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團隊方面

第四章 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

第三節 諾丁關懷鍊的學校行政涵義

二、 教師團隊方面

學校行政人員應該主動與學校內的教師團隊、參與互動的談話,也分享彼 此的觀點與看法,以漸進式讓同事了解彼此的理念與做法,避免自己被認為是 一種威脅。這樣建立和尊重信任的感情是溝通的必要條件。同時關切彼此同事 工作內容,利用工作坊或會議時進行知識的交流,例如討論 新書籍或新的想 法,讓其它人感受到被認可和被關心(Beck & Murphy, 1994)。其次,校長是校 內首位學校行政人員,是促進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專業團隊,兩個鬆散連結團 體來進行交流的最佳觸媒。薩吉凡尼指出校長在學校領導,在日常中實踐中結 合頭、心與手,由於學校任務的獨特性,鬆散連結、非直線式、與渾沌不明學 校教育脈絡,因此使學校領導變成一種道德技藝(Sergiovanni , 2001:345;林明 地,2005:103)。校長自然就成為道德代言人,必須轉型學校為關懷的社區,因 此學校領導具有其必須性,而新的領導觀念所重視的強調支持、彼此連結、凝 聚力等。因此關懷隱喻當中,貝克(L.G. Beck)與墨菲(J. Murphy)從 1920 年 代後歷經「價值代理人」、「科學的管理者」、「民主領導者」、「理論引導的行政 者」、「科層體制的執行者」、「人文的助長者」、「教學領導者」等隱喻性的角色

(林明地,2005:109),以關懷倫理學運用其權利,並創造學校結構與專業實際,

來進行實踐關懷。

三、安排課程活動方面

打散大班的規模,盡量學生與老師、或是選出的組長進行小組討論,幫助 學生都能感受較多的關懷。上課的講台與學生會有距離,教師不妨就利用學生之 間的空間,也允許移動桌椅,好讓學生能夠面對面討論,也讓教室感覺舒適些。

而討論的過程可以允許打斷或是吃些東西,甚至選擇不同地點。如沙發區或戶 外,體驗跳脫例行時間環境的不同感覺。也可以將學生兩兩分組作業(如進行專 題研究),提供他們在課堂上或是其外時間的機會,相約討論後再向老師報告。

許多人曾建議教育系統和結構或許可以改變一些,好讓教師的關懷切實可行。我 們有談到教師關懷的作法,也有討論了解學生需求和經驗的重要性,並且允許學

生更投入與其他同學互動的機會,如同和教師的密切互動( Benhabib, 1992:

168)。但是,對於教師本身是如何呢?學校能不能支持關懷的教師覺得更重要的 事,而重視他們的辛勤付出呢?關懷的教師同樣需要任教學校的關懷。舉例而 言,有一些學校會提供不在校本部的上課地點和特殊的上課時間,以方便那些非 傳統性教育的學生,所以上課時間可能是一大早和週末。也有學校提供幼兒照顧 服務,以方便那些年輕的父母有機會完成教育,也有學校提供課前和課後的幼兒 照顧。

瞭解到學校的作業系統能夠符合這些社會變遷的需求,我們有理由相信,

學校在時程和地點的安排上,也可以更有彈性地考慮教師的需求。而學校至少應 該提供特定的空間,包括可移動式家具,給有需要的教師使用。另外,學校也可 以讓教師感受到學校明白教師的專業需求,並且試著調整與落實這些專業經驗。

事實表揚好的教師和其所投入的班級的心力是重要的,甚至有可能延請助理。學 校可以鼓勵教師間的合作像是協同教學、學校可以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指導新手教 師。學校應該了解它的教師成員,以及知道教師生活中相關事件、狀況、才藝等 訊息,讓教師感受到學校成員的被關注的歸屬感,或是準備招待會或不定時的餐 會,讓學校教師成員有機會認識行政主管給大家。

貳、重建學校為關懷的社區

由於諾丁以人際關懷圈的觀點去看待學校中的人際關係,而取代用科層體 制的眼光去看待學校中的人際關係,這也有如女性視野與男性觀點不同:

女性,由於天性的使然,不會像是在教育中尋求主宰的;學校圈是支持 圈,不是主宰圈。這是母親的聲音在教育中浮現(Noddings, 2002a: 200)。

如此從過去上下階級意識才能比較容易扭轉為對等的人際交流關係。在這 樣教育關懷圈中,教師工作是流動的,可以從不同工作中習得經驗去支援教學。

學校行政旨在輔助與服務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從事學校行政是相當具有教育意 義的工作,不但可以成為師生生涯的重要他人,又可以做他們的生命中貴人,更

可以用專業的知識與過來人的經驗與,作為生師亦師益友的生活教練,幫助師生 認識自我、接納自我、了解心中的畏懼、接受所有的可能性,在關懷倫理學校氣 氛下,當一位用「心」去做的學校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是一門力行的藝術,光是 用嘴巴講是不行的;因此身為學校行政人員,尤其是行政主管需要有一些夥伴,

定期聚會,互相支持彼此對學校行政的理想的追求。因此學校行政必須建構專業 的社區,使學校行政人員能夠持續地改善、高度表現、相互信任、以及相互地學 習,以因應今日世界高科技與競爭激烈的社會。在這個專業社區裡,除了可以溝 通學校行政技術層面的專業知識外,還允許社會大眾,特別是家長、學生、與社 區人士,甚至是學校成員對學校行政人員共同分享、相互觀摩、一起研究、共同 規劃、提供回饋、相互教導、來給予肯定與尊重。

哈吉瑞斯(D. Hargreaves)主張,塑造強有力的社區代表學校內部的轉型,

基於道德與實際的理由,必須伴隨著「與外部世界有意識地連結與建構的機會」。 針對這一點,他提出「在大部分已開發國家中,人們正經驗一種社區的危機,而 學校正提供一種最大且最後的希望,以解決此危機」。由於外部世界機會與問題 已經越來越侵入校園,學校行政人員可以藉由開創與社區鄰里、居民、政治結構、

社區服務機關及商業服務組織等相互關聯,思考周密且正向積極的關係方式,才 能有效地反映事實的正反面(Hargreaves, 1999:176)。

學校行政人員必須深入了解參與學校結構的重組,以提供社區產生條件,

這需要創造力、堅持與政治的聰明才智。因此在關懷社群當中,小型學校的班級 規模是最佳理想狀態。學生與老師彼此可以面對面、個別的、持續的關係地方。

假如想要達成社區的承諾,學者描述不同的組織形式與模式可以使人經驗到與少 量的人在固定時間相互接觸的經驗(Noddings, 2002a; Purpel, 1989)。有些強調整 個學校結構的重組限制註冊人數、或將學校區分為校中校、或是家族小組。也有 一些學者著重在班級與學校的轉型。順著社區隱含的重組班級所要顯現的意義 是,原本是以助長科層效率的以年齡分年級、分班級的方式,改以服務與關懷的 方式重新安排。或者是採用讓教師能與學生相處在一起好幾年,超越一個年級;

不以年齡或所測得的學業成就做為分組標準;以及採用社區標準、需求或學生興 趣所決定的組別(Beck, 1994)。

綜合上述,諾丁也了解這樣學校組織與改革結構的構想是大膽而激進的,

然而卻聲稱自己主張是冷靜而踏實的,這是因為她所主張的學校重組模式,為一 種水平式擴散,並非一般人所了解的固定垂直化的改變方式,也不是達成關懷理 想的唯一方法,不可變動,最主要是引起學校行政人員思考的順序由己身逐步擴 散而到遠所產生逐步的關懷鍊形成。因此,諾丁的教育組織與教育計畫,以理念 提醒為主,重點圍繞在如何開展學校中成員彼此的關懷能力,從己身內部逐漸擴 散到外界的社群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