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實踐—以酵素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實踐—以酵素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為例"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實踐

—以酵素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為例

張珮珊 博士候選人

李昇翰 博士

溫媺純

*

副教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研究所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壹、前言

十二年國教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主軸,素養導向的課程即是將知識、能力 和態度整合運用於情境化的學習歷程,重視真實情境中的實作表現,是以素養導向之課 程設計與實施應需掌握:一、整合知識、能力與態度;二、重視情境與脈絡的學習;三、 關注學習的歷程、方法及策略;四、強調實踐力行的表現等四大原則(洪詠善,2018)。 自然領綱(草案)呼應總綱而強調科學學習方法應貫徹科學探究與實作而增列「自然科 學探究與實作」之必修課程,學習重點包括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 與分享等探究內容,及相應之實作活動(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然而課程中如何兼 顧各種實作活動?各種實作比重為何?國際評量結果分析或許能作為課程規劃的參考。 我國學生於 PISA 2015 的表現亮眼,「科學素養」平均高居第四名,然學生的「評 量及設計科學探究」表現則相對較弱,分析學生問卷後發現,有五成以上的中學生表示 從來沒有或幾乎不曾進行「實驗設計」與「對實驗進行辯論」(佘曉清、林煥祥,2017),

*本篇通訊作者:溫媺純,通訊方式:mlwen@cc.ncue.edu.tw。

(2)

顯示培養學生設計實驗,並在探究歷程中整合論證思考活動,應為「自然科學探究與實 作」課程設計所需納入的實作向度。 筆者於之前的課程研究(張珮珊、賴吉永、溫媺純,2017)即嘗試讓學生練習形成 科學問題、設計實驗,然基於學生探究實驗經驗不足及時間限制,部分難度較高的實驗, 授課教授會提供材料比例做為設計參考,加上缺乏實驗設計的分享與討論,部分學生會 直接接受參考比例;啟發式科學論證寫作的研究結果亦發現,學生的論證表現有顯著的 個別差異,推測可能是討論階段採自願發表而造成對話不等量所致。有鑑於此,筆者於 新年度試行階段,藉由強化表達與分享之探究向度,提供學生評量及設計科學探究之機 會,並規劃學生科學寫作成果發表以整合口頭與寫作論證,因有別於筆者先前研究(張 珮珊、賴吉永、溫媺純,2017)之課程規劃,此新年度試行之課程是為「酵素科學探究 與實作」課程設計 2.0。

貳、「酵素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設計2.0

新年度試行課程以科學探究社團之方式於 106 學年度上、下學期(共計 72 小時) 實施。「酵素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包含前導單元、兩大酵素探究單元及三場科學講座。 前導單元「愛玉凍裡乾坤」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藉手作愛玉凍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影響 愛玉凝膠之因素及科學原理。酵素探究單元含單元一「漆氧化酶催化的最佳條件」及單 元二「漆氧化酶催化反應曲線」,詳見張珮珊、賴吉永與溫媺純(2017)之研究,不過 新年度試行課程略有調整,筆者將兩大探究單元劃分為數個實驗活動,讓同學逐一針對 各操縱變因進行實驗設計,於實驗前安排實驗設計分享,寫作後舉辦科學寫作成果發表 會,讓學生能藉由「說科學」培養批判思辨的能力。科學講座則邀請專家分享科學探究 歷程與成果,詳細課程規劃如表 1。

表1 「酵素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規劃(以上學期為例)

課 程 學習內容 說明 時 數 相見歡 社團幹部遴選與分組 探究單元與實驗任務預告 2 前 導 單 元 實驗活動 愛玉製作 引導學生進行影響愛玉凝膠之因素的討論 各組自討論的因素中挑選一個實驗變因(操縱變因)進行實 驗設計 詳細規劃實驗設計步驟(包含實驗組對照組差異) 手作愛玉並記錄愛玉凝膠結果 2

(3)

表1 「酵素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規劃(以上學期為例)(續1)

課 程 學習內容 說明 時 數 科學文獻閱讀 與賞析 愛玉結果分享 與原理介紹  閱讀愛玉科學探究文章(全國科展作品),並提供「論證架 構評析」學習單,讓學生解析科學文獻,以了解論證寫作要 點  小組討論文章提及之愛玉凝膠原理,上台分享其理解之原理 (關鍵酵素及相關化學步驟),教師再補充說明 2 愛玉實驗討論 與口頭論證  比較各組愛玉實驗結果(呈現全班結果表格)  請同學嘗試以科學原理來分組說明實驗結果之合理性(二組 為一大組,交互為發表者與評審) 2 前 導 單 元 愛 玉 凍 裡 乾 坤 愛玉實驗討論 與口頭論證  比較各組愛玉實驗結果(呈現全班結果表格)  請同學嘗試以科學原理來分組說明實驗結果之合理性(二組 為一大組,交互為發表者與評審) 實驗相關背景 介紹 實驗活動一 pH 值對酵素 催化影響之實 驗設計 實驗設計分享 會 pH 值實驗  學生嘗試上臺說明影響酵素催化活性之因子及漆氧化酶催 化原理  引導學生進行影響酵素催化因素的討論  學生聚焦單一因素:pH 值,思考研究假設,並釐清各實驗 變因(操縱、控制、應變變因)以利進行實驗設計  小組各自進行實驗設計,於執行前進行實驗設計演示與同儕 評量演練(二組為一大組,交互為發表者與評審)  小組微調實驗設計後,進行 pH 值對酵素催化影響試驗 3 pH 值實驗結 果分析 實驗問題定義 與分析 實驗活動二 溫度對酵素催 化影響之實驗 設計 實驗設計分享 會  小組內討論、判讀實驗結果,思考如何記錄實驗結果、分析 結果以撰寫小結論  提供「實驗大小事」之問題反思學習單,協助小組討論、定 義科學探究歷程中遇到的問題(如實驗設計、結果判讀等)  學生聚焦溫度因素,思考研究假設,釐清各實驗變因以進行 設計  小組於實驗前進行實驗設計演示 2 探 究 單 元 一 漆 氧 化 酶 催 化 的 最 佳 條 件 溫度實驗 溫度實驗結果 紀錄 實驗問題定義 與分析 pH 值、溫度因 素之實驗討論 與綜合討論  小組微調實驗設計後進行試驗  討論、判讀實驗結果,記錄分析並撰寫小結論  以「實驗大小事」學習單定義相關問題  呈現全班結果表格、回應「實驗討論」問題,「綜合比較」 實驗結果異同之因 3

(4)

表1 「酵素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規劃(以上學期為例)(續2)

課 程 學習內容 說明 時 數 儀器操作 微量滴管操作與 序列稀釋演練 實驗相關背景 介紹  教師說明微量滴管之設計原理與操作守則  微量滴管操作與序列稀釋演練  學生說明酵素、受質濃度如何影響酵素催化反應 2 實驗活動三 酵素、受質濃度 對酵素催化影響 之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分享 會  聚焦酵素與受質濃度因素,思考研究假設,釐清各實驗變因 以設計實驗  小組於實驗前進行實驗設計演示  教師再強化酵素、受質最終濃度之計算 2 酵素、受質濃 度實驗 酵素、受質濃 度實驗結果記 錄 實驗問題定義 與分析  小組微調實驗設計後進行試驗  討論、判讀實驗結果,記錄分析並撰寫小結論  以「實驗大小事」學習單定義相關問題 2 酵素、受質濃 度實驗之實驗 討論與綜合討 論  呈現全班結果表格、回應「實驗討論」問題,「綜合比較」 實驗結果異同之因 科學小論文  教師說明如何撰寫「啟發式科學寫作」,請同學嘗試將三個 探究實驗活動加以整合以撰寫一篇科學論證寫作 2 科學寫作成果 發表會  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其科學探究與寫作之發表(發表會前將 學生啟發式科學寫作之作品掃描以利投影),邀請三位評審 予以專業回饋  學生整合評審及同學建議再編修其論證寫作 6 科學講座 探究新視界  學者分享學習生涯與海外研究工作經驗 2 探 究 單 元 二 儀器操作 LabQuest 2 比色計、溶氧度 計  專業講師指導學生操作微型電腦 LabQuest 2、比色計、溶氧 度計以利探究單元二之進行 2

(5)

參、參與人員

一、教師

教師專業社群是推動課程改革的關鍵,筆者於學校組織「探究與實作」課程發展社 群,成員包含國、高中自然領域教師共八人、國文教師一人,平均教學年資八年以上, 此外,邀請一位專職科學實驗之校外教師參與本課程。筆者與社群教師協同教學,於課 前討論課程內容與引導方式,課程中引導探究實作、討論並給予回饋,於課程後討論及 評量學生學習表現。

二、學生

筆者邀請對科學探究有興趣之高一學生 17 人共同組成科學研究社。學生年齡約 15 歲,2~3 人一組進行探究與實作活動。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閱讀、設計與執行探究 實驗、實驗討論、科學寫作、口頭論證等科學實作。

肆、課程工具、資料收集與分析

一、課程教材

本課程學習教材為「酵素概念暨科學論證寫作簿」及科學講座學習單,「酵素概念 暨科學論證寫作簿」包含「探究活動單」與「啟發式科學寫作元件」(張珮珊、賴吉永、 溫媺純,2017),於上學期課程結束後,回收學生的科學講座學習單及「酵素概念暨科 學論證寫作簿」共 17 份,以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

二、課程回饋單

本課程為了解學生對於課程設計的感受,以李克特氏四點量表設計包含「探究實驗 教材(講義)」、「課程設計」、「探究實驗活動」、「探究實驗學習成果」、「啟發式科學寫 作」及「口頭論證發表」等六大向度的課程回饋單,選項為非常同意(4 分)、同意(3 分)、不同意(2 分)與非常不同意(1 分)。課程結束後以此回饋單收集學生意見,藉 單一樣本 t 檢定分析學生持正向回饋之顯著性(檢定值 2.5)。

伍、教學實踐與成果

一、前導單元:愛玉凍裡乾坤

(6)

(一)教學實施現況

實驗活動 愛玉製作

圖1-1 實驗前凝膠變因的討論

圖1-2 手搓愛玉

科學文獻閱讀與賞析

圖1-3 學生閱讀、解析科學文獻

圖1-4 「論證架構評析」學習單

愛玉結果分享、原理介紹、實驗討論與口頭論證

圖1-5 學生嘗試說明愛玉凝膠原理

圖1-6 學生討論實驗結果之合理性

(7)

(二)學生成果

學生親自手搓之愛玉為主要成果,學生搭配百香果、檸檬等在課程中享用,並於探 究活動單元講義中記錄相關結果,是為另一學習成果(如圖 1-7)。

圖1-7 學生撰寫「酵素概念暨科學論證寫作簿」之探究活動單

(A)實驗設計、(B)實驗結果記錄與描繪體驗感受

(三)課室觀察

以生活化題材作為前導單元是不錯的起始點,學生對愛玉凝膠變因的討論踴躍,但 由於學生是第一次自己選擇變因來試驗,多數組別對實驗變因的概念不甚清楚,準備材 料與設計時,尚有許多因素待考量,故學生於實驗設計階段花費較多時間,而實驗結果 紀錄則多以直觀方式(口感)描述;學生閱讀文章速度稍慢,論證解析學習單主要於課 餘時間完成,學生先備知識有限(如酯化反應),故果膠酯酶、愛玉凝膠原理於閱讀完 仍需要較長時間討論;分組發表階段,學生多能自主討論後嘗試以科學原理來解釋其研 究結果的合理性,口頭論證歷程熱絡;在比較、討論全班結果後,學生發現許多問題尚 無定論而理解愛玉實驗(非純酵素、受質)於結果解讀之限制。

(8)

二、探究單元一:漆氧化酶催化的最佳條件

(一)教學實施現況

實驗活動一、二 實驗背景介紹與實驗設計

圖2-1 學生說明漆氧化酶催化原理

圖2-2 學生研究器材、進行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分享會與 pH 值實驗

圖 2-3 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演示

圖 2-4 學生進行溫度影響試驗

實驗結果分析、實驗問題定義與分析

圖2-5 學生進行實驗結果記錄與分析 圖2-6 學生以回饋單定義實驗遭遇問題

(9)

pH 值、溫度實驗之實驗討論與綜合討論

圖2-7 學生嘗試提出模型來回應問題

圖2-8 學生撰寫探究單之實驗討論

儀器操作 微量滴管操作與序列稀釋

圖2-9 學生練習微量滴管操作

圖2-10 教師引導學生濃度計算

實驗活動三 實驗背景介紹與實驗設計

圖2-11 學生說明濃度對酵素反應影響

圖2-12 學生進行實驗設計

(10)

圖2-13 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演示

圖2-14 學生進行濃度影響試驗

實驗結果分析、記錄、實驗問題定義、實驗討論與綜合討論

圖2-15 教師引導實驗結果判讀與分析 圖2-16 學生以回饋單定義遭遇問題

(11)

科學寫作成果發表會

圖2-19 學生科學探究與寫作之發表

圖2-20 教師針對發表內容提出問題

(二)學生成果

探究單元一之成果為學生於「酵素概念暨科學論證寫作簿」之探究活動單的相關紀 錄(圖 2-6、2-8、2-12、2-16、2-17、2-18 等),而科學寫作成果發表會表現及啟發式科 學論證寫作也是主要學習成果(如圖 2-21)。

圖2-21 學生撰寫的啟發式科學寫作(1)

(A)問題與實驗設計、(B)實驗結果與紀錄

(12)

圖2-21 學生撰寫的啟發式科學寫作(2)

(C)主張與證據、(D)比較與反思

(三)課室觀察

本課程嘗試讓學生介紹實驗科學原理,然因涉及化合物結構,因此多數學生對同學 的介紹感到困惑。酸鹼值的實驗設計階段,部分組別對實驗變因仍有疑惑;分享實驗設 計時,學生第一次進行此活動,報告者無法掌握設計重點來說明,同儕亦為實驗新手, 能給予的建議不多,然經數次演練後,上述情況有顯著改善,針對討論的歧異點,學生 會主動探詢他人設計理由來調整己身的實驗;實驗執行階段,學生初始有較多操作問題 (滴管倒置、針筒刻度誤判等),在溫度實驗亦有改善,當然每個新試驗都有新挑戰, 例如濃度計算,即使教師已安排試算演練,多數學生仍無法真正理解。實驗記錄部分最 大問題是結果的判讀,教師需引導學生檢視結果照片、錄影紀錄,來思考結果判讀與觀 察記錄之重點。科學寫作也是一大挑戰,由於課程延宕,因此鼓勵學生運用假日時間嘗 試撰寫第一份科學論文;寫作發表時,學生面對評審與同學的提問雖會緊張,但仍嘗試 回應問題;而部分同學於論證歷程有情緒反應,教師介入並指出高品質之科學論證尚蘊 含傾聽與理解之特色說明,並肯定發言者對己身想法的表達後,同學較能平和的聚焦於 議題。

(13)

三、科學講座:探究新視界

圖3-1 學者介紹其研究

圖3-2 學生與科學家的對話

圖3-3 科學講座之課程反思(1)

(14)

四、探究單元二:漆氧化酶催化反應曲線

儀器操作 LabQuest 2、比色計、溶氧度計

圖4-1 講師說明溶氧度計之操作與校正

圖4-2 學生進行儀器操作演練

五、學生對「酵素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的感受

將 17 位學生的回饋單進行單一樣本 t 檢定分析,結果如表 2,以「探究實驗學習成 果」向度平均分數最高,「啟發式科學寫作」、「口頭論證發表」平均分數略低一些,不 過學生對課程各向度所持有之正向回饋均達一定顯著性。

表2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回饋分析

單一樣本 t 檢定 課程設計向度 M (SD) t p 探究實驗教材 3.41(0.31) 12.005 <.001 課程設計 3.49(0.35) 11.495 <.001 探究實驗活動 3.49(0.40) 10.258 <.001 探究實驗學習成果 3.60(0.40) 11.393 <.001 啟發式科學寫作 3.27(0.58) 5.443 <.001 口頭論證發表 3.30(0.56) 5.858 <.001

陸、教學反思與教學建議

協助學生自科學探究與實作中培養科學素養是重要教育目標(教育部,2016),然 而對學生而言,藉各種實作來學習科學並不是慣用的方式,教師放慢上課節奏、提供適 當學習鷹架是實施此類課程的必要條件。 在每次課程中,學生總需要一定時間來處理新問題,筆者與協同教師除臨場予以引 導外,於課後都要反思課程中所觀察的現象以調整課程,例如在前導課程中,學生對實 驗變因理解含糊,探究單元一則以三次實驗活動逐一探討影響因素以協助學生釐清變

(15)

因;為強化操作儀器的準確性,則規劃儀器操作演練課程,讓學生聚焦於探究歷程,亦 避免學生將不如預期之結果僅歸因於操作不當,而忽略探究結果所呈現的真實意涵。 對話與協商是科學探究的另一大特色,為讓多數學生都有「說科學」的機會,本課 程多以兩小組為一大組進行相互發表與批判,起始階段建議教師能請發表、討論完整的 組別做示範,或引導如何探詢問題來協助同學澄清實驗設計的目的;多次發表中,教師 可視需求重編大組,讓學生均有機會面對不同組同學以增加對話的多元性。科學寫作需 要投入相當心力,學生負荷較大,筆者為鼓勵學生嘗試創作論文,以「科學寫作成果發 表會」作為驅使學生進行科學寫作的誘因,於學生編修後予以回饋,或以論證評分表評 量(張珮珊、賴吉永、溫媺純,2017),並將作品發表於「科學實作專欄」,以激勵更多 學生投入科學寫作,進而理解寫作在知識轉化與科學社群溝通的重要性。

柒、結論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是新課綱自然科學領域的最大變革,本課程以生活化 的題材作為起點,強調透過情境化之酵素主題探索,結合科學講座、文獻賞析、實驗、 討論、論證與寫作等實作活動,引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實踐歷程,提供學生強化其科 學知識、技能與態度之整合的機會,並藉由反覆表達與分享之學習策略以循序建構學生 批判思維與團隊協商的能力,符應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實施之四大原則。素養導向課程 設計與實踐確實需要投入相當大的心力,不過學生對本課程的回饋正向,學生各實作向 度的學習表現也進步顯著。在未來的科學課室中,期望藉由素養導向課程的落實,讓學 生找到學習科學的熱忱,進而涵養科學素養以迎接未來真實世界的各種挑戰。

參考文獻

佘曉清、林煥祥編(2017)。PISA 2015 臺灣學生的表現。臺北:心理。 洪詠善(2018)。素養導向教學的界定、轉化與實踐。收錄於蔡清華(主編),課程協作 與實踐第二輯,58-74。臺北:教育部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 張珮珊、賴吉永、溫媺純(2017)。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發展、實施與評量:以實驗 室中的科學論證為核心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5(4),355-389。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自然科學領域(草案)。臺 北:作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校完全中學附設職業類科課程係為學術導向 (大學) ,與專門導向 (四技二專或就業) 學生

本校完全中學附設職業類科課程係為學術導向 (大學) ,與專門導向 (四技二專或就業)

作品主題需與商業與管理群專業課程相關,說明書內容包括摘要、關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