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2數列與級數-級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2-1-2數列與級數-級數"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1-2 級數 【目標】 首先能了解級數的意義,並能應用等差﹑等比級數的總和公式,求此類有限級數 的有限項和。再者能了解『Σ』符號的意義, 『Σ』符號的指標的變換,以及『Σ』 n. n. n. k 1. k 1. k 1. 的基本性質的操作;進而能利用  k ﹐  k 2 ﹐  k 3 的總和公式求相關的級數和。 【定義】 1. 級數: 將幾個數連續相加的算式稱為級數 一般而言,將 a1 , a2 , , an 依序以加號「  」連接,即 a1  a2   an ,就是 級數,它共有 n 項,其中第 k 項是 ak , k  1, 2, , n 。 若此級數逐項加總所得之和等於 S ,就記為 a1  a2   an  S 。 註: (1) 雖然若干個數以加號『  』連接就是一個級數,但如 1  2  3  4  5  6 也 是一個級數,因為 1  2  3  4  5  6  1  (2)  3  (4)  5  (6) ,它的第 1 項是 1 ,第 2 項是 2 ,…,第 6 項是  6 ,而其和為 3 。 (2) 一般求數列的第 n 項要靠觀察與猜測,並證明之。 (3) 若 S n  a1  a2    an ,則 a1  S1 , an  S n  S n 1 (n  2) 。 2. 等差級數(Arithmetic Series): 當 a1 , a2 , , an 是等差數列時,級數 a1  a2   an 稱為等差級數, 若公差為 d ,則 an  a1  (n  1)d 。 3. 等差級數的和: 設等差級數 a1  a2    an 的公差 d , 則其和 S . n(a1  an ) n(2a1  (n  1)d )  。 2 2. 證明: 已知 S n  a1  a2    an ,則 S n  a n  a n 1    a1 , 將兩式相加得 2S n  (a1  an )  (a2  an 1 )    (a n  a1 )  2S n  (2a1  (n  1)d ) (2a1  (n  1)d )n 。  Sn  2 4. 等比級數(Geometric Series): 當 a1 , a2 , , an 是等比數列時,級數 a1  a2   an 稱為等比級數。 註: 一般討論等比數列時,規定任一項都不為零,公比也不為零。. 19.

(2) 5. 等比級數的和: 設等比級數 a1  a2    an 的公比(common ratio) r  1 , , 當r  1時 na1  則其和 S n   a1 (1  r n ) 。 , 當r  1時   1 r 證明: 當 r  1 時, S n  a1  a1    a1  na1 , 當 r  1 時, S n  a1  a1r    a1r n1 ,. rSn . a1r  a1r 2    a1r n ,. 將兩式相減得 (1  r )S n  a1  a1r n  S n  6..  符號:. a1 (1  r n ) 。 1 r. n. 上限. k 1. 足標  下限. 定義  ak  a1  a2    an ,即「.  (一般項)  」之型式。. 註: (1) 上限及下限代表的是固定整數。 (2) 足標表示的是整數變數,一般項通常用足標中的變數表示。 (3) 注意各項中那些符號是不變的,那些符號隨著項數作有規律的改變,或 從多少改變至多少,請注意上標、下標、足標、一般項等。 (4) 級數 a1  a2 .  an 的第 k 項是 ak , k  1, 2,. n. , n ,此級數可記為  ak , k 1. 其中的 k 稱為指標。指標符號也可以用其他字母,如 i, j, l 等。 (5) 其中「  」讀作 sigma 或 summation,它是加總的意思。  下面的 k  1 , 表示 k 的起始值是 1 ,上面的 n 表示 k 的終了值是 n ,合起來就是 k  1,2,3,, n 分別代入,並累加。 7. 足標的變換: 級數 a1  a2 .  an 的第 k 項是 ak , k  1, 2,. n. , n ,此級數可記為  ak ,其中 k 1. 的 k 稱為指標。指標符號也可以用其他字母,如 i, j, l 等。 n. 例如:  ai  a1  a2  i 1. n.  an   ak , k 1. n.  k 1. ak . n 1.  k 0. n. ak 1 ,.  k 1. ak . n 1. a. k 1. 。. k 2. 【應用】 1. 單利:若本金為 p ,每期利率為 x (常用百分比表示),則 n 期後的本利和為 p(1  nx) 。 2. 複利:若本金為 p ,每期利率為 x ,則 n 期後的本利和為 p(1  x) n 。 註: 1. 單利即為等差級數的類型;複利即為等比級數的類型。 2. 一般利用所借的錢與所還的前相同來討論即可。. 20.

(3) 【性質】 1. 設 a, b  0 ,則. ab 2  ab  1 1 ,  2 a b. 即算術平均數大於或等於幾何平均數, 且幾何平均數大於或等於調和平均數。 2. 若數列  a n  為一個等差數列,則 S n , S 2 n  S n , S 3n  S 2 n 亦為等差數列。 3. 若數列  a n  為一個等比數列,則 S n , S 2 n  S n , S 3n  S 2 n 亦為等比數列。 【問題】 1. 試將下列級數以Σ符號表示: (1)等差級數 3  7  11   95 。(2)等比級數 7  7  2  7  22   7  210 。 (3) 1 2  2  3  3  4   n(n  1) 。 解答: (1) 首項為 3 ,公差為 4 ,第 k 項為 3  (k  1)  4  4k  1 。 設 95  1  4n ,則 n  24 ,共 24 項, 故 3  7  11 . 24.  95   (4k  1) 。 k 1. (2) 首項為 7 ,公比為 2 ,第 k 項為 7  2k 1 ,共 11項, 11.  7  210   7  2 k 1 。. 故 7  7  2  7  22 . k 1. (3) 第 k 項為 k (k  1), k  1, 2, 故 1 2  2  3  3  4 . , n, n.  n( n  1)   k ( k  1) 。 k 1. 2. 下列以Σ符號表示的級數﹐寫出它的展開式: n i 。(3)  j ( j  2) 。 i 1 i  1 j 1 5. 6. (1)  (2k  1) 。(2)  k 1. 2. 解答: 6. (1)  (2k  1)  1  3  5  7  9  11 。 k 1. i 1 2 3 4 5      。 2 5 10 17 26 i 1 i  1 5. (2)  n. (3) . j 1. 3. 4. 5. 6. 7.. 2. j ( j  2)  3  8  15 .  n(n  2) 。. 數列一定會有規律嗎? 數列  3,5,7,  的一般項為何? 若數列  1,2,3,  有規律,則其一般項為何? 數列  1,2,3,28,  是否為有規律的數列? 如何表示數列,才能有唯一的數列發生?. 21.

(4) 【性質】 1.  符號的基本性質: n. (1).  c  nc ,其中 c 為常數。 k 1 n. (2). k 1 n. (3). n. n. k 1. k 1.  (ak  bk )   ak   bk 。  ca k 1. n. k.  c ak ,其中 c 為常數。 k 1. 註:乘法與除法不能拆開個別算。 n. (1). n. n.  (a b )  ( a )( b ) 。 k 1. k k. k 1. k. k 1. k. n. n. a (2)  k  k 1 bk. a k 1 n. k. 。. b k 1. k. 證明: n項 n. (1)  c  c  c  k 1 n.  c  nc 。. (2)  (ak  bk )  (a1  b1 )  (a2  b2 ) .  (an  bn ). k 1.  (a1  a2  n.  an )  (b1  b2 . (3)  cak  ca1  ca2  k 1. n. n. k 1. k 1.  bn )   ak   bk 。.  can  c (a1  a2 . 22. n.  an )  c  ak 。 k 1.

(5) 2. 基本求和公式:. n(n  1) 。 2 k 1 n n(n  1)(2n  1) (2)  k 2  12  22  32    n 2  。 6 k 1 n n(n  1) 2 (3)  k 3  13  23  33    n3  ( ) 。 2 k 1 註: 用以上公式可以計算出下列形式的級數 n. (1).  k  1  2  3   n . n.  (ak k 1. 3. n. n. n. n. k 1. k 1. k 1. k 1.  bk 2  ck  d ) a k 3  b k 2  c k  d 1 。. 證明: (1) 設 S  1  2  3   n , 則 S  n  (n 1)  (n  2)   1 , 相加得 2S  (n  1)  (n  1)  (n  1)   (n  1) , n(n  1) 故 2S  n(n  1) ,即 S  。 2 (2) 已知 ( x  1) 3  x 3  3x 2  3 x  1 , 令 x  1代入,得 23  13  3 12  3 1  1 令 x  2 代入,得 33  23  3  2 2  3  2  1  令 x  n 代入,得 (n  1) 3  n 3  3  n 2  3  n  1 將上述式子全部相加, n. n. n. n. k 1 2. k 1. k 1. 得 (n  1) 3  13  3 k 2  3 k  1,化簡後得  k 2  k 1. (3) 已知 ( x  1)  x  4 x  6 x  4 x  1 , 令 x  1代入,得 2 4  14  4 13  6 12  4 1  1 令 x  2 代入,得 34  2 4  4  23  6  2 2  4  2  1  令 x  n 代入,得 (n  1) 4  n 4  4  n 3  6  n 2  4  n  1 將上述式子全部相加, 4. 4. 3. n. n. n. n. k 1. k 1. k 1. k 1. 得 (n  1) 4  14  4 k 3  6 k 2  4 k  1 , n. 化簡後得  k 3  [ k 1. 3.. n(n  1) 2 ] 。 2.  指標的變換: n 1. n. n 1. k 0. k 1. k 2.  ak 1   ak   ak 1  a1  a2    an 。 註: Σ符號中指標的起始值通常是 1 ,但也可以是其它整數。. 23. n(n  1)(2n  1) 。 6.

(6) 【問題】 n. n. n. k 1. k 1. 1. 試問  (ak  bk )  ( ak )  ( bk ) 是否成立? k 1. n. n. a 2. 試問  k  k 1 bk. a k 1 n. k. b. n. k 1 n. k 1. i 1. 是否成立?. k. n. n. n. n. n. n. n. 2. k 1. n 1. k 1. k 1. k 1. k 1. k n. n 1. 3. 試問  a k ,  ai ,  a n ,  a n ,  1 ,  k ,  n ,  a k ,  a n ,  a n 各表示何種意義? 10. 4. 求級數  (k 3  2k 2  3k  4) 的和。 k 1. 解答: 10. 10. 10. 10. 10. k 1. k 1. k 1. k 1. k 1. 3 2 3 2  (k  2k  3k  4)   k  2  k  3  k   4. 1 2 3  102 112  10 11  21  10 11  40 4 6 2  3025  770  165  40  2380 。 n. 5. 求  k (k  1) 的和。 k 1. 解答: n n 1  k (k  1)   k (k  1)  [(k  2)  (k  1)] 3 k 1 k 1 n 1   [k (k  1)(k  2)  (k  1)k (k  1)] k 1 3 n 1 n  [  k (k  1)(k  2)   (k  1)k (k  1)] 3 k 1 k 1 n 1 1 n  [  k (k  1)(k  2)   k (k  1)(k  2)] 3 k 1 k 0 1 1  [n(n  1)(n  2)  0 1  2]  n(n  1)(n  2) 。 3 3 n 1 仿此,也可得  k (k  1)(k  2)  n(n  1)(n  2)(n  3) 。 4 k 1. 亦可證明如下: n. n. k 1 n. k 1. n. n. k 1. k 1.  k (k  1)   (k 2  k )   k 2   k  6.. n.  k (k  1)(k  2)   (k k 1. 3. n(n  1)(n  2) 。 3.  3k 2  2k ). k 1 n. n(n  1)(n  2)(n  3) 。 4 k 1 k 1 k 1 註:可由此推出一般情形的公式。 n. n.   k 3  3 k 2  2 k . 24.

(7) 1 的和。 k 1 k ( k  1) n. 7. 求級數 . 解答: 分項對消法(前後對消法): n n n 1 (k  1)  k 1 1 1 n 。   (  )  1     k 1 n 1 n 1 k 1 k ( k  1) k 1 k ( k  1) k 1 k 註: n n   1 1 1 n 1 1 1 1  1 ,但  (  , (  )    )     k  1 k 1 k k 1 k  1 k  1 k 1 k k 1 k  1 k 1 k k 1 k 因為沒有個別收斂時,不能隨便拆開。 8. 分項對消法(前後對消法): n 1  k 1 k ( k  1)(k  2) 1 n (k  2)  k   2 k 1 k (k  1)(k  2) n  1 1 1      (k  1)(k  2)  k 1 2  k (k  1). .  11 1   。 2  2 (n  1)(n  2) . n. 9..  (k  1)! k. k 1. . n.  ( k !  (k  1)!)  (1!  2!)  ( 2!  3!)  ( 3!  4!)  1. 1. 1. 1. 1. 1. 1. 1. k 1. 1. (. 1 1  ) n! ( n  1)!. 1 . (n  1)! 1 的和。 k 1 k ( k  1) n. 10.利用Σ指標的變換,求級數 . 解答: n n n 1 (k  1)  k 1 1 1 n 。   (  )  1     k 1 n 1 n 1 k 1 k ( k  1) k 1 k ( k  1) k 1 k n n 1 1 1 n 1 註:  (  , )    k  1 k 1 k k 1 k  1 k 1 k   1 1 1  1 但 (  , )    k  1 k 1 k k 1 k  1 k 1 k 因為沒有個別收斂時,不能隨便拆開。. 25.

(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次數分配表中,從各組的次數最小一組,逐一向次數較大一組依序

(三)個人全能:各單位最多錄取一名,最高者名次列前。國中組、國小高年級 組(繩、球、棒、帶)四項取最高三項分數相加之總分;國小中年級組(徒

— 牛頓, 1643 – 1727 — Euler 關於這個級數的求和方法非常有創意是一個數學系學生應該具備的常識, 但事與願 違。 我在求學的階段並不知道這段有趣的歷史,

機器常數machine epsilon,以ϵmach表示,其值為1和比 1大的最小浮點數之間的距離。以下表格為IEEE 754浮點 數標準中各部份所佔的位元數: 精準度類型 符號部分 指數部分

2-1-1 複變數的概念.

如果函數是由基本函數所組成,至少需要注意:分式函 數分母會等於 0

理解並欣賞幾何的性質可以透過坐標而轉化成數與式的 關係,而數與式的代數操作也可以透過坐標產生對應的

3級 2級 3級 2級 3級 2級 3級 2級 3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