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省思與建議

第二節 省思與建議

壹、 行政見習之省思

由於研究所二年級期間(95/02-05)在因緣際會巧合之下,有機會到一所國 小實習教育行政工作。在開學前一兩週,校長就開始暖身為教師聘請一連串的教 授級的師資到國小去進行教學專業的成長研習,雖然是到四月份才會正式進入學 校場域中,但是開學前行政工作準備流程,讓研究者見識到學校教育行政人員,

當在籌辦一場場活動、與主題工作的所需要調派、協調、與其他工作瑣碎項目中,

與人溝通與合作方式的箇中甘苦。由於學校正忙著開學的狀態,因此教務處就會 有一些家長來為學生辦理轉進、轉出學校的手續。因此親身見聞到一個案例:

有一名國小四年級的小朋友,因為爸媽都忙碌於工作,因此無暇照顧小朋 友上下學,因而造成小朋友上下學時常曠課到第一節,造成導師很大困擾,因此

請家長改善注意學童上課時間。然而,一個學期下來,小朋友出缺席仍然嚴重,

導師就把小朋友找來,問他生活狀況,與為何上下學時常遲到呢?小朋友回答 說:「晚上看電視,看到太晚了,所以早上爬不起來,又沒有人叫我。」班導師 建議小朋友長大,應該要自己學著獨立使用鬧鐘、晚上電視不要看太晚等。小朋 友說:「我想去阿公家,所以我想轉學。」經過班導師與家長連絡,也同意讓小 朋友轉學到比較接近阿公家的小學去就讀。之後,小朋友、家長、及導師便前往 訓導處辦理轉學。待辦妥轉學手續,就要前往新的小學就讀。然而,因為新的小 學,卻沒有小朋友的學籍問題,所以無法順利就讀,於是又回來原校就讀。事後,

小朋友與媽媽再次回到原校辦轉回手續,由於教務主任原先並不知道這位小朋友 轉學原因,因此就讓小朋友回來原校就讀。可是,事後的訓導主任知道這件事情 後,便跑到教務處問原因。訓導主任表示說:「小朋友已經轉出去了,為什麼還 可以回來呢?」教務主任表示:「但是小朋友轉出去並沒有到教務處來辦理轉出 呀?所以他還沒有轉出去;因此小朋友並不算轉出」。

在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到小朋友依開始的曠課事件與行為,的確有錯在先,

但是班導師可能由於授課繁忙,可能無暇照顧或是幫助這位問題小朋友,因此請 小朋友轉學,與父母親疏離的溝通關係,於是小朋友壞習慣行為無法改善。其次,

當學校發現這位問題小朋友時,學校輔導室好像消失了一樣,是否主動介入關心 問題小朋友家庭狀況和告知小朋友轉學注意事項。在處理這位問題小朋友時,好 像在處理一件客觀的事情,而沒有重視小朋友的心靈層面感受與壓力,及學校、

班導師對問題小朋友都抱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將學生推出校門。所討 論的不是根本小朋友生活作息習慣的養成與改善,反而注重的是小朋友轉學程序 的事情。學生與家長想法與感受,在學校處理事件過程中,被一道道程序所淹沒 了。

試想,若是學校班導師在處理事件過程中,能多一分關心與關懷給問題學 生身上,把小朋友當作自己的小孩的態度來處理,相信一開始在處理小朋友的問 題就不會是現在困境。也就是一種關懷態度來詢問小朋友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

然後藉此討論是否有協助改善的策略;其次,主任、班導師在小朋友轉學出去之 前若能主動多問其轉學理由,或許就可以了解小朋友也許只是衝動想法。

由此可知,在學校中所有工作人員,所要了解的是教育一項無止境的影響、

示範、啟發的志業工作。也就是教師不只是關心學生課堂學業表現,還有學生日 常生活的表現與反應,即時提供協助;學校行政人員,主動提供親職教育的資訊 給今日忙碌父母,如何當一位家長(how to be good parents?)也是一種教育感化 過程。這樣過程需有以情感為出發點的關懷倫理學,來強調置身其中的人與人之 間關係、坦承溝通、交互感受、最後形成以分享情感為主軸的學校社會。因此整 個教育過程,使我感受到教育是持續不斷進行的工作,無論所面對對象是誰,雙 方能以關懷情感、接納彼此態度來進行溝通表達,將可將人類向善、向上的心情 給串聯激發鼓舞出來。

貳、 建議

由上述親身經歷而提出以下之建議,給作為將成為人師、已成為人師、從 事教育工作夥伴、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一)從多元面向來了解關懷他人與自己

多元的了解與溝通是一種生活態度,不只是一種抽象的理論與口號。多元 的觀點可以幫助自己已開放的心胸來了解其他人生活世界,使教師貼近學生的思 考、行為與讓學生主動願意親近老師。如此平等師生關係,可以促進道德生活的 開展,在旁聆聽中適時提供其解決煩惱的能力。諾丁認為教師應該先從檢視關懷 自己與否開始,了解自己哪些關懷面向是可以提供給學生的、哪些面向是自己需 要學生來關懷,如此師生間互動關係,才能不斷從關懷者與被關懷者角色扮演轉 換過程中,逐漸了解關懷情意流動是因人、時、地、物而有不同的改變。如此,

具體化關係情意的流動,讓學生體驗到自己關懷能力發揮可能,不只是局限在特 定對象、場域當中,是了解自己後的關懷能力的落實。

(二)自我反省與批判

由於關懷隨情境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因此具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們所擁有 與學生相處的人際智慧,可以讓老師的關懷不會變成溺愛、包庇的行為。除此之 外,教師間經驗分享與紀錄,可以讓整個校園教學團隊更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

分享交換彼此的經驗。教師自己的教學札記可以幫助自己反觀自己的教學語言、

行為,從中反思自己與學生、家長、與行政人員互動關係與方式,是否善盡關懷 的表現。當遇到問題學生時,教師的心理本著關懷的理念,就不會全然以負面的 觀點來處理事情與對待學生,透過這樣的學生反而可以檢視自己教育理念,遇事 轉念,處事練心,最後形成感恩心。

教師除了以身作則成為一位關懷的教師外,還要能引發學生關懷的情感,

這樣的關懷互動才算是成功。學生除了在正式教育培養關懷情感之外,還要能實 踐。教師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安排社區服務或參觀動植物園認識動植物,培 養愛護的心。讓學生參與資源回收,體驗得來不易物品,升起惜福愛物的心。同 時,這樣活動是不可強迫學生參與,否則易收適得其反之效,以鼓勵方法協助學 生參與,生活中處處都是道德品格教育的活教材,端賴老師的洞悉力與創意。

(三)主動營造關懷氣氛與統觀視野

由於學校是一個具有雙重系統的組織體 ,加上教育特殊工作使命等原因 下,透過組織文化的氣氛能將這些四面八方的群眾凝聚起來,而成為一個具有關 懷理念與意志的精神堡壘。儘管氣氛傾向於著重在共享的知覺,文化可以由共享 的假定、價值與規範加以定義。從文化的三個層次---假定、價值、規範來作為描 述與分析學校的替代方式,使學校擁有關懷、開放的氣氛,將會促使學校行政團 隊與教學團隊能夠真實呈現行動意涵、與表達對教育工作的熱誠,同時也促進學 校去尊重每一個人,將其視為獨一無二的個體從監控走向人性的連續歷程。

將人性視為期望的學校特徵是,著重學生的自律與合作式的同儕互動經 驗,與監控的氣氛比較起來,一個人性化的氣氛會減少與學生、與教師的疏離與

較少目標錯置,因而有賴學校行政人員主動、持續性的推動這一項關懷文化形成 目標:因為學校氣氛與文化形成,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簡單、快速的藥方。

校長是學校首要領導人與代表人物,校長的處事作風將會影響學校全體教 職員工的一言一行,因此才會有「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會有什樣的學校」,校長 發揮倫理的觀念,將能激發學校成員對教育專業責任與義務。史特勞特與薩吉凡 尼就認為學校是一個實踐道德的社區,而校長就是首要促進者、行動者來讓學校 成員有自我治理的可能,將社區與學校價值串聯成一個具有人性化的機構組織,

從不同觀點來看待學校領導,回歸原本屬於學校服務的核心概念。在追求關懷倫 理學的理想過程中,每個人都是領導者也同時是學習者,所有成員都在學習成長 與發展,使學校成為一群學習者的社區。讓原本年復一年的例行工作充滿新意;

且使儀式具有發揚價值意義的功能,使學校成為一所創意的精神指標,而關懷理 想從教室、校園、社區逐步擴散影響。

(四)後續研究建議

諾丁關懷倫理學雖然從女權運動發聲中,來突顯一些女性的本質與思考特 徵,但是諾丁最初原意並不是企圖在社會中為女權爭取平等權利。而是站在身為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觀點,來對姬莉根的關懷倫理學,從教育視野對關懷做進一步 的討論與發現。因此婦運人士若想從諾丁關懷倫理學探究一些解放女權的策略,

可能會感到失望。因此在後續研究內容方面,可以從諾丁對課程敘事觀與關懷課

可能會感到失望。因此在後續研究內容方面,可以從諾丁對課程敘事觀與關懷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