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淺談校園中的性別平等教育/ 20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淺談校園中的性別平等教育/ 205"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6),頁 205-207

自由評論 第 205 頁

淺談校園中的性別平等教育

黃巧如 桃園市迴龍國民中小學教師 自 2004 年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 後至今已經過十餘年,筆者希望透過 《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目的的再次釐 清,讓我們從源頭掌握《性別平等教育 法》的理念,接著再藉由校園現場的觀 察提出問題與個人的省思和建議。

一、《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

目的與重要性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1 條即開 宗明義說明其立法目的:為促進性別 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 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 教育資源與環境,特制定本法。可見 制定《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目的是希 望透過教育,培養學生性別平等意識 的能力,察覺生活中的性別迷思,增 進尊重多元的價值觀與欣賞的態度, 建立友善安全的校園環境,進而建構 公平公正的祥和社會,而不僅限於性 侵害或性騷擾的防治及救濟的消極行 政而已,更應積極重視學習環境與資 源及課程、教材與教學的實質平等, 對於多元性別特質、同志及懷孕學生 的權益也能有所保障(林曉芳和黃碧 慧,2010;陳月端,2010)。 自《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後, 國內陸續訂立《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 細則》、《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 防治準則》與《懷孕學生輔導與處理 要點》等相關配套,希冀能落實建立 起更友善的校園環境,也可見《性別 平等教育法》對教育現場的重要。

二、校園現場性別平等教育有待

提升

在各方團體多年的努力下,推動 了許多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成果,但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2016)公布 103 年校園 性侵害事件 調 查屬實 統計資 料,如下圖 1 所示,按被害人年齡統 計共 438 人,除年齡不詳者外,以未 滿 18 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為最多,占比 高達 55.71%。 圖 1 校園性侵害事件調查屬實統計-按被害 人年齡統計(103 年 1~12 月)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6)。校園性侵害事件調查 屬實統計-按被害人年齡統計。取自 http://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0A9 5D1021CCA80AE 備註: 1. 本資料為「學校進行校安通報後,依《性別平等教育 法》處理且調查屬實之事件」。 2. 統計數據排除 16 歲以下之合意案件。 另一方面,再從桃園市來看,桃園市 主計處(2016)公布 104 年桃園市性侵害 通報案件被害人共計 1,210 人,如圖 2 所 示,男女分別為 209 人及 979 人,其中男 女被害人均以 18 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占 比最高;可見桃園市十二年國教之學齡階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6),頁 205-207

自由評論 第 206 頁 段的校園環境在《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 多年後,性平友善環境是否仍存在有待提 升的空間?而身為學校教育主力的教師 在性平友善的提升上可以再做哪一方面 的努力,這是身為教師的我們需要自我省 思的。 圖 2 桃園市 104 年性侵害通報案件兩性被害 人各年齡別占比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主計處(2016)。104 年桃園市性 別圖像。取自 http://www.oge.tycg.gov.tw/home.jsp?id=35&par entpath=0,4,33 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21 條規 定:「學校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知悉 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 性霸凌事件者,除應立即依學校防治規定 所定權責,依《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兒 童及少年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 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通報外,並應向 學校及當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 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另外 在第 36 條也規定未於二十四小時內,向 學校及當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 報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 罰鍰。從上述法條可見,學校教職員工知 悉「疑似」性平事件發生時即應馬上進行 責任通報,否則將會進行罰緩。 然而,研究者即從事教育工作,曾兼 任國中小的輔導組業務,負責推動性別平 等教育等輔導行政工作,也擔任過導師。 從工作現場發現,第一線教育人員在判斷 校園性平事件時,易對性別平等認知產生 不確定感,如:「這是性騷擾嗎?還是兩 小無猜的打鬧?」;又或在召開性別平等 教育委員會時,委員們在針對案件討論時 也會有質疑,如:「有這麼嚴重嗎?如果 這樣的案子都算性騷擾,不就整天都要開 會了?」。從上述例子可以知道,無論是 教師或是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的性 別平等認知尚有進步的空間。 蘇芊玲(2014)指出因為校園性平事 件的影響和後果明顯,對學校造成一定壓 力,一旦發生性平事件,學校立刻依法投 入人力、物力處理,不敢有輕忽的態度。 一個性平案件常常讓性別平等教育委員 會委員、調查委員或相關親師一干人等筋 疲力盡,還須面對來自上級、教育主管單 位、家長或外界與論的壓力,情緒常常緊 繃低落,有些學校教育人員,甚至是一些 關心這個議題的民間團體人士和學者因 此把氣出在《性別平等教育法》上,覺得 這是一部從上而下的壓迫,並且帶來麻煩 的法令。 綜合上述,從十二年國教階段性侵害 案件的高占比、教育人員性平認知的模糊 或者是學校處理性平事件的壓力,這都是 目前教育現場在實施《性平教育法》時須 面對的問題。為避免負有執行責任的學校 教職員工因對性別平等有模糊認知而不 慎觸法,減輕從教的束縛和壓力,從而提 供更友善的校園環境,教職員工其實可參 加教育局委託或學校單位辦理的性別平 等教育研習或透過學校相關會議上接觸 到相關的法律布達或性別平等認知的相 關宣導活動增強性別平等知能。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6),頁 205-207

自由評論 第 207 頁

三、《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教師

增能管道

性別平等教育的知能需要因應時代 演變持續精進,教師其實有許多增能的 管道,以下簡單列舉幾個建議供參考: 內容 簡介 真 善 美 教 學 資源分享網 http://www.goodlife-edu.c om/home 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負 責維護建置,內含性別平 等教育與生命品格教育 套裝課程、主題教案、教 學資源與線上研習等。 桃 園 市 國 民 教 育 輔 導 團 -性 別 平 等 教 育議題 http://ceag.tyc.edu.tw/cea g/home.php?sub_id=34 由東安國小黃木姻校長 擔任召集人,定期舉辦研 習活動,提供教學示例與 性平知能的進修活動 臺 北 市 性 別 平等教育網 http://163.21.249.63/joom la/cht/index.php 內含成果分享、法令規章 與人才庫等資源。 兒 童 性 侵 害 防 治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在 職 進修網 http://childsafe.isu.edu.tw / 提供繪本、遊戲與學習單 等教學素材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性 別 教育研究所 http://gender.nknu.edu.tw/ 提供碩士班與性別教育 博士學位學程的進修 教 育 部 性 別 平 等 教 育 全 球資訊網 https://www.gender.edu.t w/web/index.php/home 含課程教材與教學的參 考資料 高級中等以下 學校性別平等 教育工作小組 推動課程與教 學諮詢服務中 http://genderedu.cpshs.hc c.edu.tw/bin/home.php 提供課程、教學、評量、 相關法規與資料等。 除了研習活動與教學資源之外,也可以 參加輔導團、種子教師、工作坊或是在職進 修,教師可以視需要選擇最適合的管道,最 重要的是要定期做性別平等教育的增能,才 能為營造性平友善的校園環境盡一份心力。 參考文獻  林曉芳和黃碧慧(2010)。國小教師性 別平等意識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明道通 識論叢,8,97-114。  陳月端(2010)。性別平等化之法源基 礎及其在校園之實踐。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 學刊,5(1),101-110。  陳月端(2012)。性與法律-性的相關 法律制定探討。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 7(1),59-78。  蘇芊玲(2014)。《性別平等教育法》: 我的認識、思考與想像。婦研縱橫,101, 24-30。  桃園市政府主計處(2016)。104年桃 園市性別圖像。取自 http://www.oge.tycg.gov.tw/home.jsp?id=35& parentpath=0,4,33  教育部統計處(2016)。校園性侵害事 件調查屬實統計-按被害人年齡統計。取自 http://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0 A95D1021CCA80A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每學期 每學期 每學期 每學期 4 小時 小時 小時 小時. (性別平等法第 17 條

十、

十、

十、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未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通報,致再度發生校園

十、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未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通報,致再度發生校園

一、 依據性平法第 17 條第 2 項規定:

十一、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未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通報,致再

督導考核各學 校及機構推展 性別平等教育 情形,以建立 性別平等教育 氛圍,提升本 市市民及學校 教職員工生性 別平等教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