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研究"

Copied!
1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梁福鎮博士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研究

研究生:劉宛妮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

(2)

II

摘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諾丁關懷倫理的學校行政涵義」,運用教育詮釋學方 法,透過文本交互分析諾丁關懷倫理學的主要概念,來進行其學校行政涵義的研 究。 研究目的有四:一、分析諾丁關櫰倫理學的思想淵源。二、闡述諾丁關懷 倫理學的主要內涵。三、評價諾丁關? 倫理學的優劣得失。四、探討諾丁關? 倫 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 本研究採用教育詮釋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問題的探討,首先是文本來源的確 定,探討諾丁文本有:《關懷:女性取向的倫理學與道德教育》(1984)、《向學校 中的關懷挑戰:教育的另一種取向》(2002),以這兩本為主了解關懷理論的核心 概念與時代意義並發現理論本身可能限制。其次,再以諾丁在貝克(Beck, L.G.) 的書《重申教育行政是一門關懷的專業》(1994)前序而具有代表性,來研讀此 書作為探究學校行政涵義。最後再以文本中的教育核心概念,作為交互的檢證, 來確定關懷倫理學在學校行政涵義,並體驗省思理論內涵與作出建議。 在深入探究後發現,諾丁關懷倫理學的主要概念有「以人為主的關懷情 感」、「邂逅的關懷關係」、「由小而大的關懷鏈」、「關懷實踐策略」。在界定了解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主要概念後,並探究理論自身優劣得失,發現有五項特點 與七個可能限制:特點為,一、關懷倫理學是一種持續性責任發展的關懷關係圈。 二、關懷倫理學是一種源起於人類自然情感的道德。三、關懷倫理學彰顯「被關 懷者」感受情感的能力。四、諾丁將關懷倫理學從學術討論轉化到教育關係。五、 關懷倫理學是一種植基於情境互動關係的倫理。可能限制為,一、關懷倫理學只 存在於私領域當中?二、關懷倫理學該從道德序階作為基礎論述?三、在論述道 德時只以女性道德作為判準?四、受制於與「被關懷者」的關係。五、仍舊是理 性辯證。六、在人類情感中愛與關懷孰輕孰重?七、對立的二元價值是完全的屏 除還是批判性的接納。八、諾丁關懷倫理學在後現代思維中,應如何去判斷、選 擇、接納不同的門。 接著,進一步闡述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發現 諾丁關懷情感的學校行政涵義為:「雙重視野」。諾丁關懷關係的學校行政 涵義為:「即時回應」機制與學校內外「價值交流」。諾丁關懷鏈的學校行政涵義 為:從學校內部學生為對象開始到外部社區。諾丁關懷實踐策略的學校涵義為: 掌握時機、雙向溝通、善用媒介、主動積極等。 最後,綜合歸納前述研究分析,而有以下結論: 一、諾丁關懷倫理學是深受時空文化背景脈絡的影響,一種人人皆能展開的 敘事性理論; 二、諾丁關懷倫理是從日常生活的邂逅產生關懷關係與態度,從個體、團體、 到社會群體喚醒人類互相合作生存意義; 三、教育的關懷情感關係讓學校教育行政人員體認教育行政的雙重視野,主

(3)

III 動連結教師專業團隊與利害人的意見,逐步形成關懷圈的校園文化。 四、關懷倫理的實踐是從認知到身體力行,逐漸在平日的生活中形成的。 五、諾丁關懷倫理學為彰顯情感而忽略道德教育還應包括理性思考 依據探究關懷倫理學內涵及其在學校行政涵義的結論,作出可行的建議: 一、將成為人師、已成為人師、從事教育工作夥伴、 (一)從多元面向來了解關懷他人與自己 (二)自我反省與批判 (三)主動營造關懷氣氛與統觀視野 二、後續研究者參考: (一)研究內容方面 可以從諾丁對課程敘事觀與關懷課程推展,形成所謂家政課程來進一步了 解,諾丁是如何將學校教育生活與家庭生活串聯起來。 (二)研究方法 可以利用其他教育學者理論與諾丁關懷倫理學來作比較性研究,還可以從 不同主題,來了解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內涵,來引介出新的關懷面向。最後,可以 採用實驗型態的方式,來觀察紀錄了解真實學校關懷文化推展情形。 關鍵詞:關懷倫理、學校行政、關係、邂逅

(4)

IV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implication of Nel Nodding’s caring ethics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 The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in educational hermeneutics, through cross-reading texts of Nel Noddinds, to adapt main caring ethics. Main concepts of caring ethics have four points: human-center caring emotion, the caring relation of encounter, from small to large circle of caring, and the practice of caring strategy. After to definite the meaning of caring ethics, We also evaluat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caring ethics to get critical thinking to achieve the approaching real action situation. Then we will discuses the four main concepts are used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 We find the four main concepts, the school working members should have dual views, the immediately response mechanism, value-translation between schools’ members and community, and the practice of caring school.

In this research, we conclude as follows:

1. The caring ethics of Nel Noddings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 it’s a describing theory for everyone.

2. Caring ethics is an attitude and a relation from people’s encounter in life world. It hopes people to help and find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cooperatively.

3. Caring ethics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can performance the important of dual views which can be active to connect the idea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form the caring circle.

4. The practice of caring ethics from knowing to acting has to be done in daily school life.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were suggested as useful reference to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follow- up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Nel Nodding’s caring ethics.

(5)

V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三節 研究資料與範圍??????????????????????????????????????????9 第四節 重要名詞的解釋?????????????????????????????????????????10 第五節 研究論文的限制???????????????????????????????????????? 13 第二章 諾丁關懷倫理的思想淵源??????????????????????????????????????15 第一節 諾丁生平與著作???????????????????????????????????????? 17 第二節 諾丁關懷思想背景?????????????????????????????????????? 24 第三節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形成???????????????????????????????????39 第三章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內涵???????????????????????????????????????46 第一節 諾丁關懷情感的本質???????????????????????????????????? 47 第二節 諾丁關懷關係人的內涵?????????????????????????????????? 53 第三節 諾丁關懷鏈形成???????????????????????????????????????? 58 第四節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實踐策略????????????????????????????? ??63 第五節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綜合評價????????????????????????????????70 第四章 諾丁關懷倫理的學校行政涵義??????????????????????????????????85 第一節 諾丁關懷情感的學校行政涵義????????????????????????????? 86 第二節 諾丁關懷關係的學校行政涵義????????????????????????????? 97 第三節 諾丁關懷鍊的學校行政涵義?????????????????????????????? 120 第四節 諾丁關懷實踐策略的學校行政涵義???????????????????????? 126 第五章 結論、省思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6)

VI

第二節 省思與建議????????????????????????????????????????????137

參考文獻????????????????????????????????????????????????????????…143

一、 中文部份????????????????????????????????????????????????????143

(7)

VII

表 次

表2-1 諾丁著作細目表(1984-2006)??????????????????????????????????? 20

(8)

VIII

圖 次

圖1-3 研究流程??????????????????????????????????????????????????????9 圖3-1 笛卡爾世界與人的關係圖?????????????????????????????????????? 52 圖3-2 海德格此在與世界的關係圖?????????????????????????????????????53 圖3-3 關係連結圖???????????????????????????????????????????????????57 圖3-4 關懷對象形成圖???????????????????????????????????????????????63 圖3-5 關懷倫理實踐示意圖???????????????????????????????????????????69 圖4-2 關懷關係於學校行政示意圖????????????????????????????????????120

(9)

第一章 緒論

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教育改革時,莫不是企求生長在台灣的莘莘學子們,能 有快樂健康的學習環境;然而學生們卻仍然覺得沒有人關心他們。這樣現象在美 國也出現類似情況,女性教育學者諾丁(Nel Noddings,1929-)的關懷倫理學(caring ethics)提出關懷是一種關係的建立,而非個人美德功績的觀點。以關懷情感來 了解學生個別差異,以相信包容態度允許學生開展屬於自己的能力。學校、課堂 是老師與學生間生活世界,有許許多多民族、社會、信仰、習俗存在可能,不同 價值信仰並不代表反對。學校社群形成是有其自然形成關係脈絡,不論是地理、 血緣、或宗教關係,在這樣開放空間中需要有尊重彼此差異的關懷情感。學校應 允許多元價值討論、溝通可能而自成特色。但是,今日市場經濟計算理性的教育 改革,冀望以升學指標建立來追求學校績效責任,用意固然良善,然而學校發展 目標僅是升學率起伏而已嗎? 倫理學(ethics)是探討人與人日常生活之互動間,長幼先後、優先順序的 行為規範、道德價值與秩序。也被這科學思潮所影響,十八、十九世紀的邊沁 (Jeremy Bentham, 1748-1842)、彌爾(John Stuart Mill

,

1806-1873)著書立說, 將人類道德即為善的抽象概念以數字統計分類的方式,來計算人類善的最大效益 存在可能,企圖以客觀數量化表現人類精神世界可能。彌爾更擴展到社會當中大 多數人的快樂即是善的、有道德的。行為善惡需要透過計算效益才能判斷善與 惡,那麼什麼樣程度才算是善呢?什麼樣的程度才算是惡呢?在科學實證研究興 起 , 著 名 道 德 發 展 研 究 柯 柏 格 (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 以 皮 亞 傑 (Jean Piaget,1896-1980)理論為中心所發展出來的三期六段論,激起了其學生姬莉根對女 性道德發展探究,同時代 1960 年代也恰逢女性主義論者,思想蓬勃發展時刻。 姬莉根(Carol Gilligan,1936-)對女性關連性思考方式不同於男性邏輯思考方式, 作了對比探究,在其《不同聲音》(In a Different Voice)著作,堪稱為代表。諾 丁順著女性主義知識論者對過去知識中心傳統論述,多操縱在歐洲男性白人手 中、獨重理性觀點下,加上姬莉根對女性道德發展實證研究論證,影響諾丁從女 性主義立場去批判傳統道德理性中心的模式;在內容上,諾丁與姬莉根都反對傳 統理性中忽略女性;在討論方向上,諾丁則從哲學立場,進行女性道德倫理重新

(10)

建構,將女性道德發展添入更多哲學上論證來討論女性倫理學與傳統倫理學不 同。諾丁除了批判省思傳統男性中心論述的道德倫理學,還試圖建構屬於女性特 質的倫理學典範,關懷倫理學,將女性情意、直覺、感覺直觀成份,融合加入談 論人類道德規範的倫理學當中。自成特色倫理學論述,非主內動機論、非主外的 結果論,而是屬於動態關係的交互作用的關懷倫理學。學校場域當中所邂逅的兩 難問題(dilemma problem),在處理時態度與他們心中所存有的概念相互呼應。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人物開創時代,時代彰顯人物」在特定時代背景中,具有歷史性的事件產 生影響人類生活範圍往往是超乎意料之外的,然而事件發生並非孤懸於環境之 外,也並非脫離人們思考、情感、行為的交互作用。例如:存在主義再度興起乃 是有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統治者的野心造成無辜傷亡慘重。人類開始思考 人類為何存在、存在意義本質是什麼、到底有沒有先於人類存在更高真理的存 在、… 等問題。存在主義1早在 1930 年代就已經出現了,由於二次大戰影響,在 1960 年代再度正視這個學說內涵,並發揚光大,鼓動、發起抗戰運動。同樣地, 諾丁關懷倫理學理論出現也非獨立於情境之外。關懷倫理學的出現也深受 1980 年代,當時訴諸科學實證典範下所產生柯柏格道德發展階段論及姬莉根(Carol Gilligan)質疑女性道德發展是否低於男性的影響。諾丁(Noddings, l984)則從 歷史觀點、哲學辯證、澄清方式來處理道德發展問題以不同科學實證觀點,闡述 道德學說意涵。隨著時空流轉,如今已經是公元二十一世紀了,這個理論學說發 展也會產生新的時空意義,並隨著學說欲探討對象不同、場域變遷,理論發展猶 如像是具有生命的有機體一樣,在成長、蛻變乃至於成熟。因此想要追溯諾丁關 懷倫理學產生時代脈絡、啟迪人物思考相關學說理論、影響學說理論發展方向, 1

最著名和明確的提倡是沙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的《存在與空無》(etre e neant,1943)

當中格言「存在先於本質」(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意思是說,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事 先預設的價值或事實。這些價值與事實是人類社會生存情境中所創造出來的產物,人類並沒有義 務要去服從或是遵守特定的價值或事實信仰。要去評價一個人是依據其所作所為而非個體出生背 景為何。

(11)

到底為何、是怎麼產生出來,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其次,理論學說產生除了受當時時空環環境影響之外,也因為理論價值內涵 涉及人類生活幸福、對人類生存社會有重大影響關係、具有進一步了解人類精神 世界奧秘,產生不同以往的觀點理論。於是進一步探究學說理論內涵必要,關懷 倫理學所要探究對象是誰?所要陳述觀點相異於以往不同地方為何?所使用相 異於往的研究方法的觀點為何?所討論出來的思考架構對於人類生活幸福、對社 會團體影響層面、對人類生存世界意義為何?及應用於學校領域意義及價值,有 賴於探究與耙梳學說理論內容,使理論內涵、目的、重要性、範圍彰顯出來,以 幫助教育行政工作人員能了解理論真意,有更清楚表示。才能應用學說理論於真 實學校行政情境脈絡中,而有實踐(praxis)理論、產生實踐智慧(phronesis) 可能,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接著,由於理論產生的時代、環境、與需要,隨著不同時空場域的變遷將 會產生有主觀上的適用與客觀上內涵的限制。因此從正反兩面價值思考歷程中, 評價與省思關懷倫理學。在正面思考歷程中,探究理論自身優點與可以發展的可 能;從反面思考歷程中,明白理論自身侷限與邏輯上可能矛盾。惟經過正反兩面 思考歷程後,使教育工作者才能透視、直取理論核心概念、降低理論本身限制, 真正將理論應用到教育現場,才能產生最適合當下教育工作現場的關懷倫理學的 實踐智慧。 因此,有必要對諾丁的關懷倫理學理論反觀己身,進行綜合評價了 解其關懷倫理學的優劣得失,此為動機三。 最後,由於我國從民國八十三年以來,這一波教育改革浪潮顛覆以往傳統、 突破既定規範,一方面強調差異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又強調開放與自主,以確 保個人或族群的自我文化認同,以達到校園民主、自由、與開放的改革目標。學 校行政在這樣場域中很難置身事外,卻又無能為力,非但傳統行政權威徹底瓦 解,甚至連最起碼的辦學理想也很難堅持,形成今日學校行政內部倫理兩難問 題。以諾丁關懷倫理學去處理今日學校教育改革問題,是要從關懷的女性觀點去 洞察學校內部癥結,接著開始反省並依據學校教育目的,去營造一個學生與家長 共同分享及願意接受學校教育的環境,在營造過程中不斷反省了解目的與手段是

(12)

不可拆開。教育本身即目的前提下,如何與教育外在目的達成平衡,不可因教育 外在目的而犧牲本身的目的。故探究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此為動機 四。 根據上述對人物思想淵源了解興趣、探討理論自身內涵、正反評價關懷倫理 學與探究關懷倫理學於學校行政的意涵等四點的研究動機,形成諾丁關懷倫理學 的學校行政意涵的探究內容,基於上述研究動機的啟發,而有下列四個研究目的: 壹、分析諾丁關懷倫理學的思想淵源 諾丁由於出身在美國早期實驗主義的時代中,杜威(J. Dewey)對諾丁教育 思想影響可謂之深遠;加上諾丁生長在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大恐慌中、 與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重新省思生存意義的存在主義時代裡,這兩股社會 劇烈變動與思想潮流,影響諾丁在成長求學階段、及在教學工作當中,對人類存 在這社會群體中的意義、價值、規範、情感產生關懷人類情感的思考。 後來女性主義潮流運動風起雲湧地在美國 1960 年代,與黑人社會地位平等 問題,一同被掀起到政策制定檯面上,重新討論女性工作地位價值、報酬平等、 與社會福利等問題討論;刺激了性別問題的學術探究與發展,其中最具有學術精 神代表典範的人物與著作除了法國西蒙波娃的《第二性》(Le deuxieme sexe)之外, 再來就是屬於哈佛大學當中柯伯格的弟子姬莉根對女性道德發展實證性研究,代 表著作為《In a Different Voice》(不同聲音)。諾丁在感染到這樣女性主義的學術 探究之下,在其中年階段發展出屬於女性情感的道德論述:關懷倫理學,其後更 進一步把這樣論述應用到自己教育工作現場中,發展出一系列的道德教育、品格 教育的論述。並試圖從哲學的形上學、知識論、美學、及倫理學架構中,建構添 加關懷倫理學的內涵與論證。諾丁至今快八十歲了,仍然繼續筆耕不停地將關懷 倫理學發揚光大,有意朝著發展成第三倫理學擴展的氣勢,將關懷倫理學理論發 展到社會政策、福利措失、教育改革、及全球人類環境生存問題。職此之故,進 一步瞭解諾丁關懷倫理學思想形成與脈絡,有助於對諾丁關懷倫理學理論有深入 認識,而有發揮關懷倫理學理論精神內涵可能。 貳、闡述諾丁關懷倫理學的主要內涵 一般人當接觸到關懷倫理學所可能會直接想到的是關懷的情感,而且這樣的 情感表現是女性才會有的特徵。關懷是一種美德的屬性表徵,認為人只要對他人

(13)

投與關心的意思,就是有德性的;將關懷焦點放在付出關懷的人身上。這樣觀點 是從傳統理性中心角度來解讀關懷倫理學的。 然而,諾丁關懷倫理學並非從人類美德屬性來看待關懷的情感產生而已;關 懷其實是一組有彼此信任關係(related)人所開展出情意互動過程。關懷需要關 懷者之外,更重要的是被關懷者(cared-for)能要去理解、接納關懷者(one-caring) 的關懷,關懷關係才會形成。關懷行動是建立在彼此互相信任與尊重的假設前提 上的,必非只要人願意付出關懷,就是關懷倫理學。職是之故,要探究關懷倫理 學理論內涵到底為何,才不致於流於泛泛之論,了解諾丁關懷倫理學真正內涵之 後,掌握關懷倫理學真意才能闡揚、傳達、關懷倫理學。 參、評價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優劣得失 由於理論產生由其時空性與論點依據,依此所形成的理論造型並非全然適用 於學校行政工作實踐過程中,因此省思理論本身優點與可能侷限性,來讓實務工 作者了解理論應用產生可能正反面影響可能有哪些?能了解理論本身各方面優 點與限制後,才能依學校現場實際工作場域中,來做靈活應用與思考可能解決的 策略,不致於陷於理論困境中而無法改變。黑格爾認為人類歷史是一連續正反合 相互辯證的發展,因此建構人類周全思想,也必須透過正反合的三段論式的辯 證,為彰顯關懷倫理學理論本身的意涵,是否經得起正反對立思考來檢視其存在 價值與意義。透過蒐集相關批判關懷倫理學中,來了解關懷倫理學在談論某些議 題所可能邂逅到的限制,以正反兩面思考檢視理論內涵與意義,以尋求最大適用 可能。這是一種整體觀照理論於實務上並需有的思考過程,方不至於僅流於理論 形式探究。 肆、探究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 由於學校行政所處理事項多與教師教學工作與學生學習內涵有關,加上學 校場域所面對對象是未完全發展成熟的學生、與家長、乃至於學校內部自己教職 員工,因此學校行政本質不同於公共行政部門,然而卻從公共行政部門擷取理論 來運用於學校行政場域中。有鑑於此,從教育本質出發來處理學校行政的教育問 題,發展相關理論,才能較符合學校行政本質教育使命及任務。 加上近年來持續性的教育改革與學校組織革新的努力中,呼籲學校教育的目 的著重在關懷,塑造並轉型學校為一個倫理、關懷的社區理念且已經受到許多學

(14)

者的的注意(Beck, 1994;Haynes, 1998;Sergiovanni, 1994;2001;2005;Starratt, 1994; 2003;林明地,2002;簡成熙,1997)。在關懷倫理學所要關連的目標、作為、 理念相當廣泛,例如:建立師生之間真實關懷的關係、使教室成為關懷的社區、 發展足以培育關懷關係的學校組織結構與條件;學校行政人員扮演關懷實踐者的 角色;及在現有的學校組織結構特性中設法引入關懷,並透過學校行政的推動成 為關懷的學校文化。這樣努力的方向與研究發現,使得學校行政能闡發關懷倫理 學的理念,學校行政人員扮演關懷實踐者、關懷領導者、關懷促進者的趨勢越來 越明顯與重要。 目前,博碩文論文檢索資料庫中發現研究諾丁關懷倫理學的相關論文,多直 接探討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內涵,甚少闡述其理論內涵於學校行政涵義;在這樣情 形下,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研究有其必要性與價值。本研究將在分析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主要內涵後,歸納其理論內涵的重要論點,將其置諸學校行政 的脈絡下,來思考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並且評價其理論的優劣得 失,最後提供建議給研究者作為後續研究的參考。因此從前述的研究動機出發, 進行諾丁關懷倫理學的研究。本研究有下列四個研究目的: 一、分析諾丁關懷倫理學的思想淵源 二、說明諾丁關懷倫理學的主要內涵 三、評價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優劣得失 四、探究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 研究方法 為 了 達 到 對 諾 丁 關 懷 倫 理 學 的 真 實 理 解 , 本 研 究 採 用 教 育 詮 釋 學 (padagogische Hermeneutik)的方法來探究諾丁的原著,推演出諾丁關懷倫理學 的範圍與內涵,進而歸納出它的學校行政涵義。

(15)

一九七九年德國教育學家達奈爾(Helmut Danner)在其著作中《精神科學教 育學的方法》(Methoden geisteswissenschaftlicher Padagogik)一書中,提出教育詮 釋學的方法。研究者將循著下列四個階段詮釋諾丁關懷倫理學的教育涵意:第一 個階段是,諾丁關懷倫理學歷史的確定: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開展是 在特定的時空脈絡中才能加以理解。第二個階段裡,諾丁關懷倫理學意義的解 釋 : 採 用 預 先 準 備 的 詮 釋( Vovereitende Interpretation )、 文 本 內 在 的 詮 釋 (Textimmanenye Interpretation)、交互合作(Koordinierende Interpretation)等詮釋 的三種方法來理解諾丁關懷倫理學原著的內涵。

是故,首先採用預先準備的詮釋方法選擇諾丁關懷倫理學原著內容與資料來 源,通過版本的檢查以確定其信度。在詮釋中,研究者也將對自己的先前看法 (Vormeinung)、先前理解(Vorverstandnis)、先前知識(Vorwissen)、待答問題 (Fragestellung)等加以明確地澄清,並掌握諾丁關懷倫理學意義的詮釋,以確 定其核心內容。其次,運用文本內在的詮釋方法探究諾丁關懷倫理學原著的語意 和語法,經由文字意義和文字關係,運用「詮釋學的循環」(Hermeneutischer Zirkel) 與諾丁的整個哲學系統和其倫理學部分的意義進行來回的詮釋。最後運用「交互 合作詮釋」的方法對諾丁關懷倫理學的理論作為期一年以上和密集的詮釋,儘可 能從具體教育情境出發、嚴格分明研究者與諾丁情境的差異及完全地揭露諾丁關 懷倫理學中意識與無意識的先前假定,以對諾丁關懷倫理學有一正確的整體詮 釋。接著第三個階段,諾丁關懷倫理學在學校行政涵義的建構:這些涵意奠基於 運用各種詮釋方法來獲得的諾丁關懷倫理學的許多意義之上。最後第四個階段,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意涵真相的理解:依前述「教育詮釋學」的階段方法 進行不斷地反省(Danner,1994;梁福鎮,2000)。 故綜合上述教育詮釋學的方法,本研究的具體步驟如下述: 貳、具體實施步驟 (一)瀏覽整部諾丁最具代表性的關懷倫理學著作,求得重點的理解。 (二)運用邏輯方法、語意分析和文法規則將原著的語句和措辭逐一加以研 究。

(16)

(三)將原著再次將以閱讀,以進一步掌握原著內容的意義 。 (四)利用文獻探討與分析將研究資料的廣度延伸到諾丁其他的著作原著或 其他相關文獻。 (五)運用教育詮釋學方法萃取原著中的關懷倫理學理論與學校行政涵義。 (六)把原著中萃取出來的美學理論及其教育涵義依邏輯順序劃分為若干部 分為,並且形成意義順序地理解。 (七)運自己的方式、語句和措辭明確地表達,配合我從學校實習工作中的 經驗所獲的心得完成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的詮釋。 (八)再度閱讀所有著作,不斷地反省批判自我及有關學者對諾丁關懷倫理 學校行政涵義的缺失,以掌握其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的真相。 透過以上教育詮釋學方法的四個階段、八個步驟來進行對諾丁原著的理解, 並進行部份意義與文本全體意涵的對照,以彰顯諾丁關懷倫理學真意與其學校行 政的涵義。 ? 、研究流程 首先與指導教授討論諾丁相關問題與理論假設,形成許多先前假設,並依 據此開始收集資料、尋找可靠文獻,來進行先前理解與解答。其次,根據對諾丁 初步認識來進行其理論理解與文意分析,以求文本與其發生脈絡真實結合境遇感 理解;接著,透過文本之間交叉循環與對照,來求諾丁關懷倫理學本身理論衍伸、 及意義發展於學校行政意涵的情形;最後,反身檢視所闡釋的意涵是否合乎先前 的假設、研究目的,並歸納總結。並在過程中,與指導教授持續進行研究問題討 論,來做為從事研究的參考與指引。 研究流程圖入下所示:

(17)

蒐集文獻 歷史確定 意義解釋 假設建構 真相理解 詮釋循環 圖 1-3 研究流程

第三節 研究資料與範圍

依據上述所欲達成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討諾丁關懷倫理學思想與主張, 總共分為三個部份:一、為了解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原貌從倫理學、道德認知發展 心理學、與女性主義的脈絡下,找出諾丁所建構的關懷倫理學位置;二,針對其 所著作的原典來探究關懷的意涵、關懷的對象、關懷範圍。三、從諾丁關懷倫理 學當中主要意涵來分析其在學校行政的應用及省思理論本身可能限制。 壹、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原典 搜尋目前國外的文獻中發現,使用關懷一詞的理論跨及相當多的領域,例 如:護理、社會福利、環境教育、政治倫理學、心理學等,每一個對關懷所下的 定義及所指的對象皆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僅以諾丁所談的關懷倫理學理論為主 要的研究範圍,因為她的關懷理論又源自於關懷倫理學,所以就其主要著作:

一、《關懷:女性取向的倫理學與道德教育》(Caring: 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1984)乃是本研究關懷倫理學的主要基礎。 二、《教育道德的人》(Educating Moral People, 2002)為對照諾丁關懷倫理學 論述前後期的內涵。 三、《教育哲學》(Philosophy of Education)瞭解關懷倫理學的教育思考模型。

研究目的與問題 學校行政困境需求 行政涵義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學校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優劣得失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理論內涵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思想淵源

(18)

四、《向學校中的關懷挑戰:教育的另一種取向》(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s: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2002),由此獲得關懷倫理學的 學校行政涵義。 貳、關懷倫理學在學校行政涵義相關之文章、書籍及期刊 由於近來,學校行政價值探究,為使教育成為一門自我管理(self-governing) 的專業(謝文全,2004;Strike,1998)。學校行政的議題備受重視,為了解學校行 政邂逅真實案例中所可能會運用到的道德推理為何?如何針對兩難問題進行後 設認知、分析,從史特勞特(R. Starratt)《建構一所道德學校》(1994)一書中擢 取關懷倫理學是作為建立倫理學校重要價值,並瞭解其是如何應用關懷倫理學、 正義倫理、批判倫理來共同建構一所有道德的學校。又諾丁指出關懷倫理學在學 校行政上教育意函闡述,為屬貝克(Lynn G. Beck)的闡釋最符合她所要表達的 關懷理想並為其書作出前序,是故又研讀《重申教育行政是一門關懷的專業》 (Reclaim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s a Caring Profession)一書,作為輔證來說 明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 上述為針對研究目的而去涉獵的研究範圍,希望能先從倫理學、道德認知發 展心理學、女性主義與道德教育方面大量的閱讀。之後對諾丁的關懷觀點作後設 分析並逐漸縮小範圍,只著重在諾丁關懷倫理學中的幾個重要論點及其在學校行 政中應用的主張。

第四節 重要名詞的解釋

依據前述研究目的,為了界定、澄清本研究所要採用名詞的內容、範圍,來 說明諾丁關懷倫理學在學校行政的意涵,因此對重要名詞特別列出,加以說明如 下: 一、諾丁關懷倫理學 ( caring ethics ) 本文主要以諾丁(Nel Noddings)的關懷(caring)理論開展出倫理學為主要 論點,其內容主要有:關係(related)、悅納(receptivity)、與回應(response)本

(19)

文稱為關懷 3R 論點;及四種關懷實施策略:身教(modeling)、實踐(praxis)、 對話(dialogue)、肯認(confirm)。諾丁在 1984 年提出關懷(caring)理論的倫理 學,是採用歷史與哲學辯證探究方法;不同以往實證研究取向,來進行由女性立 場出發的道德議題研究。將道德倫理視為是自然而然的情感產生、涉及情境、與 他人互動過程中所形成關係。 二、正義倫理(justic ethics) 美國哈佛大學道德發展研究學者柯伯格(Kohlberg, 1980)的道德認知發展 論。研究指出人類道德層次發展猶如金字塔階層順序,由低階的他律導向、物質 功利取向、高階自律、抽象原則取向,到最後一個階段是最高層次的正義倫理法 則的表現。由於研究方法與樣本取樣對象,讓女性道德發展階段低於男性的推 論,引起其助理姬利根(Gilligan, 1982)重新作女性道德發展研究。而諾丁認為 柯伯格所採用方法論背後的思維 ,是反映西方社會學術主流價值觀:邏各斯 (logos)中心、遵守普遍原理原則、重形式語言抽象命題、男性中心、自由主義。 本文當中正義倫理將會象徵著理性中心邏輯、個人中心主義,而將道德倫理視為 是個人財產、行為上美德。諾丁為突顯關懷倫理學而與正義倫理作比較差異,以 關懷周遭(care about)事物,來說明正義倫理與關懷倫理學的理論基礎不同。 三、學校行政(administration of school) 教育學者對於學校行政的意義,論說不一,茲分析學者所闡釋學校行政定 義,本篇論文對學校行政定義為:學者吳清山(1993):學校機關依據教育原則, 運用有效和科學的方法,對於學校內人、事、物、財等業務,作最妥善地處理, 以促進教育進步,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歷程。學者鄭彩鳳(1999)乃是一種依據 教育原理運用有效及經濟的方法,對於學校組織相關的人事物財等作系統化地經 營與管理,藉以促進教育進步,而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一種歷程。 是故,本文中學校行政是「支援教學、服務師生、達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與方法,學校的任務及在實現教育法令所歸定的教育目標。因此,學校行政人員 應有「辦教育」而非「辦行政

的觀念

四、吾─汝關係(I-Thou relation) 由於諾丁自承「我個人在教育哲學的理論上受布伯的影響頗深」(Noddings, 1998/2000)。在《向學校中的關懷挑戰:教育的另一種取向》(The Challenge to Care

(20)

in Schools: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一書中勾繪了教育藍圖,其背後 的假設及源於布伯(Martin Burbur, 1958)的思想。布伯說:「教育中的關係是一 種純粹的對話」(Burbur, 1958:98),人是藉由對話來與他人取得聯繫,而對話不 應只被理解為一種說話的和聆聽的方法,它同時是在沉默中接受他人訊息的方 式。因此,諾丁說:「教育就是一種關係。布伯不認為被孤立的個人可以自我教 育,也並不建議體制的改革。因為體制會去規定所有的兒童都必須學習相同的科 目和達到預定的目標、所有教師及教育行政人員使用的教材形式、或者是所有的 學校都必須遵守國家所頒布的課程,這些都是集體性為起點的作法,而他希望我 們從相互關連的真實情境開始」(Noddings, 2000:122-123)。 是故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心靈的溝通,使世界呈現到眼前,每個人與孩子都渴 望有人傾聽他們的話,關心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如果學校場域中、教室裡只 有知識的傳授而沒有師生之間心靈對話,關懷就無從建立。因此當學校教師與教 育行政人員跳脫教學預定計畫,和學生分享自我與生命等問題時,師生才能算是 真正心靈交會,當學生告別學校後,仍對校園中人事物保有記憶,這樣關懷關係 才會綿長悠遠。 五、實踐智慧(phronesis) 「實踐智慧」(phronesis)是亞里斯多德在《尼科麥遜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一書中,根據求知的對象、目的、與方法的不同,將知識區分為三種類 型(梁福鎮,2006;Aristole, 1984):理論(Theoria)的知識、實踐(Phronesis) 的知識、與創作(Poiesis)的知識。理論知識是經由理性思維的能力,以把握到 事物普遍必然特質的知識;實踐知識是人類據以作出正確行為抉擇的知識;創作 的知識則是有關人類藝術創作的知識。從辯證實踐的觀點而言,教育學的知識包 括前述三種類型,若將教育學視為一門理論科學、實踐科學、精神科學、社會科 學或經驗科學都是偏頗。因為教育理論不僅要沉思教育本質、觀察教育現象變 化、構思體系的關連,必須具有理論整體一慣性。同時,教育理論也必須來自教 育實際才能解決教育問題,滿足教育工作人員需求,注重應用取向必須有實踐 性。可知,實踐智慧既是知識也是道德,或者說是道德與知識合一。 由於學校不是商店,教育不是交易,互動的對象是人不是物,學校必須有效 能但更要有人味。所以學校教育工作人員就必須要有轉化理論為實踐智慧,就諾 丁敘事性關懷觀點而言,學校教育全體工作者的關懷實踐智慧就是一種「詩性智

(21)

慧」,才能使學生、家長、與社區人士,在學校關懷文化中所學到的不只是知識、 更學習到生活與智慧,使校園成為一個創造學生生命意義的地方。詩性智慧是由 故事和創造所組成,此一創造乃是學習者的創造性的心靈之旅,故校園中教與學 過程是一意義分享和創造喜悅的旅程。

第五節 研究論文的限制

其於上述研究目的而有一定範圍的研究內容,但對於廣博精深的倫理學內容 卻無法一一探究。此外關懷倫理學尚在發展階段,有關此方面論述的辯證文章相 當多,只能選擇和此論文研究目的有直接相關的文章閱讀。因為能力與時間的限 制,本論文所要探究的焦點僅著重在關懷倫理學意涵、諾丁前後期思想脈絡的一 致性及其和學校行政應用之處,因此無法再擴展到其他範圍來應用。 以下就文獻範圍、內容取向、研究方法、研究類推等面向,說明研究可能受 到侷限的部份: 壹、選擇文獻的限制 本研究是以關懷倫理學為主,因此對其理論發展的源頭眾多影響理論,只 從諾丁原典著作及國內外研究諾丁的學者中,如:溫明麗教授、簡成熙教授、方 志華教授的著作中了解,研究者予以整理並補充。另外,研究者並未對諾丁所有 著作一一研究,只就論文中所需談及關懷有關部份選讀,如:諾丁早期談論關懷 教育的著作,及後期探討道德教育部份。另外學校行政的部份也種類繁多,本研 究僅摘讀其關於關懷理念的部份。而在論文中提及但未詳論之文獻,研究者於參 考文獻部份提供其相關書籍及網站來供有興趣閱讀者。 貳、研究內容的限制 本論文中由於倫理學探究學者所討論到情感、直覺、愛的學者相當地多, 但非本論文所要深究內涵,主要是以諾丁在其著作中所談論到的柏拉圖、亞里斯 多德、邊沁、彌爾、康德等較具代表性的學者,他們對德性倫理的看法。諾丁是

(22)

一位涉獵範圍廣泛且著作多的學者,且研究內容遍及道德教育、數學教育、與宗 教教育等方面。因此本論文內容選擇上僅就以諾丁關懷倫理學概念為主軸與學校 行政上意涵相關論述為主深入瞭解。 參、研究方法的限制 由於教育詮釋學所需要的理解文本能力是部分段落與整體意義的交叉來回 的過程,因此對於文本的解讀必須相當了解。由於諾丁著作文字以英文書寫,而 研究者在英文學習上是從英語是外來語言(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 EFL)角 度上進行理解與詮釋,可能略有不同如英語是第二語言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ESL)的人士、或是以英語為母語(native language)的人士來對諾丁原 著作理解,是故語言能力理解是本研究方法上可能限制。其次,教育詮釋學本身 限制有下列幾個可能(陳伯璋,1987: 7):一、教育研究者的專業能力及精神條 件,會影響研究是否可以做移情地理解。二、較側重特殊性及主體意義的理解, 很難建立普遍的通則性知識。三、容易淪為為現況做合理化詮釋的工具。四、容 易偏向方法論的規範性層面,忽略描述性的要求,逐漸變成一種方法論的獨斷。 肆、關於研究類推的限制 本文對諾丁關懷倫理學的探究,期能獲得對學校行政的啟示,由於其論述 大部分著眼於教育領域中道德課程與教學的關懷倫理學概念部分,並未直接論及 學校行政領域。教育雖涵蓋課程教學與行政,但彼此思考立場方式仍有其不同之 處,因此僅用其關懷倫理學概念部分來做學校行政涵義的詮釋。再者,國外理論 移植到台灣教育現場當中,仍有環境時空界線限制,需要修正轉化觀點進行引用 方為得宜,故仍有推論限制。

(23)

第二章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思想源淵

在外文中道德(英文:moral;德文:Moral;法文:morale)與倫理(英文: ethics;拉丁文:ethica;德文:Ethik;法文:ethique)有不同的語源。「道德」 的語源是拉丁文 moralis;而「倫理」的語源是希臘文的 ethikos。但兩者的原意 皆是風俗習慣 ethos。西方哲學中,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以後,德 國觀念論的哲學家便將二詞予以區分,如謝林(Friedrich Wilhe lm Joseph von Schelling, 1775-1854)、黑格爾(G.. W. F. Hegel, 1770-1831)均是(沈清松,1985)。 大致而言,在中文中,就古代典籍考察,道德與倫理二詞也不完全一致。倫理是 人倫之理,也就是各種人際關係中所共守的規範。道與德二字意義不同,分稱與 合稱亦有所不同。通常「虛無無形」之「道」可理解為「天地萬物所以生之總原 理」,化育萬物之「德」可理解為「一物所以生之原理」。道德通常關涉個人,倫 理則關涉群體。如《大學》所言之「誠意、正心、修身」屬於道德,而「齊家、 治國、平天下」則屬倫理(韋政通,1980)。如同中國哲學,「道德」關涉個人而 「倫理」則是涉及社會群體,二者關係密切,但層次有別。現行通用「道德哲學」 或「倫理哲學」,乃翻譯拉丁文的 philosophia Moralis,英文作 Moral Philosophy, 本義為風俗習慣之學,故「道德哲學」亦可稱「倫理學」(ethics)。

教育(Erziehung)主體是人,教育一詞不應僅限於狹義的教導與學習制度化 歷程,教育一如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所言是邁向全人 化的歷程。「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是人格教育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赫爾 巴特在其所著的《普通教育學》(Allgemeine Pädagogik)中提到,教育的目的在 培養具有道德品格的人(Herbart, 1986:85)。又教育是一種人類獨特活動,可以 使人類與其他生命形式有所區別,人類是一種具有教育需要性和可教育性的受造 物,通過教育的方式可以使人努力向上。人類正努力去符合教育必要性的要求, 因為人類可能性的實現,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Meinberg, 1996:77)。從廣

(24)

義來看,教育是能夠使個體獲得教育意義所採取的一種持續影響的方式。而從狹 義來看,教育是一種已受教育者有意識地帶著某種觀點,有責任感地影響未成年 人,以引導其生活進行的活動(Meinberg,1996:80)。至於陶冶(Bildung)與教育 的差異可以從下列兩方面來分析(Meinberg, 1996:81):(一)陶冶強調規範和陶 冶價值的影響,教育則強調個人態度和意志的確定;(二)陶冶在教育活動中比較 借助於外在決定(Fremdbestimmung),可知教育則比較借助於自己決定(梁福鎮, 1999)。 道德教育可說是一種教育實踐的陶冶歷程,為一種提升整體人格邁向善所具 體表現的自動化(賈馥茗,2004;詹棟樑,1996;潘小慧,2005)。道德教育目 的即在塑造完美人格、善化人性、彰顯人性,並非只是被動的遵守符合外在社會 規範的人而已。人性中雖具有道德性,人性中亦要求道德,但道德為人,而非人 為道德。道德教育不宜孤立地看待,需要「全人教育」觀點下來定位(沈清松, 1985)。由於另一位教育學家柯瓦契克(Wolfdietrich Schmied-Kowarzik)認為教 育的目的在於經由意識型態的反省批判,促成主體的啟蒙與解放,進而培養具有 道德性的人(Schmied-Kowarzik, 1993:43),由此可見道德教育在教育過程中的 重要性。

教育學家麥爾(Karl Ernst Maier)主張:道德教育是一種協助他人形成道德 性 人 格 的 行 動 ( Maier,1986 : 11 )。 他 強 調 道 德 教 育 是 一 種 教 育 的 行 動 (Erzieherisches Handeln),主要指向受教者的人格(Persönlichkeit),目的在於 促 進 道 德 性( Moralität ) 的 形 成 。這種道德性也就是一種道德氣質 ( moral dispositions ),包括道德認知能力與行為習性(歐陽教,1986:1;梁福鎮,1999)。 過去道德教育多注重在學生個體行為表現是否符合道德條目所列舉善行? 多傾向灌輸式(instill)、教條式(doctrine)例證來說明道德行為的好處與對個體 助益,多從理性原則來闡示,缺乏當下情境的實踐、應用智慧的判斷、選擇的指 引;而關懷倫理學所採用的道德教育在品格德行方面的教導是從人類情感需求不 同,所表現道德行為方式也會多元。與過去從單一理性原則來推演是不同思考路

(25)

徑與方法,非僅憑個人情緒好惡而有差別。更重視的是當下彼此關係的維繫,關 係1 (related-agent)才是關懷倫理學核心。因此它不是道德相對主義,這一章將 探究關懷倫理學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不同於康德主內動機論(agent-based)倫理 學 、 主 外 派 的 行 為 結 果 論 ( act-based ) 倫 理 學 , 或 是 原 則 為 主 的 倫 理 學 (principle-based),更重視情感關係的建立、而非關注於德性的教導(游惠瑜, 2005;林麗姍,2005)。強調人類道德行為產生是出於情境脈絡中所產生的,因 此沒有普遍原理原則可供遵行,為了解諾丁關懷倫理學,故先從探究其思想淵 源。分為以下三節,第一節論述諾丁的生平與思想背景;第二節分析諾丁的思想 源淵;第三節了解諾丁思想的形成。

第一節 諾丁的生平與著作

壹、諾丁生平 諾丁(Nel Noddings, 1929-),目前仍活躍參加及擔任於美國教育哲學界與杜 威教育社會學研討會的引言人。1975 年在史丹佛大學取得教育哲學博士學位之 後,曾經到賓州州立大學、芝加哥大學其附設的實驗學校中從事教育研究工作。 而後在 1977 年進入史丹佛大學服務,被公認為是位具有傑出表現的教授之一, 還被推舉為史丹佛大學教務執行長;1992 年並獲頒為史丹佛大學兒童教育部門 的榮譽教授。1998 年才從史丹佛大學退休下來。2000 年接受哥倫比亞大學師範 教育學院的邀請,講授「教育哲學」這個學科。2001 年獲得南緬因州州立大學 的榮譽教授,上課和演講的邀請是晚年退休之後,除了寫書之外的主要工作。她 在從事著述講學之外,還熱衷參與美國教育社會學會與杜威學會的討論活動,還 是這些團體內的一員健將,並且擔任學會早期的領導人。 從 1949 年到 1972 年這 20 年間,她曾經擔任新澤西州公立小學與高中的教 1 諾丁所謂 「關係」(relation)和世俗所謂的社交關係、人際關係有所不同 ,前者是人與人的自 然會遇中、發乎真情,以對方為念的關懷之情。而後者隱含目的性在相遇之前,已經做過篩選 。 對人非ㄧ視同仁給予尊重,雖然也有可能關懷,但就最初起心動念畢竟是不同的(丘亦岱,2003:9)。

(26)

師與教育行政人員。畢業於新澤西州的孟坦克爾(Montclair)州立大學,主修數 學;其後進入新澤西州州立小學擔任教育工作,然後以在職進修的方式在新澤西 州的陸特哥(Rutger)大學取得數學碩士學位,後來擔任高中數學教師和兼任行 政工作。在這段中小學擔任教職期間,由於進修關係持續進行數學教育的研究, 這段期間她深覺美國今日青少年問題嚴重,來自於核心家庭功能的衰微,因此轉 而進行教育哲學和教育社會學的探究。 由於諾丁早年豐富的教學經歷,使得她能夠在數學教學領域之外,藉由在職 進修和研究方式來反觀自己的經驗,深刻的觀察與體驗社會變動下教育的改變。 她出生長於 1929 年,美國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濟的大蕭條,小學階段看見 自己家鄉在經濟恐慌中,人群因失業問題的浮躁而產生不安的現象;後來在中學 階段邂逅到世界第二次大戰,親身經歷兩次大戰精神的洗滌,戰後恰逢人道關懷 的精神與情感,啟發她對社會人類關懷的情感。而後教學和身為人母的經驗,讓 諾丁深刻的感受到被關懷者(學生)若是沒有體會到施予關懷一方的努力,那麼 就算是老師再怎麼努力的表達都是無效的。因此,她的關懷倫理學強調雙方共同 投入關係中情感、認知和行為的交互作用。而成熟的關懷關係是雙方持續交換扮 演關懷者與被關懷者的角色。 諾丁在 1984 年出版的《關懷:女性取向倫理學與道德教育》(Caring: 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1984)一書中,提出關懷情感取代 理性推論的倫理與道德教育,成為女性倫理學論述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她廣泛討 論美國現今的各種教育議題,從教育哲學與教育社會學的角度做各種議題的論 述,意圖將關懷理論從道德教育擴大到社會公共的議題,為此她在 1999 年更進 一部論述《正義與關懷》(Justice and Caring)的關係與意義;並且發展兩種關懷 能力。首先是基礎功夫的直接關懷(care for),先對自己最親近和週遭的人,培 養出彼此信任的關係再演變為成熟的關懷能力;接下來,才是擴展關懷情感給無 法面對面接觸的人,對遠方的他者儘可能的表達關懷的情感,稱為間接關懷(care about)。她認為處在一個人際網路關係的社會中,公平價值仍然是重要的規範,

(27)

對於制度的制定、法律秩序的維持,有賴於公平與正義的價值,普遍的施行於社 會制度中,來維持國家基礎的安穩和秩序。但是,由於社會的形成屬於人與人之 間來往實際互動的實體網路,複雜的行為與情境的發生,往往無法藉由事先預定 的價值規則來妥當的判斷。因此,在執行正義之前,需要有間接關懷的情感出現, 來了解真實事件的情境網絡關係與境遇,當人同此心的情感開始思考,所需的準 則往往就是公平與正義價值的出現,以收普遍關懷的廣大效果。例如她運用說故 事的方式,舉例一位醫術精湛但收費高昂的醫生,在因緣際會之下,他的病人是 一位美國富商的孫女,由於她住在阿拉伯與以色列邊界,因此醫生必須到那裡工 作。當他執行完個案的委託之後,走出個案醫療帳蓬的時候,由於當地民眾居住 在以阿邊界沙漠地區,長年戰爭與嚴峻氣候的環境,造成疾病肆虐與傷亡慘重; 一個個需要醫療的患者,走到他的面前請他治療。那位醫生遲疑了一分鐘,他說: 「我來這裡並不是做慈善救濟的工作,我的診療費是一個人一美金,沒有錢的人 可以先寫下借據以後再還!」於是他就開始拯救這群受到病痛之苦的居民們。諾 丁借這個故事說明了醫生與當地居民關係並不熟捻,也可能無從收取醫療後的費 用,寫下借據很有可能只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形式,藉此證明醫生不是隨便幫別人 看診的,而且病人藉由寫借據的過程,了解自己並不是無能力看病也認識這位醫 生。醫生看到這一個個待救援的病人,人類的關懷感受讓醫生自然有股悲天憫人 的情感與醫職使命感的出現,這樣同理心(sympathy)的力量激發醫生道德情感 的出現,與自己醫療風格的收費高昂原則起了衝突。是關懷的情感驅動了醫療行 為的執行,為了不違背自己的原則而有寫借據的方式,基於人類平等互惠的原則 下,今日我有恩於你,使你有生存下去的能力,由於不多不少的一塊美金的關係, 其實暗藏著對病患(被關懷者)的尊重與激發繼續生存的潛能出現。 透過原則制度的推展,使關懷情感的行動能夠儘可能的普及。因此正義、平 等、公平價值建構在間接關懷的情感之上,而人類間接情感的根本是來自於直接 情感,來自於嬰兒時期母親對嬰兒自然的關懷和照顧的情感,是人類本有和天性 的根本。因此,諾丁在談論品格教育和倫理道德概念推展,常常以說故事和敘事

(28)

方式,來喚醒真實體驗人類自然的情感、親身了解的感覺、蘊釀道德情感的能力。

貳、諾丁的著作

從 1984 年到 2006 年諾丁出版了許多著作,她著名的代表作品是 1984 年的 《關懷:女性取向的倫理學與道德教育》(Caring: 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從道德倫理學的角度來論述關懷的內涵,以女性感官覺察 的情感敏銳力---直觀《教育中直覺:喚醒內在的眼睛》(Awakening the Inner Eye: Intuition in Education)來說明女性的特質。在其近 20 年的著作中,大致可以發現

女性倫理學的相關著作有 3 本;道德教育和品格塑造的著作最多有 11 本;與學 校教育有關的著作有 3 本;敘述性教學課程設計有兩本,總計有 18 本;是一位 筆鋒流利的作者,暢談今日教育現場問題;並在課程與教學領域當中,試圖加入 關懷的成份引導老師讓學生喜歡學習。

從 1973 年以「建構主義作為教學理論的基礎」(Constructivism as a base for a theory of teaching)這篇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以來,1984 年在《關懷》一書中深耕 與闡揚教育哲學範疇中的關懷理論。碩士階段專攻數學教育領域的她,為何後來 會加入轉換為教育哲學的探究呢?研究者對此深感不解,於是就動手寫信問她 了,她回覆說:

I decided that I wanted a broader view of the world and of academic life. Math was too restrictive for me as an educator. As it turned out, the study of philosophy deepened my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too. I have loved philosophy ever since. 我會如此決定乃是因為我想拓展我的世界視野與學術生命。數學知識過於侷限我 成為一名教育家。如其所證明的結果是,哲學的研究也深化了我的數學知識。從 那時起,我就愛上了哲學。 諾丁把自身研究數學邏輯概念融入到教育哲學思維論述的建構當中,在閱讀 她的著作時,可以看到她常以數學符號帶入抽象邏輯思考論證方式,來具體說明

(29)

一個抽象內容,應用數學解題的論證形式:實例、理論與思考描述、綜合分析, 來形成專屬於諾丁的關懷理論。

以下列表說明諾丁近 20 年來的著作,分述如下:

表 2-1 諾丁著作細目表(1984-2006)

書名 出版社 出版年月(日)

1.Critical Lessons: What Our Schools Should Teach (批判性啟示:我們學校應 教為何?)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劍橋大學出版)

2006/05/08

2.Educating Citizens For Global Awareness(培育世 界性覺察的公民)

Teacher College Press (師範學院出版)

2005/01

3.Teaching Social Studies That Matters: Curriculum for Active Learning(教導社會研究那 件事:主動學習的課程)

Teacher College Press (師範大學出版) 2004/11 4.Happiness and Education(快樂與教育)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劍橋大學出版) 2004/12/06 5.Educating Moral People: A Caring Alternative to Character Education(教育有道德的 人:品格教育的關懷變通方 案)

Teacher College Press (師範學院出版)

2002/01

6.Starting at Home: Caring and Social Policy(從 家庭開始:關懷與社會政 策)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加州大學出版) 2002/01/07 7.Multiyear Teaching: The Case for Continuity (From Inquiry to Practice) (多年的教學:一個連續性 的案例(從探究到實踐))

Phi Delta Kappa Inc (美國教學卓越基金會 出版)

(30)

8.Uncertain Lives: Children of Promise, Teachers of Hope(不確定的 生命:承諾的兒童與希望的 教師)

Teacher College Press (師範學院出版)

2001/04

9.Justice and Caring: The Search for Common Ground in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thics in Education Series)(正義與關 懷:尋求教育中共同的基 礎)

Teacher College Press (師範學院出版)

1999/05

10.Awakening the Inner Eye: Intuition in Education (喚醒內在之眼:教育中的 直觀) Educator’s International Press (教育者的國際出版) 1998/11 11.Caregiving: Readings in Knowledge, Practice, Ethics, and Politics (Studies in Health, Illness, and Caregiving in America)(關 懷施予行動:知識閱讀、實 踐、倫理、與政略(在美國 的健康、疾病與關懷福利研 究))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賓州大學出版) 1996/11 12.Philosophy of Education (教育哲學 Westview Press (西方觀點出版) 1995/08 13.Educating for Intelligent Belief or Unbelief (The John Dewey Lecture) (教育是為了合理性的相 信或是懷疑(杜威演講))

Teacher College Press (師範學院出版) 1993/11 14.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在學校中關懷 的挑戰:一種轉換立場於教 育)

Teacher College Press (師範學院出版)

1992/06;

Second Edition 2005/05/30

(31)

15.Women and Evil(女 子與罪)

Teacher College Press (師範學院出版)

1991/05

16.Stories Lives Tell: Narrative and Dialogue in Education(故事生命討論: 在教育中對話與敘事)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加州大學出版) 1991/04 17.Fidelity in teaching, teac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r teaching (教學 中忠誠,教師教育與教學研 究)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史丹佛大學出版) 1986/01 18.Caring: 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關懷: 接近女性的倫理與道德教 育)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加州大學出版) 1984/08;

Second Edition a New Preface Jun 2, 2003)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其近二十年的著作內容來看,可以發現諾丁對關懷倫理學的教育意涵與課 程設計的推廣的努力耕耘,讓關懷理論轉化為教育專業的本質涵養、與實踐生活 中的信仰,所探究內容多包括如何讓學校關懷教育的道德情意培養學生全人的能 力,使學校不只是智力競賽的競技場,而是一個關懷學習圈。 從諾丁的著作量發現她發表踴躍,試圖在美國教育哲學理論與實務現場拉近 距離搭起對話橋樑,讓美國教育哲學與教育社會學探究,在美國杜威實證主義視 野下,兩者對話與研究有視野交融可能,讓從事美國教育工作者當在探究教育問 題時,會從巨觀社會制度結構面、與微觀的政治、人群互動,來討論教育議題, 試圖找出教育問題根本。

(32)

第二節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思想淵源

影響諾丁的關懷倫學思想有許多源頭,最主要是因為諾丁本身是出身於數學 的研究,後來轉身投入到教育哲學與教育社會學的研究,加上後期第二波女性主 義的興起,讓時代潮流與諾丁的研究發生關係。這些劃時代思想浪潮,讓諾丁的 思想內涵相當豐富、多元,從存在主義、女性主義、實用主義、乃至後現代主義 的面向都有,以下將分成幾個部份來探究:首先是存在主義關懷人類主體論,吸 引諾丁的對關懷注意;其次是本身研究數學教育,了解古希臘哲人探討數學邏輯 理性論述的方式,奠定了對抽象推理的認識,使其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出發,對男 性中心的學術傳統有深刻的論述;最後是美國實用主義的教育傳統對諾丁重視關 懷的實踐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與後現代的批判論述。以下就存在主義、第二波女性 主義、杜威實用主義和後現代批判論述四個面向來了解: 壹、存在主義的關懷啟蒙 兩次大戰的生靈塗炭與戰後的經濟蕭條,造成西方社會瀰漫著悲觀與疑慮的 氣氛,存在主義2在戰後應運而生,被歸類到這面旗幟底下的哲學家與文學家並 沒有完全一致的信念。當時存在主義代表人物沙特曾把存在主義分為二種:分別 是有神論的雅斯培(Karl Jaspers,1883-1969)和馬塞爾(Gabriel Marcel,1889-1973), 以及無神論的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與沙特自己。並且存在主義共 通的理念是「存在先於本質」3。不過這些被沙特歸類的哲學家們都不承認這樣 的頭銜,甚至有所批判;於是存在主義思潮將焦點轉回「人」的身上,對人的邂 逅(encounter)多所反省,在戰後的歐洲乃至於其他地方成為許多人的精神糧食。 2 認為「存在先於本質」人的存在形式是命定的,但是存在內容的本質是自由的,由人自己設計、 充實、與完成的;倫理在此係指人是自己主導意志、領導行為完成人生意義。(鄔昆如,1983: 101) 3 這裡指的存在是指人類的存在,以人造物為例。往往先有人造物的概念才做出產品;也就是先 有物品本質存在後,才有物品出現。但是沙特認為人是應先存在的,因為人類具有各種特質,是 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選擇要去發展哪一種本質,因此人的存在先於本質。並非普遍人性的具體化 的結果﹝高宣揚,1993﹞。

(33)

被 公 認為 具有 存在 主義 色彩 的 小說 ,包 括 有 杜 思 妥 也 夫 斯 基 (Mikhailovitch Dostoevsky, 1821-1881)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4、《地下室手記》5、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 - 1924)的《審判》6、《城堡》7、卡謬(Albert Camus,)的《異鄉人》8

《瘟疫》9;沙特的《嘔吐》10《牆》11

… 等作品。在諾丁論述篇章中也拿其中

4小說以發生在一個小城裡的弒父慘案為主線 ,其主要人物是費奧多爾·卡拉馬佐夫(Fyodor

Karamazov)和他的三個兒子,還有一名私生子,小說劇情是父親老卡拉馬佐夫貪婪好色,獨占 妻子 Adelaida 的遺產,他續娶 Sofya,並生了 Ivan。老卡拉馬左夫和長子米佳(Dmitri, Mitya, Mitka, Mitenka, Mitri)相處不好,為爭奪共同的情婦 Grushenka,再加上財產爭執竟勢不兩 立,引導出三個兒子(長子特米脫里、次子伊凡、三子阿萊莎)、一個私生子米司爾加可夫和混 蛋父親這兩代人之間的尖銳衝突。 5 《地下室手記》雖然有一部份在諷刺激進派的社會主義者,認為人並不受合乎理性的利益所左 右,但書中那個無名的主角卻也是一個深沈的自我分析者,他是一個跟眾人隔離而又極其敏銳的 人。在他來說,真理沒有絕對的,一切的善都是相對的:這個人的二元論是由意志和理性之間基 本的衝突所造成的。 6 《審判》是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長篇作品之一, 內容是敘述約瑟夫• K 在莫名其妙地被逮捕 之後,一連串錯綜複雜的查訪過程。 沙特曾經說︰「卡夫卡代表了超越的不可能性。」,這句話 在《審判》裡就得到了印證。換句話說,貫穿全書的即是絕望的掙扎 。 7 《 城 堡 》 是 講 述 代 號 K 的 人 受 城 堡 聘 請 , 到 城 堡 來 量 地 。 但 城 堡 內 的 人 告 訴 他 聘 請 他 純 粹 是 一 次 失 誤 。 K 想 盡 辨 法 進 入 城 堡 , 但 這 是 一 場 毫 無 希 望 的 鬥 爭 , 他 最 後 發 現 , 一 個 荒 唐 可 笑 的 錯 誤 , 決 定 了 他 一 生 的 命 運 , 成 為 城 堡 官 僚 主 義 的 犧 牲 品 。 城 堡 聘 請 失 誤 成 為 這 小 說 的 荒 誕 , 無 論 K 做 甚 麼 , 他 都 不 能 進 到 城 堡 中 , 取 得 城 堡 的 居 住 權 。 K 是 無 望 的 、 是 灰 暗 的 , 也 沒 有 出 路 。 8 《異鄉人 》對人生的看法有如作監,生命不連貫且片片段段,他對價值 、意義、宗教情懷、人 生在世的處境等的詮釋,簡而言之就是四個字:「荒謬」、「異鄉」。 卡謬的中心概念是「荒謬」。 荒謬是「理性的人」遭遇到「毫無道理的世界」之後產生出來的。面對荒謬,才出現「反叛」, 所以卡謬有句名言:「我反叛,因此,我存在。」對付荒謬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其人之道還諸其身, 以荒謬對付荒謬,也就是視一切現存秩序和道德於不顧,自己選擇自己要走的路,不但不迴避荒 謬,反而讓荒謬繼續保持下去。他透過《薛西弗斯的神話》說:「反叛給予生活以價值。」 (陳 韻琳,2005) 9 《瘟疫》是以令人心神震驚的手法,由一隻死耗子開始,描繪出一場大浩劫,由少數人的離奇 病故到集體死亡。在圍困的俄蘭城中,多數人聽任宰割,但卻也有人以不同意圖和立場共同對抗 瘟疫所隱喻的罪惡、無知、不公與暴力。作者在哲學上具獨特色彩,他強調應該以「人」的身份 去克服荒謬,而不該是坐困愁城,麻木的順服,冷漠的孤立,或焦慮的自苦。一部好的作品應是 由思考、感情、事實等交織而成的。(許曦之,2006) 10 《嘔吐》(1938)主角羅昆丁(Roquentin)對圍繞周身的世界,產生一種深重的嫌惡感,生 命沒有任何目的。他的孤絕引發一種心理上的嘔吐、噁心的經驗。同樣強調存在,海德格「憂慮」 (die Angst)的東西,對沙特則是「噁心」(der Ekel)。這種噁心的經驗不是看見毛茸茸的蜘 蛛,或是腐臭的死屍所引起的不悅,而是對自己做為純粹偶然、隨機的存所感到憎惡。人類是空

(34)

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作為例子引導讀者在具體情境中,邂逅生存兩難的問題時 會怎麼做?如何進行啟發關懷的思考。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 則從存在主義的角度出發,反省女性議題,成為女性思想的先驅之一。波娃的《第 二性》(Le deuxieme sexe)12中討論所謂真正的女性,這個女性本質的概念是

如何形成的。她認為男性將自己視為能夠自由決定其存在的獨立個體,但卻把女 性視為其所掌控的「他者」(the other),女性始終以性別的方式被定義與判斷。 男性透過製造男尊女卑的迷思讓女性臣服於男性,女性認定自己隸屬於較男性差 的附屬品。而女性將「第二性」(second gender)的觀念視為理所當然,所以罕見 女性扭轉此不合理的處境。因此波娃強調,女性若要脫離第二性的次等地位,可 以透過經濟獨立、投入就業市場、或者自我充實為知識份子,引領社會的變遷。 透過這一著作說明女性不應該被傳統的女性角色與形象,甚至所女性的天性所束 縛而自我隔離,應當珍惜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主宰。 諾丁從女性經驗出發是為了證明人類自孩提出生與母親密不可分關懷照顧 的自然關係,喚醒人類潛在關懷情感的本質。因此無分男性與女性都有關懷的能 力 , 肯 認 人 的 主 體 能 動 性。 並 借 用 存 在 主 義 的 神 學 家 馬 丁 布 伯 ( Martin Buber,1878-1965),馬賽爾神與人的關係來說明真實關係是建立在現實邂逅處境 當中,是人去實踐神的意志達成神的使命那一剎那,神即與你同在,而這個意志 無的,不具有任何本質,人要自我拯救唯有不斷地發現自己,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個瞬間。 (游淙祺,2006) 11 沙特出版小說集《牆》(1939)(Le Mur),這本書的出版使得沙特在法國文壇奠定屹立不搖的 地位。特別是完成於 1937 年的一篇小說《牆》,此文發表在紀德擔任主編、在法國有極高評價的 「新法蘭西評論」(N.R.E)7 月號上 ,這個故事以「他們把我們推到一個寬敞而明亮的房間 ,陽 光刺傷我的眼睛,使我睜不開眼來」做開場,暗示彼時正打得如火如荼的西班牙佛朗哥內戰,表 明沙特反法西斯的決心 ,同時藉死囚面對最後死刑的「極限狀況」(Frontier Situation ,藉取 德哲卡爾•雅斯培 K.Jaspers 之語),點明了人存在的根本問題。(游淙祺,2006) 12 1949 年出版,從存在主義與生物學、社會學、政治學的觀點,進行女性議題討論對女性運動 影響深遠。本身也為女性運動奔走,如爭取女性生育自由、提供寓所進行非法墮胎手術場所等﹝謝 小苓,1999)。

(35)

的實踐,便是人去選擇所發揮出來的本質。諾丁採用人的邂逅中關係建立所形成 的信任情感與關懷能力,來說明她的關懷倫理學本質存在是每一個人都有的潛 能,只是很多時候人把自己的潛能給淹沒了,因此藉由關懷教育喚醒人類潛在的 本質。 諾丁對關係的探究是源自於布伯的「吾與汝」(I-Thou)連結,強調彼此 同在邂逅中的感受與立場,說明人不是被拋到世界上來的獨立個體,企圖反駁存 在主義論述人被拋到世界上虛無的感受。 關懷倫理學的核心是關係,人之所以活在關係當中乃是由於不可預測的邂逅 中所形成的真實連結(connection),可能是與人發生連結,也有可能與物發生連 結。與人的連結稱為「吾與汝」的關係,與物的連結則為「吾與它」(I-It)的關 係。當我們面對物時,不論是一件東西、一個經驗、一種現象、乃至於一個想法, 都可以把它當作客體的認知對象,來進行分析、推理、了解,人與這些客體是分 離的,可以不夾帶任何情感冷靜的加以討論,此為「物與我」的關係。但是,我 們人類也有另一種態度來面對這些,就是把這些物的存在視為彷彿與人存在同等 地位,例如,小朋友童言童語中,常將太陽、星星、月亮,以擬人口吻對他們說 話,接受了太陽公公有日出日落的時候、星星姊姊有睡覺不睡覺的發光,接納了 物的本質所有存在本然,不加任何人類意圖來使他們改變本質。這樣關係是將對 方視為與人同在的主體,加以愛護、尊敬、珍惜、關心,以感同身受的動機、立 場來進行思考。因為人的認知主體可能,產生兩種關係交流而形成複雜多元世界。 在西方基督教的宗教傳統中,上帝耶和華是屬於人性的主格存在,祂在舊約 聖經中扮演父親的角色,而在新約中擔任高高在上救世主,人類仰望祂的救贖。 但不禁要問:今日世界救贖之道在哪裡呢?上帝存在何處?在宗教勢力逐漸式微 的西方,人類失去上帝,將歸向何方?人的道德力量如何提振,人還有超越的可 能嗎?當人類感受到虛渺、無垠的漂泊,四海為家的異鄉人的存在處境,卡謬 (Camus, 1942/1985)稱之為「黑死病」,一場到處漫延的世紀瘟疫(Noddings, 1984:58)。

數據

表 2-1 諾丁著作細目表(1984-2006)
圖 3-2  海德格此在與世界的關係圖  資料來源:改編自朴榮智、楊昭銘(2005:204)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Committees should comply with the terms in this Code of Aid and abide by such requirements as promulgated in circulars and instructions issued by the

To provide additional teaching staff for schools to take forward various education initiative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our students, the current

Allan (Eds.), Proceedings of the 38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he 36th Conference of the North American Chapter

An additional senior teacher post, to be offset by a post in the rank of Certificated Master/Mistress or Assistant Primary School Master/ Mistress as appropriate, is provided

An additional senior teacher post, to be offset by a post in the rank of CM or Assistant Primary School Master/Mistress (APSM) as appropriate, is provided to each primary

An additional senior teacher post, to be offset by a post in the rank of CM or Assistant Primary School Master/Mistress (APSM) as appropriate, is provided to each primary

An additional senior teacher post, to be offset by a post in the rank of APSM, is provided to each primary special school/special school with primary section that operates six or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