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形成

第二章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思想源淵

第三節 諾丁關懷倫理學的形成

諾丁延續姬莉根以自我關聯與他者的道德關係為出發點,來思考道德行為的 標準,她所提出的關懷倫理學作為姬莉根實證研究背後的哲學基礎。其理論試圖 站在女性的道德經驗,來闡釋女性把道德問題建構在人際關係中的關懷與責任,

這樣的觀念與思考方式,正和柯柏格視道德為正義的觀點背道而馳。然而,需要 思考的是,究竟道德是否可依性別劃分出道德與正義?這兩者可否有互補之處?

是故,研究者先就姬利根實證研究方法論述以找出諾丁理論立足點,再與柯伯格 正義取向的道德論做進一步的討論,最後諾丁對希臘理性傳統的倫理學,發展出 批判的省思來形成關懷倫理學內涵的根基。

壹、姬莉根的方法論

姬莉根主張男性與女性對於道德的判斷方式採取不同的發展途徑,她認為至 少有兩種不同的道德聲音,一是正義的聲音;一則是所謂的關懷。這樣宣稱主要 是依據其早期的三個實證研究,用同樣的主題來做訪問:有關自我和道德概念、

有關衝突和選擇的經驗,分別對「大學生墮胎決定、權利、責任」三方面做探究

(林芝安,1998)。在這之中姬莉根發現女性道德故事在柯柏格的道德架構下,

女性被評量成道德發展不足的階段。然而姬莉根則認為是因為女性的意見被男性 觀點抹滅了認為女性這樣思考是非道德行為。於是姬莉根在自行建立一套詮釋女 性經驗的道德架構來聆聽女性的道德聲音。但如此一來,姬莉根的理論容易被人 誤解成二元對立,與柯柏格的道德理論分別為男與女、正義與關懷的不同立場,

這也是關懷倫理學所面臨的難題。

一、姬莉根的道德新發現

柯柏格延續皮亞傑的研究觀點,從 1956 年開始二十年的縱貫研究。這個研 究的對象是美國七十二位十歲到十六歲的男孩,所採用的是九個假設的兩難故 事,對他們定期地訪談。每一個故事都是虛構且具有相互衝突的情況,評分者採 用故事追問的結構式訪談,對這些研究對象的道德序階作評鑑。例如:同為十一 歲的傑克和安咪(Jack vs. Amy)被要求解決由柯柏格所設計的漢斯(Heinz)偷 藥的兩難問題(Kohlberg,1969:376),評分者分析孩童對這些故事所做的回答,

是依據其本身說明魏為什麼這樣的選擇,而不是對其選擇予以判斷對或錯。

姬莉根將柯柏格所作有關兩難問題的研究結果重新分析。在這訪談之中傑克 認為漢斯應該偷藥,主要是因為生命價值比錢財具有優先性。另一方面,他認為 法律是人為的,也會有犯錯可以修改的地方,因此法官應該給漢斯判最輕的刑期。

傑克說:

最起碼人命是比金錢更有價值,而且只要藥商只賺一千美元他還是活得 下去。但是如果 Heinz 不偷藥的話,他的妻子就會沒命(Gilligan,1982:26)

當被問到根據法律的規定,偷竊事實上違法 傑克說:

法律也可能有錯,無法把你所想像的都寫在法條當中。法官應給 Heinz 最輕的處罰(Gilligan,1982:27)。

最後,研究人員將傑克的判斷分數在柯柏格的量表當中是屬於第二階段和第

四階段。相對於傑克的安咪則認為不該偷藥,因為除了偷之外還有別的方法,若 漢斯偷藥後他就會被關起來,那麼他的妻子就沒有人照顧,故最好方法應該是共 同商量出找錢的方法。

安咪說

嗯,我覺得不應該。除了偷之外,也可能還有其他的方法,譬如說像其 他人借錢,但他實在不應該偷藥而他的妻子也不應該死(Gilligan,1982:28)。

當研究人員問到為何 Heinz 不該偷藥,她說:

如果他偷藥了很有可能下地獄,而他的妻子也許會病得更重。但他無法 得到更多的藥,病就無法痊癒, 因此他們應該共同商量找出錢的方法

(Gilligan,1982:28)。

對於安咪的回答,研究人員將其分數顯示在柯柏格的量表的第二和第三階段 之間。

對於這樣結果,姬莉根持不同看法,她主張先前的理論家解釋女性在道德發 展不足是帶有男性的偏見,並不見得是真理。例如柯柏格所使用道德詮釋架構,

是以男性邏輯、普遍性的觀點為主要概念,當女性回答的不是研究人員要的道德 主體特質,將被歸類為道德發展不完全。姬莉根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女性道德故事 沒有男性研究人員聽成是道德,因為他們忽略女性在道德情境中,是依靠溝通來 體認彼此人際關係中彼此的感受。基於此,姬莉根屏除她的老師柯柏格所編制的 假設性兩難問題,改用真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探索,讓人更加理解真實生活中道 德兩難問題的情境。她在不同的聲音中建構了一種關係的新觀點,這個觀點改變 了詮釋上的基本架構擴展了道德領域,使過去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女性道德 聲音重新被人們聽見(Gilligan.1982-172-173)。

貳、 柯柏格與姬莉根關於男與女、正義與關懷的論辯

由於過去發展心理學、甚至是道德發展理論,長久以來對女性的道德發展往 往帶有詮釋上的歧視色彩,因此姬莉根從男女所經歷的各種人類關係重新建構心

理學上女性的道德發展理論。姬莉根(1982)引用邱德蘿形容男女不同關係經驗 的產生,是由於男女孩童在三歲大左右都是受到女性照顧,陸續成長期間女性照 顧者將女孩視為和自己相似的個體,是自身的延續。由於延續與母親類似所有歷 程與經驗,故女孩的認同情形是在一個連續的關係脈絡中產生。相反的男性雖然 由母親用男性期望與照顧方式教養,但男孩還是必須將自己與母親抽離,而形成 獨立自我個體,因而也抽離了對愛與同理心的發展。

這後天的環境差異影響了男性與女性以不同的方式來面對彼此間「關係」的 思考。「關係 」對女性的探討並不是一項新觀念, 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皮亞傑、布羅佛曼(Donald M. Broverman)皆曾評論過女性自我和 道德的概念與關係的偏袒(林芝安,1998:56)不過姬莉根進一步闡釋,女性對 於關係的需求並不是道德上的缺陷,反而意指女性對於道德的理解是從關係的體 認萌生。在面對道德事件時,會多方面思考可能性,只為顧全與事件有關的所有 關係人,這正是關懷的表現。姬莉根從柯柏格兩難問題中,重新詮釋安咪和傑克 (Jack)的回應,結論出關懷是一種建立在女性經驗的道德呼聲,而男性依循著傳 統的正義軌跡發展道德。自從《不同的聲音》一書出版以來,許多學者對其所提 出的關懷、正義分屬於女男不同的道德思維,提出許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延續姬 莉根的論點,將道德研究著重在道德取向上;另外有的研究者以柯柏格普遍性的 觀點,質疑道德思考是否會因性別而有所不同(簡成熙,1998)論述有關正義與 關懷的不同內涵。

從上述論述可以發現,姬莉根是以女性道德思考特質,提出與傳統男性道德 思考不同特質---「關懷」,因此後來的學者大都將「關懷」與「正義」和性別劃 上關連,作為二分對立的討論。1982 年姬莉根提出關懷的論點後,有學者做實 徵性的研究支持姬莉根觀點,但也有學者聲稱兩性的道德發展並無差異的情形。

而諾丁就是屬於支持姬莉根觀點的學者,並以此從哲學角度中作倫理學的探究,

將女性關懷的理論作一番社會性與歷史性了解,發現關懷情境的當中從歷史過去 到近代,大部分是女性在社會情境中擔任關懷角色的機會會比男性多出許多。因

此在女性經驗世界裡,需要扮演關懷的角色與能力就自然而然會被認為屬於女性 本能之一。從哲學篇章中找出關懷/愛(care/love)的形上論述,若說姬莉根是從 實證分析中來討論女性道德發展,則諾丁就是屬於從哲學上探究人類情感萌芽,

企圖挖掘關懷的本質為何、是否男女都有關懷情感、傳統倫理學對女性的批判、

與屬於女性思維的特色為何?將關懷的理論作了社會與哲學的分析,讓人類左腦 情感的表現有了依據可證和根本的論述,加深人們對自己情感能力的認識。由於 理性發展,從古希臘哲人開始,就一直讚揚和證明人類發揮理性能力的無懈可 擊;諾丁也從古希臘哲人的論述開始揭露人類道德情感的根源,在其 1984 年的 著作《關懷:女性取向的倫理學與道德教育》中闡揚了女性關懷的本質,延續女 性主義第二波重視個別差異的潮流之外,加深了女性主義論述的內涵,開展女性 能力情感智慧的表現---關懷倫理學。

參、從希臘哲人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思想中批判性建構關懷理論基礎

諾丁是如何來開展關懷倫理學的基礎論述呢?柏拉圖(Plato, B.C.429-347)

的對話錄《饗宴篇》(Apologia, the symposium)中的愛(Eros)、與蘇格拉底的

《尼科麥遜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中取人類的生命原理中德性倫理,來 重塑幸福人生基礎德性的原貌。

饗宴篇中蘇格拉底(Socrates, B.C.469-399)與狄奧鐵馬(Diotima)的對話,

指出愛從心靈層面來看可分為中庸與正義,這兩種是智慧及其他德行最重要的形 式。至此可知柏拉圖思想是繼承從蘇格拉底的,然而獨尊正義是人類通往幸福之 路的一個重要思考本質,而依此展現出來的行為就是愛,當人類行為表現於外時 就是就是正義的。諾丁在(1984)早期論述反對柏拉圖僅崇尚正義導向的倫理學,

認為人的倫理面向不應只是僅側重在正義一環,加上柏拉圖論述當中無論述正義

認為人的倫理面向不應只是僅側重在正義一環,加上柏拉圖論述當中無論述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