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境外弘化 — 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 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境外弘化 — 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 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侯 坤 宏 台灣前國史館纂修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佛光山在馬來西亞弘化的歷史。星雲大師在1955 年出版 的《釋迦牟尼佛傳》一書,廣受馬來西亞民眾歡迎,開啟了佛光山在馬來西 亞弘法的契機。之後,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成立了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 會(下轄28 個佛光分會),同時在各地成立了 25 個道場,這在台灣往境外 弘化的各佛教團體中,顯得非常突出,具有指標意義。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 發展,與星雲大師倡導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理念完全相 應。本文從:星雲大師到馬來西亞弘法、「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與佛 光山在馬來西亞的道場、東禪寺等方面,論述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的弘化 活動。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道場中,特別要指出的是東禪寺,這裡設有「東 禪佛教學院」,是馬來西亞佛教的人文重鎮。據資料顯示,馬來西亞佛光山 的活動種類多,可大略分為文化、教育、共修及慈善四大類,每類再細分不 同性質的活動,歷年參加活動人次都在百萬以上。凡此,均可呈顯佛光山於 馬來西亞的弘化活動,在佛光山教團全球弘法布局中的角色與貢獻。又,台 灣佛光山在馬來西亞雖屬「境外弘化」,但由於馬來西亞的多元、混合文化,

造就了當地民眾的廣闊胸懷及文化融合力,使得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弘化,

可以表現出其「本土化」的特色。

關鍵字:佛光山 星雲大師 馬來西亞 東禪寺

境外弘化—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

(2)

Hou Kun-hung

Former Researcher, Academia Historica of Taiwan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istory of Fo Guang Shan’s Dharma propagation efforts in Malaysia.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publication in 1955, The Biography of Sakyamuni Buddha, was well-received in Malaysia, which opened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Fo Guang Shan to propagate in Malaysia. Thereafter, 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BLIA) of Malaysia was established with 28 sub-chapters. Furthermore, 25 branch temples have been set up across Malaysia, eclipsing other Buddhist groups in Taiwan that also propagates overseas. These endeavors are aligned with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vision of “May the Buddha’s light shine universally on the three thousand realms; Let the Dharma stream flow across all five continents.” This paper examines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propagation efforts in Malaysia, BLIA Malaysia and the branch temples, as well as promoted events. In particular, the Fo Guang Shan Dong Zen Temple is worth mentioning as it has Dong Zen Buddhist College as a place of importance for humanities.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Fo Guang Shan’s propagation efforts in Malaysia can generally be divided into four main categories: culture, education, cultivation gatherings, and charity. These activities have attracted the participation of over a million people annually,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Fo Guang Shan’s global Dharma propagation efforts. Although such an endeavor can be viewed as part of Fo Guang Shan’s overseas propagation, it is also a success for Fo Guang Shan in Taiwan in terms of acculturating into another country.

Given that Malaysia is a multicultural country with different ethnicities and religions, this has brought about a more localized approach for Fo Guang Shan to propagate in Malaysia.

Keywords: Fo Guang Shan,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Malaysia, Dong Zen Temple

Overseas Propagation: Fo Guang Shan Buddhist Associations

in Malaysia

(3)

一、前言

星雲大師說:「在我的徒眾裡,有很大的比率是馬來西亞人,他們幫我 把佛法弘遍天下……現在,世界各地佛光山的道場,很多的主管都是馬來西 亞籍的比丘、比丘尼,像在馬來西亞的覺誠法師,在英國倫敦的覺彥法師,

在印度新德里的慧顯法師,在瑞士的覺如法師等等。在推動『佛光普照三千 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上,馬來西亞青年給予極大的幫忙與貢獻。」1

「建寺安僧,廣度有緣無量眾;弘法利生,菩提道路萬古長。」為佛光 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全球各地創建道場時所作的詮釋。佛光山在海內、外 有超過200 所的道場,能超越國界、種族、性別界線,融合文化、教育、慈 善、弘法功能於一爐,為人間佛教的實踐,留下極好的歷史見證。2佛光山以 台灣為基地,從開山到逐漸成為橫跨五大洲的教團,其中馬來西亞是全球弘 法版圖(區塊)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特殊角色與地位。佛光山教團在 馬來西亞算是「境外弘化」,我們應如何看待,並給予客觀的評價呢?

二戰以後,馬來西亞佛教與台灣佛教交流頻繁而密切,尤其在漢傳佛教 方面,深受台灣佛教影響。台灣佛教對馬來西亞佛教的影響,與下列三個現 象有關:1. 台灣僧人如印順、白聖、星雲、證嚴、聖嚴、淨空等法師,在佛 教思想、佛教文化與慈善救濟事業等方面的影響;2. 與來自台灣的佛教團體,

如佛光山、慈濟功德會、法鼓山、福嚴佛學院等之長期互動;3. 有不少馬來 西亞年輕法師到台灣佛學院留學或進修。3上述現象,與冷戰時期以降,台灣

1. 星雲大師:〈攜手同圓〉,見蕭依釗主編:《星雲大師大馬好千里法緣》,馬來西亞:

星洲日報、佛光文化聯合出版,2012 年 11 月,頁 18。

2. 〈佛光山全球道場〉,網址:https://www.fgs.org.tw/career/career_global.aspx,下載 日期:2018 年 5 月 9 日。

3. 白玉國:《馬來西亞華人佛教信仰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 年 12 月,頁 344-345。

(4)

佛教和東南亞地區佛教長期交流互動有關。在馬來西亞,常常可以發現台灣 佛教的蹤跡,有不少台灣法師受邀前往弘法,就筆者手邊現有資料,就有:

高雄慧日講堂慧律法師、台南妙心寺傳道法師、見輝法師、新竹永修精舍住 持寬謙法師、台灣百丈山力行禪寺創辦人慧門法師、福嚴佛學院厚觀法師、

原始佛教會隨佛法師等人。4但這些法師在大馬弘法,都是屬於短期性質,並 沒有在當地成立道場、落地生根的打算。相較於此,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 不但成立了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在全大馬各地共有28 個佛光分會),

同時在各地成立了25 個道場(詳下),在台灣佛教境外弘化行列中,顯得非 常突出,特別具有指標意義。

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發展,和在台灣開山有同時推動的意義,5星雲大師 說:

星馬的青年華人,熱情、聰明、耐勞苦、不服輸,如同當地的氣 候一般,熱力四射。尤其擅長各種語言:華語、英語、馬來語、

廣東話、福建話、客家話。佛光山在世界各國設立道場,馬來西

4. 這些法師到馬來西亞弘法情況如下:1. 慧律法師 2008 年底 2009 年初,受邀到吉隆 坡武吉加里室內體育館,舉行「跨年萬緣弘法祈福大會」。2. 台南妙心寺傳道法 師在2012 年 3 月,受邀前往弘法。3.2012 年 8 月 10 日至 12 日,見輝法師分別在 北海佛教居士林、巴里文打佛教會、大山腳佛學會等處,宣講金剛經略說及佛教 心理學。4.2013 年 7 月 20 日至 21 日,新竹永修精舍住持寬謙法師蒞臨檳城佛學 講座,在寶譽堂講《八識規矩頌》,在三慧講堂講「佛教的生命觀」。5.2014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30 日,台灣百丈山力行禪寺創辦人慧門法師,在星洲日報禮堂、

馬來亞大學馬大工程系禮堂等處,進行專題系列演講,並於千百家佛教居士舉辦

「禪二」。6. 福嚴佛學院 2016 年度招生,考試時間及地點分別是:8 月 27 日在福 嚴佛學院,8 月 21 日在馬來西亞洪福寺。7.2016 年 7 月 29 至 8 月 6 日,隨佛法師 在霹靂近打佛教會舉辦「原始佛教十二因緣十日禪」,傳授「智覺佛陀真實法」。

侯坤宏:〈馬來西亞漢傳佛教史料蒐尋記〉,《法光》雜誌第328 期,2017 年 1 月,

版3。

5. 星雲大師口述,佛光山書記室記錄:〈我與星馬佛教的師友緣〉,《百年佛緣 9.

道場篇1》,高雄:佛光出版社,2013 年 5 月,頁 230。

(5)

亞、新加坡的徒眾一直都是站在第一線打前鋒,也可以說是佛光 山國際弘法最大的助緣。6

過去學界曾研究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的弘化,陳金輝、黃文斌分別撰 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在馬來西亞的開展及其影響〉、〈1980 年代 星雲大師對馬來西亞佛教之影響探析〉,陳金輝、黃文斌都是馬來西亞的學 者,都肯定星雲大師對馬來西亞佛教的貢獻,7他們的研究可作為我們了解佛 光山在馬來西亞弘化之參考。本文與上述兩位學者談論的重點稍有不同,希 望能以更全面的角度來進行探討;以下分從星雲大師到馬來西亞弘法、「國 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與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道場、東禪寺等面向,論述 佛光山教團在馬來西亞的弘化活動。

二、星雲大師到馬來西亞弘法

1955 年 8 月,星雲大師所著《釋迦牟尼佛傳》問世,這是第一本用白話 中文撰寫的佛陀傳記,在馬來西亞佛教界引起很大的回響。翌年,檳城妙香 林的住持廣餘法師發動助印《釋迦牟尼佛傳》,支持星雲大師在台灣剛起步 的文化弘法工作。8據星雲大師自己說:

早期,許多佛教徒不認識釋迦牟尼佛,而當時我剛好得到一部藏 經和一些日文參考書,於是就寫了《釋迦牟尼佛傳》。這本書除

6. 星雲大師口述,佛光山書記室記錄:〈我與星馬佛教的師友緣〉,《百年佛緣 9.

道場篇1》,頁 237。

7. 陳金輝:〈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在馬來西亞的開展及其影響〉與黃文斌:

〈1980 年代星雲大師對馬來西亞佛教之影響探析〉,見藤本淨彥、黃夏年等著,

陳劍鍠主編:《法雨中國 普潤亞洲—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開展》,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2016 年 11 月,頁 35-86。

8. 〈星雲大師 星馬法緣大事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foguangshan/posts/

10150898281959975,下載日期:2018 年 5 月 8 日;〈星雲大師 著作總覽〉,網址:

http://www.masterhsingyun.org/book/book.jsp,下載日期:2018 年 5 月 11 日。

(6)

了在台灣、香港流通外,在馬來西亞更是獲得青年們最大的迴 響,尤其是廣餘法師,他都是訂購一、兩千本。馬來西亞可說是 這本書的最大主顧。9

廣餘法師(1920–2006),福建惠安人,18 歲出家於廈門金雞亭寺,22 歲到福州鼓山湧泉寺受具足戒,曾就學於廈門南普陀佛教養正院,後任金雞 寺住持。1950 年到馬來西亞後,接掌檳城妙香林監院職,1963 年與熱心人士 共同創辦佛教義學,又創會泉幼稚園,以紀念妙香林開山和尚會泉法師。後 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慈善主任一職,開辦星期日幼稚義學園、佛學院、佛學 函授班、華文及英文佛學考試、教授佛學獎學金,成立弘法團,出版《無盡 燈》,編印佛教兒童讀本及佛學入門手冊,贊助佛教弘法事業,籌募慈善資 金。2000 年,當選「世界佛教僧伽會」第七屆執行委員會長。由於廣餘法師 協助在馬來西亞推廣《釋迦牟尼佛傳》一書,開啟了星雲大師在馬來西亞弘 法的契機。

星雲大師在1954 年 5 月出版的《玉琳國師》,也獲得馬來西亞佛教同 道回響。馬來西亞最早跟大師來往的,以年輕人居多,青年們喜歡看書。例 如,馬來西亞最早的佛寺,由金星法師主持的馬六甲青雲亭,信徒以青年為 多,求法心強,有一位陳瑞治居士以《釋迦牟尼佛傳》當作課本,教授當地 青年。10

以下依時間先後,略述星雲大師到馬來西亞弘法的九件重要事蹟:

1、1963 年 6 月 26 日至 9 月 8 日,星雲大師隨著中華民國佛教訪問團展 開海外佛教訪問,7 月 23 日至 8 月 2 日初訪馬來西亞,並舉辦第一次公開講 9. 星雲大師:〈攜手同圓〉,見蕭依釗主編:《星雲大師大馬好千里法緣》,頁 19。

10. 同註 6,頁 220-221;〈星雲大師 著作總覽〉,網址:http://www.masterhsingyun.

org/book/book.jsp,下載日期:2018 年 5 月 11 日。

(7)

座,以「偉大的佛陀」為題,勉勵學生多為佛教弘揚盡力。11

2、1983 年 9 月 7 日,星雲大師應星、馬佛教界邀請,率領「佛光山馬 新佛教訪問團」一行20 人,至馬來西亞、新加坡兩地作為期兩週密集弘法活 動。佛青總會9 月 8 日於檳城美輪大酒店貴賓廳與佛光山訪問團舉行對話。

佛青總會特派出歷屆重要職委30 餘人代表出席這項聯席會議。佛青總會顧問 許子根博士國會議員代表致歡迎詞;在聯席會議上,星雲大師正式接受佛青 總會邀請擔任宗教導師一職。12

星雲大師自1963 年訪問大馬後,隔了 20 年,直到 1983 年才再率領「佛 光山新馬佛教訪問團」20 位比丘,前往星、馬弘法,據大師自己說,台灣很 多寺廟都到大馬化緣,造成當地佛教人士壓力,從此他就立定主意,要等到 將來有一天,可以捐獻給星、馬佛教的時候,才再前往。在這次大馬行程,

大師將所有皈依、講演、信眾的紅包,共17 萬多,悉數捐給馬來西亞佛學 院。13

3、1987 年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在檳城香格里拉酒店舉行一場「南北 法師喜相會」講座會,邀請星雲大師和南傳佛教十五碑佛寺住持達磨難陀長 老對談,謝桂元翻譯,被當地喻為是當代佛教界盛會,成功促進了南、北傳

11. 楊安安:〈新馬寺落成系列 1—星雲大師與馬來西亞的弘法因緣〉,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foguangshan/posts/10150898281134975,下載日期:2018 年5 月 9 日。

12. 〈新馬寺落成系列 3—星雲大師 星馬法緣大事記〉,網址:http://www.lnanews.

com/news/%E3%80%90%E6%96%B0%E9%A6%AC%E5%AF%BA%E8%90%BD%E6

%88%90%E7%B3%BB%E5%88%973%E3%80%91%E6%98%9F%E9%9B%B2%E5%

A4%A7%E5%B8%AB%E3%80%80%E6%98%9F%E9%A6%AC%E6%B3%95%E7%B 7%A3%E5%A4%A7%E4%BA%8B%E8%A8%98.html,下載日期:2018 年 5 月 9 日。

13. 星雲大師口述,佛光山書記室記錄:〈我與星馬佛教的師友緣〉,《百年佛緣 9.

道場篇1》,頁 233-234。

(8)

佛教交流。14

4、1996 年 4 月 21 日,星雲大師在拿督梁偉強、拿汀陳瑞萊夫婦協助下,

馬來西亞佛光協會與馬來西亞佛教總會租下馬來西亞最大露天體育場—吉 隆坡莎亞南國家體育場,在慧海法師帶領下,聯合舉辦「萬人皈依典禮暨萬 人獻燈祈福弘法大會」,星雲大師宣講「人間佛教人情味」,8 萬人參加盛 會。這次弘法活動為大馬佛教寫下多項第一:(1)突破最大障礙;(2)場 地最大;(3)聽眾最多;(4)貴賓層級最高;(5)佛教界空前大團結;(6)

動員義工最多,共出動1,500 位。15

5、2001 年 12 月 30 日,馬來西亞佛光協會在吉隆坡綠野仙蹤國際會議 廳舉辦「菩提眷屬祝賀禮」,星雲大師為368 對菩提眷屬福證,綠野仙蹤集 團創辦人丹斯里李金友將祝賀禮列入馬來西亞金氏紀錄。16

6、2008 年 6 月 9 日,星雲大師在 13 天東南亞弘法最後一站抵達馬來西 亞,展開「馬來西亞和諧之旅」,6 月 10 日於吉隆坡城中城會議中心大禮堂,

與包括交通部部長拿督翁詩傑對談「管理與和諧」,主持人為著名電視台新 聞主播葉劍鋒,現場吸引逾3,000 位企業、文化界、教育界和佛光人出席。17

7、2009 年 10 月 13 日下午,星雲大師抵達東禪寺,受到近千人迎接,

這也是星雲大師於2008 年 6 月之後第 24 次抵達大馬,大師在大雄寶殿開示

14. 同註 13,頁 240-241。

15. 同註 13,頁 19;林麗悅編輯:《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 20 週年慶特刊》,馬 來西亞: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2011 年 10 月,頁 18-19。

16. 同 註 13, 頁 244;〈 佛 光 山 歷 史 上 的 今 天 —12 月 30 日 〉, 網 址:http://

www.lnanews.com/news/%E4%BD%9B%E5%85%89%E5%B1%B1%E6%AD

%B7%E5%8F%B2%E4%B8%8A%E7%9A%84%E4%BB%8A%E5%A4%A9- 12%E6%9C%8830%E6%97%A5.html,下載日期:2018 年 5 月 11 日。

17. 《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2007 年 7 月 -2008 年 8 月,頁 1-5。

(9)

時強調「和諧」,並聲明不管那一個國家、民族或團體都應該要和諧。大師說,

只有和諧才能成功,「釋迦牟尼佛成立佛教僧團,也強調六和敬的重要性,

而社會則是要經濟、法治、思想、言語及生活都要同等及和諧」。18

8、2012 年 11 月 24 日,適逢星雲大師大馬弘法 50 週年,在覺誠法師與 星洲媒體集團總編輯蕭依釗女士等諸多信眾邀請下,舉辦一場三皈五戒暨為 社會大眾祈願祝禱法會。星雲大師再度踏上睽違16 年的莎亞南體育場,當天 逾8 萬人與會,其中有 4 萬多位民眾皈依。19

9、2013 年 11 月 16 日晚,「星雲大師『大馬好』弘法大會」在莎亞南 室內體育館登場,大師親臨主持萬人三皈五戒典禮。此次弘法活動由馬來西

18. 星雲大師曾說過他很喜歡馬來西亞,尤其到了馬來西亞東禪寺就好比回到佛光山 的家一樣,因此,列隊的信眾也在東禪寺門口歡迎「大師回家」。東禪寺10 月 13 日起展出星雲大師的 100 幅一筆字墨寶展覽義賣,並把所籌得的款項捐給「公 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用作教育與文化用途。此外,還舉辦了一場千人讀 書會,讓千人共同與星雲大師讀書,並分享大師撰寫人間萬事著作的過程與心 情。《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2009 年 7 月 -2010 年 6 月,頁 1-4;〈24 度 來馬.千人迎接.星雲開示強調「和諧」〉,網址:http://www.phortortemple.net/

NewsEvents/bendixinwen/xuelanxinwen/76.html,下載日期:2017 年 12 月 16 日;〈逗 留3 天主持法會.情牽大馬 46 年星雲到了〉,網址:http://www.phortortemple.

net/NewsEvents/bendixinwen/xuelanxinwen/75.html, 下 載 日 期:2017 年 12 月 16 日;〈 星 雲10 月再來馬弘法.行程包括三皈五戒法會〉,網址:http://www.

phortortemple.net/NewsEvents/bendixinwen/jilongpoxinwen/73.html, 下 載 日 期:

2017 年 12 月 16 日。

19. 星雲大師口述,佛光山書記室記錄:〈我與星馬佛教的師友緣〉,《百年佛緣 9.道場篇 1》,頁 244-245;〈暌違 16 年 星雲大師大馬弘法 8 萬盞燈同時點 亮/ 東南亞佛光人 見證人間佛教本土化〉,網址:http://blog.xuite.net/nn575719/

twblog12/130774875-%E6%9A%8C%E9%81%9516%E5%B9%B4--+%E6%98%9F

%E9%9B%B2%E5%A4%A7%E5%B8%AB%E5%A4%A7%E9%A6%AC%E5%BC

%98%E6%B3%95+8%E8%90%AC%E7%9B%9E%E7%87%88%E5%90%8C%E6%

99%82%E9%BB%9E%E4%BA%AE%2F%E6%9D%B1%E5%8D%97%E4%BA%9 E%E4%BD%9B%E5%85%89%E4%BA%BA+%E8%A6%8B%E8%AD%89%E4%B A%BA%E9%96%93%E4%BD%9B%E6%95%99%E6%9C%AC%E5%9C%9F%E5%

8C%96,下載日期:2018 年 5 月 11 日。

(10)

亞佛光山、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聯合辦理;馬佛總、馬佛青、馬來西亞 佛光青年團、孝恩、余仁生、天鵝牌、上鼎和Hup Tai 等單位支持。20

三、「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與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道場

「佛光山」與「佛光會」,雖分為二,以區別出家與在家,但在精神理 念上,可謂「人之雙臂」、「鳥之雙翼」,相輔相成。當1991 年國際佛光會 在全球開展時,馬來西亞是最先發起成立協會的國家之一,其間經邱寶光、

梁國興、梁國基、陳愛珠、許來成、陳增金、謝桂元等人多方奔走,至1992 年3 月 7 日獲得社團註冊局批准成立;3 月 21 日,星雲大師前往檳城和吉隆 坡主持弘法大會,授證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成立。馬來西亞佛光協會成 立後,由邱寶光居士擔任第一任會長,接著先後由慧海法師、拿汀陳瑞萊居 士、傅佑聰居士、拿汀林玉麗博士、宋耀瑞居士、林汶階居士等人續任。21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全大馬各地共有28 個佛光分會,接引超過萬名會 員。馬來西亞協會底下的28 個佛光分會包括:中馬區—大學園分會、大學 園第二分會、直落七寶分會、瓜拉雪蘭莪分會、瓜拉冷岳分會、巴生新鎮分 會、首邦市分會、八打靈分會、適耕莊分會、巴生分會、英文弘法分會、文 20. 《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2013 年 7 月 -2014 年 6 月,頁 1、5。

21. 邱寶光居士曾親近過演本法師、妙香林宏船法師。1956 年被派往英國利物浦喀比 之馬來亞師範學院受訓,從此展開教學生涯。回國的第一站在威省高淵美以美英 文小學執教,由於他精諳各種方言,每逢週末回檳城,就到三慧講堂為竺摩法師 講經時當翻譯,週日到檳城佛學院跟蘇曼迦羅法師學習,1967 年轉到太平華聯國 中,前後任教18 年,1985 年退休。早在 1960 年代星雲法師初抵大馬弘法,邱寶 光即擔任翻譯,1992 年馬來西亞佛光協會成立,他被推舉為首屆會長。1972 年,

他又親近吳潤江上師,開始修學密宗,先後為烏金上師、達力上師、薩迦崔津法 王、第16 世大寶法王等擔任中文翻譯。其後又在太平發起成立「三乘法輪居士 林」。星雲大師口述,佛光山書記室記錄:〈我與星馬佛教的師友緣〉,《百 年佛緣9.道場篇 1》,頁 238-240;〈大馬佛教人物:邱寶光〉,網址:http://

www.malaysianbuddhistassociation.org/images/stories/demo/bd_people_pdf/04_24.

pdf,下載日期:2016 年 7 月 31 日。

(11)

良港分會、蕉賴分會、冼都分會、芙蓉分會、馬口分會、加里爾峰分會、東 禪佛教學院校友分會;北馬區—檳城分會、怡保分會、和豐分會;南馬區—

馬六甲分會、拉美士分會、峇珠巴轄分會、麻坡分會、昔加末分會、利民達 分會;東馬—砂拉越分會。22星雲大師說:

1992 年,我在馬來西亞成立佛光會,成員都是華裔子弟,大家 的思想都相當成熟。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不只是成員多,號 召力強,而且表現優異。在全球七十多個國家的國際佛光會協 會、一百多個國際佛光會分會中,馬來西亞是僅次於中華協會的 另一個強大的佛光會。他們在推動人間佛教的工作上,有令人非 常滿意的表現。23

除了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為落實弘法活動,在馬來西亞各地方也 成立了許多道場,佛光山在馬來西亞共有24 個道場(含滴水坊)。

1992 年,柔佛州柔佛巴魯成立「國際佛光會南馬分會」,1994 年成立

「柔佛巴魯禪淨中心」。不久,新山丹斯里拿督郭鶴堯老居士將國光二校旁 5 英畝土地獻予佛光山,由滿可法師、郭鶴堯、丁順財、沈永安、湯學爾等 成立佛光基金會。經過多年變更地目、申請手續等過程,2008 年 6 月,禮 請星雲大師主持灑淨奠基典禮;2014 年獲得政府正式批文,並於 5 月 16 日 啟建。整體建築以綠化節能概念規劃,設有大雄寶殿、教室、美術館、圖書 館、音樂文化廳、會議室、禪堂、齋堂、喜慶館及寮房等,可以發揮文化、

教育、信仰、修持等方面功能。2015 年 6 月,這座毗鄰新加坡的道場,由

22. 〈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緣起〉,網址:https://fgsmy.org/cn/%E4%BD%

9B%E5%85%89%E6%9C%83/%E5%89%B5%E6%9C%83%E7%B7%A3%E8%B5

%B7/,下載日期:2018 年 5 月 7 日。

23. 星雲大師:〈攜手同圓〉,蕭依釗主編:《星雲大師大馬好千里法緣》,頁 21。

(12)

大師命名並親題「佛光山新馬寺」,寓意「新馬一家親」、「新馬兩地同心」

建設和合之意。2016 年 4 月完成基本設施,特舉辦「萬緣水陸大法會」以 感謝全球佛光人及有緣者的護持。24新馬寺著重於文化教育功能,建有「教 室多過寺院」的25 間教室;新馬寺一樓還設有 5 個不同文化教育性質的展 覽館,包括「三好兒童館」、「青年佛教故事館」、「佛光緣美術館」、「宗 史館」及「展覽館」,可以為前來學習佛法及舉辦教育活動的人們,提供方 便法門。25

四、東禪寺

佛光山東禪寺位於雪蘭莪州(Selangor)仁嘉隆鎮(Jenjarom),原為榴 槤園,占地24 英畝。東禪寺的因緣,來自郭建鳳女士發心捐贈祖產,1989 年由星雲大師親臨主持動土,1994 年啟建,1996 年啟用。東禪寺各項建設包 括大雄寶殿、修持中心、佛光緣美術館、大講堂、大齋堂、大禪堂、視聽教 室、抄經堂、滴水坊、藍毗尼園及東禪佛教學院,定期舉辦國際雙語短期出 家修道會、八關齋戒、兒童青少年、教師學佛營、禪修營、講習會等,接引 各地信眾學佛修行。1999 年 9 月 7 日,東禪寺獲國家文化、藝術及旅遊部宣 布列為國內宗教景點;2003 年榮獲雪蘭莪州發展局旅遊部頒發「州級景觀競 賽優秀獎」。2004 年擴大舉辦春節平安燈會,每年吸引超過百萬人次來山禮 佛、參訪旅遊,被讚譽為是一座結合傳統叢林和現代化的修道場所,更是大

24. 〈佛光山新馬寺緣起〉,《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2015 年 7 月 -2016 年 6 月,

頁8。

25. 〈新馬寺簡介〉,網址:http://fgsmy.org/hsingma/%E8%AA%8D%E8%AD%98%E 4%BD%9B%E5%85%89%E5%B1%B1%E6%96%B0%E9%A6%AC%E5%AF%BA/

%E6%96%B0%E9%A6%AC%E5%AF%BA%E7%B0%A1%E4%BB%8B/, 下 載 日 期:2018 年 5 月 7 日。

(13)

馬佛教的人文重鎮。26星雲大師說:「東禪寺的土地是分批購買的,我們慢 慢地籌募經費,一塊地一塊地慢慢地增加;東禪寺越蓋越大,佛光山與馬來 西亞的緣分也就越來越深,人間佛教的種子也就萌芽了。」27

東禪寺設有「東禪佛教學院」,源自星雲大師鑑於馬來西亞及東南亞各 國佛教青年,每年得千里迢迢負笈佛光山讀佛學院,為了讓這些青年就近學 習佛法,乃於1996 年創建「東禪佛教學院」,開啟了佛光山在馬來西亞弘法 的新頁,佛教學院成為大馬佛教青年學佛的搖籃,28有譽為「全馬第一座佛 學院」、「象徵著大馬佛教將邁入一個新紀元」者。29佛光山的教育和文化 傳播享譽佛教界及海內、外,東禪佛教學院是佛光山在海外開設16 所學府之 一。東禪佛教學院有別於傳統佛學院,招收的對象為18 至 36 歲恭敬三寶、

身心健全、無不良嗜好之高中、大專、大學之未婚青年男女,學習課程重視

26. 〈東禪寺簡介〉,網址:http://fgsmy.org/cn/%E4%BD%9B%E5%85%89%E5%B1%

B1%E5%AF%BA/%E9%A6%AC%E4%BE%86%E8%A5%BF%E4%BA%9E%E4%

BD%9B%E5%85%89%E5%B1%B1/%E6%9D%B1%E7%A6%AA%E5%AF%BA%E 7%B0%A1%E4%BB%8B/,下載日期:2016 年 6 月 19 日;〈東禪寺—馬來西 亞佛光山的文教重鎮〉,網址:http://fgsmy.org/cn/%E4%BD%9B%E5%85%89%E 5%B1%B1%E5%AF%BA/%E9%A6%AC%E4%BE%86%E8%A5%BF%E4%BA%9E

%E4%BD%9B%E5%85%89%E5%B1%B1/%E6%9D%B1%E7%A6%AA%E5%AF%

BA%E7%B0%A1%E4%BB%8B/,下載日期:2016 年 6 月 19 日。原載於《普門》

第48 期,2004 年 1 月出版。

27. 星雲大師:〈攜手同圓〉,蕭依釗主編:《星雲大師大馬好千里法緣》,頁 20。

28. 〈東禪佛教學院簡介〉,《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2014 年 7 月 -2015 年 6 月,

頁12;〈東禪寺簡介〉,網址:http://fgsmy.org/cn/%E4%BD%9B%E5%85%89%E 5%B1%B1%E5%AF%BA/%E9%A6%AC%E4%BE%86%E8%A5%BF%E4%BA%9E

%E4%BD%9B%E5%85%89%E5%B1%B1/%E6%9D%B1%E7%A6%AA%E5%AF%

BA%E7%B0%A1%E4%BB%8B/,下載日期:2016 年 6 月 19 日。

29. 星雲大師說:「其實興建東禪佛教學院,主要是因從馬來西亞千里負笈到佛光山 叢林學院就讀的學生,與年俱增,常因簽證等各種問題,不得不中途輟學,就希 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為馬來西亞佛教青年,創建一所佛教學院。」星雲大師口述,

佛光山書記室記錄:〈我與星馬佛教的師友緣〉,《百年佛緣9.道場篇 1》,

頁235-236。

(14)

理論與實踐,生活和人格養成教育,以一學期一年為基礎課程。此外,自 2000 年開始,每週六、日舉辦週日佛學班,提供在職社會青年兩天一夜課程。

東禪佛教學院在星雲大師指示下,教育制度與課程,能因應時代需求而轉型,

並實施「國際化教學」。30

東禪寺除舉辦法會、共修活動,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人參與東禪寺大型活 動。如每年一度的「衛塞節迎佛花車大遊行」及「佛光普照慶中秋」,參與 人數都達5 千至 8 千人。東禪寺平安燈會暨花藝展,也不再只是東禪寺的過 年,而是全馬華人的燈會,而且其他佛教團體也一樣會組團到東禪寺參訪。

東禪寺位在仁嘉隆村,掌管新村發展事務的雪州行政議員歐陽捍華認為,雪 州希望各新村尋找自身的發展特色,其中東禪寺為仁嘉隆帶來的發展功德非 常大,可說是雪州新村的典範。歐陽捍華還表示,從前「惡名昭彰」的仁嘉 隆村,不論是社會架構或是經濟型態,皆因佛光山在此創建東禪寺而改觀。31 覺文法師回憶,早年淳樸的仁嘉隆村民,看到宏偉的東禪寺都不敢進來拜 佛,「我們於是在衛塞節舉辦迎佛花車遊行,讓佛祖走到寺外,去迎接他們 進來。」如今,東禪寺已經和仁嘉隆新村的村民打成一片,他們都把東禪寺 當成自己家園的一部分。東禪寺,「一所結合傳統叢林和現代化的修道場所,

是本地佛教的人文重鎮,也是馬來西亞佛光山之光」。32

30. 學生上學期在馬來西亞東禪佛教學院學習,下學期課程結束後則到印尼、中國、

台灣等地參學,讓學生學習和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淵源。《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 報告》,2015 年 7 月 -2016 年 6 月,頁 14。

31. 《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2008 年 7 月- 2009 年 9 月,頁 41。

32. 〈東禪寺—馬來西亞佛光山的文教重鎮〉,網址:http://fgsmy.org/cn/%E4%BD

%9B%E5%85%89%E5%B1%B1%E5%AF%BA/%E9%A6%AC%E4%BE%86%E8%

A5%BF%E4%BA%9E%E4%BD%9B%E5%85%89%E5%B1%B1/%E6%9D%B1%E 7%A6%AA%E5%AF%BA%E7%B0%A1%E4%BB%8B/, 下 載 日 期:2016 年 6 月 19 日。原載於《普門》第 48 期,2004 年 1 月;《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

2008 年 7 月- 2009 年 9 月,頁 40。

(15)

東禪寺人才濟濟,作為馬來西亞佛光山的總本山,也是馬來西亞佛光山 最多出家眾的道場。總住持覺誠法師,馬來西亞籍華人,在星雲大師座下出 家,1992 年奉大師之命前往巴西,在巴西及南美洲弘法逾 15 年,創建南美 洲第一大寺—「如來寺」,之後撰有《如來之子》一書,記錄他在巴西貧 民窟推行「如來之子教養計畫」,此書不僅是覺誠法師個人的弘法紀實,更 是一個個愛與慈悲的故事。33覺誠法師說:

以前很多人誤會大師,質疑馬來西亞佛光山的資金都流向國外。

然而,事實上大師一直無條件地培養馬來西亞青年。如今到全球 各地弘法利生的馬來西亞籍法師多達200 位。他們在台灣佛光山 接受培訓,所有的學費、住宿費都是佛光山常住供養的。大馬東 禪寺和八打靈佛光山文教中心的建設費,也是由台灣佛光山撥款 的。大師做過了就放下,從來不提幫助別人之事,也不求我們回 報。34

伍、結論

戰後台灣佛教已具有現代宗教的種種特徵,不論在經典的編譯,教義之 探究,僧才之培養,社會慈善與教育文化之推廣上,均具有現代組織與管理 模式,並將此模式向海外輸出,形成國際化的佛教。台灣佛教的國際化,也 影響到馬來西亞佛教,馬來西亞佛教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與台灣佛教不斷 交流大有關係。35本文所探討的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境外弘化,為此中重要 的代表。

33. 釋覺誠:《如來之子—踏上 21 公里外的生命地圖》,雪蘭莪州:佛光文化,

2016 年 7 月,封面頁及星雲大師推薦序。

34. 覺誠法師:〈師徒法緣〉,蕭依釗主編:《星雲大師大馬好千里法緣》,頁 32。

35. 白玉國:《馬來西亞華人佛教信仰研究》,頁 348、350。

(16)

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混合文化,造就了民眾廣闊胸懷及文化融合力,

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發展,與星雲大師倡導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 五大洲」理念完全相應。馬來西亞佛光山各個道場定期的共修、法會、修持 活動,成為廣大佛教徒不可或缺的活動。從短期出家戒會、在家戒會、禪七,

到每週例行的共修,這些活動,為眾多民眾找到心靈皈依處。可以說:馬來 西亞佛光山為全球佛光山的弘化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36

馬來西亞佛光山在弘法方面: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以共 修淨化人心、以慈善福利社會。在2012 至 2016 年間,每年的「十大弘法特 色」分別是:

(一)2012 年 7 月至 2013 年 6 月:

1、2012 年星雲大師 50 週年弘法回顧「大馬好」,2、東禪寺平安燈會 暨花藝展,3、衛塞節系列活動,4、供僧法會,5、短期出家修道會,6、「攜 手同圓」中學佛學會領袖培訓營,7、佛學講座,8、校園布教,9、「地球是 我家」全國性大型義走,10、精進禪修營。37

(二)2014 年 7 月至 2015 年 6 月:

1、同心同願同力同量籌建新馬寺,2、東禪佛教學院,3、走入校園(考 生祈福、校園浴佛)4、人間佛教弘法佛學講座,5、「攜手同圓」中學佛學 會三好領袖培訓營、愛我青年三好學佛營,6、東禪寺平安燈會暨仁嘉隆幸福 36. 〈馬來西亞佛光山簡介〉,網址:http://fgsmy.org/cn/%E4%BD%9B%E5%85%89%

E5%B1%B1%E5%AF%BA/%E9%A6%AC%E4%BE%86%E8%A5%BF%E4%BA%9 E%E4%BD%9B%E5%85%89%E5%B1%B1/%E7%B7%A3%E8%B5%B7/, 下 載 日 期:2016 年 6 月 19 日。

37. 〈馬來西亞佛光山十大弘法特色〉,《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2012 年 7 月-2013 年 6 月,頁 6。

(17)

村,7、馬佛光文化出版社,8、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9、短期出家暨三皈五 戒在家戒會、禪修營、法會、盂蘭盆孝親報恩暨供僧道糧功德總回向法會,

10、東海岸大水災賑災行動、四合一尼泊爾送暖、義走、捐血運動。38

(三)2015 年 7 月至 2016 年 6 月:

1、新馬寺啟用,2、東禪佛教學院,3、走入校園(考生祈福、校園浴佛、

千手校園教學),4、「攜手同圓」中學佛學會三好領袖培訓營、愛我青年三 好學佛營,5、人間佛教弘法佛學講座,6、東禪寺平安燈會暨仁嘉隆幸福村,

7、馬佛光文化出版社、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8、「大馬好」萬人音樂會、「悉 達多太子」音樂劇、「千手觀音」舞劇、「好歌傳唱」慈善義演,9、萬緣水 陸法會、短期出家暨三皈五戒在家戒會、衛塞節、盂蘭盆孝親報恩暨供僧道 糧功德總回向法會、各項法會,10、愛心助學計畫(貴州、四川)、大馬佛 光救護隊(台南地震協助救援)、「地球是我家」全國義走、「把愛傳下去」

捐血運動。39

(四)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6 月:

1、東禪佛教學院,2、講習會、培訓營,3、走入校園,4、講座、座談 會,5、東禪寺平安燈會暨仁嘉隆幸福村,6、馬佛光文化出版社,7、媒體人 交流,8、種族和諧交流、音樂饗宴,9、短期出家暨三皈五戒在家戒會、衛 塞節、供僧法會,10、大馬佛光救護隊(斯里蘭卡人道關懷)、「地球是我家」

全國義走、「奔向和諧」馬拉松、「把愛傳下去」捐血運動。40

38. 〈馬來西亞佛光山十大弘法特色〉,《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2014 年 7 月-2015 年 6 月,頁 6。

39. 同註 38。

40. 同註 38。

(18)

馬來西亞佛光山善於舉辦各類活動,2010 年 7 月至 2011 年 6 月間所舉 辦的各項活動統計如下:

馬來西亞佛光山各類活動統計(2010 年 7 月至 2011 年 6 月)41

類 別 活動項目 人 次

文化篇

東禪寺平安燈會 1,000,000

參觀美術展覽 569,356

文化活動 6,590

Astro AEC 電視觀眾(新春倒數節目) 2,000,000

文化表演 2,800

各項比賽 12,747

文學與美學講座 560

美學活動 638

聯誼交流與會員活動 11,806

教育篇

佛學講座 15,370

經典導讀 172

一般講座 1,645

校園講座 3,280

環保與心保講座 1,300

分享會 1,800

兒童生活營 1,221

中學生活營 1,450

大專生活營 203

大專教育展 100

各培訓營 953

讀書會 424

佛學會考 934

共修篇

各項法會 129,830

精進禪修 755

臘八節 65,200

短期出家 213

三皈五戒 612

修持活動 948

41. 蔡美玲編輯:〈大事記篇〉,《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2010 年 7 月- 2011 年6 月,頁 25。

(19)

類 別 活動項目 人 次

慈善篇

慈善素宴 6,700

捐血運動 1,369

救濟及參訪慰問 2,048

義診活動 2,200

慈善活動 90

總數 3,843,314 人

由上所列可知,馬來西亞佛光山的活動,分文化、教育、共修及慈善 四大類,每類再細分不同種類。據估計,近年來歷年參加人次,分別是:

2010 年 7 月 至 2011 年 6 月,3,843,314 人;2012 年 7 月 至 2013 年 6 月,

1,654,209 人;2013 年 7 月 至 2014 年 6 月,1,158,521 人;2014 年 7 月 至 2015 年 6 月,1,152,786 人;2015 年 7 月 至 2016 年 6 月,1,172,234 人;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6 月,412,323 人。42總計為9,393,387 人次。

總之,馬來西亞佛光山道場,活動項目多,參與人數也多,功德主及信 徒也發心。星雲大師云:「寺院如加油站,能添加人生所需的能源;寺院如 百貨店,能取得生活所需的道糧;寺院如學藝坊,能學會處世所需的方法;

寺院如慧命家,能長養心靈所需的養分;寺院如移民局,能供給極樂淨土的 簽證。」43由馬來西亞佛光山的種種活動,讓我們見識到佛教旺盛的生命力。

最後想提的是,佛光山在馬來西亞雖屬「境外弘化」,但其所表現出來 的,卻是佛教在馬來西亞的「本土化」(也可以說是「在地化」)。星雲大 師在1967 年於台灣高雄創建佛光山,其後陸續於全球五大洲建立了 200 多個 道場,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理想。隨著台灣佛教國際

42. 蔡美玲編輯:〈大事記篇〉,《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2010 年 7 月- 2011 年6 月,頁 25;2012 年 7 月- 2013 年 6 月,頁 7;2013 年 7 月- 2014 年 6 月,頁 7;

2014 年 7 月- 2015 年 6 月,頁 7;2015 年 7 月- 2016 年 6 月,頁 88、101;2016 年7 月- 2017 年 6 月,頁 99。

43. 《馬來西亞佛光山弘法報告》,2012 年 7 月- 2013 年 6 月,頁 183。

(20)

化的推動,佛光山已在全球各地普遍獲得肯定與認同,星雲大師於2001 年,

又提出「本土化」主張。所謂「本土化」,就是要讓佛教依各地的文化思想、

地理環境、風俗民情之不同,發展出各自的特色;唯有「本土化」,才能深 耕,才能擴大,44也才能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佛教。星雲大師說:

在我的弘法生涯裡,我常常強調本土化。本土化,不是分離佛 教;本土化,是一種尊重;本土化,是融入當地的生活。人間佛 教不就是要融入人的生活嗎?本土化,就是在同中存異,異中求 同。……就像佛光山在美國有道場,就讓美國人管理;在歐洲有 道場,就讓歐洲人管理;我們去中國大陸弘法,也希望中國人能 站出來自己管理。同理,佛教傳入馬來西亞,道場、寺院一旦在 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來,便是屬於馬來西亞的。它帶來的法益,唯 有馬來西亞人得到最多,誰也不能帶走。45

以上可知,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弘化,也表現了佛教在馬來西亞獨有的「本 土化」特色。

44. 釋妙益:〈從星雲大師本土化理念看佛光全球弘法之文化適應及成效—以荷蘭 荷華寺為例〉,程恭讓、釋妙凡主編:《201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

下冊,高雄:佛光文化,2013 年 8 月,下冊,頁 500、506。

45. 星雲大師又說:「本土化,就是以本地人為主,旁邊的人只是幫忙而已。」1989 年星雲大師為馬來西亞佛光山啟建東禪寺進行動土禮,標示人間佛教將正式在馬 來西亞落地生根及傳揚。在這次歷史性的重要日子裡,星雲大師演講時強調佛教 必須:突出它的平凡性,並跟人們的生活打成一片。黃文斌特別透過飲食有關的

「滴水坊」素食館,注意到馬來西亞佛光山滴水坊有很明顯的「在地化」傾向,

如在八打靈大學園的滴水坊,主要推薦「椰漿飯」,可以媲美台灣佛光山各滴水 坊的代表麵食「佛光麵」(豆漿麵),此外還有「亞參叻沙麵」、「素骨茶麵」、

「咖哩麵」、「咖哩米粉」、「東炎麵粉」、「擂茶飯」、「素腳醋飯」等,都 是道地馬來人與華人的美食。星雲大師:〈攜手同圓〉,蕭依釗主編:《星雲大 師大馬好千里法緣》,頁24;黃文斌:〈馬來西亞佛光山推廣人間佛教之觀察〉,

程恭讓、釋妙凡主編:《2014 人間佛教高峰論壇—人間佛教宗要》,高雄:佛光 文化,2015 年 9 月,頁 365-36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ince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has authored a large quantity of publication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first few chapters in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Hundred Saying Series

第二位是慈惠法師, 1934 年出生,宜蘭人,1965 年出家,同年

This paper explores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view of Christianity on the basis of Humanistic Buddhism.. He espouses that the foundational tenets of Christianity include

• CEPC design has to maintain the possibility for SPPC, but there is no need now to firmly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SPPC,.. scientifically

 在公元前第三世紀后期,印度阿育王(公元 前269~232)護持佛教,舉行第三次 結集後,向外地派遣九個傳教僧團,其中一 支由 摩哂陀長老 ( 阿育王的兒子 )

However,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said, “Although we have different standpoints and understanding, but for the purpose of propagating the Dharma, we managed to come to

對外發行。 1 1995 年,星雲大師再次有感於編輯一套面向廣大佛教初

Through the examples of Master Taixu and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views on traditional culture, by comparing Buddhism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