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91 高三國文第二次期中考題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91 高三國文第二次期中考題庫"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高三國文 第二次期中考題庫

(第五冊L7-L13、補充教材L6-附錄) 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 單一選擇題 1. ( )下列各組「 」中的字,讀音完全不同的是: (A)一「幀 」/「偵」訊/「禎」祥 (B)「潰」不成軍/振聾發「聵 」/翻箱倒「櫃」 (C)追「悼」/桂「棹」/「倬」立 ( D)誤「謬」百出/「繆」思女神/「戮」力同心。 答案:(C) 解析:(A)ㄓㄥˋ /ㄓㄣ/ㄓㄣ。(B) ㄎㄨㄟˋ / ㄎㄨㄟˋ 。振聾發聵:比喻大聲疾 呼,以喚醒愚味的人/ ㄍㄨㄟˋ 。(C)ㄉㄠˋ /ㄓㄠˋ / ㄓㄨㄛˊ 。(D) ㄇㄧㄡˋ / ㄇㄧㄡˋ /ㄌㄨˋ 。 2. ( )下列與戰爭相關的成語運用,正確的是: (A)大批警察包 圍這個地區,準備「所向披靡」,一舉殲滅這群歹徒 (B) 那支常勝軍勢如破竹,總是把敵人殺得「投鞭斷流」 (C) 兩軍交戰,「棄甲曳兵」,盛大的軍容,氣勢真是壯闊 (D )國軍平時就「厲兵秣馬」,嚴陣以待,隨時完成作戰的準備 。 答案:(D) 解析:(A)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退。宜改為「直搗黃龍」 (指直接攻入敵人都城要地)。(B)比喻軍隊眾多,兵力強大 。宜改為「片甲不留」(軍隊打敗仗,全軍覆沒)。(C)拋棄 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逃走的狼狽狀。宜改為「旌旗蔽空 」(軍容壯盛的樣子)。(D)指完成作戰準備。 3. ( )〈戰士,乾杯!〉:「燈芯在搖,我的手在發抖,小火心不 安地跳著,眼前的人像累了,晃了晃身子,但那逼視我的眼 神,一直沒變。」「燈芯在搖」、「小火心不安地跳著」, 其實是作者刻意以外在景物來烘襯自己內心悲愴的情思。下 列選項,用法與之相同的是: (A)三五之夜,明月半牆, 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B)月景尤不可言,花態 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C)垂死病中驚坐起,闇 風吹雨入寒窗 (D)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 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答案:(C) 解析:(A)描寫農曆十五夜景之美。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B) 月景之美難以形容。出自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C)以 「闇風」、「吹雨」、「寒窗」烘襯內心之淒苦。出自白居易 〈與元微之書〉。(D)沉浸在西山美景中而流連忘返。出自柳 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4. ( )下列各現代作家生平及相關作品敘述,配對正確的選項是: (A)作品以散文為主,兼及劇本與報導文學,寫作風格諷刺 辛辣,余光中稱其文「柔婉中帶剛勁」。著有《地毯的那一 端》—林文月 (B)寫作風格以穠麗為主調,間隨題材內 涵而變異、突破,善於發揮其個人細膩、敏銳、多感、靈慧 等特質,透視力與感染力皆強。著有《女兒紅》—簡媜 ( C)擅長描寫宜蘭羅東農村小鎮的人物,語言具有地方特性, 又充滿親情與溫馨。近年來對環保、生態及兒童文學均十分 關心,是一位具有人道精神的小說家。著有《鑼》—洪醒 夫 (D)創作兼跨小說、散文二類,而以散文成就為大。其 散文作品多憶舊抒情之作,典雅雋永、晶瑩醇厚,四十年來 ,膾炙人口,傳誦不衰,堪稱臺灣現代「回憶文學」之典範 。著有《橘子紅了》—林海音。 答案:(B) 解析:(A)張曉風。(C)黃春明。(D)琦君。 5. ( )下列有關鄉土作家的說明,配對正確的是:(甲)民間尊稱為 「彰化媽祖」,以文學作品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是社會運 動的中堅人物:賴和(乙)日治時代農民運動,文化運動的戰 將,人稱是臺灣文壇「壓不扁的玫瑰」:楊逵(丙)以既浪漫 又寫實的筆調,再現家鄉蘭陽平原的風土民情,鄉鎮小人物 的生活風情和傳奇軼事,並在其中寄寓對鄉土的浪漫懷想: 黃春明(丁)自稱是「戇直而無變巧的農家子」,著有詩集《 乙)(丙)(丁) (C)(甲)(乙)(丁) (D)(甲)(丙)(丁)。 答案:(A) 解析:(丁)洪醒夫吳晟。 6. ( )〈戰士,乾杯!〉一文的主旨是: (A)表揚杜熊一家人為 捍衛家園而犧牲奉獻的精神 (B)彰顯城鄉懸殊的差距,藉 以喚醒政府對原住民生活的重視 (C)展現原住民樂天知命 的本性與驍勇善戰的英雄本色 (D)揭示原住民的悲劇歷史 並深感愧疚,同時呈現原住民剛強堅毅的生命韌性。 答案:(D) 7. ( )下列有關〈戰士,乾杯!〉一文的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其實在我的心目中,〈耶穌受難圖〉的旁邊,又多了 兩幀戰士的人像」:作者此時心中所浮現的人像分別是杜熊 的祖父與曾祖父 (B)「我還是朝著排滿照片的牆壁,拿起 還有幾滴酒的空杯子舉向他們,心裡喃喃地叫著:『戰士, 乾杯!』」:因「酒逢知己千杯少」,作者因而舉杯向牆上 英靈致敬 (C)「世界上,哪裡還有比這更辛酸的歷史?哪 裡還有比這更悲慘的少數民族的命運」:原住民被異族欺凌 的宿命引發了作者的慨嘆 (D)「一切都安靜下來了,靈歌 的裊繞,更顯得夜靜」:句中的「靈歌」指的是呼喚祖靈的 歌聲。 答案:(B) 解析:(B)作者因內疚與悲憤,於是以「戰士,乾杯!」向犧牲生命 的戰士致敬。 8. ( )下列「 」內讀音皆正確的是:(甲)消「弭」:ㄇㄧˊ (乙)竹「 塹」: ㄑㄧㄢˋ (丙)「械」鬥: ㄐㄧㄝˋ (丁)挑「釁」: ㄒㄧㄣˋ (戊)「 骸」骨:ㄏㄞˊ (己)「拂」然而怒:ㄈㄨˊ (庚)「粵」語:ˋㄠ (A )(甲)(乙)(丁)(戊) (B)(乙)(戊)(己)(庚) (C)(乙)(丁 )(戊)(己) (D)(丙)(丁)(戊)(己)。 答案:(C) 解析:(甲)ㄇㄧˇ 。(丙) ㄒㄧㄝˋ 。(庚)ㄩㄝˋ 。 9. ( )下列「 」內的字,字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A)爾「其 」自戕爾手/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 (B)況當共 處一「隅」/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 C)「揆」諸出入相友之義/桓溫居「揆」,政由己出 (D) 勿懷「夙」忿、勿蹈前愆/「夙」興夜寐。 答案:(B) 解析:(A)表示祈請語氣/如果。出自《荀子.勸學》。(B)角落。 後者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C)衡量,仔細思考/統理國 政的官員、職位。出自《晉書.禮志》上。(D)舊有的/早晨 。 語譯:(C)後者:桓溫位居宰相,政事全由自己出令決定。 10. ( )下列文句中,成語使用不當的選項是: (A)為了達到人性 化管理的目標,公司決定將舊制度澈底「改弦更張」 (B) 每年農曆年底,家家戶戶「洗心革面」,煥然一新地迎接新 年 (C)閱讀歷史可以讓人記取前人的教訓,提醒讀者「勿 蹈前愆」 (D)自古以來「物窮必變」,一時的得失其實不 必耿耿於懷。 答案:(B) 解析:(B)洗心革面:洗滌不正、不善的心念,改變舊有面貌,指澈 底改過自新。宜改為「除舊布新」。 11. ( )春秋時的秦國與越國相距甚遠,故以「秦越之異」形容極為 疏遠。下列「 」中的詞語,亦有相隔遙遠之意的是: (A )也不知他在「楚館秦樓」貪戀著誰,全不想養育的深恩義 (B)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 (C)妙選高門,以 諧「秦晉」 (D)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答案:(B) 解析:(A)泛指供人尋歡作樂的場所。多用來指妓院。出自張國賓《 薛仁貴》第三折。(B)胡在北、越在南,喻相距遙遠。出自白

(2)

婚嫁。後遂以「秦晉」代指婚姻關係。出自蔣防〈霍小玉傳〉 。(D)古代宮門外的闕門,為懸示法令的地方。後亦作為朝廷 的代稱。心在魏闕:指不論身在何處,仍關心國事。出自《莊 子.讓王》。 語譯:(B)何況我們如膠相黏般的友誼,而今卻身隔遙遠。(D)雖然 人在江湖上隱居,而內心卻想著朝廷。 12. ( )下列有關〈勸和論〉文意的說明,正確的是: (A)「人心 之變也,自分類始」:要改變人的思想,要先從學會分別人 與禽獸的不同處做起 (B)「雖正人君子亦受其牽制,而或 朋從之也」:即使是正人君子,也會受到朋友的影響而與之 相附和 (C)「無分土,無分民」:不分土地肥沃或貧瘠, 不分身分富貴或貧賤 (D)「若分畛域,王法在所必誅」: 如果還劃分彼此的界限,在王法施行的地區必定依法處分。 答案:(D) 解析:(A)人心變得不再質樸,喜好械鬥紛爭,肇因於族群、地域的 劃分。(B)正人君子受流風影響,人我、族群分類遂根深柢固 。(C)不應分地域,不應分族群。 13. ( )閱讀下文,推論下列最符合作者期望的選項是:「願今以後 ,父誡其子、兄告其弟,各革面、各洗心,勿懷夙忿、勿蹈 前愆,既親其所親,亦親其所疏,一體同仁。」(鄭用錫〈 勸和論〉)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人不獨親 其親,不獨子其子 (C)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 道 (D)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答案:(B) 解析:作者期望盡人倫教化之力化解械鬥,拔除否定對方、分親疏的 分類心,一視同仁,不分彼此,故選(B)。(A)出自《論語. 顏淵》。(B)出自〈大同與小康〉。(C)出自《孟子.滕文公 》下。(D)出自《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語譯:(A)做國君的要盡國君的責任,做臣子的要盡臣子的本分,做 父親的要盡父親的責任,做兒子的要盡到兒子的本分。(C)得 志時,就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時,就獨善其身, 奉行自己所堅持的正道。 14. ( )有關〈勸和論〉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夫人與禽 各為一類,邪與正各為一類,此不可不分」意謂人、獸、正 、邪之間僅一線之隔 (B)「夫人未有不親其所親,而能親 其所疏」意謂兼善天下,方可能達到大同世界的理想 (C) 「蓋孽由自作,釁起鬩牆,大抵在非漳泉、非閩粵間耳」指 明引起械鬥的原因是人們心生分類而相互否定對方 (D)「 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是祈禱上天勿降下災厄 ,人們才能努力生活。 答案:(C) 解析:(A)指出人與禽獸、正與邪不同類,不可不分。(B)說明愛有 差等,情感上本就有由親而疏之別。(D)天地有愛惜生靈、不 亂殺戮的美德,人心沒有不轉變的時候。意指械鬥為禍雖大, 總有自制回轉之日,不必過於悲觀。 15. ( )〈勸和論〉是論辨類文章,以下有關論辨類文章的敘述,錯 誤的選項是: (A)荀子的〈勸學〉闡明「環境」的重要, 文中強調有恆專一的學習態度,勉勵士人成材達德 (B)黃 宗羲的〈原君〉旨在檢討君主專制,發揚民主思想,闡明君 主的職分在為民興利除弊 (C)《禮記.大同與小康》藉由 孔子回答子游的問題,暢論大同與小康之治的分別 (D)顧 炎武的〈廉恥〉援古論今,強調身處國家危亡之際,士大夫 應「行己有恥」。 答案:(A) 解析:(A)〈勸學〉闡明「學」的重要。 16. ( )下列「 」中的字,字音完全相同的是: (A)老「聃」/ 虬「髯」/荏「苒」 (B)木「訥」/蚊「蚋」/老「衲」 (C)無遠「弗」屆/法家「拂」士/「氟」化物 (D)都「 邑」/「挹」注/「悒」鬱。 答案:(D) 解析:(A)ㄉㄢ/ㄖㄢˊ /ㄖㄢˇ 。荏苒:時間漸漸過去。(B)ㄋㄜˋ / ㄖㄨㄟˋ / ˋ ㄋㄚ。老衲:老僧。(C)ㄈㄨˊ /ㄅㄧˋ /ㄈㄨˊ 。(D)皆音ˋㄧ 。挹注:○1 將液體由一容器注入另一容器。○2比喻取有餘以補不足。悒鬱 :鬱悶惆悵。 17. ( )下列「 」中的字,字義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音聲「 相」和,前後相隨/煢煢獨立,形影「相」弔 (B)天下皆 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無關全局,而書又「已」舊 (C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早晚「下」三巴 ,欲將書報家 (D)萬物作焉而不「辭」/停數日,「辭」 去。 答案:(A) 解析:(A)相互。後者出自李密〈陳情表〉。(B)通「矣」,助詞/ 太。出自連橫〈臺灣通史序〉。(C)居……之下/順流而下。 出自李白〈長干行〉。(D)發表言辭/告別。出自陶淵明〈桃 花源記〉。 語譯:(A)孤苦無依,只有影子和身形互相作伴。 18. ( )有關〈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的釋義,正確的選項是: ( A)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想要占有優勢地位,必須懂得 以言論控制百姓 (B)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想要率領人民 ,必須先成為人民的榜樣 (C)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聖人雖 位高權重,人民卻願意遵從領導 (D)處前而民不害:身居 萬民之前,而人民不覺得受到妨害。 答案:(D) 解析:(A)想要位居萬民之上,必須言語謙虛,甘居卑下。(B)必須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的利益後面。(C)聖人位居萬民之上, 而人民不感到負擔。 19. ( )「老子以為所有造成相對或本身相對的東西都應去除,因為 天下大大小小的紛爭,無不由此而起。」最能詮釋這個觀念 的文句是: (A)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 能為百谷王 (B)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 C)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D)天之道,利而不害。聖 人之道,為而不爭。 答案:(C) 20. ( )《莊子.齊物論》:「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上述可與老子之言相印證的是 : (A)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 (B)長短相形,高下 相傾 (C)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D)處上而民不重, 處前而民不害。 答案:(B) 解析:語譯:題幹:天下的事物,沒有比秋毫之末更巨大的,而泰山 是微小的;沒有比夭亡的兒童更長壽的,而活了八百歲的彭祖 是短命的。 21. ( )中國人觀水有得,往往取喻於水。下列有關水的文句,敘述 正確的是: (A)老子以「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 之能勝」說明聚沙成塔、積水成淵的道理 (B)孟子以「原 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 是之取爾」期勉人要愛惜光陰 (C)李後主以「問君能有幾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表達對愛情的追悔之意 (D) 蘇軾以「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喻說「變」與「不變」的 道理。 答案:(D) 解析:(A)說明柔能勝剛的道理。出自《老子》第七十八章。(B)學 應務本並循序漸進。出自《孟子.離婁》下。(C)表達亡國的 無盡哀愁。出自李煜〈虞美人〉。 語譯:(A)天下沒有什麼東西比水還要柔弱的,然而對付堅強的東西 ,沒有什麼能勝過水的。(B)有源頭的水不斷湧出來,日夜不 停地流著,一定要注滿坑洞才繼續前進,一直奔流到大海。有 本源的水便像這樣,孔子稱許的就是這點啊!(C)如果要問我 心中有多少哀愁?那正像滿江的春水不斷地向東奔流,永無止 盡。

(3)

22. ( )《老子》:「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 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下列選項中對國君施政的描述 最可與之相闡發的是: (A)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 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 (B)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 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 (C)文武爭馳,君臣無事, 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 (D)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答案:(C) 解析:題幹說明清靜無為的施政之道。(A)乃孟子諷梁惠王施政不得 法,實為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B)批判 後世國君認為天下之利應盡歸於己、天下之害盡歸於民的家天 下思想。出自黃宗羲〈原君〉。(C)說明國君治理得法,便能 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D)晉文 公阻止子犯追擊秦國之辭。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語譯:題幹:我無所作為,而人民自然順化;我好靜,而人民自然端 正;我不加干擾,而人民自然富裕;我沒有貪欲,而人民自然 純樸。 23. ( )《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有關此段文字的 說明,正確的是: (A)強調仁義、智慧、孝慈與忠君的重 要 (B)認為知識分子是國家動亂的根源 (C)與儒家所提 倡的道德修養、忠君愛國有異曲同工之妙 (D)可與「絕聖 棄知,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的論點相呼應。 答案:(D) 解析:題幹與(D)皆指反對人為,崇尚自然。(A)(B)未有此說。(C )與儒家論點不同。 語譯:題幹:在道德都不被重視時,仁義的重要才會彰顯出來;重視 智慧的時代,狡詐虛偽的騙術也一一浮現;當大家都不重視親 情,眾叛親離時,孝順慈愛的觀念才會被推崇;在國家昏亂之 時,才能顯現忠臣的可貴。(D)聖和智傷害自然,所以絕聖棄 智,人民反而能得到百倍的益處;仁和義束縛天性,所以絕仁 棄義,人民反而能恢復孝慈的天性。 24. ( )下列「 」中的字音,完全不同的選項是: (A)罪惡淵「 藪」/精神抖「擻」/「數」見不鮮 (B)西門「町」/岸 芷「汀」蘭/酩「酊」大醉 (C)鳴囀「啁」啾/「賙」濟 窮人/臺灣「鯛」魚 (D)「躡」手躡腳/「囁」囁嚅嚅/ 「懾」人心魄。 答案:(B) 解析:(A)ㄙㄡˇ /ㄙㄡˇ / ㄕㄨㄛˋ 。(B)ㄉㄧㄥ/ㄊㄧㄥ/ ㄉㄧㄥˇ 。(C)ㄓㄡ/ㄓㄡ/ ㄉㄧㄠ。(D) ㄋㄧㄝˋ / ㄋㄧㄝˋ /ㄓㄜˊ 。 25. ( )日本名導黑澤明將芥川龍之介〈竹藪中〉改編後拍成電影《 羅生門》,此後「羅生門」成為慣用語,指對同一件事有不 同的陳述,令人難以明瞭真相。而一般慣用語多為三字格, 不同於書面典雅的成語,口語色彩濃厚。下列慣用語與成語 的意義,不可替換使用的選項是: (A)耳邊風/置若罔聞 (B)殺風景/焚琴煮鶴 (C)和稀泥/和光同塵 (D)掉書 袋/引經據典。 答案:(C) 解析:(A)在耳邊吹過的風。比喻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放在一邊, 好像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B)損壞美好的景色。比喻 在大家高興的時候,突然出現使人掃興的事物/劈琴當柴燒, 殺鶴烹煮當菜餚。指不解風雅,大殺風景的行為。(C)將稀爛 的泥巴攪和在一起。多用來指不分青紅皂白,毫無原則的為人 調解或處理紛爭/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 比喻同流合汙。(D)譏笑人喜歡引經據典,咬文嚼字的毛病/ 引用經典書籍作為論證的依據。 26. ( )下列關於〈竹藪中〉的句意闡釋,不正確的選項是: (A) 「那女人彷彿是一尊菩薩」:形容女人如菩薩般莊嚴美麗 ( B)「你們殺人不用長刀,只用權力、用金錢,甚至只憑一張 嘴就夠了」:讚揚法官等掌權者位尊權大 (C)「妻子出神 地抬起頭,我從未見過妻子像那個時刻那樣美」:武士認為 妻子沉醉於甜言蜜語,動了真情 (D)「我要殺那男人,我 也不想用卑鄙的手段。為他解開繩子後,叫他拔刀來決鬥」 :代表著光明磊落的君子之爭。 答案:(B) 解析:(B)諷刺法官等掌權者殺人不見血。 27. ( )關於芥川龍之介著名小說〈竹藪中〉的主旨,下列敘述最符 合的選項是: (A)所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 飛」,強調現實生活中的感情是無法憑恃的 (B)所謂「當 局者迷,旁觀者清」,當事者習於妄加推測,局外人的論述 往往較為客觀 (C)權勢決定一切,人生充滿不公平:居上 位者可憑藉巧言殺人不見血,平民百姓卻得償命 (D)人善 於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同一事實可能被編織成不同的故事 ,所謂的真相並不存在。 答案:(D) 解析:(A)無此說。(B)作者透過樵夫的供詞,表達了局外人的論述 未必客觀,因為一般人用語大多輕率隨便,喜妄加推測。(C) 此為多襄丸對居上位者的諷刺,申辯自己用腰刀殺人,罪過難 道比他們大嗎?非本文主旨。 28. ( )敘事觀點是一部小說呈現情節的角度。透過敘事觀點,可了 解敘事者是透過什麼人的眼睛來看故事、從什麼人的角度來 說故事。其中第一人稱觀點是以「我」的角度出發,觀察故 事的發展;而第三人稱觀點的敘事者為「他/她」的行為表 現及心態。下列小說片段,屬於「第三人稱敘事觀點」的選 項是: (A)黃開華,快樂,不知愁的大孩子,才十七歲。 一張紅噴噴的圓臉,一雙靈活的黑眼珠,他常常做跑步的動 作 (B)結果我們不期而遇。正確說應該是,彼此正欲避開 目光時亦就彼此看見了。我脹熱臉立刻輸誠,他聽了淡然道 :「是麼?」像是我說謊 (C)那是在我逝去的光耀的青春 裡所發生的一小件事。那時候,我還很年輕,年輕該是一個 美麗的花季 (D)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 門,趙貴翁的眼神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 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又怕我看見。一路上的人,都是 如此。 答案:(A) 解析:(A)第三人稱觀點,以「他」的角度敘事。出自王文興〈日曆 、最快樂的事〉。(B)第一人稱觀點,以「我」的角度敘事。 出自朱天文〈巫言〉。(C)第一人稱觀點。以「我」的角度敘 事。出自李昂〈花季〉。(D)第一人稱觀點。以「我」的角度 敘事。出自魯迅〈狂人日記〉。 29. (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多取材於歷史傳說、宗教故事與個人經驗 ,歷史傳說部分,亦有取材於中國古代傳說的作品,屬於這 類的選項是: (A)釋迦牟尼眺望著地獄中的景象,想起犍 陀多生前曾救過蜘蛛一條小命這項善舉。於是,釋迦牟尼興 起想酬報他曾做過善舉的念頭,打算盡可能將他從地獄中救 出來。恰巧,側頭一望,釋迦牟尼發現翠綠的蓮葉上,正有 一隻極樂世界的蜘蛛在織牽美麗的銀絲網。釋迦牟尼輕輕捎 來一縷蛛絲,自晶瑩如玉的白蓮間,一直線垂至遙遙深邃的 地獄底層 (B)「那樣,寵辱之道,窮達之運,應該嘗過來 了。那是很好的,所謂生,和你所做的夢,沒有幾多的差異 。於此,你的人生的執著與熱,也就醒了吧!得喪之理,生 死之情,由此看來,原是無聊的。—不是這樣嗎?」盧生 凝然地聞著呂翁的話,當對手確切地詢問時,便抬起青年似 的顏面,閃著眼光,這樣說:「因為這是做夢,我還想生, 如那夢的覺醒似的,這夢覺醒之時,就要來吧!直到其時之 到來,我還想『真摯地生活了』似的生存。你不作如此想嗎 ?」呂翁顰蹙著臉,也不答是,也不答否 (C)若是要說禪 智內供的鼻子,在池乃尾地方是沒有人不知道的。長有五、 六寸,從上唇的上面一直垂到下巴下面,其形狀從鼻根到鼻 尖都同樣粗,可以說是像細長的香腸的東西,吊在臉的中央

(4)

。年紀已五十歲出頭的內供,從早昔做沙彌的時候到現在已 升任為內道場供奉之職,內心始終為這個鼻子所苦悶。當然 表面上,現在也還是裝著毫不在乎的樣子。這不只是想到以 應專心渴望來世淨土的僧侶之身,還掛念著鼻子是一件不妥 當的事,主要還是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成天在乎鼻子的事 (D)因為近兩三年,京都曾經多次遭受地震、颱風、火災和 饑荒等災變,使京城變得異常蕭條。據舊記所載,甚至連廟 宇中的佛像和佛具都被打碎,而那些大廟柱子包金銀箔片的 木頭,也都堆積路旁,被當作普通的薪柴賤價求售。京中都 沒落至此,羅生門的殘破自不待言了。荒蕪的羅生門只有狐 狸及盜匪出沒,最後連沒人認領的屍體,人們也都習慣把它 丟棄到羅生門。每當黃昏,臭氣熏天加上陰森的氣氛,令人 們不敢在這附近走動。 答案:(B) 解析:(A)出自〈蜘蛛之絲〉。(B)取材唐代沈既濟的〈枕中記〉, 一說馬致遠〈黃粱夢〉。出自〈黃粱夢〉。(C)出自〈鼻子〉 。(D)出自〈羅生門〉。 30. ( )請選出下列選項中,錯別字最多的選項 (A) MP3 的媚力, 已使年青人驅之若騖、瘋狂收集 (B)也使合法音樂市場原 有獲利體製被 MP3 逼得近乎崩潰 (C)而讓人提心掉膽的是 :唱片業者已發出最後通諜,要求司法加強取締校園中的非 法下載行為 (D)若是一味姑息,不僅愛之是足以害之,助 漲歪風之餘,也無法使大眾回到合法音樂的懷抱。 答案:(A) 解析:(A)「魅」力、年「輕」人、「趨」之若「鶩」(共錯四字) 。(B)體「制」(共錯一字)。(C)提心「吊(弔)」膽、最 後通「牒」(共錯二字)。(D)「適」足以害之、助「長」歪 風(共錯二字)。 31. ( )有關〈竹藪中〉一文的評析,錯誤的選項是 (A)人物心理 的描寫細膩幽微,擅於營造故事的氛圍 (B)角色經營成功 ,每一個人的想法與說話都恰如其分 (C)情節的發展曲折 生動,充滿懸疑與張力 (D)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陳述己 身的看法,文末呈現真理越辯越明的道理。 答案:(D) 解析:(D)因為不同的說法,導致案情越來越撲朔迷離。 32. ( )下列各組「 」中的字,字義兩兩相同的是: (A)「刑」 馬作誓/「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B)「尋」君去就之際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C)驅馳氈裘之長,「寧」不 哀哉/「寧」以義死,不苟幸生 (D)迷途知反,往哲是「 與」/「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答案:(D) 解析:(A)殺/通「型」,以……為典型、模範。出自《禮記.大同 與小康》。(B)探究/不久。出自李密〈陳情表〉。(C)豈、 難道/寧願、寧可。出自歐陽脩〈縱囚論〉。(D)稱許。後者 出自《論語.述而》。 語譯:(B)後者:不久又承蒙國恩,改任臣為太子洗馬。(C)後者: 寧願為信義而犧牲,不肯背棄道義苟且偷生。(D)後者:我讚 許他上進,不願意他退步。 33. ( )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前後意義相近的是: (A)「所 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 (B)「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C)朱輪華轂,擁旄萬 里,「何其」壯也/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 也 (D)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望之「儼然」,即之也 溫。 答案:(C) 解析:(A)因此/用來。出自《荀子.勸學》。(B)憂思的樣子/久 遠的樣子。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C)多麼。後者 出自歐陽脩〈五代史伶官傳序〉。(D)整齊的樣子。出自陶淵 明〈桃花源記〉/矜莊的樣子。出自《論語.子張》。 語譯:(C)後者:以至於剪斷頭髮對天發誓,眼淚沾溼衣襟的地步, 這是多麼地衰敗沮喪啊!(D)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排列整齊/ 看起來他很嚴肅,接觸後就知道他很溫和。 34. ( )「魚游沸鼎」比喻處境危險。下列與之意思相同的成語是: (甲)奔車朽索(乙)虎尾春冰(丙)釜中生魚(丁)幕上燕巢(戊) 披髮纓冠(己)危如累卵 (A)(甲)(乙)(丙)(丁)(己) (B)( 甲)(乙)(戊)(丁)(己) (C)(甲)(丁)(戊)(己) (D)(甲)( 乙)(丁)(己)。 答案:(D) 解析:(甲)比喻隨時有危險。(乙)比喻處於極端危險的環境。(丙)比 喻生活貧困,斷炊已久。(丁)比喻處境危險至極。(戊)形容匆 忙急迫的樣子。(己)比喻情況非常危險,像堆累的蛋,隨時有 跌破的可能。 35. ( )談話或行文時,棄本名或語句不用,而借其他名稱或語句來 替代的修辭稱為「借代」。例如〈勸和論〉中「干戈之禍愈 烈,村市半成邱墟」,即以「干戈」代「戰亂、兵事」。下 列使用此種修辭法的選項是:(甲)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乙)沛 公不勝桮杓(丙)歌吹為風(丁)對穹廬以屈膝(戊)佩紫懷黃(己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庚)頭髮上指,目眥盡裂(辛)揆諸出 入相友之義 (A)(甲)(丙)(丁)(庚) (B)(甲)(乙)(丁)(戊 ) (C)(乙)(戊)(己)(辛) (D)(丙)(戊)(庚)(辛)。 答案:(B) 解析:(甲)「絲竹管絃」借代為音樂。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乙 )「桮杓」借代為酒。出自司馬遷〈鴻門宴〉。(丙)譬喻。歌聲 與吹奏聲像風一般飄來。出自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丁 )「穹廬」借代為北魏朝廷。(戊)「紫」借代為紫綬,「黃」借 代為金印。(己)「玦」雙關「決」、「訣」。出自司馬遷〈鴻 門宴〉。(庚)誇飾。出自司馬遷〈鴻門宴〉。(辛)引用。暗用 《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出自鄭用錫〈勸和論〉 。 36. ( )〈與陳伯之書〉:「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 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的句型變化和下列選項相同 的是: (A)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B)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 (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D)西伯幽而演《 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 思。 答案:(D) 解析:題幹和(D)為錯綜中的交蹉語次。(A)(B)(C)為互文修辭。( A)出自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B)出自范仲淹〈岳陽樓 記〉。(C)出自〈木蘭詩〉。(D)出自曹丕《典論.論文》。 語譯:(A)文章寫成能使風雨震驚,鬼哭神泣;詩作寫成能使風雨震 驚,鬼神哭泣。(C)十年裡身經百戰,將帥壯士有死傷,也有 倖存而回的。 37. ( )「吞舟是漏」是比喻法網寬疏,連犯大罪的人都可以放過。 這種修辭是譬喻中的「借喻」用法。下列文句,亦使用「借 喻」的是: (A)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以「燕 雀」喻庸俗小人,以「鴻鵠」喻豪傑志士 (B)將軍松柏不 翦,親威安居—以「松柏」比喻墳墓 (C)對穹廬以屈膝 —以「穹廬」比喻北魏朝廷 (D)佩紫懷黃,讚帷幄之謀 —以「佩紫懷黃」比喻佩紫綬、懷金印的高官。 答案:(A) 解析:(B)(C)(D)借代。 38. ( )關於〈與陳伯之書〉一文,闡釋正確的選項是: (A)昔因 機變化,遭遇明主:強調「不遠而復,先典攸高」的明智判 斷 (B)刑馬作誓,傳之子孫:說明北魏「倔強沙塞之間, 欲延歲月之命」的頑強 (C)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 、昌海,蹶角受化:展現「弔民洛汭,伐罪秦中」的成果 ( D)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印證聖 朝「屈法申恩,吞舟是漏」的寬大胸懷。 答案:(D)

(5)

解析:(A)強調「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明智判斷。(B) 說明梁朝舊僚的爵位蔭及子孫。(C)四方蠻夷之國皆歸順朝廷 ,納貢稱臣。 39. ( )關於〈與陳伯之書〉一文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全文以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最能動之 以情,委曲盡致 (B)「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在 暗示陳伯之應該棄齊降梁 (C)陳伯之背叛蕭梁的原因是欲 「立功立事,開國稱孤」 (D)「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 西河」與「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文意相近。 答案:(D) 解析:(A)曉之以理。(B)引陳涉語讚揚陳伯之當初棄齊歸梁的抉擇 正確,是對過去的肯定。(C)「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指陳伯 之歸梁後建立功業,受封征南將軍、豐城縣公之事。(D)均指 懷鄉戀舊之情。 40. (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 芍」藥/斗「杓」東指/「玓」瓅 (B)繾「綣」難捨/燒 酒海「蜷」/「踡」伏 (C)獨樹一「幟」/愛恨交「織」 /擅離「職」守 (D)別來無「恙」/洪流滉「瀁」/奉「 養」父母。 答案:(D) 解析:(A)ㄕㄠˊ /ㄅㄧㄠ/ㄉㄧˋ 。玓瓅:音ㄉㄧˋ ㄌㄧˋ ,明珠的色澤。(B ) ㄑㄩㄢˇ / ㄑㄩㄢˊ / ㄑㄩㄢˊ 。(C)ˋㄓ/ㄓ/ˊㄓ。獨樹一幟:比喻獨特新 奇、自成一家。(D)皆音ㄧㄤˋ 。滉瀁:水深廣無邊際的樣子。 41. ( )修辭學上的反諷是指言辭的反諷,或者稱為「倒反」,主要 是指言辭表面的意義和作者內心真義相反的修辭法。現代詩 中使用反諷手法,可以從矛盾情境中產生奇趣。下列詩作, 並未使用此種修辭手法的是: (A)給我一塊土地/黑濁的 廢水/養肥腥臭的魚/灰茫的毒氣/充實迷路的雲/給我一 塊土地/稻穗蛻變成煙囪/森林精簡為廠棚/給我這個夢/ 夢中的夢想明天將會完成(向陽〈秋分〉) (B)天空很大 方/垂下厚重的烏雲歡迎牠/大地很慷慨/鋪上銀亮的冰雪 保護牠/這隻小鳥雙翅瑟縮/這隻小鳥渾身顫抖/求救,求 救/天地含笑聽牠的啁啾(向陽〈小寒〉) (C)那純粹是 另一種玫瑰/自火焰中誕生/在蕎麥田裡他們遇見最大的會 戰/而他的一條腿訣別於一九四三年/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 /什麼是不朽呢/咳嗽藥刮臉刀上月房租如此等等/而在妻 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鬥下/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便是太陽 (瘂弦〈上校〉) (D)他拉緊鹽漬的繩索/他爬上高高的 桅桿/到晚上他把想心事的頭/垂在甲板上有月光的地方/ 而地球是圓的/他妹子從煙花院裡老遠捎信給他/而他把她 的小名連同一朵雛菊刺在臂上(瘂弦〈水夫〉)。 答案:(D) 解析:(A)給我的這塊土地其實是嚴重汙染的現實:黑濁的廢水、腥 臭的魚、灰茫的毒氣,以至於「稻穗蛻變成煙囪/森林精簡為 廠棚」,都是作者心中所不願見到的場景,但作者卻以肯定的 語氣說:給我(這樣的)一塊土地,而且說這樣的夢想明天將 會完成,這就是一種倒反的修辭。(B)這裡的大方、慷慨、含 笑,都是強烈的反諷語,其本意當指天地無情。(C)這是一首 帶著反諷的悲劇詩,將戰爭和生活的挫敗並列書寫。詩一開頭 就顯示了這個軍人是挫敗的,戰爭使他很容易就殘廢了,如今 所有的志氣都消磨光,他受困於貧窮,只能晒晒太陽過日子。 使用「前半生:為國家犧牲奉獻」和「後半生:現實生活清貧 」的今昔場景對比,從兩者間的高度落差裡,營造出整首詩強 烈的「戲劇性反諷」,間接暗示出弦外之音。(D)詩中以滄桑 悲苦的水夫與煙花院裡的妹子為主角。兩個底層典型人物間的 故事,就像是一首街坊上傳唱的歌,在「繩索」與「月光」與 「信」的有形無形牽繫下,沉重悲苦的思念一如「鹽漬的繩索 」,緊握在水夫的掌中。 42. ( )在語文中,透過某種意象的媒介,寄寓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 或精神的修辭技巧,叫做「象徵」,例如「馬鞍藤也橫遭截 肢斷軀/卻仍不死心」,以「馬鞍藤」象徵微小的力量也能 保護自己生長的土地。下列選項亦使用象徵修辭的是: (A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B)時間是甘美的果汁,生命 是五月和悅的南風 (C)不知道有誰在撕毀著我的翅膀,使 我不能飛揚 (D)我在地毯的那一端等你!我等著你。 答案:(A) 解析:(A)「柳絮不飛」象徵思婦內心的孤寂。出自鄭愁予〈錯誤〉 。(B)譬喻。出自張默〈現代詩的投影〉。(C)轉化。「撕毀 翅膀」是擬物。出自楊喚《詩簡集》。(D)借代。「地毯的那 一端」借代為結婚禮堂。出自張曉風〈地毯的那一端〉。 43. ( )關於向陽〈小寒〉一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詩中以鳥 之「小」對比天地之「大」,強調小鳥以小搏大的無力,以 喚起人類的惻隱之心 (B)小鳥向天空、大地「求救、求救 」,連續堆疊「求救」二字,表現小鳥的急迫不安與生態破 壞的情狀危急 (C)面對小鳥的求救,天空與大地大方地伸 出援手,而小鳥卻瑟縮顫抖,表示為時已晚,於事無補 (D )最後,小鳥呼救無門,掉光了翅膀,而雪花飄飄埋葬了牠, 暗示無謂的犧牲與愚昧。 答案:(B) 解析:(A)不是要喚起人類的惻隱之心,而是要表達連弱小的小鳥都 知道要拯救天地,何況是萬物之靈的人類。(C)小鳥的瑟縮與 顫抖是因為天地的虛矯與無情。(D)雪花飄飄呼應題目「小寒 」,天地的冰冷雖埋葬了小鳥的生命,卻讓我們感受到小鳥的 努力與勇敢犧牲,激勵人們獻身去拯救環境。 44. ( )請判斷下列詩句所吟詠的植物,選出正確的選項:(甲)走過 /才知道那是中年/以後弄皺的/一張臉/凹的是 舊疾/ 凸的是 新傷/談笑之間/有人說/涼拌最好(乙)搖搖擺擺 ,把腳尖併攏/綠綠油油,把手臂高舉/迎著和風/迎著第 一聲鳥鳴/成體操隊形/散—開/一散,就是/千里(丙) 每年秋劫之後,萬花落盡/你擎一叢叢紅豔/如擎一支一支 火炬/自冰冷冷的封凍下,默默燃炬 (A)黃瓜/蒲公英/ 聖誕紅 (B)苦瓜/水稻/聖誕紅 (C)黃瓜/水稻/火鶴 (D)苦瓜/蒲公英/火鶴。 答案:(B) 解析:(甲)出自張芳慈〈苦瓜〉。(乙)出自羅青〈水稻之歌〉。(丙) 出自吳晟〈聖誕紅〉。 45. ( )下列關於現代詩人的說明,正確的是: (A)吳晟詩作內容 多以關懷臺灣現實為主軸,或親近鄉土,或深究歷史。早期 嘗試創作閩南語詩,著有《十行集》 (B)瘂弦與張默、洛 夫合稱「創世紀鐵三角」,作品具有中國北方小調風味,擅 寫人物詩,例如〈坤伶〉、〈上校〉、〈鹽〉三首,表現悲 憫情懷 (C)紀弦有「詩壇常青樹」之稱,籌組現代詩派, 主張縱的繼承 (D)洛夫本名王慶麟,被視為超現實主義的 詩人,詩壇譽為「詩魔」,詩風晦澀難解,例如〈因為風的 緣故〉。 答案:(B) 解析:(A)向陽。(C)主張橫的移植。(D)原名莫洛夫。 46. ( )關於現代詩發展的闡釋,不正確的是: (A)名為現代,即 相對於「古典」而言;名為「新」,即相對於「舊」而言。 而胡適的《嘗試集》為最早的新詩集,在五四運動中胡適的 白話文學革命達到高峰 (B)徐志摩吸收西洋詩的格律美, 與胡適、梁實秋、聞一多等人合創「新月詩社」,《漂鳥集 》作於此時,為新詩的第一個輝煌時期,講究聲韻與情采 ( C)臺灣詩壇三大詩社中,現代派詩社主張「橫的移植」,其 中紀弦為現代派旗手;藍星詩社又被稱為沙龍詩社,尤以覃 子豪、余光中等人為代表,主張新詩來自於古典「縱的繼承 」;而創世紀鐵三角張默、洛夫、瘂弦,則倡導超現實主義 ,理論與創作並進 (D)臺灣的本土詩社以笠詩社最具代表 性,集結本土詩人如詹冰、白萩等,表現鄉土情懷;而蕭蕭 創立的大地詩社則與龍族詩社相互輝映。

(6)

答案:(B) 解析:(B)《漂鳥集》為泰戈爾詩集。 47. ( )下列有關〈秋分〉與〈小寒〉的詩句詮釋,何者錯誤 (A) 一隻小鳥向大地求救/天空很大方/垂下厚重的烏雲歡迎牠 —反諷天空遭受嚴重汙染 (B)一隻小鳥要救天空/一隻 小鳥要救大地/天空不開口/開出羅網網羅牠—小鳥遭受 人為的傷害 (C)給我一塊土地/稻穗蛻變成煙囪/森林精 簡為廠棚/給我這個夢/夢中的夢想明天將會完成—工業 發展將給人們帶來環境毀壞的惡夢 (D)給我一塊土地/清 水漾盪在河中/白雲徘徊到窗前/給我這個夢/夢中的夢想 昨天已被實現—水清雲白的美麗大地只是一場夢。 答案:(D) 解析:(D)意謂人類過去曾經擁有過水清雲白的美麗大地。 48. ( )下列各選項「 」內的成語,替換後意思不變的是: (A) 執政者對人民的剝削「日削月朘」,使人民苦不堪言:宵衣 旰食 (B)此處近年來房價驚人,不是「市井小民」所能負 荷的:鐘鼎之家 (C)國君將人民「視如草芥」,罔顧其生 存權利:棄如敝屣 (D)雖然有雄心壯志,但沒有施展的舞 臺,也只能「廢然長嘆」:痛心疾首。 答案:(C) 解析:(A)每日每月的減損、損耗越來越大/形容勤於政事。(B)城 市裡的居民百姓/比喻權重勢大的家族。(C)比喻輕蔑、輕視 。(D)形容很失望又無奈的嘆氣/痛恨、怨恨到極點。 49. ( )下列「 」中所代表的對象,可用以指百姓的選項是:(甲) 使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乙)雍也可使「 南面」(丙)躋身「九五」之位(丁)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 輿」馬驚(戊)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己)燔百家之 言,以愚「黔首」 (A)(甲)(丁) (B)(甲)(己) (C)(丙 )(戊) (D)(乙)(丙)。 答案:(B) 解析:(甲)百姓。(乙)一方長官。南面:面朝南,古代以坐北朝南為 尊,故帝王諸侯見群臣,或卿大夫見僚屬,皆面向南而坐。因 用以指居帝王、諸侯或卿大夫之位。出自《論語.雍也》。(丙 )君王。九五:《易經》「乾卦」九五爻位象徵聖人有龍德,飛 騰而居天位。(丁)君王。乘輿:天子乘坐的車子,代指君王。 出自《史記.張釋之列傳》。(戊)天子。萬乘:周制,天子地 方千里,有兵車萬輛,後遂借指天子。出自賈誼〈過秦論〉。( 己)百姓。出自賈誼〈過秦論〉。 語譯:(乙)冉雍啊,可以做一方長官。(丁)有一個人從橋下跑了出來 ,天子的馬匹受到了驚嚇。(戊)秦憑藉著小小的雍州一地,獲 得帝王的權勢。(己)焚燒諸子百家的書籍,使百姓愚昧無知。 50. ( )下列關於篇章結構的分析,正確的選項是: (A)黃宗羲〈 原君〉先批判古人自私自利,後論述今之君主失職,再對比 古今君臣關係,末段呼應首段,重申立君之意 (B)歐陽脩 〈醉翁亭記〉描寫山水之美與宴遊之樂,側面反映自己在滁 州的治績,並抒發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C)《墨子.公輸 》先從實務面破解雲梯攻勢,再以道義和利害說服公輸盤和 楚王,終使楚王收回成命 (D)蘇軾〈赤壁賦〉透過主客間 的對話,描述由悲而喜而樂的心路歷程,並以風月山水之景 貫串全文。 答案:(B) 解析:(A)先正面論述君主制度起源及國君職分,再反面批判後世君 主。(C)先以道義和利害說服公輸盤和楚王,再從實務面破解 雲梯攻勢,終使楚王收回成命。(D)先寫遊赤壁之樂,再寫因 簫聲的悲怨而引起懷古之情,從而悲嘆。接著寫以變與不變的 道理,最後轉悲為喜,心境頓覺豁達怡然。 51. ( )下列關於〈原君〉一文,闡釋正確的選項是: (A)「豈古 之人有所異哉?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古今人情相 同,皆好逸惡勞難以接受君王統治 (B)「後之為人君者不 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 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 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後代君主不許百姓好逸 惡勞,嚴密掌控思想 (C)「唐、虞之世,人人能讓,許由 、務光非絕塵也」:因為明白了為君之職分,大家都能如許 由、務光一樣避讓君位 (D)「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 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百姓受到小儒的誤導 ,誤會國君,讓國君孤身奮鬥。 答案:(C) 解析:(A)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均不願居此勞苦的君位。(B)說明 後世君主將天下視為私產,一味謀求私利。(D)後世君主無公 心,不恤民命,視天下為私產,因此,百姓視之為仇人、暴君 。隱含推翻暴君的合法性。 52. ( )下列關於經典篇章的詮釋,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歸有 光的〈項脊軒志〉以書房的變遷沿革為線索,借屋懷人,並 以「蜀清守丹穴」、「諸葛孔明起隴中」以抒寫自己有為有 守、居易俟命的懷抱 (B)曹丕的《典論.論文》點明「文 人相輕」的通病,並評論當代建安七子作品的優劣,次論文 章體裁及功用,強調文章的價值,賦予文學獨立生命,影響 深遠 (C)方孝孺的〈指喻〉先敘事後議論,以指病為喻, 說明禍患乃發於細微之處,並提出防微杜漸的方法在於「早 謀」和「速治」 (D)黃宗羲的〈原君〉在探討設立君王的 意義,對君王一心為己私利而荼毒百姓的虐行不以為然,強 調西力東漸、列強興起之際,中國應廢除君王制度,實施民 主共和。 答案:(D) 解析:(D)強調後世之人應明白君之職分乃興利除害,肯定民貴君輕 的民本思想。 53. ( )關於(甲)、(乙)、(丙)三段文字之間關係的描述,最恰當的 是: (甲)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 也。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桀、 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而妄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 。 (乙)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 於傳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 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 矣,未聞弒君也。」 (丙)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 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 ,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 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 食周粟。 (A)(甲)從(乙)的觀點出發,藉由否定(丙)的真實性提出論述 (B)( 甲)從(丙)的觀點出發,藉由肯定(乙)的民本思想展開論述 (C)(乙) 從(丙)的觀點出發,藉由重新定義「仁義」,反駁(甲)的論點 (D)( 乙)從(甲)的觀點出發,藉由否定「君臣關係」,批評(丙)的論點。 答案:(A) 解析:(甲)批判小儒死守君臣之義。(甲)(乙)皆對後之君以天下為私 產者,提出批判。(丙)記載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事蹟。( 乙)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丙)出自《史記.伯夷列傳》。 語譯:(乙)齊宣王問:「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紂王,有這回事嗎 ?」孟子回答說:「在史書上有這樣的記載。」(宣王) 問:「臣子殺掉他的國君,可以嗎?」(孟子)答道:「 殘害仁德的人,叫做賊;破壞道義的人,叫做殘。這種殘 害仁義的人,就叫做獨夫。我只聽說過武王殺了一個叫做 紂的獨夫,沒聽說過他是以臣弒君的。」 (丙)西伯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武王用車載著靈牌,尊他為「文 王」,正向東進發,討伐紂王。伯夷、叔齊拉住武王戰馬 而勸阻說:「父親死了尚未安葬,就動起干戈來,能說得

(7)

上是孝嗎?以臣子的身分而殺害君王,能說得上是仁嗎? 」武王身邊的人想殺死他們。太公姜尚說:「這是兩位義 士啊!」扶起他們,讓他們離開。武王平定殷亂以後,天 下都歸順於周朝;而伯夷、叔齊以此為恥,堅持大義不吃 周朝的糧食。 54. ( )下列關於文學常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蘭亭集 序〉為贈序類作品,意在贈人以言 (B)〈鴻門宴〉選自《 史記.項羽本紀》,《史記》是正史之祖、通史之祖、編年 體之祖 (C)〈與陳伯之書〉是書牘類名作,是標準上行公 文 (D)「原」乃推論事理本源,為論辯體之一。名作如黃 宗羲〈原君〉、曾國藩〈原才〉。 答案:(D) 解析:(A)贈序詩集序。(B)編年體紀傳體。(C)書信,非公文 。 55. ( )下列「 」中的字,更換後意義不變的有:(甲)「趣」舍萬 殊:取(乙)馬「作」的盧飛快:馳(丙)「某」業所就,孰與 仲多:他(丁)吾嘗「跂」而望矣:企(戊)「蹞」步千里:跬( 己)涉血於「友于」:親友(庚)「置」車騎,脫身獨騎:棄( 辛)許由、務光非「絕塵」:陳跡 (A)(甲)(乙)(丁)(戊) (B)(乙)(丙)(庚)(辛) (C)(甲)(丁)(戊)(庚) (D)(丁)( 戊)(己)(辛)。 答案:(C) 解析:(乙)如。(丙)我。(己)兄弟。(辛)超越世俗,指高出眾人/過 去事跡。 56. ( )〈原君〉:「後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窺伺 者,皆不便於其言,至廢孟子而不立。」句中「不便於其言 」者,不包括下列哪些言論 (A)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B) 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C)聞誅一夫紂矣 ,未聞弒君也 (D)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答案:(A) 解析:(A)指不嗜殺人的仁君,方可統一天下。出自《孟子.梁惠王 》上。(B)指國君犯重大過失卻不接受勸諫,則可易主。出自 《孟子.萬章》下。(C)指失德失政的紂,只是獨夫。故認為 君不可弒,獨夫可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D)以人民 為國家根本,國君為輕。出自《孟子.盡心》下。 語譯:(A)不喜好殺人的國君,就能統一天下。(B)國君有重大過錯 就勸諫,反覆勸諫而不聽從就更立國君。(C)我只聽說過武王 殺了一個叫做紂的獨夫,沒聽說過他是以臣弒君的。(D)百姓 最為重要,社稷在其次,國君分量最輕。 57. ( )下列有關〈小國寡民〉的解說,正確的選項是: (A)「復 結繩而用之」表示嚮往上古純樸寡欲的生活 (B)「什伯之 器」指的是農耕器具 (C)「雖有舟輿,無所乘之」意謂交 通之不便 (D)「重死而不遠徙」意謂其地無商業活動。 答案:(A) 解析:(B)各式各樣的器具。一說,眾多的兵器。(C)人民安土重遷 ,知足常樂,故不需要交通工具。(D)人民無所爭,生活安樂 ,因愛惜生命,不輕易冒險遷徙遠方。 58. ( )下列各組文句,前後意義相近的是:(甲)是以聖人為腹不為 目/養心莫善於寡欲(乙)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樂盤遊, 則思三驅以為度(丙)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屠毒天下之肝腦, 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丁)使有什伯之器而不 用/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A)(甲)(丁) (B)(乙 )(丙) (C)(甲)(乙) (D)(丙)(丁)。 答案:(C) 解析:(甲)二者皆強調寡欲。後者出自《孟子.盡心》下。(乙)二者 皆強調樂不可極。後者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丙)後者 言君王之貪欲。出自黃宗羲〈原君〉。(丁)後者指一人之身牽 動天下局勢。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語譯:(甲)修養心性沒有比減少欲望更好的了。(乙)喜愛打獵遊樂, 應想到像古代明君以三次驅射禽獸為限度。(丙)殘害天下百姓 的生命,分離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以贏得自己一人的產業。(丁 )他們一旦發怒,諸侯就害怕;當他們安居在家,天下的戰火也 跟著熄滅。 59. ( )下列出自《老子》的文句,說明正確的選項是:(甲)使有什 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言生活型態單純,人民 安土重遷(乙)使民復結繩而用之:言不用智巧,復返真純(丙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言自足於心,不待外求 (丁)老死不相往來:言人情淡薄,互不關心(戊)江海所以能 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言謙沖自牧,有容乃大(己)有無 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言事物相反相對, 不可移易 (A)(甲)(乙)(丙)(戊) (B)(甲)(丁)(戊)(己) (C)(乙)(丙)(丁)(己) (D)(乙)(丁)(戊)(己)。 答案:(A) 解析:(丁)互不干擾。(己)有無、難易、長短、高下的關係都是相互 對立、相互依存。 60. ( )下列文句中,最能展現〈十一月的白芒花〉一文主旨的選項 是 (A)這時已無所謂哀愁,已超越了哀愁,也似乎沒有什 麼美麗,沒有什麼一定要使你為它醉心的美麗 (B)我記憶 裡的白芒花,愛的見證,信念,和毅力—一種無窮盡的象 徵,永不止息的啟示 (C)就在防風林外,一片潔白的沙灘 上,白芒花也開著,朝碧藍的大洋,永不休息的浪,它開著 ,在風裡 (D)那些以及更久更久以前的白芒花,在山谷, 河床,在丘陵上,漫山遍野,清潔而且沒有顧忌,如此活潑 ,自由,好奇。 答案:(B) 解析:(B)因白芒花的記憶與母愛連結而成為永恆的象徵。 61. ( )下列文句中,使用了將主觀情感投射至外物之筆法的是 ( A)這時我斜斜靠著座椅,看它一簇一簇在潮溼的山坡飛逝, 忽遠忽近,低著頭。似乎並沒有風,但不知道有沒有雨 (B )起初她的掌心是涼的,大概非常焦慮,等我慢慢退燒,她的 掌心就變成溫暖的,撫在我醒轉的眉目之間,很舒服,很安 全 (C)知了聲在樹林裡聚響,路旁遠近都是兀自將開放的 挺直的白芒花,我們偶爾停步休息,在一棵高大闊葉的喬木 下,對著山坡下的樹林喘氣 (D)我注意到山頂俯身來看的 ,又是一些欣悅的白芒花,而坡底更有許多白芒花,也都在 前後搖動,興高采烈地看我們。好風緩緩吹過,知了乍停而 續,又停了。 答案:(D) 解析:(A)客觀描寫車窗外飛逝的景物。(B)單純敘述,因為有母親 照料而使自己高燒消退。(C)客觀敘述身旁景物。(D)由「欣 悅的白芒花」、「興高采烈地看我們」可知是作者主觀情感的 投射。 62. ( )〈指喻〉一文所闡述的主旨精闢深入,可與下列何者相闡發 (A)禍患常積於忽微 (B)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 樂 (C)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D)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 以干譽。 答案:(A) 解析:〈指喻〉一文所闡述的主旨是防微杜漸。(A)指災禍常累積於 容易被輕忽的細小之處。出自歐陽脩《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B)在天下人感到憂慮之前就先憂慮,天下人都快樂後才快 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C)向群臣採求治國的良方, 考察採納正直的意見。出自諸葛亮〈出師表〉。(D)不標新立 異來顯示高明,不違背常情來求取美名。出自歐陽脩〈縱囚論 〉。 63. ( )「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 終至於不可為。」這段話所強調的重點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 (B)民之歸仁也,猶水 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C)國家閒暇,及是時,明其政刑, 雖大國必畏之矣 (D)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 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8)

答案:(C) 解析:題幹強調防患未然。(A)描述社會分工的現象。出自《孟子. 滕文公》上。(B)強調實施仁政可得民心。出自《孟子.離婁 》上。(C)強調未雨綢繆的重要。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D)表達以民為本的思想。出自《孟子.盡心》下。 語譯:(A)被人治理的要供養人,治理人的受人供養。(B)人民歸附 仁君,就如同水往低處流、野獸往曠野奔跑一樣啊。(C)國家 太平無事時,趁這時候修明政教和刑罰,雖是大國也一定會畏 懼他了!(D)如果供祭祀用的牲畜都已肥壯,盛在祭器裡的黍 稷都已潔淨,又能按時祭祀,但仍有旱災水患,那麼就另立土 神與穀神。 64. ( )根據下列三幅對聯的內容,依序選出相應的題辭,最恰當的 選項是:(甲)春暖杏林花吐錦,泉流橘井水生香(乙)擊之有 聲乃成器用,薄其所厚不惜工夫(丙)隨地可安身莫訝乾坤為 逆旅,當前堪適意且邀風月作良朋 (A)桃李馥郁/開物成 務/里仁為美 (B)桃李馥郁/大筆如椽/近悅遠來 (C) 術精岐黃/大筆如椽/里仁為美 (D)術精岐黃/開物成務 /近悅遠來。〔105.指考〕 答案:(D) 解析:(甲)由「杏林」可知與醫術、醫生有關,宜配「術精岐黃」。( 乙)由「擊之有聲」與「薄其所厚」來看,應是指打鐵鋪,宜配 「開物成務」。(丙)由「安身」、「逆旅」、「堪適意」可知 是旅舍,宜配「近悅遠來」。(A)桃李馥郁:即桃李芬芳,比 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成材者眾/開物成務:指通曉萬物 的道理並按此道理行事而得到成功/里仁為美:指選擇住處應 挑有仁風的地方,後亦指敦親睦鄰。(B)大筆如椽:稱譽他人 文筆出眾/近悅遠來:指德澤廣被,近居的人悅服,遠處的人 慕化而來,形容政治清明,遠近歸附。商家招徠客人亦可用。( C)岐黃:指岐伯和黃帝,相傳為醫家之祖,後以「岐黃」比喻 醫道。 65. ( )下列文字所描繪的人物,其時代先後順序正確的選項是:( 甲)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乙)王業不偏安,兩表於今懸日月;臣言當盡瘁,六軍長此 駐風雲(丙)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萬世, 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丁)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蓮,腳在 泥中,頭頂藍天,無需潁川之水,一身紅塵已被酒精洗淨 ( A)(甲)(丙)(乙)(丁) (B)(乙)(丁)(丙)(甲) (C)(丙)( 甲)(乙)(丁) (D)(丁)(乙)(甲)(丙)。〔102.指考〕 答案:(C) 解析:(甲)戰國屈原。從「〈招魂〉」、「香草」、「三戶」、「呵 壁」、「湘流」、「〈九歌〉」可知。(乙)三國諸葛亮。從「 王業不偏安」、「兩表」、「盡瘁」可知。(丙)春秋孔子。從 「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可知。(丁)唐朝李白。 從「青蓮」、「潁川」、「酒精」可知。出自洛夫〈李白傳奇 〉。 二、 多重選擇題 1. ( )譬喻是一種「借彼喻此」的修辭法。下列選項,運用了「譬 喻」修辭的是: (A)燈芯在搖,我的手在發抖,小火心不 安地跳著,眼前的人像累了,晃了晃身子,但那逼視我的眼 神,一直沒變 (B)禿光葉片的梧桐,好像整條街都高舉著 一隻又一隻吶喊抗議的手,那樣的血脈賁張 (C)我的心變 得好脆弱,好像不能再裝載一點什麼 (D)蟬聲是一陣襲人 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湖 (E)腦海浮現過去看來很 平常的插秧景象,卻一時令我感動得冷縮了一下。因為想像 到過去廣大的農民,在烈日下,在霜風裡,對天對大自然行 大禮,跪爬倒退,把三炷香一一地插遍大地。 答案:(B)(D) 解析:(A)轉化(擬人)。(B)明喻。以「手」比喻「梧桐」,使用 喻詞「像」。出自林文義〈收藏旅行〉。(C)好像:似乎,為 推測語氣。(D)隱喻。以「浪」比喻「蟬聲」,使用喻詞「是 」。出自簡媜〈夏之絕句〉。(E)示現(追述示現)、類疊。 出自黃春明〈大地上的三炷香〉。 2. ( )〈戰士,乾杯!〉:「他(外祖父)說我們燒死了一窩螞蟻 ,然後你又在別的地方看到螞蟻的時候,你就知道剛才那一 窩螞蟻,並沒有被燒死。」杜熊引述外祖父之言,所反映出 的意義包含: (A)有慘烈犧牲的心理準備 (B)原住民自 比如同螞蟻遭受攻擊 (C)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他們就會抵 抗,就還有希望 (D)原住民有強韌的生命力 (E)保全個 人生命以求更有大用。 答案:(A)(B)(C)(D) 解析:(E)乃將個人生命置之度外。 3. ( )關於〈戰士,乾杯!〉一文的情感流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作者以「侵略者與被侵略者」的定位,明確地將彼 此作出區分 (B)將所謂的「異族侵略者」指向日本殖民政 府 (C)作者身為漢人,背負著結構暴力的原罪而感到自責 (D)對於原住民戰士身不由己的參戰,深感悲哀與不捨 (E )文題以「戰士,乾杯!」主要是表達對這些戰士的虧欠、同 情與禮敬。 答案:(C)(D)(E) 解析:(A)作者為自己是「結構暴力的共犯」而自責,並非「侵略者 」。(B)所謂的「異族侵略者」指向歷代交替的政權,包含國 民政府、荷蘭……,不僅指向日本殖民政府。 4. ( )下列「 」中的字,字義兩兩相同的是: (A)「乃」同此 血氣,同此官骸/「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雖 」正人君子亦受其牽制/「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C )若分畛域,王法在所必「誅」/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 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D)勿懷「夙」忿、勿蹈前愆/ 「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E)數年以後,仍成樂土,豈 不「休」哉/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答案:(B)(E) 解析:(A)然而、但是/竟然。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B)即使 。後者出自《論語.學而》。(C)責罰/責備。出自《論語. 公冶長》。(D)舊有的/早晨。出自《詩經.小雅.小宛》。( E)美善。後者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語譯:(C)後者:腐朽的木頭不可以用來雕刻,用汙穢的泥土築成的 牆無法加以粉刷。對於宰予這樣的人,我還有什麼好責備的。 5. ( )兩個相同意義的字組成一個詞,稱為「同義複詞」。下列選 項「 」中的詞語,屬於同義複詞的是: (A)戰士軍前半 「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B)畫堂鸚鵡鳥,「冷暖」不 相知 (C)然同自內地「播遷」而來,則同為臺人而已 (D )「瞻顧」遺跡,如在昨日 (E)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 」。 答案:(C)(D) 解析:(A)偏義在「死」。出自高適〈燕歌行〉。(B)寒冷和溫暖, 合義複詞。出自白居易〈烏夜啼〉。(C)「播」、「遷」皆有 遷徙、流離之意。(D)「瞻」、「顧」皆有看之意。出自歸有 光〈項脊軒志〉。(E)聯緜詞。出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語譯:(A)戰士死傷過半,主將仍然擁著歌妓在帳下笙歌作樂。(B) 被豢養的鳥兒,生活嬌貴,沒嘗過世界的冷暖之苦。 6. ( )下列「 」中的詞語,使用完全正確的是: (A)優秀稱職 的外交官,往往能「折衝樽俎」,化干戈為玉帛 (B)不在 其位,不謀其政,你這樣「張冠李戴」地替他寫企劃案並不 恰當 (C)「天地不仁」,太陽照著好人也同時照著壞人, 它的愛是無所偏私的 (D)我們若能知足,「反璞歸真」, 便沒有那麼多煩惱 (E)他生活雖然困苦,卻能「輕裝簡從 」不以為苦,這種胸懷實在令人佩服。 答案:(A)(C)(D) 解析:(A)在杯酒宴會間,運用外交手段取勝敵人。(B)比喻名實不 符或弄錯事情、對象。宜改用「越俎代庖」。(C)天地無所偏 愛。意指天地只是自然存在,並不具有人類感情。(D)回復到

(9)

本初的質樸境界。(E)顯貴者外出時裝扮輕便,減少隨從。宜 改用「安貧樂道」。 7. ( )古人觀察大自然,從中體會出人生的道理。下列所舉自然現 象與所印證的人生道理相容的是: (A)江海所以能為百谷 王者,以其善下之—謙卑低下,以容萬物 (B)逝者如斯 夫!不舍晝夜—時光飛逝,惜時力學 (C)原泉混混,不 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立志遠大,遵循法則 ( D)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E)水就溼,火就燥—物各從其類。 答案:(A)(B)(E) 解析:(B)出自《論語.子罕》。(C)學應務本,並循序漸進。出自 《孟子.離婁》下。(D)觀微知著,由小見大。出自蘇洵〈辨 姦論〉。(E)出自《荀子.勸學》。 語譯:(B)光陰的消逝好比這奔流的河水啊!不分晝夜,不停地流動 著。(C)有源頭的水不斷湧出來,日夜不停地流著,一定要注 滿坑洞才繼續前進,一直奔流到大海。(D)月亮周圍出現暈圈 就要颳風,柱子下面的基石潮溼就要下雨。 8. ( )〈竹藪中〉的武士因為起了貪念,聽信多襄丸山中有寶物的 謊言,被誘進山裡,自招其禍。這種情形,我們可以用成語 「引狼入室」來比喻。以下與動物有關的成語,皆用以表達 「負面、譴責」之意的選項是: (A)狐群狗黨/犬馬之勞 (B)狼心狗肺/一丘之貉 (C)狼狽為奸/童顏鶴髮 (D) 狐假虎威/鳳毛麟角 (E)豺狼當道/蠅營狗苟。 答案:(B)(E) 解析:(A)比喻相互勾結、為非作歹的人/用來表示願為他人效勞。 (非負面)(B)比喻人心腸狠毒,毫無良心/比喻彼此同樣低 劣,並無差異。(C)比喻彼此勾結做壞事/形容老人面色潤澤 如小孩一般。(非負面)(D)比喻憑恃有權者的威勢恐嚇他人 、作威作福/比喻珍貴的人才或事物。(非負面)(E)比喻奸 人掌握大權,專斷橫行/比喻四處鑽營,只為謀利;不顧廉恥 ,但求偷生的生活態度。 9. ( )〈竹藪中〉裡的七個人物都是典型人物,有各自代表的身分 、也有各自相應的表達方式。請問下列詮釋正確的選項是: (A)老媼:用語輕率隨便,頭腦簡單,喜妄加推測 (B)樵 夫:不確知的口吻,意外中夾雜著感慨與同情 (C)衙役: 陳述主觀,拉扯其他案件,武斷推論凶手 (D)行腳僧:一 味袒護所愛之人,所說盡都是好的 (E)武士之妻:心思細 膩,感情強烈,因主觀認定而做出極端的反應。 答案:(C)(E) 解析:(A)樵夫。(B)行腳僧。(D)老媼。 10. ( )下列「 」中的詞語,分類說明正確的是: (A)「松喬之 壽/松鶴遐齡/浮雲朝露」—形容高壽 (B)「鍥而不舍 /端言蝡動/為山九仞」—形容持之以恆 (C)「同室操 戈/入室操戈/兄弟鬩牆」—形容兄弟互殘或內部紛爭 ( D)「秋毫無犯/風行草偃/近悅遠來」—形容德政 (E) 「魚游沸鼎/奔車朽索/虎尾春冰」—形容極其危險。 答案:(D)(E) 解析:(A)浮雲朝露:比喻人生的短促。(B)端言蝡動:指君子細微 的言行。為山九仞:多與「功虧一簣」連用,表功敗垂成。(C )入室操戈:比喻持對方的論點,找其紕漏,以攻其人。 11. ( )〈與陳伯之書〉一文中,丘遲採用許多不同的角度勸說陳伯 之,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A)曉之以理:讚揚陳伯之昔日 棄齊投梁的「是」,斥責今日棄梁投魏的「非」 (B)明之 以害:看過去慕容超、姚泓的例子,還有現在北魏朝廷的亂 象 (C)威之以勢:文武勳舊盡皆受封,並可傳之子孫 (D )動之以情:以江南美景之盛,觸動陳伯之的鄉關之思 (E) 誘之以利:當今皇帝盛明,外族來朝,弔民伐罪之師莫可抵 擋。 答案:(A)(B)(D) 解析:(C)屬於誘之以利。(E)屬於威之以勢。 12. ( )透過文學作品,往往可以了解詩人的性格及其關注的課題, 下列各選項配對正確的是: (A)「沼澤溼地洶湧的生機/ 倉皇走避不及/死亡的驚呼警鐘般響起」:吳晟透過溼地生 命力的式微,傳達對生態失衡的憂心 (B)「天妒佳偶,只 橫刀一分/就把美滿截成了兩半/一半歸戰前,一半給亂後 」:余光中藉「橫刀」比喻戰爭帶來的傷害性,也藉此切割 出詞人李清照創作的分界 (C)「我乃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 匹狼。/不是先知,沒有半個字的嘆息」:紀弦以狼自況, 表現其堅持理想的自負 (D)「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 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徐志摩追求美的代表作 (E)「一隻小鳥向大地求救/天空 很大方/垂下厚重的烏雲歡迎牠」:吳晟以小鳥向天地求救 無門,盼能喚醒人類的環境意識。 答案:(A)(B)(C)(D) 解析:(E)為向陽的作品。 13. ( )下列言論,含有護生惜物的觀念是: (A)釣而不綱,弋不 射宿 (B)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C)數罟不 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 (D)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 勝用也 (E)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答案:(A)(C)(D)(E) 解析:(A)比喻對自然萬物,取之有時,用之有節。出自《論語.述 而》。(B)勉勵為學要專心致志,不可半途而廢。出自《論語 .子罕》。(C)(D)出自《孟子.梁惠王》上。(E)出自白居 易〈戒殺〉。 語譯:(A)用釣竿釣魚,不用魚網捕魚;用繫上絲繩的箭來射鳥,但 不射棲息在樹上巢中的鳥。(B)為學好比堆土成山,還沒有完 成,只差一筐土,就停止下來,是我自己要停止的呀!(C)不 使用細密的網子在深池裡捕魚,魚鼈就吃不完了。(D)在適當 的時令才拿著斧頭到山林裡砍伐,材木就用不完了。 14. ( )下列各組「 」內的字,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曾」 不慘然/「曾」不異夫腐鼠 (B)獨「私」其一人一姓乎/ 亦無怪乎其「私」之也 (C)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後之 「為」人君者不然 (D)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名之為 獨夫,「固」其所也 (E)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 答案:(A)(D)(E) 解析:(A)竟然。(B)偏愛/視為私產。(C)替/擔任。(D)本來。( E)厭惡。 15. ( )「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 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 黃宗羲提出對於君王的善惡,臣民會有相應的態度。下列各 文句,也可說明君民之間彼此相對相應的是: (A)民以君 為心,君以民為體 (B)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C)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D)臣之於君也,下之於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 臂之扞頭目而覆胸腹也 (E)撫我則后,虐我則讎。 答案:(A)(B)(D)(E) 解析:(A)出自《禮記.緇衣》。(B)出自《孟子.離婁》下。(C) 未論述君臣關係,僅說明以身作則。出自《論語.子路》。(D )出自《荀子.議兵》。(E)出自《古文尚書.泰誓》。 語譯:(A)人民把國君當作心,國君把人民當作身體。(B)國君看待 臣子像泥土草芥,則臣子看待國君就像仇敵。(C)假如能端正 自身,對於從政有什麼困難呢?假如不能端正自身,又如何能 端正別人?(D)臣下對待國君,下位者對待上位者,像兒子事 奉父親、弟弟事奉兄長,就像手臂保衛頭眼而且保護胸腹一樣 。(E)撫愛百姓的,我們自然樂於擁戴你為國君;虐待百姓的 ,我們會把你看成仇敵。 16. ( )《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唯我與爾有是夫!』」反映古代士大夫對於「出仕」或「退 隱」的態度,下列文意和這種態度相似的選項是: (A)邦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ranco, Eli, “Meditation and Metaphysics on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 in South Asian Buddhism.” In Yogic Perception, Meditation and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ness, edited by

→使該主義學者相信 科學成果 是反映事實的真相 孔德和斯賓賽把

「三昧空」,與上面三空中的觀空不同。這是就修空觀──三三昧的 時候,在能觀的心上 所現的空相 所現的空相

演講辭格式 稱謂 稱謂:對在場人士的6. 稱呼。要注意稱謂的

而且嘲諷扁鵲說:「你既無上古名醫俞跗的本事,反而說你能救活太子,就是不懂事的

為麥樹堅散文集《對話無多》作序的葉輝指出,收錄 於集中的另一篇作品《家訪》,曾獲 2002 年中文文學

The M ā rga and Its Transformations in Buddhist Thought (Kuroda Institute Studies in East Asian Buddhism,

評論 重建小學建議評論(樣本試卷) 人與責任一 書信 自薦信(擔任創意寫作學會主席) 人文情懷一 中四級 演講辭 演講辭(學會年終大會演講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