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附品質對高中職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的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依附品質對高中職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的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李宗芹、姜忠信 博士. 依附品質對高中職青少年 身體意象與自尊的影響 政 治 大. 立立. •‧ 國. ㈻㊫學. The impact of attachment on the body image •‧. n. al. er. io. sit. y. Nat. and self-esteem of high school teenagers Ch. n engchi U. iv. 研究生:巫宜靜撰 中華民國 105 年 06 月.

(2) 謝誌 終於,走到了這最後的一哩路。初進政大的期待與忐忑清晰如 昨日,轉瞬已要將這本萬言書精裝封存。這些日子裡,有幸遇見某 些人,那些吉光片羽加權了這段時光的意義。 首先要感謝我的兩位指導教授—李宗芹教授與姜忠信教授。謝 謝宗芹老師,引領我進入身體意象的領域,不斷的提供我機會讓我 試 煉 自 己,更 不 忘 給 我 支 持 與 鼓 勵 讓 我 完 成 這 份 研 究。感 謝 姜 老 師 , 接收我這起始點狀況不佳的學生,耐心的爬梳我尚不成形的脈絡, 協助我將一開始混亂的片言隻字成就為一篇文采。謝謝您總是用開 放的態度與溫暖的語氣鼓勵我嘗試任何的可能,您對人的真誠關懷 與對研究的嚴謹及熱情,讓我體悟身 治而 為 師 應 該 有 何 種 風 範 。 也 要. 政. 大. 謝 謝 兩 位 口 委 — 洪 福 建 教 立立 授與余民寧教授,一字一句比我還仔細的. •‧ 國. ㈻㊫學. 閱讀,給予我精確的建言。特別是余民寧老師在統計部分的協助,. •‧. 每每皆用沈穩的語氣輕鬆解決我毛毛躁躁的不解與擔憂,讓我能繼. er. io. 究的孩子們,是你們一起成就了這份論文。. sit. y. Nat. 續安心前行。還要謝謝幫我發問卷的教師朋友們,以及那些參與研. n. a. v. i 總 是 被 我 戲 稱 為 半 工 半l 讀 C 的日子,有 U n些 時 候 並 不 好 過 。 謝 謝 阿. hengchi. 吉,同為半工半讀的我們是論文血汗路上彼此的依靠,謝謝妳伴我 走過混沌與茫然無措的那些日子。謝謝思嘉,扮演我論文進程的教 官,時不時的提醒我要掌握進度,如果沒有妳,我想論文還要難產 很久。謝謝芝芝,明明分身乏術,卻還願意抽出時間解決我的翻譯 障礙。謝謝心怡,總是不疾不徐的安撫我對研究的焦慮,提供我實 用 的 建 議 。 當 然 還 有 嘉 貞 、 思 瑜 、 Bin兒 與 美 麗 助 教 , 雖 然 我 出 現 在 學校的時間不長,但謝謝你們總是在這短暫的時間與我分享歡笑與 關懷,這段求學的日子裡因為你們而更添歡樂的色彩。 在職生的碩士生涯的確有其限制與不易,何其有幸在不斷調換 學校的過程中總是能找到一群有共鳴的夥伴。謝謝嘉琦學姊與志恆 大師的照顧,對於我所做的任何決定總是真誠的鼓勵並戮力相挺,. II.

(3) 很高興由你們來開啟我第一份工作的美好。也謝謝鈞慈、佩儀和姿 嫻,不管於公於私總是給予支持與陪伴。謝謝熊貓旅行團的胖虎與 阿吉,聊天室中三不五時出現的狂吼與那些勢必要帶進棺材的話語 讓我能獲得喘息的空間,笑笑面對那些不可思議的荒謬。當然還有 那些未一一點名的姐妹們,我不是一個保持熱絡的人,但謝謝你們 總是時不時捎來關懷的問候。 文末,要謝謝我的家人。謝謝爸媽和哥哥,這些年來對我求學 之路不遺餘力的支持。謝謝妹妹,總是細心照顧我的情緒,不吝惜 用妳的肯定來安撫我低落的心情。也謝謝公公婆婆給予我的寬厚, 總是疼惜我身兼多重角色的忙碌,不給一點壓力。謝謝思浩這些年 來一起經歷那麼多的不容易,在我受到挫折或阻撓時願意一肩扛起 讓我繼續前進,讓我知道不管前面有何困難,轉過身來我都還有堅. 政 治 大 實 的 依 靠。最 後,謝 謝 自 己 在 這 一 路 上 總 是 願 意 邁 開 步 伐 繼 續 努 力 。 立立 •‧ 國. ㈻㊫學. 期許自己,在未來日子裡那些陽光的時刻願意持續分享溫暖,若有 風雨也能為著所愛不畏前行。.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U. III. v ni. 2016.07.

(4) 摘要 研 究 目 的:本 研 究 旨 在 探 究 高 中 職 青 少 年 依 附 品 質 對 身 體 意 象 與自尊的影響。 研 究 方 法 : 以 便 利 取 樣 的 方 式 對 台 灣 五 所 高 中 職 之 740位 學 生 進行依附關係、身體意象與自尊的測量。 研 究 結 果 :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依 附 品 質 會 因 性 別、學 制 及 年 級 有 顯 著 差 異;身 體 意 象 亦 因 性 別、學 制、身 體 質 量 指 數 及 年 級 有 所 不 同 ; 而自尊也因性別有顯著差異。由階層迴歸及路徑分析得知焦慮依附 與逃避依附除了對身體滿意度、外表取向及自尊有直接效果外,也 會間接透過身體滿意度及外表取向影響自尊。在依附關係中不管是 逃 避 依 附 或 焦 慮 依 附 傾 向 高 者,皆 會 對 自 己 身 體 感 到 不 滿 意 ;焦 慮 依 附者較重視外表取向,逃避依附者則 治反 之 。 本 研 究 也 發 現 身 體 滿 意. 政. 大. 度 和 外 表 取 向 都 對 自 尊 有 立立 直接的影響力。身體滿意度越低者,自尊. 尊的影響仍大於外表取向的影響力。. •‧. •‧ 國. ㈻㊫學. 也會較低,而較重視外表則能微幅提高自尊,不過身體滿意度對自. sit. y. Nat. 研 究 結 論:對 高 中 職 的 學 生 而 言,逃 避 依 附 者 的 身 體 不 滿 意 感、. er. io. 避免外表打扮的取向會間接降低自尊;焦慮依附的身體不滿意感雖. a. n. iv 則 又 微 幅 提 升 自 尊 。 依 然 會 降 低 自 尊 , 不 過 其 重 視l 外 C 表 取 向 的 行n為. hengchi U. 據研究結果,本研究認為提升青少年安全的依附品質可能有助提升 身體滿意度及自尊。 關鍵詞:依附品質、身體意象、自尊、青少年. IV.

(5) Abstract Purpose: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how one’s attachment quality influences his/her body image and self-esteem. Method: The participants included 344 male and 396 female students from 5 different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The ECR -RS scale, MBSRQ and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attachment quality, body image and self-esteem. Result: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firstly, the attachment qualit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varied significantly when it comes to different genders, school properties and grades. Secondly, the body image of the participants also showed notably dissimilarity in different genders, school properties, BMIs and grades. Lastly,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also noted when it comes to the levels of one’s. 治. 政 self-esteem. The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ath 大 立立. analysis supported the research assumption that body image mediated. •‧ 國. ㈻㊫學. the attachment quality and self-esteem. Anxious attachment would. •‧. show higher relevance to one’s body dissatisfaction as well as higher. sit. y. Nat. appearance orientation; while avoidant attachment would only suggest. al. er. io.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ody dissatisfaction but lower appearance. v ni U e n showed g c h i that how much one’s leve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of. body. n. orientation.. satisfaction. appearance-orientation. as can. Ch. well also. as. the. influence. level his/her. of. his/her. self-esteem.. Self-esteem decreased much relevantly with one’s level of body satisfaction while those with higher appearance-orientation also showed some increased level of self-esteem.. However, body. satisfaction, overall, was found to show greater influence on one’s level of self-esteem than the appearance-orientation. Hence, on the one hand, the individuals with 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 tended to be dissatisfied with their body and to also become less appearance-orientated. This tendency decreased their self-esteem indirectly. One the other hand, even though the ones with anxious attachment style showed decreased self-esteem due to their body V.

(6) dissatisfaction,. however,. their. appearance-oriented. behavior. somewhat helped increase the level of their self-esteem to a certain degree. In conclusion,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secure attachment among adolescents help increase the level of their self-esteem while decreasing the feeling of their body dissatisfaction. Key. words:. attachment. quality,. body. image,. adolescents. 立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VI. iv. self-esteem,.

(7) 目次 摘要. ...............................................................................................................................II  . Abstract..............................................................................................................................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政 治. 大. 立立. •‧ 國. ㈻㊫學. 第一節 依附理論 ...........................................................................................................8  . •‧. 第二節 身體意象 .........................................................................................................20  . y. Nat. er. io. sit. 第三節 自尊 .................................................................................................................33  . al. n. iv. Ch 第四節 依附品質對身體意象及自尊的影響 37   Un e n g c h i.............................................................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目的 .........................................................................................................39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3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5   第五節 研究程序 .........................................................................................................50  . VII.

(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2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 .....................................................................................................52   第二節 背景變項在依附、身體意象與自尊上之差異 .............................................52   第三節 相關分析 .........................................................................................................60   第四節 階層迴歸分析 .................................................................................................61   第五節 結構方程式模型的發展與驗證 .....................................................................66   第五章 討論 ....................................................................................................................78   第一節 背景變項的影響 .............................................................................................78  . 政 治 大. 第二節 階層迴歸分析檢驗 ......................................................................................... 83   立立. •‧ 國. ㈻㊫學. 第三節 整體結構模式檢驗 .........................................................................................91  . •‧ er. io. sit. y. Nat.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5  . n. al 第一節 結論 ................................................................................................................. 95   iv. Ch. n engchi U. 第二節 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1  . VIII.

(9) 表目錄 表 2-­‐1-­‐1     Bartholomew 之依附型式  ......................................................................................  12   表 3-­‐3-­‐1     各校有效樣本統計表  ................................................................................................  42   表 3-­‐3-­‐2     受試者基本資料次數統計表  .................................................................................  44   表 3-­‐3-­‐3     受試者 BMI 指數分布統計表  ................................................................................  44   表 3-­‐4-­‐1     親密關係體驗量表-­‐關係結構版因素結構、因素負荷量及內部一致性表  ....  46   表 3-­‐4-­‐2     親密關係體驗量表各分量表相關  ........................................................................  47   表 3-­‐4-­‐2     親密關係體驗量表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  47   表 4-­‐1-­‐1     各變項之描述性統計量  ...........................................................................................  52  . 政 治. 大 表 4-­‐2-­‐1     不同性別的受試在各量表之平均數、標準差及 t 考驗結果摘要表  ....  53  . 立立. •‧ 國. ㈻㊫學. 表 4-­‐2-­‐2     不同學制的受試在各量表之平均數、標準差及 t 考驗結果摘要表  ....  55  . •‧. 表 4-­‐2-­‐3     不同 BMI 指數受試者各分數之描述統計量及 ANOVA 考驗結果摘要表  ......  58  . io. sit. y. Nat. 表 4-­‐2-­‐4     不同年級受試者各量表之平均數、標準差及 ANOVA 分析結果摘要表  .......  59  . er. 表 4-­‐3-­‐1     依附、身體意象與自尊之相關   .............................................................................  60   a. n. v l C ni U h engchi 表 4-­‐4-­‐1     以依附關係預身體意象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62   表 4-­‐4-­‐2     以依附關係兩向度預測自尊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63   表 4-­‐4-­‐3     以身體意象兩向度預測自尊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64   表 4-­‐4-­‐4     逃避依附對自尊影響的中介變項檢定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65   表 4-­‐4-­‐5     焦慮依附對自尊影響的中介變項檢定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66   表 4-­‐5-­‐1     各路徑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  75   表 4-­‐5-­‐2     各路徑之標準化效果量  ...........................................................................................  75   表 4-­‐5-­‐3     依附關係對身體意象與自尊的影響研究假設驗證結果總表  ..................  77  . IX.

(10) 圖目錄 圖 3-­‐2-­‐1     研究架構圖  .....................................................................................................................  40   圖 4-­‐5-­‐1     依附量表二階驗證因素分析結果(標準化估計值)  ..................................  70   圖 4-­‐5-­‐2     身體滿意度及外表取向分量表驗證因素分析結果(標準化估計值)  71   圖 4-­‐5-­‐3     自尊量表驗證因素分析結果(標準化估計值)  ...........................................  72   圖 4-­‐5-­‐4     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對身體滿意度、外表取向與自尊的影響徑路  ....  73  . 立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 i Un. v.

(11) 第一章 緒 第一節. 論. 研究動機. 打開電視,映入眼簾的不是高挑纖細的長腿辣妹,就是嬌小可 愛的大眼美女,這些女性的共同特色就是「瘦」。在豐衣足食的社 會中,大部份的女性身材變得比較圓潤,但社會對女性美的標準卻 越來越纖細,整個社會透露出的氛圍就是「瘦正當道,這才符合女 性美」。在研究者任教的高職中,女學生聊天的話題總是脫離不了 減 肥、瘦 身 等 內 容。研 究 顯 示,少 女 的 聊 天 話 題 之 一 為「 肥 胖 話 題 」 ( fat talk) , 她 們 會 討 論 體 重 和 節 食 等 話 題 , 因 為 社 會 期 待 一 個 人. 治其 他 女 孩 的 話 題 , 而 這 種 自 我 應 該 要 抱 怨 自 己 很 胖 , 這 樣 才政 能融入 大. 批 評 卻 強 化 個 體 對 身 體 意 立立 象 ( body image ) 的 不 滿 足 感 , 影 響 自 我. •‧ 國. ㈻㊫學. 價 值 感 ( Cash, 2008) 。. •‧. 身 體 意 象 是 一 個 複 合 的 概 念,涉 及 認 知、情 感 和 行 為 三 個 層 面 ,. sit. y. Nat. 其中個體對真實身材與理想身材的落差所引發對身體的負面感受被. n. al. er. io. 稱 為 身 體 不 滿 意 感( body dissatisfaction)( Polivy & Herman, 2002) 。. iv. n C h若 對 理 想 身 Rodgers與 Chabrol( 2009)認 為 i U 材有過於不切實際期待,. engch. 與真實身材的落差加深了身體不滿意感,而這樣的挫折感又影響了 減重策略,引發節食或暴食的症狀。身體不滿意感有時被定義為實 際 與 理 想 之 間 的 落 差 造 成 的 負 面 感 受 , 但 Polivy 與 Herman ( 2002 ) 認為這樣的定義並不完善,因為有些人知道自己的真實身體與理想 身體有所落差,但並沒有感到不滿意。他們認為要確切地瞭解個體 對自己身體的感受就是直接詢問他們對自身身體的滿意程度。身體 不滿意感已被證實為飲食疾患最強而有力的預測因子,可以用來預 測 個 體 異 常 的 飲 食 行 為 、 不 健 康 的 體 重 控 制 方 式( Patton, Beaujean, & Benedict, 2014),不 滿 意 感 越 強 者 越 容 易 採 取 減 重 的 行 動( Polivy & Herman, 2002), 更 甚 者 與 憂 鬱 情 緒 及 自 殺 意 圖 有 所 關 聯( Patton et al., 2014 ) 。 因 身 體 不 滿 意 感 特 別 好 發 於 青 少 年 時 期 1.

(12) ( Neumark-Sztainer, Paxton, Hannan, Haines, & Story, 2006) , 這 樣 的議題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和探討。 青 少 年 階 段 生 理 正 產 生 重 大 的 改 變,對 身 體 的 知 覺 也 隨 之 變 化。 儘管對外表及體重的關注早在國小階段就已經開始,但對此的關注 會 在 青 少 年 早 期 增 加 , 且 持 續 至 其 他 階 段 ( McCabe. &. Ricciardelli,2004) 。 國 內 外 的 研 究 皆 顯 示 , 身 體 不 滿 意 感 的 現 象 在 青少年之中有很高的發生率。近年來,青少女身體不滿意感的盛行 率 介 於 57%至 84%, 也 有 49%至 82%的 青 少 男 對 於 身 體 意 象 感 到 不 滿 足 (Dion et al., 2015)。 多 數 的 研 究 顯 示 , 女 性 的 身 體 意 象 較 男 性 為 差 ( Smolak, 2004;Crespo, Kielpikowski, Jose, & Pryor, 2010) 。Weltzin、Weisensel、 Franczyk、 Burnett、 Klitz和 Bean( 2005 ) 的 研 究 顯 示 , 有 高 達 九 成. 政 治 大 的 厭 食 症 和 暴 食 症 患 者 為 女 性 。 Polivy 與 Herman ( 2002 ) 整 理 飲 食 立立 •‧ 國. ㈻㊫學. 疾 患 的 文 獻 發 現,在 15歲 到 29歲 女 性 之 間 的 飲 食 疾 患 盛 行 率 為 3%到 10% 。 Smolak ( 2004 ) 認 為 身 體 意 象 的 發 展 有 性 別 差 異 , 身 體 意 象. •‧. 之於女性的意義、發展原因與危險因子和結果都與男性不同,女性. y. Nat. er. io. sit. 會在體重尚屬正常範圍甚至過輕的狀態時就對身體意象感到不滿意,. n. al 質 量 指 數 時 才 意 而男性通常要到有過高身體 iv 識 到 這 件 事 。 女 性 對 於. Un i e h n c g 身體不滿意感會比男性更容易有所行動,較男性容易進行飲食卡路. Ch. 里 攝 取 的 控 制 。 黃 囇 莉 與 張 錦 華 ( 2005) 對 臺 灣 1953位 民 眾 進 行 調 查的結果也有類似發現,女性容易高估自己的身體體型,對於身體 的滿意度較低,有較多改變身體的行為。 大部份身體意象的研究對象多針對年輕女性,除了因為飲食疾 患 的 盛 行 率 好 發 於 年 輕 女 性 ( Polivy & Herman, 2002) , 也 因 為 對 身 體 意 象 感 到 滿 意 與 否 的 性 別 差 異 約 在 13 至 15 歲 這 階 段 中 出 現 ( Tiggemann & Pennington, 1990; Rosenblum & Lewis, 1999;Crespo et al., 2010) , 自 這 階 段 起 , 女 性 通 常 比 男 性 較 不 滿 意 自 己 的 身 體 意 象,這 樣 的 性 別 差 異 持 續 至 成 年( Tiggemann & Pennington, 1990) 。 Rosenblum與 Lewis( 1999)對 115個 青 少 年 男 女 在 分 別 在 13、 15、 18 歲 的 長 期 追 蹤 研 究 發 現 , 女 孩 對 於 身 體 意 象 不 滿 足 的 程 度 在 13至 15 2.

(13) 歲 時 有 顯 著 的 增 加 , 這 不 滿 足 的 形 象 持 續 穩 定 至 18歲 。 同 階 段 的 男 孩 在 13歲 時 亦 對 身 體 意 象 感 到 不 滿 足 , 但 程 度 卻 隨 著 年 齡 增 長 而 減 少 , 雖 然 這 減 少 的 程 度 沒 有 達 到 顯 著 的 效 果 。 McCabe與 Ricciardelli ( 2004) 發 現 , 女 性 的 身 體 滿 足 感 會 隨 年 紀 漸 長 而 逐 漸 減 少 , 但 對 於男性而言卻是逐漸穩定,甚至更為提升。因青少年為身體意象轉 換的關鍵期,我們應對身體意象有更多的了解以便採取預防或介入 措施。 國 內 有 為 數 眾 多 的 研 究 在 探 討 身 體 意 象 ( 尤 嫣 嫣 , 2001; 陳 忠 勝 、 卓 俊 伶 , 2007 ; 郭 乃 真 、 林 耀 豐 , 2008 ; 陳 美 華 , 2011 ; 林 作 慶 、 張 志 銘 、 許 弘 毅 、 賴 永 成 , 2012) , 研 究 顯 示 性 別 、 年 齡 、 個 人特質、家庭背景與社會文化都可能對身體意象有所影響。然而檢 視近幾年國內有關身體意象的文獻可以發現,有不少的研究在探討. 政 治 大 如 何 透 過 運 動 體 適 能 活 動 改 善 身 體 意 象 ( 郭 乃 真 、 林 耀 豐 , 2008; 立立 •‧ 國. ㈻㊫學. 陳 美 華 , 2011; 林 作 慶 等 , 2012) , 運 動 的 確 有 益 於 健 康 , 為 了 健 康而運動者通常有較高的自尊心,但如果是為了體重、有古銅色的. •‧. 肌 膚 或 是 增 加 吸 引 力 而 運 動 者 , 其 身 體 不 滿 意 感 較 高( McDonald &. y. Nat. er. io. sit. Thompson, 1992) 。 透 過 運 動 修 飾 身 體 外 型 的 行 動 的 確 有 益 個 體 的. n. al 飾 行 為 效 果 並 不 身體意象,然而這種外在整 iv 持 久 , 這 可 以 由 社 會 上. Un i e h n c g 有很多身體型態已經符合社會標準美感的女生仍不斷的追求更美好. Ch. 的外表來驗證。當內在因素沒有被覺察或改善時,單靠外表的修飾 並無法徹底解決女性對於身體意象的焦慮,這由外而內的原因究竟 為何值得探究。 身體意象受到眾多因素影響,其中家庭影響甚遠,父母對節食 的態度、家庭社經地位、甚或親子關係都會對於個體的身體意象有 所影響。譬如知覺母親在減肥的子女也會有比較多的體重關注和控 制行為。研究者在帶領身體意象教育預防團體時,曾設計一活動邀 請成員分享自己的身體意象受何人影響最深,絕大多數的成員皆提 到家人的評論影響甚遠,甚至有成員在這樣的分享中領悟到自己是 在離家求學後才降低了自己對身材的要求,足見家庭對身體意象的 影 響 有 多 深 遠 。 Rodgers 與 Chabrol ( 2009 ) 檢 視 1985 年 到 2009 年 以 3.

(14) 身 體 不 滿 意 感、飲 食 疾 患、家 庭 及 青 少 年 為 關 鍵 字 的 56篇 文 獻 發 現 , 父母在社會文化壓力因素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父母會藉由口語訊 息或積極鼓勵瘦身而影響子女對身體的關注及飲食行為。 在 探 討 家 庭 因 素 中 , 依 附 關 係 扮 演 很 重 要 的 角 色 。 自 Bowlby ( 1969)提 出 依 附 理 論 後,Ainsworth、Blehar、Waters和 Wal( 1978) 等 人 由 陌 生 情 境 實 驗 發 現 安 全 型 依 附( secure attachment)、 焦 慮 型 依 附 ( anxious attachment) 以 及 逃 避 型 依 附 ( avoidant attachment) 三 種 依 附 類 型。Bartholomew( 1990; 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 則 以 Bowlby的 內 在 工 作 模 型 為 理 論 基 礎 , 依 正 負 向 的 自 我 模 式 和 他 人模式兩向度,將原有的三種依附型態類型發展為四類型。自我模 式指的是對自己是否值得被愛和照顧的認知和理解,與自尊、自我 接納與情緒有關。他人模式指的是個人內心中的他人意象,代表對. 政 治 大 他人的認知和理解,在有需要時他人是否能敏感並有所回應,會影 立立 •‧ 國. ㈻㊫學. 響個體在人際因應策略上的親近或逃離,兩種模式皆可分為正向和 負向。以正、負向的自我模式和他人模式可進一步將逃避型依附細. •‧. 分 為 排 拒( dismissing attachment)及 畏 避 型( fearful attachment )。. y. Nat. er. io. sit. 兩者的差別主要在於排拒型依附具有正向的自我模式,而畏避型則. n. al 附 類 型 對 自 己 的 有負向的自我模式,兩種依 iv看 法 並 不 相 同 。. Un i e h n c g Elgin與 Pritchard( 2006) 認 為 依 附 理 論 聚 焦 於 親 子 關 係 , 可 以. Ch. 用來理解飲食疾患的發展。因為早期的依附經驗會持續影響個體的 內在運作模式,內在運作模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穩定與類似基模的 特性,成為個體對新環境的認知、期望及適應的依據。身體意象被 視 為 飲 食 疾 患 的 強 烈 危 險 因 子 ( Polivy & Herman, 2002) , 因 此 國 外 有 不 少 研 究 開 始 探 討 依 附 關 係 對 於 身 體 意 象 的 影 響 ( Cheng & Mallinckrodt, 2009; Ty & Francis, 2013; Patton et al., 2014) 。 由 發 展 心 理 學 的 角 度 看 來,安 全 型 依 附 和 身 體 滿 足 感 有 正 相 關( Crespo et al., 2010) 、與 身 體 不 滿 意 感 有 負 相 關( Evans & Wertheim, 1998;Elgin & Pritchard, 2006)。 早 在 1998年 即 有 研 究 顯 示 , 不 安 全 型 依 附 的 女 性較安全型依附關係的女性更為重視體重,即使兩組在對自身的身 型 知 覺 上 沒 有 太 大 的 差 異 ( Sharpe et al., 1998) 。 4.

(15) 依附關係是影響身體意象的因素之一,對於女性的飲食疾患亦 具 有 預 測 力 ( Elgin & Pritchard, 2006) , 然 國 內 對 於 依 附 關 係 與 身 體 意 象 或 飲 食 疾 患 的 相 關 研 究 卻 付 之 闕 如 , 僅 陳 美 冠 ( 2004) 探 討 犯罪青少年依附關係、解釋風格與自尊之現況的結果發現依附關係 與身體自尊有正相關。國外的研究多聚焦於戀愛依附對身體意象或 飲食疾患的影響,研究對象多為大學生,然而身體意象的關鍵轉變 期多出現於青少年階段,是故本研究將探究依附關係在青少女身體 意象架構中扮演的角色,探究依附關係是否會影響身體意象,並更 進一步對偏差飲食行為有所影響。此階段的依附重心雖正由父母轉 移到同儕、戀人身上,但父母對於青少年亦具有影響性。又依附經 驗多與父母有關,故本研究將針對臺灣高中生探討依附品質對身體 意象的影響,並探討身體意象在依附與自尊脈絡中的角色。此研究. 政 治 大 結果將有助瞭解臺灣高中職青少年之依附關係對身體意象及自尊的 立立 •‧ 國. ㈻㊫學. 影 響。最 後 根 據 研 究 結 果,提 出 具 體 建 議 以 供 教 育 與 輔 導 諮 商 之 用 。 依據上述動機,簡述本研究目的如下:. •‧. 一、探究不同背景變項對高中職青少年身體意象的影響。. y. Nat. er. io. sit. 二、探究依附品質對高中職青少年身體意象的影響。. n. al 青 少 年 自 尊 的 影 三、探究身體意象對高中職 iv響 。. Un i e h n c g 四、探究高中職青少年身體意象在依附與自尊間的中介角色。. Ch. 五、探究依附品質對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及自尊的影響路徑。 六、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與輔導諮商之用。. 第二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提出研究問題如下: 一、在青少年階段,不同背景變項在身體意象表現是否有所差異? 二、在青少年階段,不同依附品質在身體意象表現是否有所差異? 三、在青少年階段,身體意象是否對自尊有所影響? 四、在青少年階段,身體意象是否為依附關係與自尊的中介變項? 五、本研究提出的理論模式是否與樣本群有良好適配度?. 5.

(1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高 中 職 青 少 年 本研究所指的高中職青少年是指就讀高級中學以及職業學校日 間部的在學學生。高中與高中職的教育體制有些許不同,為求樣本 的代表性與可行性,本研究採用便利隨機抽樣,抽取臺北市、新北 市、台中市與花蓮市公立高中職高一到高三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 、依 附 品 質 依 附 一 詞 由 Bowlby( 1958) 提 出 , 原 用 來 解 釋 嬰 兒 對 父 母 或 主 要照顧者的情感連結,後來也沿用至同儕或戀愛對象之關係連結。 早期學者將依附關係以類型進行區分,目前學者傾向以向度來看待 依附關係,認為依附關係並非截然不同的類別,而是一個連續的建 構 向 度 , 其 中 以 兩 向 度 ( 焦 慮政 與逃避 治) 模 式 被 視 為 較 佳 結 構 ( 黃 玉. 大. 蓮 、 陳 淑 惠 , 2011) 。 逃 立立 避依附與對他人判斷正向與否有關,能顯. •‧ 國. ㈻㊫學. 示個人在親近他人或依賴他人的過程中是否感到自在;焦慮依附呈. •‧. 現的是對自己的判斷正向與否,焦慮分數高者對於關係較為渴求,. sit. y. Nat. 常 擔 心 是 否 會 被 拋 棄 。 本 研 究 以 Fraley 、 Heffernan 、 Vicary 與. er. io. Brumbaugh( 2011)的 親 密 關 係 體 驗 量 表 -關 係 結 構 版( ECR-RS量 表 ). n. a. iv. C h依 附 或 焦 慮 進 行 施 測 , 分 數 越 高 表 示 逃l 避 U n依 附 程 度 越 高 。 為 區 分 研. engchi. 究結果是以依附類型論或依附向度論進行研究,本文將稱以類型論 量 表 為 研 究 的 依 附 關 係 為:安 全 型 依 附、焦 慮 型 依 附 及 逃 避 型 依 附 ; 以 向 度 模 式 為 研 究 的 依 附 關 係 為:安 全 依 附、焦 慮 依 附 及 逃 避 依 附 。 三 、身 體 意 象 身 體 意 象 是 指 個 人 對 自 己 身 體 的 經 驗,包 括 個 人 的 知 覺,信 念 、 想 法、感 受 和 行 動 所 組 成,是 一 個 複 雜 且 多 元 的 概 念( Cash, 2008)。 由 於 身 體 意 象 較 被 重 視 概 念 為 外 表 關 注 與 外 表 評 估 , 本 研 究 以 Cash ( 2000)多 向 度 身 體 -自 我 關 係 問 卷( MBSRQ量 表 )中 的 外 表 取 向 、 外表評估及身體部位滿意量表三個分量表進行身體意象的評估,並 將外表評估與身體部位量表合併為一個分數視之並稱之身體滿意度, 分數越高,表示對身體感到越滿意,越低則表示有較高的身體不滿. 6.

(17) 足感。外表取向則是指對外表的重視程度與所採取的行動,分數越 高表示越重視外表且有越多的整飾行為。 四 、自 尊 自尊是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亦即個體自認自己有價值、 有 能 力、重 要、被 接 受、有 效 能 的 程 度( 楊 中 芳 等 譯,1997) 。Rosenberg ( 1972) 認 為 自 尊 是 個 人 對 自 我 的 總 體 評 價 , 個 體 在 不 同 時 間 情 境 間對自我評價具有穩定、一致及持久的特質與傾向。本研究採用 Rosenberg( 1972)的 自 尊 量 表 進 行 自 尊 測 量 , 分 數 越 高 表 示 自 尊 越 高。. 立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7. iv.

(18) 第二章 第一節. 文獻探討 依附理論. 一 、依 附 理 論 的 內 涵 在 行 為 主 義 盛 行 的 1950年 代 , 學 者 認 為 嬰 兒 與 母 親 的 連 結 只 是 為 了 滿 足 生 理 需 求 而 非 情 感 需 求 。 但 Harlow( 1959) 對 恆 河 猴 的 實 驗推翻了這樣的假設,在最著名的代母實驗中,研究者將初生猴子 與兩個代理母猴放在一起,一隻「母猴」是用裸露的鐵絲網做的, 另一隻則包覆著一塊柔軟的布。小猴子傾向與「布媽媽」相處,即 使將食物放在「鐵絲媽媽」懷裡,小猴子吃過食物之後,仍會跑到 布媽媽身上;當實驗者設計會動的機 治器 人 驚 嚇 小 猴 子 時 , 小 猴 子 會. 政. 大. 立 刻 跳 到 布 媽 媽 身 上 尋 求 立立 保護。這個實驗說明食物的供給並非依附. •‧ 國. •‧. 觴。. ㈻㊫學. 感的基礎,溫柔地接觸才是愛的起源,由此開啓研究依附關係的濫. sit. y. Nat. Bowlby( 1958) 首 先 提 出 依 附 行 為 ( attachment behaviour) 一. er. io. 詞 , 指 強 烈 而 且 持 久 的 情 感 臍 帶 ( affectional bond ) 關 係 , 用 來 解. a. n. iv 附 關 係 形 成 於 個 人 幼 年 釋 嬰 兒 對 父 母 或 主 要 照 顧 者l 的 C 情 感 連 結 。n依. hengchi U. 時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品質,照顧者是否能敏感嬰孩的需求會影 響依附品質,這敏感性包括照顧者是否願意並有能力去感受受照顧 者傳遞的訊息,並從受照顧者的觀點詮釋他的行為,立即且正確的 回 應 受 照 顧 者 的 需 求。早 期 的 依 附 經 驗 是 後 期 人 際 關 係 發 展 的 架 構, 影 響 個 體 內 在 運 作 模 式 ( internal working model) 。 內 在 運 作 模 式 是 Bowlby依 附 理 論 的 重 要 概 念 之 一 , 指 嬰 兒 從 與 主 要 照 顧 者 的 互 動 中,習得有關人際世界的知識,隨著年齡、語言及認知的發展,由 表現於外的依附行為系統,而逐漸地對整個環境、依附對象及自我 形 成 一 種 內 在 心 理 表 徵 ( Wallin, 2007) 。 內在運作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穩定與在潛意識運轉的特性, 成為個體對新環境的認知、期望及適應的依據。個體會依據內在模. 8.

(19) 式去覺知外在刺激,並以內在模式形成的預測反應外在刺激。因依 附 關 係 的 品 質 決 定 於 主 要 照 顧 者 情 緒 上 的 可 親 性 和 反 應 性 ( Collins & Read, 1990) , 但 因 依 附 對 象 對 於 受 照 顧 者 所 發 出 的 訊 息 有 著 不 同的反應度與敏感度,因此每一個人對世界及自我有不同的工作模 型( Wallin, 2007)。 內 在 運 作 模 式 概 念 類 似 Piaget的「 同 化 」和「 調 適 」概 念。在 發 展 前 期,兒 童 傾 向 以 調 適 的 方 來 吸 取 外 在 的 新 經 驗 , 隨著內在模式漸進形成之後,他們便會傾向以同化的方式來處理相 關 訊 息 , 甚 至 會 扭 曲 外 在 的 新 經 驗( Rothbard & Shaver, 1994)。 習 慣用負面的角度看待事情的不安全依附者,也會以同化的方式來解 讀新經驗而有不愉快的感覺,形成負向的循環。個體的內在運作模 式就在環境事件和個體行為表現之間發揮中介的作用。 如 果 依 附 對 象 是 穩 定 、 可 信 任 、 具 有 可 親 性 ( available ) 且 有. 政 治 大 回應,嬰孩就可以在這段關係中獲得安全感,並將依附對象視為安 立立 •‧ 國. ㈻㊫學. 全 堡 壘 ( secure base) , 有 勇 氣 向 外 探 索 環 境 , 遇 到 困 難 時 會 回 到 安全堡壘尋求保護。因其對外在的他人與世界有著正向的預期,所. •‧. 以可以順利的適應外在環境,且可忍受與依附對象分離,發展對自. y. Nat. er. io. sit. 己的信任感與自我價值感。反之,若照顧者常以拒絕、矛盾、前後. n. al 求 , 則 將 發 展 出 不一致的方式回應嬰兒的需 iv 不 穩 固 的 依 附 關 係 , 嬰. Un i e h n c g 兒便會發展出不安全的內在運作模式,採取逃避或黏著的策略來適. Ch. 應照顧者的模式。雖然依附類型可能受到家庭的重大事件影響,但 個體的內在運作模式具有類似基模穩定及連續的特性,對其它時期 的人際關係模式、思考與行為都有廣泛的影響。 Bowlby 提 出 依 附 理 論 後 並 沒 有 進 一 步 提 出 研 究 依 附 關 係 個 別 差 異 的 方 法 , 直 到 Ainsworth、 Blehar、 Waters和 Wal( 1978)發 展 了 有名的陌生情境實驗,依附關係個別差異的研究才隨之蓬勃發展。 實驗中發現母嬰的依附關係可以分為安全、焦慮以及逃避型依附三 種類型,安全型依附的嬰兒將母親視為安全堡壘,敢主動地去探索 陌生環境;當母親離開實驗室時會感到哀傷,當母親回來時則露出 欣喜,會主動與母親有身體上的接觸。焦慮型依附的孩子很少去探 索環境,大多留在母親身邊,當母親離開時感到苦惱,但母親回來 9.

(20) 時卻出現想接近又抗拒的矛盾情緒。而逃避型的孩子,對於母親的 離開只有少許不悅,當母親回來後則掉頭不理睬,逃避與母親的接 觸。 繼 Ainsworth 以 陌 生 情 境 實 驗 觀 察 兒 童 與 照 顧 者 互 動 的 行 為 確 定 依 附 關 係 可 以 分 為 三 種 有 結 構 的 類 型 後 , Main的 研 究 則 將 依 附 理 論 由 陌 生 情 境 中 的 母 嬰 互 動 行 為 層 面 帶 進 心 理 表 徵 的 層 面 ( Wallin, 2007 ) 。 George 、 Kaplan 和 Main ( 1985 ) 以 成 人 依 附 訪 談 (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對 成 年 人 進 行 訪 談 , 請 受 訪 者 描 述 童 年 時 期 與父母雙方的關係,並請受訪者選擇五個形容詞或詞語及例證來描 述他們早年和父親及母親的關係,用以了解成人當前依附關係的心 理狀態,這研究顯示個體具有心理表徵去了解自我和他人的行為, 確 立 了 Bowlby 所 提 出 的 內 在 運 作 模 式 的 存 在 。 後 續 的 研 究 亦 證 明 ,. 政 治 大 依附模式具有持續性,孩童在陌生情境中與主要照顧者互動所表現 立立 •‧ 國. ㈻㊫學. 出來的行為,與六歲時的內在世界結構有相關性。她亦發現依附模 式具有代間傳遞的特性,兒童在陌生情境中所表現出的行為與父母. •‧. 親 在 成 人 依 附 訪 談 中 顯 現 的 依 附 風 格 有 相 關 ( Main, Kaplan, &. er. io. sit. y. Nat. Cassidy, 1985) 。. n. Fonage 受 Main 的 啟 發 a,l 開 始 對 個 體 的 後 iv 設 認 知 差 異 進 行 研 究 ,. Un i e h n c g 研究成人對自己和他人認知與情緒狀態瞭解的能力,他將此能力稱. Ch. 之 為 心 智 化 ( mentalization ) 的 能 力 。 心 智 化 意 指 一 個 人 具 有 包 含 潛意識的、自動化的、意識的思考方式,可用來瞭解自己與他人認 知 與 情 緒 狀 態 的 能 力 , 是 一 種 反 思 功 能 ( reflective functioning) 。 父 母 或 照 顧 者 對 於 嬰 幼 兒 的 照 護 , 使 自 體( self)得 以 發 展 、 形 成 心 智 化 能 力 ( Fonagy, Gergely, Jurist, & Targe, 2004) 。 而 個 體 的 自 體 組 織 與 情 感 調 節 ( affect regulation) 發 展 好 壞 的 關 鍵 決 定 因 素 在 於 個人能否有足夠的心智化能力去瞭解自我或他人的人際行為,這樣 的 能 力 奠 基 於 早 期 的 依 附 關 係 ( Wallin, 2007)。 Fonage認 為 個 體 是 透 過 心 靈 對 等 模 式( psychi equivalence mode)與 假 扮 模 式( pretense) 兩 種 表 徵 系 統 來 理 解 人 際 意 義 ( Fonagy et al., 2004) 。. 10.

(21) 在三歲前的兒童心理體驗以「心靈對等模式」運行。在心靈對 等模式中,內在世界和外部現實是相等的,感受和想法就等同於現 實,兩者之間沒有區別。我們的思考與感受似乎等同於外在世界中 發 生 在 我 們 身 上 的 事 物,反 之 亦 然。所 以 當 我 們 遭 受 不 好 的 對 待 時 , 我們就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相反的,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好,所 以我們認為自己會遭受到不好的對待。 三到四歲的孩童開始發展「假扮模式」。在假扮模式中,內在 世界和外部現實是脫鉤的,任何想像的事物感覺上都是真實的,而 被忽略的事情都屬於無關緊要,我們的內在世界逍遙於現實之外。 在這個模式中,自我在解釋或創造體驗的過程中是受到限制的,因 為如果考量到現實,那想像的世界就會受到威脅,那些被忽略的事 物也變得鮮明。. 政 治 大 四、五歲的兒童開始去以心智化能力整合「心靈對等模式」與 立立 •‧ 國. ㈻㊫學. 「假扮模式」。在心智化模式之中,我們擁有良好的分化能力,能 夠意識到內在世界與外部現實兩者是分開又有聯繫的。發展至此階. •‧. 段的人可以反思自己的認知與感受如何影響真實事件的發生,又如. y. Nat. er. io. sit. 何受之影響。由此可知心智化能力是心靈健全發展的關鍵能力,但. n. al 裝 模 式 轉 化 到 心 要如何從心靈對等模式與假 iv 智 化 模 式 , 早 期 的 依 附. Un i e h n c g 關係是關鍵,因為安全的依附關係可以提供良好的情感調節經驗,. Ch. 使其發展心智化能力。安全依附的孩童較不安全依附的孩童更早理 解到表象和真實的不同、合理的想法和渴望及錯誤信念的本質 ( Fonagy et al., 2004) 。 但 若 早 期 的 依 附 關 係 品 質 不 良 , 無 法 發 展 出良好的心智化能力,則個體可能停留在心理等同模式或是假扮模 式的階段,無法清楚分化內在與外在、想像與真實,影響個體情緒 調 節 與 自 我 的 發 展 ( Wallin, 2007) 。 早期依附關係聚焦於了解嬰幼兒與主要照顧者的依附關係,後 來 的 研 究 者 則 漸 將 焦 點 轉 往 成 人 時 期 的 依 附 型 態 。 Hazan 與 Shaver ( 1987) 發 現 個 體 在 成 人 期 戀 愛 依 附 類 型 與 嬰 孩 期 親 子 依 附 關 係 的 類 型 相 似 , 一 樣 可 分 為 安 全 型 依 附 、 焦 慮 / 矛 盾 型 依 附 ( ambivalent attachment)及 逃 避 型 依 附 三 種 類 型,這 是 因 為 內 在 運 作 模 式 的 緣 故。 11.

(22) 隨 著 個 體 成 長,成 人 會 把 早 期 對 照 顧 者 的 依 附 關 係 模 式 轉 化 至 同 儕、 人際或是愛情關係之中 Bartholomew( 1990; 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 認 為 上 述 三種依附風格並未完整解釋依附風格,因此提出四類型依附模式, 並以大學生為樣本透過自評依附類型並經由專業人員對受試者及其 同 儕 進 行 訪 談 進 行 交 叉 驗 證,證 實 依 附 關 係 可 以 自 我 模 式( model of self)和 他 人 模 式( model of other)的 兩 向 度 交 織 出 四 依 附 類 型( 如 表 2-1-1)。 除 了 原 有 的 安 全 型 依 附 及 焦 慮 型 依 附 之 外 , 逃 避 型 依 附 可 再 細 分 為 排 拒 型 依 附 ( dismissing attachment ) 及 畏 避 型 依 附 ( fearful attachment ) 。 自 我 模 式 指 稱 個 體 對 自 己 的 認 知 和 理 解 , 與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和自覺被他人接納的程度有關,可分為正向和 負向。他人模式意指個人內心中的他人意象,代表對他人的認知和. 政 治 大 理解,會影響個體在人際因應策略上的親近或逃離,亦可分為正向 立立 •‧ 國. ㈻㊫學. 和 負 向 ( Collins &Allard, 2003) 。. •‧. 表 2-1-1 BARTHOLOMEW 之依附型式. y. Nat. 自我模式(焦慮). 正︵ 面低 ︶ 負︵ 面高 ︶. a. v. n. ︵ 逃 避 ︶. 負面(高). er. io. 他 人 模 式. sit. 正面(低). i l C 安全依附型 焦慮/矛盾依附 hengchi Un (secure attachment) (preoccupied attachment) 排拒型依附 (dismissing attachment). 畏避型依附 (fearful attachment). 這四種依附類型顯示了個體在親密關係中為了尋求安全感而運 用的因應策略,每一個類型都有截然不同的情緒管理和人際行為。 Griffin與 Bartholomew( 1994)的 研 究 顯 示 自 我 模 式 與 個 體 在 親 密 關 係中感受到的焦慮和依賴經驗有關,並且與自我接納度有高度的正 相關。而他人模式則與個體對他人的可親性與支持性的認知期待有 關,這會影響個體在親密關係的靠近或逃離,因此他人模式與人際 關 係 導 向 ( interpersonal orientation) 有 高 度 的 正 相 關 。. 12.

(23) 以下說明四類型的內涵: ( 一 ) 安 全 型 依 附 ( secure attachmnet) 安全型依附者具有正向的自我模式和他人模式,認為自己是有 價值的,值得被愛與肯定,亦相信他人是值得信任的,對依靠他人 或 是 被 依 靠 感 到 舒 服 自 在,與 他 人 能 維 持 關 係 但 又 保 有 個 人 自 主 性, 在 親 密 關 係 中 屬 於 低 焦 慮 低 逃 避 的 傾 向 。 此 類 型 與 Hazan 與 Shaver ( 1987) 的 安 全 依 附 型 類 似 。 ( 二 ) 排 拒 型 依 附 ( dismissimg attachment) 排拒型依附亦對自己有正面的評價,但認為他人是不值得信任 因而避免親近,屬於低焦慮高逃避的傾向。為了維持自我價值感會 強調獨立性、否認親密關係的需求、降低他人的重要性。此類型與 Hazan與 Shaver( 1987) 的 逃 避 依 附 型 的 概 念 並 不 完 全 相 同 。. 政 治 大 ( 三 ) 焦 慮 /矛 盾 型 依 附 ( preoccupied attachment) 立立 •‧ 國. ㈻㊫學. 焦慮型依附者有負向的自我模式,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自 我悅納的程度較低。而此類型的他人模式為正向的,認為他人比自. •‧. 己 可 靠,對 他 人 有 正 向 期 待,藉 由 透 過 他 人 的 接 納 來 提 升 自 我 接 納 ,. y. Nat. er. io. sit. 所以會傾向依賴他人、過度親近他人,即使在不舒適的關係之中也. n. al 需 求 沒 辦 法 滿 足 願意忍受,但當他們親密的 iv 時 , 仍 會 感 到 沉 重 的 壓. Un i e h n c g 力 , 在 親 密 關 係 中 屬 於 高 焦 慮 低 逃 避 的 傾 向 。 此 類 型 與 Hazan 與. Ch. Shaver( 1987) 的 焦 慮 型 依 附 的 概 念 較 為 接 近 。 ( 四 ) 畏 避 型 依 附 ( fearful attachment ) 畏避型依附和焦慮型依附一樣缺乏自我價值感,都需要依賴他 人來維持正向的自尊,但兩者對於親密關係的涉入程度並不相同 ( 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 。 畏 避 型 依 附 的 自 我 模 式 和 他 人 模式都是負面的,雖然因自我價值感低想依賴他人來維持自尊,但 又認為他人也是不可信任的,所以他們會避免可能的失落或拒絕而 選擇逃避親密關係,在關係中屬於高焦慮高逃避的類型。此類型與 Hazan與 Shaver( 1987) 的 逃 避 依 附 型 的 描 述 較 為 一 致 。 內 在 運 作 模 式 是 依 附 理 論 的 重 要 內 涵 , Collins與 Read( 1994) 認為內在運作模式有四個組成成分:(一)與依附經驗有關的回憶 13.

(24) (二)與自我和他人依附關係有關的想法、態度及期待(三)與依 附關係有關的目標或需求(四)為了達成依附目標所採用的策略和 計劃,其相關內涵說明如下: (一)依附經驗相關回憶 指個體和依附對象有關的回憶內容,是內隱記憶的一部分。研 究發現,安全型依附較不安全依附者容易回憶起與依附者有關的正 向 回 憶 , 認 為 自 己 和 父 母 的 關 係 是 溫 暖 且 慈 愛 的 ( Hazan & Shaver, 1987 ) , 逃 避 型 依 附 印 象 中 的 母 親 則 是 冷 淡 且 拒 絕 的 ( Feeney & Noller, 1990) 。 在進行早期經驗的回憶時,安全型依附者可以對負面情緒經驗 顯示適度的防衛,焦慮程度較低,對於負向情緒經驗的記憶可以輕 易取得但又不會被情緒淹沒。焦慮依附者雖然回憶負向情緒的記憶. 政 治 大 最快,有比較高的焦慮感,但卻無法壓抑負向情感,更沒辦法抑制 立立 •‧ 國. ㈻㊫學. 情緒擴散。而逃避型依附者除了防衛程度較高,感到焦慮之外,對 於負向記憶的提取較為困難。進行組內比較時,安全依附者提取快. •‧. 樂經驗回憶的反應快於負面情緒經驗,而焦慮型依附則相反. y. Nat. er. io. sit. ( Mikulincer & Orbach, 1995)。 後 續 對 與 信 任 有 關 的 回 憶 反 應 研 究. n. al 的 可 以 比 較 快 速 亦有相似發現,安全型依附 iv 的 回 憶 與 信 任 有 關 的 正. Un i e h n c g 向經驗,而逃避型及焦慮型依附的個體則會對負面回憶反應較迅速. Ch. ( Mikulincer, 1998) (二)與自我和他人依附關係有關的想法、態度及期待 內部工作模式的主要成分為自己和依附對象,由此形成自我模 式和他人模式。自我模式指的是自己是否值得被愛和照顧,他人模 式指的是他人是否能在有需要時可親近、敏感並有所回應。依附類 型的差異會使個體對於自我和重要他人有不同的信念和期待 ( Shaver, Collins, & Clark, 1996) , 安 全 型 依 附 者 易 於 察 覺 對 方 的 善意和回應,知道自己是受到重視的且有比較少的自我懷疑。相反 地,不安全型依附則敏感於他人的冷漠和拒絕,覺得自己在他人眼 中 是 沒 有 價 值 的 , 對 於 他 人 的 想 法 亦 較 為 負 面 ( Hazen&Shaver, 1987) 。 焦 慮 型 依 附 者 認 為 他 人 是 複 雜 且 難 以 理 解 的 , 逃 避 型 依 附 14.

(25) 者 則 對 人 性 感 到 懷 疑 , 視 他 人 為 不 值 得 信 任 也 不 可 依 賴 ( Collins & Read, 1990) 。 不同依附類型的個體對自我接納的程度也有很大差異。安全型 依附有比較高的自我價值感,其自我建構較為一致,現實我與理想 我 的 落 差 較 小,在 社 會 環 境 中 比 較 有 自 信,比 較 偏 向 人 際 關 係 導 向 。 逃避型依附的自我價值感雖然和安全型依附相比之下沒有差異,但 在 社 會 情 境 中 比 較 缺 少 自 信 , 比 較 不 屬 於 人 際 關 係 導 向 ( Collins &Allard, 2003) 。 此 外 , 依 附 類 型 亦 會 影 響 個 體 的 認 知 假 設 , Baldwin 、 Fehr 、 Keedian、 Seidel和 Thomson( 1993) 設 計 了 一 個 「 如 果 -那 麼 」 的 實 驗,例如:「如果」信任其他人,「那麼」他們會傷害我。研究者 請實驗者想像一個「如果我依賴我的另一半」的情境,並要受試者. 政 治 大 回 應 後 續 「 那 麼 …… 」 的 結 果 。 結 果 顯 示 安 全 型 依 附 的 後 續 陳 述 較 立立 •‧ 國. ㈻㊫學. 為正面,安全型依附者可能會回應「那麼我的另一半會支持我」, 而不安全依附者則會回答「那麼我的另一半會離開我」,足見不同. •‧. 的依附模式在解讀壓力事件時有不同的觀點。. er. io. sit. y. Nat. (三)與依附關係有關的目標. n. al 依 據 Bowlby( 1969/1982)的 理 論,嬰 兒 iv 的 依 附 行 為 是 由 一 個 目. Un i e h n c g 標 調 整 系 統 ( goal-corrected behavioral system) 所 控 制 , 依 附 行 為. Ch. 的目標是為了增加嬰兒的安全與生存機會,後續的研究則將生理上 安 全 的 目 標 拓 展 到 心 理 的 安 全 感 ( Collins & Read, 1990) 。 安 全 型 依附者由早期的依附經驗學習到依附行為是有益處的,因此,安全 型依附者會信任自己,並持續維持人際親近,但亦會試圖在關係間 的親密與自主間取得平衡。而不安全型依附者因早期的負向依附經 驗,所以依附行為的目標則會採取防禦或避免如同過往經驗的不安 全感。例如焦慮型依附者會渴望親密關係又怕被拒絕,所以會使他 們尋求更密切的親密關係,即使降低自身的自主性也沒關係。而逃 避型依附者的目標則為保持距離以測安全,甚至會把比較多的重心 放 在 非 依 附 關 係 的 目 標 , 例 如 學 業 或 是 工 作 ( Cole-Detke & Kobak, 1996) 。 排 拒 型 依 附 者 則 會 尋 求 有 限 的 親 密 以 滿 足 他 們 對 自 主 和 依 15.

(26) 附的的渴望,但畏避型依附的個體則會保持距離以避免可能的拒絕 發 生 ( 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 。 (四)與依附關係有關的策略 安全型依附從過往的經驗中學到依附行為是一種獲得安慰和紓 解壓力的有效工具,在事件因應的策略比較不會使用懲罰伴侶或引 起 衝 突 的 策 略 ( 許 雅 楓 , 2014) 。 而 對 不 安 全 型 依 附 者 而 言 , 依 附 他 人 是 無 助 於 達 成 安 全 感 目 標,所 以 要 制 訂 其 他 防 禦 策 略( Bowlby, 1988) , 例 如 逃 避 依 附 的 正 負 向 情 緒 都 較 為 缺 乏 , 即 可 算 是 一 種 先 發 制 人 的 防 衛 歷 程 ( Fraley & Shaver, 2000)。 在 面 對 壓 力 情 境 時 , 安全型依附者和焦慮型依附者比較願意去尋求社會支持,但逃避型 依附者因為不信任他人,所以較不會尋求他人的支持。. 二 、成 人 依 附 關 係 的 測 量. 立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繼 Ainsworth等 人 ( 1978) 以 陌 生 情 境 研 究 幼 童 的 依 附 形 態 後 , Main等 人 ( 1985) 的 研 究 成 為 成 人 依 附 關 係 測 量 的 濫 觴 ( 這 是 改 過. •‧. 的)。成人依附關係測量的方法主要可分為他評訪談式及自陳式量. sit. al. er. io. (一)他評訪談式. y. Nat. 表兩大方法。. n. v ni U en c h i 、 Kaplan 和 Main ( 1985 ) 他評式的依附類型測驗代表 為gGeorge. Ch. 提 出 的 成 人 依 附 訪 談 (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簡 稱 AAI) , 藉 由訪談者評估受訪成人記憶中原生核心家庭的依附經驗,依其幼年 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將個體進行依附風格的分類,可分為安適型 ( autonomous)、忽 視 型( dismissing)、過 度 依 賴 型( preoccupied) 及 未 解 型( unresolved)。 本 測 驗 可 避 免 受 訪 者 的 抗 拒 現 象 , 所 以 被 視為真正能分類依附風格的工具,但因為施測過程耗時耗力,在實 際操作及研究上較不便利。 (二)自陳式量表 又可分為類別評估的量尺或連續性的量尺兩種不同的量表形 式。. 16.

(27) 1.Hazan 與 Shaver ( 1987 ) - - 依 附 風 格 原 型 量 表 ( Attachment Style Prototypes, 簡 稱 ASP量 表 ) Hazan與 Shaver( 1987)是 以 自 陳 量 表 的 方 式 測 量 依 附 關 係 的 先 驅 , 他 們 以 Ainsworth等 人 ( 1978) 的 理 論 為 基 礎 , 探 討 兒 時 的 依 附 關係是否會延伸至成人時期的戀愛依附,透過成人對目前同輩關係 或愛情關係的知覺,來評估其依附風格。他們要求受試者閱讀三段 短 文 , 並 選 出 最 符 合 他 們 在 戀 愛 關 係 狀 態 的 描 述 。 研 究 發 現 有 56% 的 受 試 者 為 安 全 型 依 附、20%焦 慮 / 矛 盾 型 依 附 及 23%逃 避 型 依 附 。 量 表 並 於 1990進 行 微 幅 修 改 , 但 Shaver與 Fraley( 2010)認 為 後 近 已 出現更適合的量表,建議研究者使用其他的量表。 2.Collins與 Read( 1990) - - 成 人 依 附 量 表 ( Adult Attachment Scale, 簡 稱 AAS量 表 ). 政 治 大 Collin 與 Read ( 1990 ) 運 用 統 計 方 法 分 析 安 全 型 、 逃 避 型 、 及 立立 •‧ 國. ㈻㊫學. 焦慮型依附三類依附行為的內涵,發現成人戀愛依附關係可以得到 三個因素,分別為依賴、焦慮、親近三個因素,屬於連續向度式的. Nat. y. •‧. 測量量表,分數越高越屬於安全依附型態。. al Attachment Scale, 簡 稱 RAAS量 表). er. io. sit. 3.Collins ( 1996 ) - - 成 人 依 附 量 表 修 訂 版 ( Revised Adult. n. v ni U e n g)c , h i 故 Collins ( 1996 ) 重 新 編 修 因 AAS 的 信 度 不 高 ( .52 ~ .71. Ch. AAS量 表,修 改 後 的 RAAS量 表 為 一 份 18題 的 自 陳 式 量 表,用 以 評 量 成人的人際依附狀態。量表中共有三個分量表,分別為親近、依靠 及 焦 慮 , 內 部 一 致 性 係 數 分 別 為 .77、 .78、 .85。 量 表 採 用 Likert五 點 量表進行評量,一分代表非常不符合,五分代表非常符合,總分介 於 18-90分 之 間 。 國 內 黃 玉 蓮 與 陳 淑 惠 ( 2011 ) 編 修 成 中 文 版 的 成 人 依 戀 量 表 ( Revised Adult Attachment Scale, Chinese version, 簡 稱 RAAS-C 量 表 ) 並 進 行 探 索 性 因 素 及 驗 證 性 因 素 分 析 , 結 果 顯 示 RAAS-C 量 表的建構因素以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的兩因素結構模式較佳。 RAAS-C量 表 僅 有 13題 , 在 刪 除 5題 因 素 負 荷 量 過 低 的 題 目 後 焦 慮 依 附 的 分 量 表 有 7題 , 逃 避 依 附 分 量 表 為 6題 , 兩 因 素 的 共 同 解 釋 變 異 17.

(28) 量 為 51% 。 焦 慮 依 附 、 逃 避 依 附 及 全 量 表 的 內 部 一 致 性 係 數 分 別 為 .85 、 .74 、 .84 。 本 量 表 並 以 焦 慮 、 自 尊 及 憂 鬱 為 效 標 進 行 建 構 效 度 的 驗 證,結 果 顯 示 焦 慮 依 附 與 逃 避 依 附 與 上 述 三 者 皆 有 顯 著 相 關。 此 量 表 亦 與 中 文 版 人 際 關 係 問 卷( RQ)有 良 好 的 同 時 性 效 標 關 聯 效 度 。 針 對 全 量 表 進 行 事 後 比 較 發 現 , 安 全 型 依 附 在 RAAS-C 上 的 分 數顯著低於不安全型,而不安全型的焦慮型依附、排拒型依附、畏 避型依附三者在全量表的得分並沒有差別。 4.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 1991 ) - - 人 際 關 係 問 卷 ( The Relationships Questionnaire, 簡 稱 RQ量 表 )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 1991 ) 依 據 Bartholomew ( 1990 ) 提 出的依附類型四類型發展自陳量表來測量成人依附型態。他們將 Ainsworth 等 人 ( 1978 ) 以 及 Hazan 與 Shaver ( 1987 ) 的 三 種 依 附 型. 政 治 大 態延伸為四個類別的人際依附風格,包括安全型、焦慮型、畏避型 立立 •‧ 國. ㈻㊫學. 與 排 拒 型 四 類 型。研 究 者 編 擬 了 四 則 短 文,邀 請 受 試 者 以 Likert七 點 量表評定每段短文與自己依附型態相符的程度。此量表現在比較少. •‧. 被使用,並非是因為以分類取向來測量依附方式不可取,而是多項. y. Nat. er. io. sit. 目 ( multi-item ) 量 表 有 比 較 好 的 信 效 度 。 Bartholomew 認 為 在 必 要. n. 時 , RQ還 是 可 以 做 為 依 附 a類 iv 避 免 受 試 者 在 某 兩 類 型 l 型 的 分 類,為 了. Un i e h n c g 的分數都特別高而難以歸類,研究者會邀求受試者選擇單一最能符. Ch. 合自己依附模式的描述。 國 內 學 者 王 慶 福 、 林 幸 台 和 張 德 榮 ( 1997 ) 以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 1991 ) 的 依 附 架 構 發 展 人 際 依 附 風 格 量 表 。 後 另 參 考 Bartholomew與 Shaver( 1998) 的 分 析 研 究 , 設 計 一 題 人 際 依 附 風 格 類 型 自 評 排 序 來 輔 助 分 類,也 就 是 當 受 試 者 兩 個 量 尺 同 為 最 高 分 時, 將以此輔助題作為其歸類的依據。 5.Griffin與 Bartholomew( 1994)- - 關 係 型 態 量 表( Relationship Scales Questionnaire, 簡 稱 RSQ量 表 ) 本 量 表 是 以 Hazan 與 Shaver ( 1987 ) 的 ASP 量 表 、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1991) 的 RQ量 表 以 及 Collins與 Read( 1990) 的 AAS量 表 為 基 礎 所 改 編 而 成 , 主 要 以 Bartholomew與 Horowitz( 1991) 的 人 18.

(29) 際 依 附 四 類 型 為 理 論 基 礎 , 為 一 多 項 式 測 量 量 表 , 採 Liker五 點 式 量 表計分,共有三十題。測驗屬於一個連續向度的測量,而非用來分 類依附類型。 6.Brennan 、 Clark 和 Shaver ( 1998 ) - - 親 密 關 係 經 驗 量 表 (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簡 稱 ECR量 表 ) Brennan等 人( 1998)將 當 時 現 有 的 14種 依 附 量 表 整 合 進 行 因 素 分 析 後 編 製 為 60題 的 依 附 量 表 , 發 現 依 附 量 表 最 適 合 以 逃 避 及 焦 慮 這兩向度來分別。逃避量尺呈現的是對他人的判斷正向與否,顯示 一個人對於親近他人或依賴他人是否感到自在;焦慮量尺呈現的是 對自己的判斷正向與否,顯示一個人是否擔心被拋棄。後續研究顯 示焦慮與逃避兩向度與內在工作模型的自我模式和他人模式相符 ( Crowell, Chris, & Shaver, 2008) 。 國 內 林 佳 玲 ( 2000) 以 及 孫 頌. 政 治 大 賢 ( 2007 ) 即 以 本 量 表 修 訂 中 文 版 的 ECR 量 表 , 其 信 度 與 效 度 驗 證 立立 •‧ 國. ㈻㊫學. 結果良好。. 7.Fraley 、 Waller 和 Brennan ( 2000 ) - - 親 密 關 係 經 驗 量 表 修. •‧. 改 版 (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Revised, 簡 稱 ECR-R). y. Nat. er. io. sit. ECR-R 量 表 是 以 試 題 反 應 理 論 修 訂 ECR 量 表 。 此 量 表 亦 以 逃 避. n. a l 度 題 數 分 別 為 18題 和焦慮兩個向度計分,各向 i v , 總 題 數 為 36題 , 其. Un i e h n c g 中焦慮向度與逃避向度各有反向題,需進行反向計分。逃避分量表. Ch. 的 信 度 分 別 為 .93,焦 慮 量 表 的 信 度 為 .94,兩 個 因 子 共 可 解 釋 51%的 變異量,顯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8.Fraley、 Heffernan、 Vicary和 Brumbaugh( 2011 ) - - 親 密 關 係 體 驗 量 表 - 關 係 結 構 版 (.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Relationship Structures , 簡 稱 ECR-RS) 以往的依附量表題目過多且題目多未清楚指稱特定的依附對象, 容 易 使 測 量 結 果 有 所 誤 差 。 Fraley等 人 ( 2011) 遂 重 新 編 修 ECR-RS 量 表 。 量 表 只 有 九 題 , 可 視 為 ECR-S 的 精 簡 版 , 可 以 測 出 特 定 情 境 的依附型態,測量的面向包括父親、母親、最好的朋友和伴侶四個 不同對象。此量表經探索性因素分析亦可區分焦慮與逃避兩因素, 兩 因 素 的 共 同 解 釋 變 異 量 約 為 69%,信 度 介 於 .85至 .91之 間,亦 與 其 19.

(30) 他相關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標關聯效度。如受試者在兩量表的得分均 低則屬安全型依附。如要取得個人特質效果,則取四個依附對象的 焦慮依附與逃避分數加以平均,即取得一個整體的焦慮依附或整體 的逃避依附分數,此分數即為跨情境的個人依附特質,基本上個人 對於父親與母親的依附特質較為相似,對伴侶與對同儕的依附型態 亦較為相似。 林 楷 庭( 2016)以 台 灣 的 樣 本 編 修 ECR-RS量 表 , 修 正 後 的 中 文 版 ECR-RS各 分 量 表 的 信 度 在 .86至 .91之 間 , 以 父 母 雙 方 為 依 附 對 象 解 釋 變 異 量 分 別 為 68% 與 71% , 此 量 表 亦 與 中 文 版 RQ 量 表 有 良 好 的 同時效標關聯效度。 依附類型究竟該以類別或是向度進行分類爭論已久,近年來學 者 傾 向 以 向 度 來 看 待 依 附 關 係,認 為 依 附 關 係 並 非 截 然 不 同 的 類 別,. 政 治 大 而是一個連續的建構向度。目前主要以兩向度(焦慮與逃避)或三 立立 •‧ 國. ㈻㊫學. 向度(依賴、焦慮及親近)模式被認為較佳的因素結構,其中兩向 度 的 模 式 更 為 優 良 ( 黃 玉 蓮 、 陳 淑 惠 , 2011) 。 依 附 兩 向 度 的 測 量. •‧. 工 具 中,ECR-RS是 目 前 依 附 研 究 領 域 中 常 用 的 研 究 工 具,題 目 雖 少. y. Nat. er. io. sit. 但可解釋變異量將近七成,且可清楚指稱依附對象,故本研究將採. n. 用 ECR-RS進 行 依 附 品 質 的a測 l 量。. Ch. 第二節. n engchi U. iv. 身體意象. 一 、身 體 意 象 的 內 涵 身體意象概念起源於二十世紀英國的神經科學家,他們在研究 腦 傷 病 患 時 使 用 了 身 體 基 模 ( body schema) 一 詞 ( Head & Holmes, 1912)。 Schilder延 續 他 們 的 概 念 , 於 1935年 時 創 造 了 身 體 意 象 一 詞 ( Hanley, 2004), 開 始 以 心 理 和 社 會 角 度 來 看 待 身 體 經 驗 , 將 身 體 意 象 定 義 為 個 體 心 目 中 對 自 己 身 體 所 形 成 的 影 像,由 感 覺 神 經 系 統、 心 理 層 面 及 社 會 層 面 三 者 互 動 所 形 成,是 一 種 調 適、動 態 的 過 程( 楊 嘉 惠 、 林 耀 豐 , 2011 ) 。 後 來 身 體 意 象 的 定 義 逐 漸 擴 張 , 除 了 對 自 己身體大小、形態的知覺外,還包含對身體各部位的的感覺,意即. 20.

(31) 除了知覺成分外,還包括了情意成分,知覺是指對自己身體大小估 計 的 正 確 性 , 情 意 層 面 則 是 對 自 己 身 體 的 態 度 與 情 感 ( Slade, 1994) 。 Brown、 Cash和 Mikulka( 1990) 認 為 身 體 意 象 為 個 體 對 自 我 身 體 特 徵 的 知 覺 與 態 度,又 可 細 分 為 身 體 關 注 與 身 體 滿 意 度。Schlundt 與 Johnson ( 1990 ) 認 為 身 體 意 象 包 含 四 項 概 念 ( 1 ) 體 型 的 意 識 知 覺;( 2)實 際 的 體 型;( 3)理 想 體 型 的 意 識;( 4)身 體 的 滿 意 度 。 Fisher( 1990) 則 認 為 身 體 意 象 包 含 四 個 層 面 : ( 1) 對 自 己 身 體 外 形 的 知 覺 ; ( 2) 瞭 解 自 己 身 體 知 覺 的 正 確 性 ; ( 3) 對 於 體 形 扭 曲 的 知 覺 ; ( 4) 對 自 己 身 體 魅 力 的 知 覺 。 Thompson( 1990) 除 了 上 述 的 知 覺 和 情 感 層 面 , 亦 將 行 為 層 面 納入考量。身體意象的知覺是指內心對自己身體大小、形狀、曲線. 政 治 大 的知覺,包含個體對自己體型大小的預估及知覺正確性。情感層面 立立 •‧ 國. ㈻㊫學. 是指個體會以感性或主觀的方式評量自己的身體,而這往往與實際 身體大小有所差異。此層面涉及個體對自己身體的滿意度、關注、. •‧. 認知評價與焦慮。行為層面則是指個體因身體形象影響而表現出的. er. io. sit. y. Nat. 行為。. n. al 意 象 是 指 個 人 對 Cash( 2008) 認 為 身 體 iv 自 己 身 體 的 經 驗 , 包 括. Un i e h n c g 個人的知覺,信念、想法、感受和行動所組成,是一個複雜且多元. Ch. 的 概 念 , 並 具 有 七 大 特 性( 1)對 身 體 與 身 體 經 驗 的 知 覺 、 想 法 與 感 覺;( 2)多 面 向 的 建 構;( 3)經 驗 與 自 我 感 覺 是 互 相 影 響 的;( 4) 受 社 會 的 影 響 ; ( 5) 並 非 靜 止 , 而 是 動 態 的 歷 程 ; ( 6) 會 影 響 訊 息 的 處 理 ; ( 7) 影 響 行 為 的 表 現 。 綜上所述,身體意象的定義可整理為個人對自己身體經驗的知 覺、感受和行動,受到個人內在生命及外在社會環境所影響,在動 態的歷程中所形成的多面向建構。身體意象又可分為正向身體意象 ( positive body image) 與 負 向 身 體 意 象 , 兩 者 是 獨 立 的 概 念 。 正 向 的身體意象指能接納及賞識自己的身體、尊重身體的需求,並能保 護 自 己 免 受 不 切 實 際 的 媒 體 訊 息 所 影 響 ( Avalos, Tylka, & Wood-Barcalow, 2005) 。 負 面 的 身 體 意 象 除 了 指 稱 對 身 體 有 不 合 理 21.

(32) 的認知,亦包含對身體的不滿足感或採過當的行動。正向或負向的 身體意象皆與外表關注及滿意度有關,故本研究將聚焦於外表取向 與身體滿意度。. 二 、影 響 身 體 意 象 的 因 素 身體意象的發展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性別、年齡、心理 特 質 、 家 庭 環 境 、 同 儕 、 社 會 文 化 及 媒 體 等 , Cash( 2008) 將 這 些 因素歸納為四個類別,分別為身體特質和變化、個人特質、人際經 驗、以及社會文化因素。 (一)身體特質和變化 1.性 別 眾多的研究顯示,女性較男性更為關注外表及體重,但身體及. 政 治. 外 表 的 滿 意 度 卻 低 於 男 性 ( 趙 瑞 雯 , 1996; 大 Paxton, 1991; Schwartz,. 立立. •‧ 國. Tantleff-Dunn,. &. Thompson,. ㈻㊫學. Phares,. 1999;. Mellor,. Fuller-Tyszkiewicz, McCabe, & Ricciardelli, 2010),甚 至 有 超 過 50%. •‧. 的 青 少 女 想 要 減 重 ( Wardle & Marsland, 1990) 。 飲 食 疾 患 在 女 性. y. Nat. er. io. sit. 中 較 為 盛 行 ( Polivy & Herman, 2002) , 可 能 是 因 為 媒 體 對 女 性 的. n. 影 響 較 男 性 大 ( Ogden & Mundray, 1996) ,v 也 可 能 是 因 為 女 性 自 尊 al ni C U i e 性( 與 身 體 滿 足 感 之 間 的 連 結 高 於h男 Henriques & Calhoun, 1999), ngch 抑或是因為身體意象與身體滿足感的心理功能對女生而言,比男生 來 得 重 要 ( McCabe & Ricciardelli, 2004;Crespo et al., 2010) 。 過往的研究多聚焦於女性的身體意象,對於男性的身體意象關 注 較 少 ( Cash, Thériault, & Annis, 2004) 。 不 過 近 年 來 有 越 來 越 多 研究顯示,男性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意象。不同於女生追求苗 條與減重的行為,男性的身體意象關注層面較女生複雜,其不滿意 感也較難偵測。雖然有不少研究顯示,體重與身體不滿足感仍有強 烈 相 關 ( van den Berg, 2012) , 而 且 這 樣 的 關 聯 可 能 從 國 小 就 已 有 跡 象 ( Ricciardelli, McCabe, Holt, & Finemore, 2003) , 但 對 於 部 分 男性來說,身體意象和體重並非必然相關。尤其在西方國家,男性 重 視 肌 肉 線 條 多 於 體 重 計 上 的 數 字 , 但 BMI 指 數 的 高 低 並 不 能 反 映 22.

(33) 肌肉量的多寡。是以體重過重或過輕的男生都會有身體不滿足感, 過輕的體重可能代表著肌肉量不足,進而採取增重的方式,過重的 男生則會採取不健康的方式進行減重。 青少男對於身體感到不滿足有其生理和社會文化因素。近年來 增肌減重的需求儼然已是一個跨文化的趨勢。因為社會的價值觀認 為男性有肌肉比較陽剛,有男子氣概,故有不少青少年也開始追求 肌 肉 線 條 。 過 分 追 求 肌 肉 的 男 性 甚 至 會 有 肌 肉 上 癮 ( muscle dysmorphia)的 症 狀 出 現 。 台 灣 目 前 的 研 究 顯 示 約 有 12.5%的 進 行 重 量訓練的成年男性有肌肉上癮症的問題,而此症狀的發生與社會體 型 焦 慮 有 關 ( 張 志 成 , 2015) 。 不 同 於 生 理 早 熟 的 青 少 女 有 較 差 的 身體意象,生理晚熟的青少男其社會能力較差,在同儕間比較不受 歡 迎 , 甚 至 和 父 母 也 有 比 較 多 的 衝 突 ; 而 BMI 指 數 過 高 的 青 少 男 也. 政 治 大 會 承 受 比 較 大 的 社 會 壓 力,尤 其 是 過 胖 者 常 受 到 比 較 多 的 同 儕 嘲 笑; 立立 •‧. •‧ 國. 肉更強壯的話題。. ㈻㊫學. 又因受到父母或是同儕的影響,男生可能會討論如何讓自己身體肌. 然而相較於女性,男性的身體滿足感還是較為優越,這與社會. y. Nat. er. io. sit. 文化壓力有很大的關係。女性的身體意象常受到母親的影響,身為. n. al 傳 遞 一 些 關 於 外 社會媒介的母親常會對女兒 iv 表 的 重 要 性 或 減 重 的 訊. Un i e h n c g 息,但對兒子的外表則較少負面評論,甚至較多的讚美與肯定。此. Ch. 外,青少男較少參與社會比較的活動,其社會比較的處理歷程也不 同於女性。當他們和同儕比較時,他們較常使用自利性偏差的方式 來處理訊息,這可以協助他們忽略負面的訊息,發展正向的評價。 而媒體對於男性的負面影響較小,因為男性較可以忽略不切實際的 媒體訊息,在吸收媒體訊息時是去學習改善身形的方法並實行,而 女 性 卻 會 內 化 負 面 的 感 覺 並 不 斷 反 芻 ( Ricciardelli, 2012) 。 在 外 表 取 向 方 面,目 前 的 研 究 多 顯 示 女 性 較 男 性 更 為 重 視 外 表。 這或許是因為傳統的價值觀認為男性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能力的展現 而非外表的虛華,男性若重視外表會與社會價值觀不符,談論外表 的 話 題 會 使 得 他 們 不 自 在,因 為 身 體 意 象 被 認 為 是 屬 於 女 性 的 詞 彙。 而談論運動、健康的問題較無害,運動的功能又可以增加男生的社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Xianggang zaji (miscellaneous notes on Hong Kong) was written by an English and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y a local Chinese literati.. Doubts can therefore be cast as to whether

With learning interests as predictors, the increases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were greater for third- graders and girls than for fourth-graders and boys; growth in learning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Generalized LSMA theorem: The low-energy states in gapped phases of SU (N ) spin systems cannot be triv- ially gapped in the thermodynamical limit if the total number of

• Many-body physics is essential for sub-keV detectors of neutrinos and dark matter. • High-quality many-body calculations can substantially reduce

* School Survey 2017.. 1) Separate examination papers for the compulsory part of the two strands, with common questions set in Papers 1A & 1B for the common topics in

„ Indicate the type and format of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message body. „ Content-Length: the length of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