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文 解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文 解析"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00847-01

景美女高

涂釋仁 老師

國文考科

發行人∕陳炳亨 出 版∕民國一○六年二月 總召集∕陳彥良 發行所∕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總編輯∕蔣海燕 編輯部∕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 -1 號 主 編∕張焮嵐 電 話∕ (06)2619621 #312 責 編∕廖婉秀 ‧ 陳宥彤 ‧ 陳曉敏 E-mail ∕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 編∕李湘悌 ‧ 陳雅惠  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試題.答案】依據大考中心公布內容

(2)

精彩解析

景美女高 涂釋仁 老師

試題分析

國文

考科

前 言

自 107 年起,學測的「國文(選擇題)」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簡稱『國 寫』)」將分開施測,不管是內容或形式都會有新的變化。當全臺灣的高中國文教育現場 都正在為「新」學測秣馬厲兵、積極準備之時,106 年學測遂成為眾人希望趕快翻過的一 頁歷史,或者是能預測、一窺 107 年學測實況的窗口。舊時代就要畫上句點,新時代來臨 前的躁動不安早已瀰漫各處,今年的學測恰恰處於時代轉變的關鍵位置上,綜觀整份試 題:原來的閱讀與測驗題密不可分的特色已經定型,今後應該不會改變;國寫題還在發展 中,只能在公布的例題中猶抱琵琶半遮面,供人揣想,所以今年的非選擇題仍是舊時矩 矱,不能超越歷史的高度。 從考後的新聞來看,今年無疑是反應相當冷淡的一年,也代表題目在各方面都很平 實、平穩,不知道到了明年,這會不會成為一種令大家懷念的感覺。

選擇題

1 文言語體比例 今年學測國文試題,總計整份考卷的題目、說明文字、標點符號與選項代碼共 7959 字,在去年的紀錄上,再創史上新高紀錄。學測題目字數迭創新高的原因,是閱讀類題數 更為增長,閱讀引文字數規模更為龐大。以 100 年以後的學測為例,全卷字數最少的是 101 年,計 5719 字。其中題目有完整引文共 8 則,語體文、文言文各占 4 則,語體文引 文都在 300 字以內,文言文引文在 100 字至 160 字之間。今年學測題目有完整引文的共10 則,語體文 7 則、文言文 3 則。語體文引文字數最多的是 472 字,超過 400 字的有 3 則, 超過300 字的有 2 則;文言文引文在 200 字至 250 字之間。 101 年與 106 年兩年的學測相較,閱讀類題目引文的文言與語體比例,從 1:1 變 1:2,語體引文遠勝過文言引文;而題數與文字都增長了約 25 %,所以整份試卷更為 龐大厚重。在考試時間不變的條件下,考生面臨的壓力應該更為巨大,但弔詭的是,今年 學測完畢後,對國文科的反應普遍是中間偏易。也許經過多年的改進,不論是教學現場抑 或平時練習,閱讀訓練已成為重點,所以考生應考功力更強;也許是引文雖然龐大厚重, 但題目的設計偏向簡易。這些都有待我們再細加琢磨。 以下為今年學測國文選擇題,文言與語體的比例:

(3)

國文考科

表一 106 學測國文試題文言文與語體文比例分配 類別 百分比 題號 文言文 26.5 分 約占 49%(分)50%(題) 5、6、9、10、11、13、14、15 16、17、19、20 11.5 題 語體文 27.5 分 約占 51%(分)50%(題) 1、2、3、4、7、8、12、13 18、21、22、23 11.5 題 (註:選擇題共 23 題,配分 54 分。藍字為單選題題號) 其中 10-11 題組,引文選用蘇雪林以語體寫作的〈家〉一文,但行文中程垓《書舟 詞》是核心重點,題目測驗重點也扣緊此詞,於是將其歸納為文言題目。12-13 題組,引 文選用約瑟夫•李竇《腦中有情》的譯文,其第13題選項出現文言的《世說新語》材料。 8-9 題組,引文選用菲力浦•科克《孤獨》的譯文,但第 9 題選項全採文言材料。今年 學測文白交融的試題就這三處,比起以往略微增多,這類題目的素材難覓,題目精當亦相 當不易,今年第 9 題題目既能契合引文重心,又能聯繫課內文章,相互發明密合無縫,實 可作為學生進行閱讀活動時,用來學習如何以新經驗疊合舊知識的良好示範。 2 課內題目 今年學測與課文有關的題目,其內容如下表: 表二 106 學測與課文有關的題目 題號 題目內容 配分 類別 課文篇名 1 犬吠狼「嗥」 0.5 字音 劉基〈郁離子選—詬食〉 (翰林版) 1 「岬」灣海岸 0.5 字音 蔣勳〈滅燭•憐光滿〉 (翰林版) 1 平野廣「袤」 0.5 字音 楊牧〈壯遊〉(翰林版) 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0.25 文意 《論語•泰伯》 5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0.25 文意 《中庸》 5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0.25 文意 《禮記•禮運•大同與小康》 5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 勿動 0.25 文意 《論語•顏淵》 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0.25 文意 《論語•雍也》 5 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 養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 膚不養也 0.25 文意 《孟子•告子》上

(4)

試題分析

題號 題目內容 配分 類別 課文篇名 9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 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0.5 文意 蘇軾〈赤壁賦〉 9 明日拉顧君偕往,坐莽葛中,命二番兒 操楫。緣溪入,溪盡為內北社,呼社人 為導 0.5 文意 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9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 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 0.5 文意 歐陽脩〈醉翁亭記〉 13 到了年關,掌櫃取下粉板說:「孔乙己 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端午,又 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0.5 文意 魯迅〈孔乙己〉 13 范進因這一個嘴巴,卻也打暈了,昏倒 於地。眾鄰居一齊上前,替他抹胸口, 捶背心,舞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眼 睛明亮,不瘋了 0.5 文意 吳敬梓〈范進中舉〉 15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0.5 文意 《論語•八佾》 15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0.5 文意 《論語•子路》 15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 為也 0.5 文意 《孟子•公孫丑》上 16 南「極」瀟湘 0.3 字義 范仲淹〈岳陽樓記〉 16 意有所「極」 0.3 字義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16 「比」及三年 0.3 字義 〈論語選—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華侍坐〉 16 「比」門下之車客 0.3 字義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16 「躬」造左公第 0.3 字義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6 「躬」耕於南陽 0.3 字義 諸葛亮〈出師表〉 16 鮮能「備」善 0.3 字義 曹丕《典論•論文》 16 舊志亦不「備」載也 0.3 字義 連橫〈臺灣通史序〉 16 寄雁傳書「謝」不能 0.3 字義 黃庭堅〈寄黃幾復〉 16 大喜,入「謝」 0.3 字義 蒲松齡〈勞山道士〉

(5)

國文考科

題號 題目內容 配分 類別 課文篇名 17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0.6 語法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17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0.6 語法 韓愈〈師說〉 17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0.6 語法 〈燭之武退秦師〉 17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0.6 語法 〈孟子選—五十步笑百步〉 17 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 無恥也 0.6 語法 顧炎武〈廉恥〉 23 洒家不忌葷酒,遮莫甚麼渾清白酒都不 揀選,牛肉、狗肉,但有便吃 0.6 文意 施耐庵〈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23 不錯,本來兩斤足,因是大人要的…… 0.6 文意 賴和〈一桿「稱仔」〉 23 你媽是鄉下人,那兒配梳那種摩登的 頭,戴那講究的耳環呢 0.6 文意 琦君〈髻〉 (註:文化基本教材列入統計範疇) 總計今年學測與課文有關的題目,配分為 14.05 分,占測驗題分數的 26 %,三十篇 文言選文中,總共考出十六篇(去年二十二篇),只占一半強,但以往考三十篇文言選文 多聚焦在讀音或字義,考的篇目雖多,但所測驗的是記憶性的零碎知識。今年以第 9 題為 例,要求從「在人我交會的極致中,人有可能會突然體驗到最深沉的孤獨」的角度,省思 〈赤壁賦〉、〈醉翁亭記〉等課文的意境、情境是否符合,是屬於鑑賞、分析的高層次目 標測驗題。又如第 23 題,要從五個文本(語體文四大重點課文出了〈一桿「稱仔」〉和 〈髻〉)去體會何者於「言談中透過吃虧讓步的態度或方式表達善意,以求達成良好的互 動」,也是情意鑑賞題。以上這些,都使賣力經營教學現場的高中國文老師,覺得投注的 血汗有得到回饋。 今年另一個特色是《論》、《孟》的素材大量出現,總計 9 則,再加上 1 則《中 庸》,整份試卷課內材料共計 35 則,《四書》素材則數約占三分之一,是近幾年來最大 規模的強勢回歸。而且測驗重點以文意居多,例如:第 5 題考思想流派的辨別,第 15 題 考何者符合「柔順」思想。此與課內素材一樣,將測驗重心移往分析與歸納,是較高層次 的測驗目標。 最後再點一次名,每年都要考的〈孔乙己〉、〈髻〉、〈一桿「稱仔」〉與〈散戲〉 四篇,今年考了前三篇,只有〈散戲〉未出現。提醒所有國文老師,這堪稱語體文的 F4 實與三十篇文言選文同等重要!相信未來其地位仍能繼續保持。

(6)

試題分析

3 課外題目 以下是取自課外素材的學測題目,為語體者: 表三 106 學測課外題目素材──語體 題號 配分 類別 出處 1 0.5 字音 簡媜〈夏之絕句〉 3 0.7 填空 洛夫〈花落無聲〉 3 0.7 填空 蓉子〈古典留我〉 3 0.7 填空 林煥彰〈雨天〉 4 2 文意排列組合 鍾文音〈甜蜜亞熱帶〉 7 2 閱讀測驗 電視劇《瑯琊榜》 8 2 閱讀測驗 菲力浦•科克《孤獨》 10、11 4 閱讀測驗 蘇雪林〈家〉 12 2 閱讀測驗 約瑟夫•李竇《腦中有情》 13 0.5 文意 馮夢龍《醒世恆言》 18 3 閱讀測驗 梁實秋〈名片〉 21 3 閱讀測驗 張愛玲〈金鎖記〉 23 0.6 文意 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取自課外素材的學測題目,為文言者: 表四 106 學測課外題目素材──文言 題號 配分 類別 出處 5 0.25 文意 《墨子•法儀》 5 0.25 文意 《墨子•兼愛》 6 2 文意 元曲—佚名〈醉太平〉 9 0.5 文意 陳夢林〈望玉山記〉 13 0.5 文意 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14 2 閱讀測驗 《孔叢子•抗志》 15 0.5 文意 《老子》第七十六章 19 0.6 文意 白居易〈畫竹歌〉 19 0.6 文意 石濤〈菊竹石圖〉題畫詩

(7)

國文考科

題號 配分 類別 出處 19 0.6 文意 吳鎮〈董源夏山深遠圖〉詠畫詩 19 0.6 文意 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19 0.6 文意 惲壽平〈山雨圖〉題畫詩 20 1.5 閱讀測驗 葉燮《原詩》 20 1.5 閱讀測驗 顧亭林《日知錄》 23 0.6 文意 《三國演義》第八十回「曹丕廢帝篡炎劉,漢王正位 續大統」 素材為文言者,共配分 12.6 分,計 15 種材料,其中閱讀測驗有 2 題,配分 5 分。為 語體文者,配分 21.7 分,計 13 種材料,其中閱讀測驗有 7 題,配分 16 分。今年課外素 材的閱讀測驗題,不論是題數還是配分,語體文素材是文言文素材的 3 倍(去年為各 半),外文譯作去年有 3 題 6 分,今年則 4 題 8 分,都維持著 2 份文本的數量。從語體文 閱讀測驗題的增加,與外文譯作數量的衡定,研判未來的新學測似乎不會改變這樣的形 勢。 相較於去年外文譯作的譯者都來自於域外,今年則都是本土譯者,文字相對雅馴而更 有可讀性。翻譯的科普類文章進入考題不過是最近這兩年的事(以前試題有極少數翻譯文 章,但非科普類),去年有林西莉《漢字的故事》、讓•諾埃爾•卡普費雷《謠言—世 界最古老的傳媒》,屬於人文社會科學類;今年約瑟夫•李竇《腦中有情—奧妙的理性 與感性》入題,已然正式延伸至自然科學領域。估計與國寫題跨領域出題方向相同, 107 年學測自然科學類文章成為測驗題的素材勢必增加。而今年其他非科普類文本而成為 閱讀測驗素材者,如:電視劇《瑯琊榜》、菲力浦•科克《孤獨》、蘇雪林〈家〉、梁實 秋〈名片〉,都偏重說明「事理」,而非純粹抒情美文。只是我們的教科書語體文課文的 選文標準,大多還是以美文為標準,幾乎不見嚴肅的學理性論文。如何從教本到教學現場 改變目前重情意輕思辨的現狀,是即將迎接 107 年新學測所有師生的當務之急。 4 反思與展望 今年學測測驗題的爭議題,綜合考後的各種討論,焦點有— 11 題: 「作者引述髯公詩與程垓詞的用意」,答案是「A表達依江山勝景而居的嚮 往」,或認為應該是「B流露出無處不可為家的豁達」。 18 題: 梁實秋〈名片〉的「身通洋務,或將要身通洋務的先生,名片上的幾個英文字是 少不得的,『湯姆』、『查利』都成,甚而再冠上一個聲音相近的外國姓。因為 名片也者,乃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的表現」,是否有「語帶嘲諷,不以為然」之 意?答案認為有。 19 題: 「北苑時翻硯池墨,疊起烟雲隱霹靂。短縑尺楮信手揮,若有蛟龍在昏黑」,此 首題畫詩是否強調畫作的逼真?答案認為有。

(8)

試題分析

23 題: 「帝泣謂群臣曰:『朕願將天下禪於魏王,幸留殘喘,以終天年。』」這句話語 中是否有「透過『吃虧讓步』的態度或方式表達善意,以求達成良好的互動」? 答案認為有。 依出題者的思路推估,第 11 題的答案線索在引文中已明確出現,第 18 題可從引文推 知作者之意,對第 19 題與第 23 題的質疑則恐是過度解讀了。但不論大考中心最後的決定 為何,對爭議題目的觀察其實可以聯繫到考生的答題思路,能成為我們在教學與出題時的 參考。容易引起爭議的題目是閱讀測驗與文意解讀類的題目,閱讀者的閱讀過程可能有不 同的側重或喜好,公布的正確答案不過是一般的看法,文本經過一次閱讀便得到一次新 生,閱讀者之間存在著理解差異是必然的。當往後閱讀測驗題越來越成為主流時,對文意 理解的爭執將會更形嚴重,因而使得大部分的題目只好以擷取訊息的層次出題。試看上述 四題,都是進行思辨教學的好材料,如果學生能斟酌正反意見提出己見,最後甚至可以修 改題目的問法,以減少文意的猶疑與不確定,會是很有意義的思考訓練。只是在選擇題的 禁錮下,這些有趣的多元發展,最後只能導向對唯一答案的尋覓練習。 文意理解的閱讀測驗已經存在先天的局限了,為減少歧義爭執,題目中應提供足資判 斷的文字篇幅,但像第 5 題要求分辨選項各歸屬儒或墨,於是有「愛人利人以得福,惡人 賊人以得禍/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樣一墨一儒的選項,前者出自考生都不熟悉 的《墨子•法儀》。試問只看「愛人利人以得福」這一句而不及其他,與考生較熟悉的 《孟子•離婁》下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有無精神相通之處?單圈定「惡人賊人以得禍」 七個字,與考生學過的《孟子•離婁》下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有無可 以聯想之處?此題另一選項只取《孟子•告子》上的「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 兼所養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掐頭去尾,令人不知所以,就要 考生判定是儒是墨。題目的答案雖無爭議,但選項文字已失去作為思考、推論之依據的功 能,這樣的題目設計也阻斷了閱讀者演繹的思路。 過度簡約的文本閱讀造成的另一種結果,便是回到最基本的關鍵字擷取。例如第 15 題要求選出最符合老萊子之意(柔順)的選項,每個選項文字都短如格言、口號,其中出 現關鍵字眼的「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即是答案。諸子學是很好的思考訓練材 料,如果只以這樣的方式出現,不免可惜。雖然比起往年的近乎絕跡,今年能有這類的題 目出現,已難能可貴。 最後要談的是以跨領域素材出題。依大考中心公布的「107 學測國文(含國寫)考試 說明定稿」,其對國寫題的以跨領域素材出題,解釋說:「命題素材可涵蓋人文、社會、 自然等不同學科領域,以提供考生展現思路邏輯的空間。……所選用之跨領域測驗素材具 有通識性質,不涉及該領域的先備知識,作答時亦不需運用學科專業認知。」此一原則應 亦可適用選擇題。然而像以下的文字:「離散社群將散落各處的人構築成網絡,而第四世 界—即各地原住民的社群—的住民目前也逐漸結合起來建立跨國聯盟。這些聯盟團結 在類似『還我土地』的籲求,以及淪亡與被邊陲化的共同歷史命運上,以『離散的視境』

(9)

國文考科

公布的「105 國文研究用試卷1」選擇題引文中,已是預告:內容越多各領域的專業,加 上學術術語的使用,可能即將改變未來新學測國文試卷的面貌。將來若不看封面,有可能 不知道這是國文試題?還是社會科、自然科試題?證諸今年的第 12-13 題組以約瑟夫•李 竇《腦中有情》出題,相信這樣的情景不久便會來到。且拭目以待,所謂「不涉及該領域 的先備知識」、「不需運用學科專業認知」的出題原則是否會遵循下去。而面對國文科寫 作題、選擇題跨領域時代的來臨,國文科的工具價值將被繼續放大,最後壓過一切,那麼 展望未來在高中教學現場,國文的學科知識領域該如何調整呢?那些中國或臺灣文學史、 文字學等學科專業知識,要縮到怎麼樣的大小才夠呢?

非選擇題

今年的非選題看〈虬髯客傳〉之「紅拂女夜奔李靖」,如何冒險犯難,表現「一股強 烈飢渴往前追尋的力量」,如能擴大聯想,自身當可體貼出依天賦而行、不懈努力的道 理,所以談談「自由與踏實的感受」。最後則是歸納過往經驗、思考未來人生,提出自己 「關於經驗的 N 種思考」。這樣的串接,似乎就是今年三道非選題彼此的聯繫。 1 文章解讀 嚴長壽一文雖然題目為「教育應該不一樣」,但內容所言並沒有譁眾取寵的「不一 樣」,其點出「熱情、追尋、紀律」三個重點,皆是一般所認可的,具有正面意義的價值 觀,相信考生在閱讀與書寫的過程中也能得到啟發。題目側重擷取資訊而已,加上區區四 行的字數限制,已無個人發揮意見空間。這是歷有年所的學測舊題型,內容方向也符合鼓 勵積極向上的學測傳統,而作答結果的良窳相差有限。 2 文章分析 在去年首次出現以語體文課文—琦君〈髻〉—作為分析題後,今年分析的課文又 回歸三十篇文言選文。題目一問「李靖的情緒變化」,二問「紅拂女的說話技巧」,前者 只是擷取訊息,能在引文中挑出「驚、喜、懼、不安」這些字眼,依序排列略述,即合 旨。按比例,這一部分配分 9 分,實失之太易。 回答「紅拂女的說話技巧」需要較細心的分析說明。針對引文中紅拂女之言背後的用 意,得提出合理說明,方是扣緊了「技巧」之問,才合題意。今年選擇題所出現的多篇小 說:施耐庵〈花和尚大鬧桃花村〉、賴和〈一桿「稱仔」〉、馮夢龍《醒世恆言》、張愛 玲〈金鎖記〉、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以及琦君散文〈髻〉,皆從人物對話、心 態著眼,以此出題。再至非選題的要求揣摩小說人物李靖、紅拂女的情緒與說話,總括來 看,實可以「體貼人情、深入人心」來形容之,而這也正是今年學測題目的最大特色。 3 引導寫作 107 年學測的國語文寫作,其特色標明「要破除價值觀的迷思」,今年「關於經驗的 N 種思考」這個題目,頗能符應此一要求。通常我們對於經驗總是視為寶貴的,須加珍 視,此題的引文卻說「『有經驗』或『沒經驗』其實各有利弊」,又說「『好經驗』或

(10)

試題分析

『壞經驗』,或許也存在著不同的意義與影響」,這就推倒了一般既成的價值觀。寫作時 若想別出心裁、不落俗套,須從這裡切入,便能翻轉舊說、得出新體悟—考生得好生想 想:有經驗有什麼不好?沒經驗有什麼好?好經驗有什麼壞影響?壞經驗有什麼好影響? 乍看可能覺得是老生常談的題目,但問法卻能引出考生的自家想法。所謂「思考」是 開放的、不拘一處,所以真實說自己的見解方是上策,隨便引用前人的經驗、套用濫熟的 陳腔,都不符「思考」的真諦,因為經驗、想法是自家的,不能憑空從別人處取得。再看 未來國寫題的測驗目標—能否針對各種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否具體寫出個人實際的 生活經驗,這些似乎都已體現在今年的此道題中了。

結 語

平穩、平實,保留著這幾年學測的溫度、風格,是今年學測的總體特色。在不變中也 有改變,明年新學測的樣貌已經摻雜進來,從素材到測驗目標,似乎都有新的味道。 明年的改變,難以預測利弊,在教學現場的師生就逆風給他迎上去,但願舊學測的所 有成果都能化為種子,繼續在新的土壤中發展、成長,讓改變真的成就了美夢。

F

(11)

精彩解析

景美女高 涂釋仁 老師

試題解析

國文

考科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4 分) 一、單選題(占 30 分) 說明: 第1題至第t題,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 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 分;答錯、未作答 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下列「 」內的字,讀音正確的選項是: A「戛」然而止:ㄍㄚ B犬吠狼「嗥」:ㄒㄧㄠ C「岬」灣海岸:ㄒㄧㄚˊ D平野廣「袤」:ㄇㄠˋ 答 案 D 測驗目標 A2.字音的辨識與應用 詳 解 A  「戛」然而止:音ㄐㄧㄚˊ。戛然而止:突然停止。出自簡媜〈夏之 絕句〉:「而蟬聲的急促,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 B  犬吠狼「嗥」:音ㄏㄠˊ。見翰林版高中國文第二冊—劉基《郁離 子 • 詬 食 》 : 「 狗 嗥 而 後 食 , 且 食 而 且 嗥 。 」 注 釋 : 「 嗥 : 音 ㄏㄠˊ,吼叫。」翰林版高中國文第三冊—紀弦〈狼之獨步〉: 「而恆以數聲悽厲已極之長嗥」注釋:「嗥:音ㄏㄠˊ,野獸咆 哮。」 C  「岬」灣海岸:音ㄐㄧㄚˇ。見翰林版高中國文第五冊—蔣勳〈滅 燭 , 憐 光 滿 〉 : 「 像 是 一 直 佇 立 在 岸 邊 海 岬 高 處 的 父 親 『 愛 琴』。」注釋:「海岬:突出於海中之狹長形土地的尖端部分。 岬,音ㄐㄧㄚˇ。」 D  平野廣「袤」:音ㄇㄠˋ。見翰林版高中國文第四冊—楊牧〈壯 遊〉:「在美洲大陸縱橫千里的廣袤原野上飛馳。」注釋:「廣 袤:土地面積,此指廣闊、開闊。廣,土地東西的長度。袤,音 ㄇㄠˋ,土地南北的長度。」 評 析 所考單字雖略有難度,但四個選項中除簡媜〈夏之絕句〉見於翰林版補 充教材第三冊,其他三個都出自翰林版課文(非各版共同選文),只要 複習過課文,便不難作答。每個選項只考一個單字,全題共四個單字, 乃十年來考單字讀音數量最少的一次,因此也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一次。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大滿貫國文總複習》第 82、92、99、352 頁 《學測主題週週練•國文》第 116 頁第十二週第 1 題 《文言文 30 篇大講堂》第 227 頁重要字音及字形補充

(12)

試題解析

2 下列是某生抄錄的 2016 年藝文紀事,用字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暗戀桃花源》在睽違十年後,第五度在臺巡迴演出,堪稱戲劇界盛事 B透過深度的社群經營,電視劇《一把青》善用行銷,逆勢諦造收視佳績 C為紀念莎士比亞逝世四百週年,倫敦環球劇場提供嶄新風貌的視覺餉宴 D美國歌手巴布狄倫獲諾貝爾文學獎,反映當代「文學」定義已漸驅改變 答 案 A 測驗目標 A1.字形的辨識與應用 詳 解 A 睽違:分離、別離。睽,音ㄎㄨㄟˊ。    巡迴:沿某一路線來回。 B 行銷:銷售。    「諦」造→締。締造:建立、構成。 C  嶄新:全新、極新。嶄,音ㄓㄢˇ。    「餉」宴→饗。饗宴:招待賓客的宴席。 D  反映:由某事物的狀態和關係所產生和它相符的現象。    漸「驅」→趨。漸趨:慢慢傾向。 評 析 每個選項至少有兩個需要判別的詞語,難度分布平均。焦點詞語雖然典 雅有古意,但選項的句子則貼近生活— 將金鐘獎得獎作品《一把 青》、美國歌手巴布狄倫獲諾貝爾文學獎等融入敘述中,這會讓題目得 到「結合文化時事及流行用語」之類的讚美,也容易受媒體注意,但對 題目的鑑別度其實無影響。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大滿貫國文總複習》第 104、107 頁 3 閱讀下列新詩,選出依序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甲、 大麗花/開在後院裡/月亮□□籬笆時/順手帶走一絲春天殘餘的香氣 (洛夫〈花落無聲〉) 乙、 鳥聲在漢城各座宮殿庭院內□□/如密密雨點落在鬼面瓦上/一處處都是 回響…… (蓉子〈古典留我〉) 丙、 一口老甕/裝著全家人的/心,放在屋漏的地方/接水/□□一家人的/ 辛酸…… (林煥彰〈雨天〉) A翻過/滴落/彈唱 B翻過/流淌/記錄 C駐足/流淌/彈唱 D駐足/滴落/記錄 答 案 A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13)

國文考科

詳 解 甲、 詩中有「順手帶走」,則選項中的「駐足」為定點不動,與此較不 合,以「翻過」較為適合。 乙、 「如密密雨點落在鬼面瓦上」是關鍵,故選擇雨點「滴落」,較為 合適。 丙、 詩的題目為「雨天」,雨水聲滴滴答答,宛如「彈唱」,答案由此 得出。 評 析 讀乙詩時,考生如果只見「鳥聲」如何就作答,則容易誤選「流淌」, 須注意其後的「如密密雨點落在鬼面瓦上」,才會聚焦「滴落」這個選 項。看丙詩若只注意「一家人的/辛酸」,則容易誤選「記錄」。本題 選項的誘答性高。 難 易 度 難 類 似 題 《學測主題週週練•國文》第 75 頁第八週第 3 題、第 97 頁第十週第 6 題 《文言文 30 篇大講堂》第 309 頁「轉化」修辭 4 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我這個暗光鳥,如此近距離的觀看暗光鳥:黑冠麻鷺、蜥蜴、大蜘蛛。 甲、而我在初春裡,南方佳木之城 乙、彷彿也有了坐擁山林的丘壑之心了 丙、植物園裡的牠,習得不動聲色的禪學功夫 丁、我想當我離開嘉義時,只消在心頭種上一株植物 戊、大蜘蛛編織著巨網,懸在兩棵大樹之間,優雅的殺手 就會遙想起整個南方,整個城市的亞熱帶風情。 (鍾文音〈甜蜜亞熱帶〉) A甲乙丙戊丁 B乙戊丙丁甲 C丙戊丁乙甲 D戊丙甲乙丁 答 案 D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因「近距離的觀看」,故文意上接續描述大蜘蛛較為合理。丙句 「植物園裡的牠,習得不動聲色的禪學功夫」,與戊句「大蜘蛛編織著 巨網,懸在兩棵大樹之間,優雅的殺手」,兩句相關,而且宜先戊後 丙。   其次,先說「我在」南方佳木之城彷彿有了坐擁山林的丘壑之心, 所以「當我離開」之後才會「遙想起」整個南方城市的亞熱帶風情,文 意脈絡得是如此才通暢,可依此得出甲、乙、丁的次序。 評 析 題目選錄文句明顯分為兩組,前者是對「大蜘蛛」的描述,後者是對 「整個城市」的總顧。作答時最後可以清楚分出「丙戊」和「甲乙丁」 兩組,而且只有C選項有誘答性,題目相對簡單。 難 易 度 易

(14)

試題解析

5 某校為弘揚儒家、墨家思想,特將新建的兩棟大樓命名為「歸仁堂」、「兼愛 樓」,若欲彰顯命名宗旨,則川堂懸掛的字幅依序應是: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B愛人利人以得福,惡人賊人以得禍/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C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 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 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 答 案 C 測驗目標 C1.認識重要學術思想的形成、內涵、特質及影響 詳 解 A  出自《論語•泰伯》。語譯:士人的心志不可不遠大堅毅,因為所 負的使命重大而且路途遙遠/出自《中庸》。語譯:仁,是做人的 法則,以親愛自己的親人最為重要。 → 「弘毅」、「任重道遠」、「親親」皆為儒家所重,故知前後兩 則皆屬儒家。 B  出自《墨子•法儀》。語譯:愛護他人、利益眾人,以此能得到福 祥,厭惡他人、傷害別人,以此會得到禍殃/出自《禮記•禮運• 大同與小康》。語譯: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親長,不只是慈愛自 己的子弟。 → 前則談「愛人利人」而不言親疏之別,與墨家「兼愛」之說相 近。後則為熟悉的〈大同與小康〉課文內容,知是儒家。 C  出自《論語•顏淵》。語譯:不合禮的事不要看,不合禮的話不要 聽 , 不 合 禮 的 話 不 要 講 , 不 合 禮 的 事 不 要 做 / 出 自 《 墨 子 • 兼 愛》。語譯:看待別人的封國像看待自己的封國,看待別人的封邑 像看待自己的封邑,看待別人的身體像看待自己的身體。 →前則「守禮」,為儒家所重。後則「視人如己」,乃墨家精神。 D  出自《論語•雍也》。語譯:自己要立身,也要使他人能立身;自 己要通達,也要使他人能通達/出自《孟子•告子》上。語譯:人 對於身體,每一個部分都愛護;每一個部分都愛護,便每一個部分 都會加以保養。人沒有對任何一尺一寸的肌膚不加以愛護的,便沒 有對任何一尺一寸的肌膚不加以保養。—此段主旨在說:體有貴 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 → 前則「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乃熟悉的儒家之論。後則只談人 對於自身的感受,不及於其他,雖有「兼所愛」等語,但不是墨 家。

(15)

國文考科

評 析 題目所問簡單講,就是選出前儒、後墨的選項。但各選項所錄文字太過 簡短,除非是考生共同學習過的課本文字,否則殊難判別。A選項後半 的「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出自《中庸》,對考生而言是陌生的, 僅憑「仁、人、親親」幾個關鍵字詞就須判別屬於哪一家派思想,這是 測驗考生的記憶知識。其他選項也多少都有這樣的問題。D選項後半的 「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 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明顯是為了增加誘答性,故意選此以與題幹的墨 家「兼愛」產生相似感覺。然而《孟子》此段之重點在「體有貴賤,有 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 人」,這一重點結論不出現,令考生要如何判別是何種家派之言? 難 易 度 難 類 似 題 《大滿貫國文總複習》第 210、221、324、325 頁 《文言文 30 篇大講堂》第 27 頁先秦諸子政治主張、第 50 頁九流十家 6 下列元曲運用一連串比喻,所要嘲諷的對象是:   奪泥燕口,削鐵鍼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膆裡尋豌豆,鷺 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佚名〈醉太平〉) A汲汲名利,奔走鑽營者 B百般挑剔,吹毛求疵者 C貪圖小利,極力刻剝者 D興風作浪,無中生有者 答 案 C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本篇題目全名為〈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譏貪小利者」為曲 文之意,答案亦由此而出。貪官剝削百姓,窮盡一切手段,搜刮民脂民 膏,C選項的「刻剝」意為侵奪剝削。從曲文中的「奪」、「削」、 「刮」、「覓」、「尋」、「劈」、「刳」、「下手」這些動詞可以歸 結出所嘲諷的對象是「貪婪者」。 譯 注 從燕子口裡奪取本用以築巢的泥土,從針尖上刮削鐵屑下來,從鍍金佛 像表面刮取金粉後還要仔細搜查尋覓,一點也不放過。即使什麼都沒有 的地方也要硬找出東西來。所以能在鵪鶉的膆囊中尋出豌豆,在鷺鷥的 瘦腿上劈取精細的肉絲,在蚊子的肚腹內挖取油脂。虧得你這尊貴的高 官下得了這等手段。 1  膆:音ㄙㄨˋ,同「嗉」,即嗉囊。鳥類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如 囊,在食道末端。食物在嗉囊裡經過潤溼和軟化,再送入前胃和砂 囊,利於消化。 2 刳:音ㄎㄨ,挖取。

(16)

試題解析

3 虧:幸虧的反說,表示譏諷。 4  老先生:此處為舊時官場中的稱呼,宋時已有如此用法,但非仕途 常稱,元時始稱於官場。王世貞《觚不觚錄》:「京師稱極尊者為 老先生,自內閣大小九卿皆如之。」 評 析 題幹文字有趣,比喻生動,容易聯想。作答時對選項中的「汲汲」、 「鑽營」、「挑剔」、「吹毛求疵」、「刻剝」、「興風作浪」等文字 要正確了解意思,才易作答。本題實兼有測驗語彙能力的效果。 難 易 度 易 7 依以下蘇先生的看法,滁州瑯琊山可能是「瑯琊閣」的發想來源,其所持的理 由是: 滁州瑯琊山之得名,或謂司馬伷曾暫駐於此,或謂司馬睿曾避亂於此。 司馬伷是司馬懿之子,封瑯琊王,率兵平吳時接受吳主孫皓的投降。司 馬睿是司馬伷之孫,十五歲襲瑯琊王爵位,西元 318 年在江東重建晉 朝。二人皆與六朝都城金陵關係密切。電視劇《瑯琊榜》中,則有個與 此山同名的組織「瑯琊閣」,攪動了大梁帝都金陵的風雲。因此,若要 說劇中「瑯琊閣」的發想可能來自瑯琊山,是有跡可尋的。 A曾有兩位瑯琊王對金陵政局產生影響 B滁州瑯琊山上有晉代所興建之瑯琊閣 C瑯琊山是西晉伐吳與東晉重建的據點 D「瑯琊閣」藉瑯琊王之名在金陵為亂 答 案 A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A  因瑯琊王司馬伷(ㄓㄡˋ)曾率兵平吳,其孫司馬睿襲瑯琊王爵位, 後在江東重建晉朝,「二人皆與六朝都城金陵關係密切」,故謂 「曾有兩位瑯琊王對金陵政局產生影響」,此一說法正確。 B  「瑯琊閣」只出現在電視劇《瑯琊榜》中,現實中並無「晉代興建 瑯琊閣」之事,故本選項有誤。 C  引文中的「司馬伷曾暫駐於瑯琊山」,並非為了「西晉伐吳」; 「司馬睿曾避亂於瑯琊山」,亦非為了「東晉重建」,故瑯琊山不 是西晉伐吳與東晉重建的據點。 D 「瑯琊閣」非真實史事,故「藉瑯琊王之名在金陵為亂」有誤。 評 析 本題屬檢索訊息加文意推論題,即使是未看過電視劇《瑯琊榜》的考 生,縱使不知道史實與戲劇劇情的差異,還是能根據選項中的敘述判斷 正誤。若考生能把握「劇中『瑯琊閣』的發想可能來自瑯琊山」句中的

(17)

國文考科

便更為容易。 難 易 度 易 8、9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8、9 題。   德國作家赫塞曾把孤獨比喻為「荒野之狼」,文學 家用來形容孤獨的意象無疑都非常有力,只可惜太個人 化了,我想尋找更具普遍性的意象。   孤獨的面貌並非只有悲傷,它也可以是欣然而美好的;事實上,孤獨乃是人必 然的存在狀態,也是一種回歸和自由,且常存於深刻的互動中。我在中國哲學裡找 到一個簡潔有力的「太極圖」,很適合說明孤獨的特質。太極圖由陰陽(黑白)兩 個對稱而對立的半部所組成。如果把陰比為孤獨,把陽比為交會的話,非常能說明 孤獨和交會的關係。首先,陰陽兩個半部裡各自包含著對方顏色的若干細線,這反 映出:沒有所謂純粹的孤獨,也沒有所謂純粹的交會。其次,兩個半部間有一灰色 的中間地帶,這和兩者互為對方底景的特質相似。最特別處是在陰的中央位置有個 白點,在陽的中央位置有個黑點,這似乎意味著:在人我交會的極致中,人有可能 會突然體驗到最深沉的孤獨,而在孤獨的極致中,人也可能會突然體驗到自我和天 地、人際之間最深沉的交會。   用太極圖來象徵孤獨還有一個優點:它可反映出孤獨和群體生活二者對人同等 重要,是體驗世界時不可偏廢的兩條路徑。 (改寫自菲力浦•科克《孤獨》) 8 下列敘述,符合上文文意的選項是: A文學家每為孤獨所困,但描繪的內容都是個人化的經驗,難以引起讀者共鳴 B孤獨和交會的關係就好比陰、陽,二者互滲於對方之中,不可能真正的獨存 C要完整體驗世界必須同時過著孤獨和群體生活,讓自己處於灰色的中間地帶 D 太極圖中的白點象徵在孤獨中能安慰我們的朋友,黑點象徵人心深處的黑暗 面 答 案 B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A  由引文的「文學家用來形容孤獨的意象無疑都非常有力,只可惜太 個人化了」之語,無法推得本選項的「文學家每為孤獨所困」、 「難以引起讀者共鳴」等結論,故所述有誤。 B  文中「把陰比為孤獨,把陽比為交會」,陰陽各自包含著對方、彼 此沒有所謂的純粹存在、兩者互為對方底景。此與「二者互滲於對 方之中,不可能真正的獨存」之說相合。

(18)

試題解析

C  引文謂「孤獨和群體生活二者對人同等重要,是體驗世界時不可偏 廢的兩條路徑」,並無「讓自己處於灰色的中間地帶」,故本選項 有誤。 D  太極圖中的黑、白點乃意味著「在人我交會的極致中,人有可能會 突然體驗到最深沉的孤獨,而在孤獨的極致中,人也可能會突然體 驗到自我和天地、人際之間最深沉的交會」,並不是象徵「人心深 處的黑暗面」與「能安慰我們的朋友」。 評 析 太極圖的陰陽二元—融攝對方、沒有絕對的純粹、互為對方底景、向 對立面轉化,這些哲理特色可以運用在許多方面,兩種對反的概念都可 以安入此一圖型模式,引文中的「孤獨」與「交會」是乍看對立而實則 可以相互融攝、沒有純粹、向對立面轉化的概念。作者的套用與比附十 分精巧,作答時掌握「太極」的哲理原則,判別選項並不困難。 難 易 度 易 9 下列文字,最能表現上文畫底線處情況的選項是: A臘月既望,館人奔告:「玉山見矣!」時旁午,風靜無塵,四宇清澈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C 明日拉顧君偕往,坐莽葛中,命二番兒操楫。緣溪入,溪盡為內北社,呼社 人為導 D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答 案 D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A  只有景物描寫,未見孤獨與交會之情狀。出自陳夢林〈望玉山 記〉。語譯:十二月十六日,客棧的人跑來告訴我:「玉山出現 了,可以看見玉山了!」當時將近中午,風靜悄悄地,空氣中沒有 任何塵埃,天地間一片清澈乾淨。 B 未見孤獨與交會之情狀。出自蘇軾〈赤壁賦〉。 C 未見自身孤獨與人我交會之書寫。出自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D  當地人「從太守遊而樂」,是人我交會;「太守之樂其樂」,此樂 只存於歐陽脩心中,可視為是「欣然而美好」的「深沉」孤獨。能 在交會中體驗孤獨,故本選項正確。出自歐陽脩〈醉翁亭記〉。 評 析 選項須符合「在人我交會的極致中,人有可能會突然體驗到最深沉的孤 獨」的標準,四個選項都有主角與他人,因此皆須細體主角是否有從人 我到自我的心境轉折,各選項誘答性高。A選項的陳夢林〈望玉山

(19)

國文考科

記〉,曾在 97 年學測考題以題組型式出現,測驗重點是景物變化。 〈望玉山記〉一文兩度受青睞,其重要性往後應受到注目。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大滿貫國文總複習》第 237、289 頁 0、q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0、q 題。   少壯時不喜住在固定的地方。當遊覽名山勝水,發現一段絕佳風景時,我定要 叫著說:「喔,我們若能在這裡造屋子住多好!」。忘記哪位古人有這麼一句好 詩,也許是吾家髯公吧?「湖山好處便為家」。行腳僧煙簑雨笠,到處棲遲,我常 說他們的生活富有詩意。程垓《書舟詞》中,有我欣賞不已的一首〈滿江紅〉: 「葺屋為舟,身便是煙波釣客;況人間原是浮家泛宅。秋晚雨聲篷背穩,夜深月影 窗櫺白,滿船詩酒滿船書,隨意索。也不怕雲濤隔,也不怕風帆側,但獨醒還睡, 自歌還歇。臥後從教鰍鱔舞,醉來一任乾坤窄。恐有時撐向大江頭,占風色。」詞 中的舟並非真舟,不過想像他所居的屋為舟,以遣煙波之興而已。我有時也想假如 有造屋的錢,不如拿來造一隻船,三江五湖,隨意遨遊,豈不稱了我「湖山好處便 為家」的心願。不過船太小了,那幾本書先就愁沒處安頓;太大了,惹人注目,先 就沒膽量開到太湖,不能擘破三萬六千頃青琉璃,周覽七十二峰之勝,就失卻船的 意義了。 (改寫自蘇雪林〈家〉) 0 下列文句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行腳僧煙簑雨笠,到處棲遲」描述行腳僧失意飄泊而浪跡天涯 B「滿船詩酒滿船書,隨意索」說明作者好客,詩、酒及書任人索取 C「獨醒還睡,自歌還歇」描寫眾人皆醉我獨醒與漁歌唱和的情景 D「擘破三萬六千頃青琉璃」意謂行船於澄碧的太湖之中 答 案 D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A  引文謂「行腳僧煙簑雨笠,到處棲遲,我常說他們的生活富有詩 意」,無提及「失意」,故本選項有誤。 B 「隨意索」是主人在船上隨手可取來詩酒書,並非「任人索取」。 C  「獨醒還睡,自歌還歇」描寫作者自家行徑,與眾人無涉,亦無唱 和之事。 D  「擘破」指船行過水面,「青琉璃」形容水面碧綠,故言「行船於 澄碧的太湖之中」是正確的。 注 釋 1  吾家髯公:作者蘇雪林的「吾家」本姓為蘇,又有「髯公」稱號 的,知是蘇軾。

(20)

試題解析

2  湖山好處便為家:出自蘇軾〈臨江仙•龍丘子自洛之蜀,載二侍 女,戎裝駿馬。至溪山佳處輒留,見者以為異人。後十年,築室黃 岡之北,號靜安居士。作此記之〉:「細馬遠馱雙侍女,青巾玉帶 紅靴。溪山好處便為家。誰知巴峽路,卻見洛城花。 面旋落英飛 玉蕊,人間春日初斜。十年不見紫雲車。龍丘新洞府,鉛鼎養丹 砂。」蘇雪林改「溪山好處便為家」為「湖山好處便為家」。 3  行腳僧:到處漫遊的僧人,亦稱「雲水僧」。 4  煙簑雨笠:簑衣斗笠兩種雨具,此借指隱者的服裝或隱者優游自適 的生活。 5  棲遲:遊息、滯留。 6  葺屋:草屋。葺,音ㄑㄧˋ。 7  煙波釣客:避世隱居於江湖的垂釣者。 8  浮家泛宅:謂以船為家,浪跡江湖。 9  篷背:亦作「背篷」,捕魚人用來遮雨的斗篷,安於背上,俯身抓 魚時得以遮覆全身。 0  窗櫺:即窗格,窗上的格子,古時在上面糊紙或紗以擋風。櫺,音 ㄌㄧㄥˊ。 q  隨意索:隨意拿取。 w  雲濤隔:翻飛著白浪的波濤隔斷去路。 e  風帆側:張帆乘風而行的船因風浪而傾側不安。 r  臥後從教鰍鱔舞:在船艙臥睡後,聽憑泥鰍和鱔魚一類小魚群在船 的四周舞動。從教,聽任、任憑。 t  醉來一任乾坤窄:大醉醒來心情舒爽,但覺自己可以鼎立天地,忽 覺天地也變得窄仄了。一任,聽憑。 y  江頭:江邊、江岸。 u  占風色:察看風向。 i  「擘」破:音ㄅㄛˋ,分開、剖裂。 評 析 本題測驗對於引文語句、字詞的理解。A「棲遲」、B「隨意索」、C 「還睡」、「還歇」、D「擘破」、「青琉璃」,只要對上述詞語能正 確掌握意思,就會較容易判斷答案。正確理解詞語是解讀文句、文章的 基礎,是此一類型題目所宣示的意義。 難 易 度 易

(21)

國文考科

q 作者引述髯公詩與程垓詞的用意是: A表達依江山勝景而居的嚮往 B流露出無處不可為家的豁達 C慨嘆屋狹而不能滿室詩酒書 D惋惜不能以船為家任意遨遊 答 案 A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題目問「作者引述髯公詩與程垓詞的用意」,所以須從文中作者對於蘇 軾詩與程垓詞的評述細加體會。文中「忘記哪位古人有這麼一句好詩, 也許是吾家髯公吧?『湖山好處便為家』」是關鍵重點。A「表達依江 山勝景而居的嚮往」與「湖山好處便為家」相應。文末作者又言「我有 時也想假如有造屋的錢,不如拿來造一隻船,三江五湖,隨意遨遊,豈 不稱了我『湖山好處便為家』的心願」,再次點明旨意,因此答案為 A。 評 析 B「流露出無處不可為家的豁達」是誘答選項,也是媒體刊載的有爭議 答案。但作者在引文前後都說了「湖山好處便為家」,因此A「表達依 江山勝景而居的嚮往」才是正確選項。而且「無處不可為家」與「湖山 好處便為家」其意並不相近,前者範圍大,後者範圍小,須有所分別。 此題被列入爭議題,作答難度較高。 難 易 度 難

(22)

試題解析

w、e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w、e 題。   達爾文在《人和動物的情緒表達》中指出:人類和較低等動物主要的情緒表達 並非經由學習,而是來自天生或遺傳,越是相近的物種,情緒表達就越相似。例如 許多動物在面對危險時會毛髮豎立,以使自己看來更威武、兇猛;人類的雞皮疙瘩 其實正是汗毛豎立的輕微現象,也是哺乳類親戚表情的遺跡。   稍後的學者繼續探討此議題。多人主張情緒可分基本情緒和非基本情緒:前者 如恐懼、快樂、驚訝、憤怒等,為生物的基礎反應;後者是由基本情緒混合而成的 高階情緒,如恐懼和驚訝會混合為警覺,而恐懼和快樂則易混合為罪惡感。高階情 緒通常被認為是認知的運作,比基本情緒更能顯示出物種和個體間的差異。   臉部表情、肢體動作和言行舉止都是情緒的表達方式,且有其展示規則。學者 艾克曼表示:情緒的表達方式會受到學習和文化的影響而變弱、增強或以其他方式 加以遮掩。「展示規則」界定了人可以在何時何地對何對象展示何種情緒,以及可 以展示的方式和程度,這是社會化的一部分。 (改寫自約瑟夫•李竇《腦中有情》) w 下列敘述,符合上文文意的選項是: A達爾文認為人和較低等動物的情緒表達完全相同,但稍後的學者修正該主張 B達爾文認為人類雞皮疙瘩的反應,乃哺乳類動物面對危險時情緒表現的遺留 C人和動物擁有同樣的基本情緒,但動物的認知能力較弱,無法擁有高階情緒 D高階情緒來自認知與學習,高階情緒越多的人,說明其表達力和道德感越高 答 案 B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A  文中認為「人類和較低等動物主要的情緒表達並非經由學習,而是 來 自 天 生 或 遺 傳 」 , 而 非 「 人 和 較 低 等 動 物 的 情 緒 表 達 完 全 相 同」。文中又認為「稍後的學者繼續探討此議題」,而非「稍後的 學者修正該主張」,故本選項有誤。 B  文中認為「許多動物在面對危險時會毛髮豎立,以使自己看來更威 武、兇猛;人類的雞皮疙瘩其實正是汗毛豎立的輕微現象,也是哺 乳類親戚表情的遺跡」,依此,本選項敘述正確。 C  文中認為「高階情緒通常被認為是認知的運作,比基本情緒更能顯 示出物種和個體間的差異」,並無提及「動物的認知能力較弱,無 法擁有高階情緒」,故本選項有誤。 D  文中認為「恐懼和快樂則易混合為罪惡感。高階情緒通常被認為是 認知的運作」,並無提及「高階情緒越多的人,說明其表達力和道 德感越高」,故本選項有誤。

(23)

國文考科

評 析 一一比對選項文字與引文可以發現,錯誤選項不是引用不合原意,就是 引用文字與原文無關,本題屬於擷取訊息類的題目。雖是跨領域的科普 類素材,但判讀並不難。 難 易 度 易 e 下列畫線人物的情緒表達方式基於「展示規則」而進行調整,以致其言行舉止 呈現了前後差異的選項是: A 到了年關,掌櫃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端午, 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B 轎夫擡進後堂,月香見了鍾離義,還只道萬福。張婆在旁道:「這就是老爺 了,須下箇大禮。」月香只得磕頭 C 范進因這一個嘴巴,卻也打暈了,昏倒於地。眾鄰居一齊上前,替他抹胸 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眼睛明亮,不瘋了 D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答 案 B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題幹謂:「展示規則」界定了人可以在何時何地對何對象展示何種情 緒,以及可以展示的方式和程度。題目要求選出「言行舉止呈現了前後 差異」的人物。依此: A  掌櫃前後只是重複「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這句話,並無前後差 異。出自魯迅〈孔乙己〉。 B  月香一開始只是欠身道萬福,禮數一般,在張婆提醒下才磕頭行大 禮。符合「言行舉止呈現了前後差異」的標準。出自馮夢龍《醒世 恆言》。 C  范進先被打暈昏倒於地,後來在眾鄰居幫助下漸漸喘息過來,皆是 生理反應,無涉心理活動,故並無「展示規則」。出自吳敬梓〈范 進中舉〉。 D  王戎不為所動,之後有一番回答說明,並無前後差異。出自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語譯:王戎七歲時,曾與幾個小孩出外遊 耍,看見路邊的李樹,結實纍纍壓枝欲折,其他幾個小孩都爭相跑 去摘李,只有王戎絲毫不動。有人問他為何不去摘?王戎答說: 「李樹長在路邊還能留下那麼多果子,不必去嚐也知是苦李。」問 的人取來一嚐,果然真的是苦澀的李子。 評 析 兩個選項出自課內,兩個出自課外,比例平衡,不會明顯的暗示答案。

(24)

試題解析

而且每個選項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前後兩種言行舉止,必須一一細思,方 得真實。題目設計既平實又精密。 難 易 度 易 r、t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r、t 題。   子思見老萊子,老萊子聞穆公將相子思,老萊子曰:「若子事君,將何以為 乎?」子思曰:「順吾性情,以道輔之,無死亡焉。」老萊子曰:「不可順子之性 也,子性剛而傲不肖,又且無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故人之所傲 也。夫事君,道行言聽,則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聽,則亦不能事君,所謂無死 亡也。」老萊子曰:「子不見夫齒乎?雖堅剛,卒盡相摩;舌柔順,終以不弊。」 子思曰:「吾不能為舌,故不能事君。」 (《孔叢子•抗志》) r 關於子思「不能事君」的原因,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不能順己性情 B不願愚忠枉死 C無法為民喉舌 D難以道行言聽 答 案 C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A  子思最後領悟到「吾不能為舌」,所以「不能事君」。做人像舌頭 一樣的柔順,這不是子思的本性,故本選項「不能順己性情」所述 正確。 B  子思所言「無死亡焉」之意較難掌握,日本學者冢田虎的《冢註孔 叢子》解為「言無徒為君死亡也」(見傅亞庶《孔叢子校釋》,北 京:中華書局,2011 年,頁 232),本選項「不願愚忠枉死」之說 與此相合。依此解,選項所述正確。 C  引文中的「言不聽」指「國君不能聽從自己所說的話」,而非「不 能為民眾代言(無法為民喉舌)」,故本選項所述錯誤。 D  子思自言:「道不行,言不聽,則亦不能事君。」與本選項所述之 意相合。 譯 注 子思見了老萊子,老萊子聽說魯穆公將任用子思為相,老萊子說:「如 果你事奉魯國國君,將會怎麼做呢?」子思說:「順著我的性情,以正 道相輔,不會徒然的為君王而死。」老萊子說:「不可以順著你的性情 來做事,你的性情太剛直又傲視品行不端的不肖者,而且不會想為君王 而死,不是可以做國君之臣的人。」子思說:「不肖者因品行不端,所 以才被人所傲視。事奉國君,依正道而行,國君自會聽從你的話,那麼 怎會有死亡之禍呢?正道不能推行,所說的話國君不能聽從,那麼也就 不能去事奉國君了(國君自不能傷害到你),這也就是我所謂的不用為

(25)

國文考科

君王而死。」老萊子說:「你難道沒有見過牙齒嗎?雖堅硬剛強,最後 因相互摩擦而消磨殆盡;舌頭則是非常柔順,最終因此而不會弊敗。」 子思說:「我不能像舌頭一樣柔順,所以我知道自己不能事奉國君。」 評 析 本題雖問的是何者非「子思不能事君的原因」,其實選的是沒有出現在 引文中的敘述,所以C「無法為民喉舌」成為答案至為明顯。而B「不 願愚忠枉死」對應引文的「無死亡」、「無所死亡」(直譯:沒有死 亡、沒有死亡之理。考生也可能一時理解為:無死亡之憂、不怕死 亡),須再引申發揮,判斷上恐較困難。 難 易 度 難 t 依據上文,最符合老萊子之意的選項是: A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B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C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D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 答 案 B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老萊子認為:柔順勝堅剛。依此標準判題。 A  守禮節不依附權勢、盡忠職守不改變原則,皆易違逆君上,招致危 害,顯非柔順之道。出自《論語•八佾》。語譯:君主使喚臣子應 合乎禮的要求,臣子事奉君主應盡忠職守。 B  生為上,死為下,故知柔弱勝堅強,柔順乃生存之道。出自《老 子》第七十六章。語譯: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 是屬於生存的一類。 C  此談名分次序,對不合者必有糾正,顯非柔順之道。出自《論語• 子路》。語譯:名分不正,那麼言論就不能合理;言論不能合理, 事情就不能成功。 D  孟子主張有所不為,原則明確,易與國君利益有所衝突,而遭忌 恨,顯非柔順之道。出自《孟子•公孫丑》上。語譯:做一件不正 當的事情,枉殺一個無罪之人,因此而可以得到天下,也都不會去 做。 評 析 依循「柔順」之理這個標準,即能正確選答。四個選項中只有B選項出 現「柔弱」一詞,其他選項誘答性不高,本題較為簡單。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文言文 30 篇大講堂》第 50 頁九流十家

(26)

試題解析

二、多選題(占 24 分) 說明: 第y題至第d題,每題有 5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 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 均答對者,得 3 分;答錯 1 個選項者,得 1.8 分;答錯 2 個選項者,得 0.6 分;答錯多於 2 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y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C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D 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 而舊志亦不「備」載也 E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 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喜,入「謝」 答 案 ACD 測驗目標 A3.字義的辨識與應用 詳 解 A  南「極」瀟湘:窮盡,引申為至、到達。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意有所「極」:至。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B  「比」及三年:音ㄅㄧˋ,等到。「比」和「及」同義。出自《論 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比」門下之車客:比照。出自《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C  「躬」造左公第:親自。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躬」耕於南陽:親自。出自諸葛亮〈出師表〉。 D  鮮能「備」善:全部。出自曹丕《典論•論文》。 舊志亦不「備」載也:全部。出自連橫〈臺灣通史序〉。 E  寄雁傳書「謝」不能:推辭。出自黃庭堅〈寄黃幾復〉。 入「謝」:向人表達謝意。出自蒲松齡〈勞山道士〉。 評 析 全部出自課內,與以往部分選項或每一選項之一取自課外材料的方式, 有所不同。好處是雖然選項文句簡短,因為已學習過,並不妨礙考生解 讀;缺點是無法測驗考生將所學予以轉化應用的能力。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大滿貫國文總複習》第 109、121 頁 《文言文 30 篇大講堂》 第 40 頁重要字(詞)義及延伸補充、第 334 頁 重要字義及延伸補充

(27)

國文考科

u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之語意關係可以是「如有一分耕耘,則得一分收 穫」,下列文字前後句具有相同語意關係的選項是: A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B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C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D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E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 答 案 CD 測驗目標 A5.語法的辨識與應用 詳 解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前一分句先提出一種假設的條件,後一分句 說出在此條件下出現結果的句子。 A  「可畏惟人」是「怨不在大」的遞進說明。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 疏〉。 B  「聞道有先後」與「術業有專攻」兩者為並列關係。出自韓愈〈師 說〉。 C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為提出的假設條件,「敢以煩執事」為在此 條件下將會有的結果。出自〈燭之武退秦師〉。 D  「斧斤以時入山林」為提出的假設條件,「材木不可勝用也」為在 此條件下會出現的結果。出自《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E  「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說明結果,「其原皆生於無恥也」說 明原因。出自顧炎武〈廉恥〉。 評 析 全部選項出自課內,基於考生已了解全文文意的設定,所以橫空切出的 短短選項文句,才具備可以推敲其語法應用的條件。只要將「如…… 則……」的用法一一套入各選項,檢查是否合理,不須對語法術語的了 解,也能正確判別答案。但是如果對課文不夠熟悉,就會增加作答難 度。 難 易 度 難 類 似 題 《大滿貫國文總複習》第 170、256 頁 《學測主題週週練•國文》第 70 頁第七週第 18 題

(28)

試題解析

i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名片的種類式樣之多,就如同印名片的人一樣。有足以 令人發笑的,有足以令人駭怕的,也有足以令人哭不得笑不 得的。若有人把各式的名片聚集起來,恐怕比香菸裡的畫片 還更有趣。 官僚的名片,時行的是單印名姓,不加官銜。其實官做 大了,人就自然出名,官銜的名片簡直用不著。惟獨有一般不大不小的人物, 印起名片來,深恐自己的姓名太輕太賤,壓不住那薄薄的一張紙,於是把古往 今來的官銜一齊的印在名片上,望上去黑糊糊的一片,就好像一個人的背上馱 起一塊大石碑。 身通洋務,或將要身通洋務的先生,名片上的幾個英文字是少不得的, 「湯姆」、「查利」都成,甚而再冠上一個聲音相近的外國姓。因為名片也 者,乃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的表現。 (梁實秋〈名片〉) A單印名姓而不加官銜的名片,表示名片主人並不看重外在的虛名 B有些人無法自我肯定,只能用層層疊疊的官銜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C作者將名片上的官銜喻為大石碑,暗指為官者應知任重道遠之意 D作者對於通洋務者必在名片加上英文姓名,語帶嘲諷,不以為然 E名片比畫片有趣之因,在於可從中看出各種不同的人格表現方式 答 案 BDE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A  引文謂「官僚的名片,時行的是單印名姓,不加官銜。其實官做大 了,人就自然出名,官銜的名片簡直用不著」,是名片主人對自己 的名聲頗有自信,而非不看重外在的虛名。 B  從「有一般不大不小的人物,印起名片來,深恐自己的姓名太輕太 賤,壓不住那薄薄的一張紙」,可知「有些人無法自我肯定」,只 能用許多官銜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C  「把古往今來的官銜一齊的印在名片上,望上去黑糊糊的一片,就 好像一個人的背上馱起一塊大石碑」,是用以形容作繭自縛,不是 「任重道遠」之意。 D  「名片也者,乃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的表現」,作者對於通洋務者 必在名片加上英文姓名的描述,有嘲諷其崇洋之意。 E  名片有令人發笑的、駭怕的、哭不得笑不得的,都是因為我們從中 看到不同的人格表現方式。 評 析 本題屬檢索訊息加文意推論題。引起爭議的是D選項,之所以有爭議還 是因為引文太短,因為只從「身通洋務,或將要身通洋務的先生,名片 畫片:早期菸商 為宣傳產品並防 止香菸折損,在 菸盒中放置的小 圖片。

(29)

國文考科

上的幾個英文字是少不得的」這樣的敘述,實很難判斷作者是否有「語 帶嘲諷,不以為然」之意。但從引文一開始即謂:名片「有足以令人發 笑的,有足以令人駭怕的,也有足以令人哭不得笑不得的」,無一正面 肯定之處,則知「名片加上英文姓名」,亦不會有正面意義。可是像這 樣引文一開始便否定以下所論事物,考生掌握此線索便可據以判斷答 案,引文其他文字的重要性便大為降低了。 難 易 度 易 o 傳統文人常針對畫作題詠。下列詩句,意在強調畫作逼真的選項是: A嬋娟不失筠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B興來寫菊似塗鴉,誤作枯藤纏數花。筆落一時收不住,石棱留得一拳斜 C北苑時翻硯池墨,疊起烟雲隱霹靂。短縑尺楮信手揮,若有蛟龍在昏黑 D名工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氣蒼梧烟 E峰頭黛色晴猶濕,筆底春雲暗不開。墨花淋漓翠微斷,隱几忽聞山雨來 答 案 ACDE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以下各詩說解,參據:張晨編《中國題畫詩分類鑑賞辭典》,瀋陽:遼 寧美術出版社,1992 年 5 月。 A  「低耳靜聽疑有聲」句,將畫作中的竹子帶入現實,十分逼真。出 自唐•白居易〈畫竹歌〉。語譯:附著白粉的竹節姿態秀美動人, 瀟灑自然深具天然景致的情韻。抬頭一看忽然覺得這不像只是畫出 來的竹子,俯首用耳靜聽彷彿可以聽得到風吹拂竹林的聲響。 B  「枯藤纏數花」、「石棱留得一拳斜」皆是石濤形容自己作畫時筆 隨興走,不但顧不得形似(菊如藤纏花),連預先構想的位置也不 能維持(石棱留拳斜),此與「逼真」概念完全相違。詩中「拳 斜」之「拳」不是指「拳頭」,意為「卷曲、彎曲」。出自清•石 濤〈菊竹石圖〉題畫詩。語譯:興致一來畫菊花像是隨意塗抹而 成,讓人乍看誤以為是乾枯的藤蔓纏繞著數莖花。筆勢酣暢直落而 下一時收束不住,畫中石頭的邊角於是留下一小塊地方沒有沾塗到 飽滿墨色,奇石因而看起來呈現彎曲傾側的特殊姿態。 C  「疊起烟雲隱霹靂」與「若有蛟龍在昏黑」,皆強調畫作的生動逼 真。出自元•吳鎮〈董源夏山深遠圖〉詠畫詩。語譯:董北苑(董 源)的用墨之法十分巧妙,靈動的墨染神韻在畫作中翻騰而出。其 作畫以水墨逐層點染,瀟灑神奇,成功表現煙雲變幻的姿態,畫面 當中似隱藏著霹靂之聲。雖然此圖只是信手塗抹於短小的篇幅間,

(30)

試題解析

但氣勢雄渾,氣韻生動,似有蛟龍翻騰在墨韻之中。(董源於南唐 中 主 時 任 「 後 苑 副 使 」 , 「 後 苑 」 即 「 北 苑 」 , 故 世 稱 「 董 北 苑」。) D  「驅山走海置眼前」、「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氣蒼梧烟」 皆強調畫作的生動逼真。出自唐•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 歌〉。語譯:名工巧匠尋繹靈感、思索內容,揮動彩筆完成此畫。 畫中所現,宛如驅動移置真實的高山大海來到我們眼前。滿室因著 這幅畫映照著山中草木翠綠之色,彷彿伸手即可掃拂。我似乎見到 那滿山紅赭、狀似雲霞的赤城山,與煙雲繚繞的蒼梧山。(此詩係 李白為當塗縣尉趙炎所題寫。粉圖,指粉壁上的彩畫。) E  「隱几忽聞山雨來」將畫作與現實結合為一,增添畫作逼真的感 覺。出自清•惲壽平〈山雨圖〉題畫詩。語譯:遠望山峰頂上看似 放晴也似溼雨流淌,但見一團黛綠色,我的筆下畫作自然也摹繪出 了一片黯淡的濃雲。山雨欲來之前的烏雲翻滾(墨花),布滿天 空,遮斷原本青翠縹緲的山色,倚靠几案的我忽然聽到屋外山雨沛 然而至的聲音,彷彿這也是我畫中的聲音啊。 評 析 所謂畫作的逼真,不只是形似──事物如在眼前,如D「驅山走海、滿 堂空翠、赤城霞氣蒼梧烟」;也彷彿有聲音破紙而來,如A「疑有 聲」、C「隱霹靂」、E「忽聞(聽聞)山雨來」。形如親見、聲自畫 來,是否逼真,觀此全矣。作答時如若執著於「信手揮」、「若有」等 處,而以此為不真之證,恐怕就誤入歧途了。其實此題最大問題是選項 生難詞語太多,如A「筠粉」、「蕭颯」,B「石棱」、「拳斜」,C 「北苑」、「縑楮」,D「空翠」、「赤城」、「蒼梧」, E「墨 花」、「翠微」、「隱几」。除「北苑」一類非關畫作內容外,其他與 畫作內容物事有關而又令考生費解者,恐將嚴重減損此題的鑑別度。此 題選項之難,從「石棱留得一拳斜」的解題翻譯之望文生義,便可得 知。 難 易 度 難

(31)

國文考科

p 閱讀下列二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甲、 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功名之士,決不能為泉石淡 泊之音;輕浮之子,必不能為敦龐大雅之響。故陶潛多素心之語,李白有 遺世之句,杜甫興「廣廈萬間」之願,蘇軾師「四海弟昆」之言。凡如此 類,皆應聲而出。 (葉燮《原詩》) 乙、 詩文之所以代變,有不得不變者。一代之文沿襲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 語。今且千數百年矣,而猶取古人之陳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為詩,可 乎?故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李、杜之詩所以獨高於 唐人者,以其未嘗不似,而未嘗似也。知此者,可與言詩也已矣。 (顧亭林《日知錄》) A甲文主張詩歌是作者主體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可虛矯造作 B乙文主張創作既要接續傳統,又要開創出自我獨特的面貌 C甲文著重文學與時代的關聯,乙文留意作品與情志的聯結 D二文論及李白與杜甫詩作,皆著眼於二人雄渾高遠的詩境 E二文皆主張詩文本於心性,故當先涵養心性後再專研詩藝 答 案 AB 測驗目標 A8.作品的閱讀與理解 詳 解 A  甲文的「詩是心聲」係主張詩歌是作者主體情感的自然流露;「不 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係認為詩歌不可虛矯造作。本選項 正確。 B  乙文的「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係認為創作要接續傳統;「似則失 其所以為我」係主張要開創出自我獨特的面貌。本選項正確。 C  甲文應是留意作品與情志的聯結;乙文則著重文學與時代的關聯。 本選項錯誤。 D  從「李、杜之詩所以獨高於唐人者,以其未嘗不似,而未嘗似 也」,可知引文並未著眼於二人雄渾高遠的詩境。本選項錯誤。 E  引文只談及「心聲」,未提及「心性」。本選項錯誤。 譯 注 甲、 詩歌是心中思想感情的顯現,不可以違逆心意而作出詩句,也不能 違逆心意而作出詩句。熱衷功名的人,絕不會有嚮往泉林奇石之 境、寧靜淡泊生活的詩句;輕佻浮誇之人,一定不能作出敦厚樸實、 高尚雅正的詩句。所以陶淵明的作品多是表現純潔心境的語句,李 白有超脫塵世的詩句,杜甫詩中興起「希望得到萬間高廣房屋以庇 護天下寒士」的心願,蘇軾詩中希望師法子夏而有「四海兄弟」之 言。凡是屬於這一類的情形,皆是因應心中思想感情而作出詩句。   1  杜甫興「廣廈萬間」之願: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 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你認為1760年代英國對北美洲殖民地 實施的經濟政策對當地人民生活帶來 甚麼負面影響?參考資料A,解釋你的

依其採計考試科目成績原始總分增加 3.75%;若同時通過原住民文 化及語言能力並持有證明者,則依其採計考試科目成績原始總分增 加 5.25%。優待錄取名額為 7 名,甲組 3 名(男生 2 名,女生

4 月 10 日晚間 9 點 7 分,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影像成功被人類解析出來,是

高中課程的必修科目「中國語文」設有「戲劇工作坊」選修單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bridged ed.). New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本書立足中華文化大背景,較為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了回族傳統法文化的形成基礎、發展歷

有的人是天生的領袖人物,有的人則是後天培育而成。美國的華倫‧班尼斯(War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