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十八世紀後期以來的政治遽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章 十八世紀後期以來的政治遽變"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節 美國獨立革命及其建國發展 一、美國獨立革命的起源 (一)背景 1.成員: 多出身中下階層,平等觀念較高 農民多為地主,較有獨立自治精神 清教徒受政治與宗教壓迫 ◎清教徒搭乘「五月花號」-感恩節的由來 1620年9月,部分英國清教徒搭乘五月花號前往北美,但是在這 一年的冬天,他們卻遭遇到了飢寒交迫的困境,當地的印第安 人於此時提供他們生活必需品,並且教他們怎樣狩獵、養火 雞、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等。為了慶祝豐收,感謝上帝及印 第安人的幫助,他們訂出了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為感恩節。 非貴族 1

(2)

北美

十三殖民地

英國

1. 當作一般新殖民地而未 特別關心 2. 受清教徒革命等動亂所 擾而無力兼顧 七年戰爭(1756~1763年) 法國被英國擊敗,退出北美 殖民地人民便覺得不再需 要英國的保護 對英國政權疏離+長時間在北美發展 與母國文化日趨歧異

七年戰爭時期英法在

北美勢力分布圖

3

(3)

(二)導火線:新稅問題 1.英國對殖民地的經濟策略 經濟管制例如1660年《航海法》(針對荷蘭) 殖民地商人必須雇用英國或殖民地商船來運送貨物 殖民地生產的商品僅能銷往英國 徵稅辦法 英國政府為償還戰爭國債,1765年通過《印花稅法》 A.北美移民認為英國國會無權訂定海外屬地稅則 B.因移民抗爭,英國國會於次年取消此法 1767年又針對北美推行數種進口稅 2.影響:殖民地人民開始出現自立自主的想法

屬於重商主義下的策略

三、美國獨立戰爭 (一)波士頓茶葉事件 1775年英國軍隊在搜查民兵途中與萊星頓民兵交火 1774年十三殖民地代表於費城召開大陸會議,要求收回成命 1773年波士頓居民襲擊東印度公司裝載茶葉的船隻英政府決 定嚴懲殖民地,削減當地自治權

1.抗議英國政府

徵收茶稅

2.反對英國東印度公司

斷北美茶葉貿易

5

(4)

鼓舞美國獨立革命的《常識》

• 主張北美應極力避開歐洲紛爭

• 自然權利(天賦人權)與主權在

民的思想

p.29歷史聚光燈

(二)過程

1775/6

十三殖民地人民代表推舉華盛頓為民兵總司令

1776/7/4

於費城發布〈獨立宣言〉,正式宣告脫離英國

1777

獲得重大勝利,並得到法國、西班牙與荷蘭的 援助

1781/10

英軍宣布戰敗投降

1783

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承認十三殖民地的獨立, 並割讓阿帕拉契山脈與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 7

(5)

三、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一)立國思想:〈獨立宣言〉

主要有三項主張

1.「自然權利」

:強調人生而平等,具有

生命、自由及謀求幸福的基本權利

2.「社會契約」

:強調政府的成立是依據

人民的共識

3.「革命權」

:當政府破壞基本人權或

有負人民所託時,人民可將其推翻

由傑弗遜草擬

我 是 美 國 第 三 任 總 統 9

(6)

(二)建國與民主憲政改革 1.「邦聯條例」 1. 傾向地方分權 2. 由十三州代表組成全國性的「議會」,其下設有「政務委員 會」總理行政事務 3. 反映早期北美移民嚮往獨立自主的精神,但不久出現強化中 央政府的呼聲 1777年第二次「大陸會議」擬定邦聯條例 提出美利堅合眾國的國號 1781年組成邦聯政府,美國正式誕生

邦聯條例

沒有徵稅權,重要議案須九州的贊成始能通過 2.制憲大會 1. 確認中央與地方的主從關係與各 自權限 2. 採用三權分立制衡觀點 3. 國會包括參議院與眾議院,參議 院代表各州,眾議院代表全民

1787年

召開制憲大會,通過

成文憲法

試圖兼顧地方自主與國家統一

「邦聯」「聯邦」

11

(7)

1.第一任總統

華盛頓

於當年4月就職

2.1791年提出十項憲法修正案,(又稱美國〈權利法案〉)

1789年

憲法經各州批准後正式實施

各州代表於費城召開

制憲會議

*美國憲法至今共通過了27個有效的修正案,最初10個是在1791 年㇐次通過 四、美國西部開拓 1783年 英國承認十三殖民地獨立,並割讓阿帕拉契山與密 西西比河之間土地 1803年 自法國購得路易斯安那(由第一執政拿破崙售出) 1804年 傑弗遜總統展開西進運動

血淚之路

探險過程中曾接受印第安人 的協助,諷刺的是之後的西 進狂潮中,印第安人被迫西 遷,甚至慘遭屠殺。 13

(8)

五、南北戰爭 (一)黑奴問題 1. 十九世紀中歐洲國家多已廢除奴隸制度,但 美國卻一直無法放棄 2. 以農為本的南部各州尤其需要,北部各州則 因工業化而需求不大

道德及

經濟考

1.人道考量 2.工業革命後機器取代人力

南方棉花田中的美國黑奴

反對蓄奴 支持蓄奴 北部各州 南方各州 北方在聯邦政府較具 掌控力,廢奴成為中 央政府的立場 南方認為黑奴問題應 屬地方自治權

政治

考量

西部新州是否蓄奴,影響南北雙方在聯邦的實力

中央㇐統? VS 地方自治?

15

(9)

(二)戰爭爆發 1.導火線:來自北方的林肯當選總統後 2.發展:北方較佔優勢(人口、財富、工業、交通 )

1860年林肯當選為總統之後,南方十一州接連退出

聯邦,並成立以戴維斯(Jefferson Davis)為總統的

政府,是為

美利堅聯盟國

(簡稱邦聯),與北方

利堅合眾國

(簡稱聯邦)形成對峙。

美利堅聯盟國

美利堅合眾國

蓋茨堡之役

1863年蓋茨堡之役中,北方軍隊獲得 決定性勝利,為南北戰爭之轉捩點。

林肯發表

解放奴隸宣言

17

(10)

1. 明令禁止奴隸制度(1865年第13條憲法修正案),並賦 予男性黑人公民權(1870年第15條憲法修正案) 2. 南方各州重返聯邦政府,從此各州不得退出聯邦政府 3. 戰後的政治改造,在美國史上被稱為「重建」

南北戰爭後

1863年

林肯發布

解放奴隸宣言

北方勝利後

成為不可質疑的國法

釐清聯邦政府相對各

州政府的統治權力

南北戰爭及其後的改革與建設=美國民族建國運動

重新塑造人民的國

家認同

美國的統㇐、自由平等

觀念更加堅實與落實

19

(11)

領土的擴張、經濟建設更為積極有效

第二節 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帝國的興亡 一、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一)改革的需要

政治上

要求民主

經濟上

提倡放任政策

思想上

反對集體化與一致化

中產階級要求政治革新

啟蒙運動提倡

社會改革思潮

經濟發展導致

社會變革

21

(12)

貴族、教會的

護身符

中古

封建勢力

參政、賦稅

壓迫人民

(二)導火線:財稅問題 1.財務危機:參與諸多海外戰爭 18世紀的英、法海外戰爭 法國恆為失敗一方 協助美國獨立拖垮法國財政 2.賦稅制度的不公

依階級徵收

第一階級

第二階級

第三階級

教士

貴族

平民

享有免稅、輕稅特權

承擔國家財政重擔

23

(13)

1票

1票

1票

貴族

教士

平民

600人

300人

300人

要求改採

一人一票!

(三)三級會議的召開

三 級 會 議

法王路易十六於1789年召開

討論增稅問題

階級投票制

一個階級一票

主要為中產階級→

國 民 會 議

路易十六派人關閉會議廳,於是第三階級直接在

一座室內網球場開會,並發表《網球場宣示》

貴族

教士

平民

路易十六命令加入

接受一人一票

新國會裡中產階級

逐漸取得優勢

第三階級自行

組成

25

(14)

(四)大恐慌 1.原因: 群眾對國王不信任,擔心改革只是一場空 因天災導致物價飛漲 2.結果:巴黎群眾於1789年7月14日攻取巴士底監獄造成 貴族陷入「大恐慌」,開始逃亡 各地農民攻擊貴族城堡 群眾攻陷巴士底監獄 路易十六調遣軍隊,準備 圍攻巴黎 1789年8月,國民會議發表〈人權宣言〉,路易十六不願批准

巴黎群眾前往凡爾賽宮示威,要求承認〈人權宣言〉

,保證糧食供應

1791年,路易十六展開王室出逃計畫,但失敗收場

被暫時停權,受到監視

27

(15)

二、法國大革命(1789~1815年)分期 (一)國民會議主政期(1789~1791年) 成就 廢除封建 取消貴族及教會特權 發表 人權宣言 1.保障人權 2.人民對政府效忠與服從、可參與立法但 也需守法具盧梭「社會契約論」色彩 改革宗教 沒收教會財產、教士納入國家體系頒布 《教士法》(教士形同國家公務員) 整頓地方 促進地方自治全國分83省 頒布憲法 君主立憲制、三權分立投票權有財產限 制,並無主張徹底民主(如普選制)的意思

中產階級為主導者

行政權

立法權

司法權

國王

立法會議

(選舉產生)

法官

29

(16)

(二)立法會議主政期(1791~1792年)

立法會議

1791年依據憲法成立

君主立憲

國家

※中產階級已達目的,想要罷手,中下階層卻欲罷不能 ※普、奧等國擔心革命蔓延,在法國邊境部下軍隊立法 會議下令宣戰 ※與普、奧聯軍作戰難獲勝利,民眾擔心王室復辟1792 年8月攻入皇宮,逮捕路易十六

馬賽進行曲

1792年8月攻入王宮的馬賽志願軍曾高唱此歌,之後

更成為法國國歌

31

(17)

(三)國民公會主政期(1792~1795年)

1792年成立,取代立法會議

立法會議

國民公會

宣布廢除王政 法蘭西第一共和 1793年1月,國民公會以通敵叛國 的罪名,將路易十六送上斷頭臺

雅各賓派

又稱為雅各賓俱樂部,乃是 法國大革命期間資產階級激 進份子團體,因常於「雅各 賓修道院」集會而得名。

溫和派

羅蘭夫人

激進派

羅伯斯比 33

(18)

※在反法同盟壓迫下,採「徵兵制」組建軍隊 ※以「自由、平等、博愛」為口號,打擊「人民公敵」 ※組織「公安委員會」實施嚴厲管制措施恐怖統治

羅伯斯比主導下的國民公會

1794年7月27日(熱月9日), 羅伯斯比等人被送上斷頭台 處死,稱為「熱月反動」 雅各賓俱樂部的溫和派領袖羅蘭夫人被控 為路易十六的同情者並被判處死刑。臨刑 前,她在斷頭台上向著革命廣場上的自由 雕像鞠躬並留下了一句為後人所廣為傳誦 的名言:「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幾多之 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羅蘭夫人

35

(19)

國民公會

督政府

1795年成立督政府

趨向保守,採取有限漸進的改革

拿破崙因戰功崛起

五位領袖

共組行政委員會

(四)督政府統治時期(1795~1799年)

面臨內憂

(保皇派)

外患

(反法同盟)

威脅

(五)拿破崙統治時期(1799~1815年) 1.拿破崙的崛起 出身科西嘉島,革命期間以戰功崛起 1796年遠征義大利成功,次年戰勝奧國為首的反法同盟 1798年遠征埃及,於尼羅河之役受阻於英軍

拿破崙遠征埃及

37

(20)

2.執政府

執政府

1799年「霧月政變」

拿破崙推翻督政府成立執政府,並任「第一執政官」

進行改革

壓抑保皇派、加強地方控制、整頓財政 由中央直接徵稅、成立法蘭西銀行

協調政教

與天主教會改善關係,同時承認新教地位

拿破崙法典

納入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的觀念

對外

1800年瓦解反法同盟、開疆拓土 3.拿破崙帝國

1804年

拿破崙稱帝,建立拿破崙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5年

再次擊潰反法同盟,解散神聖羅馬帝國重組成萊因邦聯

拿破崙帝國

法國稱霸歐陸

在所到之處推展《拿破崙法典》和大革命的自由、平等精神 39

(21)

拿破崙帝國與歐洲局勢圖

4.拿破崙的敗亡

1806年開始

大陸封鎖政策

1808~1814年

半島戰爭

1812年

親征俄國

禁止歐陸各國與英 國貿易,致使歐陸 工商業蕭條

20萬法軍受牽制

因氣候嚴寒和焦土 政策,失敗而歸

三 大 失 策

拿破崙遠征

俄國

41

(22)

1814年 反法同盟反擊,拿破崙戰敗退位並遭流放至地中海厄爾巴島 1815年 拿破崙東山再起,但在滑鐵盧戰役中戰敗被俘 法國波旁王朝復辟 被流放至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病逝於當地 1814年拿破崙宣布退位 1815年滑鐵盧戰役 三、評價與影響

在近代歷史

具重要性

英、法雖為世仇,

英國國會改革

民主化政策,在精

神上與

法國大革命

並無不同

建立新社會秩序

1. 透過拿破崙法典,將 「自由、平等、博愛」 推行至歐洲其他地區 2. 革命風潮也在十九世 紀席捲歐洲各地對 抗保守主義

法國

大革命

英:國會改革

法:大革命

民主政治

43

(23)

圖中將法國大革命帶來的自由思想比作麵包,塞入各 國的嘴裡,象徵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思想已在歐洲發酵。

法國大革命帶來的「自由麵包」

課本第49頁 各地人民開始懂得為自己爭取主權 45

(24)

課本第49頁

交惡 疲憊不堪 刻意諷刺拿破崙矮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復為落實政府醫療政策,共享醫療資源,結合健保制度改革,本 基金依據 99 年 7 月 14 日行政院院臺榮字第 0990039235

復為落實政府醫療政策,共享醫療資源,結合健保制度改革,本 基金依據 99 年 7 月 14 日行政院院臺榮字第 0990039235

復為落實政府醫療政策,共享醫療資源,結合健保制度改革,本 基金依據 99 年 7 月 14 日行政院院臺榮字第 0990039235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總計.

德國廠商 Volocopter 研發了一款空中計程車, 21 日在巴黎機場首次展示並試飛成 功,計畫於 2024

巴斯德研究院(法語:Institut Pasteur)總部位於巴黎,是法國的一個私立的非營利研究 中心,致力於生物學、微生物學、疾病和疫苗的相關研究,其創建者巴斯德於

智利政府在十月初宣布地鐵漲價,大批學生因此發起抗議遊行,最終演變為反政府 流血示威,並造成 15 人死亡。流血示威經過一週後,在 10 月

造成整體的民生物價提高,美國勞工部 11 日公布,美國 3 月的消費物價較 2021 年同時間漲 8.5%,漲幅創下 198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