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教育相關法規對當前教育之影響及公立學校經營策略 / 17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實驗教育相關法規對當前教育之影響及公立學校經營策略 / 172"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實驗教育相關法規對當前教育之影響

及公立學校經營策略

林俊成 彰化縣大興國小校長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

一、前言

目前我國實驗教育可區分非學校 型態實驗教育及公立學校委託私人辦 理等二種。其中,現行高級中等教育 階段及國民教育階段的非學校型態實 驗教育,係依據「國民教育階段辦理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準則」及《高級 中等教育階段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 育辦法》辦理,各地方政府得依上述 法規授權,另訂自治法規予以補充規 定;此外,公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方 面,主要是由地方政府依據《教育基 本法》及《國民教育法》訂定地方自 治法規辦理。但因各縣市在訂定自治 法規時,並無法排除中央法規對於教 師資格、待遇、退休、撫恤與權利保 障等法律之適用,故委託辦理常受到 侷限;加以相關法制不完備,造成受 託學校定位不明,致主管機關、受託 學校、學生、教職員等權利義務難以 釐清。 在實際執行實驗教育過程中,各 地方政府、家長、團體及機構在辦理 時,常期待中央能對各項規範能明確 立法,並賦予較大辦學彈性,明確定 位實驗教育學校屬性,釐清其相關權 利義務,保障學生學習權與家長教育 選擇權。有鑑於此,在 2014 年 11 月 間,立法院陸續通過《高級中學以下 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 例》(以下簡稱:非學校型態)、《學校 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以下簡稱: 學校型態)、《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 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以下簡稱:公 辦民營),上述三個法規通過,對於實 驗教育的推動有相當大助力,且讓在 家自學有正式法源依據,並賦予公辦 民營法源依據,另實驗教育學校除可 由私立機構辦理外,未來公立學校亦 會賦予更多彈性和空間以導入實驗教 育,藉以發展學校優質特色,提供家 長多一項的教育升學管道。 隨著實驗教育相關法規大鬆綁, 為確保實驗教育學校之辦學品質,政 府機關應確保其依相關法令執行,並 做好監督。然而公立學校面對即將實 施的實驗教育學校之衝擊,應儘早擬 定因應對策,才能避免學生來源快速 流失。因此,本文擬先對實驗教育相 關法規加以闡述,進而探討實驗教育 相關 法規 通 過後,對 當前教育 之影 響,及公立學校面對此衝擊之經營策 略,以創造「親師生」共贏教育環境。

二、實驗教育相關法規之重要概

(一)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規範 非學校型態教育實驗,指學校教 育以外,非以營利為目的採用實驗課

(2)

程,以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 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目的所辦理之 教育。只要是具有國小、國中或高中 等學校入學資格者,得參與各該教育 階段實驗教育,且不受「強迫入學條 例」規範。 該法規提供高中以下學生家長在 家自學的法源依據,團體自學每班 3 人以上、30 人以下為限;機構自學每 班學生不超過 25 人。每學年要擬訂實 驗教育計畫,並在學年度結束後提出 學習成果報告,若經主管機關訪視不 佳、限期未改善可要求停辦。當參與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實驗教育學生,完 成 3 年實驗教育或在公立學校在學及 參與實驗教育時間合計滿 3 年者,通 過「自學進修高級中等教育畢業程度 學歷定考試」取得證明後,可以同等 學力報考大學。 (二)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規範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指依據特定 教育理念,以學校為範圍,從事教育 理念之實踐,並就學校制度、行政運 作、組織型態、設備設施、校長資格 與產生方式、教職員工之資格與進用 方式、課程教學、學生入學、學習成 就評量、學生事務及輔導、社區及家 長參與等事項,進行整合性實驗之教 育。其規範是以辦理實驗教育的私立 學校為主,公立學校「準用」相關規 定。其中,私立實驗教育學校,是指 主管機關許可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之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其設置是 由學校財團法人或其他非營利之私法 人申請設立,或由學校法人將現有私 立學校改制。 該法規規範,未來公立中小學可 改制或是新設立實驗教育學校,招收 6 至 18 歲的學生,但學生總人數不得超 過 480 人,每學年學生不得超過 40 人,專任教師對學生人數比則不能低 於 1 比 10。該法規同時也限制,同一 教育階段的各縣市公立實驗學校數量 不能超過 5%,情形特殊報教育部核 准,最多不能超過 10%。 (三) 公辦民營實驗教育之規範 公辦民營實驗教育,指直轄市、 縣(市)主管機關基於發展地方教育 特色、 實踐教育理 念 與鼓勵 教育實 驗,依學校辦學特性,針對學校土地、 校舍、教學設備之使用、學區劃分、 雜費與各項代收代辦費、課程、校長、 教學人員與職員之進用與待遇、行政 組織、員額編制、編班原則、教學評 量、學 校經費運用 及 校務評 鑑等事 項,與受託人簽訂行政契約,將公立 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委託其辦理。其 中「受託人」,是指受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 關委託辦理 學 校之本 國自然 人、非營利之私法人或民間機構、團 體。但學校財團法人及其設立之私立 學校或短期補習班,不得為受託人。 而「受託學校」是指由受託人受直轄 市、縣(市)主管機關委託辦理之學 校,仍屬公立學校。 該法規明定,主管機關應提供相 當之人事費、建築設備費及業務費予 受託學校並明定受託學校辦學保障學 生受教權,追求國民教育之公益性、

(3)

公共性、效能性、實驗性、多元性及 創新性等原則;另為確保教職員工權 利,恪遵保護原則,明定原學校教職 員工隨同或不隨同移轉於受託學校之 權利保護機制。而受託學校校長及教 師 之 聘任 ,得 依校 務 及辦 學特 色 需 要,明定其聘用原則,且建構受託學 校 與 公立 學校 間良 性 競爭 及互 助 互 惠,明定教師交流制度。對於學生招 生,明定在劃分學區時,應以原學校 所屬學區為優先,或納入其他學區, 不受原學校所屬學區之限制;報名入 學學生過多時,以設籍先後或抽籤決 定;學區學生若不願就讀實驗教育學 校,縣市主管機關應協助家長依意願 轉入鄰近學校就讀。

三、實驗教育相關法規對當前教

育之影響

吳清山(2003)指出,非學校型 態實驗教育的理念為:學生主體性的 教育、解構現行班級教學、自我引導 的學習、尊重家長教育選擇權。根據 教育部調查,103 學年度有 2,548 名國 民中、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申請非學校 型態實驗教育;212 名高中階段學生申 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 2003 年開 放實驗教育以來,參與人數已成長 9 倍,未來將受到更多法律的保障(粘 郁玲,2014)。同樣情形,近十年來, 英美政府積極立法鼓勵公辦民營、另 類學習,在美國特許學校發展迅速, 全國已經超越 5,000 所(陳雅慧, 2013)。 此次,隨著實驗教育相關法規大 鬆綁,賦予辦學機構更多彈性,讓彼 此間權利義務更明確,以保障學生學 習權及家長選擇權。未來我國實驗教 育機構 及就 學人數 將 可能 會 快 速增 加,以迎合家長與學生特殊需求。茲 將實驗教育相關法規實施後,可能對 我國 當前 教 育運作產 生影響 說 明如 下: (一) 落實教育選擇權,學生就學管道 選擇增多 隨著學校型態、非學校型態、公 辦民營等實驗教育機構增多,及體制 內之公立學校,家長有多元、適性的 教育選擇權。未來學校將會走向多元 化、特色化的趨勢,對於家長來說, 實驗教育相關法規通過,透過多元學 習,教育機構間特色亦有不同,提供 家長不同的教育想像與選擇,符應家 長與學生有選擇學習的權利。張益勤 (2014)指出,實驗教育相關法規通 過,恐會朝向「選校世代」發展,即 是家長具有更大的教育選擇權。 (二) 減輕學費負擔及縮短路途距離, 增進就讀實驗學校機會 傳統觀念認為非學校體制實驗學 校,如自學、另類學校等,其學費常 較昂貴、或是地處偏遠,家長需全心 投入,多數被認為是「有錢有閒」的 中產家庭,才能夠擁有的教育選項。 但隨著實驗教育相關法規之鬆綁,解 放教育框架,中央政府打開「公辦民 營」大門,讓有心辦學團體不必苦等 地方政府立法,且公立學校亦可推動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4)

未來私人或非營利學校、其他各 種實驗型態的教育,都有機會納入「公 共教育體制」的一環,家長可以用公 立學校的學費、鄰住家的方便,取得 多樣化的教育。適性、多元的就學, 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多數人的 平等機會(陳雅慧,2013)。因此,在 減輕家庭學費負擔、縮短就學路途距 離等利多因素,實驗教育學校將會吸 引更多人就讀。 (三) 學校經營特色化,藉以吸引學童 就讀 受到少子化衝擊,讓公立中小學 普遍面臨招生困境,臺北市在 103 學 年度國小減班 242 班,高雄市減少 176 班,但有特色學校,如宜蘭的慈心華 德福中小學不但沒有招生不足,還面 臨年年增班,校地不足的困擾(張益 勤,2014);加以目前 12 年國教的推 動,尤其是雙語教學、特色招生之學 校,深受家長的青睞,私立學校常是 家長優先選讀對象,實驗教育相關法 規通過後,公立學校在彼此間強烈競 爭的壓力下,急需發展自己學校的特 色,才能吸引學生入學就讀,對公立 學校的發展也是一個新契機。 (四) 教師改變傳統講述教學,轉向多 元創新教學 實驗教育期能打破升學主義、減 少標準化學習成就比較,強調孩子的 自主性,重視體驗學習,考試高分並 非是唯一追求目標,傳統僵化教學和 內容都將面臨挑戰,此種以「學生為 中心」的學習方式,也正逐漸影響公 立學校的發展(陳雅慧,2013)。但當 實驗教育訴求另類教學之際,教師亦 應注意學生人格培養,才能在兼顧活 化教學外,也能培育「全人教育」之 目標。若教師無法有效教學並管理班 級,發生於 2014 年 11 月間,重視學 生自主權的苗栗縣全人中學,驚傳陸 續多名學生疑似長期遭受霸凌現象及 寢室縱 火情形(顏 宏 駿、蔡 政珉, 2014),類似情形將仍會發生。因此, 教師平日應持續增進班級經營技巧, 並陶冶學生品性,才能增進讓學生快 樂學習適性指數。 目前實驗教育所需的多元師資, 呈現求過於供情形,來不及培育,即 使現任實驗教育教師,有些仍抱著過 度情形,鍾情於公立正式教職。擔任 實驗教 育之教師 ,其 心態應 勇 於創 新、願意嘗試創新,抱有高度的教育 熱情,才能勝任實驗教育之教職。 (五) 受大學考試制度轉變,特殊才能 具有較佳升學機會 昔日大學聯考強調「通才」,藉由 筆試 評量 學 生學習成 就,但多元入 學、12 年國教推動後,學習成就表現 僅占入學成績部分比例,仍需參酌其 它特殊表現,如競賽、服務學習等成 績。過去強調的「通才」,已逐漸被「特 殊才能」取代。實驗教育強調孩子學 習自主性以及發展孩子的專業科目, 加上自學生可以自己調配學習,正符 合特殊選才養成條件,讓家長與學生 重新思考學習的方向與可能性(張益 勤,2014)。

(5)

(六) 實驗教育需要更合理及完善的監 督 實驗教育相關法規通過,開啟設 置實驗教育機構之大門,但如何做好 監督機制卻是相當重要,才能確保學 生學習品質。 政府機關並非將教育選擇權釋放 即可,仍應確實做好非營利部份的監 督,不要讓別有居心機構,假借推動 實驗教育之美名,行謀利之實;此外, 對於實驗教育計畫之執行情形,及學 習成果報告展現,應組織學有專業素 養之公正人士,透過定期或不定期的 實施評鑑與輔導,進行嚴格審查。跳 脫傳統以「訪視」與「成果報告」為 主,避免流於文書堆砌的表面形式, 藉由實地訪視,檢視教師員額編制、 教學設備器材、課程規劃與設計、學 生學習表現、教師教學情形、進行家 長與學生訪談,深入實地瞭解其運作 情形,避免人情關說,對於實驗教育 實施機構訪視不佳或限期未改善者, 可要求停辦,以維護學生受教權,才 能為孩童學習做最佳把關。此外,亦 應避免具有特種意識型態進入校園, 如宗教,讓孩童在學習歷程中,建立 完整正確的知識價值觀,避免產生偏 頗心態。

四、公立學校面對實驗教育衝擊

之經營策略

實驗教育法規通過後,伴隨「選 校世代」來臨,將會對公立高中職以 下學校經營產生相當大影響,對於經 營不善、缺乏特色之學校,恐未能獲 得家長之認同,且學校亦可能會朝向 學校型態或公辦民營實驗教育模式發 展。陳雅慧(2013)指出,對公立學 校而言,「公辦民營」打開了新的可 能,卻也可能帶來資源的排擠和打破 既有遊戲規則的衝擊,當公立學校委 託間經營後,家長的接受度、老師能 否因應新的辦學模式調整教學方法, 是兩大挑戰。 身為一位學校領導者,面對實驗 教育機構即將蓬勃發展之際,應掌握 家長與學生需求,積極開拓資源、努 力辦學,發展特色課程,確保經營品 質。公立學校面對實驗教育衝擊之經 營策略如下: (一) 掌握實驗教育精髓,提供家長適 切支援 學校相關承辦人員應儘早熟稔實 驗教育之相關規定與作法,秉持服務 精神,對於有需求之家長與學生,詳 細說明其優缺點,若家長選擇至實驗 教育 機構 就 讀,學校 應提供適切支 援。平時承辦人應與實驗學校教育定 期聯繫,做好追蹤輔導,讓每位學生 都能得到最佳適性教學,而非害怕學 生流失或擔心增加工作負擔,未給予 全力協助。學校亦需協助解決學生學 籍問題,必要時可提供寄籍,協助學 生能取得畢業證書,做為將來升學之 用。 (二) 活化教師多元教學,提昇學生學 習興趣 教師應改變傳統僵化教學,透過

(6)

妥善的課程設計、多元活化教學,將 學習主導權回歸給學生,教師扮演從 旁引導角色,非一昧講述知識灌輸、 紙筆測驗,讓學生從操作中學習,從 體驗中增廣見聞、開拓視野,創造學 習樂趣。 教師平日可藉由專業學習社群, 共同研發課程、探究教學,適時引進 翻轉教學、行動學習,培養學生自主 治理的能力,為未來生活預做準備。 學校亦可考慮設置「研究教師」,讓其 研究教學方式改變,給予研究教師降 低授課時數、提供獎金津貼等優待, 將會有助於提昇教學能力、建構完整 課程,做為推動實驗教育之重要推手。 (三) 開拓並整合教育資源,發展學校 特色課程或社團 學校行政應積極開拓,並善用政 府機關、民間團體的多元資源,根據 學生需求,發展具特色之課程或活動 社團,並設法取得專業團體之認證, 如參與學校創新經營認證、教學卓越 或閱讀磐石獎競賽等,藉由具特色的 課程或社團,展現學校特色,透過行 銷策略,爭取社區家長與學生認同與 肯定,將有助於吸引學童就學,且在 學習過程中將更加充實、生動有趣。 (四) 掌握家長及學生合理需求,融入 校務辦學並設法滿足需求 社區家長、學生都是學校重要教 育顧客,學校辦學不能僅由少數領導 者決定發展方向,應納入家長及學生 的需求,透過問卷、座談等多元管道, 對於家長與學生合理需求,應納入辦 學參考 ,而非 僅是以 教師 意 見 為主 體,忽略教育顧客意見,反而不易得 到社區家長與學生之認同,自然會想 離開公立體制學校,就讀實驗教育學 校。 (五) 力求校務轉型,朝向學校型態實 驗學校發展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提供公立學 校轉型 機會, 若能取 得上級機關許 可,可力求校務創新朝向特色學校發 展。雖在轉型過程,需花費較多的時 間與精神,但學校卻能在較具彈性空 間下,經營校務、發展特色,對於學 生學習將會有相當大助益,尤其是當 學生來源逐漸減少之際,轉型為學校 型態實驗教育,或許可為當前教育困 境注入一股活水,開創新契機。 目前在國內也有許多學校積極推 動學校革新,如宜蘭縣員山國小汲取 實驗教育的創新精神,積極向外尋求 資源,帶動創新教學的風氣;屏東縣 南榮國中,是一所「公立學費,私校 體制」的另類學校,時時求新求變擁 抱挑戰,而走出學校自己的特色,教 學成效深獲各界肯定(陳雅慧、張益 勤,2013)。只要學校同仁有心,肯付 出、願奉獻,掌握實驗教育之精神, 力求創新轉型,終究能開創教育的一 片新藍天。

五、結語

嚴長壽(2011)指出,教育必須 是為學生照亮未來的探照燈,而非重

(7)

複過去的後照鏡。當家長與學生對公 立體制教育無法滿足,便會想離開主 流體制內學校,而走進「另類教育」, 以追求自主學習的合法權利。根據劉 鳳雲(2007)對非學校形態實驗教育 研究發現,國內選擇決定自學的理由 主要是「對學校教育環境擔憂」、「宗 教或道德教育考量」、「不滿教育品 質」、「因應學童個別需求及才能」,希 望能夠藉此「讓學童發展自我」並「確 保 學 習品 質」 以及 「 增加 家庭 凝 聚 力」。為改善上述問題,透過非學校型 態、學校型態、公辦民營實驗教育等 法規之鬆綁,讓公部門把辦學空間釋 放給民間,真正普及教育選擇權。但 政府機關則應做好教學品質的嚴格把 關,以維護學生受教權及學習品質。 然而當各界積極推動創新實驗教 育之際,教育行政機關應讓家長及學 生對實驗教育之優勢與困境有完整瞭 解,才會有助家長教育選擇權運用。 公立學校面對實驗教育之衝擊,應整 合多元資源,妥善規劃課程,透過多 元學習,讓學童從實際的體驗、操作 學習中,培養孩子有信心面對未來之 能力,才能減緩學生來源流失。身為 教育領導者,更應注意要如何在體制 內外都保有孩子的受教權與公平性, 讓每位孩童都能適性發展,發揮個人 的優勢潛能,以成就每位孩子的大未 來。 參考文獻  吳清山(2003)。非學校型態實驗 教育的挑戰與策略。北縣教育,45, 17-26。  粘郁玲(2014)。世界學生日彰化 教育可以不一樣。2014年11月17日,取 自http://www.liku.com.tw/list.php?id= 465 5。  張益勤(2014)。「擇校世代」來 臨:實驗教育法三讀通過,華德福, 另類學習將進入公校體制。2014年11 月 9 日 , 取 自 http://www.parenting.com. 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2231&page =2。  陳雅慧(2013)。另類教育如何翻 轉體制?親子天下,52,138-144。  陳雅慧、張益勤(2013)。學校也 能 有 「 另 類 魂 」。 親 子 天 下 , 52 , 168-172。  劉鳳雲(2010)。臺北市非學校型 態實驗教育方案目標評鑑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 顏宏駿、蔡政珉(2014)。全人教 育?學生治校完全霸凌。自由時報, 2014年11月7日生活新聞AA1版。  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 臺北市:天下文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

學校意見 大專院校 公眾人士 傳媒 政黨立法會 、區 議會、 香港教 育城 、其他,例如專業團體、僱主、. z

給予幼稚園彈性,讓其聘請有經驗的在職合格幼稚園教師、持有非幼兒教育學位的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校董會組成的規定 校董會各類成員的人數包括校監 社會人士 營辦機構 其他持份 者 家長、 出任獨立 提名 教師或校 校董

近年來學校都積極發展 STEAM 教育,然而發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