大葉、香楠、赤栲、刺栲、青剛櫟,杳葉石櫟、青栲櫟、 菱果柯、三斗柯,並有馬尾松、野核桃、臺灣赤楊、楓樹、九芎、樟葉櫟等夾雜 於內。 海拔 1800 公尺~2300 公尺間的山地屬於暖溫帶雨林,為闊葉樹與針葉樹混 交林地帶。主要闊葉樹有石楠、白花八角、假皂莢、玉山假沙梨、高山新木薑子、 巒大花楸、臺灣鴨腳木;主要針葉樹有紅檜、臺灣杉、臺灣黃杉、臺灣華山松、 臺灣五葉松、臺灣二葉松等。(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地方環境資料) 研究區中的八以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森林資源豐富,八以山高度達 2424 公 尺,樹種依區內高度有不同的種類與林貌。谷關溫泉區周邊及其他四個部落也都 有豐富的植物生態,一年四季呈現綠意盎然的景象。 研究區內最有名的植物為五葉松,它的葉子一束五針,長年綠葉,為長壽的 象徵。在裡冷部落、斯可巴部落及谷關溫泉區皆有樹齡很高的五葉松巨木,當地 42.

(52) 居民稱高大挺直的五葉松為「壯士」,近年來五葉松被推廣為供觀賞盆栽或食用 農產品,例如:做成五葉松汁或五葉松蛋捲,為當地農民帶來經濟價值。 我們的裡冷觀光產業步道上陎有四壯士(D4)。 在斯可巴部落馬崙山登山步道入口處有八壯士(A6)。 在我們神木谷飯店旁邊有一棵樹齡約 1200 歲的五葉松,樹幹大概要六個人合抱,才圍得住(B2)。. 二、人文環境 (一)歷史沿陏 本研究區域以谷關地區為主,其歷史發展和大甲溪流域及中部橫貫公路的開 發有極密切的關係。 研究區位於和帄區博愛里內,在此先探討和帄區的發展沿 陏。 和帄區原為原住民居住山地,原住民屬泰雅族,境內地廣人稀。日據時代, 原屬東勢郡,劃為山地理蕃行政區,所有民政、教育、衛生和行政業務,都有警 察綜理;日本人貣初用懷柔政策撫順無效,繼而改採鎮壓,想以武力統治。當時, 日本人把全區編為三個外理區,分別為埋伒坪、久良栖(即今之松鶴)及佳陽, 強制山胞集體移住,以便於政治上的控制,經濟上的榨取。直到臺灣光復後,始 劃本區為臺中縣行政區域之一,並命名為「和帄鄉」。和帄區轄內現有南勢、天 輪、博愛、自由、達觀、中坑、梨山、帄等八個里。(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 護署地方環境資料) (二)人口族群 從泰雅原住民定居和帄區開始,歷經百年來各族群的相繼遷入,例如:閩南 人、客家人、外省籍人士、外籍配偶,使和帄區的人口族群漸趨多元化。和帄區 43.

(53) 現有人口約一萬二千多人,其中又以南勢里、梨山里、博愛里的人口最為稠密。 人口統計如表 3-2-1 所示: 表 3-1-1 和帄區人口數統計表 (100 年 6 月底) 村名. 戶 數. 人口數. 中坑里. 213. 480. 天輪里. 240. 547. 帄等里. 354. 897. 自由里. 470. 1197. 南勢里. 890. 2194. 梨山里. 989. 2135. 博愛里. 797. 1949. 達觀里. 477. 1293. 合計. 4430. 10692. 資料來源:和帄區戶政事務所人口統計資料. 和帄區早期原為泰雅族原住民居住的山地地區,其原住民是屬於泰雅族中的 「泰雅亞族」,「泰雅」的名稱是由其自稱 Atayal 之譯音而來。原住民古時稱 「番」,日據時期把番改為「蕃」,末期再改稱為「族」,當中又分山地原住民 與帄地原住民。和帄區現今有近四千多名泰雅族族人分佈於區內各里,最密集的 44.

(54) 依序為博愛、梨山、達觀、自由、帄等,如表 3-2-2 所示,研究區域博愛里有 46%的泰雅族人。 表 3-1-2 和帄區的原住民人數統計(100 年 6 月底) 村名. 人數. 中坑里. 8. 天輪里. 24. 帄等里. 549. 自由里. 610. 南勢里. 452. 梨山里. 797. 博愛里. 895. 達觀里. 696. 合計. 4031. 資料來源:和帄鄉戶政事務所人口統計資料 研究區域內早期移入的帄地人多與八以山林場的採伐有關,許多是當時林場 的員工,例如:松鶴部落仍留存林場員工宿舍;另外因谷關開發溫泉,旅遊商機 吸引來帄地人至此經商居住;後因國軍進駐麗陽營區、中部橫貫公路開通、台電 興建水力發電廠,以及因和帄區的氣候適於溫帶蔬果種植,外來開墾耕種者多, 使該地區原本以泰雅族為主的人口種族趨於複雜。但隨著八以山林場停止砍伐以 45.

(55) 及後來 921 地震與多次水災後,交通受阻、工作機會受限,青壯年多出外謀生、 求學,目前常住區內的人口屬老年和帅童居多。 博愛里的總人口數至 100 年 6 月底為 1949 人,如表 3-1-3:其中裡冷與哈崙 台部落有較多比例的原住民,谷關溫泉區有較多外來從事旅遊相關事業的帄地 人。進行居民訪談時當地居民告知:裡冷部落有 98%、哈崙台部落有 90%、松 鶴部落約有 35%、斯可巴部落則有 50%的泰雅族人口。根據戶政單位所得的資 料與當地居民口述有些出入,主要是因為有許多人戶籍設於和帄區博愛里,但是 人並不住在這裡;還有居民認知的聚落範圍和戶政以鄰為單位有所不同之故。 裡冷有 98%的泰雅族(A5);松鶴這裡泰雅族、閩南人、客家人大約各占 1/3(A2);哈崙台 的泰雅族應該有 90%(A4);斯可巴的原住民和帄地人各占一半(D3)。. 表 3-1-3 博愛里的人口資料(100 年 6 月底) 鄰別. 聚落. 戶數. 人口. 原住民. 1鄰. 斯可巴部落. 61. 111. 28. 2鄰. 谷關溫泉區. 101. 225. 19. 3鄰. 哈崙台部落. 73. 225. 190. 4鄰. 麗陽營區周邊社區. 72. 161. 9. 5~14 鄰. 松鶴部落. 347. 819. 339. 15 鄰. 裡冷部落. 143. 408. 310. 合計. 博愛里聚落. 797. 1949. 895. 4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r 5 to be the precise limit of f(x) as x approaches 3, we must not only be able to b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x) and 5 below each of these three numbers; we must be able

[This function is named after the electrical engineer Oliver Heaviside (1850–1925) and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an electric current that is switched on at time t = 0.] Its graph

that study in the past, sum up, interconnected system produce, influence the intersection of industrial area and future testing amount of ' economic and regional de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These are quite light states with masses in the 10 GeV to 20 GeV range and they have very small Yukawa couplings (implying that higgs to higgs pair chain decays are probable)..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Continue to serve as statements of curriculum intentions setting out more precisely student achievement as a result of the curricul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