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非漢字圈之華語學習者於漢字習得之歷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非漢字圈之華語學習者於漢字習得之歷程"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非漢字圈之華語學習者於漢字習得之歷程

此研究回顧了「漢字教學」、「運用形聲字特性來輔助華語學習者 之成效」、「拼音文字以及漢字於語音、意義的處理」此三大類的 相關文獻,其中漢字教學的相關文獻皆著重於漢字教學法,而形 聲字也無法完全表示漢字的語音,故對於華語學習者學習漢字的 成就仍有限。如果我們能夠了解華語學習者在學習漢字的歷程, 則能夠設計出一套最符合華語學習者需求的教學法,故也回顧了 漢字於語音、語意處理的文獻,發現已有許多學者正著手於調查 漢字語音、語意處理的歷程,但其實研之受試者皆為中文母語人 士,尚未有對華語學習者所做的研究;故此研究的目的為探討非 漢字圈之華語學習者於漢字習得之歷程,並為此研究創造了一套 實驗方法與步驟,實驗結果發現非漢字圈之華語學習者自認在學 習漢字時會先學習到漢字的語意,但實驗結果發現大部分的學習 者們是先回憶起語音,於其後才回憶起語意,與他們所認為之事 實正好相反,這有可能是因為拼音文字為母語的使用者偏向先學 習語音才學習語意的順序有關,而中文母語人士則是相反,故我 們可以發現學習的歷程也會遷移至學習第二語言當中;除此之外, 我們更能夠應用這樣的遷移到華語教學之中,在了解非漢字圈之 華語學習者學習漢字的歷程前提下,增加華語教學的效率以及效 果。 關鍵字:漢字、歷程、語音、語意、華語文教學、遷移 作者:何芷揚研究生、張金蘭教授

(2)

一、 前言

對於中文母語人士來說,需要 5-6 年的時間來學習漢字;而對於非漢字圈的 華語學習者來說,漢字更可說是中文當中最困難的部分,也是非漢字圈的華語學 習者在學習華語時最有困難的,但華語學習者並沒有 5-6 年的時間來學習漢字, 故如果我們能夠深入了解他們在學習漢字的歷程,則能夠以歷程應用於漢字教學 的方法,進而發展出一套有效且最適合非漢字圈的華語學習者學習漢字的方法。 回顧了許多文獻,其中我們可以發現甚少有針對華語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歷程 的研究,大多的研究皆針對漢字教學方法的本身,或是針對中文母語人士在處理 漢字的歷程,故此為本篇研究的主軸,以非漢字圈之華語學習者為主,來探討學 習者在學習漢字的歷程。

二、 文獻回顧

在文獻回顧的部分,主要回顧三大類的文獻:漢字教學、運用形聲字特性來 輔助華語學習者之成效、拼音文字以及漢字於語音意義的處理。 為使此研究的目的與漢字教學融合,故回顧漢字教學相關的文獻,以期能夠 更深入了解漢字教學的內涵以及是否已有與此篇研究相關的實驗;除此之外,許 多學者探討運用形聲字的特性於華語教學當中,能夠使教學更有效率,而其是否 有其成效,我認為我們仍有待探討的空間,但對於其精神以及出發點,我是十分 肯定的。 最後拼音文字以及漢字於語音意義的處理的相關文獻內的研究受試者皆以 中文母語人士為主,故對於中文母語人士的漢字識別歷程已有相當多的討論,此 也提供了此研究的空缺,由於缺少針對非漢字圈之華語學習者學習漢字的歷程, 以及其識別歷程,顧此篇研究以此為出發點,以期能夠發現非漢字圈華語學習者 在學習漢字的內心歷程。 2.1 漢字教學         大部分的華語學習者對於漢字的學習都感到困難,尤其對於非漢字圈的華語 學習者更是困難,由於漢字與拼音文字是十分不同的兩種文字系統,故對於拼音 文字的使用者,也就是非漢字圈以外大多數語言所使用的文字來說,漢字不直接 呈現其語音的特性使得華語學習者除了需要記憶一個漢字的語意,還需記得其語 音,才能夠被認為是學得了一個漢字;目前有許多的文獻在探討如何針對漢字的 特性來進行教學,例如林季苗(2011)所寫的「漢語教學四大原則與法國經驗」, 其中提出了四種漢字教學的原則,分別為:字本位、語文分步、集中識字以及識 寫分流,以及柯彼德(1995)所著的「關於漢字教學的一些新設想」當中,皆提出 了許多對漢字教學的想法,但其文章皆以漢字的特性為出發點,較少有以華語學 習者學習為主,探討他們學習漢字的歷程。

(3)

另外,丁安琪(2011)所著的「法國中學生漢字學習情況調查與分析」當中, 揭示了非漢字圈之華語學習者對於漢字學習的情況,其中共研究了 51 名 12 歲至 18 歲之間的華語學習者,其學習者分別來自於法國巴黎西郊中文學校、巴黎南 郊中文學校、法國南方華人協會中文學校、馬賽地區中學、Janson 中學的中學 生。其問卷發現,最多數的學生學習漢字是為了要滿足學習漢語的需要,也發現 非華裔學生比華裔學生對漢字的本身有著更高度的興趣。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認為 漢字是困難的,但經過努力學習仍能夠掌握。也發現如果學習者一開始學習漢語 就同時學習「語」以及「文」,則會傾向於同時進行,反之亦然。學生認為漢字 的結構與部件組合方式最難,再來才是認讀,最後是筆順;隨著漢語能力的提升, 學習者對於漢字的興趣將相對下降。 在漢字教學相關的文獻當中,鮮少以華語學習者學習漢字的歷程來應用於華 語文教學當中,故此篇文章著重於探討華語學習者學習漢字的歷程,尤其以非漢 字圈之學習者為主,由於他們在學習中文前的漢字能力皆為零,以減少個別差異 以影響此實驗之結果,並期待能夠發現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時的規則以及現象,以 期應用於華語文教學之中。 2.2 運用形聲字特性來輔助華語學習者之成效 中文的漢字當中,大約有八成的漢字可被歸類為形聲字,故有研究以其中的 「形符」以及「聲符」為研究對象,試圖研究出一套能夠幫助華語學習者有效學 習漢字的方法。 像是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的徐千惠、蔡孟峰、張嘉惠,以及國立中央大 學中國文學系的廖湘美、李淑萍,與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吳嫻等 人(2013)所合著的文章〈主要漢字形聲字發音規則探勘與視覺化〉,其中提及了 「漢字教學應當有別於占絕大優勢的拼音文字教學法,若是忽略了漢字的組字特 性,學生只好靠著經驗想辦法消化所學的漢字,喪失了漢字中表音與表意的線索, 造成漢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困難重重。」故我們在教漢字時不可忽略漢字 的特性,以及漢字所獨有的組字規則,故接下來本文又提出「漢字字形不直接表 音的特性,使得字形對應到字音往往需要以拼音來輔助,相較於拼音文字系統來 說,漢字系統多了一步學習的過程,為學習者築起一道鴻溝。若能設計合適的漢 字識字教學,指引漢語學習者找回漢字表音和表意的線索,將有助於他們跨越漢 字學習的障礙,增加其學習效率的同時亦能窺探漢字的奧秘。」有鑑於漢字與拼 音文字有著不同的特性,像是拼音文字,顧名思義,能夠看見其字詞便知曉其語 音為何,但對於漢字來說,雖有些內部的規則,但仍需另外學習其語音,故漢字 並不像拼音文字一樣,能夠見其字詞便知其語音,故漢字在教學上需與其拼音文 字的教學法有所區別,以教導學生漢字的特性以及其內部規則,而非直接拿拼音 文字教學法的那個方法套用於漢字教學當中。 徐千惠等人的研究重點為以「關聯式規則探勘法」,尋找出形聲字當中與其 對應語音的規則以及關聯性,像是漢字組成成分中如果有「青qīng」這個字,其

(4)

字的發音則會與「青qīng」相關,像是「請qǐng」、「情qíng」以及「清qīng」等; 有待找出其關聯性以及規則之後,再來建立漢字發音的階層式架構,找出主要的 形聲字發音規則,最後設計視覺化方法、以教學網站的方式呈現。我認為此研究 的目標以及出發點十分恰當,皆是為了解決漢字無法直接表音的特性,故希望能 夠建立一套系統來使漢字的發音更有規則,並且讓華語學習者能夠以更有效率的 方法來學習漢字,這些理想皆是華語文教學的我們希望能夠解決的,但在此文的 文末,又提及了「發音關聯規則的視覺化,可看出形聲字的聲符『發音方法』大 多數和形聲字的『發音方法』相同。」但對於華語學習者來說,找出形聲字中聲 符與其發音的相關性可能還不足夠,如全部形聲字的聲符皆能夠表其語音,則能 夠有效的使華語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時降低其學習難度,但在此的發現為部分的形 聲字才與其聲符的「發音方法」相同,而其中的發音方法,指的是不包括聲調的 語音,但中文本身即是以聲調來區辨其語意的語言,像是「水餃shuǐ  jiǎo」以及 「睡覺shuì  jiào」,其語音皆相同,但因為其聲調的不同而完全的改變了其所代 表的意義,故我認為此研究當中,本身有其研究意義,但是否適用於華語學習者, 則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故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了解華語學習者在學習漢字的歷程,尤其是非漢字 圈的華語學習者,先了解他們在學習漢字的歷程,是先習得其語音或其語意,從 中便能夠設計出一套更貼近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或教學方法,故在本研究當中,著 力於發掘非漢字圈華語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時的歷程,以便更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機 制。 2.3 拼音文字以及漢字於語音、意義的處理 拼音文字能夠視其文字便得知其語音,像是英文、法文等語言即是屬於拼音 文字;但對漢字來說,無法與拼音文字一樣能夠視其字便得其音,故有許多研究 在探討對於拼音文字以及漢字來說,其識別歷程是否相同。 吳瑞屯、楊馥菱以及林維駿等人(2013)即著作一篇論文來探討拼音文字以及 漢字在識別歷程當中是否有所不同,文中提及在早期的研究當中,部分學者提出 拼音文字以及漢字的識別歷程是相同的,皆是先激發其字詞的語音,接下來才是 識別其語意,像是Chen & Shih最早於1988年的研究當中,以「字彙判斷」的研 究提出語音轉錄是漢字辨識過程中必要歷程的主張,隨後即出現了更多的相關研 究如Perfetti與Tan(1998);Perfetti、Zhang及Beren(1992);Pollatsek、 Tan及Rayner(2000);Spinks、Liu、Perfetti及Tan(2000);Tan與Perfetti (1997);Tan、Hoosain及Peng(1995);Zhang、Perfetti及Yang(1999); Ziegler、Tan、Perry及Montant(2000)等。但也有人持反對的觀點,像是吳瑞 屯與陳欣進首先指出,Cheng與Shih的實驗及Perfetti指導的系列中國留學生所 發表的著作,都面對方法學及邏輯推理問題,實驗結果不只無法被重複(如

Perfetti & Tan, 1998),其所報告之統計數據也有令人不解之處,如Cheng & Shih,

(5)

值。

故Liu等人(1996)的研究同時操弄字頻及規則性,觀察兩者對漢字字彙判 斷作業及唸字作業的影響。結果發現,「唸名作業」得到比「字彙判斷」作業更 大的字頻效果,與拼音文字實驗得到的結果相異。故先前Chen & Shih以「字彙 判斷」研究得出的結果並不足以證明拼音文字以及漢字的識別歷程皆相同,而Liu 等人也發現在漢字當中,認字過程當中並不必然涉入語音處理,而唸字作業裡的 發音過程卻是在單字被確認之後(post-lexical)才啟動的過程。也就是說,在 拼音文字當中,認字過程當中涉及語音的處理,但漢字則否;而在唸漢字的研究 當中,發現受試者需先了解其語意之後,語音才會被激發。 在漢字的識別歷程研究當中,受試者皆為中文母語人士,故此篇研究期望以 非漢字圈之華語學習者為受試者,來了解他們學習漢字的歷程,是否與先前所提 到的先識別其語意,才激發其語音的漢字識別歷程相同。

三、 研究目的

        綜合了文獻回顧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在漢字教學的文獻部分,大多數的 文獻皆著重於漢字的教學法,並且著重於漢字的特性,故其後又有學者主張以形 聲字的規則性來教導華語學習者,但有其相當程度上的限制。而在漢字語音、語 意的處理實驗當中皆以中文母語人士為受試者,缺少研究華語學習者是如何處理 漢字與期語音、語意的學習過程;為了解華語學習者在學習漢字的困難,並也為 了解決華語學習者學習漢字的困難,本篇文章期望能夠先了解華語學習者在學習 漢字的歷程,以及在漢字學習時的內在運作機制。 而華語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時的內在歷程以及運 作機制是十分複雜的,此研究著重於華語學習者於學 習漢字的順序為何,是先連結漢字與語意,或是先連 結漢字與語音;由於語音與語意之間的連結將使此研 究更加複雜,有鑑於時間的因素,故在此只探討漢字 與語意、漢字與語音之間先後順序的連結。藉由這樣 的實驗結果,以應用至華語教學當中,讓教師了解應 該如何做出更有效的教學。

四、 研究方法

由於前人尚未有相似的實驗方法,故在此份研究當中,作者自行設計其研究 方法以及實驗步驟,第一步為邀約受試者,第二步為與受試者見面後的實驗步驟: (1)先請受試者填寫基本資料表(附件 1),(2)詢問受試者他們認為自己在學習漢 字時,是先連結漢字與其語音或語意,(3)教導受試者五個流利級程度的漢字, 圖表   1.   漢字連結語意、語音示意圖

(6)

(4)詢問受試者對於漢字的看法,於此階段轉移受試者注意力,(5)請受試者回憶 剛剛學到的五個漢字,詳見如下圖所示:   圖表   2.   實驗步驟示意圖           此實驗的施測方式為與受試者見面,並以書面方式進行,其實際進行內容及 實驗材料如附件 2 所示。 4.1 實驗中五個漢字的挑選方法 此實驗中挑選漢字的方式並未遵守造字原則,如象形、指事、形聲、會義等 等原則,其原因為華語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時大多無法了解其造字規則,故挑選此 五個漢字的原則是以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當中所規定的字詞來當作此 實驗內容中的漢字研究素材。 從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當中所提供的「華語八千詞」內已訂定了入 門級、基礎級、進階級、高階級以及流利級等五個不同等級的詞彙,而在此研究 當中,為確保華語學習者尚未於實驗前即已學習此漢字,故以流利級,也就是最 高級測驗內容的詞彙為主,找尋能夠一字成詞,也就是一個字即能夠代表一個語 意的漢字,並且在先前四個級別當中未出現的漢字,其中共挑選出「扎、亦、敝、 遮、賜」等五個漢字,當作此次研究的漢字,其經過篩選,這五個漢字皆無法從 其偏旁或部件來猜測其語音以及意義,故使用此漢字。並且在挑選這五個漢字時 希望筆畫從簡單到複雜皆包括於其中,故這五個漢字從最少的四劃,到最多的十 五劃都有,以減少筆劃的複雜度對於其實驗的影響力。 在其選取的漢字當中,有幾個漢字的發音超過兩種,也就是有破音字的狀況, 在這個實驗中以最常見的語音為主。故在每個漢字當中只給予一個語音以及一個 語意。 4.2 研究對象 為了找尋漢字能力起始點相同的受試者,並降低受試者因背景的不同,而對 於漢字的識別能力也有所不同;故研究對象為非漢字圈的華語學習者,以確保其 背景皆為相同,也就是在童年時期皆不會被動地受到漢字的教育,或因親戚朋友 而接觸漢字文化,此實驗以滾雪球的方式在社群網站 facebook 當中找尋在台北 的華語學習者,總共徵得九位受試者,分別來自美國、英國、丹麥、法國、德國、 填寫基本資料 詢問受試者學 習漢字時連結 的先後順序 教導受試者5 個中文漢字 詢問受試者對漢字的看法 回憶剛剛學到的5個漢字  

(7)

比利時、愛沙尼亞、加拿大以及多明尼加,其中總共有三位女性,以及六位男性 參與此實驗。 受試者的年紀從 22 歲至 39 歲不等,其學習中文的時間從最短的 5 個月到 84 個月(7 年),其中有兩位受試者從未上過中文課,皆以自學的方式學習中文; 而在受試者的童年(0 歲至 16 歲)當中皆尚未學習或接觸過漢字。受試者的詳細 資料如附件 3 所示。 4.3 實驗地點 實驗地點以大學內的空教室以及咖啡廳為主,其地點的挑選原則為安靜,且 能夠進行其中漢字的教學為主,加上研究者以及其受試者皆住在台北市內,故實 驗的地點皆位於台北市內的大學校園內以及台北市內的咖啡店當中。

五、 研究結果

在研究結果當中,我們可以看附件 4 的研究結果當中,只有 2 位受試者認為 他們在學習漢字時是先連結漢字與語音,剩下的七位受試者皆認為他們是先連結 漢字與語意,其後才連結漢字與語音,如圖表 3 所示,以百分比來換算,我們可 以說百分之二十二的受試者認為在學習漢字時是先連結漢字與語音,其後才是漢 字與語意的連結,但剩下的百分之七十八則認為是相反的學習歷程。 但實驗的結果當中顯示了與受試者自認的學習歷程是完全相反的,在結果當 中,有百分之七十八的人在回憶漢字時,是先喚起漢字的語音,其後才是語意; 而百分之十一則是先喚起語意,再來才是語音的喚起。最後百分之十一的人則是 語音與語意皆未喚起,這有可能是因為學習者尚處於初階學習的階段,故其漢字 對他們來說仍有某程度上的困難,詳見圖表 4。   圖表   3.   受試者認為自己在學習漢字的先後順序 22%   78%  

How  learners  pretend  to  remember  

Chinese  characters  

sound→meaning   meaning→sound  

(8)

  圖表   4.   實驗顯示受試者是如何學習漢字的先後順序  

六、結論

看完以上的研究結果後,我們可以發現非漢字圈的華語學習者們雖然認為自 己是先連結漢字與其語意,但研究結果則發現是相反的結果,也就是非漢字圈的 華語學習者們在學習漢字時,會先連結漢字與語音,再來才會激發其語意。非漢 字圈的華語學習者為甚麼會認為他們是先連結漢字與語意呢?有可能是因為中 文的語音與拼音文字相差甚遠,中文是聲調的語言,這樣的特性在拼音文字當中 並沒有這樣的現象,故非漢字圈的華語學習者會認為對於漢字與語音、漢字與語 意的連結。 有趣的是為甚麼實驗結果說明了非漢字圈的華語學習者是先連結漢字與語 音,其後才連結漢字與語意呢?有可能是因為拼音文字的處理特性,如先前的文 獻探討當中,討論到拼音文字是先處理語音,其後才處理語意,故可能對於非漢 字圈的華語學習者來說,他們已經習慣在學習文字時,先處理語音,再處理語意, 故在學習漢字時,潛意識仍然使用這個學習策略,致使學習者雖然認為自己是先 連結漢字與語意,但實際上則是先連結了漢字與語音;這與許多中文母語者在學 習英文時正好相反,常常許多中文母語者在學習英文時,看到單字認得其所代表 的意思,但無法說出這個單字的語音,這也可能是先前文獻探討當中,提到中文 母語者在識別漢字的歷程當中,不需要激起漢字的語音,便能夠識別其意義有關。 故在這份研究當中,我們能夠發現非漢字圈之華語學習者仍以他們學習母語的歷 程來學習漢字,而中文母語者也仍使用著他們學習中文時的歷程來學習外語,這 樣學習方法的遷移能夠應用至華語文教學當中,故我們應多了解學習者的背景, 以了解學習者學習的方式以及歷程;像是如果在拼音文字的國家教授華文,應該 告知學習者,中文母語者在學習漢字時的歷程為何,透過這種方式,華語學習者 才能夠了解中文母語人士是使用甚麼樣的方式來處理漢字的學習,並且如法炮製, 78%   11%   11%  

How  the  experiment  shows  the  order  

to  recall  characters  by  learners

Recall  sound  first   Recall  meaning  first   Do  not  remember  

(9)

才能夠使學習者學習出像母語一般的中文。

七、建議與討論

此份研究因時間上的限制,故受試者之數量有限,如未來有學者有意繼續這 方面的研究以及實驗,建議找更大量的受試者受測,以增加其信度以及其效度。 在拼音文字以及漢字於語音、意義的處理方面的文獻當中,其相關研究皆以 電腦施測,並精確地計算受試者回答的時間長短,我想這種方法能夠應用於這份 研究當中,以期未來能夠更精確地測量出非漢字圈之華語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時的 歷程,並使用數據使此實驗更具說服力。

八、參考資料

丁安琪(2011)。法國中學生漢字學習情況調查與分析。漢字文化,issue:1,83-87 頁。 林季苗(2011)。漢語教學四大原則與法國經驗。華語文教學研究,卷:8,issue: 2,65-79頁。 吳瑞屯、楊馥菱、林維駿(2013)。跨越單字辨識歷程研究裡的語音處理議題。中 華心理學刊 民102,55卷,3期,289-318。 徐千惠、蔡孟峰、張嘉惠、廖湘美、李淑萍、吳嫻(2013)。主要漢字形聲字發音 規則探勘與視覺化。Proceedings of the Twenty-Fifth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Speech Proceedings。

(10)

附件 1.基本資料表

Thanks  a  lot  for  your  participation  J  

Nationality      

Gender      

Age      

How  long  did  you  learn   Chinese?  

    Where  did  you  learn  

Chinese?  

    How  long  have  you  stayed   in  Chinese  speaking   countries?  

   

Did  you  learn  Chinese   characters  during  your   childhood?  

   

 

(11)
(12)

附件 3. 受試者資料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NO.7 NO.8 NO.9

Nationality American French German Dominican

republic Estonian British Belgium Danish Canadian

Gender female male male male male male male female female

(13)

How long did you learn Chinese? 6 months 24 months 84 months 24 months 18 months 18

months 48 months 24 months 5 months

Where did you learn Chinese? studied by her own. books, language exchange

Taiwan taiwan taiwan In Estonia and Taiwan studied by my own, Pimsleur, Assimil, Glossika University in Belgium University both in England and Taiwan private tutor How long have you stayed in Chinese speaking countries?

16 months 4 years 7 years

3 years and 9 month

10

months 5.5 years 1 year 2 years 1 years

Did you learn Chinese characters during your childhood?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附件 4 實驗結果資料 NO.1(America n, English) NO.2 (France, French) NO.3 (Germany, German) NO.4 (Dominica, Spanish) NO.5 (Estonia, Estonian) 1. 華語學 習者自認學 習漢字的先 後順序 (音/ 義) 義 義 音 義 義 2. 是否上 過專門學習 漢字的課 程? (是/否) 否 否 否 是 否 3. 是否有 學習漢字的 特別策略? 是 是 否 是 是

(14)

(是/否) 4. 承上 題,如有的 話是甚麼 呢? usually write many times and make sentences. Then try to read and do over and over again use partial characters to guess the pronunciation NA

write many times and use the partial characters to guess ususally write 10-20 times first, in the meanwhile, follow the stroke order 5. 你覺得 漢字難嗎? (是/否) 是 是 是 否 是 6. 母語書 寫的難度? (1-10 分) 8 9 2 1 3 7. 中文書 寫的難度? (1-10 分) 9 8 10 7 9 8. 亦 (音先 1, 義先 2) 1 1 1 1 1 9. 賜 (音先 1, 義先 2) 1 1 2 2 1 10. 扎 (音 先 1, 義先 2) 2 1 1 1 1 11. 遮 (音 先 1, 義先 2) 1 1 1 1 2 12. 敝 (音 先 1, 義先 2) 1 1 1 2 1 NO.6 (England, English) NO.7 (Belgium, Dutch) NO.8 (Danmark, Danmish) NO.9 (Canada, English) 1. 華語學 習者自認學 習漢字的先 義 義 音 義

(15)

後順序 (音/ 義) 2. 是否上 過專門學習 漢字的課 程? (是/否) 否 是 否 否 3. 是否有 學習漢字的 特別策略? (是/否) 是 是 是 是 4. 承上 題,如有的 話是甚麼 呢?

first, learn the top most useful 100 characters, then move to the top 500, after doing that, review everything then move to top 1000. Also use some system or software(EX. SRS and ankl) to help myself to remember it. Second, I will try to link Chinese characters to an image which named memoring box. 先寫再說,認 為先把音記 起來義思才 會一起記起 來。中文→拼 音→義思 寫很多次 write it many times and use flash cards 5. 你覺得 漢字難嗎? (是/否) 否 是 是 是

(16)

6. 母語書 寫的難度? (1-10 分) 7 4 6.5 1 7. 中文書 寫的難度? (1-10 分) 10 7.5 9 6 8. 亦 (音先 1, 義先 2) 1 1 1 X 9. 賜 (音先 1, 義先 2) 1 1 1 X 10. 扎 (音 先 1, 義先 2) 1 1 1 1 11. 遮 (音 先 1, 義先 2) X 1 1 X 12. 敝 (音 先 1, 義先 2) 1 1 1 X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語文素養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基本內涵 和要素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讀寫 聽說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以

文學 文學 文學 文學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學習 學習 學習.. 學習 過程 過程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中期 Ratdolt 的大寫字母在 S,E,I 等字母則略窄;而晚期 Griffo 的各個大寫字母之寬度則明顯 縮小,除了少數字母如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加強「漢語拼音」教學,使學生掌握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