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於產後初期生理與心理的關注議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於產後初期生理與心理的關注議題"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於產後初期生理與心理的關注議題

李靜芳

護理系

摘要

本質性研究的目的是在瞭解極低體重之早產兒母親在產後初期生理與心理的關注議題。針對南部某醫學中 心極低體重早產兒之九位母親,於住院期間進行深入訪談,以內容分析法找出個案自我陳述對自己關注的議題。 結果得知產婦在(一)生理方面關注的有:生理功能改變、產後生理相關的醫療訊息;(二)心理方面關注有: 早產的經驗與意義、情緒困擾及如何調適、母子親情與未來生活改變。本研究結果除了可了解產後初期極低體 重早產兒之母親之關注議題外,也可提供臨床醫護人員在照顧此類產婦時擬訂照護計劃之參考。 關鍵詞:關注、極低體重早產兒、產後初期、深度訪談、母親。

壹、前言

臨床上大多數認為產後初期的母親所擔心的多為新生兒照護事宜,因此,產後的衛教也多著重於指導餵奶 和幫助寶寶洗澡等事項。但是在面臨孩子極低體重的早產,母親除了產生急性的情緒危機(acute emotional

crisis),如焦慮、悲傷、憂鬱、壓力、自責等情緒,而影響本身的自信心之外(Beckwith & Rodning, 1992),還

要面對生產過程中身體各方面的恢復問題。因此,極低體重早產兒的出生對母親而言,不只是個多重性的壓力 經驗,且影響到親子間的互動(Kang, et al., 1995; Miles, Funk, & Kasper, 1992; Shields-Poe & Pinelli, 1997)。極 低體重早產兒之母親除了需面對產後初期個人身心變化之外,還得接受孩子病況改變所帶來的衝擊。鑑於國內 尚未對極低體重早產兒之母親在關注議題上有所廣泛的研究,故引發研究者探討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於產後初 期關注議題之研究動機,藉此研究得以初步的瞭解,以提供護理人員照護時的參考。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產後 初期早產兒母親對自己生理及心理的關注議題。

貳、文獻查證

本文之文獻查證分成二個部份:(一)極低體重早產兒對母親的影響、(二)早產兒母親的關注議題。 一、極低體重早產兒對母親的影響 由於極低體重早產兒其脆弱、嬌小的外觀及不穩定健康的限制,需與母親暫時的分離於加護病房中來接受 醫護人員密切的觀察及照護,並預防因早產及體重不足伴隨而來的健康問題等特殊情形,並不像足月兒於產後 即可與母親有密切的互動,故早產兒母親於產後所面對的衝擊、焦慮和憂鬱皆大於足月兒母親大(Doering, Moser, & Dracup, 2000; McKim, 1993)。Miles 等(1999)探討 67 位患有威脅生命疾病且需依賴呼吸器治療之新生兒

(2)

母親在照顧上的適應的預測因子,結果發現孩子的疾病和長期住院將使母親的自信心減低,並使其預期性的母 性角色改變,而產生了極大的困擾(distress)。由於母親常為傳統的照顧者(caregiving)角色,其責任為使孩 子能自然且健康的成長,因此極低體重早產兒的出生對母親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極低體重早產兒對母親產後的影響除了須面臨著生理許多不適外,也因為孩子的早產與其想像預期的生產

過程產生落差(Claflin & Meisel, 1993; Richards, 1989),擔心孩子不穩定的病況而害怕未來無法執行照顧者角色

(Casteel,1990; Vandenberg, 1999 ),及面臨著經濟緊張和家庭關係改變等(Gennaro & Krouse, 1996),這些特 殊性,使得早產兒母親而對此生產經驗產生負向之感受,對其扮演的角色上充滿著罪惡感、焦慮和害怕,由於 這些心理上的衝擊使她在生理上產生壓力,如睡眠紊亂、食慾差、疲憊等(Astoury & Bajuk, 1987; Gennaro & Krouse, 1996; Tomlinson, Harbaugh, Kotchevar, & Swanson, 1995),在身心交瘁之下除了影響母親的健康狀態,甚 至潛在性的影響其健康而未自覺。

二、早產兒母親之關注議題

所謂「關注」(Concerns)係指擔心、焦慮、掛念之意,是一種意識集中狀態(Wang, Cosby, Harris, & Liu,1999)。 在關注議題方面的研究,國內外的研究偏重於足月兒母親的探討,關注內容主要為身體恢復、情緒緊張、母性 角色和家庭關係為主(吳鳳英、鄧素文、謝麗華,1994;楊雅玲、余玉眉,1993;鄭絨、陳彰惠,2001;Gennaro

& Krouse, 1996);至於早產兒母親之關注議題方面較少被探討,關於早產兒的文獻結果傾向關注知覺壓力、親

子關係、母性角色等議題(Gennaro & Krouse, 1996; Pritchard & TeoMfphm, 1994),較少關注於經濟、工作和性 方面之議題。 鄭絨和陳彰惠(2001)探討 94 位足月兒母親於產褥期的關注議題,其關注程度高低依序為:母職角色、生 理、生活和社交、心理方面。Gennaro 等人(1990)探討 65 位低體重早產兒之母親的關注議題,結果發現母親 於低體重早產兒出生時較關注孩子的健康及親子分離,於出院時對孩子的健康、母親的生涯規劃及照顧孩子等 議題呈現關注增加情形。因此,護理人員若能有初步的瞭解,並也能考量隨時間改變其關注議題之變化,將有 助於在實際行動中提供滿足產婦需求的護理(曾紀萌、許洪坤、曾雅玲,2000)。 希望藉由本文以提供護理人員在照護時之參考指引,減緩因極低體重早產出生使母親產生極大的焦慮,提 昇母育信心及母親產後初期之生活品質。

參、方法

本研究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蒐集資料,事後再逐字記錄,以內容分析法找出產婦自我陳述對早產兒及自 己的關注議題及內容性質,並有系統的了解研究對象之實際經驗,經資料分析沒有出現新主題,故停止收案。 一、研究對象與取樣 本研究為立意取樣,個案來源為南部某醫學中心,選樣條件為:(1)產婦於此次生產中,孩子之週數少於 37 週,且體重少於 1500 公克;(2)產婦於生產後,仍住院者;(3)於訪談過程中意識清醒、有能力且同意的 情況下接受訪談者。共 9 位個案參與本研究,平均年齡為 29.3 歲。 二、資料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於產後病房進行訪談,為減少外在環境或人為因素干擾,研究者與個案採一對一訪談,且訪談時間 可讓個案依身體狀況或其他因素自由選擇,若個案要求家屬陪伴,將事先告知家屬避免對研究造成影響之注意 事項。進行前驅研究,測試選案條件及會談指引適宜性及訓練研究者訪談原則之掌握及情境控制之技巧。資料 收集採半結構式訪談指引,以深度訪談收集資料、錄音方式收集資料。訪談時間約為 20-40 分鐘,訪談的次數

(3)

從產後第一天至出院當天,每天一次,每個個案訪談次數至少 2-5 次。 在完成訪談指引的資料收集後,將資料加以分析概念化,整個研究過程中,收集資料和分析資料同時進行, 使用內容分析法及採用編碼(coding),即將資料一行行的分析加以概念化,持續不斷的比較原始資料與編碼概念 的異同,慢慢的會形成所謂的核心概念類組(core category)(雷若莉,1996),以了解極低體重早產兒之母親於 產後初期生理與心理的關議題。 三、嚴謹度

本研究採用可靠性(credibility)、可審察性(auditability)、可確定性(conformability)及適合性(fittingness)

四項準則來評價資料收集與分析之嚴謹度(Wods & Catanzaro, 1988)。(一)審察性:即研究者本身前後一致性,

研究者於資料分析後,隨機抽取十分之一的行為過程記錄,重複做內容分析結果一致性,為 89.2﹪。(二)信用 性:即資料之真實性,研究者有一年的行為過程記錄之訓練,並於此研究時,經前驅研究不斷訓練,與在指導 教授不斷的討論,以合乎客觀的的訪談技巧及訪談情境的控制,並且於於分析時與一位在此領域具有豐富臨床 經驗者討論。(三)確定性:即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是否具客觀性。於資料分析前,研究者與一位此領域具有豐富 臨床經驗者及指導教授討論分析方法,得到共識及確立分析方法無誤後,再抽取十分之一行為過程記錄進行內 容分析,得到兩者一致性為 87.3﹪。(四)適合性:即資料內容是否能適合地呈現出主題。本研究主題是由下列 三個步驟獲得:(1)每份訪談記錄都先全篇細讀數遍,了解其中脈絡;(2)找出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於產後初 期對關注議題有意義陳述,並加以歸類而漸呈現出一共同的主題以形成類目(category);(3)最後再以部份-整體(part-whole)的關係來審視。

肆、結果

產後初期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生理及心理的關注議題及隨著時間改變其關注議題之改變分述如下: 一、生理的關注議題 生理的關注議題包括二部份:生理功能改變及產後醫療照顧訊息。 (一)生理功能改變 產後初期住院期間,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於生理功能改變的關注議題包括有:(1)因產後之宮縮、脹奶、 與導尿管留置等所引起知覺功能改變;(2)生理不適合併早產心理壓力與過多訪客探視,對睡眠與休息型態需 求之關注;(3)生理不適使其活動、翻身、移位、走動之自主能力及功能的改變活動功能;(4)母親於剖腹產 術後能及早排氣與進食,以促使乳汁能及早並大量的分泌,提供孩子較佳的營養來源,故對營養與乳汁分泌之 關注;(5)與孕產期殘存之疾病或治療,關注所導致的副作用或後遺症仍殘存至今。 「昨天是子宮收縮在痛,今天是傷口在痛。每天都有很多人來看,根本沒有好好休息,一天睡不到八個 小時,甚至比平常還要累!」、「現在 baby 生了之後我好一點!就是這段期間它(皮膚)又復發!」(個 案 C) 「就是都還沒有分泌啊!那就是說我的水份喝得不夠,所以我還得再加油!」(個案 A) (二)產後醫療照顧訊息 產後生理相關的醫療訊息議題主要是指個案於產後自我照顧及早產再發的相關訊息,其包含的主題有:產 後子宮復舊、生產傷口、哺乳與乳房護理及藥物服用等之自我照顧,及與早產相關訊息,如早產導因、早產發 生率、早產預防早產相關檢查。 「為什麼子宮會很軟?要(按摩)很大力嗎?可是我現在感覺不到啊!」(個案 C)

(4)

「是不是我擦乳液阻塞,所以(乳房)才會痛?」(個案 G) 「我想知道我為什麼會早產?是不是婦產科可以給我這個答案?是不是因為我的體質的關係,還有那我 下一胎該要怎麼預防它?我蠻想知道早產的原因?」(個案 D) 二、心理的關注議題 在心理方面的議題包括有經驗與意義、情緒困擾及如何調適、母子親情、未來生活改變。 (一)經驗與意義 指母親經歷此次生產經驗所引發一連串心理反應之歷程及個人意義之關注,如此次懷孕過程、死產經驗及 好友育兒經驗之歷程。 「上一胎他們倆個出來,還有心跳一個多小時,因為太小才 21 週,才四百多!醫院沒有給他們急救的措 施,我沒有看到(他們),我先生也不給我看,其實有時候會想到,但在我懷這個之後,才可以釋懷」 (個案 I) 「我覺得我同學跟我說的話是真的,因為我那時候懷孕,根本沒辦法體會我那時候不能體會她每天下班…. 快到下班時段想念他的小孩的感覺,她說每天都迫不及待的回去看她兒子,我說怎麼有可能, 他就說 當你有一個小孩子的時候,您就會覺得他是你的全部!」(個案 C) (二)情緒困擾及如何調適 由於早產兒的發展未盡成熟,需在加護病房中接受積極治療,使其身體上承受諸多的辛苦,以及不穩定的 健康狀況,使母親心懷歉疚和疼惜,產生情緒困擾及調適上的關注。 「事實很無奈,您就是要『面對』那麼小的生命來這邊受苦,本來有想說真的不行的話,就給醫生講, 不要讓他那麼痛苦了,可是醫生又說又穩定了!」(個案 B) 「現在都覺得他們還在我的肚子裏面!唉….目前好像也只能關心他這裏,那個成龍成鳳都不必了,都還 是個未知數!」(個案 E) (三)母子親情 母親於每次探視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早產兒時,關注於早產兒的反應,如睜開眼睛或與母親有交集,並且 在此互動過程中所產生之情感依附,使其對於會客時間限制或是出院需與孩子短暫分離所產生的關注。 「我們叫他眼睛張開看媽媽,他有張開哦,然後我就說看我這邊,他眼球會轉過來看我唷!」(個案 B) 「您看他只有小小的只有 1500 公克,結果他哭聲很大聲,他剛開哭的時候我們會很奇怪他為什麼哭?然 後就叫小姐,然後小姐說他為什麼會哭呢?喔….原來是上大號!」、「我從昨天晚上開始回來,我就開 始想我兒子,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他一天比一天可愛,因為昨天晚上 10 點..7 點半那個時段去看他 的時候,他已經在吸奶嘴了!對….而且吸奶嘴的聲音非常的大,很可愛!」(個案 C) 「突然間早上去看她,她那種動就…己經有反應了!我想她那個時候一定很渴望媽媽說跟她說說話,可 是我問題是畢竟會客時間不多,後來就是我出院了,就是靠她自己一個人」(個案 D) (四)未來生活的改變 產後對產婦除了面臨著角色上的轉變外,因為早產突然的發生,使母親關注於未來生活中的許改變,包括 擔憂未完成的工作、出院返家後生活作息的改變、孩子住院期間醫療費用及未來養育的經濟負擔、及未來照顧 和養育能力等改變之關注。 「公司的工作也要早點把人家處理一下啦,因為我這個狀況是臨時出來的,一些工作都還沒有處理,人 家會沒有辦法工作」(個案 A)

(5)

「我早上最慢 9 點要起來熱敷啊,熱敷擠了一個小時,剛好擠完了一個小時,我擠完剛好我要去看小孩 子!那您回去之後就自己一個人在那邊坐月子,您就是坐在那邊等時間了!」。(個案 I) 「如果說不是早產兒的話,一般足月兒,以他(先生)一個人的能力來養一家人,我覺得沒有問題,可 是現在的情形碰到這個樣子,如果說完全把經濟重擔都交給先生的身上,他也是很辛苦!畢竟他工作 也是季節性,季節性的工作整個收入的來源根本就不穩定,不能說生意不好的時候都不能生病!」(個 案 D) 「每天做乳房按摩啊,結果說護士說水喝太少了,就趕快叫家人煮魚湯!多喝魚湯啊!想說我可以就趕 快擠,她就可以看可不可以早點吃東西了,不然她沒吃我們也會很擔心小孩子」(個案 A)。

伍、討論

母親於此次非預期的生產過程中,不僅需面對自己生理上的不適如知覺改變、睡眠型態紊亂、泌乳與營養 及孕期殘存之問題等情況,並且對於極低體重早產兒不穩定的健康狀況產生極大的情緒困擾,表達對如何調適 的關注,與國外研究相符(Weiss, & Chen, 2002; Gennaro, & Krouse, 1996; Pritchard, & TeoMfphm, 1994)。由此 顯見,母親於產後初期急欲恢復自己的健康狀態,並且提出許多自我產後生理照顧上的關注,其目的為使其回 到穩定的狀態,期待其母親角色的執行來幫助早產兒「健康」狀態之改變。

極低體重早產兒於出生後由於健康狀況的限制,常須在加護病房中接受醫護人員的密切的觀察及照護,使 得母親產後即與孩子分離,且無法像足月兒母親可以立即的執行母育能力,因此在產後初期開始會關注母育能 力與母子親情,亦即母親出院後需與孩子短暫的分離所產生對母子親情的關注,以及是否有能力可以獨立的照 顧較脆弱早產兒,這兩部份的研究結果與國外的相關研究結果相似(Holditch-Davis & Miles, 2000; Karin,

Britt-Marie, & Jen, 2003)。由此可以清楚的發現,早產兒母親護病房時關注於角色的控制感,失去抱、餵食及幫

孩子洗澡的能力、保護孩子等方面,故對母子親情間產生極大的關注。因此,護理人員可以提供母親有較多的 機會來執行母性角色並與孩子建立,以降低對母育能力的失落感。 研究顯示,母親在此次生產經驗初期會不斷的回溯所有經驗歷程,表達對此次早產經驗、之前死產經驗的 關注,甚至極力的欲找出早產之相關導因。因此對於高危險妊娠之產婦或是有重複失落經驗的婦女等,護理人 員可運用獨立的判斷能力來評估此產婦於此次生產可能會面臨早產的情形,亦即可善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於高 危險孕婦在住院時即幫助個案瞭解其孕期合併症的導因、控制情形及早產相關的訊息,瞭解早產兒母親關注議 題,提供足夠的資訊並給予從容地澄清和發問的機會(曾英芬、許敏桃、郭玲莉,2001),將有助於她們減少心 理上的困擾,並可增加其對週遭情境之控制感。 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對於孩子出生後不穩定的健康情況陷入矛盾的感受,因為自覺應參與並負起並母親的 角色責任,但當進入加護病房探視孩子時郤害怕與孩子互動產生感情後,害怕早產兒隨時都可能死亡的不確定 感。然而早產兒於加護病房治療期間,母親都會利用會客時間探視孩子,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建立了依附關係, 但因會客時間的限制或出院在即等因素,反而使母親更關注於母子親情的互動。

陸、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全部產婦皆為經產婦,訪談次數不等,以及感受及想法表達之個別差異性等,故建議可以本研究 為初步探討之基礎,可針對區域不同、個人基本特質不同等,進一步再做量化之研究。

(6)

柒、研究建議

本研究發現極低體重早產兒之產婦於產後初期仍有許多的擔憂、關注及需求,需醫護人員適時的評估、協 助及支持,才能減其在產後初期的壓力,因此針對本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護理人員在照護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時,除了應儘量協助滿足產婦生理上之需求外,也應加強家屬心理上 對情感支持與哀傷輔導的技能,以滿足母親在心理層面的關注,以促使情感接受到慰藉,減少因早產所帶 來的衝擊。 二、醫護人員在產婦出院前夕應處理產婦對早產兒之分離焦慮,鼓勵母親討論此方面之問題,並適度開放醫院 中之環境與常規,以滿足產婦之需求。 三、強化新生兒加護病房之護理人員與產後病房之護理人員建立雙向的溝通與交班。 四、出院計劃執行之重要性,尤其是針對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除了住院期間臨床護理人員除提供情緒支持外, 也鼓勵產婦及其家庭成員共同參與早產兒的照護計畫及學習照護技巧,以降低早產對其母親角色自信心的 衝擊。

誌謝

本研究的完成要感謝所有參與的產婦們,以及早產兒基金會林貞秀護理師、成大醫院莊易純護理長及 4A 病房所有護理人員的協助。

參考文獻

1.吳鳳英、鄧素文、謝麗華(1994),〈探討產婦產初期對自己及新生兒關注及所感受的護理照顧〉,《護理研究》, 2(1),頁 78-89。 2.楊雅玲、余玉眉(1993),〈剖腹產後經產婦對自己及新生兒之關注行為〉,《護理研究》,4(1),頁 316-328。 3.雷若莉(1996),〈質性研究設計〉,李選總校閱,《護理研究與應用》(台北:華杏),頁 183-211。 4.鄭絨、陳彰惠(2001),〈產褥期母親的關注與社會支持〉,《護理研究》,9(3),頁 322-332。 5.曾英芬、許敏桃、郭玲莉(2001),〈關懷照護的現象學研究-從經歷死產之台灣婦女的經驗談起〉,《護理研究》, 9(3),頁 223-232。 6.曾紀萌、許洪坤、曾雅玲(2000),〈產婦與護理人員對護理支持需求認知之比較〉,《護理研究》,8(6),頁 542-556。 二、英文部分

1.Astoury, F., & Bajuk, B. (1987). Psychological aspect of preterm birth. In Victor Y. H. Yu & E. C. Wood (Eds.),

Prematurity (pp. 246-256). NY: Churchill Livingstone.

2.Beckwith, L., & Rodning, C. (1992). Evaluation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with parents of preterm infants. In S. L. Friedman & M. D. Sigman (Eds.),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al of low birthweight children (pp. 189-211). NJ: Ablex.

3.Casteel. J. K. (1990). Affects and cognition of mothers and fathers of preterm infants. Maternal-Child Nursing

Journal, 19(3), 211-220.

4.Claflin, C. J., & Meisels, S. J. (1993).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very low birthweigh infants on families. In N. J. Anastasiow & S. Harel (Eds.), At risk infants: intervention, families and research (pp. 57-80). US: Paulh.

(7)

5.Doering, L. V., Moser, D. K., & Dracup, K. (2000). Correlates of anxiety, hostility, depression,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in patients of NICU infants. Neonatal Network, 19(5), 15-23.

6.Gennaro, S., & Krouse, A. (1996). Patterns of postpartum health in mothers of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Health Care

for Women International, 17(1), 35-45.

7.Gennaro, S., Zukowsky, K., Brooten, D., Lowell, L., & Visco, A. (1990). Concerns of mothers of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Pediatric Nursing, 16(5), 459-462.

8.Harrison, M. J., & Neufeld, A. (1997). Women’s experiences of barriers to support with caregiving. Health Care for

Women International, 18(6), 591-607.

9.Holditch-Davis, D., & Miles, M. S. (2000). Mothers’ storie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eonatal Network, 19(3), 13-21.

10.Kang, R., Barnard, K., Hammond, M., Oshio, S., Spencer, C., Thibodeaux, B., & Williams, J. (1995). Preterm infant follow-up project: A multi-site field experiment of hospital and home intervention programs for mothers and preterm infants. Public Health Nursing, 12(3), 171-180.

11.Karin, J., Britt-Marie, T., & Jens, S. (2003). Form alienation to familiarity : Experiences of mothers and fathers of preterm infant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43(2), 120-129.

12.McKim, E. M. (1993). The difficult first week at home with a premature infant. Public Health Nursing, 10(2), 89-96.

13.Miles, M. S., Holditch-Davis, D., Burchinal, P., & Nelson, D. (1999). Distress and growth outcomes in the mothers of medically fragile infants. Nursing Research, 48(3), 129-140.

14.Miles,M. S., Funk, S. G., & Kasper, M. A. (1992). The stress response of mothers and fathers of preterm infants.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15(4), 261-269.

15.Pritchard, C. W., & TeoMfphm, P. Y. K. (1994). Prettier birth, low birthweight and the stressfulness of the household role for pregnant women. Social Science Medical, 38(1), 89-96.

16.Richards, M. P. M. (1989).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needs of parents and baby. In D. Harvey. R. W. I. & G. A. Leviff (Eds.), The baby under 1000g (4th ed., pp. 189-211). WB: Wright.

17.Shields-Poe, D., & Pinelli, J. (1997).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parental stres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Neonatal Network, 16(1), 29-37.

18.Tomlinson, P. S., Harbaugh, B. L., Kotchevar, J., & Swanson, L. (1995). Caregiving mental health and family health outcomes following critical hospitalization of a child.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 16(6), 533-545. 19.Vandenberg, K. A. (1999). What to tell parents about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their baby at discharge. Neonatal

Network, 18(1), 57-59.

20.Wang, X., Cosby, L. G., Harris, M. G., & Liu, T. (1999). Major concerns and need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ancer

Nursing, 22(2), 157-163.

21.Weiss, S. J., & Chen, J. L. (2002). Factors influencing maternal health and family functioning during the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first year of life. 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 17(2), 114-125.

(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年愛班有 7 位同學假日相約去爬山,秀秀帶了 113 個聖女小番茄分給大家品嚐,已知男生每 人分得 14 個,女生每人分得 17 個,剛好分完所有的小番茄,假設男生有

如圖,D、E、F 三點分別在圓內、圓上、圓外,則∠ADB、∠AEB、∠AFB 的大小關係為ˉˉ ˉˉ。(請由小到大排列)... 小康要平分一個半徑為 8

小一,我來了!(升小一) 48.00

我一開始對這門課的目標只是想單純上課認真抄筆記、作業好好 寫、絕不早退外,還從未想過會上台報告。雖然我是老師點到要

Claire: 「感覺好一點嗎 Catherine: 「是啊。」.. Claire:

周王說:「叔父啊!今日我要遵行先王所給予的 使命,任命你治理我的國家和朝廷內外。你要忠

• 當我們在歸類一個問題為 問題時,等於不在乎他的複雜度是 還是 之類的,只要是多項式時間就好。.

1970 年代末期至 1995 年:許多農業生技公司開始投入研發以迄 1995 年第 一個產品上市。Monsanto 為此時期最早的投資者,且為第一個將農業生技產 品上市的公司,其他如 Syngenta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