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機構典藏發展:近十年文獻回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機構典藏發展:近十年文獻回顧"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機構典藏發展:近十年文獻回顧

A Study of Literature Review on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n Taiwan

鍾雪珍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博士生

Jenny Chung

Ph.D. Student,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wan(R.O.C.)

E-mail:jennychung9999@gmail.com

蔡明月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教授

Ming-Yueh Tsay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wan(R.O.C.)

E-mail:mytsay@nccu.edu.tw

關鍵詞(Keywords): 機 構 典 藏 (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 發 展 現 況 ( Current

Development ); 臺 灣 圖 書 館 ( Taiwan Libraries ); 文 獻 回 顧

(Literature Review)

【摘要】

千禧年後,因應資訊科技發展與學術傳播模

式的改變,機構典藏開始受到國內外共同關

注,是一圖書資訊學的新興議題及新應用趨

勢。機構典藏是以儲存及保管各機構內的數位資

源及知識資產為主要目地。本文研究方法是運用

文獻分析法,收集臺灣近十年(2002-2011)機

構典藏相關文獻共 25 篇,進行分析。研究目

的有三:1.整理國內外重要機構典藏計畫之發

展概況;2.分析臺灣近十年機構典藏研究文獻

之重點及特色;3.探索未來臺灣機構典藏發展

重點及方向。研究成果有二:1.國內外各國近

十年都投入經費、人力及積極發展其機構典藏

系統;2.臺灣近十年機構典藏發展是持續進行

相關研究及關注多元主題,並提出結論與建

議。本文之研究限制,國外部分是以全球的各

國重要計畫之發展現況為探討重點。

【Abstract】

Due to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has become an

(2)

important and popular issue all over the world.

Although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re still

evolving and taking on differing manifestations

in specific institutions, they can be defined in

general as systems and service models

designed to collect, organize, store, share, and

preserve an institution’s digital information or

knowledge assets worthy of such investment.

The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en years

(2002-2011) Taiwan’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related researches and developments and

makes a conclusion. Totally, 25 documents of

periodicals, thesis and books published in Taiwan

are reviewed, and important suggestions are

addressed for future developments.

前言

早於 1988 年,美國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 《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一具有影響力的報告《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該報告提出一重 要觀念:知識資產(Knowledge Assets),他認為「知 識是一個組織(機構)最重要的資產,最成功的組 織就是最能管理及善用其知識資產的企業;知識也 是最具競爭力的價值」(Drucker, 1988, pp. 3-11)。之 後 , 學 術 界 開 始 大 量 討 論 知 識 管 理 ( Knowledge Management)的相關議題,包含知識的有效控制、 分享、數位化及典藏(Repositories),也相繼研發知 識管理的相關理論及系統。就知識管理系統而言, 機構典藏扮演一個很重要的支持性角色(Davenport & Prusak, 1998)。總之,自 1990 年代興起的知識管 理 運 動 很 直 接 地 影 響 到 機 構 典 藏 (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的崛起與發展。 依據 Branin(2009, pp. 2785-2796)的說明,造成 機構典藏興起與發展的兩大背景因素是:1.知識管 理運動(Knowledge Management Movement);2. 數位資產管理科技的成熟與運用(Maturing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DAM) Technology)。他進一步 指出,大量的數位資源管理標準及系統不斷問世, 包 含 : 1. 由 美 國 國 家 航 空 暨 太 空 總 署 (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簡稱 NASA)

研 發 的 開 放 檔 案 資 訊 系 統 ( The 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 OAIS);2.由圖書館界與 資訊科學社群共同發展的詮釋資料擷取開放檔案計 畫 協 定 (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簡稱 OAI-PMH);3.由美國數 位圖書館聯盟(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於 2001 年 所 提 倡 的 後 設 編 碼 與 傳 輸 標 準 ( Metadata Encoding and Transmission Standard);4.由美國數位 教育資源重覆利用之標準(Shareable Courseware Object Reference Model,簡稱 SCORM);5.出版產 業共同標準(Publishing Requirements for Industry Standard Metadata,簡稱 PRISM);6.其他開放存取 共 享 資 源 之 軟 體 如 : DSpace, ePrints, FEDORA, bepress, Documentum, CONTENTdm, IBM’s Content Management, 與 Artesia’s TEAMS 等。總之,這些 陸續新制訂的標準及重要機構典藏管理軟體,都是 提供機構典藏發展的重要技術規範之基礎。 千禧年後,電子期刊大量問世,而其定價之上漲 幅度也很大。因為各國的文化及教育機構經費屢屢 被刪減,圖書館就無法再訂購大量的電子期刊提供 研究者使用;再加上學術成果受出版社著作權的限 制,導致學術出版的不自由,也促成了開放取用運 動(Open Access Movement)發展。開放取用是對 於學術傳播模式改變的另一種出版方案,藉由數位 化技術及網路傳播來達成;開放取用也是機構典藏 興起重要背景因素之一(邱炯友、蔣欣樺,2005)。 廣義的說,人類收集重要資訊及將其安全保管以便 長期使用的目的之典藏行為是自古即存在的。此一 國內外圖書館、博物館與檔案館的長久典藏歷史, 是促成機構典藏為各組織所共同關注的背景。也因 應上面 Branin 所提機構典藏發展的兩大當代的發展 因素,亦即運用成熟的數位資產管理科技進行各單 位之知識管理,是一個全球性開始被廣泛討論的新 興議題,更是一個新流行及新應用的計畫。機構典 藏的定義是以儲存及保管一個機構及其組織內的數 位資源及知識資產為主,並作為一機構文獻寶藏之 長期使用為目的(Branin, 2009)。而因世界各國的 國情不同,各自發展,也呈現出各國機構典藏不同 重點及特色。 本文以收集、探討及分析臺灣近十年(2002-2011)

(3)

機構典藏發展之相關文獻為主要重點。研究目的有 三:1.整理國內外重要機構典藏計畫之發展概況; 2.分析臺灣近十年機構典藏相關計畫及研究文獻之 重點及特色;3.探索未來臺灣機構典藏發展重點及 方向。 本主題在國外之研究發展情形,從發展系統軟硬 體、制訂共同標準(Jeffery & Asserson, 2008)、發展 及管理系統之運作及應用於各類型單位(Nykanen, 2011)及專門學科主題(Puplett, 2010)之文獻量都 相當豐富(McDowell, 2007)。本文研究限制,國外 文獻部分是以探討各國實際運作之重要系統為主, 而國內部分是以探討與機構典藏發展的相關研究文 獻為主,期望對未來臺灣的研究及努力提出建議。

國內外重要機構典藏發展

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簡稱 IR)發 展於二十世紀末,其目的乃保存並使用機構知識資 源產出的機制。事實上,機構典藏並非取代其他典 藏方式,而是透過網際網路提供全文典藏、共享、 檢索的資訊服務,創造利用資源的嶄新管道。其核 心精神乃以機構為主體來對外展示其功能實踐之成 果,並使網路世界的廣大使用者得以方便迅速取得 或引用該機構之成果,以提升機構價值。 自 2000 年以來,圖書館界意識到機構典藏的重要 性,開始積極推廣並參與機構典藏工作。最早是美 國 大 學 的 學 術 出 版 與 學 術 資 源 聯 盟 (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簡稱 SPARC)其資深顧問 Raym Crow 所指出的:機構典 藏可蒐集單一或多所大學的學術產出,以數位方式 提供服務,主要可解決兩個問題,其一,重塑學術 傳播體系,重整學術機構對於學術的控制權;第二 顯示大學之研究成果與學術地位,提高機構知名 度、地位與公共價值(Crow, 2002)。 而世界性機構典藏組織,包括「開放典藏註冊」 (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簡稱 ROAR)、 由英國 Southampton 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所建置的 EPrints.org,以及美國的麻省理工大學 (MIT)所開發的 DSpace 等免費軟體,都有助於機構 典藏普及的發展,也吸引更多單位開始建置機構典藏 系統。截至 2012 年 1 月,全球共有 2,584 所機構註冊 加入 ROAR,有 3,000,000 筆資料(如圖 1),可清楚 看出加入系統的機構之上升及逐年成長趨勢[

*

]。 另有一重要的全球性機構典藏目錄「開放近用典 藏 名 錄 」( 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簡稱 OpenDOAR),截至 2012 年 1 月 有 2,164 所機構註冊加入,機構典藏之重要性可見 一斑(如圖 2)。 圖 1 全球參與 ROAR 機構典藏之建檔量統計 註:截至 2012 年 1 月,全球共有 2,584 所機構註冊加入 ROAR,有 3,000,000 筆資料 資料來源: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6 日;檢自:http://roar.eprints.org/cgi/roar_graphic?cache=1294916

(4)

圖 2 全球參與機構典藏之機構量統計 資料來源: 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6 日;檢自:http://www.opendoar.org/onechart.php?cID=&ctID=&rtID= &clID=&lID=&potID=&rSoftWareName=&search=&groupby=r.rDateAdded&orderby=&charttype=growth 依據美國學者 Giesecke 於 2011 年之研究指出,機 構典藏無論從參與機構之數量及建置完成之數位資 源數量都很可觀(Giesecke, 2011),所以全球重要機 構及圖書館都越來越重視機構典藏之開發、功能及 其發展趨勢。Lynch(2003)亦強調機構典藏之發展 可提供一整套完整服務,因此機構典藏對於高等教 育發展與學術傳播越來越重要。 先進國家都認定機構典藏的建置對國家文化典藏 是一個極佳的解決方案,所以透過政府的力量,推 動並挹注大量經費發展機構典藏系統。以下列舉之 中國大陸、日本、香港、美國、紐西蘭、澳洲、英 國 等 地 之 重 要 機 構 典 藏 作 法 , 以 及 英 國 和 瑞 典 OpenDOAR、ROAR 等系統或目錄型態之系統,皆 為說明其共同目標是在建立可公開取用數位資源的 機制,使學術性數位資源在網路世界中更方便地被 取用。而我國部分則以臺灣大學所建置的「臺灣學 術機構典藏系統」(Taiwa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 TAIR)為例,敘述如下:

國外發展現況分析

國外部分先選擇鄰近國家,包括中國大陸、日本、 香港,以及歐美已開發國家,包括美國、紐西蘭、 澳洲、英國和瑞典,選其代表系統進行探析:

1. 中國大陸: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機構知識庫

圖 3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機構知識庫網站 資料來源: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1 日;檢自:http://ir.las.ac.cn/

(5)

中國科學院是中國大陸在科學技術方面最高的學術 機構,隨著環境和學術交流方式的變化,機構知識庫 的建設正符合現在知識傳播需求。從 2007 年,中國科 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開始籌劃機構知識庫的建設,以 DSpace 為基礎開發機構典藏平臺,於 2009 年 4 月正 式啟動,收集由國家科學院圖書館全體師生、員工與 其他合作者的學術研究成果,這些文獻資料將會長期 保存。典藏從 2008 年至今(2012 年 1 月)的研究成 果已有 3,604 筆資料,包括 9 種資料類型:研究論文、 國科圖出版品、國科圖的課題作品、專著、其他學術 作品等,使用者可由研究社群、主題分類、內容類型、 題名、作者、日期等分類方式瀏覽(如圖 3)。

2. 日本:Japanes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Online, JAIRO

圖 4 日本 JAIRO 網站 資料來源: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1 日;檢自:http://jairo.nii.ac.jp/ 由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簡稱 NII)檢索出 14 種類型資料,包 含日本學術雜誌論文、學位論文、研究紀要、研究 報告、會議發表論文、教材等,遂建置日本線上機 構典藏(Japanes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Online, 簡稱 JAIRO)綜合性入口網站,日本政府每年約支 援新臺幣 2 億元的經費於該系統發展(如圖 4)。 JAIRO 的合作機構並非都使用相同的系統,但皆支援 OAI-PMH 協定,因此各機構的學術成果可以整合在平 臺上集中呈現。截至 2012 年 1 月,該系統已有 188 個 機構加入,累計 1,215,608 筆資料,其檢索利用率很高, 網站設計良好,隨時可查詢各種建檔及使用統計[*]。

3. 香港:Hong Kon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HKIR

圖 5 香港:Hong Kon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HKIR)網站 資料來源: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1 日;檢自:http://lbapps.ust.hk/hkir/

(6)

香港機構典藏(HKIR)的成員,由香港大學教育 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八所大學院校所組成,包括香港 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 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理工大學與香 港科技大學。HKIR 目前已有超過 220,000 多筆資 料,由香港科技大學所開發與維護,以 DSpace 為基 礎平臺。使用該系統,可同時對八所參與學校的學 術研究成果進行查詢,部分資料可閱讀全文。機構 典藏在香港及中國大陸皆稱為「機構庫」,內容上可 以各自發展不同特色(如圖 5)。

4. 美國:OAIster

圖 6 美國:OAIster 網站 資料來源: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1 日;檢自:http://www.oclc.org/oaister/ 密 西 根 大 學 圖 書 館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ibrary)提供數位資源搜尋服務,建置電子學術資 源聯合目錄稱為 OAIster 系統,其典藏雖非自身產 出之數位內容,但其目標是在建立可公開取用的數 位資源,使散布在網路世界中的學術性數位資源可 被方便地取用。OAICat 開放源碼軟體項目是一個 Java 網頁應用程式,提供符合 OAI-PMH V2.0 資料 庫的框架,這個框架可以支援任意格式數據儲存(如 圖 6)。 為擴大及增加本系統的使用率及曝光度,2009 年 10 月,密西根大學將 OAIster 資料移至 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使全球使用者可透過 OCLC 的 WorldCat.org 來檢索 OAIster 的資料。本系 統收錄各類主題及各種類型資料,包括:圖書、學 位論文、期刊文章、聲音檔、圖片、影像、統計資 料等。截至 2012 年 1 月,已超過 1,100 個參與系統 中收錄了 2,500 萬筆以上的資料。OAIster 的參與者 不一定是學術機構,也無地域的限制,但所有參與 的系統都利用了 OAI-PMH 的方式傳輸資料[*]。

(7)

5. 紐西蘭:NZResearch

圖 7 紐西蘭:NZResearch 網站

資料來源: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1 日;檢自:http://nzresearch.org.nz

2007 年,紐西蘭國家圖書館推動國家研究探索系統 計畫(National Research Discovery System Project), 並整合來自紐西蘭各大研究計畫與機構成果,包含 Coda、Ira 與 OARiNZ 等三個紐西蘭高等教育之機構 典藏研究計畫,以作為紐西蘭機構典藏聯合平臺, 並提供 Kiwi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 檢索系 統,使世界各地的學術研究者能整合檢索紐西蘭各 學術機構所產出的學術文獻[*]。 截至 2012 年 1 月,已有 16 個參與系統,收錄 29,791 筆資料。都是透過 OAI-PMH 機制獲取的 metadata 資料,原始資料及全文仍是儲存在各自的機構典藏 系統。nzresearch.org.nz 抓取資料之後,便會利用 RSS、OAI-PMH、SRC 等管道,將新增資料的訊息 傳送到廣大的研究社群(如圖 7)。

6. 澳洲:ASHER

圖 8 澳洲:ASHER 網站 資料來源: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1 日;檢自:http://www.innovation.gov.au/Pages/default.aspx

(8)

澳洲政府為協助高等教育機構建立數位資料典藏 系統,遂資助澳洲高等教育典藏計畫(Australian Scheme for Higher Education Repositories , 簡 稱 ASHER),三年期間(2007-2009)經費為 2,550 萬美 金(約合新臺幣 8 億元)。ASHER 協助澳洲各大學典 藏其研究成果,包含期刊論文及較少被收錄的傳統研 究產出類型,如數位化藝術品或 X 光結晶影像[*]。 ASHER 參與的部門還包含澳洲工業部門、工業與 中小企業政策部門、創新部門、企業關係部門、工 業製造部門、科學與基礎設施部門、研究部門、網 路商業部門、產業合作部門、國家量測部門、澳洲 天文觀測所、科學技術中心等,其他的參與機構有 IP Australia 與澳洲政府資源網站(business.gov.au) 等(如圖 8)。

7. 英國和瑞典:OpenDOAR

圖 9 英國和瑞典 OpenDOAR 網站 資料來源: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1 日;檢自:http://www.opendoar.org

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OpenDOAR)乃是由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和瑞典倫德大學(Lund University) 圖書館於 2005 年 2 月跨國合作創建的開放存取資料 檢索系統,以提供全球機構典藏資料庫清單,是一 個目錄型態的系統。使用者可透過機構名稱、國別、 學科主題、資料類型等途徑檢索和使用這些資料, 其與 ROAR、DOAJ 構成目前網路開放存取學術資 源(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學位論文、技術報告、 專利、多媒體、研究手稿、灰色文獻等)檢索的主 要平臺(如圖 9)。截至 2012 年 1 月,該系統已有 超過 2,164 個機構參與系統[*]。

8. 英國:ROAR

圖 10 ROAR 網站 資料來源: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1 日;檢自:http://roar.eprints.org

(9)

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ROAR),是一 個目錄型態的系統。收錄並提供各機構自行典藏 ( Self-archiving ) 於 資 料 庫 系 統 之 資 料 ( ePrints Archives),其中包括出版或未出版之文獻。本 ePrints 系統乃由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所開發,供各單位典藏機構產出所設計,使用單 位各自發展與建置,因此各單位在內容及功能上各有 其特色。ROAR 主要有二大功能:監控所有使用系統 之數量增長及維護清單(如圖 10)。截至 2012 年 1 月,該系統已超過 2,584 個參與機構參與機構[*]。

國內發展現況分析

目前我國較具規模的機構典藏系統,以典藏學術 研 究 成 果 的 「臺 灣 學 術 機 構典 藏 系 統 」(Taiwa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 TAIR)為例, 敘述如下: 2005 年 5 月,教育部委託臺灣大學圖書館進行「建 置機構學術成果典藏計畫」,開發 TAIR,其目的是 在臺大原有的機構典藏系統基礎之上,建構學術機 構典藏共享平臺,以便建立單一窗口,提供分類瀏 覽與資料檢索的功能,呈現出臺灣整體學術研究成 果,讓世界各國的使用者透過此共享平臺系統,共 同分享臺灣各學術機構的學術研究成果,並提升臺 灣學術研究的影響力(如圖 11)。截至 2012 年 1 月, 已有 124 個參與機構[*]。 臺灣學術機構典藏系統遵循「分散建置、整合應用」 的機制,由各參與機構各自上傳資料至其機構典藏系 統,再以單一平臺顯示所有參與臺灣學術機構典藏計 畫的文件資料,提供瀏覽及查詢功能,使用者可經由 TAIR 系統提供的文件鏈結,連結至該學術機構原有 的機構典藏系統檢視文件或下載全文檔案。 其特點有三: 1. 分散建置:各機構保持其主體性,發展其研究 特色,全文檔案儲存於各機構之機構典藏系 統,TAIR 可節省儲存全文檔案的空間。 2. 整合應用:TAIR 建立臺灣整體研究成果的索 引,做為臺灣整體學術研究成果對外的窗口, 提升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 3. 資源共享:使用者可在單一平臺獲取跨學術機 構的產出成果,也降低使用電子期刊的成本。 表 1 綜述國內外重要機構典藏計畫,並從國家、 建置單位/開發及維護、開始建置年代/建檔量、 資料類型、參與機構/經費及補助單位比較。 圖 11 臺灣學術機構典藏系統(TAIR)網站 資料來源: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1 日;檢自:http://tair.org.tw/

(10)

表 1 國內外重要機構典藏計畫 國家 建置單位/ 開發及維護 開始建置年代/ 建檔量 資料 類型 參與機構/ 經費及補助單位 1 中國大陸 中國科學院 2007 年/3,604 筆 9 種 2 日本 JAIRO 國立情報學 研究所 /1,215,608 筆 14 種 188 個/ 每年新臺幣 2 億元 3 香港 HKIR 香港 科技大學 /220,000 筆 8 個大學/ 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4 美國 OAIster 美國密西根 大學圖書館 /2,500,000 筆 1,100 個/ 5 紐西蘭 NZResearch 紐西蘭 國家圖書館 2007 年/29,791 筆 16 個/ 6 澳洲 ASHER 澳洲高等教育 典藏計畫 2007 年/ /3 年經費約新臺幣 8 億元 7 英國與瑞典 OpenDOAR 英國諾丁漢大學和瑞典 倫德大學圖書館 2005 年/ 2,164 個/ 8 英國 DOAR Southampton 大學 2,584 個/ 9 臺灣 TAIR 臺灣大學圖書館 2006 年/ 1,291,594 筆 124 個/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各種統計數量日期,截至 2012 年 1 月

臺灣機構典藏相關研究分析

本文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是以臺灣出版的機構 典藏相關文獻為主要分析對象。文獻來源是利用三個 國內的重要系統進行資訊檢索,發表時間以近十年 (2002-2011)為主,以機構典藏為期刊篇名或圖書 題名進行檢索,找尋相關性比較高的文獻。檢索結果 說明如下:1.「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共收 21 篇; 2.「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共收三篇(總共有七篇 學位論文,但有四篇在「臺灣期刊論文系統」有精簡 版發表,本文不重覆討論,但有註明是學位論文); 3.「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查詢系統」之機構典藏專題 研習班研習手冊一本。三個系統共收集 25 份討論機 構典藏之相關文獻(如附錄 1),包含學術性及一般 性之作品都列入文獻分析對象。雖然篇數不多,但是 仍然具有研究及分析價值。本文獻之查詢時間為 2012 年 1 月,以搜尋之文獻資料為本文探討依據。

以研究年代區分

臺灣最早對於機構典藏系統發表討論的是 2002 年發表的 E-print 及 2004 年的 DSpace,作者為中央 研究院之陳亞寧。之後,陸續有 2004 淡江大學羅 靜純之碩士論文、2005 臺大開始 TAIR 建置之討論 (臺灣機構典藏發展芻議),發表多篇文章、2005 年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舉辦機構典藏與數位出版 專題研習班、2007 年政大曾品方之碩士論文。2007 年因為臺大開始建置 TAIR,其合作機構紛紛發表 建置芻議及管理心得三篇。2008 年交大碩士班, 由柯皓仁教授指導有兩篇碩士論文發表。2008 年 也有合作機構發表三篇。2009 年 TAIR 相關合作機 構兩篇。而 2010 年有十篇,是總發表篇數最多的 一年,其中包含柯皓仁教授指導的兩篇碩士論文發 表(如圖 12)。

(11)

臺灣(近10年)機構典藏發表篇數統計 0 10 2 3 5 0 3 1 0 1 25 0 5 10 15 20 25 30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總計 篇數 圖 12 臺灣(2002-2011)出版之機構典藏相關論文:以出版年代區分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以研究主題區分

本文研究的 25 篇文章中,以研究主題區分為四 類:1.早期探討系統軟體功能:兩篇;2.討論 TAIR 建置機構建置與管理,倡議全臺機構典藏系統平臺 芻議:一篇及討論 TAIR 建置機構建置與管理:六 篇,總共七篇;3.討論 TAIR 合作機構之建置、營運 與管理:共有九篇;4.通論及其他討論機構典藏之 文章:共有七篇。包含討論作者態度之資料建檔及 上傳,如何增加上傳及授權全文之文獻以提高系統 之使用價值、著作權問題、討論法律問題及合理使 用、討論高中圖書館及陸軍學校之使用者介面功能 及建置機構典藏問題,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及師範 大學也加入合作推廣研習班之工作。 總體分析,以 TAIR 為討論議題的參與機構(包 含建置機構及合作機構)之文章總共是 16 篇佔 (64%);其他是討論更廣的研究主題及通論總共是 九篇佔(36%)。所以在臺灣近十年研究中,各機構 以討論 TAIR 為中心的論文 16 篇佔(64%)是最多; 整體之討論議題及內涵,例如 1.著作權;2.作者授 權;3.典藏政策研究;4.作者與學術期刊;5.陸軍機 構典藏;6.高中圖書館建置;7.研習班手冊等。是以 多元角度關注機構典藏(如表 2)。 表 2 臺灣出版之機構典藏相關論文:以研究主題區分 分類 早期探討 系統軟體功能 TAIR 建置機構營運 文章 TAIR 合作機構營運 文章 通論及其他討論 機構典藏之文章 總計 篇數 2 7 9 7 25 文章 編號 中央研究院(20、21) 1、3、6、7、14、15、 19 2、5(清大研究生)、 8、9、10、11、12、 13、16 1 著作權: 臺大研究生(4) 2 作者授權: 3 政大研究生(17) 4 典藏政策研究: 淡大研究生(18) 5 作者與學術期刊: 交大研究生(22) 6 陸軍機構典藏: 交大研究生(23) 7 高中圖書館建置: 交大研究生(24) 8 研習班手冊: 師範大學圖書館(25)

(12)

以研究機構區分

本文研究的 25 篇文章中,以作者所屬的單位(包 含:學校或研究單位)即以研究機構進行區分為四 類:1.臺灣大學:單一機構以臺灣大學創作七篇佔 (28%),是成立芻議及臺灣開始建置之單位,篇數 最多;2.交通大學:柯皓仁教授指導四篇機構典藏 論文,是單一教授指導篇數最多的;3.政治大學: 有四篇;4.其他:東海兩篇、中央研究院兩篇、師 大兩篇(學位論文一篇、研習手冊一篇);修平一篇、 成大一篇、清華一篇、淡大一篇。 總體而言,以大學區分,臺灣大學七篇發表最多、 交通大學及政治大學各四篇為其次,其他的東海、 師大、中央研究院發表兩篇及淡大、修平、成大各 有一篇貢獻(如表 3)。除各大學外,其他的重要臺 灣學術機構,如中央研究院、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都參與本主題,進行相關研究及舉辦研習活動。 表 3 臺灣出版之機構典藏相關論文:以研究機構區分 分類 臺灣大學 交通大學 政治大學 東海、師大、中央研究院 淡大、修平、成大 總計 總數 7 4 4 6 4 25 文章 編號 3、4、6、7、 14、15、19 5、22、23、24 2、9、10、17 東海 2 篇(13、16) 中央研究院 2 篇(20、21) 師大 2 篇(1、25) 修平 1 篇(8) 成大 1 篇(11) 清華 1 篇(12) 淡大 1 篇 18)

以研究作者區分

本文研究的 25 篇文章中,研究作者部分,有以下 幾種類型的作者:1.各校研究所之研究生:共有十 篇佔(40%);2.各校指導教授:共有十篇佔(40%); 3.圖書館員、資訊人員及助理:共有 15 篇佔(60%); 4.圖書館長及副館長:共有五篇佔(20%);5.其他: 有一位律師參加及三個圖書館單位加入(如表 4)。 作者人數及參與寫作之人員學科背景多元,包 含:各校研究所之研究生、各校指導教授、圖書館 員、資訊人員及助理、圖書館長及副館長及律師。 也與各作者從事與機構典蔵的工作性質有關連。 本文研究的 25 篇文章中,以研究作者之寫作人數 區分,有以下幾種類型的作者:1.獨立一人完成的 有五篇佔(20%);2.兩人合作:有 12 篇佔(48%); 3.三人合作:有七篇佔(28%);4.四人合作有一篇 佔(4%)(如表 5)。總體而言,有 80%是由兩人以 上完成的。反應,臺灣近十年的機構典藏是一個具 有共同合作研究之特性。 表 4 臺灣出版之機構典藏相關論文:以研究作者區分 研究 作者 各校研究所之研究生 各校 指導教授 圖書館員、 資訊人員及助理 圖書館長 及副館長 其他 說明 篇數 10 10 15 5 2 合作 參與 研究 文章 編號 1、2、4、5、10、17、 18、22、23、24 1、2、5、8、10、 17、18、22、23、 24 1、2、6、7、8、9、 11、12、13、14、15、 16、19、20、21 6、7、8、 15、19 1 位律師參加;3 個 圖書館單位加入 表 5 臺灣出版之機構典藏相關論文:以研究作者之寫作人數區分 研究作者 之人數 1 人 2 人 3 人 4 人 總計 篇數 5 12 7 1 25 文章編號 3、12、13、14、16 1、4、5、7、10、15、17、 18、19、22、23、24 2、6、9、11、20、21、25 8

(13)

以研究方法區分

本文研究的 25 篇文章中,以研究方法種類區分, 有以下五種:1.文獻探討法:共有 24 篇,佔(96%); 2.訪談法:共有六篇,佔(24%);3.問卷調查法: 共有五篇,佔(20%);4.內容分析法:共有兩篇, 佔(8%);5.個案研究:共有一篇,佔(4%)。總體 分析,文獻探討法是最普遍被使用的研究方法,其 次是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內容分析法及個案研究 法也是少數被運用到的研究方法(如表 6)。 如以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數量來統 計,有以下幾種情形:1.運用一種研究法:共有 18 篇, 佔(72%);2.運用兩種研究法:共有三篇,佔(12%); 3.運用三種研究法:共有三篇,佔(12%);4.運用四種 研究法:有一篇,佔(4%)。總體分析,運用一種研究 法,佔(72%)最多數,其次是用兩至三種研究方法搭 配運用,採用四種研究方法有一篇(如表 7)。 表 6 臺灣出版之機構典藏相關論文:以研究方法種類區分 研究方法 文獻探討法 訪談法 問卷調查 內容分析法 個案研究 篇數 24 6 5 2 1 文章編號 1、2、3、4、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 24、25 1、17、18、 22、23、24 8、18、22、 23、24 5、18 20 表 7 臺灣出版之機構典藏相關論文:以所運用的研究方法數量區分 所運用的 研究方法數量 1 種研究法 2 種研究法 3 種研究法 4 種研究法 總計 篇數 18 3 3 1 25 文章編號 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9、21、25 1、17、20 22、23、24 18

結論

由世界各國重視發展其機構典藏系統及臺灣各 大學之重視,都可得知機構典藏議題之重要性。雖 然臺灣近十年(2002-2011)機構典藏相關文獻總 共收到 25 篇,篇數不是很多。透過本文,五個分 析面向包含:1.以研究年代區分;2.以研究主題區 分;3.以研究機構區分;4.以研究作者區分;5.以 研究方法區分,都以實際的分析數字,反映近十年 臺灣對於機構典藏發展的重視及關注。本文運用近 十年之文獻回顧及實際分析結果,將研究結論及建 議說明如下:

(一) 無論國內外近十年都很重視及持

續、積極發展各國機構典藏系統,

說明如下:

1. 國內外都積極發展各自的機構典藏計畫

以提高其學術傳播之實力及價值

透過本文探討及分析整理國內外重要機構典藏計 畫之發展概況(參與機構之數量及建檔數量日日增 加)及相關研究文獻分析,可以確定無論國內外學術 單位都很重視及積極發展各自的機構典藏計畫。正如 同本文前所提的 Crow(美國大學的學術出版與學術 資源聯盟,SPARC)所指出的:機構典藏之兩項優點: 1.重塑學術傳播體系,重整學術機構對於學術的控制 權;2.顯示大學之研究成果與學術地位,提高機構知 名度、地位與公共價值。各單位以建置實際系統建立 其學術傳播體系,也正是一種全球新類型的學術成果 競賽,可做為大學評鑑及分享之機制。

(14)

2. 機構典藏是一個廣為國內外學術機構及

政府機構所肯定的發展項目

無論從國外發展機構典藏的計畫總數量、參與的 機構總數、建置完成的總筆數、可檢索的總數與各 國投入的經費預算,都能明顯看出各國的積極發 展。例如:澳洲政府三年期間(2007-2009)投資經 費為 2,550 萬美金(約合新臺幣八億元);日本政府 每年約支援新臺幣兩億元的經費於系統發展,可見 其重視及投入之程度。相對之下,我國政府對機構 典藏投入經費只有一年約 2000 萬,是明顯的不足。 相關單位應爭取更多的經費。

3. 肯定機構典藏是可擴增學術傳播的一種

重要方式

機構典藏可確定為一種新的學術傳播管理資源模 式之一,可讓機構的學術及智慧產出有另一種發 表、分享及新管理模式。各機構的相關單位也積極 投入機構典藏計畫,以增加其組織之智慧資產。

(二) 臺灣近十年機構典藏是持續進行及

關注多元的研究主題

1. 以研究年代觀察

2002 年有 E-print,2004 年則有中央研究院對 DSpace 之發展進行討論,2010 年更是有十篇作品發 表,為研究數量最多的一年。十年中都持續有作品 陸續出現,可肯定機構典藏是一個需長期努力與關注 的新興研究議題。

2. 以研究主題觀察

包含(1)TAIR 建置機構的建置與營運管理;(2) TAIR 合作機構的建置與營運管理;(3)法律部分: 著作權與合理使用的討論與管理、作者上傳資料意 願與學校行政的配合推動、其他層級與異質機構之 推廣與分享等。有跨學門合作研究之傾向。總體分 析,以 TAIR 為討論議題的參與機構(包含建置機 構及合作機構)之文章總共是 16 篇佔(64%)是受 關注最多的主題。

3. 以研究機構觀察

臺灣參與 TAIR 之機構數量有 124 個,以各大學 是最積極參與機構典藏活動。研究部分,參與之大 學及圖書館也有十個以上。總體而言,臺灣大學七 篇最多、交通大學及政治大學各四篇。

4. 以研究作者觀察

25 份文獻中,臺灣大學研究生、大學教授、圖書 館之館員、副館長及館長都加入研究及推廣之行 列。其中研究生:共有十篇佔(40%);指導教授: 共有十篇佔(40%);圖書館員、資訊人員及助理: 共有 15 篇佔(60%);圖書館長及副館長:共有五 篇佔(20%);其他:有一位律師參加及三個圖書館 單位加入。從整體作者人數及參與寫作人員之背景 觀察,臺灣機構典藏之研究具有合作研究及共同寫 作的現象。

5. 以研究方法觀察

多數使用文獻探討方法,訪談法、問卷調查及內 容分析法都是合併使用的好研究方法。文獻探討法 是最普遍被使用的研究方法 96%;總體分析,運用 一種研究法,佔(72%)最多數,其次是用兩至三 種研究方法搭配運用,用四種研究方法有一篇。

建議

本文經過文獻探討及分析,對於未來發展提出以 下建議:

(一)臺灣合作發展部分

提出未來臺灣機構典藏發展之重點及方向如下:

1. 應以 TAIR 為基礎持續擴大參與機構

臺灣對於 TAIR 系統之投入,極為重視。應對建置功 能的升級與研發、建檔的質與量管控、加強著作權管理 與作者授權及上傳全文之規定等,持續努力與加強。

2. 各單位應制訂完善機構典藏管理及發展

政策

管理及發展政策關係計畫是否可以成功,應鼓勵 合作機構制訂完善的政策引導機構,以利其永續發 展機構典藏計畫,擴大學術傳播之影響力。

(15)

3. 應擴大參與機構的規模或是機構形式

參考國外成功之案例,如美國的 OAIster,其參與 者不一定是學術機構,也無地域的限制,但所有參 與的系統都利用了 OAI-PMH 的方式傳輸資料。美 國也為中小型的機構(如中小企業、中小型學校及 學術機構等)建置機構典藏聯盟及資源的互享,成 效良好;其發展出不同特色,以收集及讓學生發表 作品為主要特色(Nykanen, 2011),這有別於早期只 專為學術資源而設計。

4. 應加強建立主題式(Subject Repository)

的機構典藏系統

熱門的主題式的機構典藏系統(Subject Repository), 例如英國的 Economic Online 是一種新興的發展模 式,未來會開始有小眾的主題及多元形式的資料類 型,不會如發展的早期規定較嚴格,僅限學術機構 的學術產出(Puplett, 2010)。因為有多元性的主題 出來服務,可以增加系統的豐富性。例如:臺灣可 以針對政府機構、經濟發展、自然生態環保的相關 產出主題式典藏,也是創新模式的發展趨勢。

5. 政府經費補助部分

與先進國家相比較,我國一年約 2,000 萬台幣發 展經費,是明顯的過低經費,不足積極發展所需。 未來政府應更加重視及挹注更多的經費,以支持其 持續發展。

(二)全球合作發展部分

應加強全球性及區域性的機構典藏跨國、跨機 構、跨學門之合作、整合與加強研究:無論國內外 機構典藏之相關研究或是計畫經過十年努力,都累 積一定的成果與經驗。展望未來,植根於各自的實 作經驗,應有更多的全球性合作研討之機制與聯 盟,以利未來持續的合作及交流。 二十一世紀的圖書館,是一國重要文化資產中心, 更是創新力及競爭力的泉源,應作為一國知識經濟之 活力與基石。而機構典藏就是一種廣受國內外肯定的 新興計畫,應透過積極開發與合作機構典藏資源,持 續豐富圖書館的數位資源及提升服務品質,也希望持 續為一國的重要知識典藏寶庫及知識服務基地。

致謝

本文作者感謝政大圖檔所林巧敏助理教授分享相 關資源。

附註

[*] 本文的圖 1 至圖 11 是介紹世界各國的重要機 構典藏網站,所有的文字說明也是依據各網站所提 供的資訊(包含圖表及文字)及實際統計數字,加 以敘述。

參考文獻

Branin, J. (2009).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ird edition, 2785-2796.

Crow, R. (2002). The case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 SPARC position paper. In ARL. Bimonthly Report 223. Retrieved from http://works.bepress.com/ir_research/7 Davenport, T.H., &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44-148.

Drucker, P. (1988). 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 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Cambridge,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8. (Reprint of the article from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1988). Giesecke, J. (2011).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Keys to

success.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 51(5/6), 529-542.

Jeffery, K., & Asserson, A. (2008).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d current research information systems . New Review of Information Networking, 14, 71-83. Lynch, C. (2003).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Essential

infrastructure for scholarship in the digital age. ARL Bimonthly Report, 226, 1-7.

McDowell, C.S. (2007). Evaluatin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deployment in American academic since early 2005. D-Lib Magazine, 13(9/10), Retrieved

(16)

from http://www.dlib.org/dlib/september07/mcdowell/ 09mcdowell.html

Nykanen, M. (2011).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t small institutions in America: Some current trends. Journal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Librarianship, 23(1), 1-19. Puplett, D. (2010). The economic online subject

repository-usin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s the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growth. 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6(1), 65-76.

邱炯友、蔣欣樺(2005)。學術出版傳播之 Open Access 模式。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74,165-183。

數據

圖 2  全球參與機構典藏之機構量統計  資料來源: 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6 日;檢自:http://www.opendoar.org/onechart.php?cID=&ctID=&rtID=  &clID=&lID=&potID=&rSoftWareName=&search=&groupby=r.rDateAdded&orderby=&charttype=growth  依據美國學者 Giesecke 於 201
圖 4  日本 JAIRO 網站  資料來源:上網日期:2012 年 1 月 1 日;檢自:http://jairo.nii.ac.jp/ 由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簡稱 NII)檢索出 14 種類型資料,包 含日本學術雜誌論文、學位論文、研究紀要、研究 報告、會議發表論文、教材等,遂建置日本線上機 構典藏(Japanes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Online, 簡稱 JAIRO)綜合性入口網站,日本政府每年
圖 7  紐西蘭:NZResearch 網站
表 1  國內外重要機構典藏計畫  國家  建置單位/  開發及維護  開始建置年代/ 建檔量  資料 類型  參與機構/  經費及補助單位  1  中國大陸  中國科學院 2007 年/3,604 筆  9 種  2  日本  JAIRO  國立情報學 研究所  /1,215,608 筆 14 種  188 個/  每年新臺幣 2 億元  3  香港  HKIR  香港  科技大學  /220,000 筆  8 個大學/  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4  美國  OAIster  美國密西根 大學圖書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Feng-Jui Hsieh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ak-Ping Tam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embodied cognitio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03/2011 receiving certificate of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05/2013 receiving certificate of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C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