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巴羅斯天文測量衛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依巴羅斯天文測量衛星"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自天文學發展至今,仍有許多問題沒有 解決或是誤差極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天體 的距離測量不夠準,衍生出其他測量或計算 出的數據 - 包括恆星大小、運動、動力學資 訊 - 也跟著出問題。所有專注於此的人都知 道,一旦距離的問題不解決,天文學的進展 勢必遲滯,甚至越錯越多。 基於這些考量,不同領域的天文學家擁 有的共識:取得更精準的恆星距離數值。依 巴羅斯計劃可以說是邁向精準宇宙的重要里 程碑。 依巴羅斯天文測量衛星全名 High Preci-s i o n P a r a l l a x C o l l e c t i n g S a t e l l i t e ,簡稱 Hipparcos ,是第一顆在太空中觀測恆星距離 和運動參數的天文衛星。依巴羅斯計劃是歐 洲天文總署在 1 9 8 0 年接下的計劃,衛星在 1989 年升空觀測,觀測時間從 1989 到 1993 年 共三年多,取回了許多高品質的資料:主要 是恆星的位置、自行、三角視差,另外還有 天體測量上所需的五個重要參數。 依巴羅斯衛星可以測得精準資料的原因 是:從它在太空中所在的位置可以觀測到整 個天球,扣除了大氣的擾動,加上儀器本身 的穩定性,使得依巴羅斯衛星可以測出兩個 不同方向極小的角度差,當然,測出的視差 角就很小,除此之外,作為銀河系外星系參 考系統的資料,其位置和自行是國際天文聯

依巴羅斯天文測量衛星

邱惠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球科學研究所

合會(簡稱 IAU)由無線電波源定出來的,所 以一般相信依巴羅斯衛星的系統誤差值可以 降到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角秒以下。不過由 於依巴羅斯計劃中觀測的恆星多達一百萬顆 以上,所有數據都必須一起在電腦中處理, 使得資料一直到 1 9 9 6 年 8 月才整理完畢, 1997 年資料集結成冊正式出版 - 依巴羅斯與 第谷星表(T h e H i p p a r c o s a n d T y c h o C a t a l o g u e s )﹔ 結 合 第 谷 星 表 ( T y c h o Catalogues)和地面觀測資料在 2000 年二月 另外整理出版恆星總數兩百五十萬多顆的第 谷二星表(Tycho-2 Catalogues),提供學者 做更多的判斷和研究。 根據測定恆星位置、距離的需求,依巴 羅斯的設計是相當特別的,它並不是一個影 像衛星,由一個口徑 29 公分、焦距 140 公分 的史密特反射式望遠鏡為中心,其他裝備圍 繞著它。擁有兩個鏡面,彼此夾角 58 度,每 一個鏡面都是 1.9 度見方。它可以將兩個方向 的光線聚在一個焦平面上,同時測量兩個不 同的視野中恆星的角距。 依 巴 羅 斯 衛 星 故 意 設 計 讓 它 轉 動 得 很 慢,轉軸和太陽方向夾角 43 度,而且可以在 控制下緩慢而連續的改變。完整自轉一圈要 兩小時八分、進動週期 8 星期。這樣的設計 是為了讓每一個區域都掃到好幾次。當衛星 慢慢掃過天球的時候,恆星發出的光會通過

(2)

位於焦平面上的平行狹縫系統,使星光在經 狹縫時產生閃爍,然後光線再透過接收器。 不過因為接收器感光的面積不大,直徑只有 38 角秒,同一個時間只能追蹤同一顆星。望 遠鏡上面還有裝載著一個控制用電腦,只要 花二十秒就可以快速的把目標轉換到通過視 野的星星上。此外,因為第谷任務所需,還 裝 有 光 度 計 , 可 以 得 到 星 體 的 B 和 V (Johnson B & V)兩種波段的星等。 這個天文觀測衛星不是影像衛星,我們 怎麼知道它量的東西對不對?準不準?依巴 羅 斯 衛 星 上 裝 載 著 兩 個 星 表 , 依 照 目 標 分 成:依巴羅斯輸入星表(H i p p a r c o s I n p u t Catalogue)和第谷輸入星表(Tycho Input Catalogue)。各有負責確認和收集資料的工 作團隊,將地面觀測的資料彙整,輸入電腦 中,定義每顆目標星的依巴羅斯編號或是第 谷編號,與後來出版的星表中的編號是一致 的,觀測之後發現有一些是雙星系統,為了 資料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並沒有改變或增減 它們的編號,那我們就可以用這種如同星星 的身分證一般的 HIP 和 TYC 編號找到資料並 登錄下來。事實上,依巴羅斯衛星也是依照 依巴羅斯輸入星表和第谷輸入星表的資料在 運作的。 依巴羅斯輸入星表及第谷輸入星表對於 這顆衛星來說就像地圖一樣。在緩慢的轉動 中可以掃到一個帶狀區域的星星,再經由自 轉軸的進動和衛星公轉,掃完整個天球。當 目標星在其中一個視野出現時,衛星會載入 星表的資料,確認星星的身分和位置,正確 的 話 , 則 由 剖 析 影 像 的 儀 器 ( I m a g e dissector)分析出剖面圖,再將所有資料傳回 地面的資料中心作為背景資訊。倘若測得的 星星和星表比對後發現目標錯誤,就會即時 的調整衛星。 第一個視野掃完的 20 分鐘後,同一顆星 會進入第二個視野,但是這時候主要不是記 下這顆星的亮度資訊,而是要知道它的位置 並和視野中的所有恆星比對位置。 繞了天球上一個大圓的區帶,衛星的轉 軸會以和太陽方向夾 43 度的角度改變指向再 重複一次,掃過另一個大圓區域,持續的進 行,得以連續定義出每顆星的相對位置,用 每秒鐘 24 kbit 的速度傳回地面。儘管轉軸方 向改變了,天空中相鄰的區域仍會有重複觀 測,讓每一個區域都能滴水不漏的觀測到, 也因為每一個帶狀區域中的恆星、每一個區 帶和區帶間的所有恆星都要互相比對位置, 所以一起處理完成星表共花了三年多。 [註]:角秒換算成一般的度 180 ° =648000 角秒,所以 1 角秒 =0.0002778 °

(3)

這個計劃升空的任務分成兩個:依巴羅 斯任務和第谷任務。升空後出版的星表也以 此作為命名,兩任務的重心有一些不同,挑 選目標星時也有點不同。 從上面的表可以清楚地看到,依巴羅斯 任務測量的精準度達 0.001 角秒,和第谷的 0. 025角秒比起來精確很多,這是因為依巴羅斯 任務重點是精確的定出 118218 顆星的亮度和 位置,也就是說,這些由各種不同天文領域 所挑選出的變星、雙星、電波星、 X 光星..等 的目標星所測出的值必須非常的精確,有助 於了解星體動力、星系動力、恆星物理、宇 宙距離和星際介質的特性。它的任務成就主 要在恆星三角視差、變星亮度以及雙星系統 中各星的位置。除了修正了原先的觀測資料 之外,這個任務也有新發現:它的觀測中確 認是變星或可能是變星的共有 11597 顆,其 中 8237 顆是新發現的,另外還發現了 2996 個 新的雙星系統。 在依巴羅斯衛星升空之前,天體的位置 和亮度主要由地面上的望遠鏡和干涉陣列觀 測,但是受到大氣擾動的影響,觀測上的精 確度一般只能到達 0.01 角秒。在亮度的觀測 上,大多數的觀測都沒有辦法準確到 0.01 星 等以下,較暗的星體也沒辦法觀測到,如果 很遙遠又非常接近的雙星就完全分不出來, 所以才會在解析的能力變好之後,又發現很 多新的雙星。 和依巴羅斯比起來,第谷任務的目標 星就多太多了。第谷任務主要是定出這一百 多萬顆星的位置跟亮度。一方面對主目標的 資料作對照,另一方面要測出星體的 B 和 V 星等:B 的極限星等到 12.2 等, V 的極限星 等在 11.5 等(註一)。這兩個任務中的恆星當 然是有重複的,但也不是依巴羅斯任務中的 恆星全部涵蓋在第谷任務裡面,我們可以用 圖一來看:第谷和依巴羅斯兩個星表中重複 的恆星只有 117130 顆,另外有 934907 顆星只 在第谷星表有, 6301 顆星只有依巴羅斯觀測 到,但放入表中的只有 2667 顆,在第谷星表 沒有這兩千多顆星是因為太暗了看不到,其 他是在某些原因下沒有取得資料的。所以第 谷 星 表 包 含 了 依 巴 羅 斯 百 分 之 九 十 九 的 恆 星,而非是原先預定的完全涵蓋。 依巴羅斯計劃在測距離上很有貢獻。測 距離時最常被使用的是造父型變星,由它的 光變曲線定出光度變化週期以後,可以決定 它本身的真正亮度,進而推算出它的距離, 早在 1920 年代就有人用它來估計宇宙的距離 和年齡。哈伯太空望遠鏡升空,觀測 M 1 0 0 的 時 候 , 發 現 M 1 0 0 測 出 的 距 離 換 算 成 時 間,卻比原本大霹靂學說和恆星演化估計的 宇宙年齡老,跌碎滿地天文學家的眼鏡,一 直到依巴羅斯天文測量衛星升空之後,更精 確的測出造父變星的距離,才解決了問題。 除了改良以往的觀測數據之外,到底還 有什麼貢獻呢?目前可以從 ADS(The NASA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網站上搜尋到以依 巴羅斯計劃作研究而發表的文章到 2001 年為 止已經有兩千四百多篇,另外只在學術期刊 上發表的相關論文有一千多篇。 ADS 網站是 美國太空暨航空總署提供的一個資料庫,提 供的連結範圍包括天文及天文物理、行星科 學 、 太 陽 物 理 、 儀 器 使 用 、 物 理 及 地 球 物

(4)

理…等種類,可以查詢到相關的期刊和論文 的摘要,並且連結到該期刊的網站,如果有 訂閱那個期刊的話,就可以直接閱讀電子期 刊的所有內容,也就是大部分的發表文章幾 乎都可以查詢到摘要資料,所以可以確信至 少有登錄的關於依巴羅斯之研究資料已經有 兩千多篇。 舉幾個例子來說:使用依巴羅斯 - 第谷 星表的自行、徑向速度與視差,德國和荷蘭 天文學者得到銀暈中金屬豐度比較低的恆星 有百分之十是同一個結構的,但在銀河系形 成時被分了開來。而更具震憾的是天文學家 由依巴羅斯星表的資料修正 HD 209458(依巴 羅斯編號 HIP 108859)的距離到 153 光年,從 它的運動算出是一個行星系統,並找出最大 那顆行星周期應該是3.52474 天,尋找太陽系 外行星系統又掀起一股熱潮。(註二) 依巴羅斯天文測量衛星的貢獻每每都是 先對天文學界來個大震盪,冠上個『一定是 依巴羅斯測錯』的罪名,爭論不休後才被承 認,例如「宇宙有多老」這種問題就是。有一 派天文學家藉由地面觀測資料,找出位在金 牛座的昴宿星團的距離以及星團裡面的恆星 光度、亮度與質量的關係,試圖從這些資料 了解我們的宇宙以及恆星演化、恆星年齡這 一類的訊息。當依巴羅斯資料出來以後,昴 宿 星 團 距 離 比 原 先 測 定 的 數 值 近 了 百 分 之 十,亮度暗了百分之二十!這麼大的差距, 對原先建立的理論簡直是大地震。在許多相 信與不相信的爭論中,理論要不要修正、怎 麼修正,勢必又要討論很久了。 我們也試著用依巴羅斯的資料做銀河的 動力和結構的關係。圖二是從依巴羅斯星表 找出相對誤差在百分之二十以內的恆星,並 搜尋第谷星表中的 B 和 V 的資料所繪出的星 色-星等圖。圖三是相對誤差在百分之二十以 內的恆星和太陽的距離關係。這兩張圖可以 看 出 太 陽 附 近 恆 星 的 分 佈 情 況 和 恆 星 的 演 化。 圖四和圖五是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 科學系王浩全所發表的畢業論文取出的圖; 圖六是來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 所溫杰勳碩士論文。從這張圖可以看見圖中 有一個明顯斜交的星體分佈帶,成因應該和 最初銀河系盤面恆星形成機制相異,藉此得 知恆星分布情形和銀河系動力的資訊。 從依巴羅斯計劃之後,緊接著還有幾個 計劃陸續接上來,大致如右表: ( 1 ) 雙 干 涉 可 見 光 天 文 測 量 衛 星 ( D I V A -D o u b l e I n t e r f e r o m e t e r f o r V i s u a l Astrometry):本計劃隸屬於歐洲太空總 署。位置精確度 0.00015 角秒、自行的精 確度 0 . 0 0 0 2 5 角秒、三角視差精確度 0 . 0002 角秒,都比依巴羅斯天文測量衛星 精確,提供天文物理和宇宙學研究,目標 恆星包含不同光譜型的恆星、大質量和小 質量恆星、年老的星族二次矮星、銀河系 年輕盤面的星、變星和雙星。(可參考 http://www.aip.de./groups/DIVA/) (2)全星空天文測量繪圖探測號(FAME-

Full-sky Astrometric Mapping Explorer):由 美國海軍天文台和美國太空暨航空總署合 作,測量銀河系附近四千萬顆星的位置、 運動及距離,預計西元 2004 年昇空後執

(5)

行任務五年。(http://aa.usno.navy.mil/ FAME/) (3)太空干涉計劃(SIM-Space Interferometry Mission):屬於美國太空暨航空總署之 計劃,預計 2009 年昇空。利用光學干涉 原理測得恆星距離和位置,預計要定義出 所有恆星的資料幾百次,比依巴羅斯的八 十次精確,希望可以找到和地球相似的行 星。(http://sim.jpl.nasa.gov/whatis/index. html) ( 4 ) 天文物理全星空天文測量干涉(G A I A -Globale Astrometric Interferometer for Astrophysics):屬於歐洲太空總署之計 劃,建立在依巴羅斯計劃的結果之上。目 的在測出恆星更精確的位置、運動,得到 恆星演化的資訊、銀河系的起源以及演化 歷史、結構…等,用來建立銀河系本身及 銀河系以外超過一百萬顆星的精確三度空 間星圖。(http://astro.estec.esa.nl/GAIA/) 從這些計劃中不難發現,我們正在一步 一步的往更精準的宇宙邁進,而依巴羅斯計 (表格修改自 http://www.eso.org/~abrown/space-astrometry.html) 劃所開啟的這扇窗,也展現了不同領域的天 文學者進一步研究的路。我們期待對於這個 未知的宇宙和世界,有更多過去、現在與未 來的認識。 註一:B 和 V 使用的是 Johnson B 和 Johnson V 的定義。使用 B 和 V 的濾鏡做不同波 段的觀測。 註二:相觀查詢資料可以在歐洲天文總署的 網頁中找到。

(6)

參考資料:

1. 傅學海等著,星星的故事,新新聞文化事 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 年 1 月 27 日初版 2.The Hipparcos and Tycho Catalogues Vol 1,

2,17 , ESA Publications Division , June 1997 3. 王浩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大 學畢業論文 - 依據 Hipparcos 星表探討銀河 系之運動模式, June 1999 4. 溫杰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 - 古德帶是否為環狀構造, Oct 2000 5.http://astro.estec.esa.nl/SA-general/Projects/ Hipparcos/further_more.html 6 . h t t p : / / w w w . e s o . o r g / ~ a b r o w n / s p a c e -astrometry.html 7.http://adswww.harvard.edu/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維珍銀河」創辦人理查布蘭森 11 日登上自家太空船「團結號」」(VSS Unity)到 達離地面 85 公里處,也就是大氣與太空的交界處後關閉太空船動力,約有

F1部 (共1頁) 適用於與機構於 本學年協作推行 計劃,並將於來 年繼續協作的學 校. 必須填寫預

• (*2017年4 月8 日舉行校本支援服務簡介 會,並包括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聖公會基福小學創校於二零零五年九月,本著「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基督精神,為學生提供優質而全面基礎教育服務;協助

經過小學四年級輔助課程四十多小時密集式的活動,組員有不同程度及層面的學習和參

中三 「Yes Power」─ 關愛小組成長計劃 中四 校友會的全級師友計劃.

 善用從計劃得到的經驗 善用從計劃得到的經驗 善用從計劃得到的經驗 善用從計劃得到的經驗, , , ,自行設計及開發新 自行設計及開發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