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秦漢統一王朝的建立與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章 秦漢統一王朝的建立與發展"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秦漢統一王朝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節 政府規模與政治演變 一、中央集權治天下—秦代的建立 (一)唯我獨尊的皇帝制度

秦朝小檔案

時 間

前221~前206年

首 都

咸陽

統治者

秦始皇、秦二世、子嬰

意 義

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帝國

皇帝

三皇

五帝

自稱朕 (二)治國策略採用法家思想,實施以皇帝為核心的中央集權 1.建立中央官制:三公制 2.地方實施郡縣制 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有效控制地方(上計制度) 成為日後各朝地方政治制度基礎

皇 帝

丞相(行政)

太尉(軍事)

御史大夫(監察)

漢朝時定為九卿

郡(郡守)

縣(縣令、縣長)

(2)

秦以後實施封建的例子

• 西漢初年七國之亂

• 西晉初年八王之亂

• 明代靖難之變

• 清初三藩之亂

封建易使地方勢力過大,引發叛變,故中國歷代皆以郡縣制為主 3.全國一貫化標準 統一規制標準 修築馳道以利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車軌寬度

度量衡

秦始皇「書同文」,整理六國 文字,令李斯、趙高將大篆簡 化為小篆,通行全國。此外, 程邈也造了便於書寫的隸書

(3)

二、緊繃後的反彈—漢代的建立 (一)秦的滅亡 1.築長城,修陵寢、宮殿,耗費民力 2.政治敗壞趙高「指鹿為馬」 3.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起兵B.C206年,劉邦入關中 ,子嬰出降,秦亡 (二)平民建立的新王朝 1.漢帝國初興 楚漢相爭 (前206~202年)垓下之戰項羽戰敗 分封諸王 剷除異姓功臣非劉氏而王者 天下共擊之 採「郡國並行制」 四面楚歌 霸王別姬 烏江自刎

郡國並行制

(4)

2.兄弟鬩牆—七國之亂 原因:諸侯國勢力強大,逐漸威脅中央 漢朝的應對: 結果:引發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朝廷僅費時三個月便 平定,此後諸侯國勢力大為減弱

漢文帝

•賈誼「眾建諸侯少其力」

漢景帝

•鼂錯建議削藩

(三)盛極而漸衰 1.文景之治

治 術 黃老「無為而治」

對 內 1.與民休息

2.平定七國之亂

對 外 與匈奴和親

奠定帝國發展根基

(5)

2.漢武帝時代 治 術 外儒內法 對 內 1.獨尊儒術 2.建立太學制度,用人不拘功臣子弟 3.建立年號(建元) 4.在主父偃建議下,以推恩令削弱諸侯 5.刺史巡察地方 對 外 1.討伐匈奴、張騫通西域(p.62) 2.連年對外征戰,國家財政困難

晚年停止戰爭,與民休息(輪臺之詔)

(四)君相權力的變遷 1.背景: 丞相為國家行政首長,統領百官 丞相與皇帝意見不一致時,便容易導致君權與相權衝突 漢武帝時達到高峰 2.內外朝的形成

決策中樞

執行部門

察舉制度 形成智囊團 外戚霍光(漢昭帝皇后的外祖父) 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 輔政

皇權擴大,

內朝凌駕相權

皇帝 近臣 以丞相為首 的文武百官

(6)

◎漢代選才方式(重要!)

察舉

詔舉

常舉

徵辟

任子

納貲

不定時,中央、地方薦舉

特定人才,如賢良方正

地方定期薦舉,如孝廉

徵召特殊或有名望之士

蔭官

捐官

戴長冠的官員 三、復古的夢想家—王莽 (一)王莽建新朝 1.外戚當政 漢成帝時,重用母親王氏的親戚 太后之姪王莽任大司馬大將軍 2.讖緯禪讓利用禪讓的輿論,製造祥瑞符命 3.西元8年改國號為「新」,登上皇帝之位 (二)「復古」的改革 1.背景: 政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 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奴隸或流民 2.依據:以儒家政治理論為基礎托古改制

(7)

3.措施:(p.83~84) 土地國有 禁販奴婢 鹽、鐵、酒、名山大澤收歸國營 五均賒貸(管制物價、低利貸款) 改革貨幣制度 因地主、官僚反對而取消 稱為「六筦」

王莽廢「五銖錢」,

但新幣形制混亂,變

更頻繁,改革失敗。

(三)新朝的滅亡

新朝

滅亡

改革失敗

外族寇邊

人民反抗

王匡、王鳳以 綠林山為根據地

過於理想化,

造成政治、經

濟混亂

四夷君長不滿由

「王」變「侯」

為討匈奴

加稅

綠林軍殺王莽

(8)

四、東漢的發展 (一)東漢建立 1.光武帝建國 漢宗室劉秀得到豪族階層的支持,逐步統一全國 西元25年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定都洛陽 2.開國新氣象 崇尚節儉,簡化政務 在洛陽建太學,表彰氣節 提高刺史權力,嚴格監督地方 3.明章之治 對內秉承光武遺教,崇尚儒術,吏治清明 對外北伐匈奴,宣揚國威(班超出使西域) 1.不肯附和王莽的卓茂召為 太傅(皇帝之師) 2.不肯出仕的嚴光優禮有加 (二)東漢衰亡 1.外戚、宦官爭權 和帝後,互相爭權,惡性循環 桓帝、靈帝時最盛

(9)

2.黨錮之禍 原因: 士人對宦官干政不以為然以「清議」批評時政 宦官誣告士人結黨誹謗朝政,將之革職或監禁、殺害 經過:桓帝、靈帝年間兩次黨錮之禍 結果:宦官更猖狂,政治更敗壞 3.黃巾之亂(東漢靈帝年間) 原因: 外戚宦官爭權引起政治社會不安 天災不斷 經過: 張角創立太平道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口號反漢 朝廷為平亂,授予地方刺史軍政大權 影響:將領、官員趁機擁兵自重軍閥混戰 4.羌亂 發起者:來自西北方的羌族 東漢的應對:軍隊強力鎮壓,屠殺羌人漢靈帝以董卓、 皇甫嵩等人率軍征討 結果:花費龐大軍費,導致經濟困頓加速衰亡

(10)

高壓統治 表彰氣節 秦室 孤立 地方孤立 第二節 對外關係 一、中土與「蠻夷之邦」 (一)西周以來的天下秩序觀 1.上古時代華夷雜處 2.商周之後逐漸形成「華夏世界」的天下秩序觀 3.周人以文明的程度區分「華夏」與四鄰之間親疏遠近

以「華夏」為中心

逐漸

融入

(11)

(二)秦代疆域的開拓 1.北伐匈奴 戰國時期:燕、趙等國已與匈奴有衝突 秦統一天下後:匈奴伺機而動,接近關中地區 派蒙恬北伐匈奴,收復河套其地設郡、築馳道 連接燕、趙、秦的長城,防止匈奴南下 秦長城遺址 2.南平百越 平東甌、閩越設閩中郡 平西甌、南越設桂林、南海、象三郡

(12)

(三)漢代的對外關係 1.漢匈結親家 漢高祖~武帝初年採和親政策 漢高祖親征匈奴,卻受「白登之圍」陳平用計賄賂單于 閼氏方逃脫 景帝在和親政策外,與匈奴在邊境從事貿易往來

漢匈和親

漢武帝征伐匈奴 派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 漢本身耗費國力,武帝晚年下〈輪台之詔〉,停止征伐 匈奴 武帝死後,匈奴因災荒及王位爭奪,造成分裂漢、匈維 持一段和平時期,漢元帝時,更將宮女王嬙(昭君)嫁給 呼韓邪單于和親 王莽將匈奴王降格,引發不滿,造成衝突

昭君出塞

(13)

匈奴的分裂 時間:西元1世紀中(東漢光武帝年間) 形勢: A.南匈奴遷至漢朝境內,與漢朝合作 B.北匈奴於1世紀末被竇憲兩次擊破,西遷至歐洲,壓 迫日耳曼人南下,造成西羅馬帝國滅亡 2.漢與朝鮮、日本 漢與朝鮮: 漢武帝平朝鮮,設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 樂浪為東部樞紐,最重要 漢與日本: 1世紀中葉,倭奴遣使奉貢朝賀 光武帝賜「漢委(倭)奴國王」印

朝 鮮 日 本 朝鮮王接納漢朝逃犯,並阻止南部「三韓」 向漢朝進貢

(14)

二、絲路之旅 (一)絲路的開通

陸上絲路

海上絲路

西漢張騫、東漢班超通西域

長安 為起點 (二)張騫通西域 1.第一次

背 景

武帝欲聯合大月氏、西域諸國,打擊匈奴

經 過

前139年 從長安出發,途中遭匈奴軟禁 前129年 逃脫匈奴軟禁,到達大宛、康居、大月氏、 大夏 前126年 回到長安

意 義

1.大月氏無意合作 2.開通與西域的交流 史記稱「鑿空」

(15)

2.第二次

背景

武帝欲聯合烏孫「斷匈奴右臂」

時間

前119~前115年

經過

從長安出發,抵烏孫 副使到大夏、安息 、身毒、條支等國

意義

與西域進一步交流 (烏孫和親)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旗為牆,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思土兮心內傷,愿為黃鶴兮歸故鄉。 細君公主《悲愁歌》 (三)漢代對西域的經營

漢武帝招商通西域

物質、文化交流,漢

朝也獲得巨大利潤

張騫增進對西域

的了解

西域最高長官,監 護各國,避免其結交 匈奴,維護秩序

認識

貿易

控制

1

2

漢宣帝設西域都護府

防匈奴、盜賊

3

進入繁榮期

(16)

漢代絲路上的交流

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瓜、馬匹、

琉璃、音樂、美術、佛教

絲綢、瓷器、冶鐵技術

當時大月氏(貴霜王朝)的銅 幣是絲路上重要交易媒介之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二零零三年六月份發表的《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世界總體經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二零零一年六月發表的《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增長

從經濟危機對義國政府之影響來看,自2009年年底即潛伏的歐債

關於這個課題,以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學》裡的介紹最為全面。 [註 3]

第四章 直角座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

第四章 直角座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

知人善用 大興土木 體恤民情 荒淫無道 好大喜功 學術自由 箝制思想 國力擴展 吏治清明 嚴刑峻法 勞民傷財

第一章:宋元 經濟蓬勃與民族關係發展的時代 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