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我分化測量方式之研究---負向父親/母親字詞聯想測驗之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自我分化測量方式之研究---負向父親/母親字詞聯想測驗之發展"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自我分化測量方式之研究--負向父親/母親字詞聯想測驗之

發展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8-2410-H-004-022- 執 行 期 間 : 98 年 08 月 01 日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修慧蘭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馬承逸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徐子晨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蔡佩珊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王郁文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2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0 月 07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成果報告

自我分化測量方式之研究--負向父親/母親字詞聯想測

驗之發展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8 - 2410 - H - 004 - 022

執行期間:2009 年 08 月 01 日至 2010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機構及系所: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計畫主持人:修慧蘭

計畫參與人員:王郁文、馬程逸、徐子晨、蔡佩珊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精簡報告

□完整報告

本計畫除繳交成果報告外,另須繳交以下出國心得報告: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

處理方式:除列管計畫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99 年 10 月 01 日

(3)

一、 前言

Grolnick & Gurland(2002)在回顧家庭對個人的影響研究中提及,根據研究發 現已可確定父母的親職對孩子是有影響,雖非因果關係,但不能否認其影響性。在 家族治療領域中係採系統觀點,認為家庭的脈絡對於個人之行為具有相互影響性, 而個人對原生家庭中存有未解決的情緒在相關理論上均被認為對個人生活言是一重 要未竟事務(Bowen,1978; Nichols & Schwarts,2004),因此在相關理論中亦提出 青少年如何從原生家庭中分化出獨特、自主的個人是一重要心理發展歷程

(Blos,1979; Bowen,1978)。

Licht & Chabot (2006)整理過去 40 年之相關研究,認為對於 Bowen 理論的研究 較多的主題都是聚焦在人際間,但在個人內在(intrapsychic)部分不是疏於注意, 就是過於想當然爾的下結論,但該研究認為 Bowen 在描述分化時對個人內在的論述 更多於對人際間的論述,因此其認為瞭解自我分化的個人內在心理部分更可以瞭解 自我分化對個人、與家庭的發展與功能。本研究認為在探討家庭對個人影響此一重要 議題下,如何測量到家庭與個人間之關係、或是在此關係下的個人內在心理狀態是 一重要研究關鍵,且在我國社會文化下,要如何讓個人在研究情境中較『真實』的呈 現出其與父母之關係、或個人對父母之感受與觀點是一要突破的重點,而國內外以 往測量自我分化之方式不論是採何測量工具,均是以紙筆測驗方式,且是以個人與 父母互動之目前狀態,如親密、混淆、或衝突處理方式來測量個人之分化情形,許多 研究會做出『以問卷調查所得結果與真實狀況之間可能有差距』之研究限制與『未來 研究可以其他研究方式繼續深入探討』之建議(石方萌,2007、劉紀谷,2008),因 此本研究即思索如何以較直接、不會受到文化脈絡影響等的內隱測量(implicit measure)方式應用在有關與父母之負向情緒糾結之自我分化測量之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為: 1.發展一內隱式測驗—負向母親/父親字詞聯想測驗,以測量個人對父母親之負 向情緒程度。 2.探討受試者在父親/母親字詞反應測驗上之結果與其身心狀態之關係。

三、文獻探討

(一)自我分化之紙筆式測量 在家族治療理論中,Bowen(1978)曾提出家庭是一個「成團的情緒體」

(Conglomerate Emotional Oneness) 之概念,他從直接觀察家庭的溝通、互動中, 發展出家庭系統理論,其認為家庭是一個情緒系統,在整體系統內以及個人內在都有 兩股自然力量在運作和相互抗衡:一是「個別化」(individuality)的力量,促使個 體在心理上與家人有所分離;另一個則是「一體性」(togetherness),促使個體在心 理上和家人有所關聯。在發展過程中,個體不斷受到這兩股力量的影響,若是一體 性的需求太高,會使個體對他人產生情緒化的依戀,分不清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界 限;若是個別化的需求太高,則會使個體與他人之間過於疏離或造成不成熟的情感 截斷(emotional cutoff )。為了因應發展上的需求,個體必須設法於內在的獨立自

(4)

主以及和外在他人互動連結的關係中維持平衡(Kerr & Bowen,1988)。其中自我分化 (differentiation)是 Bowen 多世代學派理論的重要核心之 一。Licht &

Chabot(2006)認為在測量自我分化的工具中可分成兩大部分,一是將自我分化視為 系統變項,主要是測量個人在家中的分化程度,如 Bray, Williamson & Malone 等人 之 PAFS 量表,或是 Anderson & Sabatelli 編制的 DIFS 量表;另一是將自我分化視 為個人變項,而個人變項之測量又可分成兩類,一是從人際觀點測量,如 Bartle 等 人的 BERI 量表、Hoffman 的 PSI 量表,另一則是從個人內在心理觀點測量,如

Skowron & Friendlander 的 DSI 量表、Haber 所發展的 LDSS 量表,及 Chabot(1993) 所編制的 Chabot Emotional Differentiation Scale(CED)量表,該量表包含測量個 人在:(1)沒有壓力的情形下、(2)在長期壓力下、 (3)在關係佳的情境下、(4)在關 係困難情境下的個人內在能否區分智性與情緒的自我分化程度。 (二)字詞聯想測驗 王郁文、修慧蘭(2008)嘗試以榮格對情結的理論及研究方法,編制一份與母親 有關的負向雙字詞表單,以受試者在此字詞聯想測驗的反應時間測量受試者對母親 之負向情結程度,及探討負向母親情結與精神官能症之關連,結果發現在 34 個負向 母親情結刺激詞的平均反應時間為 15230.84 毫秒,其中高於此平均反應時間的有: 偏心、疼愛、強勢、控制、忽視、批評、冷淡、干涉、比較、笨蛋、要求、多疑、 鼓勵、情緒、隱私、怨恨、溝通等共 17 個字詞,且男、女性在此部分有差異。該研 究發現負向母親情結之情結指數越高(即反應時間愈長),個體的精神官能症狀越嚴 重,且對男女生之不同精神官能症症狀有不同的預測力。 雖然情結此字詞是相關分析心理學,如 Freud、Jung 所提出,且認為是潛意識 的部分,因此需要用類似投射測驗方式進行測量。但從前述 Bowen 理論中已提及家 庭本身及是一情緒團,在互動中經由代間傳遞、三角關係、家庭投射等過程,形成 個人對家庭、對父母的情緒反應,且是一影響個人自我分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且如 Licht & Chabot(2006)對 Bowen 的自我分化的理論概念及測量向度提出之論述,認為 測量個人內在的區分理性與情緒的心理,亦是一了解 Bowen 理論的重要焦點,因此 本研究認為王郁文、修慧蘭(2008)之研究原採用的容格理論所測量之『負向母親情 結』,若改為『負向母親情緒』亦可以適用在測量個人與父母間之負向情緒程度,且 原有採用 Bowen 理論測量自我分化之方式均是採取自陳外顯式測驗,很可能受到受 測者作假、社會期許之影響而無法測量到較真實的個人與父母間之關係,因此本研 究認為採取內隱式的字詞聯想測驗可能是測量個人與父母間之分化程度之另一可行 之方式。因此本研究目的之一是發展一套以字詞聯想反應的測量方式測量個人對 父、母的負向情緒反應,本研究假設,個人在負向父母親字詞反應上的反應愈長, 表示其對父母的負向情緒反應愈高,根據 Bowen 理論應可表示其個人的自我分化愈 低。 依據王郁文、修慧蘭(2008)之研究發現,負向母親情結愈高者可能是憂鬱的、 也可能是憤怒的。依據 Bowen 對低自我分化特徵之描述,其亦提出會有對自己的評 價不是過高就是過低於事實、或過於親密、或過於疏離的 2 種不同狀況(引自栗珍 鳳,民 88)。本研究認為一是可透過對於個體和母親及和父親不同的情緒反應程度, 也許可以探討其中是否有某種關係。因此本研究目的二是想探討個人與父、母之負 向情緒反應程度之相互關係和個人之身心健康狀態之關係,本研究假設,個人與 父、母之負向情緒反應,和其不同身心狀態有關。

(5)

綜合上述論述,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發展一內隱式測驗--負向母親/父親字詞聯 想測驗,以測量個人內在對父親/母親之負向情緒程度,為探討此工具之效度,本研 究會同時編制 Chabot Emotional Differentiation Scale(CED)量表,及個人身心狀 態等作為效標關聯效度指標;並進一步探討受試者在父親/母親字詞反應測驗上之結 果與身心狀態之關係。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擬以實驗方法進行,實驗程序分為個階段,第一階段請受試者進行電腦化 字詞聯想測驗,第二階段則邀請受試者完成自我分化紙筆測驗及身心狀態測驗。 (一).受試者 本研究以大學生為對象,以網路徵求自願參與方式,以政治大學學生為主,共 100 位同學,實際完成本研究有效受試者有 96 人,其中女生有 50 人、男生 46 人。 另外在編制字詞測驗表單及CED測驗時,乃以網路施測及紙筆問卷方式施測 100 名大學生,以確認這些字詞之適當性,及建立CED測驗之信、效度。 (二).研究工具 1、負向母親情緒及負向父親情緒字詞聯想測驗 本部分主要是參考王郁文、修慧蘭(2010)之研究所編制之負向母親情結字詞聯 想測驗再做修改而成負向母親、負向父親情緒字詞聯想測驗,其中各有34個母親/父 親負向情緒刺激字,在各加上34個中性字,各成為68個刺激材料。本研究以C++撰寫 實驗程式,將68個刺激材料隨機分配,在刺激材料之間加入白色十字符號的畫面, 固定間隔四秒,字級200,成為本研究實驗所採用的負向母親/父親情結字詞聯想測驗 ,並顯示在14吋黑底電腦螢幕。 分別以負向父親、母親兩份情緒字詞聯想測驗中各刺激字詞反應時間之內部一 致性做為本測驗工作之信度指標,結果發現父親與母親的刺激字詞內部一致性信度 均達.90 以上,表示本研究的負向父親及母親情緒字詞聯想測驗具有良好的信度。並 在每位受試者完成字詞聯想測驗後,以父親及母親的字詞聯想測驗中的字詞一一訪 問受試者:當你看到這個詞時,能夠多容易聯想到與父/母親負向互動的事件已呈 現本測驗的效度,在 0 至 100 中,刺激詞的平均值則分別為 42.20 與 47.87,表示出 所編制之刺激詞聯想到與父母親負向互動經驗的程度較中性字詞高(中性詞之聯想到 父母親平均值為 10.8,9.8),但該值也只在 0 至 100 中間程度,表示本字詞的確符 合是一內隱式測驗之意含。 2、自我分化測驗 本研究採用自我分化紙筆式量表有份,一是劉紀谷(2008)修訂自 Skowron 與 Schmitt (2003)的自我分化量表修訂版(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ventory-Revised, DSI-R),包含情感反應、採取我立場、與他人融合、及情感切 斷等指標;另一份是本研究翻譯編制的 Chabot Emotional Differentiation

Scale(CED)。本研究徵得 Chabot 教授的許可,將原量表十七題翻譯成中文,並考量 台灣大學生不論離家與否,仍然會與父母互動,但原量表中與父母相關的題目只有 一題,因此新增一題,並將填答方式改為 6 點,『從來沒有、幾乎沒有、偶而如此、 常常如此、總是如此、一直都如此』。分數越高代表受試者的情緒分化越好。

(6)

預試樣本採用方便取樣,共得有效問卷 201 份(男性 91 人,女性 110 人),經 預試結果,正式量表總題數為 14 題,抽取 3 個因素,共解釋 49.226%的變異量。此 3 個因素依題目內涵分別命名為:「理性主導:認知、情緒兩者兼顧」、「情緒化: 在意與他人關係」、「情緒主導」。各因素之 Cronbach α信度介在.62~.77 之間, 而總量表 Cronbach α信度為.75。 本研究修訂的『大學生情緒分化量表』的總分除了與 DSI 父母融合的因素未達顯 著外,與 DSI 其他因素的相關都達到顯著介在.39~.45,可見兩者都是在測量自我 分化,卻仍有著其獨特性。 3、身心狀態量表

本研究以李明濱所發展的簡式症狀量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BSRS) 做為身心健康之指標。包含身體化症狀、強迫性症狀、人際間敏感、憂鬱、焦慮、敵 意、畏懼、疑心、離群、附加症狀等。受試者的分數愈高表示愈有這些症狀。 (三)研究程序 實驗過程先由主試者以口語向受試者說明實驗方式,並由受試者簽署實驗同意書後開始 實驗。受試者按下Enter鍵,螢幕上出現第一個刺激材料為練習題,研究者確認受試者瞭解 實驗步驟後開始實驗。受試者按下Enter鍵出現刺激材料,電腦同步錄影、錄音受試者對刺 激材料的語音反應,及記錄反應時間,反應結束按Enter,銀幕出現中間有白色十字符號的黑 色螢幕四秒後,進入下一個刺激材料。反應時間計算由電腦進行,時間單位為毫秒。當受試 者按下Enter出現刺激字,電腦開始計時,受試者對刺激材料做出語音反應後,按下Enter鍵 計時結束,因此刺激字或中性字的反應時間為兩個Enter鍵之間的時間,實驗結束將獲得受 試者68個反應時間。 字詞聯想測驗結束後,請受試者填答情緒分化、自我分化(DSI)及身心狀態3份紙筆式 測驗。

四、結果與討論

經由統計分析,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 受試者在負向父親字詞與負向母親字詞的平均反應時間有差異 經由相依樣本 t 考驗,本研究發現受試者在負向父親字詞上的反應時間(5852.56 豪秒)顯著高於在負向母親字詞上的反應時間(5231.34),可能表示受試者對父親 有較高之負向情緒。 (二) 男女受試者在負向父親、負向母親字詞上的反應時間無差異 經由 t 考驗,顯示男女受試者在負向父親、負向母親字詞上的反應時間均未達 顯著差異,表示男女受試者對父親、及對母親之負向情緒程度是無差異的。 (三)父/母親刺激詞反應時間與自我分化分量表之相關低 本結果顯示受試者在 2 個自我分化量表上(情緒分化測驗、DSI)之分數與其在 負向父親/母親字詞測驗的反應時間的相關性較低(介於.00 至.15 間)。但從相關之 方向而言,受試者在負向刺激字的反應時間與自我分化的相關方向是符合理論假設 的,其中尤以反應時間愈高,欲不理性、愈與他人融合,即仍呈現有愈不自我分化 的傾向。

(7)

(四)父親、母親刺激詞反應時間與身心健康各因素有顯著相關 結果顯示負向父親字詞反應時間愈長,身體化、強迫性症狀、人際敏感、憂鬱、 偏執、離群等症狀傾向愈高。負向母親字詞反應時間愈長,強迫性症狀、憂鬱、焦 慮、敵意、偏執、離群等症狀傾向愈高。 (五)負向字詞反應時間對身心健康症狀之迴歸分析 從前述相關中得知,負向父親字詞反應時間與身體化、強迫性症狀、人際敏 感、憂鬱、偏執、離群等症狀有關,為瞭解是哪些個別字詞有較高關係,進行多元 逐步迴歸分析。結果發現: 1. 受試者對父親的『出一張嘴』反應時間愈高,對人際敏感性愈有預測性(R2 =.08)。 2. 受試者對父親的『服從』、『難溝通』、『遷怒』反應時間愈高,對『身體化』症 狀愈有預測性(R2 =.17)。 3. 受試者對父親的『指責』反應時間愈高,對『強迫性』症狀愈有預測性(R2 =.06)。 4. 受試者對父親的『要聽話』、『期望』反應時間愈高,對『憂鬱』症狀愈有預測 性(R2 =.09)。 5. 受試者對父親的『指責』反應時間愈高,對『離群』症狀愈有預測性(R2 =.03)。 6. 受試者對母親的『要聽話』、『自以為是』反應時間愈高,對『強迫性』症狀愈 有預測性(R2 =.13)。 7. 受試者對母親的『自以為是』、『說教』、『要有責任』反應時間愈高,對『焦慮』症 狀愈有預測性 (R2 =.25)。 8. 受試者對母親的『要有責任』反應時間愈高,對『憂鬱』症狀愈有預測性(R2 =.10) 9. 受試者對母親的『要有責任』、『出一張嘴』反應時間愈高,對『敵意』症狀愈有預 測性(R2 =.17) 10. 受試者對母親的『出一張嘴』、『要求』反應時間愈高,對『離群』症狀愈有預測性 (R2 =.12) (六)負向字詞反應時間、情緒分化紙筆測驗對身心健康症狀之迴歸分析 為瞭解以內隱式測驗測量受試者與母親、與父親的負向情緒程度,或是以紙筆式測驗測量 受試者的情緒分化程度,對身心健康之預測力如何,乃以身心健康指標為校標,以母親/ 父親負向字詞測驗之反應時間、及情緒分化測驗 3 分量表分數作為預測變項,進行多元逐 步迴歸分析。結果發現: 1. 受試者『理性主導:認知、情緒兩者兼顧』越低、對母親負向字詞反應時間愈高、及 愈『情緒化:在意與他人關係』,對『人際敏感』症狀愈有預測性(R2 =.16) 2. 受試者『情緒化:在意與他人關係』愈高、對母親負向字詞反應時間愈高,對『身體 化』症狀愈有預測性(R2 =.17) 3. 受試者『情緒化:在意與他人關係』愈高,對『偏執』症狀愈有預測性(R2 =.12) 4. 受試者『情緒主導』愈高、對母親負向字詞反應時間愈高,對『強迫性』症狀愈有預 測性(R2 =.16) 5. 受試者對母親負向字詞反應時間愈高,對『焦慮』症狀愈有預測性(R2 =.13) 6. 受試者『情緒化:在意與他人關係』愈高,對『憂鬱』症狀愈有預測性(R2 =.04) 7. 受試者『情緒化:在意與他人關係』愈高、對父親負向字詞反應時間愈高,對『敵意』 症狀愈有預測性(R2 =.17) 8. 受試者『情緒化:在意與他人關係』愈高,對『離群』症狀愈有預測性(R2 =.21)

(8)

從上述結果,本研究的討論與建議如下 1. 本研究所發展之負向父親/母親字詞聯想測驗所測得之分數和本研究之情緒分化測 驗、及DSI自我分化紙筆式測驗所測得的分數雖有低度相關,例如反應時間愈高,愈不理 性、愈與他人融合,但因相關不高,顯示出兩者可能不是一種類似概念,即以本研究所編 制之負向父親/母親字詞聯想測驗雖具有內部一致性之信度,但目前結果無法說明用負向 父親/母親字詞聯想測驗可以明顯測量到如Bowen所提之受試者之自我分化程度。雖然本研 究已根據王郁文、修慧蘭(2010)之研究修改並控制字詞字數,且在編制字詞過程是蒐集 受試者認為常見的對父親/母親的負向字詞,但聯想測驗本身即是一內隱式測量,在WAT 的操作型定義:回答失敗、反應時間過長、錯誤理解刺激詞之意、沒有反應、結巴,這 些都是意識處理時被情結擾亂的反應,因此反應時間過長應可以表示受試者對父親/ 母親 有潛藏的情緒糾結。但也因此刺激材料是否可以有效的促發(priming)內隱記憶的提取, 成為最重要的影響研究結果之因素,亦即刺激材料與內隱記憶之間的關連程度高低,會 影響實驗結果,若希望在豪秒之間針對刺激字詞引發出受試者做出非常顯著不同的反應時 間,可能需要確認這些字詞能有效促發與父親/母親的負向情緒,而使得反應時間較長, 也因此期待能測得受試者與父母親存有較強烈的情緒糾葛。由本研究內在效度檢核雖可得 知這些刺激字詞可讓受試者聯想到母親/父親之程度在中等,雖非低度關連但亦非高度聯 結程度,因此極可能因受到刺激字詞促發受試者對父親/母親之內隱負向記憶強度不夠之 影響,而無法非常明顯發現字詞聯想測驗與自我分化之關連。 2. 以往運用類似字詞聯想測驗的研究,多數是針對特定對象,例如厭食症者、門診病 人等,並加入控制組以瞭解差異,而本研究的對象為一般大學生,雖然在分析中依身心健 康狀態、或自我分化狀態分成高分、低分組,但其不論身心健康等情形,應該多屬於常態 下,而非已被診斷為有疾病者,其與父母情感糾結程度亦可能在一般狀態下,因此亦可能 無法明顯從字詞測驗的反應時間測量出受試者對父母親的明顯情緒糾結程度。 3. 字詞聯想測驗乃源自於榮格(1904/1967)研究情節時所採用之研究方式,結果顯示 實驗組反應時間較長、有較多口吃、沈默等異常身心反應,其認為原因在於實驗組受試者 對部分刺激字詞,會自動連結到過去創傷經驗並引發情緒反應,造成反應時間延長、反 應內容異常、不一致反應增加及膚電反應變化,榮格因此提出情結理論,說明創傷經驗 如何以記憶與情緒的叢集,儲存在個體的個人潛意識(personal unconscious)。而近年 來,Bovensiepen(2006)認為情節(complex)是一思考模組(Thinking Model),與內在運作 模式類似,但不是內在運作模式(inner working models);類似於一組情緒(set of emotions);與對外在客體的期待方式(expectation patterns)有關,該作者認為其所 提出的情節模式更重視歷程(process),而非情節內容(contents),如父親情節、母親 情節等。這些思考模組都儲存於內隱記憶中,部分在意識中,但多數在潛意識中。雖然本 研究採用之字詞聯想測驗為一內隱式測驗,但如 Bovensiepen(2006)所言,受試者隱藏的 記憶已非對父親/母親負向情緒的『內容』,還包含期待、思考歷程等,因此只以『內容』 的字詞來測量可能不足夠顯現出受試者對父親/母親的負向情緒,可能需要更複雜的測量。 4. 本研究結果符合研究假設二,負向字詞聯想測驗的反應時間可預測受試者之身心健 康狀態,從結果之預測力高低可看出,受試者對母親之負向字詞反應時間對身心狀態之預 測力稍高於從父親之負向字詞反應時間來預測。此現象在相關文獻中已被發現,例如 Grolnick,與 Gurland(2002)即提及在親職研究中,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已是不能被否認 的。

(9)

5. 依據 Kuntz(1974)研究發現,情感意涵字詞,如愉快、愚笨、擁擠等,與聯想困 難字詞,如平靜、黑、燒等在受試者再測時均會引發受試者延長反應的情形,而實驗壓力 狀態及個人經神病(精神官能症)並不會影響字詞聯想的反應時間。本研究認為由上述文 獻結果可能顯示出,受試者在富有情感意涵的字詞的反應時間,不論其是否有情緒困擾症 狀,均會有較長反應時間的現象,因此本研究發現受試者的字詞反應時間對於身心健康雖 具有預測力,但預測效果不高,亦可能呈現出與上述研究相類似之結果。且 Greenwald 與 Banaji(1995)亦認為內隱式聯想測驗與外顯式測驗是相對獨立的,多數無相關,即便有關 連亦不高,因此本研究發現受試者的字詞反應時間對於身心健康雖具有預測力,但預測效 果不高之現象亦可能是受到上述原因影響。 6. 本研究發現情緒分化量表中的『情緒化:在意與他人關係』相較於其他分量表,對 於身心健康有較高的預測力,即受試者愈會因擔心傷害別人、或與他人互動有壓力而不敢 表達自己,則其在『身體化』、『偏執』、『憂鬱』、『敵意』、『離群』等症狀亦愈高。此結果 可能顯現出 Hwang(2000)所提及華人是重視關係取向的文化此現象,人們在互動中重視關 係的和諧,因此會限制個人外顯行為(黃囇莉,2006)。 由於受試者在意他人之評價、害 怕傷害關係,因此常用隱抑自己的方式,一種消極、被動式的溝通方式與他人互動,而非 主動、攻擊式的情緒表達方式,但很可能讓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損傷,例如顯現在身體病 痛、憂鬱、不和他人互動、甚至有敵意。此現象除了符合上述理論外,在研究者實務經驗 中亦可獲得證實,常有個案表達擔心會破壞和朋友、室友之關係,因此不敢說出自己的想 法,但又覺得對方長期在生活、言語上常讓自己處於困擾中,因此才尋求協助。此結果已 可呼應,研究者在『親子界限』相關研究時提出的『相安』此概念,但從本研究可進一步 理解,相安不一定真的『相安』,很可能只是表面相安,但內在心理已受到傷害,因此在 實務上更應鼓勵個案學習『我訊息』的表達。 7. 本研究所編制之『情緒分化』測驗在信度上還可接受,亦可預測身心健康各指標, 但主要是在『情緒化:在意與他人關係』此分量表上,另兩分量表之預測力均不明顯,顯 現出本量表之效度可再增加,因此未來仍可對於本量表進行修訂。 針對上述討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1)未來可嘗試以特定對象進行研究,例如因與父母關係不佳尋求心理諮商/治療的個案。 (2)在編制字詞時,可以加入有關親子關係領域方面的專家,從 1 分:不與父母親負向 情緒有關,到 10 分:與父母親負向情緒非常有關,以評定各字詞與負向父母親情緒的關 連性,再從中挑選出適當字詞以增加本字詞與負向父母親情緒的顯著關連性。 (3)反應時間只是字詞聯想測驗的一種指標,另外,沒有反應、結巴、及聯想所說出的 內涵均有其意義。因此亦可加入受試者的其他反應指標。另外在測量方式上亦可參考 Hermans,Pieters,Eelen(1998)之作法,該研究曾請受試者在看到刺激字詞後 10 秒內 做出聯想的陳述,然後在最不愉快(-5)到最愉快(+5)間標示出他們剛剛聯想陳述出的愉快 等級,以作為哪些字詞與負向情緒有較高連結、較易促發內隱記憶而做出不同的反應。這 些研究方式均可最為未來之參考。 (4)根據 Bovensiepen(2006)所言,未來在編制相關字詞測驗時,字詞屬性可依情緒、 期待等屬性編制,以更完整測出隱藏於潛意識的情節。 (5)本研究所編制之『情緒分化』測驗若要更顯示出自我分化之特性,未來仍可依據 Licht & Chabot(2006)之理論,但可加入 DSI 量表中有關以個人內在心理觀點之內涵,如『我位 置』等,以增加本量表測量自我分化之效度。

(10)

參考文獻 劉紀谷(2008)。大學生自我分化與社交焦慮之相關研究。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心理 與輔導組碩士論文。 石芳萌(2007)。高中職學生親職化、自我分化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郁文、修慧蘭。(2008)以內隱聯想測驗探索負向母親情結與精神官能症狀關係之研 究。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雲南省昆明市。 江佩真(1995)。青少年自殺企圖的影響因素及發展脈絡之分析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明薇(1996)。高中職學生自我分化與因應方式、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君楓(2004)。大學生知覺之家庭界限與其自我分化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黃慧雯(2002)。大學生的自我分化、社會活動經驗與自我認定狀態之相關研究。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囇莉(2006)。人際和諧與衝突:本土化的理論與研究。台北市:楊智文化 薛鈞芳(2006)。大學生自我分化、愛情態度與其愛情關係中衝突因應方式之關係研究。 濟南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雅云(2006)。家庭功能、自我分化與國中生非理性信念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栗珍鳳(1999)。大學生自我分化和心理社會發展之相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 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娜(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自我分化與其父母之自我分化及共依附之探討。長 庚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仁釗(1989)。疾病壓力與一般壓力下社會支持運作歷程的探討。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駱重鳴,(1983)。生活壓力、適應方式與身心健康。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Blos,P. (1979).The adolescent passage. N.Y.: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Bovensiepen Gustav (2006).Attachment-dissociation network: some thoughts about a modern complex theory.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51, 451–466.

Bowen,M.(1978).Family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N.Y.:Jason Aronson.

Goldenberg,H., & Goldenberg,I.(2008). Family yherapy:An overview.Thomson Brooks.

Grolnick, W. S. & Gurland, S. T. (2002 ). Mothering: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In James, P. M. & Wendy, S. G..(Ed.),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in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families (pp.5-33). New Jersey: Mahwah.

Greenwald, A. G., & Banaji, M. R.(1995).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attitude, self-esteem, and stereotype. Psychological Review, 102, 4-27.

Hwang, K.K.(2000).Chinese relationalism: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r, 30,155-178. Hermans, Dirk; Pieters, Guido; Eelen, Paul(1998).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11)

for shape, body weight, and food-related words in patients with anorexia nervosa and nondieting control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Vol 107(2), pp. 193-202. Jung, C. G. & Riklin, F. (1904/1967). A study in word association. In R. F. C. Hull

(Eds.),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pp. 1-479).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Kerr, M.E., & Bowen,M.(1988).Family evaluation: An approach based on Bowen therapy. N.Y. :Norton.

Kuntz Dolores(1974).Response faults on word association as a function of associative difficulty and of affective connotation of the word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42, No. 2, 231-235.

Licht, C., & Chabot,D. (2006).The Chabot Emotional Differentiation Scale: A theoretically and psychometrically soun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Bowen's intrapsychic aspect of differentiation.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32,2,167-180.

Nichols,M.P.; & Schwarts,R. C.(2004).Family therapy concepts and methods(6th ed. pp.119-148). N.Y.:Allyn and Bacon.

Phares, V. (1997).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maladjustment, and father-child relationships. In M. E. Lamb (Ed.), The role p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 (3rded., pp.261-283). New

York: Wiley.

Silverstein, L. B. (2002). Fathers and Families. In James, P. M. & Wendy, S. G. (Ed.),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in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families (pp.35-64). New Jersey: Mahwah.

(12)
(13)

98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修慧蘭 計畫編號: 98-2410-H-004-022-計畫名稱:自我分化測量方式之研究--負向父親/母親字詞聯想測驗之發展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等) 期刊論文 0 1 100% 預計投稿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無 研討會論文 1 2 100% 篇 預計在 10 月研討 會 口 頭 發 表 部 分 資料,預計在 2011 另 一 研 討 會 在 發 表 另 外 一 部 份 結 果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無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無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無 件數 0 0 100% 件 無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無 碩士生 2 0 100% 其 中 一 位 碩 班 同 學 接 續 採 用 本 研 究 之 自 我 分 化 測 驗 在 其 碩 士 論 文 中 博士生 1 0 100% 該 博 士 班 學 生 在 研 究 中 亦 同 時 學 習 字 詞 聯 想 測 驗 完成其博士論文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無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無 期刊論文 0 0 100% 無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無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無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章/本 無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無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無 件數 0 0 100% 件 無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無 碩士生 0 0 100% 無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博士生 0 0 100% 人次 無

(14)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無 專任助理 0 0 100% 無 其他成果

(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無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15)
(16)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1.編制一份以內隱式測驗測量與父母負向情緒反應之字詞聯想測驗,對於未來欲繼續研究 親子間負向情緒反應之研究可提供另一種測量工具與方式之參考. 2.本研究發現自我分化程度可預測身心健康,尤其在離群、身體化、人際敏感、敵意等指 標上有接近 20%的預測力,且『情緒化:在意與他人關係』是較重要的預測指標,『在意 與他人關係』愈高,『離群』、『敵意』、『身體化』、『人際敏感』等症狀均愈高,此結果不 論在學術上、及實務上均可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由於現代測繪科技之發展日新月異,地籍測量所用之儀器與方法

 先清查未測量名單

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發射強度因發射方向而異

當頻率愈高時, 牽涉到的測量雜音干擾 愈大。 像圖 四十四中所示實驗做於 1987 年, 當時用最先進的富氏分析器及感應器, 僅可 測出十幾個特徵頻率。 近幾年, 在精密儀器的

在工程科學及測量輪胎壓力所使用的壓力單位為每平方 英吋磅(pounds per square inch),簡稱 psi。..  利用表 13.1 的數據,以P

 統計報表-全院及各單位均可設定日期區間監測 MDROs 數量趨勢:(1)泡泡圖:可設定菌種數量級 距及泡泡呈現的大小,以便從統計圖上監測

 1932 年提出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是一種 心理測量量表,通常用於問卷設計,為目前最受調查 研究者廣泛使用的測量方法.

 為了更進一步的提升與改善本校資訊管理系 的服務品質,我們以統計量化的方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