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中學生升學發展之家庭因素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影響中學生升學發展之家庭因素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6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 立 政 治 大 學 財 政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指導教授:吳文傑. 立. 博士. 政 治 大. ‧. ‧ 國. 學. 影響中學生升學發展之家庭因素.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研究生:賴柏翰. i n U. v.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〇 三 年 六 月.

(2)

(3) 謝. 辭. 時光飛逝,研究生生涯即將結束,準備邁入人生新的階段,雖然碩士班的學 習僅有短短兩年時光,卻也著實感到充實與滿足,能夠順利完成碩士學位論文, 最感謝的絕對是指導教授吳文傑老師,不但讓我在論文研究方向上能夠有自由選 擇空間,令我能對於自身感興趣的議題進行研究,且每當我碰到瓶頸時,老師總 能不厭其煩地給予幫助及建議,讓我從中不斷的精進與成長。此外,亦非常感謝 賢伉儷何怡澄老師和郭振雄老師兩位口試委員寶貴的建議及提醒,使本篇論文變 得更加完善。. 政 治 大 在研究所的兩年生活中,感謝一同學習的同窗好友們。感謝柏曄和瀅庭,不 立. ‧ 國. 學. 管是在課業或生活上遇到好事或壞事,彼此都能夠互相學習、分享與陪伴,也讓 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多采多姿;感謝伶婕、琇芳、毓文、琇媚和立晨,除了學業. ‧. 上的幫助外,亦提供我在未來職涯發展上的建議與協助;感謝同門的俊仁和芳萱. sit. y. Nat. 在碩士論文上的互相討論與學習;感謝育萱、禹安、巧馨、書寧和建誠為我的生. n. al. er. io. 活帶來更多的趣味;此外,感謝大學時期的好朋友們,衷心感謝。. Ch. i n U. v.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謝謝我的父母一路上的鼓勵與栽培,從小提供我. engchi. 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我成長,也讓我在免去經濟壓力之下,能夠更專注於課業上, 謝謝你們的付出與照顧,當然,亦要感謝皖瑜的陪伴,讓我的生活更加完滿與快 樂,在此僅將這份畢業的喜悅與榮耀獻給你們。. 柏翰. 僅誌. 政治大學財政學系研究所 中華民國一○三年六月.

(4) 影響中學生升學發展之家庭因素 摘. 要. 人力資本的培養,仍須回到最根本的「教育」問題。隨著家庭結構改變和社會 專業化分工的影響,學校和家庭外的社會化機構對於學生教育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雖已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們亦不能忽略家庭教育對於學生教育表現的 重要影響力。本文利用中研院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 資料庫)中,第一波 (2001)、第二波(2003)國中生調查問卷和第三波(2005)高中職五專學生問卷資料,. 政 治 大 model)進行分析,並將升學發展成果分為考上公立普通高中和未考上公立普通高 立 並利用複迴歸模型 (multiple regression)和 Probit 機率模型 (probit probability. ‧ 國. 學. 中兩大類,探討影響中學生升學發展成果之因素。研究結果發現,父/母親教育 程度、財務資本、文化資本、母親教育參與和教育期望對於考上公立普通高中之. ‧. 機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婚姻狀態、手足數目、社會資本和城鄉別則對考上公. n. al. er. io. sit. y. Nat. 立普通高中之機率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詞:升學發展成果、台灣 TEPS 資料庫、Probit 機率模型.

(5) 次. 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家庭教育資源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 7. 第二節. 家庭環境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 15. 第三節. 城鄉差異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 18. 第四節. 本章小結.............................................................................................. 20. ‧ 國. 學. 第三章. 立. 政 治 大. 研究方法...................................................................................................... 21. ‧. 實證模型建立...................................................................................... 21. 第二節. 資料來源及處理.................................................................................. 26. 第三節. 測量變數設定...................................................................................... 28. 第四節. 實證變數之假設.................................................................................. 37. 第五節. 本章小結.............................................................................................. 40. y. sit. er. n. al. Ch. engchi. i n U. v. 實證結果之分析.......................................................................................... 41. 第一節 第五章. io. 第四章. Nat. 第一節. 實證結果.............................................................................................. 43. 結論與政策建議.......................................................................................... 50. 第一節. 結論...................................................................................................... 50. 第二節. 政策建議.............................................................................................. 52. 參考文獻...................................................................................................................... 53. I.

(6) 次. 表. 表 1:人力資本、財務資本和文化資本對教育表現影響之文獻 ............................. 12 表 2:社會資本對於教育表現影響之文獻 ................................................................. 13 表 3:家庭環境對於教育表現影響之文獻 ................................................................. 17 表 4:城鄉差異對於教育表現影響之文獻 ................................................................. 19 表 5:變數符號及定義 ................................................................................................. 28 表 6:父/母親教育程度 (. ) ................................................................... 29. 表 7:每月家庭收入 (. )................................................................................ 30. 表 8:財務資本 (. 政 治 大 ).............................................................................. 32. ) .................................................................................. 31. 表 9:家庭外社會資本 (. 立. 表 10:文化資本 (. ‧ 國. 學. ) ................................................................................. 33 ) ............................................................ 34. 表 12:父親教育參與 (. ) ............................................................. 34 ) ............................................................................ 35. sit. y. Nat. 表 13:教育期望(. ‧. 表 11:母親教育參與 (. al. er. io. 表 14:變數的敘述統計量及預測方向 ....................................................................... 39. v. n. 表 15:相關係數矩陣 ................................................................................................... 42. Ch. engchi. i n U. 表 16:影響綜合分析能力之實證估計結果 ............................................................... 44 表 17:影響升學發展成果之實證估計結果 ............................................................... 45 表 18:綜合分析能力對升學發展之實證估計結果 ................................................... 49. 圖. 次. 圖 1:各縣市公立學校學生教育經費支出(單位:元) ................................................ 3 圖 2:研究流程 ............................................................................................................... 6. II.

(7)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 隨著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的十二年國教問題,教育議題再次搶下各大報紙和媒 體的版面,不管是從前的聯考、基測,或是今年最新的會考和特招等等,在臺灣, 這是國中生所面對人生中的第一個大考試,大部分的學生和家長都搶破頭的希望 能夠進入明星高中,就是所謂的前段公立普通高中。家長們希望子女考上明星高 中的目的是,在更競爭的學習環境下,受到同儕的影響,能將學習的效果發揮的. 政 治 大. 淋漓盡致,在將來考取大學時,也能夠有更佳的表現。. 立. 影響教育表現的因素中,除了個人自我學習意願外,同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國. 學. 同儕之間彼此互相競爭,或當碰上了課業或生活上的難題時,相互幫助與學習,. ‧. 以此培養出的革命情感,是學生課業進步的原動力之一;班級的讀書風氣好壞與. y. Nat. 否,亦會直接地影響學生是否願意多花心力在課業上的意願,良好的學習環境絕. er. io. sit. 對能使學習事半功倍,創造出學生更加的學習表現。然而,除了同儕效果之外, 家庭教育亦是十分重要的。. n. al. Ch. engchi. i n U. v. 相較於現在出身的小孩,1990 年左右時期出身的小孩,他們的父母親大概 都是民國 50~60 年出身,在當時受教育機會較不均等的情況下,組成家庭之後, 大多是以「男主外,女主內」為主,媽媽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子女學習與成 長。 隨著社會變遷,雙薪家庭幾乎已成為家庭型態發展上的新趨勢,因為父母親 都在工作,所以陪伴子女的時間下降,但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子女在課業上輸在起 跑點,也因此,學校及家庭外機構,例如補習班或安親班,逐漸取代家庭在學生 學習學術知識上的重要性。. 1.

(8) 在現今專業分工化的時代,家庭確實已不在是唯一的教育場所,於學習學術 知識上,學校取代家庭在此方面的重要性,然而,我們並不能因此將作育英才的 重大擔子皆落在學校教育的肩上,家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對於子女人格特 質的養成,或是透過親子之間的溝通、互動和學習,以培養子女對於學習上的樂 趣等等,這些皆是學校教育所無法給予的,因此,家庭教育之重要性亦是不容忽 視的。 除了上述提及的幾項原因外,教育資源分配亦會對學生教育表現產生影響。 由以下圖 1 可得知,以 101 年度台灣各縣市公立學校學生平均教育經費支出為例,. 政 治 大 學校教育經費支出為 2,988.4 立 元;然而,宜蘭縣政府平均每位公立學校學生教育 新北市平均每位公立學校學生教育經費支出為 3,243.6 元,台北市平均每間公立. ‧ 國. 學. 經費支出多達 7,892.4 元,由此可知,雖然台北市及新北市為直轄市,分配到的 教育資源豐富,但由於學生人口眾多,平均每位公立學校學生所享有的教育資源. Nat. y. ‧. 反而較宜蘭現學生為少,顯示出資源分配不均等的現象。1. sit. 而即將升格為直轄市的桃園縣,其每位公立學校學生教育經費支出僅有. n. al. er. io. 643.0 元,幾乎只有宜蘭縣平均每位公立學校學生教育經費支出的十分之一,地. i n U. v. 區間差異所造成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的情形相當嚴重。. Ch. engchi. 陳麗珠(2006)認為,既然受國民教育為人民應盡之義務,為何會因地區不 同,而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且教育品質亦會有所不同?而當各縣市教育條件 有所差異時,中央政府是否該弭平並縮小地區間之差異,使學生的受教權平等呢?. 1. 資料來源為教育部統計資料,而各縣市公立學校學生平均教育經費支出之計算方法,是將各縣 市之公立幼兒園、國民小學、國民中學、高中和高職學生人數加總,在以各級政府教育經費支出 除之而得。 2.

(9) 1866.1. 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各項影響因素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效果。. 2331.8. 嘉義市. 2459.2. 新竹市. 2956.2 3089.7 3018.1. 基隆市 澎湖縣 花蓮縣. 2912.2. 臺東縣. 政 治 大. 2889.6. Ch. 新北市. y. 3243.6. 臺北市. v. 2988.4. 臺中市. engchi. i n U. 2563.3 2613.9. 高雄市 臺南市. sit er. al. n. 643.0. io. 宜蘭縣. 3693.2 3644.6. Nat. 新竹縣 桃園縣. 2280.5. ‧ 國. 苗栗縣. ‧. 彰化縣. 學. 南投縣. 2824.9 2919.6. 立. 雲林縣. 圖 1:各縣市公立學校學生教育經費支出(單位:元). 3. 7892.4. 嘉義縣. 3878.7. 屏東縣.

(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影響學生教育表現的眾多因素中,包括了個人、家庭、同儕和學習環境等等, 皆會對於教育表現產生直接影響效果。過去為數眾多的文獻中,分別有探討各項 不同因素對於教育表現的影響,而本文將焦點放在家庭因素上,因此,本文主要 的研究目的,是探討家庭因素對於教育表現的影響效果。 為何會選擇以中學生做為研究對象呢?一般認為,家庭教育對於子女的教育 表現所扮演的角色,隨著他們升上高中之後,逐漸被同儕以及自身是否願意多花. 政 治 大 生,探討家庭因素對其教育表現的影響。 立. 心力在課業上所取代,影響力漸顯薄弱,因此,本文將研究調查對象鎖定為中學. ‧ 國. 學. 本篇主要的研究對象是 1988/89 年出身的學生,他們在國中,也就是受訪其 間大約是在 2003 年左右,距今現在約為十年以前,當時的家庭結構大多仍是以. ‧. 「男主外,女主內」為主,母親有較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子女學習與成長,家庭教. y. Nat. sit. 育較為被重視。然而,現代父母親因為受教育機會均等,雙薪家庭成為家庭型態. n. al. er. io. 發展上的新趨勢,處於責任制的工作環境之下,父母親可能更致力於努力賺錢,. i n U. v. 希望能藉由提供更佳的家庭環境,以彌補無法長時間陪伴子女的缺憾,亦或者他. Ch. engchi. 們認為學校是唯一的教育場所等。不管是哪個原因,現代父母親可能已不再像從 前那樣的重視家庭教育。 希望透過本篇研究,得出過去 21 世紀初期時,哪些家庭教育資源或因素中, 對於中學生教育表現具有正向影響效果,喚起現代父母親重新正視家庭教育對於 子女教育表現影響的重要性,也希望藉此做為家長在教育子女或是政府在擬定政 府教育政策上的參考依據。. 4.

(11) 第三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本文將回顧並整理過去的文獻中,探討影響教育表現之各種因素,並參考文 獻回顧中所使用之影響變數,至本文所採用之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EPS 資料庫)中,選取適度的變數進行分析。實證模型方面,利用複迴歸模型 (multiple regression)探討影響中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之因素,並利用 Probit 機率 模型 (probit probability model)分析綜合分析能力對於中學生升學發展成果之影 響效果,以下將詳細介紹本文研究架構及流程。. 政 治 大 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架構及流程。而第二章為文獻回顧,其中第一 立. 本文共分為六章,分述如下。第一章為本文之緒論,其中第一節為研究背景,. ‧ 國. 學. 節為家庭教育資源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第二節為家庭環境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 第三節為城鄉差異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第四節為本章小節。第三章為研究方法,. ‧. 其中第一節為資料來源及處理,第二節為實證模型建立,第三節為測量變數設定,. sit. y. Nat. 第四節為實證變數之假設,第五節為本章小結。第四章為實證結果之分析,僅有. al. n. 建議。. er. io. 一節為實證結果。第五章為結論與政策建議,其中第一節為結論,第二節為政策. Ch. engchi. i n U. 由以下圖 2 可清楚得知本文進行之研究流程。. 5. v.

(12) 研究背景與目的. 文獻回顧. 家庭教育資源對教育表現之 影響. 立. 政 治 大 家庭環境對教育表現之影響. ‧. ‧ 國. 學. Nat. n. al. er. io. sit. y. 實證模型設定. Ch. engchi. 實證結果之分析. 結論與政策建議. 圖 2:研究流程. 6. i n U. v.

(1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文研究目的在於影響中學生升學發展之因素,然而,升學發展僅為衡量教 育表現或成就之指標之一,因此,本文整理的文獻重點放在影響教育表現之因 素。 從過去相當多的文獻中可得知,影響教育表現之因素主要包含四個層面:個 人、家庭、學校和環境。本文僅針對個人及家庭對學生教育表現之影響加以探討。 本章分別整了家庭教育資源和家庭環境對於教育表現影響效果之實證文獻。. 政 治 大. 立 家庭教育資源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 學. ‧ 國. 第一節. 家庭教育資源提供之範圍相當廣泛,在大多數的研究中,一般皆採 Coleman. ‧. (1988)、Duncan (1998)、Roscigno and Ainsworth-Darnell (1999)以及李敦仁和余民. y. Nat. 寧(2005)等人所提出之概念,將家庭資源分成人力資本、財務資本、文化資本. n. al. er. io 一、人力資本. sit. 和社會資本。以下將整理各項教育資本對於教育表現影響之文獻。. Ch. engchi. i n U. v. 人力資本主要是指父、母親的教育程度,Coleman 指出,學歷越高,受教育 的年數越長,累積較雄厚的人力資本,亦較能提供其子女知識上的學習及幫助。 透過家長教育程度所累積之人力資本,普遍認為與其他類資本之間息息相關, 人力資本越充足,財務、社會甚至是往後會提到的文化資本皆會越豐富。張芳全 (2009)以台灣國二生參加 TIMSS 2003 年資料進行研究,指出家長教育程度愈 高,家庭學習資源較多,對子女的學習表現亦有正向影響。 兩年後,張芳全(2011)又利用台灣國二生 TIMSS 2007 年之資料,探討家 長教育程度、文化資本、自我抱負及學習興趣對於小孩數學成就之影響。結果指 7.

(14) 出,子女雙親的教育程度愈高,家庭文化資本愈豐富;家長教育程度愈高,家庭 學習資源較豐富,自我抱負愈高,數學成就有正向影響。此外,家長教育程度會 透過文化資本與學習興趣顯著影響於數學成就。 二、財務資本 財務資本主要是反映在父母親的社經地位及家庭收入上,財務資本較豐富的 家庭,能提供子女更優質的學習環境以創造更佳的學習表現。 過去許多學者以家庭收入作為衡量指標 (Techman, Paasch, &Carver, 1997;. 政 治 大 育資源上,為孩童的學業技能和前途發展出利益。 立. Hofferth, Boisjoly, & Duncan, 1998),並指出較多的家庭收入能夠靈活的運用在教. ‧ 國. 學. Strand (2011)利用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ng People 之樣本資料,探討英國 11~14 歲的學生教育表現之影響因素,在社經地位方面,. ‧. 當學生家長為高階主管時,其子女測驗平均成績為 38.1 分,而當學生家長為從. sit. y. Nat. 來沒工作過或是處於長期失業的情況時,其子女測驗平均成績僅有 28.5 分,兩. n. al. er. io. 者差距將近有 10 分之多。. i n U. v. 社經地位之衡量,在本文所採用之資料庫樣本中,似乎較難以做出較為公正. Ch. engchi. 之排序。若以職業類別做階層區分,樣本中包括學校教師、各級公務人員、法官、 律師和醫師等等,社經地位之高低,究竟孰高孰低,每人的判斷標準並不一定, 恣意排序似乎亦有失公允,此外,為避免社經地位與家庭收入彼此變數間產生共 線性問題,因此在本文中,並未以職業類別來做為衡量父母親社經地位之指標。 除了社經地位及家庭收入外,亦有學者以家中是否為子女添購學習教材或布 置學習環境來做為衡量財務資本的指標。Roscigno and Ainsworth-Darnell (1999) 和李敦仁及余民寧(2005)在探討學習環境或家庭財務資源時,皆以家中是否訂. 8.

(15) 閱日報、擁有電腦、百科全書或是否擁有超過五十本藏書等等之調查結果相加總, 做為衡量的指標。 三、文化資本 Bourdieu (1977)把「文化資本」定義為「人們對於上層文化所能掌握的程度」; 因此,家庭的生活習慣和消費型態是培養兒童文化資本的最重要來源,最後均能 轉化成有助於學業表現上的教育資源。 此外,學校內所能教授的,主要是以學術知識為主,而透過家長平時多帶小. 政 治 大 上碰到困難時,能夠有更多元的宣洩管道抒發壓力,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立. 孩參加藝文活動,可培養小孩對於的藝術欣賞的興趣及習慣,當在學校教育學習. ‧ 國. 學. Graaf, Graaf and KraayKamp (2000)利用 representative data for the Netherlands in 1992 中將近兩千多筆樣本資料,研究家長文化資本對於小孩教育. ‧. 表現之影響。而研究結果指出,家長的閱讀行為或閱讀習慣對於小孩教育表現有. sit. y. Nat. 正向的影響力。. n. al. er. io. Tramonte and Willms (2010)探討文化資本對於小孩教育成果的影響。文中主. i n U. v. 要將文化資本分成靜止和動態兩部分,靜止文化資本為父母親是否從事藝術相關. Ch. engchi. 工作或是擁有演奏古典音樂的才能;而動態的則為父母親是否與小孩討論文化、 政治、或社會議題,或者是與小孩一同閱讀書籍。而研究結果顯示,不管是靜態 或是動態的文化資本,對於教育表現皆會產生正向影響。 四、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係指在社會結構中,由成員的價值觀、信任、情感與規範所建立的 關係網路。 Coleman (1988)將社會資本區分為家庭內社會資本及家庭外社會資本兩種類 型。家庭外資本包括,父母親與鄰居的相處情形、與子女之學校及教師互動關係 9.

(16) 等等,父母親的人際關係網絡越強,代表家庭外社會資本越豐富,有助於子女的 教育成就。家庭內資本則包括親子間的互動關係、關心程度、指導子女學校作業 和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以下將分述並整理家庭外和家庭內社會資本之文獻: (一) 家庭外社會資本 Leonard (2005)提出,在社會資本的累積中,子女就像父母親人際關係網絡 中的副產品,若父母親的人際關係網絡越強,子女們亦會因此而受惠。舉例來說, 許多社經地位較高的家長,藉由特殊管道將子女分配到程度較好的班級,除了希 望子女們能在更加競爭的學習環境下成長,同時也希望藉此認識律師、醫師或教. 政 治 大. 授的小孩。家庭外社會資本的累積不單單只是擴展父母親的人際關係網絡,亦會. 立. 轉換為子女成年後的重要社會資產。. ‧ 國. 學. 對於家庭外資本中,家長與學校或是教師互動關係與教育成就間之關係,有. ‧. 些學者認為反而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Muller,1993;Singhet al.,1995)。Desimone. y. Nat. (1999)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因為許多家長俟其子女表現不理想時,才開. er. io. sit. 始積極地與學校聯絡或溝通,但為時已晚,幫助有限;其二則是認為,家長過於 積極地關心其子女在學校的學習表現而與學校聯絡,反而阻礙了子女學習自我獨. al. n. v i n 立與責任感的培養,進而對於教育學習表現產生不利的影響效果。 Ch engchi U. Yan and Lin (2005)亦發現,當白種人和亞洲人的學生家長經常與學校聯絡並 討論子女的學習成果,反而使其子女的數學成績產生負向的影響。 (二) 家庭內社會資本 本文將文獻整理的重點放在教育參與和教育期望上: 1.教育參與 教育參與主要內容包括父母親是否積極參與子女之學校事務、擔任學校志工 或是關心子女學業及學習狀況等等。 10.

(17) Sui-Chu and Willms (1996)利用 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1988 資料庫,發現八年級生的閱讀和數學成績,與其是否經常和父母親討論學校事務 間,存在強烈的正向影響。 Pong (1997)用同樣的樣本資料庫,發現當父母親願意多去瞭解子女的課業學 習內容以及與子女討論學校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同樣地,對於八年級生的閱讀和 數學成績,皆會產生正向的幫助。Majoribanks (2002)亦指出,父母親多指導子女 學習及多參與學校事務,有助於子女在學習上獲得更好的成效。 Yan and Lin (2005)提及,家長與青少年間的互動關係,內容包括了家長是否. 政 治 大. 信任子女的所作所為、子女是否以家長為榮和親子間是否願意花較多的時間陪伴. 立. 彼此,而研究結果顯示,家長與青少年間的互動關係互動越頻繁,對於教育表現. ‧ 國. 學. 皆有正面的影響效果。. ‧. 2.教育期望. sit. y. Nat. Hao and Bonstead-Bruns (1998)指出,父母親與子女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對於. al. er. io. 其子女之教育期望,皆為影響子女學習表現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親的教育期. v. n. 望亦可屬於一種無形的家庭資源,當父母親對於其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越會關. Ch. engchi. i n U. 心其在學校的課業表現。當親子間的互動變得較頻繁,越能夠正確傳遞出父母親 對於教育成就的盼望,及子女對於教育資源的需求,進而對學習表現產生正向的 影響。 Trusty (2000)指出,當父母親表現出對於子女教育成就的高度期望時,會提 升子女在教育學習上的效能,進而影響其在長期的教育表現上之成就,產生正面 的幫助。 Zhan (2006)利用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 (NLSY79) 之資料庫 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較高程度的教育參與及教育期望對於子女的學習表現, 11.

(18) 皆能產生正向的幫助,因此主張若想改善下一代的教育,政府在擬定教育政策時, 應盡力確保並提升此家庭內社會資本。 以下表 1 和表 2 為本節文獻彙整。 表 1:人力資本、財務資本和文化資本對教育表現影響之文獻 研究者. 主要結論 父母親學歷越高,累積較雄厚的人力資本,亦較能提供. Coleman (1988) 其子女知識上的學習及幫助。. 政 治 大 高,數學成就有正向影響。 立. 家長教育程度愈高,家庭學習資源較多,自我抱負愈 張芳全(2011). ‧ 國. 學. 當學生家長為高階主管,相較於學生家長為從來沒工作 過或是處於長期失業的情況時,此兩類學生之測驗平均. Strand (2011). y. 家庭的生活習慣和消費型態是培養兒童文化資本的最. io. sit. Nat. 重要來源,最後均能轉化成有助於學業表現上的教育資. n. al. er. Bourdieu (1977). ‧. 成績差距將近有 10 分之多。. 源。. Ch. Graaf, Graaf and. engchi. i n U. v. 家長的閱讀行為對於小孩教育表現有正向的影響力。 KraayKamp (2000) Tramonte and Willms (2010). 靜態和動態的文化資本,對子女的教育成果皆產生正向 影響。.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12.

(19) 表 2:社會資本對於教育表現影響之文獻 研究者. 主要結論 將資本區分為家庭內社會資本及家庭外社會資本兩種類 型。家庭外資本包括,父母親與鄰居的相處情形、與子 女之學校及教師互動關係等等;家庭內資本主要則包括. Coleman (1988). 親子間的互動關係、關心程度、指導子女學校作業和對 子女的教育期望。 父母親的人際關係網絡越強,子女們亦會因此而受惠。. 政 治 大. 家庭外社會資本的累積不單單只是擴展父母親的人際關. Leonard (2005). 立. 係網絡,亦會轉換為子女成年後的重要社會資產。. ‧ 國. 學. 認為許多家長俟其子女表現不理想時,才開始積極地與 學校聯絡或溝通,亦或者家長過於積極地關心對於其子. ‧. Desimone (1999). io. sit. 立與責任感的培養,皆是造成教育學習表現不佳之原因。. er. Nat. y. 女學習表現而與學校聯絡,反而阻礙了子女學習自我獨. 白種人和亞洲人的學生家長經常與學校聯絡並討論子女. al. n. v i n Ch 的學習成果時,反而使其子女的數學成績產生負向的影 engchi U. Yan and Lin (2005). 響。 Sui-Chu and Willms (1996). 發現八年級生的閱讀和數學成績,與其是否經常和父母 親討論學校事務間,存在強烈的正向影響。 (續). 13.

(20) 表 2:社會資本對於教育表現影響之文獻(續) 當父母親願意多去瞭解子女的課業學習內容以及與子女 討論學校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對於八年級生的閱讀和數. Pong (1997). 學成績,皆會產生正向的幫助。 父母親多指導子女學習及多參與學校事務,有助於子女 Majoribanks (2002) 在學習上獲得更好的成效。 家長與青少年間的互動關係,內容包括了家長是否信任. 政 治 大 意花較多的時間陪伴彼此,而研究結果顯示,家長與青 立 子女的所作所為、子女是否以家長為榮和親子間是否願. Yan and Lin (2005). ‧. 父母親的教育期望可屬於一種無形的家庭資源,當父母. sit. y. 親對於其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越會關心其在學校的課. n. al. er. 業表現。當親子間的互動變得較頻繁,越能夠正確傳遞. io. Bonstead-Bruns (1998). 的影響效果。. Nat. Hao and. 學. ‧ 國. 少年間的互動關係互動越頻繁,對於教育表現皆有正面. i n U. v. 出父母親對於教育成就的盼望,及小孩對於教育資源的. Ch. engchi. 需求,進而對學習表現產生正向的影響。 當父母親表現出對於子女教育成就的高度期望時,會提 Trusty (2000). 升子女在教育學習上的效能,進而影響其在長期的教育 表現上之成就。 較高程度的教育參與及教育期望對於子女的學習表現,. Zhan (2006) 皆能產生正向的幫助。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14.

(21) 第二節. 家庭環境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 關於家庭環境包含之內容,各個學者看法皆不一致,國內有研究者認為,家 庭環境可概分成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家庭教育設施、父母教養態度和家庭 氣氛等。本文認為家庭環境包含家庭社經地位、家庭結構(手足數目)、父母親婚 姻狀態和種族。家庭社經地位之文獻,已整理於上節內容中,本節則分別整理其 他家庭環境因素之文獻。 一、手足數目. 政 治 大 女數目的增加,而每人可分配到的教育資源隨之受到稀釋 。李敦仁和余民寧(2005) 立 關於手足數目與教育成就或表現,Blake (1985)的資源稀釋理論主張,隨著子. ‧ 國. 學. 亦指出,手足數目愈多,愈會稀釋家庭教育資源,間接不利於教育成就。此外, 若家庭當中的子女數目眾多,亦會分散父母親對於每個子女的關心程度,當每個. Nat. y. ‧. 子女受到的關心程度下降時,往往使得其教育表現變差。. sit. 普遍而言,父母親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由於結婚時的年齡較高,所生育的. n. al. er. io. 子女數通常亦較少,相對地,能提供的教育資源及對其教育的關注程度卻越高。. i n U. v. 相形之下,與父母親教育程度較低的家庭相比,可能進一步擴大此兩類家庭子女 之教育表現差異。. Ch. engchi. 二、父母親婚姻狀態 若父母親離異,小孩除了要承受破碎家庭所造成的心靈創傷外,部分的家庭 資源勢必會被父母親的其中一方給帶走,想當然爾,其子女所能享受到的資源, 包括生活水準、教育經費預算及其受關愛程度也會因此被剝奪,徹底地改變了子 女的學習成長環境。 相較於傳統家庭,來自單親家庭或是父母親再婚之家庭的小孩,所能享受到 的資源較匱乏,因此,這些來自非傳統家庭的小孩,由於家庭資源的短缺,因而 15.

(22) 對於其學習表現產生不利的影響 (McLanahan and Sandefur, 1994; Sun and Li, 2001, 2008)。 Sun and Li (2009)提出,過去許多文獻得出離婚家庭和手足數目對於教育表現 皆有負向影響,因此,他們探討兩者之交互作用對於教育表現的影響,並利用 the 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中將近兩萬筆的青少年資料進行研究。結果 顯示,離婚對青少年學習成績的負面影響效果隨著家中手足數目增加而減弱。 三、種族. 政 治 大 國外有許多研究探討,不同種族的學生對於教育表現之差異。 立. 如前所述,父母親對於其子女教育期望越高,越能讓他們有較好的教育表現。. ‧ 國. 學. Colemanet al. (1966)利用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之資料中,全美國 8、11、14 和 17 歲的青少年學生,探討種族與教育表現. ‧. 間之關聯性。而研究結果顯示,黑人學生的閱讀和數學成績,與白人學生相比,. sit. y. Nat. 相差了一個標準差的距離。. n. al. er. io. 然而,近代的研究指出,種族所造成教育表現差異已不如以往來的如此巨大,. i n U. v. 但差距仍舊存在。KewalRamani et al. (2007)利用 US National Assessment of. Ch. engchi. Educational Progress 2005 之樣本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同為九歲的學生,41%的 白人學生其閱讀成績相較於同儕的黑人學生,高了將近 13%;而 47%的白人學生 其數學成績相較於同儕的黑人學生,高了將近 13%。 Strand (2011)探討種族、性別和社經地位對於英國 11~14 歲的學生教育表現 之影響效果。而結果顯示,白人英國學生之平均測驗成績仍舊最為優異,與平均 測驗成績最差之加勒比海黑人學生相比,兩者之分數差異竟多達 3.3 分,幾乎是 性別差異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效果的三倍之多。. 16.

(23) 以下表 3 為本節文獻彙整。 表 3:家庭環境對於教育表現影響之文獻 主張資源稀釋理論,隨著子女數目的增加,而每人可分 Blake (1985);李敦仁 配到的教育資源隨之受到稀釋;手足數目愈多,愈會稀 和余民寧(2005) 釋家庭教育資源,間接不利於教育成就取得。 父母親離異,部分的資源勢必會被父母親的其中一方給 Coleman (1988) 帶走,其子女所能享受到的資源也會因此被剝奪。 McLanahan and. 政 治 大 對於學習表現產生不利的影響。 立. 來自非傳統家庭的小孩,因為家庭資源的短缺,導致於 Sandefur (1994);Sun and Li (2001,2008). ‧ 國. 學. 離婚對青少年學習成績的負面影響效果隨著家中手足. Sun and Li (2009). ‧. 數目增加而減弱。. y. Nat. 黑人學生的閱讀和數學成績,與白人學生相比,相差了. sit. Colemanet al. (1966). n. al. er. io. 一個標準差的距離。. Ch. i n U. v. 同為九歲的學生,41%的白人學生其閱讀成績相較於同 KewalRamani et al.. engchi. 儕的黑人學生,高了將近 13%;而 47%的白人學生其數 (2007) 學成績相較於同儕的黑人學生,高了將近 13%。 白人英國學生之平均測驗成績仍舊最為優異,與加勒比 Strand (2011) 海黑人學生相比,兩者之分數差異竟多達 3.3 分。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17.

(24) 第三節. 城鄉差異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 城鄉差異對於學生教育表現所帶來影響,大部分的學者將原因歸咎於中小學 教育資源投入差異所造成。 Benson (1974)發現,美國富庶地區中小學生所享有的教育資源是貧窮的三倍 之多。Behrman, Jere and Birdsall (1983)對巴西教育資源分配進行研究,認為城鄉 地區的差異,亦造成了提供的教育品質產生明顯落差,可能進而使城市與鄉鎮間 學生之教育表現造成更大的鴻溝。. 政 治 大. 在國內研究方面,黃毅志(1990)利用 1984-85 年「臺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 立. 調查」之資料,以 20~75 歲的台灣人口為樣本進行分析,發現都市化程度較高的. ‧ 國. 學. 地區在其升學率仍就較其他地區為高。. ‧. 駱明慶(2002)指出,1997-2000 年期間,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在各縣市的分. y. sit. io. al. er. 的現象。. Nat. 布情形,有將近 60%的學生是來自於台北市和新北市,顯示教育資源極度不均等. n. 以下表 4 為本節文獻彙整。. Ch. engchi. 18. i n U. v.

(25) 表 4:城鄉差異對於教育表現影響之文獻 美國富庶地區中小學生所享有的教育資源是貧窮的三倍 Benson (1974) 之多。 對巴西教育資源分配進行研究,認為城鄉地區的差異, Behrman and Birdsall 亦造成了提供的教育品質產生明顯落差,可能進而使城 (1983) 市與鄉鎮間學生之教育表現造成更大的鴻溝。 利用 1984-85 年「臺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之資料, 黃毅志(1990). 以 20~75 歲的台灣人口為樣本進行分析,發現都市化程. 政 治 大. 度較高的地區在其升學率仍就較其他地區為高。. 立. 1997-2000 年期間,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在各縣市的分布. ‧ 國. 學. 駱明慶(2002). 情形,有將近 60%的學生是來自於台北市和新北市,顯 示教育資源極度不均的現象。. ‧. n. al. er. io. sit. y. Nat.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Ch. engchi. 19. i n U. v.

(26) 第四節. 本章小結. 本章首先介紹 Coleman (1988)、Duncan (1998)、Roscigno and Ainsworth-Darnell (1999)以及李敦仁和余民寧(2005)等人所提及的家庭教育資源,其內容包括了 人力資本、財務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接著透過整理實證文獻,分別探討 家庭教育資源和家庭環境對於教育表現的影響效果。 大致而言,家庭教育資源中,人力資本、財務資本與文化資本越豐富,對於 子女的教育表現皆會產生正向影響,然而,社會資本之效果則不一定。. 政 治 大. 社會資本中包括家庭外社會資本和家庭內社會資本。家庭外社會資本主要是. 立. 指家長之人際關係網絡,以及家長和學校或教師間之互動,前者對於子女教育表. ‧ 國. 學. 現會產生正向影響,然而,後者則會造成負向影響。家庭內社會資本主要是指教 育參與和教育期望,當家長教育參與程度越頻繁,以及教育期望越高,對於子女. ‧. 教育表現越會產生正向幫助。. y. Nat. er. io. sit. 本文所進行的實證研究,關於家庭教育資源,採用本章文獻所探討的變數, 衡量其影響效果。然而,家庭環境的部分,則受限於樣本資料庫中的問卷內容,. al. n. v i n 因此無法將本文所整理的影響變數皆包含在內,因此,關於本文所採用家庭環境 Ch engchi U 之變數選擇,及其影響效果將於下章內容中做更進一步的討論。. 20.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之研究方法為複迴歸模型 (multiple regression)和 Probit 機率模型 (probit probability model)進行分析。在開始實證研究前,本文首先介紹上述兩研 究方法之理論模型,並說明資料來源及處理方法,接著介紹模型之建立及變數之 設定,最後並對於變數之影響效果進行預測。. 第一節. 實證模型建立. 政 治 大. 對於教育表現之衡量,本文採用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作為指標,分別探. 立. 討影響中學生能力表現以及影響升學發展之因素,前者採用複迴歸模型. ‧ 國. 學. (multiple regression)進行分析,而後者則是利用 Probit 機率模型 (probit probability model)進行分析,以下分別敘述兩模型之設定:. ‧ sit. y. Nat. 一、影響中學生綜合分析能力之因素. al. er. io. 在模型一中,本文主要是探討影響中學生能力表現之因素,由於能力表現不. v. n. 只是受到一個變數的影響,因此,本文採用複迴歸模型進行分析,模型一設定如 下:. Ch. engchi. i n U. (1). 被解釋變數以綜合分析能力(. )答對題數做為衡量指標。. 解釋變數包含家庭環境、家庭教育資源、親子間互動關係和城鄉別 ( 做為衡量的指標。其中,用來衡量家庭環境之變數以父母親教育程度 21. ).

(28) ( ( (. )、每月家庭收入 (. )、婚姻狀態. )來表示;家庭教育資源則以財務資本 ( ) 和文化資本 (. ( (. )、手足數目 (. )、社會資本. )來表示;親子間互動關係則以母親教育參與. )、父親教育參與 (. )和教育期望. )。. 二、影響中學生升學發展之因素 在模型二中,本文欲探討影響中學生升學發展之因素,並採用二元選擇 (binary choice)模式進行估計,將其設定為 (0,1) 二分類虛擬變數表達為「公立. 政 治 大. 普通學程」和「私立普通學程、公立綜合學程、五專和高職以及私立綜合學程、. 立. 五專和高職」兩大類,並使用 Probit 機率模型 (probit probability model) 進行分. ‧ 國. 學. 析。Probit 機率模型基本模型設定如下:. ‧ sit. y. Nat. 其中 為潛在變數(latent variable),是模型中無法觀察到的部分, 為第 i. n. al. er. io. 個變數之數量, 為隨機誤差項,並假設 ~N(0,1), 故服從常態分配。 因此,模型二設定如下:. Ch. engchi. i n U. v. (2). 22.

(29) 在模型設定中,. 為潛在變數,係中學生之國民中學學生基. 本學力測驗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成績考上 公立普通學程的門檻分數,並假設:2 If. >0,then. =1,. (中學生畢業後「考上」公立普通學程之機率) If. <0,then. =0。. (中學生畢業後「未考上」公立普通學程之機率). 政 治 大 Model 時,以累積機率密度函數轉換: 立. 假設分配服從常態分配,又考上公立普通學程的機率符合 Binary Probit. n. Ch. (2-2). engchi U. sit. io. Pr ob( DEVELOPMEN Ti  1)  exp( xi'  )  odds Pr ob( DEVELOPMEN Ti  0). al. (2-1). y. Nat. 將 2-1 式和 2-2 式相除可得:. er. ‧ 國. 1 1  exp( xi'  ). ‧. Pr ob( DEVELOPMEN Ti  0) . 學. exp(xi'  ) Pr ob( DEVELOPMENTi  1)  1  exp(xi'  ). v ni. (2-3). (考上公立普通學程相較於未考上之機率). 將 2-3 式取 Log 對數,可得參數之估計。. .  ln( odds) xi'. (2-4). 解釋變數之採用與模型一中相同,包含家庭環境、家庭教育資源、親子間互 動關係和城鄉別 (. 2. )做為衡量的指標。其中,用來衡量家庭環境之變數以父. 2009 年以前年度國中基測的考科為國文、英文、數學、社會和自然,每科滿分為 60 分,並慘 用量尺分數制,每題答錯的所分配的扣分並不相同。所錯題目越少,每題扣分越重,所錯題目越 多,每題扣分越輕。 23.

(30) 母親教育程度 (. )、每月家庭收入 (. 婚姻狀態 ( 會資本 (. ) 來表示;家庭教育資源則以財務資本 ( ) 和文化資本 (. 教育參與 ( 望 (. )、手足數目 (. )、 )、社. ) 來表示;親子間互動關係則以母親 ) 和教育期. )、父親教育參與 ( )。. 三、能力表現對於升學發展的影響效果 於模型一和模型二中,本文分別探討各項變數對於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 政 治 大 文採用之方法為兩階段估計方法。在第一階段中,先將綜合分析能力對所有影響 立. 之影響效果,然而,影響因素與綜合分析能力間可能存在共線性問題,因此,本. 因素做迴歸,並估計出綜合分析能力之水準。在第二階段中,將估出之綜合分析. ‧ 國. 學. 能力做為解釋變數,分析對於離開國中階段後之升學發展成果。. ‧. 將上述模型設定之內容,以關係式表示如下:. er. io. sit. y. Nat. 藉由模型一中所得到的綜合分析能力,再探討對於升學發展的影響:. n. al. Ch. engchi. i n U ̂. v. 因此,模型三設定如下: ̂ 被解釋變數與模型二相同,. (3). 為潛在變數,係中學生之國民. 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成績考上公立普通學程的門檻分數,並假設:. 24.

(31) If. >0,then. =1,. (中學生畢業後「考上」公立普通學程之機率) If. <0,then. =0。. (中學生畢業後「未考上」公立普通學程之機率) 解釋變數以模型一中所估計出之綜合分析能力 ( ̂. 立. )做為衡量的指標。.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5. i n U. v.

(32) 第二節. 資料來源及處理. 本文樣本資料採用中研院 TEPS 資料庫中,第一波(2001)、第二波(2003)國中 生調查問卷和第三波(2005)高中職五專學生問卷資料。TEPS 是一項由中央研究院、 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和國科會共同規劃的全國性長期的調查計畫。規劃自 2001 年起七年內,建立起臺灣地區教育研究領域具代表性的長期資料庫,為教 育基礎研究提供良好可靠的資料。 TEPS 資料收集內容分兩大類,一為只有學生需要做的「綜合分析能力」測. 政 治 大 以台灣地區 90 學年度國中一年級學生(1988/9 年出生的世代)為調查母體,進行 立. 驗;二為分別對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所設計的問卷。第一波學生問卷調查是. 抽樣調查,抽樣方式依照城鄉鎮別和公私立別的差異,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進行. ‧ 國. 學. 抽樣。第一波國中生問卷中,大約抽出學生樣本為兩萬人。. ‧. 第二波學生調查為追蹤調查,並不重新抽樣,研究母體對象為第一波調查學. sit. y. Nat. 生樣本,這些學生在調查年(2003)是屬於 92 學年度的國中三年級學生,因此,. al. er. io. 本文在選擇影響因素時,主要是從第二波問卷內容中選取,例如家庭收入、婚姻. v. n. 狀態和教育期望等。而此次最終學生問卷樣本為將近一萬九千人。. Ch. engchi. i n U. 然而,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資源等因素是從小累積並深深地影響中學生升學 發展成果的,因此本文亦採用了部分第一波問卷內容當作解釋變數。首先將 TEPS 資料庫中,將第一波學生問卷和第一波家長問卷進行合併,選取出不因時間因素 改變之變數,如家長教育程度;此外,部分重要問卷內容於第一波問卷中獲得結 果,但未於第二波問卷中重複提問,本文亦繼續沿用,主要原因是,雖然這些問 卷內容可能因時間經過而改變,但因兩波問卷間僅相隔兩年,因此假設它們並沒 有改變,如文化資本和手足數目等等。. 26.

(33) 第三波(2005)高中職五專學生問卷資料中的調查對象,其中包含了來自於第 一波、第二波受訪的國中學生追蹤樣本,估計約有四千名學生,另外再從這四千 人的同班同學中,抽出約一萬六千名未接受過 TEPS 調查的學生,視為新樣本, 以共約兩萬名的學生作為第三波調查的母體。此波問卷內容訪問了學生目前就讀 學校的公私立別和學程類別,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受追蹤學生樣本的升學發展成果。 換句話說,第一波、第二波將近兩萬名的學生樣本中,能夠得知其最後升學發展 成果的僅有此四千名學生,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對象將距焦在此些學生身上, 進而進行分析對於升學之影響效果。. 政 治 大 情形發生,而本文所採用之解決方法是,只要該名學生於本文選取的十一項解釋 立. 在本文所採用的各項問卷題目中,答題結果皆有出現未填答或是不合理值的. ‧. ‧ 國. 予以剃除。. 學. 變數或兩項被解釋變數中有以上兩答題結果之一者,為使估計更加精確,本文皆. 最後,將第一波學生、家長問卷和第二波學生、家長問卷,以及第三波高中. y. Nat. n. er. io. al. sit. 職五專學生問卷進行合併,有效樣本為 2,807 人。. Ch. engchi. 27. i n U. v.

(34) 第三節. 變數設定. 對於各個模型中變數之設定及預測結果,將於本節內容中分別詳細說明。表 5 彙整了所有變數符號及定義。 表 5:變數符號及定義 符號. 變數定義 綜合分析能力答對題數(單位:題) 中學生升學發展成果. 立. 政 治 大 父/母親教育程度(單位:年). ‧ 國. 學. 家庭每月收入(單位:級) 家庭婚姻狀態. ‧. 財務資本(單位:分). n. al. er. io. sit. y. Nat. 家中手足數目(單位:人). Ch. i n U. v. 家庭外社會資本(單位:分). engchi. 文化資本(單位:分) 母親教育參與(單位:分) 父親教育參與(單位:分) 教育期望(單位:年) 城鄉別.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28.

(35) 於本章第一節所述,本文係採用 TEPS 資料庫進行分析,因此,本文對於變 數之設定,主要是參考李敦仁及余民寧(2005)所著之「社經地位、手足數目、 家庭教育資源與教育成就結構關係模式之驗證:以 TEPS 資料庫資料為例」。針 對模型中各個變數之設定及測量,分別做以下的說明: (一) 家庭環境 本文中所稱之家庭環境,主要係包括父/母親教育程度、婚姻狀態、每月家 庭收入和手足數目,以下分別做說明:. 政 治 大 以第一波家長問卷中「您的教育程度是?」轉換為教育年數,做為衡量的指 立. 1.父/母親教育程度. ‧ 國. 學. 標,轉換方式如下,國中或以下轉換成 9 年,高中、高職轉換成 12 年,專科(二、 三、五專)、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轉換成 14 年,一般大學轉換成 16 年,研究所. ‧. 轉換成 18 年,以下表 6 中整理分數的衡量,分數越高代表教育程度越高。. sit. 國中或以下. io. 12 年. er. 9年. ). y. Nat. 表 6:父/母親教育程度 (. 高中、高職. al. 18 年. 研究所. 14 年. n. 16 年. v i n 專科(二、三、五專)、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 Ch engchi U 一般大學. 2.家庭收入 以第二波家長問卷中「您家裡每個月的總收入是多少?」做為衡量指標,並 將各所得級距進行轉換,轉換方式如下,每月收入不到 2 萬轉換為 1,每月收入 2 萬元~5 萬元(不含 5 萬)轉換為 2,每月收入 5 萬元~10 萬元(不含 10 萬)轉換為 3, 每月收入 10 萬元~15 萬元(不含 15 萬)轉換為 4,每月收入 15 萬元~20 萬元(不含 29.

(36) 20 萬)轉換為 5,每月收入 20 萬元以上轉換為 6,以下表 7 中整理分數的衡量, 數字越高,代表家庭每月收入越多。 表 7:每月家庭收入 (. ). 1分. 每月收入不到 2 萬. 2分. 每月收入 2 萬元~5 萬元(不含 5 萬). 3分. 每月收入 5 萬元~10 萬元(不含 10 萬). 4分. 每月收入 10 萬元~15 萬元(不含 15 萬). 5分. 每月收入 15 萬元~20 萬元(不含 20 萬). 6分. 每月收入 20 萬元以上. 3.婚姻狀態. 立. 政 治 大. 以第二波家長問卷中「婚姻狀態」做為衡量,本文樣本資料庫中,婚姻狀態. ‧ 國. 學. 共可分為已婚、配偶已過世、離婚或分居和同居等幾種狀態,然而,在本文所採. ‧. 用之 2,807 筆有效樣本中,後三項之樣本數目總和僅有 89 筆,若再單獨探討此 些不同類型之婚姻狀態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效果恐不顯著,因此將後三項合併. y. Nat. sit. 為一項,稱「非已婚之婚姻狀態」,並設定虛擬變數,以 0 為「非已婚家庭」,. n. al. er. io. 以 1 為「已婚家庭」。若回歸分析結果為正向影響,則代表子女處於完整已婚之 家庭,教育表現較為優異。 4.手足數目. Ch. engchi. i n U. v. 以第一波學生問卷中「你有幾位哥哥?幾位弟弟?幾位姐姐?幾位妹妹?」 四個問題答題結果計算加總,做為衡量手足數多寡的指標,總數越多則代表家中 兄弟姐妹人數越多。 (二) 家庭教育資源 本文研究之家庭教育資源包含財務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等幾項,以下 分別說明: 30.

(37) 1.財務資本 以第一波家長問卷中「您家有沒有訂閱或購買中文雜誌或刊物」、「您家有 沒有訂閱或購買外文報紙、雜誌或刊物」、「您家有沒有百科全書」、「您家有 沒有裝設網際網路」、「您家最近十年來的經濟狀況是」,以及第二波問卷中「請 問他這學期的學業課外補習平均每個月花多少錢」等做為衡量指標。前四項指標 之衡量,是以「有」為 1,「沒有」為 0,此四項總得分最高為 4 分;第五項經 濟狀況之衡量,將各種情況轉換為數字,生活困難為 1,有時欠缺為 2,小康為 3,富裕為 4,很富裕為 5;最後一項衡量指標之轉換則是以,都沒有補習為 1,. 政 治 大 元以上為 6。最後,將上述六項指標所得分數加總,分數越高代表財務資本越豐 立. 1000 元以下為 2,1001~2000 元為 3,2001~3000 元為 4,3001~4000 元為 5,4001. 表 8:財務資本 ( 0 分(沒有). ). ‧. ‧ 國. 學. 富,以下表 8 將整理上述各項指標之分數衡量。. 1 分(有). Nat. n. al. 「您家有沒有百科全書」. Ch. 「您家有沒有裝設網際網路」. engchi. 1 分(生活困難) 2 分(有時欠缺) 3 分(小康). er. io. 「您家有沒有訂閱或購買外文報紙、雜誌或刊物」. sit. y. 「您家有沒有訂閱或購買中文雜誌或刊物」. i n U. v. 4 分(富裕) 5 分(很富裕). 「您家最近十年來的經濟狀況是」 1 分(都沒補習) 2 分(1000 元以下) 3 分(1001~2000 元) 4 分(2001~3000 元) 5 分(3001~4000 元) 6 分() 「請問他這學期的學業課外補習平均每個月花多少錢」. 31.

(38) 2.家庭外社會資本 Coleman (1988)的社會資本包括家庭內與家庭外社會資本兩部分,本文特別 著重於家庭內社會資本中,教育參與及教育成就之期待這兩部分對於教育成就之 影響效果,因此將其獨立出來討論,並稱之為親子間互動關係。因此,本文所稱 之社會資本,僅包括家庭外社會資本中,家長與學校或教師互動的部分。 以第一波家長問卷中「您(或您的配偶)是否曾為了他的功課或升學選組問題 主動聯絡學校?」、「您(或您的配偶)是否曾為了他的心理適應或健康問題主動 聯絡學校?」、「您(或您的配偶)是否曾為了他的品行問題主動聯絡學校?」、. 政 治 大. 「您是否曾經為了讓他上比較好的學校而遷戶口?」、「您是否曾經為他安排到. 立. 較好的班級?」、「您是否曾經私下送禮給他的老師?」等做為衡量的指標。前. ‧ 國. 學. 三項指標是以「從來沒有」為 1,「偶爾如此」為 2,「有時如此」為 3 和「經 常如此」為 4 來衡量;後三項指標之衡量,是以「有」為 1,「沒有」為 0,並. ‧. 將所得之分數全部加總,分數越高代表社會資本越豐富,以下表 9 將整理上述各. y. Nat 表 9:家庭外社會資本 (. n. al. ). er. io. sit. 項指標之分數衡量。. i n U. v. 1 分(從來沒有) 2 分(偶爾如此) 3 分(有時如此) 4 分(經常如此). Ch. engchi. 「您(或您的配偶)是否曾為了他的功課或升學選組問題主動聯絡學校?」 「您(或您的配偶)是否曾為了他的心理適應或健康問題主動聯絡學校?」 「您(或您的配偶)是否曾為了他的品行問題主動聯絡學校?」 0 分(沒有) 1 分(有) 「您是否曾經為了讓他上比較好的學校而遷戶口?」 「您是否曾經為他安排到較好的班級?」 「您是否曾經私下送禮給他的老師?」. 32.

(39) 3.文化資本 以第一波家長問卷中「是否和他一起逛書店、書展或各種展覽?」、「是否 和他一起去聽古典音樂、觀賞舞蹈或戲曲表演?」、「是否和他一起做志工或社 區服務?」、「是否曾讓他參加才藝班?」等四項指標加以衡量。依照「從來沒 有」為 1,「偶爾會」為 2,「有時會」為 3,「經常會」為 4,並將所得之分數 加總,分數越高代表文化資本越豐富,以下表 10 將整理上述各項指標之分數衡 量。 表 10:文化資本 (. 政 治 大 「是否和他一起逛書店、書展或各種展覽?」 立. ). 1 分(從來沒有) 2 分(偶爾如此) 3 分(有時如此) 4 分(經常如此). ‧ 國. 學. 「是否和他一起去聽古典音樂、觀賞舞蹈或戲曲表演?」 「是否和他一起做志工或社區服務?」. ‧. 「是否曾讓他參加才藝班?」. er. io. sit. y. Nat (三)親子間互動. al. n. v i n Ch 親子間互動為家庭內社會資本中,母親教育參與、父親教育參與和教育期 engchi U. 望:. 1.母親教育參與 以第一波學生問卷中「媽媽會不會和你談升學或就業的事情?」、「媽媽會 不會聽你講內心的話?」 、 「媽媽會不會看你的作業或考卷、瞭解你的學習情況?」、 「媽媽會不會參加你學校的活動,或擔任家長會委員或義工?」等指標加以衡量, 並依照程度強弱予以計分,分別為,「從來沒有」為 1,「偶爾會」為 2,「有 時會」為 3,「經常會」為 4,並將每項分數加總,以下表 11 將整理上述各項指 標之分數衡量,分數越高代表母親教育參與程度越高。 33.

(40) 表 11:母親教育參與 (. ). 1 分(從來沒有) 2 分(偶爾如此) 3 分(有時如此) 4 分(經常如此) 「媽媽會不會和你談升學或就業的事情?」 「媽媽會不會看你的作業或考卷、瞭解你的學習情況?」 「媽媽會不會聽你講內心的話?」 「媽媽會不會參加你學校的活動,或擔任家長會委員或義工?」. 2.父親教育參與. 政 治 大. 以第一波學生問卷中「爸爸會不會和你談升學或就業的事情?」、「爸爸會. 立. 不會聽你講內心的話?」 、 「爸爸會不會看你的作業或考卷、瞭解你的學習情況?」、. ‧ 國. 學. 「爸爸會不會參加你學校的活動,或擔任家長會委員或義工?」等指標加以衡量, 並依照程度強弱予以計分,分別為,「從來沒有」為 1,「偶爾會」為 2,「有. ‧. 時會」為 3,「經常會」為 4,並將每項分數加總,以下表 12 將整理上述各項指. n. al. y. er. io. 表 12:父親教育參與 (. sit. Nat. 標之分數衡量,分數越高代表父親教育參與程度越高。. i n U. ). v. 1 分(從來沒有) 2 分(偶爾如此) 3 分(有時如此) 4 分(經常如此). Ch. engchi. 「爸爸會不會和你談升學或就業的事情?」. 「爸爸會不會看你的作業或考卷、瞭解你的學習情況?」 「爸爸會不會聽你講內心的話?」 「爸爸會不會參加你學校的活動,或擔任家長會委員或義工?」. 3.教育期望 以第一波家長問卷中「請問您期待他唸到甚麼程度?」做為衡量指標,計分 方式與家長的「教育程度」相同,國中或以下轉換成 9 年,高中、高職轉換成 34.

(41) 12 年,專科(二、三、五專)、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轉換成 14 年,一般大學轉換 成 16 年,研究所轉換成 18 年,以下表 13 中整理分數的衡量,分數越高代表家 長對於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 表 13:教育期望(. ). 9年. 國中或以下. 12 年. 高中、高職. 14 年. 專科(二、三、五專)、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 16 年. 一般大學. 18 年. 研究所. 立. (三) 城鄉別. 政 治 大. ‧ 國. 學. 以第二波學生問卷中「城鄉地區分層別」做為衡量指標,並設定虛擬變數,. ‧. 以 0 為城鎮或鄉村,以 1 為都市,若實證結果與被解釋變數間呈現正相關,則代. y. sit. n. al. er. io. (四) 教育表現. Nat. 表住在城鎮或鄉村的中學生,相對於住在都市的中學生,表現較差。. Ch. i n U. v. 關於教育表現之衡量,本文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為綜合分析能力與升學發 展成果:. engchi. 1.綜合分析能力 以第二波學生問卷中,「綜合分析能力測驗」之答對題數做為衡量教育表現 之指標,共有 62 題,其中,綜合分析能力是將一般能力、數學能力、國文能力、 英文能力和科學能力答對題數加總而得。答對題數越多,代表該學生的綜合分析 能力越出色。. 35.

(42) 2.升學發展成果 以升學發展作為衡量指標,利用第三波(2005)高中職五專學生問卷資料中, 將「公私立別」和「學程類別」做合併,並設定虛擬變數,以 0 為「私立普通學 程、公立綜合學程、五專和高職以及私立綜合學程、五專和高職」,以 1 為「公 立普通學程」 ,並透過 Probit 模型進行分析。若解釋變數對於升學發展為正相關, 則代表考上公立普通高中的機率越高。而在本文所採用的 2,807 位中學生樣本當 中,最後考上「公立普通學程」的中學生有 1,404 人,而考上「私立普通學程、 公立綜合學程、五專和高職以及私立綜合學程、五專和高職」的中學生有 1,403 人,人數相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6. i n U. v.

(43) 第四節. 實證變數之假設. 本文將對於教育表現之影響因素分為家庭環境、家庭教育資源、親子間互動 關係和城鄉別等四大類,其中,家庭環境包括父/母親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婚 姻狀態和手足數目;家庭教育資源包括財務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親子間 互動關係包括母子間互動、父子間互動和家長對於子女之教育期望。 家長教育程度對於子女教育表現之影響,Coleman (1988) 提出父母親教育程 度越高,越可能為子女的認知發展提供助力。國內學者如張芳全(2011)亦提出. 政 治 大 測父/母親教育程度越高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影響 。Duncan (1998) 立 家長教育程度愈高,家庭學習資源較豐富,子女的教育成就會越高。因此本文預. ‧ 國. 學. 等人指出,較多的家庭收入能夠靈活的運用在教育資源上,為孩童的學業技能和 前途發展出利益。因此本文預期家庭收入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影. ‧. 響。. y. Nat. sit. Sun and Li (2009) 利用 the 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資料庫進行. n. al. er. io. 分析,發現離婚對青少年學習成績的呈現負面影響,因此本文預期婚姻狀態為配. i n U. v. 偶已過世、離婚或分居和同居等狀態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負向的影響。. Ch. engchi. 李敦仁及余民寧(2005)指出,手足數目越多,每位子女所能分到的家庭資源就 會減少,此外,隨著子女數目增加,家長所能給予每位子女的關心程度亦會下降, 因此對於教育表現皆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本文預測手足數目對綜合分析能力 和升學發展有負向的影響。 李敦仁及余民寧(2005)提出,財務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對於教育表 現皆有正向的影響。因此本文預測財務資本和文化資本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 展有正向的影響。然而,本文所採用的社會資本僅包含家庭外社會資本中,為家 長對於子女在學校的學習表現與適應學校生活方面的關心程度,Yan and Lin 37.

(44) (2010)認為過度參與及關心子女在學校學習情形反而對其學習表現造成反效果, 因此本文預測社會資本對於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負向的影響。 Pong (1997)認為,家長越關心子女的課業學習狀況和學校所發生的重大事件, 子女的教育表現就會越優異,因此本文預測母親教育參與和父親教育參與對於綜 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影響。Zhan (2006)提出,家長對於其子女的教育 期望越高,子女的表現會越優異,因此本文預測家長對於子女之教育期望對綜合 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影響。 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於城鄉差異所造成的教育表現影響,幾乎皆認為係教育資. 政 治 大. 源分配不均等所造成的,Behrman and Birdsall (1983)表示,城鄉差異造成教育品. 立. 質之落差,進而影響學生教育成就;陳順利(2001)發現,住在偏遠地區的家庭,. ‧ 國. 學. 父母親能提供的教育資源較為缺乏,造成子女的教育表現較差。因此本文預測居 住在鄉村或城鎮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負向的影響。. ‧. sit. y. Nat. 根據第二節內容中所建立之方程式,本文提出了十一項假設,分述如下:. al. n. 影響。. er. io. 假說 1: >0,預期父/母親教育程度越高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 Ch. engchi. i n U. v. 假說 2: >0,預期家庭收入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影響。 假說 3: >0,預期婚姻狀態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影響。 假說 4: <0,預期手足數目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負向的影響。 假說 5: >0,預期財務資本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影響。 假說 6: <0,預期社會資本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負向的影響。 假說 7: >0,預期文化資本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影響。 假說 8: >0,預期母親教育參與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影響。 38.

(45) 假說 9: >0,預期父親教育參與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影響。 假說 10:. >0,預期家長對於子女之教育期望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 向的影響。 假說 11:. >0,預期住在都市的中學生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有正向的影. 響。 以下表 14 將彙整變數的敘述統計量及預測方向。 表 14:變數的敘述統計量及預測方向 標準差 最小值 政 治 大 10.54592 8. 0.4998219. 0.500008. 0. 父/母親教育程度. 12.37513. 2.446723. 9. 家庭收入. 2.792661. 1.130685. 1. 0.968294. 0.1752487. 0. 1.605985. 1.007849. 0. 2.654632. 2. ‧ 國. 手足數目. Nat. 婚姻狀態. io. al. 1 22. +. 8. +. 1. +. 12. -. v ni. 14. +. 15. -. 財務資本. n. 8.761311. 預測方向. 61. y. 升學發展成果. 立. sit. 37.62879. er. 綜合分析能力. 最大值. ‧. 平均值. 學. 變數. 社會資本. 5.690417. 文化資本. 6.323477. 1.84718. 3. 13. +. 母親教育參與. 11.52013. 2.712305. 4. 16. +. 父親教育參與. 9.526541. 2.71133. 4. 16. +. 教育期望. 12.37513. 2.446723. 9. 22. +. 城鄉別. 0.560741. 0.4963852. 0. 1. +. Ch. e2.379376 n g c h i U3. 資料來源:TESP 資料庫。. 39.

(46) 第五節. 本章小結. 本章首先介紹複迴歸模型和 Probit 機率模型之理論模型,接著說明資料來源 及處利,最後並說明實證模型之設定和基本假設。 實證模型的建立是依據文獻回顧整理出對於教育表現具有影響效果之解釋 變數,而解釋變數主要可分為家庭環境、家庭教育資源、親子間互動和城鄉別等 四大類。本文共設立三個模型,模型一和模型二分別為探討各個變數對於綜合分 析能力的影響效果,以及各個變數對於升學發展成果的影響效果。然而,影響因. 政 治 大 在第一階段中,藉由模型一中各項解釋變數估計出各個中學生樣本之綜合分析能 立 素與綜合分析能力間可能存在共線性問題,因此,模型三採用兩階段估計方法,. ‧. ‧ 國. 發展之成果。. 學. 力水準後,接著在第二階段以其做為解釋變數,分析對於離開國中階段後之升學. 最後,經由過去文獻的探討與整理,本文對於各項解釋變數的影響方向進行. y. Nat. sit. 預測,預期對於教育表現產生正向影響效果的解釋變數為父/母親教育程度、家. n. al. er. io. 庭收入、婚姻狀態、財務資本、文化資本、母親教育參與、父親教育參與、教育. i n U. v. 期望和城鄉別;而預測對於教育表現產生負影響效果的解釋變數為手足數目和社 會資本。. Ch. engchi. 40.

(47) 第四章. 實證結果之分析. 本章在進行實證結果分析前,首先列出解釋變數間的相關係數矩陣,探討個 變數間是否存在共線性的問題,接著探討各項解釋變數對於中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表現和升學發展成果之影響效果。 為確保模型不存在共線性,因此先將各個解釋變數進行檢測,本文所採用之 方法為檢視兩兩之間相關係數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實務上,若相關係數大於 0.8,則表現變數間存在強烈的共線性。由表 15 可得知,並未發現任何變數兩兩. 政 治 大. 之間相關係數達 0.8 以上,因此模型並未有共線性之問題存在。.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1. i n U. v.

(48) 表 15:相關係數矩陣 父/母親教 育程度 父/母親教育 程度. 家庭收入. 婚姻狀態. 手足數目. 1.0000. 財務資本. 社會資本. 文化資本. 母親教育 父親教育 參與. 參與. 教育期望. 政 治 大. 0.4109. 1.0000. 婚姻狀態. -0.0735. -0.0262. 1.0000. 手足數目. -0.248. -0.1355. 0.0203. 財務資本. 0.3235. 0.3284. -0.0703. -0.1774. 1.0000. 社會資本. 0.0925. 0.089. -0.0072. -0.0663. 0.1771. 1.0000. 文化資本. 0.3018. 0.2017. -0.0306. -0.1913. 0.298. 0.2452. 1.0000. 母親教育參與. 0.0969. 0.0754. -0.0609. -0.0992. 0.1714. 0.1006. 1.0000. 父親教育參與. 0.1706. 0.0695. -0.0366. -0.0755. 0.2644 v i n 0.1962. 0.4697. 1.0000. 教育期望. 0.2568. 0.1837. -0.0576. -0.126. 0.2131. 0.0503. 0.1153. 0.1188. 0.1042. 1.0000. 城鄉別. -0.2449. -0.211. 0.0488. 0.1488. -0.2644. -0.0278. -0.0994. -0.0297. 0.0156. -0.107. ‧ 國. 學. 家庭收入. 立. 城鄉別. 1.0000. n. e n g c0.1031 hi U. 0.1201. 42. er. io. Ch. sit. y. ‧. Nat. al. 1.

(49) 第一節. 實證結果. 本文研究目的主要係探討影響中學生升學發展之因素。以下將分為對於綜合 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之影響,以及綜合分析能力對於升學發展之影響兩部分作討 論。 一、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的影響 首先,本文分析各項解釋變數對於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成果間之影響效 果。. 政 治 大 本文使用 TEPS 資料庫中,第一波(2001)、第二波(2003)國中生調查問卷和第 立. 三波(2005)高中職五專學生問卷資料,在探討對於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成果. ‧ 國. 學. 之影響因素時,分別採用複迴歸模型和 Probit 機率模型進行實證分析,解釋變數. io. y )、母子間互動關係 (. al. n. (. ) 、教育成就之程度 (. Ch. iv. )、父 )和城鄉. n )和升學發展成果 U engchi. ),被解釋變數則為綜合分析能力 ( )。. )、社會資本. sit. )、文化資本 (. 子間互動關係 ( 別 (. )、財務資本 (. )、手足數目. er. (. )、婚姻狀態 (. Nat. (. )、每月家庭收入 (. ‧. 分別為父母親教育程度 (. 以下表 16 和 17 分別為影響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成果之實證估計結果。. 43.

(50) 表 16:影響綜合分析能力之實證估計結果 變數. 綜合分析能力 0.8241518*** (9.33) 0.6700937*** (3.71) 4.332873*** (4.19) -0.5648998***. 父/母親教育程度 家庭收入 婚姻狀態 手足數目 財務資本 社會資本. 立. (-3.01) 0.3237488*** (4.15) -0.3110281***. 政 治 大. (-3.95) 0.3755404*** (3.40) 0.1511811* (1.95) 0.0487076. ‧ 國. 學. 文化資本. 母親教育參與. ‧. sit. n. al. er. io. 教育期望 城鄉別. (0.64) 0.3683985*** (7.60) 1.462516*** (3.78) 10.15936*** (6.04). y. Nat. 父親教育參與. Ch. 截距項. engchi. i n U. v. 樣本數. 2807. 調整後 R2. 0.17. 說明:*表示 90%信賴區間水準,**表示 95%信賴區間水準,***表示 99%信賴區 間水準,括弧內數值為 t 統計量。. 44.

(51) 表 17:影響升學發展成果之實證估計結果 變數. 係數. 邊際效果. z值. 升學發展成果. -. -. -. 父/母親教育程度. 0.0849229***. 0.0338793. 7.03. 家庭收入. 0.0388422. 0.154958. 1.57. 婚姻狀態. 0.4096067***. 0.1593693. 2.75. 手足數目. -0.0563106**. -0.0224647. -2.13. 財務資本. 0.029335***. 0.011703. 2.76. 社會資本. -0.0425855***. 政 治-0.0169892 大 0.0422629*** 0.0168604 立. -3.98. 母親教育參與. 0.0218662**. 0.0087233. 2.07. 父親教育參與. 0.0026206. 0.0010453. 教育期望. 0.0424346***. 0.016929. 0.1922741***. 0.0765834. y. 3.69. sit. 6.31. er. -. 0.25. ‧. -2.179993***. 2.80. 學. io. 截距項. Nat. 城鄉別. ‧ 國. 文化資本. -11.51. n. a l 2,807 v i n Ch e n g95%信賴區間水準,***表示 chi U 說明:*表示 90%信賴區間水準,**表示 99%信賴區 樣本數. 間水準。. 45.

(52) 以下依各個變數之實證結果分述如下: 1.父/母親教育程度 父/母教育程度對於綜合分析能力答對題數和升學發展成果皆具有顯著的正 向影響,當父/母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綜合分析能力答對題數就會增加將近 0.82 題;當父/母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中學生考上公立普通學程的機率會增加 3%。 2.家庭收入 家庭每月收入對於綜合分析能力答對題數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當家庭每月. 政 治 大 升學發展成果間之影響,統計上不顯著,推測可能原因為家庭收入之內容僅為收 立 收入上升一個級距,綜合分析能力答對題數就會增加 0.7 題;但家庭每月收入與. ‧. ‧ 國. 3.婚姻狀態. 學. 入級距,並非絕對的金額數字,因而使其相關性下降。. y. Nat. 婚姻狀態對於綜合分析能力答對題數和升學發展成果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er. io. sit. 相較於處在非已婚家庭的學生,屬於已婚狀態家庭的學生,其綜合分析能力答對 題數增加將近 4.3 題;當處在屬於已婚狀態家庭的學生,其考上公立普通學程的. n. al. Ch. 機率較非已婚家庭的學生高了將近 15%。. engchi. i n U. v. 4.手足數目 手足數目對於綜合分析能力和升學發展成果答對題數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當家中手足數目每增加一人,綜合分析能力答對題數就會下降將近 0.6 題;當家 中手足數目每增加一人,考上公立普通學程的機率就會下降 2%。. 4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For novice writers, a good strategy is imitation: choose a well-written paper that is of a similar flavor, analyze its organization, and sketch an organization for your results

Effective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school affairs may be linked to parent educational programs which is central to high quality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of the children. The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為上圖座標的意涵進行說明。橫軸是 D-R 原因度,縱軸是 D+R 中心度。當 D+R 越 大且 D-R

• I referred to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4 textbooks series (children and parents are from 4 schools) to develop research-based activities suitable for parent-child Math C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