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吃冰的滋味講義--林姿余老師 - 教學檔案 - 國文科檔案下載 - 國立中科實驗高級中學教學單位網站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吃冰的滋味講義--林姿余老師 - 教學檔案 - 國文科檔案下載 - 國立中科實驗高級中學教學單位網站"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一、

類文欣賞

我記得我怕一面鏡子。 小時候住鄉下,山巒圍著稻田,田野生出蜿蜒小路,小路抖出一座大竹圍,裡頭就是我家。進了 屋,往左側那條長廊走到盡頭是父母的房間。跨過門檻,迎面看見的是母親的嫁妝──一座高大的樟 木衣櫃,中間鑲嵌一面鏡子。我不怕天不怕地,單單怕這面鏡子。 約莫七、八歲年紀,我開始成為阿嬤與母親非常得力的「工友」兼「小妹」兼「送貨員」。譬如: 去房間床上把剪布的剪刀拿來!去房間衣櫃第二個抽屜拿褲子幫你弟弟換上!衣服摺一摺拿去房間 放好!你妹妹的拖鞋少一隻幫她找找看有沒有在房間?……一天之中,跑房間的次數比跑廁所還多。 白晝還無所謂,一到晚上,那房間就有鬼,至少我認為有鬼。 再也沒有比摸黑穿過長廊,一跨過門檻即看見鏡子裡有個人影更嚇人的了。後來才發覺是窗外月 亮的微光跟我開的玩笑,那影子不是鬼是我自己。不過,我還是固執地疑惑著:會不會是長得像我的 鬼!房間裡唯一的照明設備是從天花板垂下的五燭光小燈泡,一條棉繩繫在燈泡頭,我得先拉一下棉 繩才能得到亮光。繩太短,必須憑藉在黑暗中做高空彈跳的本事才能拉到(那個鬼也在跳啊跳),其 困難度不下於扯上帝的鬍子。我趁白天搓一條很長很長的草繩,搬板凳疊矮凳,將草繩綁在棉繩上, 另一端還綁了個壞掉的陀螺,以便晚上可以大老遠地就把燈拉亮。熬不到晚上,一陣哇啦哇啦的斥罵 聲中,那草繩被當作淘氣小鬼的傑作扔出窗外。我聽到陀螺滾動的聲音,堅決否認那是我幹的。不論 大人或小孩,恐懼會讓人變得敏感且自尊心頑強。 為什麼鏡子不像碗或盤子那麼容易打破?小小的我困惑著。(「因為,它必須存在,好讓你一直害 怕一直害怕,直到你不怕了。」現在的我懂了。)可不可以砸碎鏡子?不行,打破它,會有人拿棍子 打我。這道理,小小的我很懂。 要不是《雷公糕》,我不會記起那面鏡子。 恐懼,讓成長過程變得顛躓難行,它絕對是沒收歡笑與自信的怪獸。當一個孩子懼怕,他不僅失 去蘋果般的燦爛笑容,更會陷入永無止盡的無助、顫抖與挫敗情緒裡,他會提早枯萎。免於成長的恐 懼,是孩童的基本人權。我可以理解諸如打雷、下雨、打針、老鼠、蛇、黑暗(或一面鏡子)……這 些普遍讓孩子感到害怕的事物,但我不能理解也無法原諒,當恐懼的來源竟是孩童的父母或其他大人 時,我一點也不能原諒。 《雷公糕》是一本充滿溫暖與智慧的書。波拉蔻以鮮豔明亮的筆觸突破烏雲密佈的大雷雨意象,

(2)

把小女孩從畏懼到勇敢的歷練過程變成一場華麗的冒險。這也是一本充滿女性趣味的書,藉廚房裡的 烘焙技術把抽象的心理悸動變成色香味俱全的實體。在書中,幫助小女孩克服對雷雨懼怕的是老祖母 ──象徵慈藹與堅強的地母,她用溫和的聲音傳授古老智慧。要打敗恐懼,不見得要用迎頭痛擊方式, 不妨試著四兩撥千斤,聲東擊西地把懼怕的事物變成一種背景,在這背景的襯托裡去做另一件事,最 後,完成某件事的喜悅覆蓋或抵消了原先恐懼的事物。任何時候都可以做蛋糕,但在暴風雨天氣烤出 的蛋糕別具意義;它把成長「儀式化」,因而可以把所懼怕的事物「甜蜜化」:把不可捉摸的閃電和令 人畏懼的雷聲「烘焙」成兩個巧克力草莓蛋糕,然後吃掉它! 當然,過程是艱辛的,小女孩必須冒著被啄、被踢及跌落的危險去收齊做蛋糕的材料。老祖母只 是導引者,懼怕雷聲的人必須靠自己的力量與努力去克服恐懼。 也許,每一個人體內都藏著制伏恐懼的力量,若幸運地遇到好的導引者,便能將「恐懼」化成一 把小鏟子,源源不斷地掘出潛能。 翻譯過程中碰到台灣最古怪的夏天,每日午後,雷聲響得天崩地裂,午睡中的三歲兒子總是被嚇 醒,繼而驚慌地尖聲大哭。「不用怕,媽媽在這兒!」我緊緊摟著他。雖然《雷公糕》就在桌上,可 是要仿照食譜帶三歲小孩去做蛋糕又有點來不及。我只好學波拉蔻的老祖母「編」個名堂安慰他,我 說:「嗯,老雷公要出門了,他的車子又破又舊,一開動就轟隆空隆劈哩啪啦,一點也不用怕,雷公 要出門而已嘛!」接著,一起站在床上朝天花板喊:「雷公先生,麻煩您把車子修一修好嗎?太吵囉!」 這法子有些效果,他繼續睡,但懼怕的根鬚仍在睡夢裡拂動,他喃喃唸著:「我要綁安全帶!」。 我不記得自己如何克服對那面鏡子的恐懼?也許年齡漸長有了知識,也許碰到更大的恐懼以至於 小恐懼自動消失。無論如何,成長路上最幸運的事莫過於擁有知識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靠自己抓出幾 隻「恐懼」蝨子一一咬破,然後,當另一個人陷入懼怕的淵谷時,能伸出手對他說: 別怕,我在這兒! ★★★回答幾個問題! (一) 簡媜對恐懼的形容是? (二) 簡媜自言,在成長的路上最幸運的事情是什麼?

(3)

二、

報導文學

(一)

何謂「報導文學」?

〈文建會第三屆臺灣文學獎報導文學評審感言〉(節錄)◎吳晟

所謂「報導文學」,當然要具有報導的可信度,還要兼具渲染力的文學性。 我在讀作品時,很重視被報導的議題主旨。究竟怎樣的議題,才值得報導者長期追蹤、記錄,並且 契而不捨觀察、探索,編寫成引人深思的文學作品呢? 畢竟掌握了好議題,作品的高下就決定大部分了,否則目前社會最熱門的掀八卦、揭隱私,不 也是報導題材嗎? 近來網路資訊發達,讓資料的取得更便捷。大量豐富的資訊來源,使報導寫作的空間更寬廣。 但是在多量資訊應用重現的過程,我更重視作者在這項報導事件中的「參與度」。 「參與」也許是作者實際介入事件行動,也許是事件情感認知的融入,或許是對事件的思考見 解。只有透過作者的參與和關懷,讓報導事件的時間、空間、情緒、感觸都明確浮現,才能讓讀者 讀起來有融進事件的臨場感。 作品若缺少寫作者的明確觀點,而只有資訊、史料的剪裁、拼湊、堆疊,這報導就像在述說一 個不相干的傳聞,如何成為文學作品,如何感動讀者呢?

(二) 〈我們就是春天〉(節錄)◎陳映瞳

當時怎麼也沒想到,十多年後我會以輔導員的身份回到營地,為另一群特殊的孩子編織夏日的回憶。 這個夏令營活動是由幾十名不同科系的大學生,一對一帶領自閉症病童所組成。幾個特別難帶的 孩子,甚至還分配到兩個輔導。參與活動的孩子多是小學低年級的年齡,孩子的行為模式卻大不相同 ──有些有明顯的智力發展遲緩;有幾位卻異常聰明;幾個孩子老是在尖叫,在用各種方式殘害自己; 有些孩子則不斷重覆著某些詞句,或安安靜靜長時間重複無聊的動作。 幾十名特殊的病童齊聚在海灘上,是碧海藍天裡一幅驚心動魄的景象。 這群病童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自虐傾向嚴重的男孩。他的下巴貼著厚厚的紗布,兩個肩膀 也都綁著護肩,他他每一找到輔導員疏忽的機會,還是用力扯下這些防護措施,偏過頭來以下顎猛烈 撞擊肩膀。他的右肩早就傷痕累累,下巴也滿是傷疤。他堅決自虐時的神情,就像一名定意自裁的武 士,舉刀之際毫無猶豫和疼惜。我每次聽到那骨肉相撞的聲音總是引發胃部抽筋;好幾次想問他,那 是你自己的下巴和肩膀啊!你真的不痛嗎? 他每一次的反應都是相應不理。自閉症患者多是不回應問話的。 █ 請問:〈我們就是春天〉一文中,具有吳晟所提的哪些報導文學該有的條件?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課程詮釋與學習評估 (修訂)

主旨探析》(載《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2 年 1 月第 25 卷第 1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