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癌症中心分享大腸直腸癌治療新進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癌症中心分享大腸直腸癌治療新進展"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北癌症中心分享大腸直腸癌治療新進展

根據世衛組織最新統計,全球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名列所有癌症第 3 名,僅次於乳癌與 肺癌;若以國內最新(2018 年)癌症登記報告來看,大腸直腸癌則居國人十大癌症之 首,顯見大腸直腸癌對國人威脅甚大。 如今拜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所賜,治療大腸直腸癌利器多元,若能及早診斷,在多科整 合的團隊治療下,治療成效顯著。而北醫大醫療體系在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上,已邁入 個人化醫療,透過基因分析,比對不同藥物的有效程度極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在跨科 整合下,可在進行手術前先輔以放射治療加上化學治療,療程結束後再以微創手術執 行「括約肌分離並肛門保留」術式,能提高治療效果及病人的生活品質。 過去,病患或家屬對於手術複雜度較高的低位直腸癌,除關注能否安全的切除腫瘤 外,也希望能保留患者的肛門、恢復腸道功能。近年來在微創手術發展下,已可滿足 這些需求,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對低位直腸癌的治療,約九成病患都可達到保留 肛門,且癌症治療 5 年存活率達八成以上,局部復發比例也降至 4.4%。 臺北癌症中心大腸直腸癌團隊召集人暨北醫 附醫大腸直腸外科郭立人主任指出,傳統對 於位於距離肛門口 5 公分以內的低位直腸 癌,術後病患幾乎無法保留肛門,必須接受 肛門切除與永久性結腸造口,近年來在自動 吻合器械發展趨於成熟、達文西機器人手臂 的發展下,已可克服,達到最好的治療結 果。【右圖:臺北癌症中心腸直腸癌團隊召 集人暨北醫附醫大腸直腸外科郭立人主任】 以微創手術進行直腸癌手術已是現今腫瘤切除的主流術式,然而腹腔鏡仍有其視覺與 活動的局限性,但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對於深部的骨盆腔手術,不僅手術的精準度高, 能做更完整的腫瘤切除及神經功能的保留,減少泌尿道、性功能及手術後肛門直腸功 能障礙的發生率,更可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的品質與安全。 近幾年來免疫治療也逐漸成為癌症治療的新趨勢,透過啟動人體自體的免疫系統來攻 擊癌細胞,並搭配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標靶治療,在包括大腸癌等多種癌別中都被 證實有更好的存活率。

(2)

臺北癌症中心院長暨北醫附醫細胞治療中 心主任李冠德教授表示,人體內有各種不 同的免疫細胞,而被證實能可產生抗癌療 效的免疫細胞包括 NK 自然殺手細胞、CIK 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yᎴT(Gamma delta T cells)、DC 樹突細胞、腫瘤內浸 潤型 TIL 細胞與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 (CAR-T)等不同細胞治療技術,各有其 不同功用,目前仍以結合多種治療方式的 「合併治療」為近來免疫治療的新趨勢。【左圖:臺北癌症中心院長暨北醫附醫細胞 治療中心主任李冠德教授】 不過,無論何種種免疫細胞療法最好都要和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 PD-1/PDL-1 抑制 劑合併使用,療效才可增加,且目前免疫細胞治療仍存在個體化差異,病患仍須尋求 合格的醫療院所,並與腫瘤科醫師討論如何與常規治療做最好的配合,才能獲得最大 的治療好處。 (文/臺北癌症中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08176 王輝明 一個亞太區、非隨機、開放性、第二期臨床試驗,用以評 估讓 KRAS 基因野生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使用單

第一期至第三期 實體癌,經標準 治療無效;癌症 別:上皮性卵巢 癌、肺癌、肝 癌、乳癌、大腸 直腸癌、胰臟癌. 長聖國際生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食道癌 發生率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 2000 多名新 病例發生,於 2017

包含神經系統症狀及呼吸衰竭等 1 。腸病毒 D68 型最早是 1962 年時在美

個性 未知 外型 未知 絕招 未知. 香腸哥哥 (德國香腸)

 受試者包括了54 名便秘型大腸激躁症患者以及16 名健康者,共70 位,平均年齡28 .4歲,其中IBSC

聞「癌」色變!大腸癌連續四年高居癌症排行榜第一,最新發布大腸癌發生人數,從 7,366 人突破 一萬四千多人,平均每天更有

④ 小腸:小腸有消化和 吸收作用,藉由小腸 壁分泌的腸液、來自 胰臟的胰液和來自肝 臟的膽汁,消化為葡 萄糖、胺基酸等營養 物質,再由小腸壁上 的絨毛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