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Copied!
4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于富雲、蘇臺鈴 教育研究集刊 第六十一輯第二期 2015 年6 月 頁 67-109 學生試卷建直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的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于富雲、蘇嘉鈴

摘要

回盟窩扭扭回 一 -吉IJ5...-&...而. . . E官間~~~....O( 田間棋甜甜 雖然初探研究支持學生試卷建置對知識統整、精緻化與編寫題目技巧提升的 教育潛能,但其學習效益仍有賴進一步研究驗證'鑑此,本研究嘗試以教學實驗 方式探究學生試卷建置之學習效益。研究日的除探討參與試卷建置線上學習活動 學生在自然科學習之前後認知、情意與行為表現的差異情形,並比較學生試卷建 置與學生出題兩種方式對自然科學習成就、認知以及情意表現的差異效果。配對 t-test分析結果顯示,試卷建置活動能顯著提升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與動機,但對 認知與後設認知策略成效未達顯著水準;此外,試卷建軍活動能促發參與學生的 自我指導學習行為。最後,共變數分析結果發現,學生試卷建置與學生出題在自 然科學習成就、認知及情意表現皆未有顯著差異,顯示兩者具相當的學習效果。 文末,針對本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本研究貢獻與教學、未來研究建議。 關鍵詞:試題編寫、線上學習活動、學生出題、學習成效、學習策略 于富雲,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通訊作者) 蘇嘉鈴,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電子郵件:“yun.ncku@gmail.com 投稿日期 :2014年08 月 01 日;修改日期 :2015年的月 09 日;採用日期 :2015年的月 14 日

(2)

The Learning Effects of a

Student-Constructed Tests Learning Activity

Fu-Yun Yu

,

Chia-Ling Su

Abstract

While the learning potential of student-constructed tests (SCT) for the promotion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elaboration has been suggested

,

its learning effects

warrant further empirical examination. A single-group pretest-posttest 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was adopted to examine if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exposed to

the SCT condition was enhanced

,

while a control-group pretest-posttest 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comparative effects of SCT and

student-generated questions (SQG) on science learning. An online learning system was adopted

to support the associated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he respective groups. The results from

the paired I-tests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and

science learning motivation. Yet

,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student use of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Furthermore

,

SCT induced the

m句 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into self-regulatory behavior. Finally

,

the results from the ANCOVA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ny of the examined variables between the SQG and SCT

Fu-Yun Yu

,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Chia-Ling Su

,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Email:

yun.ncku@gmail.com

(3)

于富雲、藍孟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69

groups. Suggestions for instructional implementations

and 臼ture

study are provided.

Keywords: test construction

,

online learning system

,

student-generated

(4)

壹、緒論

就建構主義與自我調整等當代教育理論觀點論之,現今教育現場採用的學 習評量方式有其侷限 'I生。簡言之,學生課堂練習活動或測驗的問題多來自於教 師或學科專家認定屬相關、重要及有趣的教學內容 (English, 1997) 。然而,已 有研究發現,學者、專家、教師與學生對「相關性」有不同看法(

Aikenhead

,

2008

)。因此,允許學生自己探索及建構問題,以個人觀點去評定哪些研讀主題 或教材屬相關、重要及有趣之學習內容的主張逐漸受到學者與教師的重視。 「學生出題」屬能有效促進理解及監控的認知與後設認知策略(

Rosenshine

,

Meister

,

& Chapman

,

1996)

,其強調讓學習者自我調整與知識建構,以促進高階

思考能力的發展(如精緻化、計劃、評鑑、修改、反思及執行)。此外,學生 出題將學習責任漸次由教師轉移至學習者,將傳統教師傳授學習材料方式提升 至學習者主動反思及建構自我知識,評量日的也從總結性結果評量轉而注重學 生自評及形成性評量。整體論之,學生出題策略符膺當代教育理論的精神(

Yu

,

2012 )

目前,學生出題策略對學習的效益已累積許多實徵研究證據。研究多支持 其掌握精要學習概念、深度認知處理、知識習得及應用、擴散思考模式、自主 學習、學科信心、學習興趣以及高階思考技能(如問題解決、創造能力、批判

能力)的效果 (Abramovich

& Cho

,

2006; Barlow & Cates

,

2006; Brown & Walter

,

2005; Kojima & Miwa

,

2008; Rosenshine et

址,

1996; Wong

,

1985; Yu

,

2012

)。此

外,自 1960年代起累積至今的實證研究,亦驗證學生出題策略對教材理解、學

習成就、學習動機、出題能力、認知及後設認知策略、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學習

態度的正面影響 (Belanich,

Wisher

,

&

Orv 眩, 2004;

Brown & Walter

,

2005; Dori &

Herscovitz

,

1999; Perez

,

1985; Yu

,

2009; Yu & Liu

,

2008 )

有鑑於學生出題策略在理論與實徵研究的整體學習效益,近年來,有學者開

始嘗試學生出題多元方式並進行實徵研究,期進一步擴展學生出題在教學運用

的多樣i笠, I 學生試卷建置」即是在此概念下所發展出的一種新型態學生出題策 略。

(5)

于富雲、蘇嘉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71

目前已有的實徵研究發現學生試卷建置應具學習潛能,例如:

Yu 與 Su

(2013

)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學生觀戚進行初探分析,研究歸結出學生從

事試卷建置活動的兩大學習特質,分別為: 一、參與學生多認為試卷建置活動能提升學生對研習課題整體與全面的觀 凰;透過試卷建置活動,使其不再獨立看待每個章節,而是以更統合與巨觀的觀 點,進行更深入及整體性的回顧以及不同章節概念間的融合、連結、整合與理 解。

二、試卷建置涉及多面向考量以及試題編寫技巧,有利於試題編寫技術層面

的習得(包括試卷架構、試題難度、題目編排、題目品質、章節比重與分配)。

除認知效能之外,參與學生亦多認為試卷建置能給予個人成就戚,並有利於學習

興趣與愉悅戚受的增進。

易,為進一步瞭解學生試卷建置的能力以及建置活動對知識連結與題目精緻

化的影響,于富雲與蘇嘉鈴(2013 )針對參與學生建置試卷的所有題目進行內容

分析,結果不僅發現所有學生皆能於期末完成一份合括整學期授課內容的試卷, 且有超過七成 (74%) 的參與學生能經由試卷建置活動,連結各章節進行出題;

而且幾乎所有參與者 (98%) 均會針對先前已完成的出題進行不同程度的編修,

以增加題目的精緻度。 雖然已有實徵研究發現學生應是具備建置試卷的能力且此策略應具學習潛 能,然現有研究僅採題目內容分析或參與者觀凰分析的設計,故本研究採量化教 學實驗設計方式,以檢測學生試卷建置的學習效益,除欲瞭解學生試卷建置活動 是否能促發參與學生較高認知、後設認知策略的運用,其對學習者學科態度、學

習動機等情意提升以及正向學習行為效果亦為本研究探討的範圍。再者,本研究

所設計與進行的學生試卷建置,與現行學生出題相較,是否能促發相當的學習效 果而為男一學習活動方式,則為本研究男一目的。 綜言之,本研究目的主要有二: 一、探究學生試卷建置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之認知(認知與後設認知策 略)、情意(學科態度與學習動機)及學習行為各層面的影響。 二、學生試卷建置與學生出題策略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之認知(學習成 就、認知與後設認知策略)及情意(學科態度與學習動機)的差異影響。

(6)

貳、學生試卷建置的理論根基:

建構主義與自我調整學習

一、建構主義與學生試卷建置

近年受到教育與心理界相當重視的建構主義(

constructivism)

,源自於對

實證主義 (positivism) 的反動(朱則剛,

2002)

,其根源最早可遠溯至Vico所

提出的知識論點,主張個體知曉(to know) 事物組成與其如何而來(司l白 von

Glasersfeld

,

1989) 。整體而言,建構主義是一種主體或人本的知識論,將做為 認知主體的「人」置於知識論的核心,主要關心認識 (knowi月)與知識兩大現 象,尤其是知識如何產生?認知主體如何瞭解環境?知識結構為何?知識的產生 與獲得?等議題(朱則剛,

2002

;詹志禹,

1996)

經橫跨哲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等領域的發展,近代建構主義雖形成不同分支 與流派,但有其共通與核心內涵(張靜響,

1995

;郭重吉, 1992) 。茲參考詹志 禹(

1996

)歸結各家說法所提出之主動、適應以及發展等三大原則,說明建構主 義的核心內涵及其所延伸的教育觀點。 (一)主動原則 相較於過去認為個體是被動接受環境刺激以形成知識的論點,建構主義強調 個體的主動 i生,即知識是認知個體主動建構而成,而非被動的接受或吸收(

von

Glasersfeld

,

1995) 。根據von

Glasersfeld ( 1989

)的看法,知識絕非被動性的獲

得,而是來自個體將新事物同化至既有經驗認知結構中的歷程。 據此,符合主動原則的建構學習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此 一來,教師不再是知識灌輸、傳授者,而是輔助學習者個人知識體系建立的促進 者。依此原則,在學習素材選擇、情境布置或教學活動設計上,教師應盡量提供 學生建構個人知識的環境條件與活動(吳璧純,

2002 ;

Ste悔,

1991 )

(二)迫愚原則

立基於J. Piaget在 1971 年提出之認知發展論點,

von Glasersfeld ( 1989

)指

(7)

于富雲、錄嘉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73

實) .亦強調個體與他人社會互動的經驗。按照適應原則,個體都是主觀使用自 己的經驗以建構個人知識;知識讓個體經驗得到較合理的解釋,助其適應所處環 境(守|白張靜響.

1995)

就教育而言,由於每個人建構的知識不盡相同,教師視為有用的或正確的概 念、解法並非適用所有學生。因此,教學歷程中,教師應探究、瞭解學生如何看 待與處理學習的材料與內容(

von Glasersfeld. 1989)

.並將學習情境與問題盡量 貼近真實生活情境(吳璧純.

2002)

(三)發展原則 發展原則指知識成長是透過同化、調適與反思歷程逐漸發展而來,此動態歷 程具階層性、漸進發展性,能幫助個體的知識日益豐富、分化精緻。綜合朱湘吉

(

1992) 、徐照麗( 1996) 、吳璧純 (2002 )等學者的看法,發展原則所隱含之 教育意義包括以學生認知模式為教學基礎,學生具體操作應先於公式化知識的學 習活動,錯誤是知識建構的必然歷程,故學習成果應由連續表現來判斷。 綜合言之,以建構主義角度論之,學習是一種自我組織的個人化產物,是學 習者根據自身與環境互動體驗後,主動對學習材料尋求與建立意義的歷程(

von

Glasersfe肘. 1989) 。建構主義教育觀能正視知識的內容,且其所具的意義會隨 個人詮釋而有所不同的特殊與必然性(朱湘吉.

1992

;吳璧純.

2002

;徐照麗,

1996

)。透過學生出題任務,教師強調並尊重學生以個人認知模式與既有學習經 驗為基礎,以決定學習素材的意義性、重要性與相關性,讓學生不僅得以詮釋個 人對學習材料的理解與看法,亦需自行決定合宜的題日呈現方式,是一種將學習 主導權賦予學生的方式。據此可知,學生出題是一種相當契合建構主義本質的學 習活動。而讓學生建置試卷的學習任務,除了出題活動所牽涉的認知歷程之外, 也因為同時要求學生針對比重分配以及各題日順序等進行編排設計活動,所以, 不僅能讓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重要性與意義性的評估與擇選,更能讓學生有實際 呈現學習素材內各概念順序與架構的機會。此歷程除了符膚建構主義主動性與適 應性原則之外,應亦有利於知識的分化與精緻等發展性原則的展現。 二、自我調整學習與學生試卷建置 自我調整學習(

self-regulated

learning) 之理論與研究興起於 1980年代中期,

(8)

持此論點之學者主要關切學生如何在學習歷程中變得精熟,尤其著重於自我指導

歷程的探究 (Zimmerman,

200 I)

,並強調認知、情意與行為的自我調整是課室

中學生學習與成就表現的重要因素(

Pintrich & de Groot

,

1990) 。

Pintrich

(2000) 歸納各學者提出的自我調整學習模式後指出,自我調整 學習是一種學習者主動建構的歷程。歷程中,學習者會預思、計劃與設定學習 目標,並按照日標與環境中的脈絡因素(如工作特性、回饋或評價),進行認 知、動機/情意和行為層面的監督、控制與反思。其中,認知層面的自我調整 牽涉多種與學習有關的策略監督與控制,包括使用後設認真日策略,以進行認知歷 程的監督,並在控制階段進行各種認知或學習策略的選擇與使用,以提升學習 表現。動機/情意層面的自我調整包含對和學習任務有關的動機信念(如日標 導向、自我效能、任務價值信念、)以及情緒(如焦慮、羞愧、悲傷、喜悅、自 豪)之因應策略,例如:正向自我對話(positive self-talk) 、外在動機獎賞、學 習任務價值或與個人日前生活或未來日標的相關性、↑青嵐調整策略(

adaptation

of strategies for

affect) 、防禦悲觀機制(

defensive

pessimism) 、學習結果正向

歸因(

attribution)

,以幫助個體自我價值嵐提升與學習任務動機/情戲之維持

(Pintrich

,

1995

,

2000

,

2004

)。至於行為層面的自我調整,則是指個體主動控制 自身可及之各種資源與投注的努力,例如:時間、學習環境、同儕或師長求助。 根據自我調整學習觀點,不同層面的自我調整學習活動能調節個體、環境與 學習結果之間的關係;學習成果表現會透過反思,進行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學習 策略對任務目標達成成效之認知判斷與情嵐形成,並經此認真日與情嵐歸因的歷 程影響未來學習任務之選擇與動機(Pintrich,

1995

,

2004

)。目前實徵研究多證

實自我調整學習對學業成就表現的關鍵性影響(

Cohen

,

2012; Lee

,

Lee

,

&

Bo月,

2014

)。不少學者亦提出協助學生發展自我調整能力的重要性與方法,例如:

Boekaerts ( 1997

)回顧相關研究後即提出,教師宜給予學習者練習與反思自身策 略使用的機會,使用策略與能力信念擴展後設認知知識,並在學習過程中嘗試進 行自我鷹架,以擴展學生的自我調整能力。 Lens與Vansteenkiste (2008) 建議教 師應教導學生對進行中的學習活動設定明確的末來目標,增加對學習工作的實用 價值戚,並鼓勵讓學生設定立即性以及自我發展或聯繫的內在目標。 Vrieling 、 Bastiaens與 Stijnen (2012) 認為,教師應提供學生充足的知識基礎,以將自我調

(9)

于富雲、蘇Iff.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75

整學習能力所必要之後設認知技巧融入教學中。 Michalsky 與 Schechter

(2013 )

建議教師要傳達對學生自我調整學習行為的支持,並指導或步驟化示範不同學習 策略,使學生瞭解策略的意義以及如何、何時使用策略。 近年漸受學者與教師重視與採納的學生出題策略,正合乎強調自發性本質的 自我調整學習理論。簡單解析之,非設限性的學生出題活動,是藉由讓學習者 擁有對出題標的之選擇與主動權,故應能提供學習者自我導引歷程與各類認知與 後設認知策略的計劃、監督、控制與調整的演練機會,進而對自我調整能力、學 業成就、動機/正向情成等有助益效果。而學生試卷建置,除了與學生出題策略 一樣,應會策動各類認知、情意與行為的監控與使用(如複誦學習教材、監控自 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組織與標示教材內容的重點、求助同學或老師、時間管 理) .外加的題目架構設計與題目順序安排等學習任務,就自我調整學習者「會 根據學習任務與情境特性進行目標設定與認知、情意與行為等層面調控」的特性 論之,應同樣能促發一定程度、甚或強度更高的認知、情意與行為之調整效果。 如前所述,目前學生試卷建置相關研究己能支持其對知識統合、精緻化以及 愉悅學習經驗的學習潛能(于富雲、蘇嘉鈴, 20 日; Yu& 缸,

2013

)。考量已有 研究屬初探性研究(採質性研究,結合內容分析或參與者觀戚分析) ,基於建構 主義教育觀點以及自我調整學習行為與學習成就之間的正向關係,本研究期建立 學生試卷建置促進學習者認知、情意與行為等學習成效的實證研究基礎。

參、研究方法

根據本研究兩大研究目的,以下分別進行研究方法之描述。

一、研究目的一(學生試卷建置對國小生自然科認知策略、後設

認知策略、學科態度、學習動機暨學習行為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與教學肉容 本研究邀請臺灣南部地區一所中型國小五年級三個班級的學生參與線上建費 試卷的學習活動,有效樣本計76人(男生46人,女生30人) 本研究於參與學校全校第一次評量結束後進行,配合自然科教師進行學習活

(10)

動。此期間之自然科教學內容涵蓋「熱對物質的影響」以及「空氣與燃燒」兩單 元。前者包含物質受熱後的變化、熱的傳播以及保溫裝置等三個主題,說明熱能 如何產生與進行傳播、物質受熱後會出現哪些物理與化學變化,以及應用熱傳播 於生活應用的例子。後者包含氧、二氧化碳以及燃燒與滅火等三個主題,介紹氧 與二氧化碳的性質、生活用途及其與物質燃燒的關係'並透過燃燒三要素說明如 何應用於滅火與火災損害的預防。 (二)研究設計與教學實施流程 為瞭解學生試卷建置活動對參與學生自然科認知、情意與學習行為等層面學 習成效之影響,研究者採用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法,並在正式研究前先進行預 試研究。實施程序與目的如下: 1.預試研究 為確保學生試卷建置活動教學安排的合宜性以及研究工具的適切性,正式研 究前,研究者以參與學校另一班( 28名)五年級生為預試樣本,進行共三週的學 習系統與題目編寫訓練教學活動。預試結果確認本研究發展之學習系統以及題目 編寫訓練教學的時間流程安排與解說皆得宜、明確且清楚,惟根據參與者在預試 活動結束後的問卷反應情形,研究者微調問卷的施測內容與作答方式。 2. 正式研究 正式研究主要利用參與學校排定每週一堂的電腦課( 40分)進行。為避免影 響參與班級原已排定電腦教學目標的達成,研究者於教學實驗前,與電腦授課 教師與教務主任分別進行討論並達成共識。於本研究期間,研究者會配合參與學 校該學期電腦課的預定教學主題(包含文件存檔、網際網路、圖片抓取、網址連 結、線上資源使用等) ,讓參與學生於線上學習系統與題目編寫訓練過程中,亦 能習得上列主題的學習。 正式研究主要包含四執行階段(如圖 1 )。第一階段為學生前測量表之填 寫。經由三週次的訓練課程第二階段後,才進入第三階段的學生試卷建置融入自 然科教學活動(其六週) ,隔週再進行最後階段的後測量表施測。以下就訓練週 與學生試卷建置融入教學兩階段進行說明。

( 1

)訓練階段 考量參與學生先前未有出題經驗,亦未曾使用過出題學習系統,而 Crespo

(11)

吋叫阱, 1 3字 社們川付斜斜梅岡山峰誰誰啊咄 hF 湘思想 、』 、』 1.建立出題基本概念(正反例題 試 演練) 回 l 每週優質好題 卷 2. 建立各題型出題標準概念與注 饋 2. 待改進題目 建 意事項 置 3. 不同題型出題練習 學生試 1.包含兩種題型、 4. 建立試卷建置概念與標準 卷建置 試 總題數至少五題 卷 訓練週 融入自 建 2. 試卷架構設計調 (一週) 1.各題型出題介面說明(題目之

圍,

然科教

戶,

後測 儲存、暫存、修改、瀏覽、選 學活動 出 取及多媒體素材上傳)與練習 (六週) 1.瀏覽自己與同儕 題 2. 試卷架構設計與操作介面說明 作品 系 統 (題型、題數、配分比重設 覽 2. 課堂結束前 15分 操 定)與練習 開放 作 3. 試卷調整(各題型間與題型內 題目的順序調整)與練習

"叫

正式研究流程圖

@j

1

(12)

WSinclair

(2008) 研究證實,介入性的出題指導課程能幫助學生出題品質與技 能,本研究特別安排共三週的訓練課程,以達到三大目的:讓參與學生能瞭解此 活動的目的與規範'具備進行試卷建置的核心概念與技能(包括各題型出題技巧 與出題標準﹒以及試卷建置標準) ,以及熟悉所採用的試卷建置系統。另,考量 是非、選擇與配合題是國小考試常見的題型,且皆可用以測量知識、理解與應用 能力(余民寧,

2011)

,本研究選定此三題型屆學生試卷建置活動的題型。 訓練初始階段,教學者以自然科前一次的評量範圍內容,先經由正反例題, 說明學生出題的基本標準與概念,例如:切合主題且屬學習範圍內的重要概念、 敘述清楚明確、答案正確、與生活相關、非直引課本純粹記憶層次等。接續進行 各題型出題注意事項的說明(如表I )後,再安排不同題型的學生練習活動。 表 1 是非、三室渾身E台題的血直標若 題型 出題標準 是非題 選擇題 配合題 I.用字無透露答案 2. 避免使用雙否定詞 1.題幹連續完整,不被選項切斷 2 各選項長度盡量接近 3 選項避免以上皆是/非 4. 選項無透露答案或太過簡單明顯 1.題幹或選項具同質性 2. 選項數量和答案數量相同 3. 選項與答案盡量簡短 確認學生瞭解三種題型出題標準後,參考郭生玉(

1997

)、余民寧(2011

)

建議之測驗卷編擬標準'進一步針對學生試卷建置標準進行範例說明,包括學習 範圍內重要概念整體涵蓋度、重要概念分配得當度、整體難度設計適切性、題目 順序安排妥善,[生、題數得當性等。其中,針對「學習範圍內重要概念整體涵蓋 度」部分,教學者強調學生應針對該週自然科教師上課範圍,就他們認為該範圍 內所涵蓋的所有重要概念進行出題,以確保所建置試卷內容的整體度。至於每個 重要概念在不同題型的呈現情形,則由學生自行評估出題範圍內不同概念的重要

(13)

于富雲、蘇是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79

程度,以及適合搭配使用的出題題型,在題數、配分與順序等部分進行分配與調 整。 在試卷建置系統訓練方面,教學者除了以實例示範'進行各題型出題介面的 說明與學生的線上實際操作練習(含各題型題日之儲存、暫存、修改、瀏覽與選 取;多媒體素材上傳) ,亦針對試卷組織架構設計(包含各題型題數以及各題配 分比重的初始設定與後續調整)以及試卷內不同題型間與各題型內題目的排序與 調整,進行說明與學生線上練習。此歷程中,教學者強調試卷事前重點分配以及 題日編排順序邏輯,性的重要性與操作步驟,以及學生可在試卷建置過程中,視需 要隨時調整試卷題型、題數與配合的架構,以及進行不同題型間與各題型內題日 排序與調整的自由度。 (2)學生試卷建置融入自然科教學階段 此階段中,學生每週皆按照自行設計的試卷架構,參酌出題基本守則與各題 型出題標準,完成包含至少兩種題型、總題數至少五題的試卷建置活動。每週教 學流程依序為:教學者對前一次學生試卷建置活動表現給予整體回饋→學生試卷 建置活動→學生瀏覽試卷活動。 其中,為提升學生對研讀內容的學習,並精進學生建置試卷的能力,教學者 在學生就當週自然科授課內容進行線上試卷建置學習活動前,會選擇該班三至五 則表現最優秀的學生成品以及待改進題日,進行全班整體回饋的說明。回饋內容 除了會針對個別學生出題內容表現優良的部分進行展示與說明,男會對試卷整體 設計表現值得同學模仿的同儕作品進行展現與解釋,以增強學生對試卷建置各項 標準概念的掌握與運用。此外,為鼓勵同儕間的觀察學習,並增加學習效益,皆 會於每次活動結束前的最後的分鐘,開敢試卷瀏覽功能。 (三. )網路學生試卷建置京統

本活動所採用的網路學生試卷建置系統(

Test Authoring & Reasoning Online

Learning System

,

TAROLS) 為第一作者研究團隊參考已建置之「出題與論理知

識系統 J

(QuARKS: Questioning Authoring & Reasoning Knowledge

System) 所

增建的于系統。與QuARKS相同, TAROLS允許學生進行不同類型的出題,並具

備數位網路重要特質(如多媒體呈現、無時空限制、匿名性、大量資料儲存與搜 尋、快速訊息處理、資料即時更新性等)。經此,學生建置試卷峙,能根據個人

(14)

需要與偏好,使用系統內建的不同文字格式或多媒體圖片上傳功能,以對各題目 或選項的重要概念或關鍵詞語進行強化。另,為增加建置試卷的效能,此系統同 時納入同儕互評、瀏覽、練習等功能,允許教師依教學目標與活動所需,將各功 能做即時或事前定時的開放或關閉設定。 依本研究目的,研究歷程中,僅開放建置與瀏覽試卷兩功能。男,為控制總 學習時間,系統僅於各班電腦課時開放參與學生使用。茲先針對學生建置試卷之 操作環境與程序分別說明,再呈現瀏覽試卷之介面。 l 試卷架構建立 如圖 2所示,選擇「選擇課程」功能鈕(步驟 1 '右上角) ,並選定試卷建置 活動配合的課程、單元與班級(步聽 2' 左)以及「建立題目卷」鈕(步驟 3

'

左下)後,即可進行試卷架構設計(步聽4' 試卷內各題型題數與每題配分) 完畢後,即可點擊「編輯題目卷內容」鈕(步聽到送出資料,並進入各題型出 題。 EP- ‘ 'ν--- ﹒

幽幽幽姐姐姐姐..., eJJ&lII1IAIB.lIIIU' 1過棚種功能

勵~~iij• • • • • • • •團團- 鈕(試卷建宜主

--_..._---

、 要功能空間), 入,目喝到~A:.:t.:!:l1U:隅'Cl(+}筍..﹒司'''lo ﹒ 3.

...1l1

U!i'.AJUR"F~..., .s=.~..

.

. . I " I..晨...1...I ._._叮叮山__,._ I 間是 "'·I~IL一到一~可戶開山間間| ~-"一毛主 配分比重規叫“ l ~ II • •

1

c::=31

c::::3

-on

~"~-'~-' I .§ ..會﹒ 1c::=31 c::::31

aI

_,..,...."~,_..,,._..

I

蜘 1 0 1這孟~I 5.溢出試卷架構並進入各 l 團主~[~內...一- 閣型出題活動介面, I

1:Rhii1ilFEE---I~埔峙依鯽…序

程、單元及班級d 、世旦旦旦 ....aIII%.。、..‘ pI'C1la) 12123- 泊挖,

卜勸題目巷鈕真

軍2 建立試卷架構介面 2. 試卷內不同題型出題 根據前步驟所選定的題型,學生點選不同題型標籤分頁鈕(步驟1 '左上 角)以進入不同題型出題空間。點擊有加號的題目圖示(區,步聽2) ,以進行 該題型的出題(如圓3) 。不論何種題型出題,共同輸入欄位為題幹、答案與說 明,選擇題與配合題則另有選項欄位。其中,參照國小試題情形,本活動設定選 擇題為四選項,配合題要求最少兩組、至多10組的選項與對應答案(如圖4) 。

(15)

于富雲、~嘉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81

1 面一仰的哩!因

|自

題目列表 1/0 已逗得的題目 0月 1/1 也 ~3 不同題型出題的題目列表介面 面, i:lII!!:..三 !叫品F'恥,圖…一些這…

、 '13·:~1

軍4 是非、選擇與配合題的出題介面 3. 試卷內題目的檢視、選取、修改與儲存 如圖5所示,已完成的各題目以方框呈現於「題目列表」區(圖5 左上)。學 生點擊任一方框,可檢視該題完整內容(圖5下) ,並以拖曳方式將選定的題目 移入「己選擇的題目」區中(圖5右上)。學生可來回拖曳「題目列表」與「己 選擇的題目」區內的題目,並進行題目內容的修改。完成後,點選畫面上方「儲 存」鈕,以進入試卷清單列表,並視需要,進行下一步聽的試卷結構與順序調 整。

(16)

也 自動 陶...間冊iii(闌珊削筍, B 也糟 甜甜妞m· G'U~轉地 圖阻炮團揖區突酹瞳E函,酌輒耳 B If;I~~Of '" II 軍5 試卷內題目的檢視、選取、修改與儲存介面與功能 4 試卷結構與順序調整

如圖6所示,學生在送出已儲存的試卷(點選唱)前,可利用功能區內建的

「修改內容 J (~)、「修改架構J (品)以及「調整順序J (a) 等功能

鈕,進行試卷內題目之增/刪/調整等編修、題型/題數/配分設定之調整,以 及各題型間與題目順序之調整。學生以簡易的拖曳方式,調整不同題型在試卷內 的呈現順序(如圖7左) ,或任一題型內的不同題目順序(如圖7右) 題目卷清單 No. 使用者名青草 略間3 通目 d@

想空

k 出調蜘鈕修

FIGHTING 2014-01-02

g他

E會 2 E考 2 已有 1

自|阻品

改棚、修改內各

。5:49:55 土問 2 主昆 2 上m:1

|建立運 E 卷|

(17)

于富雲、蘇嘉鈴 是非團 自 III古時揖聶京圍在去!!'P的位置壘t而 詛 回到-年的主晴在去重的位置噩 fb圈,哥 以拖曳方式 題型內的庭

Z

調盤1J I."wnl.~~

: : .

不同Jm型闊的順序ω 間 ~凶l!lHJ!Jiil中 -止情句.語l;j;納A矗四月爾阿傷民

,

置,團

..

利用軍車擱置聶矗 III的幢件不白宮下到串

I~

叫下 fj~. 骨間的;j;1I位 E畫t現喝 1 何者 再 軍 7 試卷內題型間與內題目順序調整介面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的 是事曙 團 前是叫恤攔住問叫鐘 Ie而| II!測一年的太隔在天空的位置龜兔圈,可. Hd 闌珊

7

.酒 F E下 E會 空包 --4 -件 自慨

:

;

"-m

過-扇 E 測 影 竿 用 j e本 配合建 囝 |峭的事缸中正聶叫個角角度 5. 瀏覽試卷 活動期間,本研究參與學生能利用每堂課結束前最後的分鐘,經由瀏覽試卷 功能,審閱班上同儕所建置送出的試卷內容,進行觀察學習。經選擇「選擇課 程」功能鈕(如圖 2' 步驟 1 '右上角) ,並選定試卷建置活動配合的課程、單元 與班級(如圖 2' 步驟2' 左)以及「瀏覽試卷」鈕(左)後,即可進入瀏覽試卷 列表清單。 如圖 8 所示,經點選列表清單內的檢視鈕(國) ,系統即以彈跳視窗的方 式,呈現該份試卷完整內容。另'為方便同儕選取所欲瀏覽的試卷,系統亦建置 不同排序方式與功能,允許學生依出題目卷者、上次編輯時間、人氣(該試卷瀏 覽總人次)、評題人/次、題目來源(同班級/單元內或跨班級/單元)等,調 整試卷列表的順序。此外,系統亦允許學生調整每頁清單所允許呈現的試卷數量 (如圖 8' 下) ,以滿足個人瀏覽的習慣或偏好。

(18)

-阻 V-2-1 悶凶 -3-4 起﹒由一直 個成一巾 -m 局一。 -1

:

關心 r-M 岫一叫闖 恥bmmt-m 叫 獨一一 拉回昌一 -z 臼-單一唱 一制相 niv 圖

了衰盤-一翻開­

LHml

「 |l 草草 I-I踹可惜臨戶

|

3.I許草草

1122710|m| 也I

3

I

2

弘ti!"|1|M|晶I

2

I

3

啦~2411 I肘。 I~!lI

3

I

2

tzr|。|肘。恤I

• I

1

心中 1°/0 I晶 3

I 2

tzrl2|酬。 1~1312

-1=草草草詰... '.I=IE監 D.I ",棺星 D.I IIi需再 7. I!~草 LI赫;:i!la D. I那 |說忠241 , /0/0 I 也l ‘,

可g I~結~2411

1010

I也|﹒ I

1

II

選擇試卷列總頁

|

關21 輛瞬lII2J2:日早 WIli兩1]""""'-::: 呈現的試卷蛤

l

f§J

8

瀏覽試卷功能介面 (四)研究工具 依本研究目的,研究者採用認知學習策略量表、對自然學科態度量表、自然 科學習動機量表以及自然科學習行為改變問卷,以蒐集相關資料。各工具編製基 礎、信效度與內容,簡述於下: 1.認知學習策略量表 本研究使用洪琮琪 (2002 )編製之「認知學習策略量表」。該量表以程炳林 與林清山 (2001) 所編製之「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的「認知」分量表為基 礎,配合研究需要,修訂成以自然科為特定領域,且適用國小高年級學生使用的 版本。 該量表包含認知策略 (J 8題)及後設認知策略(24題)兩分量表。前者為學 習者從事自然科學習活動時,用來增進訊息處理效率的思考或行為,包含複誦 (例題:背誦自然科重點時,我通常一邊抄寫一邊背)、精緻化(例題:讀自然 科時,我會試著把課本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與組織(例題:讀自然科重 點時,我會找出課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等三種策略;後者為在自然科學習活 動中,覺察與監控個人認知歷程與結果的心理歷程或行為,包含計畫。(例題:準 備自然科考試時,我會先回想老師講課的內容,再決定要如何準備)、監控(例

(19)

于富雲、蘇圭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的 題:讀自然科時,我試著找出哪些內容是我瞭解得還不夠好的)、修正(例題: 當我發現我的自然科成績退步時,我會換一個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習效率)以及評 鑑(例題:考自然科考試之前,我會做一些題目幫自己複習)等四種策略。採李 克特六點量尺,由「完全不符合 J (1 分)到「完全符合 J (6分) .得分愈高表 該策略使用頻率愈高。 洪琮琪 (2002 )以小學六年級生進行量表信、效度分析 (N= 303) 。在認 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的斜交轉軸結果分別各抽取出兩個特徵值大於 1 的因素, 其中,認知策略分別抽取涵蓋複誦與組織策略的因素一以及精緻化的因素二,兩 因素合併解釋量主M2.13%

'

Cronbach'sα值是 .96 ;而後設認知策略則分別抽取涵 蓋計劃、監控、修正策略的因素一以及評鑑策略的因素二,兩因素合併解釋量為

63.97% •

Cronbach'sα值是 .97 。考量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兩分量表下各抽取 之兩因素皆達 .30以上的中度相關 (Cohen,

1988)

,本研究使用認知以及後設認 知兩分量表的總分進行認知策略,以及後設認知策略資料分析。最後,以本研究 全體參與有效樣本 (N= 149) 進行信度分析,認知與後設認知策略分量表係數 各主~.92與 .94 。 2. 對自然學科態度量表 本研究採用第一作者在1995年翻譯Germann

(1988)

,-對科學的態度量表」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in School Assessment

,

ATSSA)

.為學生對自然科學習態

度之研究工具。全量表共14題,採李克特五點量尺,由「完全不同意」得1 分至 「完全不同意」得5分,量表得分愈高表示對自然科的態度愈正向。 在量表信、效度考驗上,蔡含章(2010 )以30名小學五年級生的資料進行 分析,斜交轉軸共抽出喜歡自然(共10題,例題:自然課是有趣的)、不喜歡 自然(共14題,例題:自然課蠻無聊的)兩因素,共可解釋全量表總變異量的

75.3% 。以Cronbach'sα為信度分析得.96 0 見,由於兩因素相關性大於.30 '屬

Cohen

(1988) 所提出之中等程度相關,本研究合計兩因素的總分做為參與學生 自然學科態度分數並進行資料分析。最後,以本研究全體有效樣本(N=

149)

進行信度分析. Cronbach'sα值為.88 。 3. 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 本研究採洪琮琪 (2002 )根據廖佳仁(1998) ,-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量

(20)

表」修改而成之自然科學習動機量表為測量工具。該量表計有 14題,為李克特六 點量尺,由「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 洪琮琪 (2002 )以斜交轉軸進行因素分析,共抽出二個因素,分別是因素一 自我效能與期望成功(共八題,例題:我預期在自然課中表現良好) ,代表學生 對自己表現能力與成功機率之信念,以及因素二工作價值(共六題,例題:我認 為學習自然課,對我是有用處的) ,代表學生對學習工作的重要、效用及興趣之 信念,二因素共可解釋66.08%變異量。由於兩個抽取因素間的相關達 .30 中等程 度 (Cohen,

1988)

,本研究合計前述兩個因素的總分做為參與學生自然科學習 動機分數,並進行資料分析。最後,本研究以全體有效樣本(N= 149) 進行信 度分析,得Cronbach'sα值為 94 。 4. 自然科學習行為改變問卷 本研究雖已採用洪琮琪 (2002 )業經信、效度檢驗合宜的「認知學習策略 量表 J '以瞭解學生在認知與後設認知策略的運用情形,然而,考量量化研究 工具編製過程多遵循既定的理論根基(

prior

theory) 而可能隱含未能適切反映 或揭露特定探究議題與情境事件,亦即情境或工具敏風度(contextual

sensitivity

,

instrument

sensitivity) 限制的問題 (Lincoln

&

Gu恤,

1985

,

pp. 239-240; Nunes

,

Martins

,

Zhou

,

Alajamy

,

&

Al-Mamari

,

2010)

,本研究參酌質化研究者的建議,

於本研究實施歷程中深入觀察教學情境,藉以蒐集並整理參與者在歷程中呈現

的學習行為與策略,以為本工具編製之基礎。此外,參酌認知效度(

cognitive

validity) 的概念,工具內各語句描述,力求能適切反映參與者的內在認知過程

( Weir & 0 'Sullivan

,

2011)

,故所編擬的行為量表著重參與者進行試卷建置活動

中,所做動相關與全面的內在運思歷程與行為表徵。 依上列編擬概念與原則,本問卷所涵蓋11 項的題目內容皆為研究者以參與學 生在自然科課堂與試卷建置活動觀察為基礎。此外,為進一步瞭解學生會思考或 嘗試能幫助自己試卷建置任務完成的方法,另依據現場觀察所得,列舉有助問卷 第 11 項任務完成的10種方法,讓學生勾選(勾選選項內容,參見表4) 。此外, 為避免引導,特將「沒有任何明顯的改變」選項置於第一項,讓學生知悉此情形 存在的可能性。 本問卷填答主要設計為複選式。若學生認為參與此活動沒有任何學習行為的

(21)

于富雲、蘇嘉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87

改變,直接勾選第一項即完成本問卷的填答;否則,由學生依照自身嵐受,由 2 至tl11 項次進行所有符合項目的勾選。此外,若學生勾選第 11 項次(我比較會去思 考或嘗試能幫助自己出題活動完成的方法) ,則需繼續針對該項次下所列舉的 10 種方法,進行所有符合項目的複選式勾選(

11-1'"'-'11-10)

問卷計次上,每個項目個別進行勾選人次統計,並按問卷作答人數,計算 每一項目勾選次數百分比,並進行高低排序(票選人數最高排序 1) ,惟在項目 11-1 至 11-10 的勾選次數百分比計算,是以勾選項目 11 的次數為計算分母,再進行 排序。 (五)資料兮析 以配對 ιtest 檢視學生在認知與後設認知策略、自然學科態度與學習動機之 前、後差異情形,並以描述性統計,瞭解學生參與試卷建置後在自然科學習行為 上的改變情形。

二、研究目的二(學生試卷建置與學生出題在自然科認知策略、

後設認知策略、學科態度、學習動機以及學習成就效果差異

比較)

羊毛暸解學生試卷建置(實驗組) ,相對於目前為學界與教學實務界所採用之 學生出題策略(對照組)在學習效益的差異情形,研究者邀請同一自然科與電腦 科教師授課的另外三個班級學生(有效樣本計 73 人;男生 41 人,女生 32人) ,進 行線上學生出題活動。 與學生試卷建置組相同,參與學生出題組之學生每週皆會配合自然科授課教 師的教學進度,利用該班排定的電腦課進行線上學習活動。兩組除了在研究設 計、訓練課程內容、研究實施流程中的學生出題融入教學活動,以及學習系統等 四方面不同於學生試卷建罩組之外,其餘,不論在實驗期間、學科內容、教學 者、正式研究實施流程、出題題型、出題題數限制等,皆與研究目的一相同。此 外,由於研究目的二亦會探討學生試卷建置與學生出題在學習成就上之差異影 響,故額外採用參與學校所編製的自然科定期評量試卷為研究工具,以蒐集參與 學生自然科成就表現。以下僅就兩研究目的實施不同處進行補充說明。

(22)

(一)研究設計與研究實施流程 依本研究目的,採前、後測準實驗設計,學生試卷建置與學生出題兩組是由 同一位教學實施者,依前測量表、訓練階段、學生出題融入自然科教學活動階 段、後測量表等四階段,進行研究實施。其中,在學生出題活動前、後,除了蒐 集學生在認知學習策略、對自然學科態度以及自然科學習動機等量表資料之外, 另蒐集兩組學生的第一、二次自然科評量成績。 考量參與學生先前未有出題經驗,亦未曾使用過出題學習系統,同樣針對學 生出題組安排三週的訓練課程,以確認學生瞭解本活動的目的與規範'並真備 進行出題活動的核心概念與技能,以及使用線上出題學習系統的能力。首先,在 訓練課程內容上,學生出題組僅須接受出題基礎概念、不同題型出題技巧與標準 建立,以及不同題型出題介面功能操作之訓練教學與練習即可。此外,就範例取 材、進行方式與課題安排之順序,亦和學生試卷建置組一樣,以自然科前一次的 評量範圍內容,透過教學者經由正反例題的示範教導及實際練習之方式,說明學 生出題的基本標準與概念以及三種題型出題的出題標準等出題核心知能,之後, 再進行出題系統說明與訓練,並讓學生進行線上出題的實際系統操作練習,以熟 悉各題型標準與系統介面。 在接續六週的學生出題融入自然科教學活動階段中,每週教學流程,與學生 試卷建置組一樣,皆先由教學者挑選該班表現最優與待改進的三到五則學生作 品,以對學生上週的出題活動表現,進行整體全班的回饋。過程中,強調個別題 目宜具有的出題品質以及題目內容與生活經驗的結合性等標準'之後,才進行學 生線上個別出題活動。此階段,學生主要就出題範圍內的學習概念進行數個題目 不同題型的出題,並於每堂課的最後 15分鐘開放瀏覽題目功能,提供同儕觀察學 習的機會。 (二)學生出題京統 1.出題系統介面 類似學生試卷建置組操作的前三步驟,學生需先選擇「選擇課程」功能鈕 (步驟 1) ,並選定出題活動配合的課程、單元與班級(步驟 2) 以及「建立題 目」鈕(步驟 3) 後,才能進入出題功能區。然而,不同於學生試卷建置組需先 針對擬建置之試卷架構(含試卷內各題型題數與每題配分)進行設計,學生出題

(23)

于富雲、錄嘉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89

組僅需直接點選擬出題的題型(如圖 9) ,即可進入各題型出題活動介面(如圖 4) 。此外,因學生僅需配合學習課題內容進行出題,故亦無須針對試卷內各題 型之題數、配分以及各題型間與內題目順序進行設計或修正。 產fig 學生出題建立題目介面 2. 瀏覽系統介面 瀏覽題目的操作步驟與觀看內容皆和瀏覽試卷類似,兩者主要差別在於學生 出題組瀏覽的內容是題目(學生出題組,如圓 10) ,而學生試卷建置組瀏覽的單 位是試卷(如圖 8) 茲將學生試卷建置組與學生出題組就訓練課程內容、學生表現標準以及系 統操作介面三向度,整理成表 2' 以利比較兩組操弄的相同點與差異處。綜合言 之,在訓練課程內容上,兩組學生皆須分別接受出題基礎概念、不同題型出題技 巧與標準建立,以及不同題型出題介面功能操作之訓練教學與練習,而學生試卷 建置組則另需接受試卷建置基本概念與標準,以及線上試卷建置架構設計、試卷 內題目順序決定與調整等功能說明與操作的訓練課程。 依此,在活動進行階段的系統操作介面上,學生出題組主要是透過學生出題 建立題目介面(如圓的直接進入不同題型的出題介面(如圖 4) ,並於活動結 束前選擇進入瀏覽題目介面(如圖 10) 。相對而言,學生建置試卷組則牽涉較多 的程序操作,除了需先進行試卷架構設計(如圖 2) 之外,在完成不同題型出題 (如圓的後,亦需進行各題型題目選入試卷(如圖 5 )、試卷架構與配分調整 (如圖 6) ,以及試卷所含題型題目順序決定(如圖7)等步驟,才能選擇進入試 卷瀏覽功能區(如圖 8)

(24)

.."

"'

.

a電~I 1:揖!2 主含遁詞是 JELA.且. .

!t4

題目排序調酬位以|

"實E ﹒ 逛。文"'"合這建&司Z ﹒ 包 ‘Z主毫-hp .1"薯, 2酬,司》n 電間, 。 01。 過b 法2己丸,.Jr~﹒毫...旨是,嘗過穿響全﹒咱釘~ • III:P.i ~ 書﹒

.

是筆畫畫 :::otJo12-C 101。 也.. '"電間 E語 II-a 字亨:毛~滋是學會有賣! • 氫但.... -:a8.l •• 圖 賽程 2飢》句,. C 101 。 -JI>

K

DI 甜 甜 , 過 閩東踴睡耐心 寫這包~~

』障自個

'- lIdS:

g

.

領縛2: 詣,包》啥去﹒ 目。'。 留 n﹒,單的 完袋,嘻嘻﹒否舊軍這次主書草玄=﹒

國 盟,,.,,. -JI> 輯 .,摳ltlI嗯 'I祖祖臨到眩,

• 1 fJ:<莖 . 1 sa喜 旭、m 。 01。 ill C Zl UUUUII且﹒ 本還e."!::::起~.~~矜維語﹒ e'l“II團司拋暐祖,恤, ‘,但.... 間 . , '"揖 ,.嗯,但 。.,。 也急 且叫“ E壘 。"“偏僻值加以歸回帽 恥 1 賽'~:4J:銬.' 睡 祖閉 ~ 主。,:H:. 也必 ,.‘~ a l '",墊. .

2lU:II 1 IOJ。

a

HI:作冕哺

何霄"泣,是ir: 輛

• 1 fJ:<事

l=

a l !:遍, 目叫“'"甘句,.。 0'。 ~

*

8U鷗間III

E圈. ..,""瓜ltll

因過SZFzS高gSEE‘'﹒,會蓮龜,.,.包..電這足良曇球tEtSzE.q-.aE*ESE 2唔唔- ~ rr::m:!J

' 氫且畫室

.

峙扭 n叫“ 。 01 。 吾吾 字z字nEZZ﹒5-~宅建r主宮會這幫喝﹒爸擅萃,宮會

2郎,.,各 喝盟,

~ 每頁呈現題目棚蜘擇鈕-

I

,o. l~ 主、.且- . 1 ;u.s 訝,叫 CUll。

B

. . . , _ . - :211'"

1111t -咱.

-膚的瀏覽題目功能介面 另,教學者在出題活動表現標準與回鎖上,兩組學生皆以學生成果符合活動 既定題型與題數之標準為重點解說;此外,學生試卷建置組的表現回饋則尚須展 示符合試卷建置概念之學生成品,以進行增強回饋,鼓勵與養成學生對試卷建置 流程的熟悉與實做技能。

(25)

于富雲、蘇嘉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處長的彭笙

91

表2 不用賣齡組在訓練諜控內容、學生表現康華身教師 E續以皮手乏統提伊汁 E之重Y F刀 /L.f

R

學生出題 *優質學生成品: 1.同左 (無) *學生出題 (無) 同左 (無) (無) (無) *瀏覽題目 學生試卷建畫 *品質標準: 1.出題基本標準 2. 不同題型出題標準 3. 試卷的標準(學習範圍內重要概念整體涵蓋 度、重要概念分配得當度、整體難度設計適 切性、題目順序安排妥善性、題數得當性) *優質學生成品: 1.優質題目 2. 優質試卷 *學生試卷建置 l 試卷架構設計 2. 建立題目 3. 題目選入試卷 4. 各題型間與內題目順序決定 5. 試卷架構或各題型間與內題目順序之調整 *瀏覽試卷

\ \ \

組別 項目 \ \ 訓練課程內容 *出題基本概念、標準與本活動目的 *同左 *是非、選擇與配合題三顛題型出題技巧與標準*同左 *三類題型出題練習 *同在 *試卷建置基礎概念與標準 (無) *線上試卷建置學習系統操作說明與學生線上練*線上學生出題學習 習: 系統操作說明與學 生線上練習: (無) l 試卷架構設計(題型與題數、配分比重設 定) 2. 各題型題目出題介面使用(題目儲存、暫 同左 存、修改、瀏覽與選取;多媒體素材上傳) 3. 試卷(題型間與題型內)順序決定 (無) 4. 試卷架構與順序調整 (無) 學生表現標準與*出題活動:建置一份試卷,內容需含至少兩種*出題活動:完成至 教師回饋 題型,總題數至少五題 少兩種題型,總題 數至少五題的題目 *品質標準: 1.同在 2 同在 (無) 系統操作介面

(26)

(三)研究工具 依本研究目的,採用認知學習策略、對自然學科態度與自然科學習動機等三 量表,以及參與學校第一、二次自然科評量試卷。前三者已於研究目的一研究工 真節次內說明,以下僅針對兩次評量試卷進行說明。 兩次自然科定期評量試卷各共 36題,皆包含是非、選擇及配合題等三種題 型。第一次評量主要針對「觀測太陽」以及「植物的奧秘」兩單元。其內部一 致性 Cronbach'sα係數為 .90 '難度介於0 .47~0.85 之間,鑑別力介於0.25~0.56之 間。第二次評量範圍涵蓋本研究進行期間的兩大主題一一「熱對物質的影響」以 及「空氣與燃燒」兩單元。試題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α係數為 O. 冊,難度分布 0 .49~0.84之間,鑑別力介 0.26~0.59之間。兩次評量試卷題型例題如表3 所示。 表3 兩次Z那評量訶者存君主'J!(f!/;直 題型 第一汶評量 是非題 (0) 榕樹的氣生根可以儲存養分 選擇題 ( I)花朵完成授粉後,哪個部位會發 育成種子? iJ)胚珠言)花尊 @子房 (4)雌蕊 配合題 請填上花的構造名稱 n ι7: (花草書) 交 (花瓣) 鬥(雄蕊) 亡 e 雌蕊) 第二;欠評量 ex) 蠟燭燃燒時會用掉二氧化碳' 產生氧氣 (2)下列哪項非二氧化碳用途? l 製成滅火器 2 可以加熱食物 (j)可注入飲料中 @急速食品冷凍 下列現象和哪種熱的傳播方式有關, 請填入代號: 勻傅導災對流鬥輻射 (四)資料兮析 採共變數分析,以比較兩組實驗組學生在認知/後設認知策略使用、自然、學 科態度/動機以及學習成就的差異表現。

(27)

于富雲、蘇Ii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93

肆、研究結果

一、學生試卷建置對自然科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學科態

度、學習動機暨學習行為之統計分析結果

由表4資料可見,經由試卷建賣活動後,參與學生在各研究依變項表現皆有 增長。經由配對 (-test結果發現,學生對自然學科態度、自然科學習動機後測表現 (M值各為 4.76 、 4 .47) 顯著高於前測表現 (M值各為 4 .4 1 、 4.10)

,

(值依序為 2.89與3.13'p<. 肘,惟在認知策略以及後設認知策略使用之差異並未達顯著水 準, (值各為-1. 12與一1.呵 ,

p>

.05 。 表4

學生訶荐崖畫組在各位雙耳穹的揮主主佐

J統計與'He.對t-但'St:7J折將要

體項

n

M ( SD )

t

df

11

2 1.認真日策略 前測

76

3.86 (0.95)

-1.1

2

75

.02

後測

4.01

(1.

20)

2. 後測認知策略 前測

76

4.00 (0.93)

-1.5

6

75

.03

後測

4.17(

1.1

9)

3. 自然學科態度 前測

76

4

.4

1

(1.

27)

2.89*

75

.10

後測

4.76

(1.

09)

4. 自然科學習動機 前測

75

4.10

(1.1

4)

3.13*

74

.17

後測

4

.4

7

(1.1

5)

*p

<

.05

如表 5 自然科學習行為改變自評結果所呈現,除了「沒有任何明顯的改變」 以及「我課後複習或預習自然的時間或次數增加了」兩選項之外,其他九選項

(28)

皆有至少 60% 以上參與者勾選。其中. ,.我會比較注意自然老師上課強調的重 點 J (8 1. 58%) 、「我會更常去翻閱自然課本、習作或評量等與自然科有關 的教材 J (77.63%) 、「上自然課時,我會思考哪些課本內容可以用來出題 目 J (76.32%) 以及「我在上自然課時會比較專心聽課、做實驗、寫習作」

(76.32%

)為勾選人次最多的前三名。男,有不到十分之一參與學生0.89%

)

認為參與此活動並未帶給自己自然科學習行為上任何明顯的改變。最後. ,.先 標明出題範圍內所有的重點,並確保重點都有出到題目 J (69.64%) 、「先找 好要出題的內容,並做好記號 J (60.71%) 、「把可以出題的點子寫下來」

(57.14%

)是最常為參與學生用以幫助自己試卷建置活動完成的三種方法。 二、不同組別在自然科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學科態度、學

習動機以及學習成就之共變數分析結果

進行其變數分析方法前,先進行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以確認不同組別 迴歸線的斜率相同。資料分析發現,所有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皆未達顯著水準, 顯示組別自變項與共變項分數未有顯著交互作用(F值依序為0.008 、 0.003 、 0.084 、 0.087 、 0.052

.

p> .05)

.符合共變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假定。 其變數分析(如表6) 發現,不同組別在學習成就、認知策略、後設認知 策略、自然學科態度、自然科學習動機上皆未有顯著差異'F值依序是丸,146)

-0.098 、 F(I , 145)

=

1.217 、 F(I ,]的= 2 .445 、 F(I , 145)

=

0.4 12 、 F(I , 144)

=

0.525 .

p>

.的。

伍、討論

為擴展學生出題現階段教學運用與設計方式,本研究根據學理觀點與現有學 生試卷建置的初探性實徵研究結果,除了以單組前、後測研究設計法探究試卷建 置融入國小自然領域教學對學生認知、情意與行為等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的提升效 果,並進一步經由前、後測準實驗研究設計法,比較學生試卷建置與學生出題兩 種方式對參與學生學習成就、認知以及情意表現的差異影響。以下分就本研究兩 大目的分別進行討論。

(29)

于富雲、蘇嘉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95

表5 且然科學習行為改變勾還結果星理表 (N= 方676) 選項 ;欠數 百分比 名;欠 1.沒有任何明顯的改變

6

7.89%

11

2 我會比較注意自然科老師上課強調的重點

62

8

1.5

8%

3 我會特別注意自然科老師上課說過很容易搞混的內容

49

64

.4

7%

9

4. 我會更常去翻閱自然課本、習作或評量等與自然科有

59

77.63%

2

關的教材 5. 我會整理自己認為是重要的內容

55

72.37%

6

6. 我會注意自己搞混或容易寫錯的課本內容

53

69.74%

7

7. 上自然課時,我會思考哪些課本內容可以用來出題目

58

76.32%

3

8. 我開始會去注意生活周遭跟自然課本內容有關的事物

50

65.79%

8

9. 我在上自然課時會比較專心聽課、做實驗、寫習作

58

76.32%

3

10. 我課後複習或預習自然的時間或次數增加了

37

48.68%

10

1 1.我比較會去思考或嘗試能幫助自己出題活動完成的方

56

73.68%

5

法,例如: 11- 1.先把題目出好

29

5

1.

79%*

5

11-2. 把可以出題的點子寫下來

32

57.14%*

3

11-3. 模仿每週好題

15

26.79%*

10

11-4. 先找好要出題的內容,並做好記號

34

60.71%*

2

11-5. 跟同學請教或討論出題目相關的事

28

50.00%*

6

11-6 先安排建置試卷之架構(不同題型與各別出題

27

48.21%*

7

數)與配分方式 11-7 先標明出題範圍內所有的重點,並確保重點都有

39

69.64%*

出到題目 11-8. 按照重點的難易度安排試卷排列順序

23

4

1.

07%*

8

11-9. 參考曾經寫過的考卷,模仿考卷的出題方式

30

53.57%*

4

11-10 帶補充教材(如評量本、考卷、安親班資料

23

4

1.

07%*

8

等)做出題參考 註*以「我比較會去思考或嘗試能幫助自己出題活動完成的方法」選項人數 (56 )為分母 計算。

(30)

依鹽項 1.學習成就 2. 認知策略 3.後設認知策略 4. 自然學科態度 5. 自然科學習動機 表6 不用品fijj!}研究依互會Z賈(筋螢mj 的輝主主佐統計量與共變數至于研結果 \ 自型項 學生出題組 學生試卷建置組 前測 後測 . 前測 後測

Adj.M

M (SD)

M

(SD) 山 M

(SD)

M (SD)

78.74

(1

5.1

7)

88.82 (10.89)

89

.4

4 80.88 (12.03) 89.71 (9

.5

4)

3.61

(1.

04)

4.05

(1.1

5)

4.13

3.

86 (0.95)

4.10

(1.

20)

3.

68 (

1.

08)

4.21

(1.

0

7)

4

.3

2

4.00 (0.93 )

4.17 (

1.

19 )

4

.4

3 (

1.1

9)

4.86 (

1.

03)

4.85

4

.4

1

(1.

2

7)

4.76 (

1.

09 )

4.01

(1.

23)

4.53 (0.9

7)

4

.5

5

4.10

(1.1

4)

4

.4

7

(1.

09)

F

Adj.M

89.11

0.098

4.02

1.2

17

4.06 2

.4

45

4.77 0

.4

12

4

.4

5 0

.5

25

一、試卷建置對國小自然科學習之認知(認知與後設認知策

略)、情意(學科態度與學習動機)與行為層面之影響

(一)試卷建置活動前、議在詔3a口與守主設詔 ~D 策略龍用上未達到 顯著差異 本研究基於自我調整學習運作機制,認為學習者應能就試卷建置學習任務所 涵蓋的多項工作任務之條件與需求,對投入努力進行控管與發展因應的學習行 為。具體而言,在試卷建宜過程中,為滿足出題的基本標準與準則,過程中學生 應會反覆閱讀教材,以尋求教材內重點以及與新舊知識之連結處,此歷程應能促 進複誦、組織與精緻化訊息的運作歷程。若產出題目歷程中遭遇困難(如無法找 到正確答案) ,亦能促發學生即時審視自我理解狀況,針對內容理解不足、不確 定處再次釐清,以強化訊息正確解讀並進行學習調整。除此之外,試卷的各項標 準(如學習範圍內重要概念整體涵蓋度、重要概念分配得當度、整體難度設計適 切性、題目順序安排妥善性、題數得當性)以及相關活動(包括多題型的題目產 出、試卷架構設計與調整、個別題目選入試卷、各題型間以及同一題型內各題目 間順序的安排與調整等)更涉及思考層面上的整體性、題目概念間建立之統合連 結性以及試題編排能力,此系列活動應能策動學習者更多具深度或不同強度的認 知與後設認知策略,以進行計劃、監控、修改與評鑑等策略的調整,完成重要訊 息的擇選、分布與配置之設計或調整,例如:為確保所建宜的試卷能達成「學習

(31)

于富雲、蘇主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97

範圍內重要概念整體涵蓋度」之標準,學生應更有機會促發與敢動有利此目標達 成的學習策略(如知識圖、概念圖、大綱等不同圖形或文字形式表徵建構) 考量試卷建置除了考驗學生產出題目的能力,根據先前研究發現,此活動 應有利學生思考層面拉高至整體、概念間的連接與統合性(于富雲、蘇嘉鈴,

2013 ; Yu

&缸, 2013) .故本研究假設其應能對學生認知與後設認知能力產生正 面影響。然而,本研究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參與活動後在認知與後設認知策 略使用雖有較未參與前來得頻繁,但並未能達到顯著差異水準'亦即參與試卷建 置學習活動未能對認知與後設認知策略的使用有顯著正面的提升作用。 對此,研究者提出未符合本研究預期結果的兩項解釋原因一一參與年齡、實 施方式 o 首先,針對年齡層的部分,本研究的參與對象為國小五年級學童,雖

然此年齡階段的學生已達 Piaget 所謂的具體運思期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具備對於眼見的具體事物或熟悉經驗進行分類、序列化與思維問題的能力,然

尚未達到形式運思期(

fonnal operational

stage) 完全發展的階段丹田張春興,

1996

)。是以,研究者認為,對初次學習試卷建置的國小學童而言,除了需花費 較多時間與心力建立對試卷建置的概念與熟悉性外,亦應較無法達到先前研究參 與的大學生(于富雲、蘇嘉鈴.

2013 ; Yu & Suo 2013)

.能對抽象情境或新學習 事物進行假設演繹、命題推理等組織、評鑑、精緻化等心理運作層級,而可能因 此使試卷建置活動未能達到預期在高階認知能力發展的效果。明言之,參與學生 經九週的試卷建置活動,雖可習得所需的程序性技能,然就本研究的學生試卷建 置組學生而言,除產出題目外,在一定時間內還需兼顧試卷架構設計以及題型/ 題目間的調整處理。這些多於學生出題組的思考與系統操作程序性技能,因多涉 及形式認知性質的心理運作,因而可能造成對較倚賴具體表徵、尚未進入形式運 思期的試卷建置組學生未能顯著提升其認知與後設認知策略運用的非預期結果o 再者,就教學實驗實施方式論之,先前試卷建置研究是安排在期末階段,讓 大學生以先前各週已完成的各章學生出題成品為基礎,在課堂後進行整學期課程 內容的試卷建置,而本研究則是按每週教學進度,以課堂內建置試卷的方式進行 九週之試卷建置活動。細部計算,學生在實驗九週的自然科教學內容只涵蓋兩個 單元,共計六個主題的學習。依此,每週一次的試卷建置有教學材料未臻完整, 並有部分週次橫跨主題關聯性較弱的不同主題情形(如節能vs. 氧、火災vs.溫室

(32)

氣體) .因而可能造成學生未能從試卷建置的活動,獲取整體、統合知識與認知 能力發展的預期目的。綜前,本研究所採每週實施的方式,可能因每週教材範閻 並不一定具備完整性或不具關聯性等限制,而未能讓試卷發揮其可能在新舊知識 連結、統整及評估調整學習的機會,進而可能影響試卷建置預期的學習效果。 明言之,就建構主義的發展原則論之,知識成長是逐漸發展而來的,具階 層性、漸進發展性,以成就知識的豐富性與精緻性(詹志禹.

1996)

0

Tobin

( 1993

)亦認為,新知識的產生是以舊知識來暸解、解釋新知識的過程,學習 者必須有機會對照、比較新舊知識間的差異,方能形成一種新經驗與體認。依 此,已有試題建置之研究設計(于富雲、蘇嘉銬.

2013 ; Yu

&缸, 2013 )應較有 機會與基礎讓學生進行舊經驗(學生出題)與新經驗(學生試卷建置)的比較、 對照,並以舊知識為基礎,發展與搜尋達成現階段學習任務可行的資源或策略, 以產生有意義的新經驗。對照本研究之設計,除了欠缺前述研究所可能提供的舊 經驗類化、發展策略使用的空間,試卷所同時涵蓋的多項工作任務,再加上有限 的課室學習時間、參與學生尚未發展形式運思發展期等因素,皆有可能限制與影 響學生規劃、控制、反思與敢動有利試卷建置活動的各項認知或後設認知策略, 而造成本研究試卷建置未能發揮其在認知與後設認知策略上可預期的顯著提升效 果。 (二)試卷建置智助學科是度與學習動機情童的顯著提升 本研究發現,經六週試卷建賣學習活動後,參與學生在自然科學習態度與學 習動機的期末表現均有上升趨勢,且此增長幅度達顯薯,支持試卷建費活動有利 情意提升的假設。此研究結果延伸先前學生出題相關實徵研究,支持學生出題策 略有利學科態度或學習動機/情廠提升等助益效果(張育綾.

2008 ; Rosenshine

et a

I.,

1996; Wilson

,

2004; Wong

,

1985; Yu

&

Liu

,

2005

)。例如: Akay與 Boz

(2

010

)調查大學生接受出題教學活動前後的學科態度與自我效能改變情形,分 析結果發現,經課堂出題活動後,學生期末數學科學習態度及自我效能戚皆顯著 高於期初表現;曾泓璋 (2005 )探討電腦擬題策略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影響之研 究亦發現,實驗組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表現顯著價於控制組。 本研究所擬訂的試卷建置活動,不僅強調參與學生就學習素材內個人認為是 重要的概念,進行與其實生活貼近的題目情境編擬,讓學生更貼近、體認書本知

(33)

于富雲、蘇臺鈴 學生試卷建置對於學習成果的影響

99

識與個人生活關係的經驗,亦進一步提供學生針對試卷的形式結構(各題型間與 內題目的排序、配分比重等)進行設計與搭配組合。從建構主義觀點來看,立基 於個人經驗以探尋學習意義的歷程,應可滿足學習者主動建構、適應新經驗的心 智運作需求,符合建構主義主動與適應兩原則。 另一方面,從自我調整學習觀點而論,學習者因應學習任務所進行的動機 /情凰調整,對後績的正向情成及學習動機其關鍵性影響 (Pintrich ,

1995

,

2000

,

2004

)。叉, Wigfield與 Eccles (2000) 曾指出,工作價值與動機有直接影響關 係。易,學習者藉由強化自我效能、學習任務價值等動機信念的調控所獲得之正 向學習結果,有利學習動機的促進以及對學習主題興趣的提升。本研究之試卷建 置活動強調學習者評斷學習素材重要性的自我主導與決斷|笠、學習能力養成等概 念(而非與他人學習成就比較;完成制式、有正確答案的傳統練習測驗卷),由 自我調整學習理論觀之,應有利精熟日標能力導向之敢動、自我效能信心之養 成、學習任務對個人生活相關或未來日標有益性之價值信念建立、正向情緒之營 造與負向情緒之抑制等的學習效果,進而成就本研究學習者在學科態度與學習動 機的顯著正向情意提升效果。 (三)試卷建置身E:f.旦進參與學生的自我指導學習行為 為瞭解參與學生進行試卷建置活動後的學習控管與投入行為情形,基於學理 與課室觀察,研究者編製11 個選項供學生自評勾選。度日本研究預期,分析結果發 現多數選項(九個選項)皆獲得多數參與學生的勾選,且絕大多數學生(

64

.4

7'"'-'

8

1.

58%

)皆肯定試卷建置使其在自然科學習產生各項的自我指導行為改變,僅有 少數參與學生 (7.89% )未凰受到試卷建置造成任何學習行為的改變。 從各項目的勾選情形來看,在試卷建置活動安排下,能促發多數學生對不 同學習物件或主體進行「選擇性注意」的認知行為與策略,包括對自然科教師 自果強調的重點(選項2

' 8

1.

58%)

;對課堂教學、實驗與習作內容(選項9

'

76.32%)

;對易混淆或寫錯的課本內容(選項6

' 69.74%

;選項3

' 64

.4

7%)

以及對生活周遭跟自然課本內容有關的事物(選項8

'

65.79%) 等。此外,試卷 建宜活動亦能改變學生在「複誦」認知策略(如選項4: 我會更常去翻閱自然課 本、習作或評量等與自然科有關的教材,

77.63%

;選項 10 :我課後複習或預習自 然的時間或次數增加了, 48.68%) 、「組織」認知策略(如選項5 :整理自己認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reating and assessing performance-based curriculum project: A teacher's guide to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dmonds, WA:

Wi-Fi Supported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Cloud-based Technology to Enhanc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 Curriculum is basically a lesson plan that functions as a map

Wi-Fi Supported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Cloud-based Technology to Enhanc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Appropriate Orientation Programme Appropriate Orientation Programme Provisions for a fair and?. effective disciplinary systems

 To explore and develop approaches to developing a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students’ learning of English through play ;..  To develop classroom routines that

computational &amp; mathematical thinking by task-based teaching as a means to provide an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for learners to achieve the learning outcomes; and (ii) how

A good game helps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learning techniques, such as 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from mistakes, goal-oriented learning, discovery learning, task-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