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 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前 言"

Copied!
1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前 言

戲劇是一種文學體裁,而戲劇演出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戲劇 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向來都是中國語文和文學課程中的重要學習材 料。戲劇演出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它具有多重和多種的教育功能。

戲劇與教育互相結合,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也可以發揮不同效 果。教育戲劇(Drama-in-Education)在不少學校,也有推動,且已有 相當的發展。至於將戲劇融入學科,則因應不同學科的性質,可以 有不同的融合方式。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表現,這與戲劇的 綜合特性十分契合。將戲劇融入中國語文教育的學習,有助拓寬語 文學習的空間,提高語文學習的趣味。

高中課程的必修科目「中國語文」設有「戲劇工作坊」選修單 元,目的是透過劇本分析和編演,提升學生的溝通和表達等語文能 力。「戲劇工作坊」選修單元的設立,極具創新性。為此,由 2008 年起,教育局開始舉辦一系列培訓課程,協助教師了解此單元的設 計理念、教學原則和方法。教育局為了進一步協助開設「戲劇工作 坊」的學校,掌握此單元的特質,首先製作了《中學中國語文戲劇 教材系列(一)》之「戲劇工作坊:蘋果(APPLE)教學法」,供教師 參考。

這一輯戲劇教材主要是「戲劇工作坊」選修單元培訓課程的資 源整理,內容包括教學設計示例、學員佳作評點,以及培訓課程實 錄片段。這些資料,既可以配合高中中國語文科「戲劇工作坊」選 修單元於 2010 年 9 月在學校施教,學校也可以將其中的一些戲劇元 素,運用到日常的中國語文課堂之內。這一輯教材之能夠順利出版,

實有賴「戲劇工作坊」培訓課程的導師張秉權博士和陳淑蕙老師的 多番努力,在此謹致以衷心的謝意。教材中所附的實錄片段是擷取

(2)

自於 2009 年 3 月 30 日至 4 月 1 日舉辦的培訓課程。現徵得各學員 的同意,將該課程的實錄片段,輯錄於本教材之內,以助說明,謹 此致謝。

教育局會繼續製作一系列的戲劇教材,供全港中學的中國語文 教師參考、使用。

如對本教材有任何意見或建議,歡迎致函: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 213 號胡忠大廈 12 樓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總課程發展主任(中國語文教育)收 傳真:2834 7810

電郵:secchinese@edb.gov.hk

(3)

目 錄

引 言 1

戲 劇 工 作 坊 : 蘋 果(APPLE)教 學 法 3 教 學 環 節

(一) 確立核心觀念:戲劇行動(Dramatic Action) 8

(二) 掌握結構原則:圖像思維(Pictorialization) 16

(三) 認識語言策略:角色個性(Personality) 22

(四) 自覺琢磨精進:透徹亮麗(Lucidity) 30

(五) 展演、評鑑、總結:整體參與(Engagement) 36

附 件 41

一 戲劇工作坊的 5P

二 電影《摩登時代》內容簡介

三 工作紙:閱讀電影心得(摩登時代)

四 工作紙:閱讀新聞圖片心得 五 《塗城記》歌詞

六 工作紙:閱讀歌曲心得(塗城記)

七 西西《家具朋友》(節錄)

八 鮑慧兒《跟聾人學溝通》

九 阿濃《活字典爸爸》

十 工作紙:尋找人物行動——媽媽(和爸爸)

十一 《你的背包》歌詞

十二 工作紙:閱讀歌曲心得(你的背包)

十三 編作戲劇小品

十四 《伊狄帕斯王》和《雷雨》的情節大綱 十五 西西《開麥拉眼》(節錄)

十六 《雪糕車》歌詞

十七 工作紙:閱讀歌曲心得(雪糕車)

十八 選用劇本片段簡介

(4)

十九 幽默片段示例

二十 《雷雨》劇中人物的關鍵台詞 廿一 龍應台《母親節》

廿二 黃珍妮《媽媽的八個大話》

廿三 電影《重慶森林》中的人物獨白 廿四 《伊狄帕斯王》的兩個片段 廿五 工作紙:角色獨白試寫 廿六 自報家門示例

廿七 工作紙:小品加工(一)(二)

廿八 粵音用字商榷

附 錄 :APPLE 戲 劇 教 學 法 怎 樣 促 進 中 文 學 習 ? 77

「 戲 劇 工 作 坊 」 教 師 培 訓 資 源 81

一 寫在學員佳作之前 83

二 學員佳作精選及導師評點

Miss 王的一天 87

Super Chan 92

菜乾猪肺湯 96 便利貼 100

「富豪」雪糕 104 三 課堂實錄片段(視像光碟)

™ 初試手語

™ 自報家門

™ 建立團體精神

™ 即興表演——肢體組合

™ 感情記憶

™ 人生四階——群像雕塑

™ 閱讀漫畫——重構圖像

™ 解構成語——重構意念

™ 獨白分享——碰撞火花

(5)

引 言

張秉權 陳淑蕙

配合香港中學新學制的推行,中國語文科設立了「戲劇工作坊」選修單 元。這是香港教育史上第一次讓戲劇超越以單篇作品的形式,進入中國語文 課程,讓戲劇藝術的特質、不同元素和實踐風格,融入課堂教學,使教師教 得更活潑,學生也學得更有效。

教育局除於年前發表選修單元設計示例,2008 年起開始舉辦教師培訓課 程,協助老師了解選修單元的精神和施教原則,以掌握在校內實踐這單元的 具體辦法。然而,「戲劇工作坊」始終是新生事物,老師一時間未必能把培訓 課程所學轉化為校本設計,因此,我們乃以培訓課程的內容為基礎,稍作整 理與補充,編成這參考資料,以便老師就便閱覽採用。

一如教育局的設想,我們假設本單元是在中五或中六年級施行,而學校 能在時間表安排上提供「雙教節」。換言之,這單元的 28 小時即 42 課節,是 在 21 個雙教節中進行的。

一般的戲劇活動當然最好有比較寬敞的空間,然而,我們深知學校因環 境的限制,未必能夠為全級各班都提供理想的場地,因此,無論在教師培訓 班或這參考資料中,我們都預設這工作坊是在普通的教室內進行。當然若能 轉到特別活動室就更好,但是,禮堂是絕對不必要的。減省了大教室的負擔,

這單元就更易於普遍推行了。不過,老師卻必須帶領同學稍作「勞動」,把書 桌靠牆堆疊好,以盡量騰出空間。這個習慣若能在工作坊早段已養成,則同 學在小息時已能協助準備,那就最好不過。假如視這堆疊書桌為一進入戲劇 的「儀式」,其意義就更深遠了。

在十多班教師培訓工作坊中,我們感動於好幾百位同工熱誠投入的態 度,也見證了同工們的無限創意。我們深信,只要肯努力嘗試,只要勇於也 善於實踐,大家必能夠把這新生單元推行得好,必定能夠讓中文教學開展活 潑而有趣、多采而有效的新一頁。

(6)
(7)

戲劇工作坊:

蘋果 (APPLE)教學法

(8)
(9)

戲 劇 工 作 坊 : 蘋 果(APPLE)教 學 法

一 、 學 習 目 標

透過戲劇編演的過程,認識人情物理,探索社會與人生,並提高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拓寬視野,發揮創意;從合作編演中,提高協作、溝通和解難等能力。

二 、 學 習 重 點

1. 具體掌握編寫劇本的方法 2. 認識戲劇演出的方法和技巧

3. 善用感情記憶,把握戲劇行動,並運用戲劇語言表情達意 4. 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5. 運用觀察、想像、聯想,從生活提煉素材 6. 增強協作、溝通、解難等共通能力

三 、 學 習 成 果

1. 能聯繫知識和經驗,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技巧編寫劇本 2. 能根據戲劇行動和人物性格,靈活運用各種語言技巧表情達意 3. 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人溝通和協作

4. 能從戲劇的「我/人」關係得到啟發,懂得超越小我,關懷他人

四 、 課 節

共 42 節,每節 40 分鐘 五 、 設 計 取 向

1. 語 文 學 習 為 本 : 本工作坊強調透過戲劇小品的編演過程,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能 力和審美能力,並能發揮創意。首要的學習目標當然是中國語文,而非戲劇演出。因 此,教師不宜過分着重教授學生的表演技巧、舞台設計,以及演出時的服裝、化妝、

道具、音樂等的配合。

2. 戲 劇 參 與 為 用:戲劇是群體參與的藝術創作活動,它具有包含文本、表演、設計、

科技等綜合性,更具有融即興、遊戲等為一的生活性。在高中階段引入戲劇工作坊以 助中文學習,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落實「學生為本」的積極參與精神,極有效用。

至於促進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關係,提高學生的覺察力和感受力,就更是自然而然 的事。

(10)

3. 從 實 踐 中 學 習 : 工作坊是學生透過實踐進行學習的模式,其特點是邊做邊學,而 且是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所以學生獲得的印象遠較其他學習模式深刻鮮 明,學習更為鞏固。因此,教師的角色不是技巧的施教者(instructor)而是過程的引導 者(facilitator),他只是設計學習的框架,盡量發揮每一環節的功能,鼓勵學生認真投 入學習,從而引發創造力,並讓同儕互相啟發,集思廣益,收切磋砥礪之效。

4. 學 習 材 料 的 選 用:戲劇源於生活,故本設計所選用的學習材料,除包括中外劇作,

也包括各種可資啟發的一切材料,如圖片、歌曲、繪本、電影等。只要教師能以戲劇 的角度去觀察,並因應學生的能力與興趣適當剪裁,自能隨手拈來,教材取用不盡。

尤其必須說明的是:由於許多著名的劇本都是多幕劇,考慮到學生能力、課時等因素,

教師應就教學的具體目的,節選劇本的其中一幕或部分片段,讓學生對戲劇元素有清 晰的認識。當然,教師可鼓勵學生於課餘閱畢全劇(獨幕劇或長劇),或作為必修部 分閱讀活動的閱讀材料,以收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彼此促進、互相補足之效。

5. 建 基 於 已 有 知 識 : 學生對戲劇並非完全陌生,如初中及高中的必修部分曾研習戲 劇作品,還有其他科目和不同形式的學習、課外活動的參與,以及或多或少的觀劇經 驗,都可能讓他們留有印象。此外,透過電影與電視等媒介,學生對戲劇元素總會有 些認識。因此,本單元的設計,是基於學生己有的基礎,只要教師因勢利導,學生會 覺得這工作坊活潑、有趣,而積極投入學習。因此,在工作坊之先,不必先安排學生 去認識一大堆「戲劇須知」或先來閱讀一些戲劇名篇,否則,反可能會令學生「漿」

在一大堆概念之中,不夠生活化。

6. 重 視 學 習 過 程 : 學生應有一講義夾,內置「工作紙」和「個人心得」散頁,目的 在:

(1) 記錄不同階段的學習過程,以助學生整理、反思;

(2) 為小組儲備不同的發展可能(如小組編劇時遇到窒礙,可借翻閱舊時記錄來尋找 啟發),以助小組及時解決困難,提煉作品;

(3) 供教師定期檢視,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作為評估學生學習表現的依據;

(4) 工作紙可包括:進程心得、大綱構思、角色劄記、撰寫台詞、加工考慮、反思紀 錄、互評意見、觀劇評論等。不必求全求多,更不必一一收集批閱評分。否則,

良好的設計徒然變為師生的巨大壓力,反為不美。

(11)

教學環節 課節 學習內容 1

A

確立核心觀念:

「戲劇行動」

(dramatic action)

1-8 確立戲劇的核心觀念:

y 行動是推動戲劇發生的基本力量。

y 行動之發生,乃基於感情。「情動於中,

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所有戲 劇中的「言、嗟歎、詠歌、手舞足蹈……」,

都必以實實在在的感情為基礎。

y 有行動,其接受者乃有反應。反應推動反 應,劇情便有了進展。

y 為使「感情(E) Ö 行動(A) Ö 反應(R)」能 真正發生,參與者必須認真溝通。戲劇的 基礎就在溝通,因此,用心聆聽、坦誠交 流,是必須的。

2

P

掌握結構原則:

「圖像思維」

(pictorialization)

9-14 藝術重視的是形象,唯具體可感的形象才能產 生藝術魅力。教師引導學生借不同的藝術媒 介,感悟圖像思維的意義,並懂得以此為組織 情節的方法。

3

P

認識語言策略:

「角色個性」

(personality)

15-22 透過不同時代和風格劇本片段的分析和討論,

讓學生掌握戲劇語言的基本要求,尤其必須與 角色的個性相配合。

4

L

自覺琢磨精進:

「透徹亮麗」

(lucidity)

23-30 以編作劇場的方法,讓學生進入角色,集體創 作戲劇小品。教師又因應學生進度,多所啟發,

刺激學生創意,使能提出可行點子,為小品加 工,讓它精進為訊息完整透徹,兼有亮麗效果 的作品。

5

E

展演、評鑑、總結:

「整體參與」

(engagement)

31-42 各組「預演」小品,學生認真鑑賞,並詳細討 論各小品的得失。各組再就意見自行檢討,在 加工改善後,再作「正式」展演。展演完畢後,

各組於短時間內繳交文本。

(12)

教 學 環 節 ( 一 )

確 立 核 心 觀 念 : 戲 劇 行 動 (Dramatic

A

ction)

本 環 節 學 習 重 點 :

1. 認識戲劇的核心觀念:「戲劇行動」是表現人物與推動情節發展的基本力量;

2. 樹立積極參與的態度,建立團體學習(包括認真溝通、即興協作、共同構建等)

的模式;

3. 開拓閱讀媒介:藉多元閱讀以磨練對生活即自己與周邊人事的觸覺。

課 節 : 第 1-8 節(共八節,即四個雙教節)

課 時 : 每節 40 分鐘,共 5 小時 20 分

第 1-2 節 學 習 重 點 :

1. 樹立積極參與的態度,並享受遊戲樂趣;

2. 建立默契,遵行遊戲規則;

3. 認識「戲劇行動」的意義。

學 習 材 料 : 電影《摩登時代》、附件一(5P) 座 位 安 排 : 傳統式單向,或圍大圈

教 具 準 備 : CD 機、電腦、工作紙、輕音樂 CD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熱身遊戲——打招呼:

y 教師帶領全體學生以肢體和同儕打招呼,例如:

以手觸對方肩膀,繼而是手肘觸對方膝蓋,再而 是腳跟觸碰對方的腳跟,諸如此類,設計宜以新 鮮好玩為佳。

從「劇場遊戲」打招呼開始,

可令工作坊的氣氛活潑。為 求氣氛輕鬆,可以播放適當 的背景音樂。

y 教師主持了兩、三次後,邀請學生出來帶領新的 打招呼方法。

邀請學生主動設計和帶領遊 戲,可貫徹學生積極參與的 精神。

2. 初試手語 ™:

y 以手語打招呼,例如表達:「你好嗎?」「我喜歡

邊誦詩邊做動作,可以喚起 兒時生活片段的感情記憶,

(13)

你!」……

y 教師領導全體學生一邊唸李白《靜夜思》詩,一 邊做相應配合的手語。

效果可以很溫馨活潑。

y 假若教師或個別學生懂得「正規」手語,可以示 範讓大家來模仿,否則,可自創一套具表演效果 的手語。

如課時許可,教師可以和學 生再嘗試另一些詩歌,例如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自報家門 ™:

教師以「自報家門」方式作開場白,簡介 5P1(附件一), 確立本單元宗旨、精神、要求和期望等等。

用「自報家門」的形式開始,

有活潑之長。對教師而言,

這種「教師入戲」(teacher- in-role)的做法不難掌握。

講解規範:

y 幫助學生建立個人學習檔案。例如以文件夾保存 所有學習材料,包括教師派發的工作紙。

y 教師和學生訂定契約,以利工作坊順利進行:強 調「一個不能少」,鼓勵集體積極參與。組員須互 相關顧、彼此尊重,又應注意互相觀摩表演時的 禮貌。

y 以小搖鼓(或其他樂器發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 力和集中力,並協議以此作暫停和等候指示的訊 號。

使學生建立團體意識,也明 白團體儀式的意義。民主的 社會由民主的課室開始。

4. 閱讀電影:

y 教師放映電影《摩登時代》(Modern Times)片段(附 件二)。

好電影很多,《摩登時代》

只是個例子。所選電影片段 必須能突出角色的「戲劇行 動」。

y 跟全班學生略作討論:強調差利「不斷替零件上 緊螺絲」這動作的重要性:此「動作」在電影中 從寫實轉至誇張,終而能有力地突現人物的「戲 劇行動」,即「務要完成上司所指派的任務」。 y 引導學生思考:在機器的支配下,人的價值意義

在哪裏?

y 着學生在工作紙2(附件三)上撰寫觀後心得。

「閱讀電影」能奠定「跨界 閱讀」的特點:只要教材有 效,即可兼收並蓄,盡為我 用。

y 教師着學生自備一本筆記簿,以隨時記下學習心 文化藝術是超越國界的。在

1 5P 是 Past, Purpose, Process, Payoff 和 Proposals,詳見附件一。在工作坊之初,教師須先與學生認真地訂 定契約,一則能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二則能確定「遊戲規則」,使學生尊重學習,這有助解決課室秩序問 題,有利工作坊順利進行。

2 教師不必採用全部工作紙,可按需要選取、修訂和派發。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填寫工作紙的目 的是為幫助他們整理思想感情,而不是為了評分。因此,學生填寫工作紙後可自行保存以作參考,教師 不必每次都收集評改,否則,令學生深感壓力而滋生煩厭情緒,那就得不償失了。

(14)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得。這本筆記簿日後也可以用作書寫塑造角色的

劄記。

學習中文的過程中,我們適 當地汲取西方的營養以收攻 錯 之 效 , 這 當 然 也 是 合 適 的。在以下的環節我們也會 因應需要參考希臘悲劇、莎 翁傑作,其理相同。

第 3-4 節 學 習 重 點 :

1. 確立彼此溝通的基礎,與組員共同合作,並建立團隊精神;

2. 學習「即興表演」的模式;

3. 嘗試以新鮮角度去重新發現事物,掌握「陌生化」這藝術原理與實踐竅門。

學 習 材 料 : 林一峰《塗城記》(歌詞)、西西《家具朋友》(節錄)

座 位 安 排 : 圍大圈、小組圍圈(每組人數宜在 6 至 8 人之間)

教 具 準 備 : CD 機、電腦、工作紙、輕音樂 CD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閱讀圖像(新聞圖片)——尋找社會人物的角色形象:

y 教師藉新聞圖片與學生分享一些社會人物的形 象。

y 提示學生特別注意這些人物形象的手部動作。他 們的手部動作是否揭示內心的一些什麼?透露了 一些什麼(戲劇)行動?

教師可選取時事新聞圖片約 五至十張,與學生分享,引 發學生對社會時事的觸覺。

y 分發工作紙(附件四),記下對新聞圖像的印象。 這 設 計 既 延 續 上 兩 課 節 的

「初試手語」,也能進一步 鞏固學生對「戲劇行動」的 認識。

2. 閱讀歌曲——尋找社會人物的角色形象:

y 分發林一峰歌詞《塗城記》(附件五)。

y 播放《塗城記》,着學生從中探討主人翁的(戲劇)

行動。

《塗城記》能清晰地從人的 手部動作(寫)去表現其「戲 劇行動」(一心一意、鍥而 不捨地要寫他的「家譜」,

(15)

或宣示其家族「主權」)。

y 在工作紙上(附件六)寫下對這歌曲的印象和感 受。

以曾灶財這「獅子山下」式 的人物故事作教材,既切合 學生的生活經驗,又可引發 學生的同情與共感。

3. 分組——集體協作:

y 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人數宜在 6 至 8 人之間。 若組員過少,則難以分配角 色,亦不容易發揮集思廣益 之效;若組員過多,則意見 難以綜合,且分工困難,或 有組員被忽略。

y 宜隨機組合,如全班圍大圈後,以 1,2,3……個 別報數,把全班共分成四或五組。

組別不宜太多。若超過五組 則教師難以照顧。若讓他們 自由組合,容易讓本已熟稔 者自成一組,則有些同學會 受忽視。

這分組安排貫徹整個學習過 程,故須保持穩定,如非必 要,不應改動。

4. 訂定各組名稱,建立團體精神 ™:

y 組員共同協商,合作以雙手建構一個集體圖案組 合:

讓學生體會集體協作過程中 的成就與樂趣。強調一個不 能少,彼此尊重。

a. 手部圖案須有變化(組員可走位配合)

b. 可考慮以音樂或音效配合(組員可自行創造)

提 示 學 生 嘗 試 在 細 節 加 工

(如高低聚散節奏等),為 以後着意角色的細膩質感奠 定基礎。

y 呼應此集體圖案,訂定各組名稱。 這是個「命名」的儀式。透 過儀式,組員初步建立團體 精神。

5. 即興表演——肢體組合,模倣家電 ™:

y 要求學生發揮想像力,集體建構「微波爐」或「洗 衣機」:

a. 顯示不同組件的操作步驟與過程。

(創作意念要完整)

b. 必須細緻地突出微波加熱或洗衣機洗濯前後 食物或物料的變化。

(刻劃宜細緻、有變化)

從家居電器操作開展活動,

有親切之長。學生或會發覺 自己竟然對一些本以為熟悉 的事物頗為陌生;但透過這 個集體建構的遊戲,又會使 陌生變得親切。這種因藝術 參與而來的觸動和反省,正

(16)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是藝術的功能之一。

y 組員先個人認真想像構思,然後集體討論,最後 確定演出細節和排練。

(構思求新巧,表達講靈活)

y 組員即興演出。其他組別觀摩。

奠定為角色加上細膩質感的 方向。聚焦要點、掌握細節 和把握變化等正是一切文學 和藝術的創作魔法,可進一 步啟發學生的觀察力與想像 力。

要求學生於他組表演時注意 禮貌:安靜集中,認真觀賞。

貫徹彼此尊重的精神。

6. 閱讀文字材料:

y 學生閱讀西西《家具朋友》(節錄)(附件七),並 填寫工作紙。

為即興小品與漂亮文字搭建 橋樑,學生會更能體認文字 親切生動的力量。

第 5-6 節 學 習 重 點 :

1. 嘗試進入感情記憶,並坦誠表達;

2. 以簡單而重複的手部動作建立戲劇行動,從而初步塑造人物角色的形象;

3. 培養認真觀察、專注聆聽、坦誠交流的學習態度。

學 習 材 料 : 鮑慧兒《跟聾人學溝通》、阿濃《活字典爸爸》

座 位 安 排 : 小組圍圈、圍大圈

教 具 準 備 : CD 機、輕音樂 CD、工作紙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劇場遊戲——拍全家福:

y 觀看一幀一家人合影的照片,感受相片中歡樂的 氣氛,然後閱讀一則報道家庭糾紛事件的剪報,

以引發學生對家庭悲歡的感受。

教師可選擇家庭糾紛之類的 新聞作為教學材料,以刺激 學生的想像,引發創意。

y 即興演出——凝鏡定格

a. 組員合作組成一家人,並以凝鏡定格「拍攝」

全家福。

b. 成員可以逐步加入。例如先是母親以某一形

這全家福不一定如傳統般正 規整齊,也不必是真的「拍 攝」。可以是「即興演出」之 後讓每一位成員「跳出來」

(17)

象凝定,然後另一成員加入,再而另一成員 加入,餘此類推。

c. 最後的集體造型應能表現成員關係與彼此間 的感情。

觀察,把這全家福圖像攝入 腦海中。當然,教師可以真 的拍攝下來,把照片送交每 組留念。

2. 閱讀文字材料:

y 討論鮑慧兒《跟聾人學溝通》一文(附件八),並 掌握「能虛心聆聽才能準確理解。」這個重要的 道理。

這篇文章甚具啟發意義,教 師宜與學生認真討論,理解 其要義。因為:學習語文或 表演藝術,都得首先樹立正 確的態度。

3. 引發「感情記憶」——尋找母親的角色形象 ™:

y 教師先請學生安靜下來,放鬆身體,找一舒適的 位置坐下,然後慢慢帶領學生進入回憶:

可播放輕音樂,讓學生安頓 下來,放鬆心情。燈光甚至 可以略調暗一些。

「 我 不 能 夠 忘 記 我 的 媽 媽 , 我 一 想 起 媽 媽……我就記起她那慣見的動作,她的手 總是這樣……她當時在做些甚麼?」稍微停 頓——

「 這個畫面愈來愈清楚,以致一提起我的媽 媽……這個畫面就會清清楚楚的在我腦海 裡出現……我很清楚見到我媽媽的手部動 作……(邊連續以手作勢)她不斷地重複這 個動作(邊連續以手作勢)……我當時在哪 裡?……」

「 看着這一幕,看着這一幕我媽媽那重複出 現的手部動作,霎時間,我感動了……」

教 師 先 投 入 感 情 , 發 揮 想 像,進入角色,語調緩慢而 輕柔。

「 我的媽媽!」稍微停頓—— 音樂調至聲量最弱……

y 教師先安排約五分鐘時間,讓每位學生先認真 地、仔細地回憶母親的慣常手部動作。然後,組 員回到自己的組別,帶着「感情記憶」在組內分 享自己母親的形象。

a. 每位組員先在組內示範母親這個動作,並重 複三次。然後介紹母親當時的情景。最後說 出自己最觸動的地方。

b. 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由隔鄰同學繼續介紹。

如是者全組組員均完成首輪介紹。

c. 次輪發言開始,組員逐一向任一組員發問,

要求補充;也可以就某一母親形象提出自己 的聯想。

任何分享都得以每個人的良 好準備為基礎,這就是先安 排時間讓學生自行回憶的原 因。

學習聾人的溝通方法:認真 觀察與聆聽,先不打岔,不

(18)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詢問,不回應。

學生與人溝通時宜自信而大 方、有禮貌、尊重他人。說 話要有條理,語調要自然。

若能投入情境、真情而誠挚 地訴說故事就更佳。

這過程也能自然而然地讓學 生反思自己與家人的關係。

4. 閱讀文字材料:

y 閱讀阿濃《活字典爸爸》(附件九),以刺激想像,

讓學生討論組內其中一位母親,假若「硬接」這 一特殊性格的父親,那會出現怎樣的情節和場 面?

y 在刺激想像一家人相處的畫面後,讓學生填寫工 作紙(附件十)。

藉阿濃筆下的角色形象,經 碰撞下,會出現有趣的戲劇 行動。

第 7-8 節 學 習 重 點 :

1. 認識感情、戲劇行動與反應( E Ö A Ö R )的關係;

2. 尋找並詮釋不同角色形象的特點,初步掌握借物起興的創作方法。

學 習 材 料 : 索福克勒斯《伊狄帕斯王》(附情節大綱)、曹禺《雷雨》(附情節大綱)、陳 奕迅《你的背包》(歌詞)、David Wiesner《瘋狂星期二》(繪本)

座 位 安 排 : 小組圍圈、圍大圈 教 具 準 備 : CD 機、電腦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閱讀圖片——尋找校園生活的角色形象:

y 觀看圖片、照片,引導學生分享若干校園生活片 段中的人物角色。

y 邀請學生分享對學校生活的觀察與感想。

這正是學生最熟悉的切身經 驗。

2. 閱讀歌曲——尋找其他人物形象(例如朋友或情人的角 這只是一個例子。教師若另 作安排,宜注意選擇想像空

(19)

色):

y 閱讀歌曲:聆聽陳奕迅《你的背包》(附件十一)

體會「以物及人」的創作方法;

y 填寫工作紙(附件十二); y 分享對曲詞的理解和心得。

間較寬的歌曲,讓學生擁有 較大的討論彈性,這樣會有 利於創作的開展。

3. 閱讀繪本——進一步確認戲劇行動與編寫戲劇小品的 關係:

y 閱讀繪本(以《瘋狂星期二》3 為例),同樣是進 一步開拓閱讀內容的做法。

從繪本入手,較能引起學生 的興趣,讓他們真切體會戲 劇元素的意義。

y 解釋感情、戲劇行動與反應( E Ö A Ö R )的關係和 作用,以重申「戲劇行動」的意義(附件十三)。

繪本《瘋狂星期二》抽走了 文字,更能突顯戲劇行動在 情節劇的關鍵作用。

y 讓學生鞏固第一環節的戲劇認知基礎:

E (Emotion)是主角內心強烈的感情。

A (Action)是主角受感情推動而以不同方式去 達成願望,創作時要用具體事件去表現。

R (Reaction)是其他角色對主角行動的種種反 應。

最好能事先物色學生(或五 組各派代表一人),讓他們在 準備後「講」這個故事。當 然,其他同學可以臨時補充 加 工 , 則 課 堂 氣 氛 當 更 活 潑。

4. 閱讀文字材料:

y 閱讀索福克勒斯的《伊狄帕斯王》和曹禺的《雷 雨》,並派發兩劇的情節大綱(附件十四);教師 分析其要點,以便日後在不同環節中跟進。

一為古希臘的偉大悲劇,一 為曹禺最為人熟悉的名著。

不必要求「所有」學生「通 讀」兩劇,可利用學校假期 讓學生瀏覽兩劇,並概略了 解其劇情大要,並在人物安 排、結構特色與語言風格方 面有所體會即可。

3 《瘋狂星期二》(Tuesday),作者與插圖作者均為 David Wiesner,出版者 Clarion Books(1997)。其故事中 沒有文字描述,卻充分運用圖像特質,表現出動感和鏡頭運轉的效果,榮獲 Caldecott Medal。

(20)

教 學 環 節 ( 二 )

掌 握 結 構 原 則 : 圖 像 思 維 (

P

ictorialization)

本 環 節 學 習 重 點 :

1. 掌握圖像思維的能力,並藉此塑造人物,發展情節;

2. 學習用肢體去表情達意;

3. 認識從感情記憶出發,探索創作的多個可能性。

課 節 : 第 9-14 節(共六節,即三個雙教節)

課 時 : 每節 40 分鐘,共 4 小時

第 9-10 節 學 習 重 點 :

1. 積極參與即興表演,進一步掌握即興策略;

2. 學習在舞蹈活動中靈活地調動身體語言;

3. 開拓不同閱讀媒介的觸覺和思路。

學 習 材 料 : 西西《開麥拉眼》(節錄)

座 位 安 排 : 圍大圈、小組圍圈

教 具 準 備 : CD 機、電腦、歌曲《YMCA》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熱身活動——舞蹈4

y 主持人(教師或學生)帶領,略作指導或示範後,

同學一起隨音樂起舞。

教師宜事先邀請學生準備,

讓學生嘗試主持帶領,並學 習當好領導者的角色。

2. 人生四(五)階——群像雕塑 ™:

y 讓學生分組抽簽扮演不同年齡的人物(建議:分 演 5 歲、15 歲、45 歲、75 歲等四個組別;若全 班共五組,則可多加 25 歲這年齡。教師不必以「童 年」、「老年」等詞語去界定這些組別,以免學生 先入為主,簡單地以共性抹煞個性。)

戲劇是綜合藝術,視覺元素 是其重要表達手段。許多經 典作品都會把個別的生命片 段 , 濃 縮 為 一 些 具 體 的 場 面,以鮮明的姿態凝定在人 們的腦海中。

4 例如可播放 Village People 唱的 YMCA,依其節奏及動作跳舞。

(21)

y 組員先討論並決定一個特定的時空/規定情境,然 後逐一或自由上場。各組員以指派的年齡身份出 現,然後,以不同姿態站定或坐下……,集體建 構一個群像。構圖時宜留意角色的彼此呼應關係。

形象發生的具體時空,戲劇 術語叫「規定情境」(given circumstances)

y 最後,全部凝定成一個「定格」(still image)。這 定格形成的集體雕塑宜有高低安排或組合呼應,

因而形成一定的美感。組員中間可以有某些人「跳 出來」觀察,並指導組員微調變化。

工作坊突出這種把概念圖像 化(pictorialization)的辦法,

使作品不致流於乾癟,而最 後的演出也會更具美感。

3. 閱讀漫畫——重構圖像 ™:

y 教師選取(i)王司馬與(ii)榮念曾的四格漫畫各一,

逐幅剪開,分發與每組同學。5

y 每組就四張漫畫自行安排其組合次序,創造一個 有趣的故事;

a. 反覆思量,探索多個可能性,然後篩選一個。

b. 每組(全組)同學輪流向全班講述故事;

c. 在這個階段,同學講故事時不必「力圖」扮 演,集體把故事「講」得動聽即可。

漫畫不一定四格,也不一定 沒有語言,但是,王與榮兩 位的四格漫畫都沒有語言,

而 一 以 親 情 為 主 , 親 切 可 感;一比較概念化,能予人 寬廣的想像空間。

4. 解構成語——重構意念 ™:

y 教師主持,每組派代表抽簽得不同成語。組員討 論後自由組合成語,集體「演出」成語故事;

從漫畫到文字。這種「化成 衣為潮服」的成語遊戲能充 分引發同學的想像力,可以 很好玩。

y 成語宜由獨立的四個元素構成,以利自由組合,

如:

牛鬼蛇神、

風花雪月、

車水馬龍、

人面桃花、

雞毛蒜皮等。

學生可以自由組合並決定次 序,例如「牛神大戰蛇鬼」、

「馬車撞壞水龍頭」等,年 輕人較少背負成語原來出處 的包袱,更可以隨便馳騁創 意。

y 討論多個可能性,多方假設後磨合意念,然後進 行排練。

y 即興演出。 即興這形式因為壓力不大,

學生容易發揮創意;同時,

這形式能衍生許多材料,這 些材料或可供學生日後繼續 探索和琢磨。

5 王司馬的《牛仔》漫畫合訂本由香港博益出版集團出版;榮念曾的概念漫畫《天天向上》,由台北大塊文 化於 2008 年出版。

(22)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5. 解構新詩——重新《斷章》:

y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卞之琳的《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從《斷章》到《再斷章》(即 重新組合該四行),是否同樣 可以讓讀者自由「取義」?

由此可進一步鞏固「創作是 可以有多種可能性的」這一 重要概念。

6. 閱讀文字材料︰

y 讓學生閱讀西西《開麥拉眼》(節錄)(附件十五), 並填寫工作紙。

適時地讓學生安靜下來,閱 讀並寫下小結,有助他們沉 澱經驗,鞏固所學。

第 11-12 節 學 習 重 點 :

1. 運用已有知識,提出對經典作品的理解;

2. 喚起感情記憶,向組員表達個人的感情;

3. 認真聆聽,從而醞釀人物形象和情境,為隨後的集體創作奠定基礎。

學 習 材 料 : 索福克勒斯《伊狄帕斯王》、曹禺《雷雨》、林一峰《雪糕車》

座 位 安 排 : 圍大圈、 小組圍圈 教 具 準 備 : CD 機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借鑒中外經典——《伊狄帕斯王》與《雷雨》:

y 教師和學生探討《伊狄帕斯王》與《雷雨》兩劇 的情節重點;

宜善用這兩個作品,在每一 個環節中都因應不同重點,

以之為研習教材。

y 學生用圖像思維法與其組員討論:

¾ 你能在這個劇本中看到多少個鮮明的畫面?

有多少個「最重要的」畫面?

¾ 各個畫面分別是在甚麼不同的環境發生的?

¾ 每個畫面中有多少個人物?

可以繪畫出來,也可以用文 字描寫。

對這兩個經典作品,歷來有 很多不同的分析,同學不必 在 這 個 階 段 仔 細 深 入 地 探

(23)

¾ 每個畫面中的「戲劇行動」是什麼?

¾ 每個畫面中的人物當時在說些什麼重要的關 鍵台詞?

y 教師重申 E Ö A Ö R 的意義 y 學生各自寫下劄記心得,例如:

¾ 角色形象塑造的特點

¾ 重要角色的關鍵台詞

¾ 人物關係和各自的內心反應

¾ 戲劇行動與情境的關係

討,教師也不必期望同學有 很精到的心得。這裏只是借 兩劇為媒介,讓學生透過討 論交換意見,沉澱所學。所 以,教師不必花費大量時間 去「講解」兩劇,宜相信學 生可以慢慢自行發現並理解 這兩劇的特點。總而言之,

學生能夠揣摩得各個角色的 明顯的戲劇行動,並真切理 解 E Ö A Ö R 的意義,是最 要緊的。

2. 閱讀歌曲——探求創作方向:

y 教師播放林一峰的歌曲《雪糕車》(附件十六)。

這首歌曲很能帶動高中同學 勾起童年至成長的回憶。教 師也可以邀請同學介紹一兩 首與他們自己成長經驗結合 得更親切的歌曲。

y 學生在工作紙(附件十七)上寫下對歌曲的感想。 對曲中人成長的感受,有賴 同學自己投入想像,所以,

在分享之先,安排一小段學 生獨自醞釀和書寫的時間,

是非常重要的。

y 學生跟組員分享童年以至成長的故事。這些故事 可以跟雪糕有關,當然也可以跟雪糕無關,重要 的是背後有真切的感情基礎。

喚起感情記憶,累積創作靈 感。

教師提醒學生別忘了《跟聾 人學溝通》,重要的是聆聽,

不要急着去補充意見,更不 是去批評。

第 13-14 節 學 習 重 點 :

1. 發揮團隊精神,從事磨合意念的過程;

2. 學習如何初步擬定創作方向和框架。

座 位 安 排 : 傳統面向黑板、圍大圈、小組圍圈

(24)

教 具 準 備 : CD 機、電腦、工作紙、學生個人檔案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分組討論——創作方向初探︰

y 未分組前,學生先行安靜下來,細閱自己的個人 檔案和工作紙,整理一下思緒。

y 教師略作回顧:在工作坊的過往教節中,曾試探 不同的創作方向,出現過不同的人物形象如新聞 人物、母親、師生、同學、朋友、戀人,又曾經 喚起以物起興的感情記憶、童年往事和成長經驗 等等,這都可以是戲劇創作的素材……

戲劇是集體參與的藝術,本 工作坊也強調集體協作。不 過 , 任 何 集 體 事 工 要 做 得 好,每一個成員的認真準備 是必需的條件。因此,在小 組分享之先,務必安排不少 於十分鐘的自行醞釀時段。

y 教師再向學生提問:

a. 在所有形象中,哪一個形象最為強烈鮮明?

b. 哪一個事件或記憶的片段最能觸動心靈深 處?

c. 這個形象/畫面是在哪兒(哪個具體時空)發 生的?

d. 在工作坊多次即興表演中,哪一個的印象是 最難忘的?

教師可鼓勵學生在筆記簿中 記下不同的感受和想像,以 便日後可以因應需要斟酌取 用。

y 學生沉澱思緒,寫下所想。

y 各組員先依次分享,介紹他「最鮮明的形象」,這 也是他對本組戲劇小品創作方向的建議。

在分享過程中,組員腦海中 必然經歷召喚感情記憶和發 揮想像等過程。

教師須重申「一個不能少」

的原則;並謹記實踐「逐一 發言,認真聆聽,不作批評」

的原則。

2. 磨合意念,尋找共識——初步設擬方向和框架︰

y 依次回應或詢問,讓首輪發言者都可以再次闡述 其建議。同樣是輪流發言,即使是最沉默的一位 同學,也要鼓勵他發表意見。

在安全而民主的氛圍下,透 過聆聽、詢問、討論和闡釋 的過程,讓學生逐步建立共 識。

y 初步提出「可能的」創作方向,以大綱式的文字 列明下列各項(也可用繪圖方式):

人物角色 規定情景 戲劇行動

醞釀期間,人物、事件等會 漸次衍生。教師宜叮囑學生 務必要讓這些逐漸衍生的種 種都經充分討論,即鼓勵全 組成員一一發言,而其他成 員都認真考慮。否則,太快

(25)

取用某一成員的建議,表面 上看來效率甚高,其實醞釀 不夠成熟。這不夠「民主」

的磨合過程也會嚴重窒礙以 後的集體編作。

「 規 定 情 境 」 (given circumstances),在第 9-10 課 節玩「人生四(五)階」遊 戲時,已曾引入這個概念。

(26)

教 學 環 節 ( 三 )

認 識 語 言 策 略 : 角 色 個 性 (

P

ersonality)

本 環 節 學 習 重 點 :

1. 實踐「閱讀劇場」的經歷,掌握撰寫對白與獨白的技巧;

2. 體會如珠妙語的力量,從而懂得借鑒;

3. 領悟對白隱含的意義,並探究作品的深意;

4. 透過多元閱讀提升賞析及評鑑的能力;

5. 掌握朗讀技巧,以表情達意。

課 節 : 第 15-22 節(共八節,即四個雙教節)

課 時 : 每節 40 分鐘,共 5 小時 20 分

第 15-16 節 學 習 重 點 :

1. 學習如何進入角色,實踐「閱讀劇場」的過程;

2. 適當地掌握語言節奏,演繹不同內容的戲劇片段;

3. 掌握朗讀技巧,更好地表情達意;

4. 賞析前人如珠妙語的奧妙處。

學 習 材 料 : 《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家》(巴金原著,曹禺改編)、

《星光下的蛻變》(陳敢權著)

座 位 安 排 : 圍大圈

教 具 準 備 : 電腦(如需要)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介紹閱讀劇場:

y 教師可以就自己的條件和認識,簡單介紹以「讀」

為主的表演藝術:

a. 例如傳統的說書文學。劉鶚《老殘遊記》寫

「明湖居聽書」,白妞和黑妞的說書如何精 采,已是眾所周知。香港觀眾間或也可以看 到內地表演單位演出的評彈。

香 港 的 進 念 二 十 面 體 於 2003 年曾聯同中國國家話 劇院,演出改編自張愛玲名 著的《半生緣》,其「閱讀劇 場」的形式,引起很大的迴 響。這是「閱讀」能取得良

(27)

b. 台灣近年舉辦「國際讀劇節」。

c. 香港話劇團近來也有一連串的「讀戲劇場」

活動。

好表演效果的例子。

2. 閱讀劇場的儀式:

y 全班圍成一大圈共同參與。

y 在讀劇之先,宜安排一個「進入角色」的儀式:

教師領導同學都站起來,認真地、慢慢地脫下社 會加於我們身上的「無形外衣」,然後才以「中性 的」身份6坐下,進入閱讀劇場。

同學對儀式並不陌生。無論 是每天的升旗禮、唱校歌、

向老師敬禮,以至運動場上 的握手、開球,或種種鼓舞 士 氣 的 方 法 , 都 離 不 開 儀 式。

(帶領動作要緩慢,語調平和而莊重。)

「 讓我們脫下這件無形的外衣:先是胸前的鈕 扣,一粒鈕,又一粒鈕……第五粒鈕也解開了。

我們拉下衣袖,左邊的,右邊的,好,脫下來 了,我們把它摺好/掃平…… 擺放在椅子/椅背 上。好了……我們放下了學生的身份,開始進 入劇中人的世界,我們是劇中的角色了。」

中外的古典戲劇,都是從敬 禮神祇的儀式開始。這些歷 史不必在本工作坊詳述,但 是,在戲劇工作坊中引入儀 式 , 是 既 好 玩 也 有 意 思 的 事。

y 上述的過程必須仔細而莊重。只要教師認真,同 學自會同樣認真以從。這種既是遊戲,又具象徵 意義的儀式活動,同學會很受用。

3. 閱讀劇場的實踐(一)︰

y 各同學圍成大圈坐下之後,教師讓同學根據劇本 片段,進入角色,輪流唸讀台詞。在這過程中,

同學既體味語言之美,又從而領略角色情感與情 節的變化。

教師宜先簡介(絕對不必詳 細,兩三分鐘已足)所選取 的劇本片段的內容。(附件 十八)

y 閱讀劇場宜從愛情題材開始,因為這會讓同學感 到親切,富有年輕人的想像,增強學習的興味,

例如:

《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

《家》(巴金原著、曹禺改編)

《星光下的蛻變》(陳敢權著)

教師可以借發聲器具以調節 唸 讀 台 詞 的 進 行 : 一 般 而 言,宜由一位同學唸完一段 完整的台詞,然後,由鄰座 同學接下來唸下一個角色的 台詞。但有時台詞較長,或 某位同學委實唸得不好,教 師可以自然而然地發聲提示 由下一位同學接力。但教師 宜盡量少發聲,以保持台詞 進行的流暢效果。

鼓勵同學盡量進入角色,投

6 高行健對「中性演員」這個關鍵身分的分析,很值得參考,見《沒有主義》之〈劇作法與中性演員〉,香 港:天地圖書出版社,1996,頁 257。

(28)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入感情,以口語唸出不同台 詞。

這個集體唸誦台詞的過程可 以很美,很有效果。當然,

要取得這樣的效果,選材得 宜是關鍵,既要教學目標清 晰,又不宜太長,使同學的 興趣易於保持。

y 接著教師可安排分組,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三段感 情濃重的戲各有什麼特色。其焦點在於探討語言 和角色「個性」的關係。所謂「個性」,當然也與 年齡、背景、身份等,以及我們一直強調的「戲 劇行動」有關。

y 學生在筆記簿上摘要記下討論心得。

y 分組討論之後,每組可派代表向全班報告其組員 看法;也可安排每位同學選擇其中一個作品,撰 寫報告。

從這三個片段,同學可以體 會 到 台 詞 可 以 寫 得 如 何 優 美,甚至可以達到詩化的層 次。其中《羅》劇用玫瑰和 月亮等為喻,巧妙地刻劃男 女主角的愛情;《家》劇中 的鳴鳳愛得哀痛,又單純天 真;《星》劇則借童話式的 故事以傳達為愛犧牲的主題 等,教師都可以引領同學尋 味欣賞。

第 17-18 節 學 習 重 點 :

1. 在既有的基礎上,提出意見,與組員一起草擬情節大綱;

2. 認識人物形象與語言(台詞)的有機關係。

學 習 材 料 :《雷雨》不同角色的八句台詞 座 位 安 排 : 小組圍圈、圍大圈

教 具 準 備 : 電腦(如需要)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小組創作——情節大綱:

y 承接早前的基礎,共同草擬情節大綱。其重點在:

¾ 戲劇小品的創作方向、故事的基本結構(如 共可分多少個部分);組員每人都要暢所欲 言,務求最後能出現比較清晰的圖像。

可透過集體草擬劇本大綱,

了解學生對劇本基本結構的 掌握,並能初步訂定劇本的 基本主題(或創作方向),

以及提高他們想像、協作、

(29)

¾ 「戲劇行動」要討論得清楚明確,這戲劇行 動要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自然契合,即能處理 好 E Ö A Ö R 的關係。

溝通、解難等能力。因此,

教師在學生討論時,雖不必 再堅持輪流發言的規則,但 仍須提醒他們用心聆聽,並 鼓勵較沉默者大膽發言。

每位學生都應以筆記簿簡單 記下組員共識。一些個人的 零碎想法未能詳細討論,也 可以暫記於此,以待稍後提 出。

能衷誠溝通協作、整合和尊 重不同的意見,是戲劇工作 坊成功的關鍵。

2. 回歸語言(一)——如珠妙語︰

y 教師可在這個環節離開「劇本」,介紹一些幽默的 片段示例(附件十九),以收調劑和刺激之效。

蘇 軾 與 佛 印 禪 師 的 對 話 機 鋒、葉公超的幽默等,教師 可就便取材。

歷年的《讀者文摘》等也有 大量例子堪作教材。

3. 回歸語言(二)——關鍵台詞︰

y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大戲」,主要角色雖只有 八個,但是人物關係複雜,情節變化甚多。教師 可以強調劇中每人其實都有其最重要的一句語 言。(附件二十)這「旨句」可以濃縮地突出角色 的身份、性格、感情和(更重要的)戲劇行動,

例如:

¾ 周 樸 園 :「 我 的 家 庭 是 我 認 為 最 圓 滿 、 最 有秩序的家庭。」

¾ 蘩漪:「不要把一個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

她是什麼事都能做得出來的。」

¾ 侍萍:「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¾ 周萍:「我後悔,我認為我生平做錯一件大 事。」

年前蔣維國在香港演藝學院 導演《雷雨》,特選取這八 句台詞,以突顯劇中角色的 個性特點。

y 教師與學生仔細討論這八句台詞的意義和作用,

並鼓勵學生發表意見。

(30)

第 19-20 節 學 習 重 點 :

1. 學習如何進入角色,繼續實踐「閱讀劇場」的過程;

2. 準確地掌握語言節奏,演繹不同內容的戲劇片段;

3. 以較熟練的朗讀技巧,表達不同角色的情意;

4. 準確地剖析不同風格台詞「美」的關鍵與作用。

學 習 材 料 : 杜國威《聊齋新誌》、袁立勳與曾柱昭《逝海》與《伊狄帕斯王》的片段、龍 應台《母親節》(剪報)、黃珍妮《媽媽的八個大話》(剪報)

座 位 安 排 : 圍大圈、小組圍圈

教 具 準 備 : DVD 機、電腦、王家衛《重慶森林》(電影片段)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閱讀劇場的實踐(二)︰

y 同學先是集體圍讀杜國威《聊齋新誌》、袁立勳與 曾柱昭《逝海》和《伊狄帕斯王》片段,繼而分 組討論每一段台詞的特色。

y 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下列問題:

一如前次,教師可略介紹各 戲劇片段的內容。

¾ 台詞的作用:角色的身份、年齡與個性,能 藉着對白的用語,格調和節奏得到體現。

¾ 與現實的距離:劇本的語言基於現實生活,

但又與現實生活有或遠或近的距離。這是劇 作者在考慮作品主題、時空背景與人物塑造 後的選擇,也跟節奏、趣味等作者的個人風 格有關。

¾ 台詞的多樣化:有些比較生活化,有些則否;

有些是藉獨白來剖析內心世界,有些則藉對 答來憶述過去的生活經驗;還有些是較浪漫 的詩化語言。

¾ 詩化的台詞:即使同是詩化的語言,也有用 語古雅與現代之別。也有些作品在對話或獨 白之中穿插歌謠與朗誦,這或是配合儀式的 需要,或是體現人物的濃情與哲思。

¾ 台詞雅俗有別:把握適切的「距離」,並使生 活化的台詞不流於粗俗。

杜國威《聊》劇能妙設角色 與情境,故能莊諧共融;袁 與曾的《逝》劇融地方漁歌 於現代「話劇」之中,能創 造富特色的情節與人物。兩 者都顯示了戲劇藝術如何創 造與生活的「距離」,而反 能更好地映照現實,達致很 好的劇場效果。兩劇如何處 理角色的獨白,以刻劃人物 性格、具體呈現人物的精神 狀態,也是要集中賞析的重 點。

2. 生活語言賞析——閱讀剪報:

a. 龍應台《母親節》(附件廿一)

藉這兩段資料,教師引導學 生體會語言有求簡的一面。

(31)

b. 黃珍妮《媽媽的八個大話》(附件廿二) 龍文中的兒子,一直都是說 差不多的一句話,但就清楚 有力地表達了他的立場和無 奈。《媽》文用了八句話概 括 了 母 親 的 一 生 , 叫 人 感 慨。

3. 閱讀電影片段:

y 王家衛的《重慶森林》獨白示範(附件廿三): 為了避免把獨白寫得呆板,王家衛變「自言自語」

為有對象的「對白」。

警員六三三向家居雜物傾訴 寂寞的片段,是學習語言的 佳例。

4. 閱讀劇場的實踐(三)︰

y 酣暢有力的獨白,常是挖掘人物心理、剖析角色 關係,以至推動情節發展的利器。

y 經典獨白舉例:《伊狄帕斯王》的兩個片段(附件 廿四)。

在 本 環 節 中 , 從 對 白 到 獨 白,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台 詞奧妙的理想程序。

y 這兩段獨白的要求較高,教師可以物色某一兩位 同學預先準備,以較濃烈的感情唸出來,其戲劇 效果會較集體圍讀更好。

y 學生分組討論後撰寫閱讀心得。

怎樣藉獨白敘事,以收繪影 繪聲之效,怎樣透過獨白以 訴說心底痛苦,更深層地塑 造角色,《伊》劇的兩段獨 白提供了非常好的示範。

第 21-22 節 學 習 重 點 :

1. 與組員共同協作,擬定情節大綱,為戲劇小品的創造奠定基礎;

2. 明確掌握規定情境、人物、戲劇行動等的意義和關係;

3. 準確運用圖像思維的原則,以及應用 E Ö A Ö R 的關係以構思情節。

座 位 安 排 : 分組圍圈

教 具 準 備 : 電腦(如需要)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小組創作——確定情節框架:

y 回到小組創作:教師先重申 E Ö A Ö R 的應用和

教師須繼續提醒每組都要貫 徹「一個不能少」的原則,

(32)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注意事項。

y 小組繼續討論,磨合。組員除繼續以個人筆記本 記下要點外,更推舉一位代表,用圖像思維的原 則把構想的情節區分為四個畫面:

可用四段文字描述;或以四個畫面描畫出來。

即讓每人都有發言機會,不 能讓少數人主宰創作歷程。

「四」只是個方便的數字,

假如一些小組覺得要有三個 或五個畫面、三段或五段文 字,當然也是可以的。但不 宜太少也不必太多。

2. 調準焦點:

y 在已構想的情節中,挑選「最」可觀的一場。並 大膽設想,細意討論:

這是否戲味最濃的一段?

然後草擬「大綱」: a. 確定規定情境

b. 設擬主要與次要人物

c. 再次檢視主角的戲劇行動是否明確,是否得 到貫徹?

這個「大綱」要繪畫或者書 寫出來繳交,成為全組這一 階段的集體成果。這作業也 是評分的主要依據之一。

3. 安排功課(一)——創造角色的劄記:

y 學生自行分配角色,就各自想像所扮演角色的形 象,進入角色,就其身份背景、人物關係等而揣 摩其性格特點、戲劇行動和情緒變化,然後,以 這揣摩的過程和心得為基礎,在其筆記簿內撰寫 創造角色的劄記。

學生的劄記是創作角色的基 礎。

引 導 學 生 各 自 進 入 不 同 角 色,是基於創作先從人物出 發的理念。

y 劄記的內容因應角色的不同可能各有差異,但都 應該力求具體。學生宜發揮想像能力,盡量描繪 角色的特點。一般而言,應包括:

¾ 角色的年齡、外形、職業/學業背景、健康……

¾ 他的性格、意欲、理想、生活習慣、好惡……

¾ 他和其他角色的關係

¾ 他在戲劇小品情節發展過程中的種種變化

每位組員是否都曾參與醞釀 每一個角色,是這個分工創 造角色的環節能否收效的前 提。

y 這份創造角色的劄記須繳交與教師閱覽(這也是 學生在工作坊過程中繳交筆記簿給教師參閱唯一 的一次。另一次是在整個工作坊完成之後)。

透過角色劄記,教師可以了 解學生能否掌握戲劇人物的 塑造方法和技巧。檢視學生 的表現:可根據以下準則:

y 能 否 從 不 同 角 度 具 體 地 塑造角色的特點。

y 能否運用想像、聯想,以 及 各 種 人 物 描 寫 的 手

(33)

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和遭 遇。

4. 安排功課(二)——撰寫角色獨白:

y 教師派發工作紙(附件廿五),着學生撰寫角色在 該選定場次中的獨白。

y 學生須有一安靜下來獨處的時間,好讓「自己」

發揮想像,和創造的「角色」相處、對話,以至 和「角色」相融為一。

演員進入角色(in role)的過 程與技巧,是所有演技訓練 的重點,其實編劇在構思文 本時,也要進入角色。教師 不必在此做什麼理論分析,

讓學生自行經歷即可。

y 撰寫劄記和角色獨白的功課當然可以在課堂內完 成,但是,為了讓學生更安靜地「融入」角色,

更好的安排是着學生回家做家課。不過,在下一 課節繳交之先,教師可以做一些提點(例如是否 在語氣上有一些改善,用詞可否多點變化之類), 讓學生在課堂內做最後潤飾,以收加工之效。

教師收集各組的情節大綱/

圖畫和每個學生撰寫的角色 創造劄記和獨白,這除了是 及 早 掌 握 各 組 的 進 行 情 況 外,也是評估成績的主要依 據。

(34)

教 學 環 節 ( 四 )

自 覺 琢 磨 精 進 : 透 徹 亮 麗 (

L

ucidity)

本 環 節 學 習 重 點 :

1. 通過「編作劇場」的經歷,掌握集體創作戲劇的原則和技巧;

2. 透過協作學習創作與解難,並能夠樹立誠懇認真、投入專注的態度;

3. 感受戲劇的美感經驗,並鞏固與提高其綜合運用語文的共通能力。

課 節 : 第 23-30 節(共八節,即四個雙教節)

課 時 : 每節 40 分鐘,共 5 小時 20 分

第 23-24 節 學 習 重 點 :

1. 與組員共同協作,奠定即興編作戲劇小品的模式;

2. 提高撰寫獨白的技巧;

3. 琢磨創作,以求精進,從而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

座 位 安 排 : 圍大圈、小組圍圈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獨白——自報家門:

y 教師選擇示範或簡介「自報家門」(附件廿六)——

「自報家門」是中國傳統唱說文學中的主要形 式,有利於精簡地樹立人物、交代情節背景。

先審視學生的劄記和獨白,

並即時發還。

啟發學生如何在最短時間以 語言去樹立人物、甚或推進 情節。

教師很容易便可以從散文或 小說舉出大量例子。附件僅 供參考而已。

2. 獨白加工:

y 個人即時為自己創作的獨白加工。加工時參考以 下原則:

a. 符合角色的戲劇行動

一則學生可能受剛才的示範 或簡介所啟發,二則為保證 隨 後 的 環 節 有 具 水 平 的 分

(35)

b. 配合角色的形象性格 c. 帶有濃烈的感情 d. 有抒情性

e. 推進劇情

享,我們要求每個學生即時 在課堂上認真地為其獨白加 工。

3. 獨白分享——碰撞火花 ™:

y 依合理的人物關係(如由父到母,再到…,不必 由隔鄰座位者接續),組員逐一(帶角色感情地)

唸出其獨白。

依一貫原則,一個不能少地 逐一唸出角色的獨白,其他 組員専注地聆聽,不打岔、

不批評。

y 學生認真聆聽每位組員的獨白,在這階段不必急 於篩選。

一 輪 分 享 過 後 , 才 互 相 詢 問、討論、補充。

每一位組員既經歷進入角色 去撰寫獨白的階段,在這基 礎上,較容易開展全劇角色 人物的性格語言。

4. 集體編作戲劇小品——初步即興:

y 組員仔細討論,找出哪幾段獨白最有感情,最具 鮮明形象,最有推動力量,諸如此類。由此共同 決定如何篩選,即哪幾段獨白應該保留甚至加工 發展,哪幾段獨白可以濃縮或暫時放棄,或化為 對白。

學生的語文水平有異、戲劇 經驗不一,為求整體提高,

不宜由一兩位學生全責撰寫 整個戲劇小品的台詞,然後 交由全組組員排戲了事。

y 集體發展對白(假設原先不同的角色的獨白說出 來時有接收的對象,則聆聽者必然有反應,即大 多數的獨白都能夠發展成對白),同時發展情節,

包括發展人物間的關係和變化。

教師適時重申 E Ö A Ö R 和 戲劇張力的關係。

用這個建築於每位組員創作 獨白為小品「支柱」的編作 方法,既能在較短時間內掌 握台詞的性格化,而編作的 過程也較有保證,也比較活 潑。

第 25-26 節 學 習 重 點 :

1. 與組員協力潤飾和加工,發展其即興編作的戲劇小品;

2. 為創作注入獨特風格、色彩與美感。

(36)

學 習 材 料 : 劉以鬯《打錯了》

座 位 安 排 : 座位安排面向黑板 Ö 小組圍圈 教 具 準 備 : DVD 機、電腦、電影《兩生花》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1. 閱讀電影︰

y 觀看電影《兩生花》7片段(第六章:The Puppeteer)。 這部電影中的偶戲片段,表 現死亡與重生,是非常美麗 的一幕,內容、音樂、演員 表演、剪接等均配合得宜。

跟學生分享,對他們的生命 觸覺和美感經驗,都很有好 處。

y 教師重點指出:戲劇語言在廣義上包括很多可 能。「靜默」固然可以是語言,音樂當然也是語言,

而不同種類的「偶」,也為戲劇提供了無限可能。

教師提醒學生:《重慶森林》

內的六三三獨白,其中的肥 皂、洗碗布等,在本質上也 是個「偶」。

2. 閱讀文字材料:

y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亮麗加工與建立風格的不同考 慮,包括:

¾ 從「精緻」考慮(例如怎樣把「規定情境」

中不同「角色」的具體「行動」突出?)

提醒學生在工作坊初段,已 開 宗 明 義 提 出 這 重 要 的 觀 念。

¾ 從「細節」考慮(例如角色是怎樣具體地、

細緻地「表現」他的問題的?)

¾ 從「角色理想」考慮(例如角色有沒有「高 於生活」的理想?有沒有一個追慕的形象或 嚮往的偶像?這形象會否成為情節轉變的推 動因素?)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角色 理想常轉化為夢,成為他們 超越生活局限的「出路」。

y 導讀劉以鬯《打錯了》,與學生討論︰

¾ 從「內容轉變」考慮:如加入一個來人,來 了一通電話,天氣突現變化,身體健康有變 等。

¾ 從「形式轉變」考慮:如開首加一首韻文,

以概括整個小品;結尾用一首韻文來總結(或 濃縮)情節(下場詩);故意把戲變成一個「戲

劉以鬯的《打錯了》,以一個 突然而來的「無來頭」電話,

改變了生死結局,可以給我 們很好的啟示。

西方戲劇歌詠隊與莎劇第一 幕開場詩的作用;又中國古

7 英文名稱: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為奇斯洛夫斯基(Krzystof Kieslowski, 1941-96)於 1991 年的製作。

(37)

中戲」(這是個「某某說的故事」);加入敘事 者(丑角、數白欖或唱南音…),以至加入樂 曲、音效……

¾ 從「變形」或「對倒」考慮:即讓主要角色 變形,或以另一個時空(借用劉以鬯小說概 念)作對照,這是製造距離的大法。

典戲曲的上下場詩也起同樣 的作用。

《人魚公主》、《青蛙王子》

這些童話,早已活用變形妙 法。卡夫卡《變形記》,讓主 角由人異變為蟲,是世界文 學的典型例子。電影《鬼眼》

(The Sixth Sense)、《不速之 嚇》(The Others)和《不赦島》

(Shutter Island)等,則是整個 情節從對面寫起的顯例。

3. 風格加工:

y 教師也提醒同學,一切加工的目的,是為了令作 品更亮麗可觀,更為了使戲劇小品要表達的東西

(思想?感情?訊息?)更澄明透徹,因此,別 只顧追求一些表面的、枝節的趣味。

提示學生避免過份受電視長 篇 劇 的 影 響 , 以 致 人 物 角 色、對白、情節太俗濫與公 式化。

y 組內成員各自檢視現時情節大要是否能突顯主題 思想。

y 學生從個人考慮,在工作紙(附件廿七)上寫下 自己的建議。

與前面的做法相同,教師先 安排五分鐘左右讓學生各自 認真思考,草擬一些「初步 建議」,才拿出來跟組員分 享,這會使分享更具內容,

更有實效。

4. 合寫大綱:

y 小組分享與討論。

y 經仔細討論後,各組提交一份扼要的故事大綱,

包括:

¾ 人物關係表

¾ 人物的戲劇行動

¾ 時序、場景

¾ 重要情節大要

第 27-28 節 學 習 重 點 :

1. 與組員協力具體實踐編作劇場的過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發掘學生的興趣、 、 、 、潛能 潛能 潛能 潛能、 、 、 、特長 特長 特長 特長 協調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 協調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 協調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

多修之 學分數得 認列為自 由選修 2... 外語證照及系證照門檻通過後,務必將『證照正本』送語言中心及系

另外,語文科高中的寫作活動也很多元化,題材亦很生活化,有助提高學生對創作 的興趣。 (高中語文寫作題目舉隅,見附件三 附件三 附件三。 附件三 。 。) 。 ) ) ).. 附件三

確定想通過此劇向觀眾表達哪些訊息方可下 筆。劇作者必須有道德操守和健康的人生價

然而在較古的書上一查,卻還不至於如此虛偽。師覺 授 (南朝宋人,生卒年不詳)

新高中課程中國語文科第十個選修單元:「普通 話與表演藝術」中提到的學習目標,正是期望學 生能「欣賞不同類型的普通話表演藝術,學習語

• 是次修訂 既有優化的地方,亦有 加強的部分 ,希望學生通過語文 學習,更有效地培養必須具備的

訓練目的之一為小組討論中學生擷取材 料時,可用自然流暢的口語表達,不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