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502第二冊第十三課出師表補充講義(學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502第二冊第十三課出師表補充講義(學生)"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冊第十三課 出師表補充講義

一、

諸葛亮沒說出的心裡話

(一) 京房 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 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 之?」房稽首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世說‧規箴》 (二) 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 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 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 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晉書‧孝友傳》 (三) 陳壽 :「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或閹豎則為昏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 唯所染之』。」《三國志‧蜀志‧後主傳》 二、

為動用法:

「為動用法」是動詞(包括活用為動詞的形容詞、名詞)的一種特殊用法,即這個動詞所表達的 內容含有「替」、「為」或「對」賓語怎樣的意義。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 表示「給」、「替」賓語施行某一行動 〈史記‧留侯世家〉: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 (二) 表示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動 陶淵明《詠荊柯》:君子死知己。 《莊子》: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 (三) 表示「對」「向」賓語施行某一行動。例 《左傳》:蹇叔哭之。 三、

古今詞義比較

文句 古義 今義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卑下,件事鄙陋。自謙 詞 指人行為惡劣,不道德 誠宜「開張」聖聽 商店開始營業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秋天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 不能廢遠 用作「小」義或自謙之詞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一切大氣變化的現象 此豈近於「人情」 人與人之間的情意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同樣;同是 一個類別或某一樣、一項 諸侯恐懼,同盟而謀弱秦,不「愛」珍 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只作愛恨的愛講,有喜歡 之意 四、

草廬對/隆中對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 紹,以弱為強者,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 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

(2)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 ㄍㄨㄟˋ 會 ,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 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 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為劉備提出一個發展勢力、實現統一的戰略。

五、

後出師表

(據全三國文卷五十八) 前兩段在大粉p.151 高帝明 ㄅㄧㄥˋ 竝 日月,謀臣淵深,然陟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 而欲以長計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 ㄧㄡ ˊ 繇 、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 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并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 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髣髴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偪於黎陽,幾敗北山, 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 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 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朞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 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 ㄘㄨㄥˊ 賨 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 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 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早圖之, 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 ㄈㄨ ˇ 拊 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 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 ㄗˇ 秭 歸 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 , 。至於成敗利鈍, 非臣之明所能逆 ㄉㄨˇ 覩 也。 陟險被創:陟,長途跋涉,引申為經歷。被,蒙受。 良平:張良、陳平,俱劉邦謀士。 劉繇王朗:劉繇於東漢末年任揚州刺史,王朗任會稽太守。二人統令地方,可成霸業,憂疑躊躇, 終使孫策坐大。諸葛亮引二人為例證,勸後主不可志量短小,劃地自限。偪:同「逼」。 偽:曹氏統一北方,僭稱國號。諸葛亮以蜀漢為正統,因斥之為「偽」。 朞年:滿一年。 曲長屯將:軍隊中曲屯的隊長戰將。古代軍隊之編制,將軍之下有部,部之下有曲,曲之下有屯。 突將無前:衝鋒陷陣、所向無敵的驃悍將士。

(3)

賨叟青羌:蜀軍中的少數民族部隊 而:如果 拊手:拍手叫好 授首:被斬殺。 秭歸蹉跌: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敗。劉備出兵伐吳,為關羽、張飛復仇。蜀軍先頭部隊勢如 破竹,占了巫縣,攻下秭歸,進至猇亭設立大本營。可惜蜀軍深入吳境達五、六百里,兵力分 散,加上天氣暑熱,在山林中安營紮寨,遭吳將陸遜反攻,火燒蜀軍四十餘營。劉備帶領少 數人馬,乘夜突出重圍,逃回至白帝城。 逆見:預見、預測。 利鈍:順利或受挫。 覩:通「睹」,看見。 【語譯】 現在我把必須討賊的原因恭敬地陳述如下: 高祖皇帝的英明可以跟日月爭光,謀臣遠見深慮,但是仍然不免於歷艱困,受創傷,經過重重危險, 然後才安定天下。現在陛下英明比不上高祖皇帝,謀臣不如張良、陳平,卻想以偏安那樣長期相持的戰略 來取得勝利,坐等著平定天下,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一點。想當年,劉繇、王朗各自占據州郡,卻空談安 危謀策,動不動引用古代聖人的話,事實上是疑心重重,畏首畏尾,今年不打仗,明年不出戰,結果使 得孫策趁機壯大,併吞了江東。(可是今日我蜀漢戰略似乎與此相似,)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二點。曹操 的智慧計謀超群出眾,用兵作戰的謀略可以媲美孫武、吳起,可是他也曾在南陽被包圍,在烏巢遇險,在 祁連遭難,在黎陽受逼,幾乎在北山慘敗,差點在潼關喪命,然後才能建立偽政權,取得了暫時的穩定。 何況我的才能薄弱,(大臣們)卻想要用不冒艱險的方式來平定天下,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三點。曹操攻 打五次都不能打下昌霸,四次渡過巢湖與孫權交戰都沒有成功,重用李服而李服卻想圖謀殺害他,委任 夏侯淵而夏侯淵鎮守漢中時兵敗身亡。先帝屢次稱讚曹操是個能人,還有這些挫敗,何況我的才能低劣, 怎可能一定得勝呢?(我縱使竭盡心力或許都無法取勝,更何況猶豫進退呢?)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四點 自從我帶兵到漢中,只有一週年的時間,可是已喪亡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 大將,以及軍隊中曲屯各階級的優秀將領七十多人;他們可都是衝鋒陷陣、所向無敵的驃悍將士,如今都 沒有了。賨叟、青羌的散騎、武騎一千多人,都是幾十年間從四方邊疆夷族招集來的精銳,不是益州所原有 的部眾,但是再過幾年,將要損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二,到那個時候要憑什麼來對付敵人呢?這是我不 能理解的第五點。如今益州百姓窮困,兵士疲乏,但戰事不能停息;戰事不能停息,那麼坐著等待敵人的 進攻與主動出擊敵人,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是相等的,如果不及早攻擊敵人,只想憑一州之地,與賊人 長久相安無事,那是不可能的。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六點。 最難預料的是事情的變化。從前先帝在楚地被曹操打敗,那時候,曹操拍手稱快,認為天下大局已定。 可是後來先帝東面聯合孫吳,西面攻取巴 蜀,舉兵北伐,殺了夏侯淵,這是曹操的失算,而復興漢室 的事業將要成功的契機。後來則發生孫權違背了吳 蜀盟約,偷襲荊州,殺了關羽將軍,先帝又在秭歸遭 到挫敗,曹丕滅漢自稱皇帝等等事件。許多事都像這樣,是很難預料的。我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 至於是成功或失敗,順利或遭受挫折,不是我的見識所能預先看到的了。

篇名

主旨

風格

前出師表

以【 , 】勖勉後主;

以【 , 】自誓

緬懷先帝,眷顧後主

諄諄勸誡,情感深切

後出師表

王業不應偏安,討賊刻不容緩

委婉陳辭,語帶諮詢

六、

評價

(4)

1、

陳壽

評諸葛亮:「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

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

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

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

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

非其所長歟!」

2、

三國志裴松之注

引袁子曰:「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

疑。」

3、

譯自世說新語‧品藻:「諸葛亮任蜀相,戮力從公;兄諸葛瑾任官吳國,吳中

人士都讚服他的寬宏大量;堂弟諸葛誕在魏當官,與夏侯玄齊名。三人都享有盛名,

時人謂:『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其高下可知。」

七、

結構表

八、

本文特色

1.用語不卑不亢,切合彼此關係

  諸葛亮是後主的丞相,又是受先帝「託孤」的對象。他給後主上表文,既不宜用訓斥

(5)

口吻,又不該使用卑下的聲氣。寫得不卑不亢,方為得體。所以,諸葛亮在表中沒有過於

自卑,使後主覺得他虛偽;也沒有囂張放肆、言語傲慢,使後主覺得受著威脅,言詞和

態度非常切合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清

 

過珙

 

古文評注全集卷四評出師表:「懇懇惻惻,

是 語,亦是 語。」【

103 學測 18 分文章分析】

2.結構嚴整有序,富有邏輯

  面臨即將出師之際,諸葛亮從北伐的全局上考慮,只有修明政治,才能保證北伐順

利進行。因此,全文是以繼承先帝遺業、勵精圖治、興復漢室為中心,先進安定後方之建

言,再表奪取勝利的決心,依此思路結構全篇。全篇從「先帝創業未半」始,以「深追先

帝遺詔」終;從「開張聖聽」起,以「察納雅言」收,思路連貫,步步相扣,層次清晰,結

構嚴整,富有邏輯。

3.感情誠懇深摯,語言質樸工整

  全文多次提到「先帝」、「陛下」,在這反覆親切的呼喚聲中,既不厭其煩地述說先帝

的創業、遺德、殊遇、遺詔,深切地抒發了對先帝的感恩戴德和忠心效命的真情,又表現

出對後主的諄諄開導,忠愛兼備,希望殷切,披露了欲報先帝恩德於後主的真情摯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a 1935 1935 年秋,趙一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 年秋,趙一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職訓字第 1022500888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十七日發法字第 1036500433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發訓字第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教育部台(84)參字第○四二七六三號令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九日 教育部台(86)參字第八六○一七四一七號令修正發布第二條、第三條條文

講授石湖墟歷史 (課程原有課題) 中文科老師與歷

高中課程會多元化;讓學生有第二次機會而設計的其他教育 課程(例如毅進計劃及在中學試行的類似計劃),會因應新學

常識 第二冊 單元二 奇妙的空氣 第三課: 空氣的探究.

見寶塔品第十一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勸持品第十三 安樂行品第十四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十日教育部台( 84) 參字第○ 四二七六三號令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五日教育部台( 88) 參字第八八○ 二三三○ 三號令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