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教機構面對高教產業化之因應之道與自我思維/ 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教機構面對高教產業化之因應之道與自我思維/ 5"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高教機構面對高教產業化之因應之道與自我思維

戰寶華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

一、前言

1994 年四一○教改遊行迄今,大學 數量由 21 所激增近六倍至 124 所,大 專院校整體數量亦高達 159 所(教育 部,2015),僧多粥少導致有限教育資 源之排擠效應與稀釋結果,不僅衍生 許多奇特怪象,更可能扭曲教育基本 價值與學術倫理規範。諸如,某國立 大學之領導學課程 25 名學生已獲 5 年 500 億之經費補助 40 萬,卻仍向外界 再募款 50 萬元贊助南湖大山縱走(杜 兆倫,2015.6.25);博士班招考開始免 筆試、免研究計畫,僅靠資格審查與 口試來決定錄取與否(王正寧,2014.6. 20);兩所私立大學院校接連爆發教授 利用人頭學生詐騙教育部上千萬補助 款,並且販賣假學歷(陳智菡、邱盟 清,2013.4.8)。此外,教學研究成為 大學教授收集點數之校園生存遊戲, 教授終日陷入計算點數、蒐集評鑑佐 證資料,使真正投入教學研究之時間 屈指可數(許秩維,2013),更甚者尚 有,大學教授為求升等,不惜一再變 造著作以誤導校方而接連審議通過其 升等資格,最後被地檢署依詐欺罪嫌 提起公訴(黃進恭,2011.11.14)。 2014 年屏東縣兩所私立技術學院 無預警地相繼吹起熄燈號,一○五大限 之倒閉風暴似乎逐漸籠罩全臺。大學 生人數在未來 10 年內將銳減 30 萬、 高教資源亦將縮水 300 億(林倖妃, 2014),致使校方為求資源而使出各種 手段爭排名、為求生存而喊出各種口 號吸目光,且市場化(marketization)、 商業化(commercialization)、產業化 (industrialization)亦成為呼應大學改 革需求之重要變革模式。然而只要價 錢合適,大學的每樣東西都可以出售 嗎?倘若從體育運動、學術研究、推 廣教育皆可成為市場可標價商品,高 等教育核心之學術價值與理念是否仍 能屹立不搖?曾擔任哈佛大學校長達 20 年之德瑞克.伯克(Derek Bok)即 明言,學術與企業結合,固然有助於 大學學習企業界之成本概念、效率模 式與品質管理,但一旦追求利潤超越 一切,學術規範與價值即淪為商業化 之犧牲品,高等教育之核心使命勢必 隨之崩壞(楊振富譯,2004)。爰此, 在 自籌財源 與績效 導 向之雙重壓 力 下,如何兼顧教育功能、學術規範與 倫理價值,乃是高教產業化之不容小 覷的重要議題。

二、高教產業之價值思維與教育

衝擊

(一) 傳統高等教育之價值定位與教育 功能 從十一世紀末迄今,大學從早期 教會附屬學校開始發展,到現在多元 化功能之教育體系,其初始設立目標 與理念,已因社會變動、族群變遷、 制度變革、經費變異而呈現迥然不同 之差異。十九世紀以前,大學之主要 功能在培育神職人員、保存、傳授既 有知識,為菁英階層提供博雅教育;

(2)

十九世紀之大學將功能轉向新知識之 探索與開發,為現代研究型大學開創 典範;二十世紀初之大學則更重視知 識發展、維持學術良知、捍衛多元價 值、追求學術理想,並著重同時具備 學術性教學課程、科學性研究社群、 創造性文化風格等三大構面,以相輔 相 成 而作 為引 領時 代 之表 徵( 楊 朝 祥,2007;戰寶華,2007)。爰此,在 西方教育發展歷程中,不同時代之高 等教育的價值目標與社會功能,將會 隨 著 社會 變遷 而呈 現 不同 之時 代 意 義,然而追求真理之核心精神必定是 一以貫之(黃榮村,2004)。 (二) 現代高等教育之價值轉變與教育 衝擊 二十世紀中期以後,高等教育逐 漸由過去菁英教育轉變為普及教育, 但普及化帶來之龐大經費支出,卻讓 各大學與政府日漸捉襟見肘,因此多 改弦易轍以因應全新環境條件(楊朝 祥,2007): 1. 大學與產業合作日漸密切 肇因於知識經濟時代之知識創新 競爭,產業亟需大學協助將知識與技 術直接轉化為經濟產值,致使創新研 發之產學合作、技術育成之建教合作 日益興盛。 2. 大學教育產業化日漸成熟 高等教育運用豐厚之無形資源造 就垂直整合、水平擴張之產業經營型 態,不僅提高國內企業與社會大眾之 多元需求,更直接招收外國學生以輸 出教育。 3. 回流型教育需求日漸盛行 知識加速推陳出新促使終身教育 理 念盛行, 回流型 教 育需求日益 增 加,以因應現代職涯發展需要,導致 回流教育民眾逐漸成為高等教育之主 要供應者。 然而,高教產業化卻使大學行政 部門對政客與商人唯命是從,教育主 導權早被政治與市場力量所把持,造 成只有具有購買能力的參與者方有接 受教育之機會(Aronowiz, 2000),而 且學習與研究之價值高低,完全依賴 其轉換成金錢之難易程度,而非多元 價值標準(Shumar, 1997)。由於高教 機構由傳統之服務提供角色變成績效 導向個體,尚處於半政府補助、半市 場競爭之準市場(quasi-market)狀態 (Bartlett & Le Grand,1993),將削弱 平等競爭機會。李曉康、陳英泰(2002) 即指出,高教市場並未提供公平競爭 之條件,反而依據市場供需作為管理 組織、規範產出、延聘教授、評鑑升 等之憑藉,不僅促使高等教育兩極化 發 展,更導 致學術 倫 理遭受嚴重 戕 害。陳政亮、林敏聰(2012)亦指出, 學術自由與教育責任漸漸消失,因為 經費分配者權力愈來愈大,教授可以 自我抉擇研究議題之機會愈來愈小, 弱 勢者會很 自然地 被 排擠到邊緣 位 置,甚至悄悄退出市場,而且學術圈 重洋輕土、重研輕教之氛圍,使教授 原先應具備之教育責任與社會參與, 漸漸被外文期刊出版所取代。

(3)

三、高教產業化之因應之道

(一) 從 know-how 到 know-why、再到 know-what 教育產業化乃運用市場化思維擴 大教育資源、採用商業化機制經營教 育組織,以彌補教育經費不足、提高 營運單位效能、彰顯制度變革成果, 亦即著重成本效益分析、量化評鑑規 範、績效評比原則,以提高建教合作、 技術移轉、推廣教育、育成管理、研 發創新、捐贈孳息等自籌款項收入, 進而落實大學發展自主化與資源配置 合理化。然而在提升教育品質、強化 教育績效之前提下,原本無可厚非, 但 因 教育 產業 化衍 生 之消 費服 務 抉 擇、教育選擇權力、市場供需落差等 多樣化情境,致使高等教育機構與內 外利害關係人之間的關係開始產生質 變,進而可能扭曲權利義務互動,並 影響社會形象、教育功能與學術公信 力。 政治大學前校長鄭瑞城即認為, 教育是使命而非商業,大學是學術殿 堂,應與企業、企業家保持距離,一 旦大學變成賺錢工具,市場競爭力與 學生吸引力將相對減弱,例如美國芝 加哥大學因財務狀況不好,而全力在 世界各地開設推廣教育班賺錢,終使 學術排名下降(張錦弘、李名揚、林 怡婷,2005.8.24a)。倘若校長看成效、 老師拚績效、學生就仿效,功利將成 校園主流價值。中研院院士劉兆漢亦 憂心,學校與產業密切合作,將使執 著於基礎科學研究之教授與學生越來 越 少 (張 錦弘 、李 名 揚、 林怡 婷 , 2005.8.24b)。Peters(1998)則指出, 教育組織並非裝配生產線、教育並非 單一化產品、且學生亦非真正之消費 者,所以教育產業化不能僅聚焦利潤 成果,更需關注發展過程與謹守倫理 價值,應善用資訊技術優勢以提高效 率、建立橫向網絡聯結、以及重新界 定權力與責任。 爰此,教育機構面對教育產業化 除知道如何做(know-how)之外,更 需要知道為何做(know-why)以及知 道 做 什 麼 ( know-what ), 其 中 , know-how 就是知其然;know-why 就 是知其所以然;know-what 就是知其可 為與不可為。因為在資訊快速傳遞的 時代,並不困難掌握 know-how 以進行 高教產業化變革,但若不知道為什麼 做,很快就會因無法精益求精而喪失 競爭優勢。所以如果知曉運用關鍵技 能之根本原因,還能知道要適時做什 麼,始能遊刃有餘而不逾矩。 (二) 堅守高教產業化底線之 5 個「Self」 1. Self-knowledge(自我認識) 自我認識意謂優勢認定、極限界 定。高教機構結合企業,將創新知識 與研發技術直接轉化為經濟產值及獲 利商品,並非完全不被接受,而是如 何防範轉化過程之逾矩誘惑與內鎖效 應,亦即應如何避免因利之所趨、便 宜行事而犧牲基本之學術規範,因為 待慣性思維成形後,即使發現錯誤而 想要扭轉偏差,亦可能已無力回天。 畢竟有些學術紅線是不能跨越,面對 價值衝突仍須堅守價值標準、捍衛學

(4)

術倫理,即使因而減損獲利亦在所不 惜,始能博得學生尊敬、贏得大眾信 賴、獲得同仁支持。 2. Self-improvement(自我改進) 自我改進意謂系統調節、問題調 整。高教急速擴張使可用之教育資源 日漸拮据,政府已無法支應每所大學 追求卓越之經費,倘若高教機構仍冀 望完全依賴補助,將會陷入捉襟見肘 之危機。畢竟產業化引進現代管理思 維,可促使教學、研究、服務等活動 皆能轉換成商業利益以增加收入。然 而當前經費分配模式受到社會參與及 貢獻之指標評比新趨勢,因此高教機 構不僅應樽節開支、更應提高資源使 用效率、強化行政經營效能、追求專 業 卓 越效 益, 同時 亦 應衡 酌自 身 條 件,確定辦學宗旨、建立服務特色、 落實機會均等。 3. Self-discipline(自我修煉) 自我修煉意謂外力激盪、內在激 勵。面對知識經濟時代之產業競爭, 高教機構必須整合優質人力與研發能 力,始能成功掌握機會與克服盲點, 同時結合組織資源、運作流程、價值 主張,以期獲致更多元且廣泛之實質 助益。再者,想做與有能力做是兩件 迥異之事,因此高教機構應慎思如何 把資源轉化成經營模式,並提供產品 與服務予目標族群。此外,建置資訊 透明之治理機制,不僅有助於內部顧 客了解組織面臨之財務壓力與市場機 會、外部顧客知曉維持最高品質所秉 持之價值標準,同時更能夠針對每件 活動設置嚴謹之監督與分析系統,盡 量對弊端防範於未然。 4. Self-sufficiency(自給自足) 自給自足意謂供需平衡、配置均 衡。唯有經濟獨立始能行動自主、唯 有財務健全才能永續發展,因此高教 產業之生產供給與消費需求須維持平 衡,始可獨立運作發展,不必仰賴捐 贈補助。然而目前高教機構已由純粹 學術單位,轉變成為產官學研之整合 中心,校方與教授需儘早認清發展趨 勢以謀思強化自我優勢,應清楚界定 經營理念與創造收益之間的損益平衡 點,以避免產業化造成企業勢力徹底 登堂入室、資源配置完全偏頗失衡、 教育機會淪為交易商品,進而影響學 術自由發展與阻礙階級穿透流動。 5. Self-realization(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意謂發揮潛能、彰顯功 能。高等教育乃是涵蓋教學、研究、 服務之學術體系,故無論內外在環境 如何變遷,高教機構仍應堅持具備高 教學品質、高研發水準、高服務效能 等三大構面之價值功能,以落實傳遞 學術實用知識、創新研發應用技術、 培育社會可用人才之理想使命。避免 盲目追求利潤而使高教機構輕忽教育 責任與義務,並在系統化規劃下,調 整誘因結構與配套措施,同步提昇教 學研究質量、關注產業研發需求、激 發追求卓越 動機、 善 用當代管理 制 度 ,同時協 助學生 能 對社會貢獻 所 學 ,具體形 塑具時 代 意義之高教 文 化、建構具品質保證之高教模式。

(5)

四、結語

對於高等教育而言,在經費僧多 粥少、競爭優勝劣敗、學生快速萎縮 等多重衝擊下,產業化、商業化與市 場化是無可避免之趨勢。優點是可引 入 企 業經 營管 理思 維 、成 本效 益 分 析、效率品管模式,將研究、教學、 服務等活動轉換為經濟利益、財務收 益,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彌補學校 經費缺口、提高經營管理效能,不僅 讓資源配置更具效率、亦讓良性競爭 促進發展,但潛藏之風險與危機仍是 不容小覷。倘若高教產業化之過程, 僅注重不斷優化管理績效、強化財務 利潤,致力於量產研發專利成果與開 設推廣合作課程,而忽視高等教育之 公 益 性、 社會 性與 公 平性 之教 育 使 命 , 將使 內外部利害 關係人未蒙其 利、先受其害。爰此,教育產業化除 知其然之 know-how 外,更需要知其所 以然之 know-why,以及知其可為與不 可為之 know-what,並堅守 5 個「Self」 之自我思維: 1. 瞭解組織內外限制、謹守學術倫理 價值之自我認識。 2. 善用現代管理思維、強化行政經營 效能之自我改進。 3. 慎思經營變革模式、建構透明防弊 機制之自我修煉。 4. 植基經營損益平衡、避免資源配置 偏頗之自給自足 5. 落實教研品保措施、堅持教育責任 義務之自我實現。 讓教育理念與財務利潤能同獲重 視、讓教育質素與管理專業能同步提 升、讓教育發展與經濟成長能同時達 成,並創造良善教學研究之環境與促 進產業競爭優勢之契機。 參考文獻  王正寧(2014.6.20)。我見我思-高 等教育商 業化。 中 國時 報 ,取 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 20140620000963-260109  李曉康、陳英泰(2002)。市場化 趨勢對新加坡大學教育改革的影響。 教育政策論壇,5(2),43-64。  杜兆倫(2015.6.25)。扯!課程外 包、已補助40萬 臺大生登山還募50 萬。風傳媒。取自http://www.storm.mg /article/54665。  林倖妃(2014)。虎年海嘯「地雷 大學」還有多少。天下雜誌,560, 158-165。  張 錦 弘 、 李 名 揚 、 林 怡 婷 (2005.8.24a)。大學商業化-高教產業 化 ,能提升 競爭力 。 聯合 報 ,取 自 http://udn.com/mag/car/storypage.jsp?f_ ART_ID=17806  張 錦 弘 、 李 名 揚 、 林 怡 婷 (2005.8.24b)。大學商業化-教授成學 術長工,私校更嚴重。聯合報,取自 http://udn.com/mag/car/storypage.jsp?f_ ART_ID=17805

(6)

 教育部(2015)。重要教育統計資 訊—大專校院校數統計。臺北市:教 育部。  許秩維(2013)。論文亂象 黃光 國憂重量輕品質。中央社,取自http:// www.cna.com.tw/News/aEDU/2013091 50051-1.aspx  陳政亮、林敏聰(2012)。關於高 教 市 場化 的批 判。 臺 灣社 會研究季 刊,89,269-280。  陳智菡、邱盟清(2013.4.8)。私 校招生亂象,興國管理學院:報名就 錄 取 。 ETtoday 生 活 新 聞 , 取 自 http://www. ettoday.net/news/20130128/158229.htm #ixzz2fKIwAXSc  黃進恭(2011.11.14)。論文升等 涉偽造,女教授遭起訴。中央社,取 自 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 111140123-1.aspx  黃榮村(2004)。重新思索大學的 管理之道。載於搶救大學(頁10-12)。 臺北市:天下文化。  楊振富譯(2004)。大學何價:高 等教育商業化。臺北市:天下文化。  楊朝祥(2007)。高等教育理想價 值 與市場邏 輯的爭 議 。 國政 研究報 告。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 戰寶華(2007,5月)。高教機構 運用六標準差提昇品質管理之探討。 載於臺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舉辦之 「教育品質確保與創新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頁178-199),屏東:國立屏東 教育大學。  Aronowiz, S. (2000). The knowledge factory: Dismantling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and creating true higher learning. Boston, MA: Beacon Press.

 Bartlett, W. & Le Grand, J. (1993). The theory of quasi-markets. In Quasi- markets and social policy (pp. 13-34). Basingstoke, UK: Macmillan Press.

 Peters, O. (1998).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 Analyses

and interpretations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New York: Routledge.

 Shumar, W. (1997). College for sale: A Critique of the commod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配合教育革新趨勢 發揮教育統整功能 因應開放教育理念 促進教學效能提升 符應教育學習理論

二、為因應國內外環境、我國產業發展及人口結構之改變,勞動部推動

為配合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之發展與開拓就業

督導考核各學 校及機構推展 性別平等教育 情形,以建立 性別平等教育 氛圍,提升本 市市民及學校 教職員工生性 別平等教育觀

構面 指標 說明 要求條件 3.3 職能內涵 職能基準中 的對應「職能內涵. (知識、技能與態度)」,應涵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身體力行: 藉交流及專業發展活動,促進全校教職員認同推動價

教育局將繼續舉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以加強教師有關促進 STEM 教育的專業能力。繼 2015 年 7 月舉行的專題研討會外,教 育局亦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