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教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教育"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教育

黃榮懷 高雄縣立文山高級中學生活科技教師 壹、前言 「摩爾定律認為資訊社會中,微晶片的價格每隔十八個月,便會下跌百分之 五十」(引自劉真如譯,民 92,頁 25)。這相對意味著資訊社會中,科技快速變 遷及知識累積和創新的迅速。人們若無法掌握知識的常新,便容易在知識和資訊 的洪流中,失去自身及組織的競爭力。唯有透過知識的不斷累積,個人和組織才 能不斷的創新知識,維持知識的常新,保有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相對地仔細思 考現今的教育體制,在面臨知識經濟時代的同時,學校教育是否有正確地修正自 己的方向和適時的轉變,以面臨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也是我們應當關切的課題 所在。近年來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斷,學校與國人皆將焦點擺在九年一貫及升學問 題之上,其實也應注意透過適當的教育變革策略,修正傳統以升學考試為導向的 學校教育,藉由教育的力量,培養出具備有運用知識、創新思考的下一代。 貳、知識經濟的意涵

「 經 濟 合 作 開 發 組 織 」 (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曾對「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作出定義, 認為「知識經濟」係指直接建立在知識和資訊的創造、流通與利用的經濟活動與 體制(OECD,1996)。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亦認為「知識經濟」是具有以知識為驅動力量,帶動經濟成長、財富累積、 與促進就業的特質(APEC,2000)。而世界銀行則認為「知識經濟」是指一個創 造、學習並傳播知識的經濟,是一個企業、機關、個人與社會都把知識作更有效 的運用,以促成經濟與社會作更進一步發展的經濟(引自李誠,民 90,頁 3)。而 我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 89)則定義「知識經濟」是直接建立於知識與 資訊的激發、擴散和應用之上的經濟,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凌駕 於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的動力。 歸納上述,知識經濟將「知識」視為現今社會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獲

(2)

取利潤的方式從以往追求成本的降低和技術的改善,轉變為善用知識是獲取利潤 的最大關鍵;由知識所創造出的價值,使經濟得以成長和財富可以不斷累積,進 而形成以知識為首要的新經濟體系。 參、知識經濟社會對教育的影響 知識經濟時代下,教育與學習是推動知識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高博銓,民 91; 羅文基、施文玲,民 92)。學校如何培養能在資訊社會中富有競爭力的下一代, 的確令人關切。教育必須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修正自己的腳步和方向,而知識 經濟的時代已經來臨,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了解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 相較以往,已經有下列明顯的轉變: 一、學習時間由階段擴大至終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終身學習是通往 21 世紀的一把鑰匙。因應知 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學習不再是階段性的任務,而是終身的使命(溫嘉榮、吳 明隆,民 88;王如哲,民 89;吳清山,民 90;羅文基,民 90;高博銓,民 91;秦夢群,民 91;羅文基、施文玲,民 92)。以往人們學習的時間,全部集 中在求學的階段,但知識經濟的時代下,知識的累積與更新更勝從前。藉由學 校所學的知識是無法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下永保競爭力,唯有透過終身的不斷學 習,才能不斷保持自我競爭力和維持本身知識的常新。 二、學習場所由校園擴大至社會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下,校園不再是提供知識的唯一場所(溫嘉榮、吳明隆, 民 88;吳清山,民 90;羅文基,民 90)。學習的場所從以往的學校逐漸擴展 至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例如透過網際網路和視訊軟體的運用,家庭和工作的場 合也可以造就出學習的環境。學習的場所不再侷限於校園,社會處處皆可以成 為進行學習的最佳場所。 三、學習管道由單一擴大至多元 資訊通訊科技的進步,使得學生學習的方式更加地多元(溫嘉榮、吳明隆, 民 88;吳清山,民 90;羅文基,民 90;王瑞壎,民 91;羅文基、施文玲,民 92)。透過資訊通訊科技的輔助,學習的管道已呈現多元,相較以往的書本教

(3)

習。 四、學習層面由個人擴大至組織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學習型組織的觀念蔚為風行,學校應朝向學習型學 校的方向發展(吳清山,民 90;羅文基,民 90;秦夢群,民 91;王瑞壎,民 91;羅文基、施文玲,民 92)。對學校而言,從前一般學習層面常止於學生和 教師,而現今學校組織內的學習型態,已擴大至學習型的學校,學校也是一個 學習型的組織。 五、學習角色由被動者轉變成主動者 知識的快速累積,透過學校教育是無法大量且快速的獲取知識,學習的內 容與方式亦無法多元。而且知識經濟的社會,學習能力的培養重於學習內容的 記憶,教師應培養學生「學習如何學」和「持續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為主 動的學習者 (溫嘉榮、吳明隆,民 88;吳清山,民 90) 。 六、教師角色由教學者轉變成指導者與輔導者 知識經濟的時代中,教師必須從知識的教學者轉變成輔導學生如何擷取知 識的指導者與輔導者(溫嘉榮、吳明隆,民 88;吳清山,民 90;羅文基、施 文玲,民 92)。由於報章雜誌和書籍的大量印刷與透過資訊通訊科技的協助, 使得知識大量的被累積、分享和創造,知識單靠教師的傳遞與講授是無法滿足 學生的需要,唯有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適應時代的需求,而教師 的角色也因此必須從課程教學的角色轉變成為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與輔導者。 七、學校角色由知識傳播轉變成知識創造 因應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未來學校組織所扮演角色除了擔任知識的提供 者、管理者、整合者和分享者外,還必須擔任知識的啟發者、創造者。因此, 學校必須打破「學校教育主要在傳授知識」的迷思,並以創新的精神作為學校 教育發展的重點(吳清山,民 90;秦夢群,民 91)。 綜合上述可知,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已經對於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學習場 所、學習管道、和學習層面造成影響。此外,學習者、學校教師與學校組織的角 色也面臨和以往不同的轉變。

(4)

肆、知識經濟社會中學校應有的因應策略 知識經濟社會對教育已經產生影響(王如哲,民 89;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 會,民 89;吳清山,民 90;羅文基,民 90;王怡詠,民 91;高博銓,民 91; 秦夢群,民 91;羅文基、施文玲,民 92)。因此,學校面臨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學校組織和教師應仔細思考自身的因應策略,以便作出最適當的調整。以下筆者 提出幾點建議: 一、強調終身和自我學習的觀念 知識經濟的時代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人們除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外, 也應當瞭解自我學習的重要性(吳清山,民 90;羅文基,民 90)。知識經濟社 會中的學校應該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和強調終身學習的觀念,使學生在步 出校園之後,依然可以繼續學習深造。同時學校也應該負起提供終生學習的進 修管道,使身處知識經濟時代的人們可以及時且足夠的吸收新知,充實自身的 內涵。此外,教師也必須進行終身的學習,透過自身不斷的進修,使自身的專 業知能與教學方法得以成長,以應付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需求,進一步使學生 成為的最大受益者(吳清山,民 90)。 二、塑造校園學習文化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唯有改變整個校園舊有的學習文化,才 能順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潮流(羅文基,民 90)。而重新塑造校園的學習文化,首 先對學校組織而言,學校必須瞭解如何去吸收新觀念,並以發展學習型學校為 首要的目標,以加強學校應有的競爭力,因為不具競爭力的學校必將沒落(秦 夢群,民 91)。對教師而言,必須了解知識經濟時代下教育的轉變,進而提升 自我的危機意識,加強知識的累積、分享和教學知識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並藉 由資訊通訊科技的協助,進行多元化的教學,以培養學生多向度思考和解決問 題的能力,而身為學校教育的主導者更應瞭解塑造新學習文化必要性,以改正 升學導向所形成的種種歪風。對學生而言,必須了解光是背誦課本中的知識是 不夠的,真正需要學習的是問題解決、創造思考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以面臨 知識經濟社會下的挑戰。綜合上述可知,藉由新校園學習文化的塑造,可以活 化學校組織成員的專業思維與增進其競爭能力,進而促進學校的再造(羅文

(5)

三、組織創意教學團隊 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經營者,應瞭解學校教學已邁入以「創意、創新」為 導向的時代,而非以往以「背誦、記憶」為導向的時代(王怡詠,民 91)。而且 中小學又因為受到升學主義的影響,「創意教學」是當前教師專業知能最弱的 一環,也是影響知識經濟發展的障礙之一(吳清山,民 90)。因此,學校組織 創意教學團隊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藉由創意教學團隊的組織,推動學校教師 創意教學的進行,並透過團隊的合作與討論,進而發展具創意的教學內容和嶄 新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活潑化、創意化,以激發學生多元的思考並增進學 生的創造能力。因此,組織創意教學團隊不但可以使教師專業知能得以成長, 並使學生增進其思考和創造能力,形成雙贏的效果。 四、導入知識管理 在知識經濟社會下,知識管理強調知識的累積和分享以及知識創新(王如 哲,民 89;劉京偉譯,民 89;王瑞壎,民 91)。藉由導入知識管理,協助教 師進行教學知識的累積、分享和創新。首先,建立教學知識庫有助於知識管理 的實現(Quinn,1999;劉京偉譯,民 89)。因為知識庫的建立可以協助教師 進行知識的累積,這包含顯性和隱性知識的累積。如透過教學知識庫可以不斷 累積和擴充教學過程中的教案和題庫,進一步透過教學知識庫進行教學知識和 內容的分享。並且學校的教師具有大量的隱性知識,例如:獎懲學生的方式與 時機、學生輔導的心路歷程、教學經驗、與班級經營風格等,多半屬於只能意 會難以言傳的隱性知識(秦夢群,民 91)。因此透過教學知識庫的建立可以協 助學校教師盡量將其內隱知識保留在學校組織之中,達到知識分享的目的,進 而在不同教師的身上轉化出新的教學知識,達到教學知識創新的最終目的。此 外,一般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上都屬於單打獨鬥,而教學技巧、班級經營的管理 及學生的輔導,通常來自於多年的教學經驗和不斷的自我進修,若能透過教學 知識庫的建立,鼓勵教學和輔導經驗的互相分享,進而討論、累積經驗並創新 教學及內容,則知識庫的建立,不僅可以提升個別教師的教學、輔導和訓導的 能力,亦提升了學校組織的競爭能力,進而實踐學習型學校的理念。其次,建 立提供知識分享、回饋和鼓勵並保障的機制,分享及回饋可透過教學研究會或 教學團隊的推動,鼓勵和保障則透過教育政策的擬定,使教師們的專業知能可 以互相流通及分享,進而樂於創新與改進。

(6)

歸納上述所言,知識經濟社會下的學校教育,可以透過強調終身和自我學習 的觀念、塑造校園學習文化、組織創意教學團隊和導入知識管理,來促進學校教 育的向上發展,以培養出具有優勢的下一代,使其不會在知識快速變遷的時代 下,失去應有的競爭能力。 伍、結語 知識經濟社會下的學校教育相較於以往的學習方式已經有了明顯的轉變,如 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學習場所、學習管道、和學習層面等皆不斷的向外擴展,此 外學習者、學校教師與學校組織的角色也面臨和以往不同的轉變。學校應強調學 生終身和自我學習的觀念並提供人們終身學習進修的管道,使學生可以適應學習 時間和場所的擴大且由學習的被動者成為學習主動者的角色。而學校藉由重新塑 造校園的學習文化,以因應學習層面和學習管道轉變下的需求。最後藉由組織創 意教學團隊和導入知識管理的理念,使學校教師和組織得以轉變自身的角色,造 就學習型學校,以強化知識經濟社會下的學校教育。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提及新社會是知識社會,知識會成為主要的資源(劉 真如譯,民 92)。因此,個人可以藉由教育和學習提升自我的競爭力,使自身成 為知識經濟時代中的知識工作者,相對地,學校也必須努力改善校園的環境和提 升學習的文化,重新經營一個富有競爭力的校園組織,培養能在知識經濟社會中 具有競爭力的下一代。 參考文獻 王怡詠(民 91)。知識經濟與學校經營創意。師說,168,28-34。 王如哲(民 89)。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台北市:五 南圖書。 王瑞壎(民 91)。校園知識管理之探討:兼論知識管理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應用。教 育研究資訊,10(3),49-6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 89)。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取自: http://www.cedi.gov.tw/kbe/kbe01/kbe01_01.htm 李誠(主編)(民 90)。知識經濟迷失與省思。台北市:天下遠見。

(7)

高博銓(民 91)。知識經濟與教育。中等教育,53(1),49-68。 秦夢群(民 91)。知識經濟在教育發展上角色與策略。中等教育,53(3),65-81。 溫嘉榮、吳明隆(民 88)。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市:松崗。 劉京偉譯(民 89)。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Arthur Andersen)。台北市:周商。 劉真如譯(民 92)。下一個社會(Peter F. Drucker)。台北市:周商。 羅文基(民 90)。知識管理在教育上的應用。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十九。取自: 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19/19_01.htm。 羅文基(民 91)。再談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廣。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廿六。取自: 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26/26_02.htm。 羅文基、施文玲(民 92):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新境界。資訊與教育雜誌,九 十四。

APEC (2000). Towards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 APEC. Report to the APEC Economic Committee.

OECD (1996).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ris.

Quinn, J,B,(1999). Maximizing innovation using intellectu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R. Ruggles and D. Holtshouse (ed.), The knowledge advantage. Oxford., UK: Capston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 Raymond Martin, John Barresi (eds.), Personal Identity,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3; Raymond Martin, John Barresi, The Rise and Fall of

品德培育、知 識增潤及體藝 培訓 5個培育 範疇編制,以 檢視學生自我 效能感及全校 生涯規劃教育

• 將已收集的 LPF 有效顯證,加入為校本的 學生表現 示例 ,以建立資源庫作為數學科同工日後的參照,成 為學校數學科組知識管理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

援助對象 領取綜援,或學校書簿津貼 (全津/半津),以及經 學 校識別

 培養具有檔案學基礎知識與文化知識,掌握現代資訊技術的基 本技能,能在檔案館、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檔案機構、資

• 課程由現代的普遍取向轉向後現代的多元 取向,從根據學界所預訂的學科知識,轉

• 兒童能夠通過理解篇章,汲取世界 的知識。當兒童「學會閱讀」,便 能「從閱讀中學習」,從此發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