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古歐洲.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古歐洲.pdf"

Copied!
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封建與莊園

貴族或騎士

訂定契約 賞賜土地 對統治者的 效忠與服務 采邑與農奴 • 賴采邑維生 • 靠農奴耕種 封建制度的確立 課本162-163頁

(4)

領主 農奴 1.提供耕地與器具 2.提供日常用品與食 物 3.擁有司法權,在莊 園內擁有權威 1.負責耕作、納貢和 服勞役 2.沒有領主同意不得 任意離開莊園 世襲農奴 3.僅保有人身自由

(二)維繫中古歐洲的兩大支柱──封建與莊園

一、中古歐洲

封建制度 結 莊園經濟 合 課本第163頁

(5)

既是附庸也是領主

封建制度是一種層層分封的關係,國王位於封建制 的頂峰,將擁有土地分封給其他諸侯,此時國王的 身分是領主,諸侯則是國王的附庸。而諸侯會再將 土地分封給下一階級的騎士,此時諸侯也具備了領 主身分。而再下一層的騎士,若再將土地向下分封, 那麼騎士也同時具備領主、附庸的雙重身分。在層 層分封之下,有一句名言是「附庸的附庸,不是我 的附庸」,即附庸只效忠直屬的領主,換言之,國 王不能向諸侯的附庸要求效忠,而諸侯的附庸也不 必向國王宣誓效忠。

(6)

農奴的生活好嗎?

中古歐洲的農奴,不僅沒 有土地權,亦失去遷徙的 自由,又得負擔繁重勞役。 但農奴至少有固定的居所、 簡單的屋舍與家具,而且 自產糧食可足夠生活所需, 若有多餘還可赴市場販售 或以物易物,生活上應該 是比奴隸好一些。 德國紹姆爾堡莊園 圖中顯現辛苦耕田的農奴

(7)
(8)

文化:受希臘文化影響越來 越深,主要語言從拉 丁文改為希臘文 宗教:實行政教合一,皇帝 成為宗教最高領導人 1.有效控制與運用帝國東部的資源 代表羅馬帝國政經重心已經東移 2.強化君士坦丁堡防禦工事 新的羅馬帝國政經、宗教中心 君士坦丁大帝 東遷 拜占庭 476年 西羅馬滅亡 東羅馬帝國 成為羅馬帝國 的唯一象徵

東羅馬帝國的建立

課本第164頁

(9)

作為

影響

1. 積極收復西方領土 2. 下令修建聖索菲亞教堂 3. 派人收集羅馬法律,編 成查士丁尼法典 1. 沉重稅賦→人民生活艱 苦,統治後期作風轉保 守 2. 國庫空虛、元氣大傷 3. 無力面對外族,僅實質 控制君士坦丁堡周邊

西元六世紀

查士丁尼在位時,東羅馬國力達頂峰

查士丁尼

課本第165頁

(10)

自認繼承羅馬帝國 拒絕羅馬教會領導 1. 不承認君士坦丁堡 教會地位提升 2. 自認是基督教的正 統教會 允許基層教士結婚 禁止教士結婚

基督教東西教會的分裂

東羅馬帝國

課本第166頁 西羅馬 東羅馬 羅馬帝國分裂後 政治、文化、教義歧見漸大 爭奪正統

(11)

基督教東西教會的分裂

羅 馬 教 不 滿

東羅馬帝國

課本第166頁 • 下令禁止崇拜聖像(政教衝突) • 引發羅馬教會不滿 李奧三世 8世紀 1. 教會勢力高漲 2. 擁有經濟特權 3. 擁有龐大教產 發生教區管轄權、神學爭議 9世紀中葉 羅馬教宗、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互相開除 對方教籍 分裂為

羅馬公教(西)、希臘正教(東)

1054年

(12)
(13)

法蘭克王國 政權 教權 改信基督教,開始與教會合作 克洛維 交予土地給教宗,為教宗國建立的基礎 丕平 • 獲得教宗加冕,成羅馬人的皇帝 • 宣示繼承羅馬帝國的正統 • 穩固政教合作關係 查理曼 政治發展與政教關係

1.初期:政教合作

中古歐洲

課本160頁

(14)

查理大帝加冕

透 過 羅 馬 教 宗 的 加 冕,確立了查理曼帝 國繼承古代羅馬帝國 的地位。而撲克牌紅 心K的國王圖案就是 查理曼。

(15)

神聖羅馬帝國 (一)政治發展與政教關係 1.初期:政教合作

一、中古歐洲

課本160頁 法蘭西王國 查理曼去世 法蘭克帝國崩解 西法蘭克王國 《凡爾登條約》 東法蘭克王國 鄂圖一世加冕稱帝

(16)
(17)

政教分離而合作

(一)政治發展與政教關係 2.十一世紀後:政教衝突

一、中古歐洲

皇帝

教宗

• 政教分離:教宗與皇帝互不相屬 • 政教合作:共同發展茁壯 課本第162頁

(18)

政教分離而衝突

• 干涉教宗、教會人事 • 覬覦教會財產 • 不滿宗教權威至上 • 禁止王公貴族干涉教會 • 強調有世俗事務管轄權 • 反對皇帝任命教士

政治發展與政教關係

2.十一世紀後:政教衝突

中古歐洲

皇帝

教宗

課本第162頁 以神聖羅馬皇帝與 教宗的衝突最激烈

(19)

政教衝突

11世紀末,各地的主教得經過君主授職(敘 任),才算完成任命手續,世俗君主便得以 干預地區主教人選。後來

神聖羅馬帝國

皇帝(亨利四世)與羅馬教宗(教宗格里

高利七世),於1075年發生敘任權鬥

爭,

雙方一言不和,亨利四世下令罷黜教 宗,教宗不干示弱,也開除亨利四世教籍, 但由於甚少諸侯、主教支持亨利四世,亨 利四世被迫向教宗下跪道歉,此次衝突以 教宗勝利收尾。 亨利四世

(20)

政教分離而妥協

• 放棄控制教會 • 承認主教選舉時,皇帝 需指派代表在場

政治發展與政教關係

2.十一世紀後:政教衝突

中古歐洲

皇帝

教宗

課本第162頁 表面的和平! 《沃爾姆斯協定》

簽訂

(21)

沃爾姆斯宗教協定

(Concordat of Worms)

1122年,教宗嘉禮二世(Calixtus II )與神聖羅馬帝國皇 帝亨利五世(Henry V)達成了協定,強調主教、修道院 院長的選舉應依照教會法規,但在選舉時須有皇帝或 其代表在場監督。此協定基本上解決了敘任權之爭, 暫時結束教廷與神聖羅馬帝國間的政教衝突。 沃爾姆斯教堂 今位於德國境內,為簽 屬 《 沃 爾 姆 斯 宗 教 協 定》的地點。

(22)

政教分離而衝突

• 進軍羅馬 • 擄走教宗 • 王權確定高於教權 • 教 宗 被 迫 遷 往 法 國 成為國王人質70年 • 教宗權威衰弱 政治發展 2.十一世紀後:政教衝突

中古歐洲

法蘭西國王

課本第162頁

亞維農之囚

(23)

亞維農之囚

法 國 國 王 腓 力 四 世 (Philip IV) 與 教 宗 卜 尼 法 斯 八 世 (Boniface VIII)為爭奪統治權及教會財產,而屢有衝突。 教宗於1296年發佈教諭,否決世俗君主對神職人員的 敘任權。腓力四世乃於1303年派兵攻陷羅馬、打死教 宗,干涉教廷選出新教宗克雷芒五世(Clement V),並 命令教廷從羅馬遷至法國亞維農,使教宗成為法國國 王的人質,史稱亞維農之囚。 亞維農教宗宮 此 處 曾 於 1309-1378年為教廷的 所在地。

(24)
(25)

十字軍東征

課本185-186頁 • 長達近200年,約發動8次東征 • 第一次(1095-1099) :收復耶路撒冷 • 第 四 次 (1204-1261) : 攻 打 君 士 坦 丁 堡 戰果十分有限

結果

• 教宗烏爾班二世呼籲聖戰 • 發起十字軍東征(1095-1291)

發起

• 塞爾柱土耳其人控制耶路撒冷 虐待基督徒、進攻君士坦丁堡 • 東羅馬帝國皇帝向教宗求救

起因

(26)

塞爾柱土耳其 vs 東羅馬帝國

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戰役(Battle of Manzikert)中塞 爾柱土耳其擊敗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失去大半 國 土 , 只 剩 巴 爾 幹 半 島 一 隅 和 安 那 托 利 亞 高 原 (Anatolia)西北角,君士坦丁堡面臨嚴重威脅,東羅 馬帝國不得不向西方尋求軍事援助。 1081年的東羅馬帝國疆域

(27)

為何教宗要發起十字軍東征?

中古時期,東、西方教會 互相爭奪在基督教的領導 權,因此烏爾班二世發動 十字軍東征,無非是藉機 宣示西方教會的領導地位, 還可以團結西歐好戰的日 耳曼戰士,並將他們的目 標轉移至東方,來穩定屢 起戰端的西歐政局。 烏爾班二世誓師 1095年的法國克萊芒(Clermont-Ferrand),烏爾班二 世號召基督徒征討東方異教徒,並奪回耶路撒冷

(28)

日耳曼傳統為諸子分封制,但 在十字軍東征時期的歐洲,人 口已大幅增長,但耕地未大幅 擴張,導致貴族後代苦無采邑 謀生,陷入經濟困境。而此時 的東方卻擁有大量財富與土地, 吸引大量走投無路的貴族向東 方發展。所以十字軍東征反而 穩定西歐動盪的政局,減少貴 族反抗政府,鞏固王權。

為何西歐貴族願意東征?

獅心王理查(Richard I) 為英格蘭國王,曾親征 耶路撒冷,擊敗薩拉丁 的伊斯蘭大軍,而被封 為獅心王。

(29)

為何第四次東征會攻打君士坦丁堡?

1187年,伊斯蘭阿尤布王朝 國王薩拉丁再度攻陷耶路撒 冷 , 教 宗 英 諾 森 三 世 (Innocent III)發起第四次十 字軍東征,但是十字軍受威 尼斯共和國利誘(承諾支付 軍糧),在1204年攻陷君士 坦丁堡,血腥屠城3天,頓 成煉獄。事後,威尼斯占領 東羅馬帝國大量領土,成為 第四次東征最大的獲益者。 威尼斯海軍攻陷 君士坦丁堡

(30)

威尼斯共和國(Republic of Venice)從西元十到十三世 紀間建立了海上艦隊,因長年輸送十字軍東征兵力、 物資,還有趁機發展東、西貿易,而迅速致富。後 來利誘十字軍攻陷君士坦丁堡後,將君士坦丁堡地 區納入控制範圍,成為地中海地區域霸主,直到 1453年敗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逐漸衰微。

威尼斯共和國的崛起

威尼斯共和國國旗

(31)

十字軍東征 影響

課本第188頁 • 戰爭需動員人力、物力 王權擴張、中央對地方控制力增強 王權增長 • 歐洲人需求東方商品 商貿發展 • 戰爭影響陸路交通 地中海海貿繁榮 東西交流 • 農奴捐錢獲取自由 封建制度鬆動 • 十字軍阻止穆斯林進攻 西方重振信心 社會變動

(32)

(一)商業復興與城市興起

中古後期的歐洲社會

興起

背景

手工業發展、商業復甦、城市興起 十字軍東征促進東、西方貿易 人口大幅成長,擴大日用品市場 農業技術革新,開拓新農地,增進產量 課本190-191頁 1. 城市初期多興起於地中海沿岸,後來大西洋東岸 與中、東歐也出現 2. 農奴擺脫束縛前往城市謀生,城市人口快速成長

(33)

如採三年輪耕制及使用重犁等。三年輪耕制使土地 可利用休耕期以恢復生產能力,重犁的使用則讓耕 種型態變成深耕細作,兩者皆促成糧食產量增長。

圖中為牛拉著重犁的情形

(34)

歐洲北部城市 組織漢撒同盟 • 國王為對抗領主 城市減稅、特權 • 反對教會、領主 • 爭取獨立自治

城市組成聯盟

城市

發展

(一)商業復興與城市興起

中古後期的歐洲社會

課本190-191頁

(35)
(36)

(一)商業復興與城市興起

課本191-192頁 行會在市場取得優勢 市場專賣或壟斷權 累積大量財富 團結起來,組織行會(guild) 保證會員權利義務 規範生產、產量、售價 商業、手工業者反對 領主壓迫 惡性競爭

中古後期的歐洲社會

(37)

行會有職業學校的性質

手工業者所組織的行會,會擬 定生產規範與流程,以確保產 品質量一致,亦因極度需求人 力,所以會招募學徒,要求學 徒住在行會提供宿舍,由資深 工匠擔任師傅授課,規劃長時 期的訓練課程,再通過嚴格考 核後,才成為行會內的正式工 匠。如此流程,類似於近代職 業教育。 製鞋行會

(38)

大學興起 • 城市教師、學生組織行會:大學前身 • 歐洲第一間大學:波隆那大學(1088年) • 老師組成行會後招生:巴黎大學(1170年) • 貢獻:促進人才培育、學術發展 中古 晚期

(二)大學興起

課本192頁 教會學校 • 教會設置學校培育會讀、寫的神職人員 • 教會學校逐漸向一般人開放 中古 前期

中古後期的歐洲社會

(39)

波隆那大學

波隆那大學(圖9-27) 中古時期以研究法學著稱, 圖中可見今日大學內部仍維 持中古時期的建築設計。 中古大學上課情形(圖9-28) 圖中可見前兩排學生較為專 心上課,後兩排學生則較不 專心,有打瞌睡和聊天者。

(40)

(圖中描繪十六世紀時的上課 情形) 1231年教宗頒布「知識之源 詔書」,規定巴黎師生協會 對組織、教學方式、考試、 學費、學位授與等,有自行 處理之權,成立巴黎大學。 十三世紀時成為歐洲學者雲 集中心,有「哲學家之城」 (Civitas Philosophorum)的 美譽。

巴黎大學

(41)

人口大減

(三)黑死病的打擊

人心惶惶 黑 死 病 約 從 1340 年 代 起 , 經 老鼠傳播 • 勞動力銳減 • 加速封建瓦解 • 對基督信仰產生懷疑 • 興起活在當下的風氣 • 怪罪社會少數分子

中古後期的歐洲社會

• 隨商貿從亞洲傳入 • 傳染力強、致死率高 課本192-193頁

(42)

黑死病造成的迫害

中古歐洲人無法解釋黑死病病因,部分人便將黑死 病怪罪於社會上的少數分子,再加以迫害,像是乞 丐、異教徒等均成為無辜受害者。最著名的獵殺女 巫,亦與黑死病疫情息息相關,教會認為黑死病是 女巫製造,所以15-18世紀時,有數以萬計無辜婦女 被抹黑為女巫,而遭屠殺。 圖片來自《紐倫堡 紀事》,描繪猶太 人因黑死病而被殺 害的情景。

(43)
(44)

橫掃歐亞大陸 三次西征 1.第一次西征(1218-1223) 成吉思汗親征,建立察合台汗國 2.第二次西征(1235-1241) 滅亡俄羅斯基輔公國,建立金帳汗國 3.第三次西征(1252-1260) 消滅阿拔斯王朝,建立伊兒汗國

蒙古西征

課本188-189頁

(45)

為何蒙古人可以席捲歐亞?

蒙古人能夠席捲歐亞 、 橫掃千軍的原因,首先 是以高機動性的騎兵為 主力,弓騎兵負責側面 騷擾;輕騎兵深入敵後, 切斷敵人補給線;重騎 兵正面衝擊敵軍主力部 隊,然後又搭配優良的 大砲、投石機、弩炮等 優良攻城器具。所以敵 方無論是正面對決 ,還 是據城堅守 ,都無法抵 擋蒙古洪流。 巨型投石機(左側) 圖中可見蒙古人攻城,利 用了巨型投石機

(46)
(47)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

課本178-179頁 穆罕默德 出生於麥加 從事商貿 接觸猶太、基督信仰 獲得天啟 開始在麥加傳教 信奉唯一的真 主阿拉,我是 最後一位先知 與傳統信仰衝突 622年改至麥地那傳教 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成 為政治、宗教領袖 630年,反攻麥加 統一阿拉伯半島

(48)

麥加有悠久的多神信仰,導致穆罕默德在麥加的 傳教並不順利,而且當地豪強深恐新宗教危及權 勢,乃驅趕穆罕默德出城。穆罕默德於622年聖遷 麥地那後,教義深受當地人支持,組織政治、軍 事、宗教合一的武裝傳教團,於630年反攻麥加, 使當地人改信伊斯蘭教。

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的發展

(49)

《古蘭經》(The Quran)

• 記載穆罕默德從天啟到去世的教誨 • 伊斯蘭教最高經典

教義

教規

• 強調阿拉是唯一的真主 • 末日來臨時真主將進行最 後審判 • 具體嚴謹的生活規範 • 奉行「五功」 • 信仰與生活合一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

課本179-180頁 與猶太、基督教類似

(50)

聖戰(吉哈德,Jihad)字義為努力、奮鬥,強調邁向正 道的征戰,或為抵抗外敵或反抗暴政而戰,而且根 據教義,聖戰亦有規範,不得攻擊以下目標: 1. 小孩或女人 2. 無武裝之平民 3. 已投降之敵軍 4. 非軍事建築物或土地 5. 進攻非戰場地帶 因此現今的恐怖攻擊,並 不符合伊斯蘭教義,且讓全 球大眾誤解穆斯林都是一 群恐怖、好戰份子。

何謂聖戰 ?

(51)
(52)

七世紀 空前大帝國

伊斯蘭政權的擴張與分裂

課本180-181頁 東羅馬與波斯長期征戰,國力式微 阿拉伯人陸續攻占敘利亞、兩河流域、埃及 穆罕默德去世後,阿布巴卡成為第一任哈里發 擴張勢力至阿拉伯半島外 • 受吉哈德觀念的驅使 • 為爭取更多的生活空間、物資

(53)

認為哈里發由 穆罕默德後嗣世襲 什葉派

伊斯蘭政權的擴張與分裂

課本第181頁 認為哈里發由 協商產生 素尼派 • 伊斯蘭政權繼承人選出現紛爭 • 部落無統一、王權繼承的傳統 歧見 信徒分裂

(54)

素尼派

(55)

11世紀後政權旁落於土耳其人之手 1258年被蒙古人所滅

750年

阿布.阿拔斯推翻奧米雅政權 建立

阿拔斯王朝

定都於 巴格達

661年

穆阿威雅成為哈里發,改採世襲制度 建立

奧米雅王朝

定都 大馬士革 中東、北非一帶 建立法提馬王朝

伊斯蘭政權的擴張與分裂

課本第182頁

(56)

西元7世紀末,穆斯林征 服了北非各國,使伊斯 蘭教傳播至北非地區。

西 元 711 年 , 信 仰 伊

斯蘭教的北非摩爾人

進攻西班牙

, 將 伊 斯 蘭教進一步傳播至西南 歐,但摩爾人後來在法 國南部遭遇慘敗,終止 了伊斯蘭教在西歐的擴 展腳步。

穆斯林慶祝攻下西班牙

(57)

七世紀時的版圖,中國史籍中稱之為白衣大食

(58)

阿拔斯王朝版圖

(59)

法提馬王朝

909年,馬赫迪(al-Mahdi Billah)以穆罕默德後裔為名 自稱哈里發,並占領西北非馬格里布地區,建立法提 馬王朝。969年,第4任哈里發征服埃及,遷都開羅, 進入王朝鼎盛期,直到1171年,被禁衛軍大臣薩拉丁 (Saladin, 1138-1193)所建立的阿尤布王朝取代。 十世紀時的版圖 中國史籍中稱之 為綠衣大食

(60)

重視

實用

數學 代數、幾何學 天文學 運用季風航行 星辰指引方向 醫學 眼科、外科 設置病院

科學

伊斯蘭文化

課本第183頁

(61)

占星術與航海技術

星盤(左)、十字測天儀(上) 星盤用於航海時觀察星象,十字測天 儀用於計算星體的仰角,均可用於判 斷船隻在海上的位置。 現代常將占星術視為一種迷信,但是在千年前的伊斯 蘭世界中,卻是一門與天文學密切相關的科學。伊斯 蘭占星術士嚴謹計算天體運行軌跡、週期,再應用於 生活科技,發明出星盤、觀天儀、十字測天儀等,可 應用於航海時判定方位的觀星儀器,對後世航海技術 帶來深遠影響。

(62)

阿拉伯人在數學上的最大 貢獻,莫過於繼承希臘、 羅馬時代的幾何學、數學 遺產,再融合印度所運用 的0123456789的數字符號, 整合為以10進位為基礎的 算術模式,為數學、物理 學等科目奠定基礎。此套 算術後來傳回歐洲,使得 發明於印度的1234數字符 號,被俗稱為阿拉伯數字。

1234為什麼叫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演變圖

(63)

阿拉伯醫學

阿拉伯人在醫學最大的貢獻是外科手術、臨床醫學, 將醫學帶進了科學階段。阿拉伯人繼承希臘、羅馬時 代的醫學知識後,開始藉由外科解剖、臨床觀察等方 式,發展出嚴謹的傳染病學、解剖學、病理學……等, 如找出了鼠疫傳染途徑,建立防治鼠疫的公共衛生體 系,另外發明醫治其他傳染病的良藥。因此阿拉伯人 對現代醫學,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 阿維森納(Avicenna, 980-1037) 為當時最著名的哲學、醫學家,他發 現肺結核、胸膜炎等各種病症,後來 撰述《醫典》,為西方醫療史上最重 要的醫學知識經典。

(64)

《一千零一夜》 呈 現 西 元 九 世 紀 的阿拉伯社會 宗教藝術 1. 清真寺建築 拱型、圓頂、喚拜樓 2. 教義禁止崇拜偶像 幾何圖案、古蘭經 經文裝飾

伊斯蘭文化

課本第183頁

(65)

9世紀時,阿拔斯王朝於首都巴 格達設立一座具圖書館、翻譯 機構功能的智慧宮,亦是人文、 科學的研究中心。智慧宮翻譯 了希臘、羅馬、印度等東西方 著名哲學典籍,促成東西方哲 學思想交流,還設置天文台、 實驗室,培育出大量知名學者, 貢獻頗大。可是在1258年時, 蒙古人滅亡阿拔斯王朝,智慧 宮遭到焚毀。

阿拔斯王朝的智慧宮

在智慧宮授課的學者 圖中可發現牆壁上有書 架,典藏大量藏書

(66)

扮演東西交流

重要角色

1.對各文化採取兼容態度 2.介於東羅馬和中國之間 3.經海路往來歐亞之間

收集東西文明

經典

1. 保存希臘、羅馬 時代作品 2. 有助於文藝復興 的推動

伊斯蘭文化

課本183-184頁

(67)

鄂圖曼帝國

占領小亞細亞西北部 蠶食鯨吞東羅馬領土 移居小亞細亞 塞爾柱土耳其式微 鄂斯曼率族人獨立建國 十四世紀初 十三世紀晚期 十三世紀

蒙古西征 導致 課本第197頁

(68)

鄂圖曼帝國

占領敘利亞(1516)、 埃及(1517) 擴張東南歐、黑海地區 征服東羅馬帝國 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 十六世紀初 麥何密二世主政 (1451-1481) 十五世紀中葉

改名為 伊斯坦堡 課本197-198頁

(69)

鄂圖曼帝國

課本第198頁 1683 一 戰 戰 敗 , 帝 國 瓦 解 滅 亡 , 土 耳 其 共 和 國 成 立 維 也 納 戰 役 慘 敗 蘇 力 曼 一 世( 全 盛 期) 1299 1453 1922 攻 陷 君 士 坦 丁 堡 鄂 圖 曼 帝 國 建 立 1520 1566 1919

(70)
(71)

1683年 維也納之戰

鄂圖曼帝國攻下君士坦丁堡之後,便不斷向西擴張。 1529年鄂圖曼對維也納進行第一次圍攻,但因流行 病與冬季提前到來等因素而撤兵。1683年進行了第 二次圍攻,波蘭國王約翰三世(John III Sobieski)率領 聯軍與奧地利擊退鄂圖曼軍隊,隔年奧地利與鄂圖 曼簽定和約,結束戰爭。維也納戰役的失敗,讓鄂 圖曼帝國西進計畫宣告終止,且因連年戰事,帝國 步入中衰期。

(72)

1. 信奉伊斯蘭教,政治上為政教合一 2. 蘇丹為政治、宗教領袖。

3. 推展伊斯蘭教,並採寬容政策

容許異教徒保有信仰、部分自治

(73)

1. 以農為主,埃及、敘利亞等處為重要糧食區 2. 工商業發達,貿易為重要財富來源

3. 文藝、建築融合拜占庭與波斯傳統風格

(74)

清真寺

在鄂圖曼帝國的建築中,以清真寺最為重要,是當時 的宗教、教育、社交中心。例如從14世紀起,清真寺 附設有學校,教授以伊斯蘭教義為核心的課程,男童 均須入學受教育。而清真寺的外型,兼容拜占庭、伊 斯蘭與波斯文化,如聖索菲亞大教堂原為希臘正教教 堂,後來被改造為清真寺,雜合東、西方色彩。 今日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圖中可見四座清真寺特有 的喚拜樓,為鄂圖曼帝國 時期所加。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四、考量國際技能組織及 國際技能組織亞洲分 會於全體理事會議決 議技能競賽分青年組 及青少年組辦理,爰 一百零七年假阿布達

「又復,世尊!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於閻浮提作大國王,名虔闍尼

阿耨達 (奴祿反正梵音云阿那婆達多。唐云無熱惱池。此池在五印

當得阿羅漢道。佛從王舍國起呼阿難。去至巴隣 。阿難言諾。即從摩竭國。行未至 巴隣

《賽德克‧巴萊》以及製片李烈《翻滾吧!阿信》 ;HTC 王雪紅旗下影音平台 CatchPlay 在近年也成立了

這類文章,不以阿彌陀佛所創建之西方極樂世界淨土,為信

簡稱馬蒙(或譯麥蒙、邁蒙等,阿拉伯語:نﻮﻣﺄــﻤﻟا ,拉丁化: A l-M a’m ūn ),是阿拉伯帝 國阿拔斯王朝的第七任哈里發(813

 在公元前第三世紀后期,印度阿育王(公元 前269~232)護持佛教,舉行第三次 結集後,向外地派遣九個傳教僧團,其中一 支由 摩哂陀長老 ( 阿育王的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