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課程指引 (試行版)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公布,供學校採用 二零二二年
學校課程
持續更新─
分章一
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
小學教育課程指引 (試行版)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公布,供學校採用 二零二二年
學校課程
持續更新─
分章一
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
學校課程持續更新 — 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 頁數
本章是《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 的其中一章,內容如下:
1.1 本章目的
1-2
1.2 背景
1-2
1.3 深化成果 聚焦學習
1-5
1.4 迎變求進 機遇處處1-9
1.5 更新七個學習宗旨1-14
1.6 小學課程持續更新方向1-18
1.7 課程更新重點
1-19
1.7.1 加強價值觀教育
(包括生命教育、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
1-21
1.7.2 善用學時創造空間1-23
1.7.3 豐富全方位學習1-24
1.7.4 加強照顧學生的多樣性1-25
1.7.5 強化 STEAM 教育、媒體和資訊素養1-26
1.7.6 加強跨課程學習和閱讀1-27
1.7.7 提升評估素養1-29
1.8 學生的整體學習經歷1-29
參考資料
1-32
目錄
1
1.1 本章目的
配合中小學課程的發展:
以 2014 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為基礎,檢視現況與反思小學教育的 未來發展需要
提出更新小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以配合社會轉變與學生需要 訂定小學課程更新藍圖,闡明三大方向及七大重點
思考問題
小學教育目前有甚麼發展需要,以回應社會環境的轉變,讓學生開始認識國家 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
學校以往在落實小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有甚麼進展和成就?學生應在哪些範 疇加強發展,以配合個人、社會和國家的需要?
1.2 背景
學會學習 2 + 的新階段
「學會學習」課程改革自 2001 年推行以來,有賴教育界各方同心協力,備受本地和國際學術 界的肯定。基礎教育方面,「學會學習」課程改革已奠定主要的發展方向,並有效在多方面 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為讓學校教育能與時並進,課程發展議會於 2014 年公布《基礎教育 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並以「學會學習 2.0」闡明課程更新是持續的過程,旨在優化和 拓寬學生的學習經歷;及至 2017 年課程發展議會公布 《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和《中學教 育課程指引》後,十五年一貫的學校課程架構亦隨之更新,標示「學會學習 2.0」已邁進課程 持續更新的「學會學習 2+」新階段。
學校課程持續更新—
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
1
圖 1.1 學會學習 2+
全方位學習
全方位學習
全方位學習 全方位學習
多元出路
學會學習 2+ — 香港學校課程
課程寬廣而均衡,提供多元和專門的選擇,以配合學生在學術、
專業和職業的發展需要。
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及
自主學習的能力 促進學生全人發展
價值觀和態度、技能和知識 價值觀和態度、技能和知識 中國語文
教育 學習領域
英國語文 教育 學習領域
數學 教育 學習領域
科學 教育 學習領域
科技 教育 學習領域
個人、
社會及 人文教育 學習領域
藝術 教育
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 體育
價值觀和態度 十種首要價值觀
• 堅毅
• 尊重他人
• 責任感
• 國民身份認同
• 承擔精神
• 誠信
• 關愛
• 守法
• 同理心
• 勤勞 共通能力 基礎能力
• 溝通能力
• 數學能力
•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思考能力
• 慎思明辨能力
• 創造力
• 解決問題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 自我管理能力
• 自學能力
• 協作能力
語文 幼兒數學 大自然與生活 個人與群體 藝術與創意 體能與健康
七個學習宗旨 七個學習宗旨
中小學的課程更新重點
常識科 中四至中六
高中 中一至中三
初中 小一至小六
小學
幼兒班至高班
幼稚園
價值觀教育 智能發展 社五 種 基 要 學會服務 習 經 歷 體藝發展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中國語文 英國語文 數學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核心科目
學習領域選修科目 應用學習 其他語言 選修科目
價值觀教育 藝術發展 體育發展
社會服務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其他學習經歷
備註︰
1. 通識教育科
由 2021/22 學年中四級開始推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代替通識教育科。
2. 選修科目
由 2021/22 學年起於中四級停止開設組合科學科和綜合科學科。
3. 首要價值觀和態度
繼 2020 年加入守法和同理心,2021 年再加入勤勞,現在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 態度增至十個。
1
4. 共通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的中譯早已更新為「慎思明辨能力」。
5. 德育及公民教育
「五個基要學習經歷」和「其他學習經歷」中的「德育及公民教育」更新為「價值 觀教育」。
6. 中小學課程更新重點涵蓋:價值觀教育、善用學時、STEAM 教育、媒體和資訊 素養等。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建議
過去多年,我們國家、香港以至全球在教育、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所經歷的許多轉變和 挑戰,在此不再贅述。這些轉變和挑戰還會相繼而至,如何讓學校課程與時並進仍然是教育 界需要持續共同對應的挑戰。根據《行政長官 2017 年施政報告》的建議,學校課程檢討專責 小組(專責小組)於 2017 年 11 月成立,負責整體檢討中小學課程。專責小組於 2020 年 9 月 向教育局提交以「優化課程迎接未來 培育全人啟迪多元」為題的檢討報告,當中提出六個方 向性建議1,並於 2020 年 12 月獲教育局接納。報告全文可於以下連結下載︰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newal/taskforce _cur/TF_CurriculumReview_FinalReport_c.pdf
專責小組以鞏固教育改革所奠下的基礎為目標,並因應近年社會發展及教育趨勢,提出一系 列環環相扣的方向性建議,以期進一步推動課程的持續更新和發展,讓學生受惠。建議當中 與小學教育密切相關的包括:優先推行價值觀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
創造空間以促進全人發展,及加強 STEAM 教育2。
1 報告中六個方向性建議:彰顯全人發展的重要性、優先推行價值觀教育、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進一 步推廣應用學習、提高大學收生靈活性,以及加強 STEM 教育。
2 為配合新一屆政府的施政倡議,教育局正式將 STEM 教育易名為 STEAM 教育。
1
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專責委員會的工作成果
由於我們身處的社會及世界急速轉變,學生在小學階段掌握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
對他們的成長和將來發展十分重要,亦為他們在中學階段的學習和發展奠下堅實的基礎。從 小培養良好的品德、態度、行為、習慣和體魄,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包括與中華文化相關 的道德觀念、國民身份認同、對生命的重視、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等),將為學生的品格培 育,以及日後的學習與成長帶來極大的正面影響。鑑於《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和《中學教育 課程指引》兩本課程指引已於 2017 年更新,2014 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
亦有需要相應地更新內容。課程發展議會遂於 2020 年成立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專責委員會(專 責委員會),負責因應上述兩本課程指引、專責小組的建議,以及社會人士意見,適時更新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14),包括因應學生需要更新學習宗旨,增益課程指 引的內容、發展重點、學與教策略,以及提供參考示例等,以配合社會發展、學與教新常態 和學生的需要,強化小學與幼稚園階段及中學階段的銜接,並加強培育學生所需的品德和素 養,為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學習經歷。
更新後的指引名為《小學教育課程指引》(《 小學指引》),與《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和《中 學教育課程指引》互相銜接,一脈相承。《小學指引》貫徹「聚焦·深化·持續」的方向,包括 在闡明學習時間(學時)的概念時,為學校提供更多示例,以助學校更廣泛地運用「學時」
概念(相對於「課時」)、持續檢視、反思和調適整體課程規劃和學與教,有機運用「學時」
結合課堂以外的學習,以多元和廣泛的學習模式促進小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各範疇的 培育。《小學指引》亦回應社會的意見,當中會清楚指出學校應強化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
從小加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協助學生了解國家的最新發展和國情,正確認識國家歷史、欣賞 中華文化及傳統價值觀,建立國民身份認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課程發展議會 編訂《小學指引》,希望所有小學能繼續建基多年來取得的進展和優勢,深化過往實踐的成 果,聚焦課程更新重點,並按學生的學習進程,持續推動「學會學習 2+」,促進學生全人發 展。
1.3 深化成果 聚焦學習
小學在過去多年的課程發展歷程中,積累了不少寶貴的實踐經驗,成果值得欣喜。我們一直 通過不同渠道,例如視學、課程探訪、聚焦小組訪談、工作坊、學生活動等,了解和檢視學 校的發展,見證著小學同工的努力,以至在整體課程規劃及學、教、評各方面均有不少的正 面轉變,尤其於近年取得令人欣悉的成果:
1
持續整體課程規劃
學校大都能貫徹學校課程宗旨、辦學理念、教育發展趨勢和學生全人發展的需要,訂定 課程發展重點,如:加強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推動 STEM/STEAM3教 育等;並配合適當的推行策略及措施,例如重點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積極將自學元素 滲入各科學習,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並通過推行電子學習,讓學生於課後運用網 上平台及資源以鞏固或延伸所學,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經歷,幫助學生培養終身學習 的能力。
學校大多能提供寬廣均衡的課程,由初小至高小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 能力、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學校在訂定策略方面引入更多創新思維和靈活性,
包括發展創新的校本課程、學與教策略及支援學習的措施,並積極建構健康校園,照顧 學生成長的需要。面對持續的疫情,學校為學生安排在家進行如歌曲創作、短片拍攝等 學習任務,讓學生發揮創意,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學校亦透過四個關鍵項目4,有效 提升學生各種共通能力5,促進學生跨課程學習。
採用多元化學與教策略
不少教師能運用多元化的策略鼓勵學生學習,如於教學設計中引入學生自訂目標、運用 思維工具、預習等策略。教師更注重提供機會讓學生參與,例如在課堂加入較多探究及 與同儕學習活動,體現以學生為本的學與教範式,並讓學生有更多走出課室進行研習、
考察和探訪服務的機會。
許多學校根據校情及教師強項,進一步優化跨科專題研習、跨課程閱讀、電子學習等策 略,協助學生掌握自學策略和發展共通能力。在推動學生運用自學策略上,教師常引導 學生設定探究主題,選擇研習策略,綜合運用學科的概念和技能,探討解決問題的方 案。
3 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and Mathematics)指的是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
4 四個關鍵項目:
-德育及公民教育:加強價值觀教育 -從閱讀中學習:邁向跨課程閱讀
-專題研習:達至跨學科整合及應用知識與技能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促進自主學習
5 共通能力:
-基礎能力:溝通能力、數學能力及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思考能力:慎思明辨能力、創造力及解決問題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學能力及協作能力
1
發展 STEM/STEAM 教育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STEAM 教育模式增加學生綜合和應 用跨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機會,啟發創新思維。學校普遍為推動 STEM/STEAM 教育而成立 專責小組,有效統籌與協調相關的學習活動、資源調配和教師專業發展等工作。規劃較 全面的學校會加強不同學習領域或科目的協作,將 STEM/STEAM 教育元素有系統地納 入學校課程和全方位學習活動,亦引入外間專業支援和跨校專業交流,逐步建立 STEM/
STEAM教育的實踐社群,增強教師推動 STEM/STEAM 教育的能力和信心。
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學校積極營造健康校園和共融文化,以照顧學生成長的需要,並運用不同策略協助學生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在聯課活動中增加不同的體育活動;開放遊戲空間和設施,
鼓勵學生善用小休或課後時段參與不同的體育活動;於早會進行健體操,或網課完結前 師生一同做護眼操等。
推動價值觀教育
學校普遍積極推動價值觀教育,並訂定為關注事項,將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與《基 本法》教育和國民教育、生命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禁毒教育、媒體和資訊素養、性 教育等跨課程價值教育範疇,融入科目學習、校本德育及公民教育課、成長課、全方 位學習、跨課程學習活動及校本訓輔計劃/活動等當中,為學生提供不同學習經歷,
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學校亦能善用資源推行有關工作,例如引入辦學團 體、宗教團體或社區機構的支援,推動多元化的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尊重和珍惜生命的 態度;又或參加教育局、其他政府部門或外間機構舉辦的活動,幫助學生透過實踐和反 思,培養並深化正確的價值觀。培育國民身份認同方面,小學主要通過常識科,以及全 方位學習活動推展國民教育、《憲法》及《基本法》教育,例如舉辦展覽、學術周、問答 比賽、升旗禮及推廣與歷史文化有關的活動等,亦會參與教育局的學生內地交流計劃,
又或與內地的姊妹學校進行交流,加深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社會及經濟等各方面的 認識。
1
豐富且多元化學習經歷
學校一直重視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著意讓不同學習能力、風格和文化背景的學生皆能發 揮所長。學生的學習經歷愈趨寬廣、豐富和多元化,學習不再局限於課堂內,他們有更 多機會走出課室進行參觀活動、考察交流、才藝表演和服務學習,有助他們增加生活體 驗、拓寬視野及發展不同潛能。
運用多元化評估
大部分學校能按學習目標設計合適的評估,持續檢視學生的學習進展,並回饋課程及教 學設計。除了考試、測驗等總結性評估,學校普遍安排不同模式的進展性評估,如課 業、課堂觀察、朗讀、製作圖表、專題研習或口頭匯報等。部分學校嘗試運用開放靈活 的評估模式,如學生自評、同儕互評或家長評量。教師並能提供適時和具體的回饋,
幫助學生改善學習表現。課業設計亦愈趨多元化,例如讓學生自選課業的題材及展示 方式,以照顧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或安排學生在長假期以自學任務代替傳統的書寫課 業,課業大致能鞏固和延展學生所學。學校亦制定清晰的評估及課業政策,於學年初將 有關政策和安排通知家長及上載學校網頁;或定期收集持份者意見,並按學生需要,適 時調整和優化政策。
加強學習階段的銜接
學校重視推展各學習階段的銜接,包括設計和調適課程、提供相關活動和學習支援措施 等,當中以協助小一新生適應校園生活為主。學校大都於學期初舉辦適應課程,除進行 課堂常規訓練、教授自理技巧外,亦有學校調整評估的頻次和形式,如調節課業量、默 書次數及書寫要求等。此外,學校和家長也十分關注小六升中之間的銜接,小學一直推 行各種策略及計劃,在加強升中銜接方面積累了不少良好經驗,如在家長同意下,小學 已有機制將有關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資料轉交升讀的中學繼續跟進;亦安排已升讀中 學的校友為小六學弟學妹分享升中的學習心得和如何作好準備等。
推廣閱讀
學校一貫重視推廣閱讀。藉閱讀獎勵計劃、圖書分享、在校園設置「漂書箱」等活動,
營造校園閱讀氛圍;安排閱讀時段,以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掌握閱讀策略;舉辦專題閱
1
讀周或主題書展等,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大部分學校能善用「推廣閱讀津貼」,購置 圖書及舉辦校本閱讀活動,如邀請作家到校主持講座,營造校園的閱讀風氣。
強化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文化愈趨普及,教師透過恆常的共同備課、同儕觀課,強化專業團隊 文化。不少學校靈活運用校內和校外資源,引入專業支援,包括參與教育局、大專院校 等校本支援計劃,積極發展配合學生學習需要的校本課程及學與教資源,並促進跨校專 業交流。教師通過科本、跨學科、聯校、跨專業界別或地域網絡等的專業發展模式,協 作交流和彼此學習,共同提升專業能量。
從以上可見,小學同工的努力已帶動了學與教文化上的轉變,亦為學生的全人發展奠下良好 的基礎。而在《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14) 所提出有關學校可進一步加強的 地方,包括:提供適當的空間以助發展學生潛能,協助學生達至均衡發展;培養健康的生活 方式以促進學生成長;學、教、評更切合學生學習需要及照顧學生多樣性;加大力度發展學 生共通能力及培養其正面價值觀和態度;強化教師專業能力及建立學習社群等各方面,均已 有所提升。學校應建基於現有的優勢,深化已取得的成果,繼往開來。
1.4 迎變求進 機遇處處
近年,國家、香港和世界在科技、社會和經濟各個領域的迅速發展,為教育帶來不少挑戰和 機遇,學校課程自然需要相應地調適和靈活更新,務求與時並進,繼續邁步向前,為國家和 社會培育新一代人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所長,以保持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
的獨特優勢。專責委員會因應社會發展和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需要,歸納以下維度,作為課程 更新的考量:
加強價值觀教育(尤其生命教育、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
近年社會環境的變化,令教育持份者都關注到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態度和行為的需要和 重要性(例如:國民身份認同、珍視中華文化和重視傳統美德、維護國家安全意識、尊重多 元文化、守法、同理心、珍惜生命、堅毅、接納共融、自律、堅拒毒品和其他引誘等)。此 外,學校亦須加強生命教育,幫助學生提升抗逆力,培養不輕易放棄的意志。香港是國家不 可分離的部分,與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回歸後,香港創業建功的舞台愈來愈廣。想國
1
家好,能夠盡己所能,為國家民族、香港好而辛勤工作的人,才能迎難而上,勇往直前,毋 忘初心。教育肩負培養人才的責任與使命,做好國民教育,支援「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讓 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學校聚焦發展的核心素養亦需要配合國家立德樹人、育人為本、德育 為先的教育目標,責無旁貸。因此,加強價值觀教育是《小學指引》的重要部分,學校必須 從小培育德才兼備的學生,有承擔、有視野、愛國愛港愛家的終身學習者,以迎接未來的挑 戰和機遇。
促進學生身心的均衡發展
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直是學習宗旨之一,學校亦見積極支持「健康校園」政策,協助學生 養成健康和均衡的生活習慣,如作息有序、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學會自理、保持個人衞生 及身心健康等,並能在課餘參與不同活動,發展多元潛能。然而,過量的課程和活動會減少 學生的休息和遊戲時間,反而窒礙他們發展個人興趣及潛能,影響他們的健康與成長。
部分社會人士提出有學生為應付大量課業、測驗、練習和操練,又或在放學後和假期內參加 補課或補習班而承受沉重壓力。另一方面,「贏在起跑線」的觀念亦導致不少學生被家長安 排在放學後參與大量課外活動,令他們身心俱疲,根本沒有餘暇發掘興趣、消遣娛樂、遊 戲、閱讀,甚至休息,以致生活忙亂,沒有個人空間,他們的個性與潛能的發展也因而受到 局限,或會帶來不良的影響。試想想如學生從小習慣被動地聽命於成年人的安排,日後如何 能懂得自我管理、規劃和具備主人翁意識?要完善上述情況,將有賴各方的努力和配合,如 優化課程規劃、家校溝通合作、持份者支持等,共同為學生創造空間及更多元化的學習經 歷,以促進他們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均衡發展(即包括體能、心理與情緒健康,以及 欣賞藝術和創意等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不同範疇如社經背景、個性、興趣、學習動機、能力、學習風 格及潛能等,均各具特性。雖然學生的多樣性為課程規劃和學與教方面帶來挑戰,但其實也 可視為促進同儕協作能力及發展學習資源的有利條件。教師應接納和善用學生的多樣性,鼓 勵他們互動協作、彼此學習、培育關愛和同理心。「三人行必有我師」,多樣性也可以讓學 習經歷更多元化及更豐富,亦使學生明白需要與同儕一起求進,共同促進社會進步,日後為 國家社會作出貢獻。
1
貫徹學生為本的學、教、評循環
課程是學生從學校獲得的整體學習經歷,包含求取知識、發展學習技能,以及培養正面的價 值觀和態度三個互有關連的部分。教師應透過切合學習目標的學、教、評策略,促進學生均 衡發展。對於運用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教師並不會感到陌生。普遍教師都能擬訂明確、清 晰的學習目標,設計適切的學與教策略,並運用多元評估策略提供適時及適切的回饋。在學 習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固然重要,但應同時提供機會與空間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與同儕共同建構知識,從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評估方面,學校一直視學生的測驗及考試表現為主要的學習成果和顯證,惟有意見認為學生 的課業量和測考次數過多,造成學生的壓力,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由於校情各有不同,學 生的能力和家庭的背景和支援也不一樣,上述的意見未必完全公允。事實上,設計良好的課 業和評估能有效回饋學與教,亦讓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展,故不能輕言減量或刪除測考。
有見及此,學校需要持續檢視和優化學校的學、教、評政策,廓清迷思,以及在總結性及進 展性評估外,加強發展其他評估策略,更有效連貫學、教、評循環,善用評估數據 / 資料,
聚焦和回饋學生學習的成效。
持續推動 STEAM 教育
身處二十一世紀,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我們國家和不少地區都極鼓勵創新科技發展和創意思 維,以解決人類現實生活問題。香港也一直建基中西文化融合的優勢,持續借鑑和學習不同 地區的創新發展和技術,積極應用數碼科技,加強培育學生創意、STEM/STEAM 素養和計算 思維。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經濟轉型等情況,為保持香港的競爭優勢,培育創新思維和終身 學習的能力仍然是教育的重點。學校課程必須強化培養學生跨學科思維、全球視野、媒體和 資訊素養、解難及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綜合運用不同領域的知識和能力,積極主動學習新 事物,並不斷探索,觸類旁通,為日後的學習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並有能力應對社會的轉 變,在新環境中突圍而出。因此,STEAM 教育將繼續是小學課程發展重點之一。在 STEM 教 育加入藝術;並加強編程教育,以及在課程中適切引入創新科技(例如人工智能)的學習元 素,運用全新的學與教資源,發展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等,有助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 野。
1
加強媒體和資訊素養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學生每天透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大量未經過濾的 資訊。愈趨常見的失實報道、兩極化觀點、網絡欺凌、色情資訊、網絡罪行等,都對學生的 態度、行為、價值觀和人際關係造成不良的影響。學生容易受到網絡世界不同來源資訊的誤 導,亦容易誤以為網絡世界的行為不受規範,而墮入危險陷阱。因此,學校教育必須以全校 參與方式,在課堂內外進行價值觀教育,進一步加強媒體和資訊素養,培養他們有效、合法 及合乎道德地使用資訊及資訊科技的態度和能力,在生活中實踐慎思明辨,不隨意轉發未經 核實的訊息,對社會盡責任;並讓他們知道在有需要時,盡早尋求教師和學校社工的協助。
拓寬學習的邊界
現時資訊科技的發展,已有效地改變和拓展學習的空間;住所、網絡、圖書館、體育館、社 區、郊外,甚至虛擬博物館等,隨時隨地都存在學習機會,學習過程不再受時空限制――
「無邊界的學習」,學生能有更多機會接觸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拓寬國際視野,學習亦變得 愈來愈個人化。流動、雲端和虛擬科技愈趨方便,學生能透過多媒體獲得資訊和參與學習;
教師亦可善用資訊科技鼓勵學生進行互動學習,以及應用多元化的電子學習資源,加強發展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與教的範式轉移,讓學習的機會更多更豐富。
把握「新常態」的契機
反覆的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不單讓我們更注意身心健康,亦讓學生學會珍惜在面授課堂 上與老師和同儕互動學習的機會。在同心抗疫期間,學校積極推行「混合式學習」6,轉危為 機,順利引進了教學的「新常態」。在暫停面授課堂和特別假期期間,社會不同界別和機構 的熱心人士,攜手為學生推出了多元化的網上學習資源和活動,惠及莘莘學子。教師靈活適 應學與教範式的轉移,著意促進創新的教學模式,透過網課及其他電子學習模式,推動學生 在課堂內外持續學習。教師能將不同的學習內容連繫和結合學生「疫」境下的日常生活。除 了提示學生做好個人及環境衞生外,同時培養他們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例如實踐關 愛精神,關心身邊的長者或有需要的人士和感恩堅守崗位的服務人員;並鼓勵學生閱讀和自 學,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我管理好學習、作息和運動的時間,積極面對逆境。無
6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 泛指結合應用遙距、線上與實體不同 媒介的學習方式,可包括如實體教室課堂、工作坊、小組協作等面對面的學習策略,以及電子學習模式如網 上實時課程、虛擬社群、網上學習管理系統、自學課程等。
1
可置疑的是,新常態下的網上實體交錯混合學習模式已成趨勢,疫情後學校如能檢視和總結 經驗,配合「學時」的概念優化課程規劃,將更有利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開展小學的生涯規劃教育
全球和本地環境多變、不穩、複雜和不明確,已是不爭的事實。就業市場的變化和未來會出 現的新工種亦難以預知。許多職業在不久的將來或由人工智能取代,甚至消失。與此同時,
國家和其他地區急速的發展(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高速鐵路),亦會為香港的經濟和 社會結構帶來深遠影響。教育體系有需要準備學生在將來抓緊深化粤港澳大灣區建設所帶來 的龐大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搭上國家高速發展的快 車。有見及此,學校需要在高小階段開展生涯規劃教育。高小的生涯規劃教育,旨在協助他 們認識自己的志向、需要、興趣和能力,初步了解職業操守,但不等同就業輔導。教師可透 過角色扮演、主題日等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例如守時、責任感、誠實和職業操守)、
軟技能、品德和適應能力,並避免以性別或社會地位定型某些職業而存有偏見。教育局已制 定「小學生涯規劃教育」架構及學習重點7。透過定下個人目標及計劃未來,幫助學生更加認 識自己的志向、需要、興趣和能力,讓他們對未來路向和工作有更寬廣的看法,並能從中培 養正確、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
提升持份者的支持
家長是教育的重要持份者,對於培育學生全人發展尤其關鍵。學校積極為學生創造學習空間 的同時,亦需要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合作,讓學生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勤勞、積 極上進的生活態度,加強他們的抗逆力,以助他們健康愉快地成長。現時學生面對的環境和 趨勢都與上一代截然不同,從學校課程到父母的教養,都必須因應時代轉變而調整。教師、
家長和其他不同的持份者應抱持正面的心態,積極支持靈活創新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對學 習保持熱誠和興趣,建立自信,發展不同的潛能和共通能力,鼓勵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為 日後升學或投身社會作準備。
強化各學習階段的銜接
現時大部分學校已重視推行校本措施,致力協助小一新生適應和小六升中準備。要理順各學
7 小學生涯規劃教育網頁:https://lifeplanning.edb.gov.hk/tc/school-administration/guide-primary.html
1
習階段的銜接,學校應按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需要,完善整體課程規劃,進一步調適課程內 容、學習環境、學習模式、評估策略、常規要求等。因此,我們建議學校著意為小一調適課 程及課業,並於上學期以多元化的進展性評估代替測考,且不應進行高風險評估。在小學階 段,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循序漸進地建立穩固而連貫的知識基礎,
以及培養各種共通能力,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建構知識、運用知識以解決問題,從而裝備他們 銜接中一的學習階段[ 相關建議和示例可參閱分章九:各教育階段的銜接 ]。
促進教師專業能力及實踐社群
一般學校已由以往較著重教師的個人效能,趨向發展以科、組為本的團隊協作,重視凝聚教 師力量以發揮團隊優勢,並特別就提升校內教師專業能力而訂定具體策略,以提升學與教成 效。面對社會的急速轉變和課程的更新,教師的言論和行為除了應合乎專業操守和家長及社 會大眾的期望,他們亦應言傳身教,秉持高尚的品格、言行展現積極正面的價值觀,才能培 養學生良好的品德素養,協助他們明辨是非。與此同時,教師應繼續透過不同的專業發展模 式,實踐及反思,強化個人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並積極參與校內,以至跨校性質的實踐社 群,與同儕協作交流,共同提升專業水平,並有效推動課程持續更新[ 相關建議和示例可參 閱分章三:持續專業發展與學習型組織 ]。
1.5 更新七個學習宗旨
因應年青一代今後須具備的二十一世紀素質,幼稚園教育及中學教育在 2017 年更新課程指 引時,就其學習宗旨作出了相應更新,臚列如下:
國民和全球
公民身份 認同 寬廣的知識基礎
語文能力 共通能力 資訊素養 生涯規劃 健康的生活方 式
1
中學教育更新的七個學習宗旨
學生能夠:
1. 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持守正面價值觀 和態度,珍視中華文化和尊重社會上的多元性;
2. 獲取和建構廣闊而穩固的知識基礎,能夠理解當今影響學生個人、社會、國家及 全球日常生活的問題;
3. 掌握兩文三語,有利更好學習和生活;
4. 綜合發展和應用共通能力,成為獨立和自主的學習者,以利未來進修和工作;
5. 靈活、有效和合乎道德地運用資訊和資訊科技;
6. 了解本身的興趣、性向和能力,因應志向,為未來進修和就業,發展和反思個人 目標;以及
7.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體藝活動,並懂得欣賞運動和藝術。
圖 1.2 中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
1
圖 1.3 幼稚園教育課程架構
生活化主題、綜合模式、從遊 戲中
學習 體能與健
康
大自
然與
生 活個
與 人 體 群
幼
學兒數
語 文
藝 術 與
創意
均衡發展 均衡發展
品德發展
美感發展 認知和 語言發展
群性發展情意和 身體 發展 幼稚園教育課程目標
1. 培育幼兒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2. 培育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讓他們養成健康的體魄;
3. 培育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精神,樂於探索;
4. 培育幼兒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幼稚園教育課程則重視培育幼兒的學習興趣、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以及提高自信心 和自理能力;在知識學習方面,則強調建立基本知識和概念為主。幼稚園教育課程目標(見 圖 1.3)為:
1
小學教育承接幼稚園教育,繼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亦為學生邁向中學教育而奠定 穩固的基礎,讓他們在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發展。三個階段的學習 宗旨一脈相承、環環相扣。
專責委員會檢視了《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14) 內的小學教育學習宗旨,參考 教育局定期從多方渠道,包括訪校、專業發展活動 ( 如小學學校領導人員工作坊 )、與不同 持份者的溝通交流等蒐集所得的意見,以及考慮上文提及的發展趨勢[ 詳見 1.4],認同小 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8當中包括期望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發展共通能力和語文能力等仍然 適用,但亦有需要再作更新,以強調培育國家觀念、中華文化、價值觀教育、主動學習、
STEAM 教育、媒體和資訊素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身心均衡發展的重要性。
8 2014年小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閱讀習慣、語文能力、學習能力、八個學習領域 的知識及健康生活方式。
更新的學習宗旨(見圖 1.4)如下:
小學教育更新的七個學習宗旨
1. 透過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認識國家和中華文化,培養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
2. 懂得分辨是非,能適切地履行自己在家庭、社會和國家所擔當的責任,展現堅 毅、尊重他人、誠信和關愛等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並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斷和行為;
3. 具備連貫八個學習領域的知識基礎和視野,為個人成長和發展作好準備;
4. 積極主動地以兩文三語與人溝通;
5. 全面發展共通能力和探究思維,獨立和主動學習;
6. 培養廣泛閱讀的興趣和主動閱讀的習慣,以理性和負責任的態度運用資訊及資訊 科技;
7.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發展個人興趣和潛能,樂於與不同社群相處,培養對體藝 活動的興趣和基本欣賞能力,達至身心均衡發展。
1
反思問題
學校和課程領導應如何帶領各科組在課程規劃上配合更新的七個學習宗旨,並 讓教師在課室內外落實執行?
各科組如何在課室內外協作推動價值觀教育,以培育品德良好的學生?
在教學層面,如何持續學生的學習動機,並逐步提升動力成為自主學習者?
如何優化學校的課程以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創造和解難的能力?
現時對於具有創意思維兼備解難能力的人才需求愈來愈大,怎樣的教育模式能 有助孕育這類人才?小學課程應如何作出回應?
1.6 小學課程持續更新方向
不論學校和學生的背景和特質如何,七個學習宗旨是每個學生完成小學教育後,應具備和展 現的能力和素養,也是所有學校發展校內課程的總目標。每個學習宗旨並非獨立割裂,而是 環環相扣,關係密切。在下一階段的小學課程可循三大方向―― 「立德樹人」、「創造空間」
及「學生學習為中心」持續更新。三大方向可視為主導課程發展的中心理念,帶動學校朝向 共同目標,並關聯互通,力求課程完善規劃和落實,以達至上述更新的七個學習宗旨。
國民身份認同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學習領域的知識
語文能力 共通能力 閱讀及資訊素養
健康的生活方 式
圖 1.4 小學教育更新的七個學習宗旨
1
立德樹人:傳統中華文化著重優良品格的陶鑄,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立德」是成 為有德行的人;「樹人」是塑造人才的過程,「立德樹人」就是指首要培養具有良好品德 而兼備多元能力和素養的人才。學校必須因應社會需求和持份者的期望,進一步加強價 值觀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等),培育德才兼備的新一代,有承擔、
有視野、愛國愛港愛家的終身學習者,以迎接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創造空間:小學階段是開發孩子潛能的關鍵時期,學校和我們需要創造空間讓孩子的教 育更好一些,優化和提供多元教育,讓他們發展個人興趣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達至 身心均衡發展,愉快成長。學校應善用「學時」,透過優化課程、評估、課業及全方位 學習,讓學生享有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樂於學習,盡展潛能,達至全人發展。
學生學習為中心:學校課程應繼續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運用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支援 和資源以切合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並鼓勵他們循序漸進、積極自主地學習,綜合運 用知識及善用資訊科技,從而奠下良好的學習基礎,暢順地銜接中學教育。
1.7 課程更新重點
訂定課程更新重點是為學校提供策略和行動方案,闡明需要持續、聚焦和深化發展的範疇,
以緊扣更新的七個學習宗旨來裝備學生 ( 見圖 1.5)。所有小學聚焦下列七大重點優化學校整 體課程,根據中央課程架構發展校內特色課程,以協助學生達至更新的七個學習宗旨:
加強價值觀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
善用學時創造空間,促進身心均衡發展 豐富全方位學習經歷,促進全人發展 加強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強化 STEAM 教育、培養學生媒體和資訊素養 加強跨課程學習和閱讀,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 提升評估素養,促進學與教效能
1
價值觀教育
(包括生命教育、國民 及國家安全教育)
善用學時 評估素養
全方位 學習 跨課程
學習 和閱讀
STEAM教育、
媒體和資訊 素養
照顧學生的 多樣性 立德樹人
學生 學習 為中心
創造 立德樹人重啟迪 空間
創造空間育全人
七大重點 三大方向
國民身份認同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學習領域的知識 語文能力 共通能力
閱讀及資訊素養
健康的生活方
式
七個學習宗旨
圖 1.5 小學課程持續更新的三大方向及七大重點
以下將介紹每個更新重點的相關建議,闡述更新重點如何緊扣學習宗旨,並指出學校課程需 要相應地進一步發展的方向。我們建議學校因應校情,以「有機結合」、「自然連繫」、「多 元策略」、「互相配合」、「課堂內外」、「全校參與」的方式,把上述七大課程更新重點融 入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持續優化,以回應更新的學習宗旨[ 相關示例可參閱分章二:學校整 體課程規劃―有機結合 自然連繫 多元策略 互相配合 課堂內外 全校參與 ]。
1
1.7.1 加強價值觀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
價值觀教育包涵價值觀、態度和行為三者。認同國民身份的人會明確承認自己是中國 人。有堅毅精神的人會抱持正面態度看失敗,會將失敗視為推動學習的力量,迎難而 上,把事情做好。價值觀、態度和行為三者相互影響,是全人發展的重要元素。
「透過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認識國家和中華文化,培養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是 更新的七個學習宗旨之一,與課程更新重點「加強價值觀教育」緊扣。學校必須積極推 廣國民教育,透過課堂內外的多元學習經歷和活動,全校合力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地 理及中華文化的認識,並欣賞傳統價值觀、尊重國家象徵和標誌(包括國旗、國徽、國 歌)、認識《憲法》和《基本法》,以及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從小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日 後成為負責任、珍視中華文化、對社會和國家有承擔的公民。學校可參考在 2021 年推 出的「國民教育一站通」網上平台,靈活運用相關的學與教資源,詳情可瀏覽:
https://www.edb.gov.hk/tc/neosp
國家安全教育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兩者不可分割。教育局在 2021 年公布《香港國家 安全教育課程框架》,闡述現存於小學課程內有關國家安全的課題、教學重點和學習元 素,讓學校因應學生程度和配合科目課程,推展國家安全教育。《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 程框架》詳細內容可瀏覽: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she/
national-security-education/nse_framework.pdf
另一個更新的學習宗旨是「懂得分辨是非,能適切地履行自己在家庭、社會和國家所擔 當的責任,展現堅毅、尊重他人、誠信和關愛等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並作出合情合理的 判斷和行為」,明顯緊扣價值觀教育。為達至以上學習宗旨,學校可按其辦學宗旨及使 命,並因應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發展具校本特色的價值觀教育課程,透過相 關科目的學習、全方位學習活動及實踐服務,在課堂內外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態度和 行為。
1
為進一步支援學校推行價值觀教育,課程發展議會已編訂《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 行版)(2021),為學校規劃價值觀教育提供建議和示例。學校應依循此課程架構,整全 地規劃價值觀教育及安排相關學習活動,並協同各持份者(包括各教職員、家長、校友 等),推動全校參與。詳情可瀏覽《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2021):
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moral-civic/
ve_curriculum_framework2021.html
價值觀教育應以中華文化作為主幹,相關學習元素一直存在於不同學科及全方位學習當 中,貫通各個跨學科價值觀教育範疇,如品德及倫理教育、公民教育、國民教育(包括
《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生命教育、性教育、媒體和資訊素 養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法律框架下的人權教育等。學校可進行課程檢視,以為學生 提供整全及配合學生需要的學習經歷。
生命教育是價值觀教育的範疇之一。相比從前,今天的學校教育更需要加強生命教育,
讓學生對生命抱持正面的態度,常存感恩珍惜、積極樂觀,並提升他們的抗逆力和社 會責任感,以對應突如其來的轉變或危機。我們建議學校透過有系統和整全的規劃,
把推行「我的行動承諾」的學習活動,納入周年學校計劃或學校發展計劃中,並按學校 特色和學生需要,設計及舉辦適切的校本課程及學習活動。詳情可參閱教育局通函第 114/2022號:
https://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M/EDBCM22114C.pdf
學校可按其辦學宗旨及使命,並因應校本發展情況及學生於小學階段的發展需要,加強 培育學生十個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 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和勤勞。各學習領域、跨學習領域及科目課程指引中 亦建議不少值得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可由學科教師透過課程內容涵蓋,或按校情需要 整合,以裝備學生積極面對未來及社會的期望和要求。
1
堅毅
尊重他人
責任感
國民身份認同
承擔精神 誠信
關愛 守法
同理心 勤勞
其他正面價值觀和 態度
首要培育的 價值觀和態度
圖 1.6 十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
1.7.2 善用學時創造空間
處身於 VUCA9時代,單靠從課本所得的知識不足以應付未來的發展所需。由於學生的學 習可以於任何時空發生,「學時」不單指學生在課室上課的時間。「學時」應包括上課的 時間(教師和學生上課的時間,但上課地點不限於課室、上課以外的在校時間(例如小 息、午膳、課後、開放日、考試日),以及校外時間,包括假期和參訪(包括本地、內 地和其他地方)。
專責小組建議學校應善用「學時」整體規劃及適當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 / 任務,幫助學 生發掘學科以外的不同興趣,促進全人發展。學校應創造空間,讓學生於小學階段有充 分的時間和機會探索、發展個人專長或興趣,以助實現「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發展個 人興趣和潛能,樂於與不同社群相處,培養對體藝活動的興趣和基本欣賞能力,達至身 心均衡發展」的更新學習宗旨。
9 VUCA是易變性 (Volatility)、不確定性 (Uncertainty)、複雜性 (Complexity) 及模糊性 (Ambiguity) 的縮寫,現時 普遍用作形容世界秩序的新常態。
1
學校可因應校本情況和學生的需要和能力,靈活和有策略地規劃與安排學生的「學 時」,透過適當的課程調適和跨學科協作,減少課程重疊,或彈性編排時間表(如雙連 課節、延長課節、時間長短不一的課節等)和分組安排(如同級按學生能力編組),以及 善用「可供彈性運用的課時」,優化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經歷,並給 予學生充足的空間發展自主學習,建立自信及培養學習的熱誠[ 相關建議及示例詳見分 章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機結合 自然連繫 多元策略 互相配合 課堂內外 全校參 與 ]。
1.7.3 豐富全方位學習
全方位學習強調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學習,故學校可利用課室以外的不同情境推行全方 位學習,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學校應通過整體課程規劃,靈活調配課時、人力及財 政等資源,創造空間;並緊密協調各科組,將全方位學習自然連繫不同的學習領域及跨 課程學習,相輔相成,以促進全人發展。[ 相關建議及例子可參閱分章八:全方位學習 ] 全方位學習能提供多元化而豐富的學習經歷,有助學生實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發 展個人興趣和潛能,樂於與不同社群相處,培養對體藝活動的興趣和基本欣賞能力,達 至身心均衡發展」的課程宗旨,例如:
智能發展(配合課程)︰如參觀展覽、實地考察、內地交流考察 價值觀教育︰如領袖訓練、體驗學習營
社會服務︰如服務學習、制服團隊活動
體藝發展︰如參與體育訓練/比賽、欣賞劇藝演出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即小學階段的生涯規劃教育
全方位學習亦可進一步加強價值觀教育,與「透過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認識國家和 中華文化,培養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及「懂得分辨是非,能適切地履行自己在家 庭、社會和國家所擔當的責任,展現堅毅、尊重他人、誠信和關愛等正面價值觀和態 度,並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斷和行為」兩個學習宗旨密切相關。
1
學校可於高小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工作所需的素質 等,以及初步了解職業操守和和培養良好的態度,例如:守時、責任感、誠信等[ 詳情 見分章八:全方位學習及教育局通告第 015/2021 號:於高小階段推行「小學生涯規劃教 育」] 。
https://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EDBC21015C.pdf
1.7.4 加強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性向、智能發展、喜好、專長都各有不同,而學習經 歷、家庭、文化、社經地位等背景因素,都會構成他們在學習風格、方式、需要和能力 的多樣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存在學生的多樣性。故學校透過課程規劃協助學生 掌握所需的知識和能力以外,也應創設空間,讓不同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給予他們充 足的機會及支援,以達到自我完善,盡展所長。
為讓學生達至「全面發展共通能力和探究思維,獨立和主動學習」的學習宗旨,整體學 習經歷的設計和布置應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師可靈活運用多元化及分層教學策略,並 在以下各方面支援不同學生的學習:
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早識別、診斷學習難點、持續性評估;
發展學生的學習優勢—靈活有彈性的學習方式、提升對學習的擁有感;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因材施教、適時提供支援、加強課堂互動及同儕互助;
學習過程與成果並重—激發學習動機、多元評估模式、有效回饋;及
善用各種資源—多樣化學習材料、資訊科技、家校合作、教育局及社區資源。
[ 相關建議及示例詳見分章四:有效的學與教 ]
1
1.7.5 強化 STEAM 教育、媒體和資訊素養
通過強化 STEAM 教育、培養學生媒體和資訊素養,可裝備學生以回應「全面發展共通能 力和探究思維,獨立和主動學習」、「培養廣泛閱讀的興趣和主動閱讀的習慣,以理性 和負責任的態度運用資訊及資訊科技」和「具備連貫八個學習領域的知識基礎和視野,
為個人成長和發展作好準備」三個學習宗旨。
STEAM教育並非以獨立課程/學科推行,而是將 STEAM 學習融合於現有課程,以多元 化的跨課程/學科學習模式在課堂內外進行,重點在於強化學生的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 能的能力。
所有學生都應有機會接受 STEAM 教育,學校應進一步將其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
成為多元學習經歷的重要部分。STEAM 教育並不等同將每個學生培育成科學家或工程 師,而是讓所有學生參與相關學習經歷和活動,掌握未來升學、就業和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科學和科技素養,保持探究求真的興趣和正確的研究態度。學校可有效運用各學習領 域的建議課時、跨學習領域的彈性時間,以及課堂以外的「學時」,為學生安排主題為 本或問題為本的「動手」和「動腦」活動,並有機結合藝術和價值觀教育元素,例如通過 了解社會現況,結合科學探究,進行編寫程式(編程)、運用資訊科技工具、設計和製 作發明品等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讓學生透過解決問題、設計和製作,以培養他們對 科學科技的興趣和好奇心、美感、關心社會的觸覺和貢獻國家的精神。
為落實專責小組報告的建議,STEM 教育常務委員會正編訂《STEAM 教育手冊》,提出中 小學階段 STEAM 教育的重點和學習目標,為學校提供規劃校本 STEAM 教育的建議。相 關的學與教資源及例子會在 2022/23 學年陸續上載:
STEM教育網頁
https://stem.edb.hkedcity.net/zh-hant/home/
《計算思維-編程教育:小學課程補充文件》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
technology-edu/curriculum-doc/CT_Supplement_Chi%20_2020.pdf
1
媒體和資訊素養是促進學生有效及符合道德地使用資訊的能力和態度。隨著科技的高速 發展與混合式學習普遍化,資訊科技不只是學習工具,而是發展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的 基要素養。網絡世界和媒體充斥虛假或失實訊息,學校須加強學生的媒體和資訊素養,
教導學生判別資訊真偽,合法和負責任地運用資訊和資訊科技,以及能自發自主地實踐 終身學習。
教育局已更新《香港學生資訊素養》學習架構,以助學校在課程中加強與資訊素養相關 的學習元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以應對數碼世界急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更 新的《香港學生資訊素養》學習架構列舉學生不可或缺的資訊素養,加強了有關資訊評 估、預防網絡欺凌、保障個人資料私隱和預防沉迷上網的部分。學校可於教育局網頁下 載《香港學生資訊素養》學習架構(更新版)(擬定稿),以全校參與模式積極推展資訊 素養教育:
香港學生資訊素養
https://www.edb.gov.hk/il/chi
為配合「培養廣泛閱讀的興趣和主動閱讀的習慣,以理性和負責任的態度運用資訊及資 訊科技」的學習宗旨,學校應委任課程領導或統籌教師負責帶領和協調各科組,將相關 的學習元素融入不同學習領域/科目的學習活動中,合作推動媒體和資訊素養教育,讓 學生明白正確使用互聯網的重要性,適當運用正確的資訊解決問題,有效地評估資訊,
保護自己免受負面的網上活動影響,並善用資訊以達至健康的數碼生活。我們亦鼓勵學 校舉辦家長工作坊、分享講座等促進家校合作,以全校參與模式積極提升學生的媒體和 資訊素養[ 有關媒體和資訊素養在課堂的應用可參閱分章七:促進學習經歷的教師 ]。
1
1.7.6 加強跨課程學習和閱讀
跨課程學習能豐富學生對有關課題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開始裝備他們貫通不同學科的知 識和技能,拓寬他們的視野。跨課程學習活動與平日的課堂講授不同,學生需要學會從 個別學習領域掌握的概念、知識和技能,遷移到其他新的學習情境中,並融會貫通。
因此,加強跨課程學習能幫助學生體現「全面發展共通能力和探究思維,獨立和主動學 習」和「具備連貫八個學習領域的知識基礎和視野,為個人成長和發展作好準備」兩個學 習宗旨。
課程領導與不同科組的教師應緊密合作,共同突破學科框框,策略性地規劃跨課程學 習,有機結合及自然連繫不同學習領域/科目的學習重點和內容。然而,教師應注意讓 學生先掌握課堂學習目標、已有知識和相關的共通能力,才能進行有效的跨課程學習。
身處數碼化時代和知識型社會,除了媒體和資訊素養,學生還要具備閱讀素養,以提升 整體的學習能力。學校不單要繼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要引導學生運用閱讀策略,
養成自發閱讀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並能夠從不同領域靈活擷取、建構和運用知識,促進 自主學習。
跨課程閱讀是學生掌握「從閱讀中學習」的必要策略,所有學習領域/科目的教師均須 在本科內教導學生如何閱讀,並通過跨科組協作,共同整合不同科目的學習內容,按學 生學習的需要選擇閱讀材料,訂定閱讀目標,設計閱讀活動,以助學生鞏固運用閱讀策 略,深化所學,提升閱讀素養。有關閱讀素養的理念、推行跨課程閱讀的建議和資源 等,可參閱《通學匯思:跨課程閱讀資源套(理念篇)》: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
chi-edu/resources/primary/lang/curriculum-materials/RaC_Booklet.pdf
跨課程閱讀不但回應「培養廣泛閱讀的興趣和主動閱讀的習慣,以理性和負責任的態度運用 資訊及資訊科技」的學習宗旨,學生從跨課程閱讀活動中可發展聆聽、說話及寫作能力,同 樣有助於達至「積極主動地以兩文三語與人溝通」的學習宗旨。
現今學生閱讀的材料多樣化,除了課本,學生還會閱讀網絡資訊、視聽材料、文學作 品、報章雜誌、科普讀物等,他們不僅要從語文角度閱讀,還要從閱讀中掌握資訊的要點,
然後有效運用於不同的學習任務和活動當中;跨課程閱讀與跨課程學習同樣是為發展學生綜
1
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兩者密切相關,學校推行跨課程閱讀與跨課程學習時可有機連繫,提升 學習成效 [ 相關示例可參閱分章七:促進學習經歷的教師 ] 。
1.7.7 提升評估素養
為發揮評估的正面作用及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我們建議學校持續檢視和完善評估政 策;並提升各持份者的評估素養,推動評估模式的轉變,以創造空間,讓學生充分休 息、享受遊戲和運動、培養興趣,建立與家庭和同儕的良好關係。[ 詳情可參閱分章五:
評估求進 ]
課後的不同學習任務或課業也是多元化評估工具之一,學校應按校情及學生的需要,制 定和完善校本課業政策,而教師應通過設計有意義的學習任務或課業,提升學生的學習 動機和興趣。同時,教師也可善用電子學習資源和平台,讓學生可透過不同方式展現學 習成果,持續發展促進學習的評估和自主學習[ 詳情可參閱分章六:有效益的課業 ]。 根據專責小組建議,學校應適時審視校本評估及課業政策,包括檢討評估及課業的數量 和頻次,從而為推動全人發展創造空間,幫助學生達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發展個 人興趣和潛能,樂於與不同社群相處,培養對體藝活動的興趣和基本欣賞能力,達至身 心均衡發展」的學習宗旨。
至於如何透過跨課程學習體現上述的更新重點,以及如何有機結合和自然連繫各更新重點,
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示例,可參閱[ 分章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機結合 自然連繫 多元策 略 互相配合 課堂內外 全校參與 ]。
1.8 學生的整體學習經歷
「學會學習 2+」的學校課程架構寬廣均衡,靈活開放,貫通不同的學習階段,並加強課程縱 向和橫向的連繫,旨在為學生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共通能力、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以 促進全人發展和培養他們終身學習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校應配合教育目標發展「德、智、
體、群、美」五育10,為學生在課堂內外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經歷,並應重視各學習階段間 學與教策略的銜接,讓學生獲得整全和循序漸進的學習經歷。
10部分學校包括靈性發展。
1
本課程指引分為十個分章,就學校課程最新發展的理念、方向和實踐提供建議。各分章的內 容摘要如下:
分章一
學校課程持續更新—
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
提出更新小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小學課程持續更新的 主要三大方向、七大課程更新重點及相關建議。
分章二
學校整體課程規劃—
有機結合 自然連繫 多元策略 互相配合 課堂內外 全校參與
闡明學校整體課程規劃的主導原則及學習時間(學時)的 概念,就學校善用學時及靈活編排時間表提供建議和示 例。
分章三
持續專業發展與學習型組織
闡明教師應具備正確價值觀和良好品德的重要性,以及學 校持續專業發展應配合課程更新重點,並就持續學校實踐 社群及進一步發展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提供建議和示例。
分章四
有效的學與教
討論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靈活運用有效的學與教策 略和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討論如何照顧學生的多 樣性,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及資優學生。
分章五 評估求進
就如何提升各持份者的評估素養、優化學校評估政策,以 創造全人發展的空間提供建議和示例。
分章六
有效益的課業
闡釋有效益課業及如何完善校本課業政策,以創造空間,
並就推動課業模式轉變提供建議和示例。
分章七
促進學習經歷的教師
說明教師需因應社會和教育的不斷發展,反思在學生整個 學習過程中擔當的多重角色,並闡釋教師是學生學習經歷 的促進者,他們運用專業知識設計和靈活布置多元學習經 歷,幫助學生身心均衡發展,達至小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 旨。
分章八 全方位學習
闡明全方位學習的主導原則、推行模式及反思策略,並就 學校善用資源,組織多元化全方位學習活動及促進學生全 人發展提供建議和示例。
分章九
各教育階段的銜接
就學校如何優化校本的全面協作模式,以幫助學生順利適 應從幼稚園升讀小學及小六升讀中學提供建議和示例。
分章十
學校、家庭與社區聯繫
列舉不同家校合作和社區聯繫模式,並就如何優化家校合 作及社區聯繫以支援學生學習提供建議和示例。
1
學校的環境和氛圍,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安全、公正、和 諧、互相尊重、關懷洋溢、具啟發性、獲得肯定及富成功感的學習環境。學校可因應其辦學 理念、校情和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需要,按本指引不同分章提供的建議,優化整體課程規劃,
持續在課堂內外為學生提供多元、適切和有意義的學習經歷,拓寬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視野,
達至終身學習及全人發展。在教師的循循善誘、支援和激勵下,小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發掘自 己的潛能和興趣,自小立志,通過不斷自我提升,實現夢想,日後能為貢獻國家和社會出一 分力,讓「每一個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設美好香港的行列中來,用火熱的青春書寫精彩的人 生」。
課程更新是持續的過程,是次《小學教育課程指引》的出版,是 2014 年指引版本的更新版,
亦是課程持續更新過程中一個里程碑。學校在規劃和推行整體課程時,可參考由課程發展議 會最新編訂的課程指引。有關詳情及最新資訊,可瀏覽教育局「課程持續更新」網頁:
https://www.edb.gov.hk/tc/renewal
1
課程發展議會(2002)。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課程發展議會(2014)。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 ‧ 深化 ‧ 持續 ( 小一至小六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教育局:教育局通告第 015/2021 號:於高小階段推行「小學生涯規劃教育」。取自
https://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EDBC21015C.pdf
教育局:學校課程持續更新
https://www.edb.gov.hk/tc/renewal
教育局: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
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newal/
taskforce_cur.html
教育局:《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2017)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
major-level-of-edu/preprimary/TC_KGECG_2017.pdf
教育局:《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
https://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newal/guides_
SECG.html
教育局:《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補充說明
https://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
renewal/Guides/Supp_notes_SECG_Chi_20210628.pdf
教育局:「國家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教育局局 長致辭
https://www.edb.gov.hk/tc/about-edb/press/speeches/
sed/20220728103751.html
教育局:「國民教育一站通」網上平台
https://www.edb.gov.hk/tc/neosp
參考資料
相關網址
所列參考資料非遍舉無遺,以上只列出部分,以供讀者參考。
教育局:《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
kla/pshe/national-security-education/nse_framework.pdf
教育局:《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2021)
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
moral-civic/ve_curriculum_framework2021.html
教育局:價值觀教育
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
moral-civic/index.html
教育局:STEM 教育網頁
https://stem.edb.hkedcity.net/zh-hant/home/
教育局:《計算思維-編程教育:小學課程補充文件》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
technology-edu/curriculum-doc/CT_Supplement_Chi%20_2020.pdf
教育局:香港學生資訊素養
https://www.edb.gov.hk/il/chi
教育局:《通學匯思:跨課程閱讀資源套(理念篇)》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
chi-edu/resources/primary/lang/curriculum-materials/RaC_Booklet.pdf
教育局:運用電子學習模式支援學生在家學習
https://www.edb.gov.hk/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
applicable-to-primary-secondary/it-in-edu/flipp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