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構知識庫作為中學教師分享知識的網上平台,以新視窗打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建構知識庫作為中學教師分享知識的網上平台,以新視窗打開"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 《香港教師中心學報》, Vol. 10 © The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2011

建構知識庫作為中學教師分享知識的網上平台

Knowledge repository as an on-line platform

for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Hong Kong

羅劍輝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摘要

過去數十年持續的資訊科技革新,引發出強調以運用知識和創新為比併工具的新經濟年代。教育當局將社 會各界對勞動力的期望,迅速反映到教育改革的政策上。今日的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推動者,經常承受 很大的工作壓力,使不少現職教師感到教學困難。假若不同中學相關學科的教師把他們工作上的知識,在 網上建構一個知識庫,與其他相關學科的教師分享,不單相互增加對學科的認識,亦可減少彼此重複的工 作,讓相關的老師有更多的時間空間來提升學習的素質和效果。

關鍵詞

知識庫,知識分享,網上平台

Abstract

The sustained advanc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last decades initiated a new economic era, which emphasizes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as strategic tools for competiti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flected societal expectation on human workforce in educational reform policies. When teachers play the role of students’ learning facilitator nowadays, they are confronted with high working pressure that makes the teachers difficult to handle their daily teaching routine. In case i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f the same subject from various schools work collaboratively to build a knowledge repository to share with others, it can benefit teachers with enriched subject knowledge and reduce the duplication of effort of each other. It also gives them more time to uphold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2)

前言:知識型經濟年代

  香港第二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於二零零九至二 零一零年度的《施政報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 府,2010)中提及,香港是一個成熟和開放的資 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在面對全球化競爭時,它必 須時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走向高增值的知識型 經濟,維持領先優勢,創造更多優質工作機會。 「知識型經濟」這個名詞源自於經濟合作與發展 組 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於一九九六年提出的著重使用知 識的新經濟模式。由於全球化、資訊科技及其他 科學的蓬勃發展,加快了知識的創新和更替,這 些改變使各機構和組織體會到知識在競爭中所扮 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Jacobson, 2006),企業正 面對以知識為主導的激烈競爭。   在知識型經濟時代,新知識取代舊知識的 步伐將不斷加快(羅劍輝,2011),知識和科技 的創新和學習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王佑菁, 2009)。而全球化及現代化又產生更多新的知識, 反之舊有知識的價值則不斷下降。因此,在知識 型經濟時代,企業、個人必需加強學習能力,終 身學習,增加知識在組織的流通性,從而不斷提 升知識水平(Bollinger & Smith, 2001; Frappaolo, 2002; Hislop, 2003; Rowley, 2000; Senge, Kleiner, Roberts, Ross & Smith, 1994)。

香港的教育改革

  教育與社會是不可分割的,教育與社會發展 具有共生共存的關係(王佑菁,2009)。當社會 朝向知識型經濟發展時,學校教育亦需要作出配 合而改變:由於社會與經濟環境的快速變遷,社 會需要學習型組織和適應力強的工作團隊,為了 應付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校需要新的課程內容 和教學方法(王如哲,2000)。在經濟模式的急 劇改變下,為使香港在國際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教育當局重新檢視本港的教育制度、課程編制和 內容等。它積極推動香港教育改革政策,強調終 身學習、提升全面的教育質素、激勵性的學習環 境、和多元化學習等等,以增進學生的溝通能力, 創意思維和批判思考,以配合社會將來的需要 (Education Commission, 2000)。   鄭燕祥分析教育改革經歷了三次浪潮:第一 次在七十年代追求學校的內在效能;第二次在 九十年代追求學校的市場效能;第三次在目前追 求教育的新願景、終身學習、創造力、多元化的 學習、全球網絡化及運用資訊技術等特點(Cheng, 2005)。但終身學習和多元化的學習等都需要學 校和教師的積極配合和推行,教育改革使以往決 策集中在政府的模式改為學校自主管理(Lam, 2005),即是學校的管理層擁有更自主的權力(李 曉康、葉建源,2005),採取行動以改善學生學 習的成果。而終身學習的概念使學校的角色有所 改變,學生畢業後投入社會只是終身學習的另一 階段(鄭志強,2010)。   一直以來,師資培訓的工作是交由香港的大 學負責的,培養教師擁有豐富的專門知識、崇高

(3)

建構知識庫作為中學教師分享知識的網上平台 的品德和勤奮的精神等。教師從培訓課程畢業 後,便從個人的教學工作經驗中繼續學習。教育 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表現和能力的要求亦大大提升 (Linde, 2000),教師單單依賴個人的學習和教 學工作經驗是不足以應付教育改革對教師的要求 (Wu, Ng, & Law, 2011)。傳統上教師是知識的 傳遞者,但當前在知識型經濟的情況下,教師的 角色已經成為終身學習的前線推動者(王如哲, 2002),需要扮演協作者和互相學習的角色,使 教師的能力提升以面對課程變動和社會對教與學 果效的要求。現在資訊科技的發達,現職教師可 以利用網絡溝通的方便,學會善用資訊與溝通科 技,建立分享知識的網上平台和分享專業知識的 社群,推動互相合作和共同學習。

建構知識庫作為中學教師分享知

識的網上平台

  傳統的學校模式並不足以配合社會根本上的 改變,教師需要有能力教育學生以幫助學生適應 變化中的環境(Lieberman, 2005)。現今的學校 需要提供以多元與彈性的學習方式,這些方式涉 及模擬遊戲、實地探訪、從實際經歷學習、安排 學生參與研討會、探訪或展覽會、推廣課堂互動, 教師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策略和活動,以 配合學生的學習風格。教師透過選擇適當的教學 法,如分組討論、個案研究、辯論、角色扮演和 專題作業,幫助學生掌握學會學習的方法。   建構網上知識庫是加強教師能力和實現教育 改革在學校推行的有效工具,而同時亦可以提供 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和滿足學校的組織學習需 要。網上知識庫的建立和運用是一種學校組織文 化的改變,但人往往不願意接受改變,因此必須 令教師了解建構網上知識庫和教師之間分享知識 的原因和它的急切性,使他們認識到這項改變聯 系學校的組織目標和社會需要,對教師的教學和 學生的學習成果亦有正面的影響。   教師們可以通過網上溝通平台討論新高中課 程改革對他們教學的影響,他們需要怎樣配合改 變,他們應該怎樣教授才能使學生達到新高中課 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等等,從而令到教師之間對 新高中課程改革有更清晰的了解。教師們亦可以 通過網上平台分享一些個人的成功教學經歷,例 如教師成功帶領學生參與校際比賽和活動等,或 成功運用一些教學技巧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概 念和理論。教師們可以在網上平台上載一些從專 題研討會所學到的知識,甚至把自已的反思、體 驗和教學心得等通過網上平台與其他教師分享, 以提升教師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教師亦可以在網 上平台要求其他教師的協助和合作一起工作,例 如共同製造教學資源和學生學習表現的評審工具 等。   鑒於以上的討論,研究者認為建構知識庫作 為中學教師分享知識的網上平台具有以下四方面 的好處:   首先是教師通過分享知識加強對學科的認 識,自然更具信心在課堂中講解和教授有關的學 科知識,對教與學的果效有所提升。   其次是教師透過網上平台的相互溝通得知課 程的變化,能夠及早作出準備和配合。   第三,知識庫有助提升教師教學上的專門知 識,使教師面對日常教學的挑戰,通過學習其他 教師的教學心得,有效改善教學的過程。   第四,教師通過分享知識的網上平台,互相 分享課堂設計、教學及活動材料、工作紙、學生 評核工具等,有助教師紓緩日常的工作量和工作 壓力。

(4)

  教育改革使教師的日常工作包括教學和其他 行政上的工作大增(譚彩鳳,2006),但學校及 社會各界對教師的工作表現卻有所要求,因此有 需要尋找能令教師一方面紓緩工作壓力,又能同 時提升教師對學科的認識和教學專業知識的平 台。知識型經濟社會注重知識的分享和擴散,教 師需要與其他教師分享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積 極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以維持和發展個人的專業 能力,並經由教師之間建立的學習社群,來互相 分享專業知識和進行知識的創造,營造自主的、 革新的、分享知識的社群。這情況尤以新高中課 程中的通識科為甚。通識科是新高中課程中的必 修科目。因為通識科的課程範圍特別廣闊,而教 師本身的學科知識和教育專業訓練皆以專門學科 為主,因此並非單一教師便能夠有足夠的知識來 教授整個通識科(霍秉坤,2007),教師以團隊 的方式來教授通識科有助得到更好的效果。但假 若整個教師團隊對部份通識科的課程範圍未能有 充分的認識和了解,這樣對學生學習相關的課程 範圍時較難有足夠的理解。當然教師有責任重新 學習以完成教學任務,但日常工作的飽和卻令教 師感到教學困難(徐國棟,2010)。   而新高中課程改革需要教師們以團隊合作 的方式以加強教與學的效果,在不同的科目中 引 入 其 他 學 習 體 驗 和 活 動 等 元 素(Education Commission, 2004)。 以 商 業、 會 計 與 財 務 概 論為例,現在的學校正積極參與各類活動和比 賽,例如每年匯豐銀行舉辦的少年財務理財師 大 賽(Young Financial Planners Competition) 和

校的支持和參與(Wu, Chan, Tan, Soh, Cheung & Law, 2009)。當然此等活動對學生的成長和對 商業的知識的體會有正面的好處,但同時亦使教 師的工作壓力有所增加。學生參加此類活動要進 行資料搜集和其他行動等,而往往需要在課餘時 間進行,所涉及的知識亦較廣泛,因此教師適宜 以團隊合作的方式於網上協助學生參與和進行活 動。此舉使教師有較彈性的時間和安排,亦可鼓 勵不同知識才能的教師作出貢獻。

結語

  知識型經濟帶來契機和挑戰,建構以專業知 識和資訊科技為核心的競爭年代,人們需要不斷 學習以更新和創造新的知識,以配合快速變遷的 社會需要。而學校教育的目標之一,在於為社會 培育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學校是學生開發潛能的 地方,學校教育必須與時並進,配合資訊科技的 發展,增進教師教學的效能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 果。   教師之間的分享知識是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案 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而最終提升學校對學生 的教育服務的水平。假若不同學校相關學科的中 學教師,把他們工作上的知識,例如課堂設計、 教學及活動材料、工作紙、學生評核工具和教學 心得等在網上建構知識庫,與其他相關學科的教 師分享,不單相互間增加對學科內容的認識和變 化,亦可以減少彼此互相重複的工作量,使到相 關的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提升學生學習的 素質和效果。

(5)

建構知識庫作為中學教師分享知識的網上平台

參考文獻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與學校教育革新〉。《教育研究集刊》,第45期,35-56。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行政新方向〉。《南投文教》,第17期,10-15。 王佑菁(2009)。〈發現知識的力量:知識經濟社會的學校革新〉。《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5期,第3卷, 95-111。 李曉康、葉建源(2005)。〈香港教育改革的經驗〉。《教育曙光:香港教師會學報》,第51 期,9-22。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10)。《二零零九至二零一零年施政報告:群策創新天》。香港:香港特別行政 區政府。 徐國棟(2010)。〈課程領導與學校發展:回顧與展望〉。《教育曙光:香港教師會學報》,第58期,第 2卷,83-92。 鄭志強(2010)。〈完善學校策略發展規劃〉。《教育曙光:香港教師會學報》,第58期,第1卷, 16-21。 霍秉坤(2007)。〈香港通識教育科的理念與實施:社會層面與學校層面之間〉。《教育曙光:香港教師 會學報》,第55期,第2卷,104-121。 羅劍輝(2011)。〈知識型經濟〉。萬穎恩(編),《香港商業經濟58詞》(頁196-198)。香港:匯智出版。 譚彩鳳(2006)。〈校本課程政策透視:中文教師的觀點與實踐〉。《教育曙光:香港教師會學報》,第53期, 57-67。

Bollinger, A. S. & Smith, R. D. (2001).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s a strategic asset,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5(1), 8-18.

Cheng, Y. C. (2005).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s in Hong Kong: Paradigm shifts. In J. Zajda (E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Globalization, Education and Policy Research (pp.165-187). Netherlands: Springer.

Education Commission (2000). Learning for life - Learning through life, reform proposals for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Hong Kong: HKSAR Government.

Education Commission (2004). Progress report on the education reform (3). Hong Kong: HKSAR Government.

Frappaolo, C. (2002). Knowledge management. Oxford: Capstone Publishing.

Hislop, D. (2003). Link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via commitment: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Employee Relations, 25(2), 182-202.

Jacobson, C. M. (2006). Knowledge sharing between individuals. In D. G. Schwartz (Ed.), Encyclopedia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pp.538-566). Hershey: Idea Group Reference.

Lam, Y. L. J. (2005). Schoo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Effects on teacher and student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3(4/5), 387-401.

Lieberman, A. (2005). The roots of educational chang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change. 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6)

Rowley, J. (2000). Is higher education read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4(7), 325-333.

Senge, P. M., Kleiner, A., Roberts, C., Ross, R. B. & Smith, B. J. (1994). 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Currency and Doubleday.

Wu, W. Y., Chan, D. W. K., Tan, C., Soh, K. C., Cheung, P. C., & Law, K. F. (2009). Sustaining school

network leadership through project work and action research initiatives in Hong Kong education refor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9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San Diego, USA.

Wu, W. Y., Ng, L. F. Y., & Law, E. K. F. (2011).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Web-based project work and action research initiatives in Hong Kong Educational Refor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1 e-CASE and e-TEC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okyo, Japa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bamboo: Co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romoting reading literacy in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s – Hong Kong students in PIRLS 2011.

• 將已收集的 LPF 有效顯證,加入為校本的 學生表現 示例 ,以建立資源庫作為數學科同工日後的參照,成 為學校數學科組知識管理

“Water control and useful knowledge: river management and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in China, Northern Italy and the Netherlan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Global Economic

Paper presented at an invitational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Policy and Priorities Board, the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and

5.1.1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collected from the business survey, 12 including on the number of staff currently recruited or relocated or planned to recruit

Contact information of NGOs or school services that provide mental health support. News articles/video clips relating to this

Senior Secondary Enriching Knowledge for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5) Dynamic Earth Series – Geology of Hong Kong and Slope Safety System..

In 2013, the author and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Faculty of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ointly published a paper in Gifted and Tal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