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與澳洲的科技教育課程之比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與澳洲的科技教育課程之比較"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台灣與澳洲的科技教育課程之比較

施能木 國立台東大學美勞教育學系講師 壹、前言 隨著教育部於八十九年九月三十日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 要」(教育部,民 90)之後,我國中小學課程真正進入一全新課程的試辦與實施階 段,然而中小學教師是否認同與配合?學校如何訂課程計畫?相關配套措施是否 完善?這再再都引起家長、學者專長及相關人士的質疑(曾憲政,民 88;余安 邦,民 88)。參照與比較國外課程設計的作法,或許可為這些質疑提供若干解答 及解決之道。因此,本文旨在比較台灣與澳洲兩國的科技教育課程,以針對兩國 科技教育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綱要、教材選用等方面作對照與比較,以便讀者 瞭解兩國科技教育的異同及優缺處,以做為國內實施九年一貫科技教育教學之參 考。 為建立兩國科技教育課程比較之基礎,本校在我國科技課程部份,將以教育 部 89 年所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網要」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學習領域的「生活科技課程綱要」為依據;澳洲科技課程部份,將以澳洲課程委 員會 1994 年所編寫的科技學習領域的課程敘述(curriculum statement)及課程描 述(curriculum profiles)為依據(Curriculum corporation,1994a;1994b)。

貳、兩國科技教育課程的位階與目標比較 一、兩國課程架構與基本能力的比較 教育部於八十九年九月三十日所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 要」中,明定將自然與生活科技合併為「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而澳洲 則將科技列為獨立的學習領域,兩著實施的層階包括小學與中學階段。表二為 台灣與澳洲兩國課程架構之比較,由表中我們可知道:台灣為七個學習領域, 而澳洲則為八個學習領域。兩國學習領域大致相類似,所不同之處是台灣多了 「綜合活動」的學習領域。

(2)

表二:台灣與澳洲課程架構對照表

台灣 澳洲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體育(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人文與藝術 藝術(The arts)

社會 社會與環境研究(Studies of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數學 數學(Mathematics) 自然與生活科技 科學(Science)

科技(Technology)

語文 英語(English) 非英語之其它語文(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綜合活動 資料來源:教育部(民 90)及 Curriculum Corporation(1994a)。 基本能力取向的教育是以培育二十一世紀公民在學習、工作、生活上不可或缺 的能力為主,據以為學生學習成果評量的指標。我國規劃的九年一貫課程改革 力圖落實課程的統課與均衡,以學習領域進行學科的整合,發展基本能力,其 特徵為 1.反應當代社會生活所必須的能力,現代國民生活所需的素養;2.它是 最低標準,學生必須學會的能力;3.它是可達成的,且可以指引課程的設計與 發展(洪久賢,民 89)。澳洲所建構的關鍵基本能力是 1.對未來工作必要的, 且是共通的;2.屬於全體青年人的價值;3.跨學科、跨領域;4.在廣泛的環境中 發展;5.注重學習成果;6.以知識、技能及理解的基礎;7.重視應用;8.於實務 中整合;9.屬於通識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成露茜、羊憶蓉,民 86)。 台灣與澳洲在基本能力的比較如表三所示: 表三:台灣基本能力與澳洲關鍵能力之比較 台灣 澳洲 蒐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與人溝通的能力 表達溝通與分享 團隊合作的能力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規劃與組織工作的能力 規劃、組織與實踐 使用數學概念與方法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運用科技的能力 運用科技與資訊 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3)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欣賞表現與創新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主動探索與研究能力 資料來源:成露茜(民 89):落實基本能力教育的一個實驗方案。九年一貫課 程系列研習會專輯) 從上述內容中,我們可以發現:台灣課程的基本能力較澳洲關鍵能力多二項, 其中有六項基本能力大致是相同的。然而澳洲所舉列的關鍵能力較為務實,讓 人清楚的瞭解能力內容為何;台灣所列的基本能力有些稍嫌含糊,讓人不知應 如何培養學生該項能力,難免有著陳意過高的現象產生。 二、科技教育目標的比較 表四係台灣與澳洲兩國科技教育目標的對照表,由表中我們可以發現瞭解: 我國的科技課程是合併於「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因此在課程目標也以合 併方式呈現,而目標的敘述較偏重於科學教育部份,其中僅 2、5、6 等三項有敘 及科技教育的目標,這與「生活科技」卻是被定位於「技術」的層面有著密切的 關係。澳洲的科技課程是獨立的學習領域,它的目標旨在為回應其現況及國家經 濟與社會的需求,以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科技社會的技能。兩國大部分的科技課 程目標都有一致的看法,皆重視科技的分析、處理、決策等知能,然而台灣較強 調人與科技的互動關係;澳洲則較強調科技與社會、環境間的均衡發展及道德的 判斷能力等。由此可見,澳洲的科技課程目標在於培養公民具備全面性、普遍性 的科技知能。 表四:台灣與澳洲兩國科技課程的目標對照表 台灣「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目標 澳洲「科技」課程目標 1.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養成主動學習 的習慣。 2.學習科學與技術的探究方法及其基本知能,並 能應用所學於當前和未來的生活。 3.培養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及尊重生命的態度。 4.培養與人溝通表達、團隊合作以及和諧相處的 能力。 5.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激發創造 培養學生發展: 1.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技能。 2.資訊處理與運算的技能。 3.瞭解科學與科技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以及統整兩者的技能。 4.瞭解與關注全球環境的均衡發展。 5.具備判斷道德、倫理、社會公義事務的 能力。

(4)

潛能。 6.察覺和試探人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資料來源:教育部(民 90)及 Curriculum Corporation(1994a)。 參、兩國科技教育課程的內容綱要比較 因應上述科技課程的目標,我國生活科技課程在分段能力指標被定位於為 「科技的發展」,其目的在於讓學生瞭解科技如何創生與發展的過程,同時被細 分為「科技的發展」與「設計與製作」等兩部分,其詳細內容如表五所示: 表五 生活科技課程的能力指標(資料來源:教育部,民 90) 4.科技的發展 科技的本質 4-2-1-1 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2-1-2 認識科技的特性。 科技與社會 4-2-2-1 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4-2-2-2 認識家庭常用的產品。 4-2-2-3 體會科技與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科技的本質 4-3-1-1 認識科技的分類。 4-3-1-2 了解機具、材料、能源。 科技的演進 4-3-2-1 認識農業時代的科技。 4-3-2-2 認識工業時代的科技。 4-3-2-3 認識資訊時代的科技。 4-3-2-4 認識國內、外的科技發明與創新。 科技與社會 4-3-3-1 了解社區常見的交通設施、休閒設施等科技 科技的本質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4-4-1-2 了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 4-4-1-3 了解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關係。 科技的演進 4-4-2-1 從日常產品中了解台灣的科技發展。 4-4-2-2 認識科技發展的趨勢。 4-4-2-3 對科技發展的趨勢提出自己的看法。

(5)

科技與社會 4-4-3-1 認識和科技有關的職業。 4-4-3-2 認識和科技有關的教育訓練管道。 4-4-3-3 認識個人生涯發展和科技的關係。 4-4-3-4 認識各種科技產業。 4-4-3-5 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8.設計與製作 8-3-0-1 能運用聯想、腦力激盪、概念圖等程序發展創意及表現自己對產品改變的想法。 8-3-0-2 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8-3-0-3 認識並設計基本的造形。 8-3-0-4 了解製作原型的流程。 8-4-0-1 閱讀組合圖及產品說明書。 8-4-0-2 利用口語、影像(如攝影、錄影)、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表達創意與構想。 8-4-0-3 了解設計與可用資源與分析工作。 8-4-0-4 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 8-4-0-5 模擬大量生產過程。 8-4-0-6 執行製作過程中及完成後的機能測試與調整。 註:編號說明,表中「a-b-c-d」的編號中,「a」代表能力指標,「b」代表學習階段序號:1 為第一階段(一至二年級)、2為第二階段(三至四年級)、3為第三階段(五至六年級)、 4為第四階段(國中一至三年級),「c」代表能力指標之次目標序號,「d」代表流水號。 澳洲以二維的方式建構科技教育課程內容綱要(如圖二所示),其中一個面向 代表科技教育課程內涵組成之領域(Content organizer),即「設計、製作與評 價(Designing, making and appraising)」、「資訊(Information)」、「材料(Materials)」

及「系統(Systems)」等四個研習方向(strand);另一個面向則以「調查 (Investigating)」、「策劃(Devising)」、「製造(Producing)」與「評估(Evaluating)」 等四項作為學習活動過程中的「過程要項(Process Strands)」,如此各項教學活 動必須透過此四項過程要素達成教學目標(黃能堂,民 87)。

(6)

圖二:澳洲科技教育課程內涵與過程概念架構圖 在澳洲科技教育課程描述(curriculum profile)一書中,它針對科技教育之教學目 標,配合「過程要素」的結構、「內涵建構要素」及各個層級(level)等項目, 詳細且清楚陳述科技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我們可發現:台灣科技課程內容綱要 僅包涵「科技的發展」、「設計與製作」等兩部分,如要回應到課程目標似乎稍嫌 不足,而有前後不連貫的現象;澳洲科技課程內容綱要充分反應其課程目標,並 且是以四項「內涵建構要項」及四項「過程要素」的二維關係建構課程內容綱要, 並且循序漸進的方式敘述其各層次的教學目標,如此學生可依循既得知能進行後 續的學習活動。再者,其中不難發現它具備「方法」的哲學觀,即是要讓學生學 習科技的應用方法與技能,如此當所面臨的科技環境,皆能以得宜的科技方法與 態度解決問題。所以,澳洲科技課程的內容綱要可說是相當完整且詳實,讓教師 與學生皆能清楚瞭解學習的目標與內涵。 肆、兩國科技教育課程的教材選用比較 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綱要中列有教材內容要項(如表六所示), 以供中小學教師作為教學活動設計參考。其主題、次主題的內容似乎不是以達成 數項能力指標的整合性教學活動進行規劃,因此稱其主題(theme)或次主題似 乎稍嫌不足。再者,邱美虹(民 89)在〈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網要「自 然與科技」領域中「自然科學」課程綱要之評介〉一文中曾敘及自然科學教材內 容要項(草案),其中有部份與暫行綱要中的生活科技教材要項相似,筆者將之

(7)

摘錄於表七之中,當我們將表六、表七作一對照與比較,不難發現暫行綱要的「生 活科技」次主題原是「科學應用」的「變身」,由此可知此部份教材內容是以科 學應用的角度去規劃與設計,因此較難去回應到前面的能力指標。 表六 生活科技之教材內容要項(教育部,民 90) 課題 主題 次主題 生活與環境 生活科技 410 食品 411 材料 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材料 材料的應用 材料的特性應用 412 機械應用 力的作用 虹吸、連通管 簡單機械 熱機工作原理 簡單機械的原理 光學儀器 413 電及其應用 通路 用電安全 414 訊息與訊息傳播 訊息 訊息傳播 網路應用 415 居住 416 運輸 永續發展 創造與文明 530 設計與製作 2a 分析需求 2b 圖文表達 2c 選用材料 2d 改善機能 3a 考量資源 3b 變化形式 3c 使用機具

(8)

3d 加工處理 4a 製作模型 4b 規劃製作程序 4c 測試與調整 4d 改良技術 531 科技文明 2a 認識科技的內涵及重要性 3a 認識農業時代的科技 3b 認識工業時代的科技 3c 認識資訊時代的科技 3d 認識史上重要的科技創新與發明 3e 了解各個時代的生活方式 4a 了解科技與社會的關係 4b 了解現代社會與科技相關的職業 表七 教材內容(邱美虹,民 89) 課題 主題 次主題 生活科技 科學應用 410 天氣預報 411 食品科技 412 材料科技 413 機械應用 414 家庭用電 415 訊息與訊息傳播 澳洲科技教育為一概念化之教育理念與模式,因此,教師不但可自由地選擇教學 內容,而且可直接實施學科整合之教學。換句話說,科技教育可單獨實施或配合 其它主要的課程領域從事教學,而小學階段主要在於教授基本且廣泛的科技內 涵,作為進一步研習科技的基礎,其內容主要由教師教導但有時亦由其他相關專 家或資源人士擔任,而上課時間則富有彈性,允許實施不同的教學活動。中學階 段課程則較專業化,其教材內容涵蓋農業(Agriculture)、計算 資計科技

(Comput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家政(Home economics)、媒體(Media)、工 藝(Industrial arts)、手工藝(Manual arts)及設計與科技(Design & technology) 等研習範疇(黃能堂,民 87)。在「課程描述(curriculum profile)」一書中,例舉

(9)

許多範例以供教師作為設計教學活動之參考,在此例舉其一例作為說明(如表八 所示)。 表八 層級三資訊教學內容範例 本質(Nature) 技術(Techniques) 在層級三,學生: 3.5 闡述如何配合特定的接收者與使用者,以不 同的形式創造、建構、呈現、儲存與傳遞資訊 當學生可明顯地從事,例如: 在層級三,學生: 3.6 在創造資訊產品時,選擇並使用適切的技 術來操控、傳遞與轉換資訊 當學生可明顯地從事,例如: — 解釋色彩如何被應用在故事書、海報、及包 裝中以創造出氣氛及特殊效果 — 選擇並搭配不同的顏色來粉飾工作場 所,以創造特殊的效果 — 發展並在 T 恤上絹印一份有關他們所參加的 露營的圖案設計 — 發展給年幼學生使用的活動卡片及展示 牆 — 比較電視節目,以決定是否預設男孩或女孩 為該節目的觀眾群,並且辨識所使用的技巧 — 使用電子郵件系統與其他學校、地區、 甚至國外的學生,交換有關當地環境的議題 與觀點 — 蒐集些許某類的影像,以辨別訊息被傳達的 方法,以及如何達到各種效果 — 配合一個故事或遊戲的情節製造相關的 背景與音效 — 選擇不同的物種,以資料庫的方式組織並分 類本地的植物和動物 — 為班刊選擇適當的版面配置、形式與圖 樣 — 根據產品銷售的宣傳技術來分類不同的廣 告 — 利用「樂高 TC」模組來控制電動曬衣架 的運作 — 發展並設計一個適合特殊文化慶典的頭飾 — 利用光碟片來搜尋並擷取對設計不同的 建築或運輸模式海報的構想 比較上述兩國科技課程教材內容時,我們可以發明:台灣科技課程的主題內容有 一半是以「科學應用」的理念來規劃,如此侷限科技領域的內容範疇,同時束縛 教師設計教學時的選材。澳洲在教材內容不侷限教師選用的範疇,如此教師可針 對各層級的綱要、學生的程度、社區資源等全盤考量,以發展出因地置宜且適合 學生學習的多元教學活動。 伍、結論

(10)

色,頗值得我國在推動科技教育時的參考: 一、澳洲科技課程自成系統 澳洲的「科技」課程在基本的理論架構上,是以科技教育的概念與實施的 模式為出發點,以「調查」、「策劃」、「生產」、「評估」為主軸,作為各項科技 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過程要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調查、策劃、生 產與評估的方式,學習相關的科技素養並進而發展問題解決的能力。澳洲科技 課程的設計可說是自成一格,與我國大部分沿用美國科技課程理論與設計截然 不同,同時考量國家實際的需要及學生的科技知能,如此值得我國在規劃科技 課程的參考。 二、澳洲科技課程目標相當明確 澳洲的科技教育目標不僅相當具體且行為目標化。在澳洲的科技課程綱要 中,首先利用課程敘述(Curriculum statement)說明科技課程的意義與重要性、 課程目標、實施方式,作為實施科技教育之指引,進而透過課程描述(Curriculum profile)說明課程的教學目標細目與實施範例。由此可知,澳洲的科技課程綱 要相當簡明扼要。這也就是一個有效的課程綱要,不一定要使用複椎的專業術 語,而複雜的理論基礎也不一定無法以簡易的語言文字加以闡述,澳洲科技課 程就是個很好範例,非常值得我國制訂課綱要時的參考。 三、澳洲科技課程內容相當彈性 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育目標與行為目標來訂定具體的教學目標,並且設計 教學活動及實施教學評量,如此將有助於科技教學成效的提升。再者,課說明 與描述中並將不特將某一年齡或某一年級與特定學習層級劃上等號。換句話 說,教師可根據學生之特性及科技相關智能的發展層次,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 或相同的作業中指定不同的學習層級,如此可適應學生間的個別差異,使教師 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教學方式的實施上、以及作業的指定更具備彈性。澳洲的 科技課程重視「方法」的學習,同時在教材內容的選用給與教師相當的彈性, 這是值得我國推動科技教育時的參考。 總而言之,澳洲的科技課程的理論與規劃有其獨特性,並且在課程推動的 方面相當務實,再再都值得我國未來在課程實施、課程綱要制定時的參考。 參考書目

(11)

教育部(民 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曾憲政(民 88):九年一貫課程需要完善配套措施。教育資料文摘,43(3),8-11。 余安邦(民 88):九年一貫課程真的是以孩子為中心嗎?。教育資料文摘,43(4), 74-79。 吳知賢(民 81):澳洲教育制度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21(2),395-414。 黃能堂(民 87):澳洲科技教育課程標準內涵之探討與剖析。台北市:師大工業科 技教育系(未出版)。 澳洲教育中心(民 90):中小學制介紹。來源: http://www.aec.org.tw/html/studyinfo/schoos/systemm.htm。 成露茜、羊憶蓉(民 86):邁向二十一世紀新教育-從澳洲關鍵能力教育計畫試探 台灣的教改前景。社教雙月刊,78,13-16。 洪久賢(民 89):家政融入中小學一貫領域課程之澳洲實例。家政教育學報,2, 1-28。 邱美虹(民 8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網要「自然與科技」領域中「自然科 學」課程綱要之評介。科學教育月刊,231,20-27。

Curriculum Corporation(1994a). A statement on technology for Australian schools. Carlton, VIC, Australia : Author.

Curriculum Corporation(1994b). Technology - a curriculum profile for Australian schools. Carlton, VIC, Australia : Author.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確認課程教材重點 擴展教與學的策略

與其他 OECD 國家相比,澳洲的特點是 16 歲以上的青年較少繼續留 在學校,使其較缺乏能長期稳定留在職場的基本技能,因此,增加教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