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輸科技概念指標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輸科技概念指標之研究 "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運輸科技概念指標之研究

*朱耀明 、**薛雅庭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副教授、**高雄縣潮寮國小教師 壹、前言 運輸(transportation)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如果沒有運輸,人們不但無法經商, 甚至打不贏戰爭,生活愈複雜,愈需要倚賴運輸系統(Coyle,Bardi,and Cavinato,1986)。 雖然運輸科技既不生產人類維生的食物,也不生產消費所需的原料,但是現代的社會中如 果沒有運輸科技,人類將無法生存,可見運輸科技的重要。 科技的知識可分成事實的、概念的、程序的與後設認知的四類知識,因此科技概念是 科技知識的一環,也是認知上極為重要的一環;正確的科技概念就是對科技的意義、範 疇、內涵、原則與產生的原因有所認識,及了解科技對文化、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影響, 當有關科技的問題產生時,能衡量出可能的結果並做出正確的判斷。 九年一貫課程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強調統整的理念是本次改革的一大特 色,在各學習階段,非常注重概念的學習,作有系統有層次的縱向發展,以及同一問題可 由不同學科、以不同角度去了解的橫向連繫,可兼顧橫向和縱向的連結,期使學生能得到 加深加廣的學習效果(李隆盛,2001)。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ㄧ)探討中小學階段應具備之「運輸科技」概念內涵。 (二)分析及建構高中及國中小階段「運輸科技」概念指標。 二、研究問題 依據以上提出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之問題如下: (ㄧ)、探討中小學階段學生應具備之「運輸科技」概念為何? (二)、探討高中及國中小階段「運輸科技」概念指標為何?

(2)

作者 內容向度 內涵 運輸科技的介紹 運輸科技的定義、分類形式、重要性、職業生 涯、適當抉擇 陸上運輸 陸上運輸的定義、需求、大眾運輸系統與捷運 系統、小汽車運輸、公車系統、鐵路、貨櫃 車、 管路運輸 海上運輸 海上運輸的重要性、專有名詞、形式、需求與 成本、相關的科技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的歷史、定義、相關行業、形式、航 空器的重要 太空運輸 太空運輸的沿革與發展、特性、火箭與發射台 的種類 技術系統 推進、懸吊、導航、控制、支援與結構系統 Schwaller 影響 運輸科技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運輸科技的介紹 運輸的定義、歷史 運輸環境 陸上、空中、海上、太空運輸的歷史、形式、 未來、相關的科技 技術系統 推進、懸吊、導航、控制、支援與結構系統 Minnesota 影響 運輸對社會文化、政治、環境、科技、經濟的 影響 運輸科技的介紹 運輸與運輸科技的定義、四種環境、先進的運 輸科技、運輸與職業、適當抉擇 陸地運輸 簡介、形式 海上運輸 簡介、船舶形式 航太運輸 空中、太空運輸簡介、發展、環境 Bender 貳、運輸科技概念知識內涵 科學概念是學童學習科學時相當重要的一環,相對的,科技概念也是科技的學習過程 中相當重要的事項。因為,正確的科技概念就是對科技的意義、範疇、內涵、原則與產生 原因有所認識,及了解科技對文化、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影響。雖然國外所發展之運輸科 技概念內涵架構,並不完全適用於國內,但仍有其參考價值,可參照其整體概念,並配合 國內運輸科技發展情形,進而發展出適合中小學階段學習的運輸科技概念。為方便探討運 輸科技概念的內涵架構,本研究將探討國內外運輸科技概念內涵架構,整理出以下的運輸 科技概念內涵架構表(表1)。

(3)

總 論 定 義 、 構 成 要 素 、 發 展 簡 史 、 未 來 趨 勢 、 特 性 、 功 能 與 重 要 性 運 輸 系 統 範 圍 、 各 種 運 輸 方 式 的 特 性 、 聯 合 運 輸 系 統 鐵 路 運 輸 特 性 與 發 展 、 制 度 與 號 誌 、 站 場 業 務 、 客 貨 運 業 務 公 路 運 輸 系 統 、 行 政 、 運 輸 費 率 、 公 路 運 輸 業 航 空 運 輸 定 義 、 航 空 器 、 航 線 與 航 權 、 航 空 站 、 安 全 、 業 務 、 航 空 事 業 水 道 運 輸 船 舶 、 航 路 、 港 埠 、 船 長 與 海 員 、 貨 櫃 運 輸 都 市 運 輸 發 展 、 運 輸 工 具 之 演 進 、 特 性 與 比 較 、 旅 運 特 性 唐 富 藏 管 道 運 輸 發 展 、 特 性 、 市 場 、 規 劃 、 經 營 、 管 理 緒 論 定 義 與 構 成 要 素 、 發 展 簡 史 、 功 能 與 重 要 性 、 系 統 概 述 、 事 業 概 述 公 路 運 輸 系 統 、 交 通 行 政 與 管 理 、 經 營 與 管 理 鐵 路 運 輸 系 統 、 制 度 與 運 輸 能 力 、 經 營 與 管 理 大 眾 運 輸 系 統 、 管 理 、 經 營 與 管 理 水 道 運 輸 系 統 、 經 營 、 經 營 與 管 理 航 空 運 輸 系 統 、 管 理 、 經 營 與 管 理 管 道 運 輸 發 展 沿 革 、 類 別 、 特 性 、 市 場 張 有 恆 智 慧 型 運 輸 系 統 發 展 近 況 、 環 境 與 需 求 、 未 來 發 展 方 向 運 輸 系 統 簡 介 定 義 、 構 成 要 素 、 方 式 、 六 大 技 術 系 統 、 相 關 行 業 或 公 司 運 輸 與 生 活 對 經 濟 、 社 會 、 文 教 、 政 治 、 國 防 、 安 全 的 影 響 國 民 中 學 生 活 科 技 課 程 綱 要 運 輸 科 技 的 演 進 陸 路 、 水 路 、 航 空 、 太 空 運 輸 的 重 要 發 明 ; 我 國 陸 路 、 水 路 、 航 空 、 太 空 運 輸 的 現 狀 ; 未 來 發 展 趨 勢 認 識 運 輸 科 技 生 活 中 的 應 用 、 系 統 模 式 、 相 關 的 科 技 、 分 類 標 準 、 重 要 性 、 未 來 發 展 陸 路 運 輸 發 展 簡 史 、 管 理 系 統 水 路 運 輸 發 展 簡 史 、 管 理 系 統 高 級 中 學 生 活 科 技 課 程 標 準 空 中 運 輸 發 展 簡 史 、 管 理 系 統 運 輸 科 技 的 本 質 生 活 、 環 境 的 影 響 、 重 要 發 明 、 演 進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綱 要 運 輸 科 技 的 範 疇 日 常 用 產 品 、 材 料 與 機 具 設 備 、 系 統 模 式 、 各 種 運 輸 的 載 具 王 光 復 運 輸 科 技 概 述 定 義 、 系 統 之 組 成 、 分 類 、 相 關 的 科 技 、 運 輸 科 技 與 人 類 生 活 表 1 國內外運輸科技概念內涵架構表

(4)

1.運輸科技的本質概述 包含定義或目的;陸、海、空運輸工具、優缺點、特 性、所使用能源的種類、運輸的方式及分類標準;構 成要素、系統模式等… 2.運輸科技的內涵概述 包含一般的交通工具、大眾運輸系統、智慧型運輸系 統、物流及配送等概念、應用的材料、設備、原理、 技術與方法、相關的科技 3.運輸科技的演進與發 展概述 包含運輸科技各階段的重要發明;陸、海、空運輸的 演進過程;運輸科技對生活、經濟、社會、國防、人 身安全、環境、未來的影響。 表 2 運輸科技概念知識內涵 根據上述列表,國內外運輸科技的內涵皆有共通的項目,將屬於相同概念的各個單元 歸類到同一運輸科技架構,整理分析如表2: 以下分別就運輸科技的定義、範圍、內涵、演進與發展及其影響加以說明。 一、定義 (一)運輸(Transportation)乃是利用各種運送工具及通路,將人及貨物從甲地運送 至乙地,以克服空間阻隔的一種經濟活動(唐富藏,1983)。 (二)運輸是一種科技性的活動,騎腳踏車、開車、坐飛機、乘船都是一種運輸,能 將人員、產品、貨物、材料由某地運送到另ㄧ地(Goetsch & Nelson,1987)。 (三)傑克森坊(Jackson’s Mill,1981)的科技教育專家們認為運輸是人類透過材料/ 貨品與人們位置的移動,以獲得時間和地點的方便,且致力於資源的有效利 用。 綜上所述,運輸可以說是人類利用交通工具及通路,將人員、產品、貨物、材料由甲 地運送到乙地,以獲得時間和空間的有效利用。 二、 範圍 一個國家的運輸系統應包括五種基本的運輸方式,即陸路、水路、航空、太空、其他 以及物流業、倉儲公司、旅行社、郵遞包裹服務、運輸公司等各種運輸代理商。 Schwaller(1989)認為所有的運輸系統均可以輸入、過程、預期效果(輸出)、影響 與回饋的系統方式加以敘述。

(5)

三、內涵 (一)構成要素:運輸工具、通路、終點、動力、通信、經營管理人才及組織。 (二)技術系統:推進、懸吊、導航:導航、控制、支援、結構。 四、演進與發展 (一)在陸路運輸方面,運輸工具是由人力推車,改為馬車、牛車,等到發明了蒸汽 車和內燃機之後,開始使用汽車和火車,等到資訊和控制技術進步後,又使用高速 火車、磁浮列車和智慧型車輛。 (二)在水路運輸方面,船舶由人力划動,到改為風力吹動風帆,當時船 隻的航程 短,效能差,也不安全;然後才演進到各型輪船,及運用新科技的高速船舶。 (三)在航空運輸方面,由早期的單引擎飛機,進步到各式各樣的噴射機,甚至於發 展到可航行星際的太空船。 五、運輸對社會及人類生活的衝擊及因應 根據王光復(2005)的看法,食衣住行是人生四大需求,其中「行」的需求就是要 靠運輸科技來滿足。隨著生活愈趨複雜,人們愈需要倚賴運輸科技。發達的運輸科技, 節省了人類許多時間,對於促進經濟成長,更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然而,運輸也對生 活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因此如何避免負面的影響將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人類應用運輸科技,可以安全、快速、可靠地完成人員與貨物的輸送。對一國家而 言,運輸科技的良窳,直接決定國家經濟之發展、人民生活之福祉,以及國力是否強 盛。對人類社會而言,運輸幾乎可以說是一種人權,如果一個人享受運輸的權力遭受剝 奪,那麼他的生存權和社會福利幾乎都會因之喪失。 參、概念的探究 一、概念的意義 (一)思考可以視為一種認知過程,它具有使用符號來表示物體或事件的特性。當一 個符號代表一組具有共同特性的事物時,就是一個概念,我們使用概念來整理及分 類環境中的事物及經驗,同時進行思考,因此概念是認知的基本單位(鍾聖校, 1990)。

(6)

圖 1 概念學習四個連續發展的層次 資料來源:Klausmeier,1985 具體階層 辨別階層 類推階層 形式階層 (二)概念是對具有共同屬性事物的概括性認識。概念分為兩類。ㄧ類是具體概念 (concrete concept),指事物的共同屬性具體顯現者,諸如形狀、顏色等做為概念 屬性者均屬之。另一類是定義概念( defined concept),指不能用指認的方式來學 習的抽象概念,例如民主、秩序、快樂、痛苦等概念,其共同屬性不能具體顯現, 只能用概念性的語文涵義表示之(張春興,1994)。 (三)「概念」是人類思考和了解事物的工具,是學習的「基本單位」,同時具備下 列三項主要特性(黃台珠,1984): 1.共同性(Regularity) 2.符號化(Symbolization) 3.概念的使用者:概念是人類所造,存於人類的心智中,經符號化而用於人類的溝 通,概念是依使用者背景來表達實體(Reality),每個人都有建構自己的實體,因 此對概念的認知、了解及詮釋會有所差異。 綜上所述,概念是人類對某一事件或事物,根據個人的認知所產生的意義,也是用來 思考和了解週遭事物的工具,所以概念的本身並沒有對錯,但概念會因為個人背景、文化 風俗等等的不同,而對事物有不同的個人見解。 二、概念的分類 (一)CLD理論: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Herbert J. Klausmeier提出的概念理論,再 加上Ghatala、Frayer等人的補齊使之完備。CLD理論關注於四個連續層次:具體階 層、辨識階層、類別階層、形式階層等四個階層,如圖1。

(7)

(二)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西元2001年出刊修訂版(revised edition)。新版將 教育目標的分類分成知識向度(knowledge dimension)和認知歷程向度(cognitive

processes dimension)二部分(Anderson & Krathwohl,2001),前者在協助教師區分教什麼 (what to teach),後者旨在促進學生保留(retention)和遷移所習得的知識(葉連祺、林 淑萍,2003),見圖2。 1.知識向度之理論介紹 就知識向度而言,專指知識的分類,新近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將知識分成事實 (factual)、概念(conceptual)、程序(procedural)、和後設認知(metacognitive)四類知識。各類知 識間亦具有含涉的關係,如概念知識即包括事實知識,程序知識也包括概念和事實知識, 而各類知識又再細分幾項知識。以下將逐一說明: A 事實知識(Factual Knowledge):指學生應了解的術語,或是可以進行問題解決的基本要 素。 Aa 術語的知識(knowledge of terminology):即特定語文與非語文的標題與符號。

Ab 特定細節和元素的知識(knowledge of specific details and elements):指事件、位置、人 物、資料、資訊等,可包括精確、特定的資訊或約略的資訊。

B 概念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指基本要素與較大的結構共同發揮功能的互動關係。 Ba 分類和類別的知識(knowledge of classifications and categories):意指對不同事物的類

別、等級、區分和排列的知識。

圖 2 bloom 教育目標分類系統新舊版本對照圖 (譯自 Anderson et al(2001),p268)

(8)

Bb 原理和通則的知識(knowledge of principles and generalizations):指透過觀察現象所摘述 的摘要,更重要的是可用於描述、預測、解釋或決定行動與採取的方向。

Bc 理論 模式 結構的知識(knowledge of theories, models, and structures):意指對複雜的 現象、問題和事物提出清楚、完全與系統性的觀點,以理論和模式呈現,亦可用來 描述、了解、解釋和預測現象,是事實與概念中最抽象的層次。

C 程序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指知道如何做某事的知識;通 常是一系列或有步驟的 流程,以及決定何時運用不同程序的規準。

Ca 特定學科的技能和演算知識(knowledge of subject-specific skills and algorithms):指有固 定最終結果,或具有固定順序步驟的知識。

Cb 特定學科的技術和方法知識(knowledge of subject-specific techniques and methods):對結 果具共識或學科規範的知識,反應專家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Cc 運用規準的知識(knowledge of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when to use appropriate procedures): 指知道何時使用程序和過去使用該程序的知識,通常為歷史紀錄或百科全書形式。 D 後設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指一般認知以及自我知識的認知和覺察;含認

知知識、監控、控制、調整認(monitoring,control and regulation of cognition)。

Da 策略知識(strategic knowledge):指用於學習、思考和問題解決的策略知識,可跨領域 應用。

Db 認 知 任 務 知 識 ( 包 括 脈 絡 和情 境 的 知 識 ) (knowledge about cognitive tasks,including appropriate contextual and conditional knowledge):指學生了解可以運用後設認知的知 識,意即「何時」與「為何」能適當運用策略的知識。 Dc 自我知識(self knowledge):可分四部分,包括對自己認知與學習能力優缺點的知識、 偏好的策略,個人動機、信念、興趣、目標的察覺等。 2. 認知歷程向度之理論介紹 在認知歷程向度部份,修訂版分為較低層次的記憶(remember)、了解(understand)、應用 (apply)和分析(analyze),以及較高層次的評鑑(evaluate)與創造(crearte),其中記憶和學習保留 具密切關聯,而另五種則與學習遷移有關。這些分類觀點主要植基建構主義者學習 (constructivist learning)(即有意義的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的看法,而此向度目的在於提

(9)

認 知 歷 程 向 度 知 識 向 度 1 .記 憶 2 .了 解 3 .應 用 4 .分 析 5 .評 鑑 6 .創 造 A . 事 實 知 識 B .概 念 知 識 C .程 序 知 識 D .後 設 認 知 知 識 供描述學生在建構主義者學習理念下的認知活動範疇,以促進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此 外,各類別也能夠細分出若干次類別。 布魯姆分類表(如表 3)在教學上的應用,可以在表中填入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與教 學評量,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也可以從表裡面檢視教學要達到哪些目的。現有之九 年一貫能力指標,很適合透過 Bloom 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來更有效的、系統化的予以分類 和解讀,而且此分類系統為一般教師所熟稔、也是目前教師教學常引用的系統。故本研究 將引用 Bloom 之教育目標分類系統,將概念知識分為:分類和類別的知識、原理和通則的 知識、理論/模式/結構的知識。 肆、指標的意涵 一、指標的意義 (一)JOHNSTONE(1981)主張「指標」(INDICATOR),是一種統計測量,以反 映研究者感興趣事物的重要層面。 (二)它是一種統計的測量,能反應重要層面的主要現象,能對相關的層面進行加總 與分化,以達到研究與分析的目的(張鈿富,1999)。 ( 三 ) 指 標 代 表 一 種 信 號 , 用 以 顯 示 制 度 的 表 現 情 形 ( SPEE & BORMANS , 1992 ) , 或 代 表 一 種 指 引 , 並 藉 以 了 解 並 測 量 事 物 的 質 或 量 ( CUTTANCE , 1990)。 事實上概念是實證研究的基礎,指標則是概念的量數,因為指標能夠化繁為簡,且能 清楚表述,因而能對概念更進一步的了解,並且提供做為價值判斷的參考依據。指標的建 立需要經過資料蒐集、分析、解釋後才能略見雛型。 表 3 修訂版 Bloom 教育目標分類系統表

(10)

指標的建構初步是對現有相關指標做選擇。一套良好的評鑑指標必須能夠反映評鑑標 的的某個特質、能夠測出想要的東西、具有統計上的信度與效度、評鑑委員可以在有限時 間內獲得指標值並且容易為社會大眾所了解(黃政傑,1996)。 三、建構指標的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 調查研究法是一種描述性的方法,是指根據母群體所選擇出來的樣本,從事探求社會 學變項 (個人在其所屬的社會團體中所獲得的各種特徵,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與 心理學變項 (包括個人的態度、意見與其他各種行為等)的發生、分配及其彼此相互關 係的一種研究法,透過資料的蒐集,對現實情況的敘述,確認現實情況與標準的對照,或 是決定現實與特殊事件間的關係(郭生玉,1994)。 (二)德懷術 德懷術是一種介於問卷調查與會議討論之間的研究方法,藉由匿名的書面溝通方式, 讓填答者經由獨立思考、自由性且無壓力的對問題表示意見,利用各次問卷的群體統計結 果和意見反映,提供填答者參考,重新考慮問題,並自行決定是否修正自己的看法。 (三)層級程序分析法 係指先將複雜的問題系統化,再由不同層面中給予層級分解,並透過數量化的評判使 用矩陣運算,分別求得各層級的優先向量作為其相對權重,最後再加以綜合評估,以提供 決策者選擇最適方案(SAATY,1990)。 本研究屬初探性研究,為了能蒐集較正確與周延的意見、得到較一致的共識及進一步 有效指標概念之確立,故根據研究目的採用「德懷術」來從事「運輸科技概念指標」之建 構,透過調查結果據以修正並建構出指標。 伍、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建構中小學階段之「運輸科技」概念指標,做為日後發展評量試題之依 據;本研究除了探討相關文獻外,還舉辦兩次專家座談,分析出中小學階段運輸科技之知 識向度;然後,根據三次Delphi問卷調查結果,建構出適合中小學階段學習之指標。 一、研究流程

(11)

文 獻 探 討 分 析 1 . 國 內 、 外 相 關 文 獻 分 析 2 . 九 年 一 貫 生 活 科 技 領 域 能 力 指 標 舉 行 第 二 次 專 家 座 談 會 形 成 正 式 問 卷 舉 行 第 一 次 專 家 座 談 會 探 討 指 標 內 容 向 度 運 輸 科 技 概 念 指 標 之 初 步 建 構 進 行 三 回 合 德 懷 術 問 卷 調 查 德 懷 術 調 查 結 果 分 析 指 標 的 建 構 結 論 與 建 議 撰 寫 研 究 報 告 本研究首先透過相關文獻分析,參考目前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整理分析並歸納出 本研究之內容向度架構後,研擬出運輸科技概念知識之初步指標,作為第一次專家座談會 探討科技概念指標向度之具體方向。並以第一次專家座談會所得共識,繼而舉辦第二次專 家座談會,建構出本研究之第一次德懷術調查問卷。接著透過三次問卷的往返,藉以建構 出更符合現今中小學階段學習之運輸科技概念指標。根據上述研究全貌,本研究設計出德 懷術之研究流程圖3。 二、專家座談 本研究係採用半結構式問題,徵詢專家學者及教師的意見。各相關人員接受兩次專家 座談會的研究設計。訪談內容包括:中小學階段「運輸科技」內容向度及概念知識指標的 可行性與刪修意見。 圖 3 研究流程圖

(12)

圖 4 本研究之專家座談研究流程 分析國內外運輸科技概 念相關文獻,整理出中小 學階段應學習之概念 舉行第一次專家座談 會,探討指標向度 舉行第二次專 家座談會,建立 正式問卷

內容分類 概念分類

1科技的本質

1-1定義、意義、目的、功能 原理通則

1-2科技的分類(屬性、特性或優缺點) 分類類別

1-3科技的要素(創意、問題解決)、模式

或系統

理論模式

2科技的內涵

2-1生活常見的應用或成品 分類類別

原理通則

2-2科技的材料、設備、原理、技術與方法 分類類別

原理通則

理論模式

3科技的演進與發展

3-1科技的發展歷程與趨勢(重要的階段、

代表人物及產品)

分類類別

原理通則

理論模式

3-2科技的影響與衝擊 原理通則

表 4 指標內容向度表 經過兩次專家座談會討論後,彙整專家們對於問卷的建議,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修 改,以完成德懷術調查問卷的編訂。兩次專家座談會資料將以「內容分析法」進行歸納整 理,了解各樣本教師對此概念指標看法上的異同。以下分別列示本研究之專家座談會研究 流程圖(圖4)及所確認之指標內容向度表(表4)。

(13)

三、德懷術的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方法是透過德懷術來建構出適合中小學生學習的運輸科技概念指標,以做為日 後發展評量試題之依據。 (ㄧ)德懷術的研究方法 德懷術是尋求群體共識而無須面對面溝通的過程。德懷術即針對會議的缺點,將面對 面的溝通改為匿名式的書面溝通,利用多次問卷的群體統計結果和意見反應,提供填答者 參考,並重新考慮問題的答案。 本研究採用德懷術調查研究,邀集19位參與生活科技教育相關研究的教授及實務教 師,透過寄發問卷的形式,進行多次意見的往返及交流,來建構適合現今中小學生學習的 「運輸科技」概念知識指標。 (二)德懷術之實施原則 研究採用德懷術可以避免小組成員溝通不良、被迫順從他人意見、少數權威人士主導 討論會議、產生敵對等弊端而影響組織決策的品質。因此,在採用德懷術研究時,必須注 意下列幾項原則(林水波、張世賢,1991): 1.匿名原則 2.復述原則 3.回饋原則 4.團體回答統計原則 5.專家共識原則 四、實施程序 本研究進行德懷術步驟如下: (一)專家樣本的選擇 「德懷術」是以學者、專家為調查對象,因此,選取此領域之專家學者、大學教授、 以及從事生活科技教學之中小學教師,作為參與德懷術研究之委員。透過電話及E-MAIL 進行聯繫,以徵詢參與之意願,並作確認之程序。最後將同意參與本研究的專家學者組成 德懷術小組,而在小組委員確認之後,則進一步與其說明問題性質、實施程序、所需時 間、協助之次數等相關事項,使其對研究之進行有所認識。

(14)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研究者寄發問卷 2 月 24 日 3 月 15 日 4 月 3 日 填答者寄回問卷 3 月 9 日 3 月 31 日 4 月 20 日 姓 名 職 稱 服 務 單 位 楊 宏 仁 副 教 授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科 技 教 育 系 陳 長 振 副 教 授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科 技 教 育 系 張 勝 茂 副 教 授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科 技 教 育 系 陳 芳 慶 副 教 授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科 技 教 育 系 許 玉 琴 副 工 程 司 交 通 部 公 路 總 局 蕭 書 周 正 工 程 司 經 濟 部 觀 光 局 鄭 禎 信 教 師 高 雄 縣 鳳 新 高 中 楊 榮 仁 圖 書 館 主 任 高 雄 縣 岡 山 高 中 吳 賜 昌 教 師 高 雄 縣 鳳 山 高 中 謝 曜 隆 教 師 高 雄 縣 鳳 山 高 中 袁 子 銘 教 師 高 雄 市 中 正 高 中 徐 福 玫 教 師 高 雄 市 五 福 國 中 鍾 汪 宏 教 師 高 雄 縣 大 寮 國 中 吳 昆 榮 教 師 高 雄 市 七 賢 國 中 賈 山 民 教 師 高 雄 市 青 年 國 中 林 裕 芳 教 師 高 雄 縣 潮 寮 國 小 魏 恆 杰 教 師 高 雄 縣 潮 寮 國 小 許 瓊 文 主 任 高 雄 縣 忠 孝 國 小 王 勝 揮 教 師 高 雄 縣 大 樹 國 小 參酌一般研究樣本人數,本研究共計19位專家;茲將其服務單位及職稱整理如表5所 示。 (二)實施進度 本研究的德懷術問卷,原預定實施四回合,因為專家意見一致性相當高,且指標的得 分也頗高;且經過三回合的問卷實施後,專家意見趨於收斂,且問卷實施的過程過長,故 於第三回合問卷回收後,結束德懷術循環。本研究的第一次德懷術問卷在民國95年2月24 日寄發,至民國95年4月14日第三回合問卷回收完畢,前後共花費50天(見表6) 表 5 德懷術專家名單 表 6 三回合問卷的實施進度

(15)

1.第一次問卷 第一次問卷分成五大部份,即問候語、填答說明、第一部份列出運輸科技的內容向 度,計有三個向度。第二部份列出階段別(國小、國中、高中)。第三部份列出運輸科技 概念知識指標,共計有三十二項。第四部份列出具體內容範例。請各樣本專家在問卷的內 容中,就「保留」、「刪除」與「修改」三個選項進行勾選,並提供個人其他寶貴意見。 第一次問卷與研究說明函,於95年2月24日寄送19位填答者,並請填答者在3月7日以前 寄回。所有問卷於3月9日回收完畢後,研究者立即著手整理資料與彙整意見,據以編製第 二回合問卷。 2.第二次問卷 第二次問卷,是由第一次問卷中的19位樣本專家所提供10項意見與參酌相關文獻後, 予以適度修改,整理成第二次問卷。並設計成每項指標依其適切程度,採五點量尺,從非 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分別得5到1分。各樣本專家就其對運輸科技概念的專業判斷,依指 標的適切程度圈選5,4,3,2,1。另外,亦可填入其他指標。 修正後的第二次問卷與研究說明函,於95年3月15日寄送19位填答者,並請填答者在3 月31 日以前寄回。問卷於4月2日回收完畢。研究者於問卷回收後,即進行統計分析、意見 彙整與第三次問卷編製。 3.第三次問卷 第三回合問卷的目的在依據回饋資料(全體及個人第一次填答情形),重新判斷各指 標的重要性。第三回合問卷與研究說明函,在95年4月3日寄發給19位填答者,並請填答者 於4月12日以前寄回。問卷於4月20日回收完畢。研究者立即進行統計分析、意見彙整,據 以建構運輸科技概念指標。 六、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針對樣本專家對於各指標重要性的意見,統計處理方式採取平均數以了解各項 指標的重要性,採用標準差以了解各專家意見的離散情形,採取眾數以了解各指標的滿分 頻率。茲分別敘述各次問卷的資料處理方式如下。 (一)第一次問卷之資料分析 第一次問卷的資料分析,主要是將各樣本專家對各指標的意見,針對每一項指標歸類 整理,並彙整出整體意見整合表,在處理程序上有下列三個步驟:

(16)

1.樣本專家意見的彙整:將回收的德懷術專家問卷之意見,逐項指標歸類整理,並 製成意見整合表。 2.各項指標的修正與增訂:依據樣本專家意見彙整表與原指標作一對照,研究者利 用語意的分析並再次參閱文獻後,修正或增訂指標。 3.形成第二次問卷:經修正或增訂的指標,每一項指標均以5至1之五點量表尺來諮 詢樣本專家對指標重要性的意見,形成第二次問卷。 (二)第二次問卷之資料分析 第二次問卷的資料分析為量的分析,統計所有樣本專家對每項指標之重要性得分平均 數、標準差、眾數,據以了解整體意見的集中與離散程度,其處理程序大致有下列三個步 驟: 1.計分與統計數據:依專家填答之重要性程度計分,每項指標如填答為非常重要得 5分,重要得4分,沒有意見得3分,不重要得到2分,非常不重要得1分,統計並 求出每項指標的平均數、眾數、標準差。若專家勾選之重要性程度之平均數達4 以上者,表示重要性夠高。標準差小於1者,表示具有一定的專家共識(張豔 華,2002)。故在第二次的德懷術問卷中將刪除不具一致性,即平均數在4以 下,或是標準差大於1之題項。 2.整體意見與個人意見之處理:整理各指標的「評論」與「綜合評論」所得的小組 成員意見資料,進行釐清、修改、合併或是刪除等工作。 3.形成下一次的問卷:每項指標均呈現平均數、眾數、標準差,並註明專家必須填 答之意見。 (三)第三次問卷之資料分析 第三次問卷的資料分析為量的分析,再次統計所有樣本專家對每項指標之重要性的平 均數、標準差、眾數,據以了解整體意見的一致性後終止德懷術的專家問卷,並形成運輸 科技概念指標。其處理程序大致有下列二個步驟: 1.量的計分與數據統計:依專家填答情形計分,每項指標如填答為「非常重要」得 5分,「重要」得4分,「沒有意見」得3分,「不重要」得2分,「非常不重要」 得1分,統計並求出每項指標的平均數、眾數及標準差。

(17)

內 容 向 度 原 題 項 刪 除 文 字 修 改 合 併 新 增 題 項 1.科 技 的 本 質 13 1 5 0 0 2.科 技 的 內 涵 7 1 1 0 1 3. 科 技 的 演 進 與 發 展 13 0 0 2 2 表 7 綜合專家對第一次問卷之概念指標修改比較表 2.指標之確定:選取依據與第二次問卷之資料分析相同。專家勾選之重要性之平均 數達4以上者,表示重要性夠高。標準差小 於1者,表示具有一定的專家共識。 第三次問卷之刪除標準亦將刪除不具一致性,即平均數未達4,或是標準差大於1 之題項。 陸、研究結果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進行資料分析,可知道德懷術專家成員認為指標項目的重要程度、 各指標項目的統計量、題目修正意見、德懷術委員對指標的看法等重要資訊。 一、德懷術問卷分析結果 (一)第一次德懷術問卷分析結果 第一回合問卷旨在藉由德懷術專家小組之寶貴意見,據以修正問卷內容各指標項目之 陳述與是否保留該項目之意見。 在科技的本質方面,總共移動了1項指標至2-1,修改了5項指標。在科技的內涵方面, 總共新增了1項指標,修改了1項指標,刪除了「舉例說明常見的運輸科技產品及其用途」 1項指標。在科技的演進與發展方面,總共新增了2項指標,合併「了解航空運輸的演進」 與「了解太空運輸的演進」為「了解航太運輸的演進」。 整理歸納19位專家所提出的建議後,參照每一項指標的答題情形與次數後,依序針對 每一原始指標進行釐清、修改、合併或是刪除等工作,另外更對修改後的指標重新編號。 茲將修改比較表呈現如表7。 (二)第二次德懷術問卷分析結果 藉由第一次半開放式的問卷結構,經過第一次德懷術問卷往返後,綜合整理專家學者 的意見,並參考相關文獻理論後,附上歸納整理第一回合的問卷處理方式及調查結果的量

(18)

內容向度 原題項 刪除 文字修改 合併 新增題項 1.科技的本質 12 0 1 0 0 2.科技的內涵 7 0 1 0 0 3. 科 技 的 演 進 與發展 14 2 1 0 2 表 8 綜合專家對第二次問卷之概念指標修改比較表 化資料。再依據第一次問卷調查之專家意見,研究者對第一次問卷進行適度修正,並編製 成量表形式,以五點量尺表示各項指標的重要程度,成為第二次問卷。 科技的本質中共12個題項,並無平均數低於4,或標準差大於1之題項,故全數保留。 科技的內涵中共7個題項,刪除平均數低於4,或標準差大於1之題項1個,剩下6個題項。 科技的演進與發展中共14個題項,刪除平均數低於4,或標準差大於1之題項2個,剩下12 個題項。 整理歸納19位專家所提出的建議後,參照每一項指標的答題情形與次數後,依序針對 每一原始指標進行釐清、修改、合併或是刪除等工作,茲將統計結果呈現如表8。 (三)第三次德懷術問卷分析結果 經過第二次德懷術問卷往返後,綜合整理專家學者的意見,並參考相關文獻理論後, 附上歸納整理第二回合的問卷調查結果的量化資料。再依據第二次問卷調查之專家意見, 研究者對第二次問卷進行適度修正,並編製成量表形式,以五點量尺表示各項指標的重要 程度,成為第三次問卷。 科技的本質中共12個題項,並無平均數低於4,或標準差大於1之題項,故全數保留。 科技的內涵中共7個題項,並無平均數低於4,或標準差大於1之題項,故全數保留。科技 的演進與發展中共12個題項,並無平均數低於4,或標準差大於1之題項,故全數保留。 二、綜合討論 本研究經由德懷術調查實施,以連續三次附有回饋資料的問卷,反覆徵詢19 位學者專 家的意見。第一次問卷係由研究者歸納文獻探討及二次專家座談,多次腦力激盪的結果, 編製成半結構化的問卷。第二、三次問卷則根據前一次的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和意見彙

(19)

各 階 段 涵 蓋 指 標 項 目 科 技 向 度 核 心 指 標 國 小 國 中 高 中 1 - 1 定 義 、 意 義 、 目 的 、 功 能 1 1 1 1 - 2 科 技 的 分 類 1 4 1 科 技 的 本 質 1 - 3 科 技 的 要 素 、 模 式 或 系 統 0 2 1 2 - 1 生 活 常 見 的 應 用 或 成 品 1 1 2 科 技 的 內 涵 2 - 2 科 技 的 材 料 、 設 備 、 原 理 、 技 術 與 方 法 0 1 1 3 - 1 科 技 的 發 展 歷 程 與 趨 勢 1 4 1 科 技 的 演 進 與 發 展 3 - 2 科 技 的 影 響 與 衝 擊 1 4 1 整,並請19位諮詢委員在評定時,參考回饋資料,重新做出判斷和說明理由。藉由專家學 者的共識,希望能建構出一套完整且適用於我國中小學階段運輸科技概念指標。 根據以上的資料分析了解各樣本專家對於「運輸科技概念指標」之內容向度、階段 別、概念知識指標的適切性與各次問卷的答題情形等,加以討論。 (一)內容向度 根據相關文獻及專家座談結果,建構運輸科技概念指標包「科技的本質」、「科技的 內涵」「科技的演進與發展」三個內容向度,共計31個指標。 經由德懷術調查實施結果,歸納出科技的本質包括:「1-1定義、意義、目的、功 能」、「1-2科技的分類」、「1-3科技的要素、模式或系統」三個層面,包含12個指標項 目。 在科技的內涵中包括:「2-1生活常見的應用或成品」、「2-2科技的材料、設備、原 理、技術與方法」二個層面,包含6個指標項目。 在科技的演進與發展中包括:「3-1科技的發展歷程與趨勢」、「3-2科技的影響與衝 擊」二個層面,包含12個指標項目。 (二)階段別 概念指標應否考慮學生年齡階段性?答案應是肯定的;運輸科技概念指標初稿經過二 次專家座談及三次德懷術問卷往返後,初步針對國小、國中及高中階段學生應具備的運輸 科技概念,建構其指標項目,共計30個指標項目,各階段涵蓋範圍如下表9: 表 9 各階段運輸科技概念指標分類表

(20)

(三)確立中小學運輸科技概念指標 本研究採德懷術的方法,以連續三次附有回饋資料的問卷,反覆徵詢19 位學者專家的 意見。然後著手進行調查問卷的修訂。修訂過程中,除了只有少數一、二位成員提出意見 屬見仁見智者未做處理外,其餘均儘量參酌小組成員所提意見,並視整體狀況做適當的修 訂。以下是本研究歸納文獻探討、專家座談、德懷術的結果,所建構的中小學運輸科技概 念指標。 1.「科技的本質」層面的指標 1-1定義、意義、目的、功能 1-1-1了解運輸科技的目的(國小) 1-1-2了解運輸科技的定義(國中) 1-1-3能解釋運輸科技的意義(高中) 1-2科技的分類 1-2-1認識陸、海、空運輸工具(國小) 1-2-2比較各種運輸工具的優缺點(國中) 1-2-3比較各種運輸的特性(國中) 1-2-4了解並舉例說明運輸科技所使用能源的種類(國中) 1-2-5了解運輸的方式和運輸有關之行業(國中) 1-2-6了解運輸科技的分類方式(高中) 1-3科技的要素、模式或系統 1-3-1了解運輸科技的構成要素(國中) 1-3-2了解運輸科技的系統模式(國中) 1-3-3能解釋運輸科技系統模式(高中) 2.「科技的內涵」層面的指標 2-1生活常見的應用或成品 2-1-1認識一般的交通工具(國小) 2-1-2了解大眾運輸系統(國中) 2-1-3了解智慧型運輸系統(高中)

(21)

2-2科技的材料、設備、原理、技術與方法 2-2-1了解運輸科技的材料和機具設備(國中) 2-2-2了解並描述運輸的六大技術系統(國中) 2-2-3了解並說明運輸科技系統與其他科技系統之間的關係(高中) 3.「科技的演進與發展」層面的指標 3-1科技的發展歷程與趨勢 3-1-1舉例說明運輸科技各階段的重要發明(國小) 3-1-2了解陸路運輸的演進(國中) 3-1-3了解水路運輸的演進(國中) 3-1-4了解航太運輸的演進(國中) 3-1-5察覺未來運輸的發展趨勢(國中) 3-1-6了解運輸科技未來之新發展(高中) 3-2科技的影響與衝擊 3-2-1了解運輸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國小) 3-2-2了解運輸科技對經濟的影響(國中) 3-2-3了解運輸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國中) 3-2-4了解運輸科技對國防的影響(國中) 3-2-5了解運輸科技對人身安全的影響(國中) 3-2-6了解運輸科技對環境的影響(高中) 柒、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運輸科技的相關理論與研究,並依照Bloom的概念知識分 類原則,分析其內涵,進而形成國小、國中及高中階段之「運輸科技概念」指標,以做為 日後課程內涵及教學上之參考。 一、結論 (一)運輸科技概念指標之研究,可作為了解學生之整體運輸科技學習水準 運輸科技概念指標應兼顧理想性與實際性,一方面設定預期學生所應達到的目 標與學習能力,以了解我國高中及國中小學全體學生之學習狀況與整體水準,並預

(22)

測其發展趨勢,亦即能藉此了解我國學生之科技概念水準是否已達基本要求,做為 中小學科技教育品質提升之重要參考。另一方面,也必須奠基於實際教學與學生生 活經驗上。 (二)指標必須明確具體 運輸科技概念指標中共有31個指標,每個指標皆以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 的方式,以認知歷程向度和知識向度為雙向細目表的撰寫方式,期能提共一個大家 清楚明瞭的概念指標。 (三)採用德懷術的方法建構運輸科技概念指標,能夠蒐集不同的意見和建立共識 由於運輸科技概念指標涉及專業的判斷,屬於爭議性較高的議題,必須透過群 體決定的歷程,藉以凝聚共識性的觀點。德懷術的方法具有匿名的填答、反覆的問 卷調查、回饋資料的提供與群體反應集中量數的統計四項,其目的在蒐集學者專家 的主觀意見,透過結構化的群體溝通過程,達成群體的共識,以解決複雜的或爭議 性問題。因此中小學運輸科技概念指標的建構,適合採用德懷術的方法。 二、建議 建構中小學運輸科技概念指標,故然對教學上有引導、參考之用,然而截至目前,國 內有較多針對科技素養之相關研究,但對科技概念指標之研究較少,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與 討論,以及在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心得,提出下列建議,以供教學應用及後續研究之參 考。 (一)教師方面 1.參考指標內容,嘗試教材編選與設計 教師能依照學習環境、學生素質的不同,挑選適合的教材。教師可參考運 輸科技概念指標內容,嘗試自己編選教材、設計教學活動。 2.以指標為本,發展評量工具 運輸科技概念指標的建構,可讓教師在教學上,考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發 展階段,並發展適合的評量工具,讓學生能有機會檢視自己所具備的運輸科技 概念知識是否充足。 (二)教育行政單位方面

(23)

應參酌指標內容,建立有系統的課程規劃與評量方式;讓教材編輯能有所依循及發 展,並能由學生的評量結果,探討、調整未來的課程目標與內容。 三、對後續研究的期許 (一)將研究對象擴大 本研究德懷術專家委員大多是大高雄地區的專家學者、教師,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擴大 至全省,建立更符合全國性的運輸科技概念指標。 (二)參考指標內容,編製評量工具 礙於研究者的時間、能力及其他因素,本研究旨在指標的建構,後續研究者可針對指 標內容,發展評量工具,讓本研究更具價值。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光復(2005)。運輸科技。載於李隆盛(主編),生活科技概論(243-332頁)。台北 市:心理出版社。 李隆盛(2001)。看波浪也看海流:讓「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走出茫然與混亂。生活科 技教育月刊,34(5),2-6。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台北:五南書局。 唐富藏(1983)。運輸學。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鈿富(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張豔華(2002)。建構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黃台珠(1984)。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月刊,66,44-56。 黃政傑(1996)。中小學基本學力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葉連祺、林淑萍(2003)。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 105,94-106。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24)

二、英文部分

Anderson, W., & Krathwohl, D. R. (Eds.)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educational objectives. New York, NY: Longman.

Coyle,J.J.,Bardi,E.J.,& Cavinato,J.L. ( 1986 ) .Transportation.St.Paul, MN : West Publishing,Company.

Cuttance, P.(1990).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the management of quality in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33575.)

Goetsch, David L. & Nelson, John A.(1987).Technology and You. New York:Delmar Publishers Inc.

Johnstone ,J.N.(1981).Teachers As researchers:Oualitative inquiry as a path to empowerment. Basingstoke:Falmer.

Klausmeier , H. J.(1985). Educational psychology.(5th ed.).N. Y.:Haper & Row. Saaty, T.(1980). The 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 Graw- Hill.

Schwaller,A.E. ( 1989 ) .Transportation,energy and power technology. Albany,N.Y. : Delmar Publisher.

Spee, A. & Bormans, R.(1992).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relations: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4(2),139-155.

數據

圖 1  概念學習四個連續發展的層次  資料來源:Klausmeier,1985    具體階層     辨別階層     類推階層     形式階層  (二)概念是對具有共同屬性事物的概括性認識。概念分為兩類。ㄧ類是具體概念(concrete concept),指事物的共同屬性具體顯現者,諸如形狀、顏色等做為概念屬性者均屬之。另一類是定義概念( defined concept),指不能用指認的方式來學習的抽象概念,例如民主、秩序、快樂、痛苦等概念,其共同屬性不能具體顯現,只能用概念性的語文涵義表示之(張春
圖 2   bloom 教育目標分類系統新舊版本對照圖  (譯自 Anderson et al(2001),p268)
圖 4  本研究之專家座談研究流程  分析國內外運輸科技概 念相關文獻,整理出中小 學階段應學習之概念  舉行第一次專家座談會,探討指標向度  舉行第二次專 家座談會,建立正式問卷  內容分類 概念分類  1科技的本質   1-1定義、意義、目的、功能 原理通則  1-2科技的分類(屬性、特性或優缺點) 分類類別  1-3科技的要素(創意、問題解決)、模式 或系統  理論模式  2科技的內涵   2-1生活常見的應用或成品 分類類別  原理通則  2-2科技的材料、設備、原理、技術與方法 分類類別  原理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0 - ㆓零零㆓年按行業及固定資產類型統計的固定資產購入 ...68 Aquisições de bens de capital fixo, segundo o ramo de actividade dos estabelecimentos e o tipo em 2002

如圖1-16所示,NOT運算會改變邏輯準位。輸入為 HIGH (1) 時,輸出為LOW (0)。當輸入為LOW時,輸出

Quadro 9 - Remunerações médias, relativas ao mês de Dezembro, do trabalhador residente e não residente remunerado a tempo completo, segundo a profissão, por ramo de

A análise por ramo de actividade, revela que as despesas com pessoal das actividades anexas e auxiliares dos transportes representaram a maior fatia, cifrando-se em 497 milhões

– 迷你陸橋作業(Mini Land Bridge Service, MLB) 指只利用陸橋作業的前半段,不再轉接海運。. – 微陸橋作業(Micro Land Bridge Service,

72 Principais dados estatísticos, por ramo de actividade económica e escalões de pessoal ao serviço Principal Statistics by Industry and Number of Persons Engaged. 5

構面 指標 說明 要求條件 3.3 職能內涵 職能基準中 的對應「職能內涵. (知識、技能與態度)」,應涵

Fonte: Serviços de Alfândega de Macau Não aplicável Valor absoluto igual a zero Source of Data: Macao Customs Service Not applicable Absolute value equ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