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全人發展的藝術教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一、全人發展的藝術教育"

Copied!
7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視覺藝術課程設計與實施的 十個新趨勢

黃壬來

文藻外語學院創意藝術產業研究所教授 18/06/2009

(2)

十個新趨勢

• 一、全人發展的藝術教育

• 二、科際整合的教育潮流

• 三、視覺文化與核心文化

• 四、學校本位課程設計

• 五、課程統整

• 六、重要議題融入教學

• 七、重視創意思考、批判思考、美感

• 八、啟發式教學

• 九、科技與傳統教學並行

• 十、多元學習評量

(3)

一、全人發展的藝術教育

(4)

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培育和諧而完整的 人,即培育具有人文素養的國民。

(5)

人文素養的涵義

1. 藝術素養

對各種藝術的認知,分析,判斷,情意,創作…

2. 生活素養

關懷,尊重,奉獻,自覺,灑脫,自我調適,自我 超越,反省,向善,有意義的生命觀…

(6)

藝術教育的目的兼含:

工具論(instrumentalism)

本質論(essentialism)

一方面培養健全人格,另一方面陶冶藝術素養 此一觀點也整合:

透過藝術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art)

學習藝術(learning in art)

(7)

二、科際整合的教育潮流

•科際整合的藝術教育內容,係指藝術教育 的內容乃源自各相關學門對於全人的詮釋 與所涉知能。

(8)
(9)

「綠色建築的欣賞與設計」

即涉及美學、藝術學、生態學與技學四個 學門的相關原理與技能,包含空間美學、

實用藝術原則與方法、綠建築指標、電腦 虛擬設計等知能。

(10)

綠建築指標

基地綠化、基地保水、水資源維護、生物多 樣性、日常節能、CO2減量、廢棄物分類、

污水改善等屬於生態學探討的範疇

(11)

「佛教淨土宗彩繪藝術」

涉及美學、藝術學、佛學三個學門的相關 原理與技能,包含淨土宗美學、彩繪形式 技法、淨土宗經義等知能的探討。

(12)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教學

單元名稱:影像魔術師 教學時間:360分鐘

(13)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成果

(14)

三、視覺文化與核心文化

(15)

視覺文化的藝術教育主張

• 不僅關注視覺文化與視覺科技的趨勢,而 且主張藝術教育應增進民主思想與行為,

反應生活內容與日常生活之審美經驗 。

(16)

• Walker & Chaplin曾將視覺文化的研究領域 區分為:

精緻藝術(fine arts)

工藝/設計(craft/design)

表演藝術與藝術慶典(performing arts and arts of spectacle)

大眾與電子媒體(mass and electronic media)。

(17)

視覺文化教學的概念

• 1.重新界定藝術教育領(reconceptualizing the field):

藝術教育過去只注重精緻藝術本身,現在 則重視透過作品的作者與觀者的關係。

(18)

• 2.有意義的美學(meaningful aesthetics):

視覺形式僅能在製作與觀賞的背景中得以 瞭解;同時,這些背景亦形塑視覺文化形 式。課程漸漸反映視覺藝術的背景,因 此,為了瞭解視覺文化的複雜性,所有相 關的訊息皆是不可或缺。

(19)

• 3.社會的觀點(social perspective):

在全球化情勢下,視覺文化的社會生活已 被重新定義,混合文化已被建立,視覺科 技已造成跨國的資訊自由。經由視覺形 式,個人與社群所表達的立場與意見已成 為課程的新重點。

(20)

• 4.互動的認知(interactive cognition):

個人建構知識的差異必須加以重視;我們 藉由人與環境的脈絡關係來認知。學生並 非只根據專業學科的結構,且藉由科際間 的探索與發展的策略進行認知。

(21)

• 5.文化的反應(cultural response):

課程已逐增各種文化中的視覺藝術。涉及 社會生活與環境的視覺特徵之多元文化、

跨文化與不同文化間之議題,已成為藝術 的主要議題,且是藝術教學時最重要的部 分。創作與詮釋是文化的反應,也是個人 的反應。

(22)

• 6.科際的詮釋(interdisciplinary interpretation):

當前藝術教育涉及視覺文化,包括精緻藝 術、電腦遊戲、漫畫、電影、玩具設計、

廣告、電視節目、想像畫、時尚設計…等 等。

藝術教育者的工作對學生的生活變得極其 重要。藝術教育主要內容為視覺文化,且 重視其廣大的領域與影響。

(23)

• 7.科技經驗(technological experience):

不像素描與繪畫,電腦製圖允許人們以簡 單與快速的方式創作、模仿、處理、刪除 與複製影像,挑戰了天才與技巧的傳統概 念。在重新建構視覺藝術的過程中,先進 的科技已改變了教學的意涵。

(24)

• 8.建構性的批判(constructive critique):

知識起源於學校外的各種來源,其中包括視 覺文化。一些片斷的、互相矛盾的、多學科 的、不同文化間的參照資料,可能比建基於 學科架構的課程更具價值。

學校課程已開始包含較多對視覺文化的批判 性分析與學生對視覺文化的評量。

(25)

後現代藝術教育的課程原理

• 1. 細微敘事(little narrative):

• 課程由現代的普遍取向轉向後現代的多元 取向,從根據學界所預訂的學科知識,轉 而採納較多地方性知識與事件,並廣納非 西方、弱勢、女性與大眾文化的藝術,展 現民主化趨勢,排除菁英者預先設定的藝 術觀念,並融合全國與地方性的內容與旨 趣。

(26)

• 2. 權力-知識的連結(power-knowledge link):

• 權力-知識的議題,強調社會勢力對藝術與 教育的影響,以及這些勢力如何使某些知 識有效。在建築決策、工業設計、藝術

史、藝術批評以及手工藝中彰顯權力-知識 的議題。

(27)

• 在確認知識有效性時,可見於主流與非主 流團體間的精英主義(elitism)與平等主義

(equalitarianism)的對抗;藝術批評是甚 為敏感的語言議題領域,討論創造了藝術 品的意義與價值。

(28)

• 3. 解構(deconstruction):解構式批評家 改變傳統批評的功能,由作者、藝術家導向 的批評,轉而為觀者、讀者導向的批評。

(29)

以核心文化為基礎的多元文化 藝術教育

提倡以自己的核心文化為基礎,以達成傳 承與發揚核心文化,再兼採其他文化的優 點,而成為以核心文化為基礎的多元文化 藝術課程。

(30)

以核心文化為重點的多元文化藝術課程,

係以學校或其他教育文化機構所屬社區為 課程設計的原點,以該社區文化、物材與 環境景觀為基礎,進行該社區文化之傳 承、創新或其他表現。

再擴及其他社區文化、物材與景觀,進行與 該社區有關或其他的表現。

(31)

核心文化皆可透過藝術活動,加以分析、

判斷、重建與認同。至於接踵而至的外來 文化,在設計藝術課程時,亦須經分析、

判斷、融合或認同等過程,而產生與本地 文化發展有益的活動 。

(32)

以台灣的宗教與宗教建築為例,在台灣許多 社區中常見儒、道、釋兼容的廟宇設計,顯 現出特有的包容與權變之文化內涵。

(33)

四、學校本位課程設計

(34)

學校本位課程設計理念

• 學校本位課程設計: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sign)

係指學校為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或解決學校 獨特的教育問題,以學校為主體,由學校 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 社區人士等,一起進行的課程發展過程與 成果。

(35)

• 可考量社會變遷、地方、學校與學生的特 殊需求,由學校成員主導學校課程發展的 過程,課程就是教育情境與師生互動的過 程與結果 。

(36)

•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強調學校的的課程自主 權與因校制宜的課程,需要學校成員的參 與、合作與對話,重視教師與學校的自我 反省與理解,達成學校教育目的。

(37)

五 、 課程統整

• 「課程統整」(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 一種課程設計的型態,此種課程設計型態 是將相關的知識、經驗組織在一起,使各 部分的知識、經驗緊密連結,讓學生在學 習的過程中,容易學到知識的意義,達到 更佳的學習效果,且更容易將所學應用在 日常的生活中,適應社會生活。

(38)

• 課程統整的目的在於突破傳統分科課程割 裂知識的學習、提振學生的學習興趣、打 破學科的階層性、增進學科知識的實用 性。

(39)

• 課程統整即是以「主題」貫穿所有課程內容 的課程設計型態,「主題」是統整課程的核 心,可使零碎的知識呈現整全的風貌,把一 些原分科課程中的「課題」或「單元」組織 起來。

(40)

• 「主題」是課程統整的最重要步驟,其來源 大致上有六類:

• 1. 學生感到有趣的事物

• 2. 學生生活中的經驗

• 3. 社會中的熱門議題

• 4. 學科知識概念

• 5. 學習能力或技巧

• 6. 時令節日

(41)

• 主題與課題統整皆須考量:

1. 順序性 2. 繼續性

3. 統整方式-單一學科或跨學科

(42)

六、重要議題融入教學

(43)

• 生命教育融入藝術教育

• 資訊教育融入藝術教育

• 環境教育融入藝術教育

• 人權教育融入藝術教育

• 兩性教育融入藝術教育

• 生涯教育融入藝術教育

(44)

七、重視創意思考、批判思考與美感

(45)

創意思考

• 賦予存在 那不是腳-鄭智哲

• 推陳出新 椅子新造型

新東京美學經濟(一).ppt 創意設計.ppt

(46)

批判思考

• 批判思考係指對於人為之現象、事件、知 識、規則、方法、過程 、意見 、信念等所 從事的辯證活動 ,此辯證活動包括:

分析、 解釋、 推論、 判斷、 解構與重建 的心理運作,其主要目的在於建立美好的 生活 。

(47)

批判思考能力與傾向

• 批判思考能力:分析、 解釋、 推論、 判 斷、 解構與重建

• 批判思考傾向:尋求真相、開放心靈、自 我反省、細心嚴謹

(48)

批判思考教學的特徵

•教師是學習的輔導者

•對資訊探索與評估

•建構知識

•用自己的話詮釋

•知識經由「思考」產生

•說出個人想法

•個人經驗對學習相當重要

•學習是公開、互動、對話與辯證的過程

(49)

強調學生將知識內化,並用自己的話 詮釋,並能彈性的運用所學的資訊。

對評量的看

透過教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 批判性對話,讓學生進行對「概念的 操作」(思考) 過程建構知識;重視學 生求知技巧 (intellectual skills)。

教學方式

學生為知識的「理解者」,學生對資 訊進行評估及探索、批判其所學。

學生角色

鼓勵學生對學習內容作批判的思考和 評鑑,教師是學習的輔導者。

教師角色

(50)

學習是公開、互動、對話與辯證的 過程,當個人將所知教給其他人或 向他人解釋時會學得更好,主張教 學相長。

師生互動

學生個人經驗對學習相當重要,因 其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 的應用、分 析、與綜合評價。

個人經驗

鼓勵學生說出個人想法,當學生融 入討論的情境,是學習的 開始,也 才是有意義學習。

教學情境

知識經由「思考」產生,沒有經過 思考的知識是無用的。

對知識的看法

(51)

批判思考與藝術教育

• 批判思考的目的在於追尋美好的生活

• 批判思考可免於盲目接受與盲目決斷,凡 事講求依據,透過邏輯思考,或訴諸經驗 檢證,而非依賴直覺、情緒或威權

(52)

• 藝術教育中的藝術評賞包含:敘述、形式 分析、解釋、評價等步驟,即涉及甚多批 判思考,例如:分析、解釋、推論、判斷 等心裡活動。

大金鋼廣告.wmv

• 藝術教育中的藝術創作包含:構想與計畫 亦涉及批判思考,例如:分析、解釋、推 論、判斷等心裡活動。

(53)

美感

• 樸素、空靈、自然之美 清風吹來.mpg

• 探索與發現 北插天山霧松S.pps

(54)

隨著時代變遷,藝術的範圍大為擴 展,當前凡含有美的價值,根據美 的原則,或吻合美的原則之製作與 其成果,甚至凡與產生美感或提高 生活情趣的活動,皆可稱為藝術。

評賞係指探索美感的活動。

美感係指滿足感、愉悅感或心弦觸動。

(55)

八、啟發式教學

(56)

藝術化與人性化的藝術教育方法

藝術欣賞與創作本來即具有創意與多樣的 特質,「藝術化」的教育方法,即是掌握 藝術欣賞與創作的特質,以引導學習者表 現創意與多樣性。

(57)

藝術教育目的在於培育全人,教育的目的 既是以人為本,則宜實施「人性化」的教 育,始有益於學習者人文素養的提昇。

(58)

達文西特展 評賞教學活動

1. 教師週三進修─達文西導覽 2. 達文西學習手冊

3. 達文西─評賞教學活動 4. 主角換我做做看─學習單

5. 蒙娜麗莎變臉秀─另類海報設計展 6. 蒙娜麗莎變臉秀─全校票選活動

再現世紀風華

(59)

九、科技與傳統教學並行

(60)

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形式

• 靜態影像 AreYouBothered.pps

• 電影

• 動畫

• 錄影藝術 井上雄彥又一力作.wmv

• 電腦音樂

• 多媒體 Cracked_Pot.pps

• 網路藝術

• 虛擬實境藝術

• 表演藝術

(61)

科技在藝術教育上的運用

由於3G時代的來臨,對傳統教育及 訓練方式產生相當大的衝擊,藝術 課程所用的教材將逐漸發展成網頁 的形式。

(62)

編撰網頁教材有四個步驟:

1. 建構教材內容

2. 建立系統化的資料庫 3. 設計內容呈現方式

4. 建構使用者瀏覽系統

前兩項強調的是建構有組織有系統的教材 教案內容;換句話是要建立一個可供查詢 的數位圖書館;後兩項則牽涉到3G時代 的教學的形式,包括網路教學和遠距教學 等。

(63)

針對藝術教育,前述的具體化工作包括:

1. 圖書館本身的數位化

2. 建立藝術教育線上學習資料庫 http://www.artbreak.com/renlai 3. 建立線上藝術課程及教材內容

http://life.edu.tw/homepage/

4. 在校內推展網路教學 5. 在校外推展遠距教學 6. 資訊教育融入藝術課程

(64)

科技對當代藝術教育的影響與省思

• 由於傳統式的教學方式較純粹的電腦輔助 教學具有人性,因此結合兩者優點的「電 腦多媒體互動式教學法」就應運而生。

(65)

• 身為一位當代的藝術教師,必定要了解科 技所帶來的新觀念,要隨時不斷的學習與 充實自己。

• 為了配合資訊時代的轉變,教學亦必需革 新,使用電腦來作為輔助教學,並適時配 合永遠是較人性化的傳統教學,將兩者加 以融合,取其優點,而盡量改善其缺點,

應是重要的任務。

(66)

十、多元學習評量

(67)

學習評量

• 1. 能力的多元,包含認知、情意、技能與 後設認知等

• 2. 方式的多元,如:紙筆、口語、觀察、

操作、札記、計畫、檔案等

• 3. 情境的多元,包含結構與非結構、模擬 與真實的情境

• 4. 評量包括蒐集與綜合資料的歷程

• 5. 評量涵蓋結果的解釋及教學有關的決定

(68)

視覺藝術學習評量的領域與內涵

• 1.展現創造思考能力。

• 2.自信的進行不同藝術形式的創作。

• 3.評賞不同的藝術作品。

• 4.具備不同藝術形式的知識。

• 5.了解藝術與文化及歷史間的關係。

(69)

• 6.清楚的以口語及文字,溝通藝術的想法。

• 7.參與各種形式的藝術活動與藝術討論。

• 8.發展批判、溝通與合作能力。

• 9.建立合宜的藝術觀、人生觀、世界觀。

• 10.將生活藝術化。

(70)

敬請指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英國人,自我教育的學者。獨 立發現四元數可簡化為空間向 量,而仍然滿足電磁學的需求. Heaviside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 Raymond Martin, John Barresi (eds.), Personal Identity,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3; Raymond Martin, John Barresi, The Rise and Fall of

因應社會需要的轉變,科學、科技和工程的急速發展,根據各類調查和會面收集得到

策劃較為周全的學校,能善用質性和量性 的評估數據,辨識學生需要加強的質素,並根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

行動計劃 結合月訓短講、德 公課、各學科及全 校性參與的正向元 素活動,協助學生 認識自己的品格強 項、認識達到快樂 和正能量的方法 1..

 培養具有檔案學基礎知識與文化知識,掌握現代資訊技術的基 本技能,能在檔案館、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檔案機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