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褪下球衣腳踏實地 楊騏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褪下球衣腳踏實地 楊騏嘉"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喀報第兩百零三期 社會議題 人物 樂評 書評 影評 即時新聞 文化現象 照片故事 心情故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大事記 交大頻道 記者群 其他刊物▼ 本期熱門排行 媒體歷屆廣告 夢想配方 攝影甜點與咖啡 洪詩宸╱人物 橙色的季節 唯美「柿」界 陳思寧╱照片故事 老驥伏櫪 馬躍八方 許翔╱人物 追本溯源 探究大地之聲 劉雨婕╱人物 變化自如 幕後的聲音演員 張婷芳╱人物

褪下球衣腳踏實地 楊騏嘉

褪下球衣腳踏實地 楊騏嘉

2011-11-11 記者許雅筑報導 捷運文湖線小小的車廂,微微搖晃地駛過視野開闊的松山機場,進入高樓林立的內湖區,天空覆 上了艷陽下的大廈玻璃。在清澈如鏡的玻璃後面,其中一間辦公室,是楊騏嘉離開職棒場上之後 ,另一個奮鬥的起點。 小學四年級被選進屏東復興國小少棒隊,開啟了楊騏嘉將近二十年的棒球生涯,「被選進去的第 一天,興奮到睡不著呢!」楊騏嘉笑說,那時候根本也還不知道棒球是什麼,就進去了。從小就 是投手的他,為了打球遷過多次戶籍,小學畢業後就離家在外地,青少棒時期曾入選國家隊。

20

01

年,當時二十二歲,還叫做楊世丞的他,從台灣大聯盟的嘉南勇士隊開始,「投」進了職棒。

折翼的少年英雄

折翼的少年英雄

「打球的過程當中,沒有什麼影響我最深的人或比賽,但是有最對不起的人,就是郭總。」楊騏 嘉口中的郭總,就是曾在國際賽和日本職棒都有過許多輝煌戰績,至今仍相當受日本球界尊敬的 「東方特快車」郭泰源。楊騏嘉所屬的嘉南勇士隊,在經歷與其他球隊合併、轉賣,以及台灣大 聯盟與中華職棒兩聯盟合併後,以新隊名「誠泰

CO BRAS

」成為中華職棒的一員,而郭泰源從日 本職棒退休後,在

2003

年年底接下誠泰

CO BRAS

隊總教練的職務。 郭泰源在

2005

年球季結束後辭去總教練,但他與楊騏嘉的緣分,卻早在楊騏嘉高中時期就開始了 。「郭總從我高中開始,就很積極地栽培我,他覺得我是個好選手,不應該只有這樣的表現。」 對於沒能達到郭泰源的期待就離開了職棒界,楊騏嘉有著不小的歉意與遺憾。 楊騏嘉的棒球路上,受到郭泰源(右)的積極栽培。(照片來源/恩悠數位Fa ce book) 擁有

193

公分的傲人身高,楊騏嘉光是站在投手丘上,就能給對手帶來壓迫感。但進入職棒後, 成績不若過去亮眼,再加上學生時期過度使用,導致手肘增生骨刺,不過即使如此,教練團從未 放棄楊騏嘉,他也時有佳作。當時甚至有楊騏嘉即將和林英傑、許竹見以及林恩宇組成「誠泰四 本柱」,也就是誠泰

CO BRAS

四大本土先發投手的呼聲出現。一隊能有四個獨挑大樑的先發投手 是相當不容易的,更何況全都是本土球員。但是,反覆的傷痛還是限制了楊騏嘉的發展,

2007

年 球季結束後,他遭到球隊釋出。

推文推文推文推文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變化自如 幕後的聲音演員變化自如 幕後的聲音演員

那些年 爸爸與芭樂的回憶那些年 爸爸與芭樂的回憶    

關余膚色 我想說的事關余膚色 我想說的事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郭穎慈郭穎慈 本期共有十九篇稿 件。頭題〈夢想配方  攝影甜點與咖啡〉 忠實刻劃一位科技新 貴勇敢出走,開設一間攝影風格咖 啡廳的歷程和堅持。 本期頭題王 本期頭題王╱╱洪詩宸洪詩宸 嗨,我是詩宸。雖 然個子很小,但是很 好動,常常靜不下 來。興趣是看各式 各樣的小說,和拿著相機四處拍, 四處旅行。喜歡用相機紀錄下感 動,或值得紀念的人事物。覺得 不論是風景還是人物,每個快門 的

...

本期疾速王 本期疾速王╱╱吳建勳吳建勳 大家好,我是吳建 勳,淡水人,喜歡看 電影、聽音樂跟拍 照,嚮往無憂無慮的 生活。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2)

楊騏嘉在球員時期,是備受期待的潛力股。圖為誠泰COBRAS棒球隊特刊介紹楊騏嘉。 (照片來源/許雅筑 攝) 「剛退下來的時候真的很茫然,都不知道要做什麼。」從小到大沒有做過打球以外的事,楊騏嘉 唯一的專長突然就這麼被剝奪了。運動員失去戰場的落寞與慌亂是可以想見的,經楊騏嘉這麼一 提,巨大的無力感就連旁人也感到深刻。當時家人告訴他不要急,總會有辦法的,而他也在一次 買高爾夫球具時,遇到了現在公司的總監,在總監的引介下,楊騏嘉進入了公司。

人生的變化球

人生的變化球

有了份新工作,似乎可以稍微安心下來,然而踏入一個新領域,才是挑戰的開始。「全台灣有那 麼多人想當教練,當教練要人脈、要學歷,而且一直待在熟悉的領域裡面,做久了會有惰性,我 還年輕,為什麼不跳脫原本的環境,嘗試看看自己能做到哪裡呢?」楊騏嘉覺得與棒球有關的工 作,對自己來講是相對容易的,等到年紀比較大了,如果想求一個安穩的工作時,再來從事也不 遲。因此,楊騏嘉毅然接受了挑戰。 從棒球場到辦公室的路,很長也很崎嶇。這顆人生的變化球,楊騏嘉投了一年,才能精準地將它 控進職場的好球帶。「我們以前打球都睡到中午啊,所以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沒有一天不遲到。 」楊騏嘉提起剛進公司時的適應期,「還有東西到你手上的時候,都覺得怎麼這麼難。」 除了不熟悉的業務以外,還要忍受冷言冷語,以及對運動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輕視。對 於這個刻板印象,楊騏嘉堅定地提出反駁,運動員在同一個項目中長期耕耘,面對和自己一樣從 小就打棒球,可能相當了解彼此的對手,如果沒有清晰的思路、縝密的策略,要如何能生存這麼 久? 脫離待了快二十年的棒球圈,一個運動員要有多少掙扎與調適,才能習慣辦公室的文化,才能在 業務上得心應手呢?楊騏嘉形容,公司的老闆、總監和財務長都是他的貴人。對於「沒有上過班 」的他,他們願意傾囊相授,加上楊騏嘉盡最大的努力學習,漸漸地,他已經能一手處理份內的 工作,也越來越融入公司。從零開始打拼,現在在高爾夫產品通路,楊騏嘉也做出了些名氣。

歷練後的成長

歷練後的成長

這段日子,楊騏嘉的心境有了不少轉變,思考也更為深入。「以前打球的時候比較高傲。高中一 畢業就有人給你那麼多錢,讓你只要專心打球就好,很容易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現在才知道那時 候是幸福的。」在社會上摸索、成長過後,楊騏嘉現在和還留在職棒的球員們聊天時,會覺得層 級不一樣了,不是另一種高傲,而是真正比現役球員們多了球場外的視野和經驗。 被球隊釋出,就像是被發配邊疆一樣,但楊騏嘉以正面的態度為甘泉,將邊疆灌溉成另一處綠洲 ,破繭成為更成熟、更踏實的自己。歷練過後的楊騏嘉,不太願意提起過往打棒球的時光,「打 球真的沒有什麼。」楊騏嘉淡淡地說。 即使對台灣的運動環境有許多失望,楊騏嘉仍不後悔當初選擇打球,只是在卸下球衣後,越發體 悟運動員的困境。打棒球不能打一輩子,一旦不再是運動員,一旦生活不再只要專注於提升自己 的競技能力,就有太多陌生的事鋪天蓋地而來。無論是轉任教練或是另謀職業,都需要太多複雜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3)

Powered by

DODO v4.0

關於喀報聯絡我們

© 2007-2014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變化自如 幕後的聲音演員 變化自如 幕後的聲音演員 資深配音員蔣篤慧,娓娓道來身為臺灣配音員 的酸甜苦辣。 追本溯源 探究大地之聲 追本溯源 探究大地之聲 大地音樂製作人吳金黛,藉著音樂的力量,使 聽者重新審視自我與土地之間的連結,並以尊 重的態度看待生命。 的因素配合,在政府和球團都缺乏運動員退役後的配套措施之下,能以棒球為終身志業的有幾人 ?即便不那樣奢求,在球場外,能找到份不錯工作的又有幾人? 球場外的歷練讓楊騏嘉有了不少轉變,現在的他踏實生活,更願意幫助其他退役的球員。 (照片來源/許雅筑 攝) 曾經叱吒投手丘,楊騏嘉如今在另一個領域立足。他願意用自己的經驗和至今累積起來的人脈, 幫助曾經和他一樣迷茫的球員。「不是說我人面真的很廣,而是我知道選手沒打球,退下來很可 憐。」作為早一步踏進「職場」的學長,楊騏嘉希望能盡一己之力,讓退役後的球員,少走一點 遠路。 現在的楊騏嘉,生活忙碌充實,除了在工作上努力,周末還在台大教

EMBA

的同學打壘球。「我 都告訴自己一句話,沒有什麼事不會,只有有沒有用心去學。」歸於平淡,腳踏實地,學習任何 可以學的事,是楊騏嘉現在的生活態度。比過去更加謙虛內歛,楊騏嘉的球員光環,早已蛻變成 樸實的光暈,就和每一個堅守自己崗位,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小人物一樣。 ▲TOP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師有前項第十二款至第十四款規定情事之一者,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三

•gift 除了禮物外,還有「天賦、才能」的意 思。影片中的音樂老師運用了聖誕老人送禮物 的故事和 gift 的兩種意思,來形容他的學生 完全沒有天份可言 (he has no gifts)

教師有前項第十二款至第十四款規定情事之一者,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三分之二

教師有前項第十二款至第十四款規定情事之一者,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三分之二

A2: 「曹沖秤大象」這個故事要解 決的問題,是要怎麼知道大象有多

為向社會大眾說明面臨全球化社會及經貿自由化的意義與影響,提

 學門審議會評比全部之申請案,參考書面審查 意見、申請書內容及申請人近五年的表現及主 審學術判斷,經整體交叉評比後,由審議會共

教師有前項第十二款至第十四款規定情事之一者,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