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題導向學習在教學實習課程上的成效與反思/ 9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問題導向學習在教學實習課程上的成效與反思/ 94"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問題導向學習在教學實習課程上的成效與反思

張德銳 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林偉人 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徐靜嫻 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黃騰 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潘清德 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林吉基 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一、問題導向學習在師資職前培

育上的重要性

我國的師資職前教育向來較重理 論輕實務、重知識的傳授輕問題解決 能力的培養,此實為一個待改革的議 題 。 針 對 師 資 培 育 的 問 題 , 教 育 部 (2012)於其所頒布的《中華民國師 資培育白皮書》中,特別強調具有專 業力的教師,宜有問題解決和批判思 考能力。 為什麼需要培養具有問題解決和 批判思考能力的未來教師呢?這是因 為當今中小學教學現場既複雜又要掌 握的變數甚多,加上教學新思潮新觀 念風起雲湧,師資職前教育實在很難 傳授給師資生所有未來職場所需的知 識 , 但 是 卻 可 以 培 養 師 資 生 解 決 問 題、批判思考的能力。師資生如果有 了這些帶著走的關鍵能力,便可在未 來不斷變化的教學環境中迎刃而解。 有 鑑 於 「 問 題 導 向 學 習 」 (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 PBL) 便是企圖培養專業人員問題解決的能 力,且在醫界、企管界等專業行之有 年,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以下簡 稱本中心)乃於 2006 年開始將 PBL 融 入教學實習課程之中(輔仁大學師資 培育中心,2006),迄 103 學年度已有 九年的實施經驗。本文作者覺得有必 要將我們在 103 學年度所共同實施的 成 果 和 問 題 , 與 師 資 培 育 先 進 們 分 享,以利師資培育實務的推廣以及研 究的推展。限於篇幅,以下僅就實施 實例、實施成效、問題省思、對策建 言等四個部份簡要說明之。

二、實施實例

本中心的 PBL 教學方案,係把重 點放在和教育實務最有關係的「教學 實習」課程之上,內涵有「PBL 案例 問題」、「問題討論框架」、「PBL 融入 教學實習課程的進度」、以及「實施 PBL 成效檢核各項評量工具」等四部 份,茲略述如下: (一) PBL 案例問題 本中心實施 PBL 案例有三個,係 歷年來專任教師們共同研發的結晶, 其一是練習案例,係大學生活中頗為 常見的工讀與課業壓力問題,供師資 生加以演練後,對問題討論框架有了

(2)

瞭解和認識之後,才進行案例 2,亦即 以 PBL 進行任教類科教學標準的小組 討論與報告。案例 3 則係案例 2 的延 續,係請師資生在以案例 2 所得的有 效教學標準,反思自己在實習試教的 表現,並提出個人專業成長計畫。 1. 練習案例:戰痘人生 凌智玲小姐為音樂學系修讀教育 學程第二年的學生,平時非常注重外 表,有化妝的習慣。這學期共修習 38 學分課程,經常得熬夜準備課業,平 時又得工讀以維持日常生活開銷。最 近與男友經常發生口角,故常藉零食 來發洩情緒,又特別喜愛油炸類的食 物。兩個月後即將畢業公演,智玲卻 苦於滿臉青春痘的困擾,她要如何解 決青春痘這個問題? 2. 案例問題:教學健檢─教學診斷、 評估、與成長 你已經修習許多與教育相關的教 學理論與實務課程,請統整所學以發 展您主修類科之有效教學應有的標準 及檢核評量表,並運用此工具觀摩所 給您教學實錄中某名實習教師的教學 情形,反思且修正自己所發展出來的 標準及檢核表的適用性,以利未來數 週中進入教學現場觀摩,並做為檢視 自我教學演示效能的依據。 3. 延伸問題:自我精進與同儕協助: 步步「精」心─教學精進與卓越 為 了 讓 自 己 未 來 的 教 學 更 加 精 進,請依據「案例問題」所發展出有 教學演示上的優缺點,提出具體的教 學評估與專業成長計畫,並依據同儕 教學演示的優缺點,進行回饋與對話。 (二) 問題討論框架 PBL 的實施可分為「引起注意」、 「分析問題」、「探究問題」、「呈現解 決方案」、「評估學習成果」五個階段 (林麗娟,2004)。在分析問題階段, 常 見 的 問 題 討 論 框 架 係 採 Delisle (1997)所設計的框架,此框架包括 「想法」、「事實」、「學習論題」、「行 動計畫」等四部分,師資生可依此框架 來思考,逐步建構所探索問題的行動 計畫,並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修正行 動計畫,直到問題能適切解決為止。 (三) PBL 融入教學實習課程的進度 本中心 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教 學實習」課程的進行係由當年度中等 學程分四組進行,國小學程則分二組 進行。中等學程每一組中,再依學生 主修類科的不同,以同類科每組 4-6 人一小組,進行 PBL 的小組合作學 習。課程的進行係先進行 6 週每週 2 小時的 PBL 教學活動,在授課老師引 導下,由各小組討論出適合其任教類 科的有效教學標準及教學評量表。其 後,再進行 7 週的教學觀摩和試教活 動,並以該教學評量表進行教學觀察 與回饋活動。在現場實習結束後,緊 接著為 2 週的自我精進與同儕協助階 段,以教學經驗自我評鑑以及專業成 長計畫的撰寫。最後 3 週則為 PBL 小 組結案報告以及教學實習個人檔案報 告的時間。

(3)

(四) PBL 成效檢核的各項評量工具 為了瞭解 PBL 融入教學實習的成 效,本中心專任教師共同討論出「學 習狀況自我評估表」、「問題評鑑檢核 表」,經由師資生的教學反應,來瞭解 PBL 的教學成效。其中,「學習狀況自 我評估表」共 17 題三個分量表,以 102 位師資生之填答情形,進行因素分析 並萃取出 3 個因素,可解釋「學習狀 況 自 我 評 估 表 」 之 總 變 異 量 為 68.17%,其中「教學理論與實踐」、「教 學態度」、「合作與問題解決」三個分 量表的各題因素負荷量為.29~.81,α 係數分別為.87、.86、.89。「問題評鑑 檢核表」共 6 題並無分量表,其 α 係 數為.92。

三、實施成效

就表 1 結果來看,師資生對於整 體案例問題之適切性平均數達 4.31(本 量表採五點量表),其中又以「案例問 題有助於提升我的問題解決能力」、 「案例問題可提供我多元思維及反省 批判能力」這二題之平均數較高。 另就表 2 結果來看,師資生自評 其在本課程進行前、後之「教學理論 與實踐」、「教學態度」及「合作與問 題解決」等各層面皆有顯著成長,從 各層面後測平均數(M=4.28、4.55、 4.40)均優於前測平均數(M=3.93、 4.45、4.29)即可顯示。 表 1 案例問題檢核表結果分析 (N=102) 評分向度 非常同意 同意 普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項目 N % N % N % N % N % 1. 案 例 問 題 可 提 供我多元思維及 反省批判能力 45 44.1 50 49.0 6 5.9 1 1.0 0 0 4.36 64 2. 案 例 問 題 可 連 結我的學習經驗 43 42.2 48 47.1 11 10.8 0 0 0 0 4.31 66 3. 案 例 問 題 可 激 發我的學習興趣 39 38.2 44 43.1 19 18.6 0 0 0 0 4.20 73 4. 案 例 問 題 符 合 我的能力程度 32 31.4 59 57.8 11 10.8 0 0 0 0 4.21 62 5. 案 例 問 題 有 助 於提升我的問題 解決能力 54 52.9 39 38.2 8 7.8 1 1.0 0 0 4.43 68 6. 案 例 問 題 可 提 升我蒐集並使用 各種資訊的能力 48 47.1 42 41.2 12 11.8 0 0 0 0 4.35 68 整體問題評鑑 261 42.7 282 46.1 67 10.9 2 0.3 0 0 4.31 56

(4)

表 2 學習狀況自我評估前、後測差異情形摘要表 層面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A.教學理論與實踐 3.93 4.28 .59 .52 -6.173*** A1 我能利用所學的教育理論,來分析、解 釋所觀察到的教學現象。 4.02 4.29 .61 .62 -3.852*** A2 我能根據教育理論與實務,形成一套有 效教學的系統。 3.84 4.24 .70 .68 -4.888*** A3 我能使用一套教學評估系統,來評估自 我與他人的教學。 3.88 4.37 .77 .64 -5.726*** A4 我能從自我反思及與他人對話中,形塑 自我教學理念與教學實務知識。 4.22 4.45 .68 .56 -3.586** A5 我有足夠的教學方法和技巧來達成教學 目標。 3.70 4.05 .77 .68 -4.303*** B.教學態度 4.45 4.55 .46 .44 -2.626* B1 我樂於投入教學。 4.57 4.62 .52 .53 -.869 B2 我對教學非常有興趣。 4.48 4.56 .59 .57 -1.000 B3 我覺得教學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4.68 4.76 .51 .45 -1.469 B4 我對教學充滿信心。 3.88 4.11 .77 .69 -3.458** B5 我願意為學生的學習付出。 4.63 4.72 .51 .47 -1.901 C.合作與問題解決 4.29 4.40 .47 .45 -2.964** C1 我樂於主動分享與討論。 4.43 4.54 .65 .57 -1.583 C2 我樂於與同儕合作、對話與溝通。 4.57 4.65 .62 .50 -1.378 C3 我感覺同儕間有良好的互動。 4.40 4.61 .65 .60 -2.995** C4 我能監控與規劃自己的學習。 4.13 4.22 .70 .61 -1.239 C5 我能運用多元資訊解決問題。 4.22 4.34 .65 .59 -1.965 C6 我具備問題解決的能力。 4.25 4.31 .59 .54 -1.122 C7 我能對教學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 4.01 4.17 .62 .65 -2.414* 整體學習狀況 4.23 4.41 .45 .42 -5.158*** (N=102, *p<.05, **p<.01, ***p<.001)

四、問題省思

雖然師資生對於 PBL 融入教學實 習課程有正面的肯定,且整體實施成 效亦有正向結果,然在運作過程中, 我們發現仍有如下問題待改進。這些 問題的發現,與前人實施 PBL 的研究 發現(如李雅婷,2011;徐靜嫻,2013; 黃永和,2013)是相當具有一致性的。 第一,師資生不熟悉問題討論框 架,因此在問題討論的開始,需要教 師清楚的講解和示範。老師如果講解 不甚清楚的時候,學生對於討論框架 就容易誤解,而產生不確定感。另外, 學生對於討論框架的理解,也和其理 解能力有關。有些學生或組別,因為先 備能力夠、學習程度佳,對於問題討論 框架就較容易理解運用,有些則否。 第二,師資生習於既定事實的學 習,而較不習慣結構鬆散的問題。由 於師資培育課程繁多、師資生要理解 的教育專業知識也不少,為了教學效 率,教育專業課程的授課方式,如果 採知識傳授的方式,而不是問題解決 的方式,那麼師資生在初次接觸 PBL 時會有較多的困難。 第三,練習案例過於容易,致進入 正式案例討論時因難度太高,不易掌握 主題。本中心為使師資生瞭解如何利用

(5)

問題討論框架進行 PBL 的討論,課程設 計先以一個大學中非常生活化的練習案 例進行討論,師資生在此階段多能順利 的以框架進行討論,然而進入正式案例 時卻發現問題太難,而對於討論框架的 運用無法得心應手。 第四,師資生缺乏實務經驗。本 中心師資生來自於大學部或研究所各 科系,對於本科知識較不是問題,然 或由於主修科系課業繁重,或由於必 須職場工作,較難有時間進行現場實 地 學 習 。 由 於 對 教 學 現 瑒 的 瞭 解 不 夠,以致對於問題的解決較乏精準的 推估和判斷。 第五,時間壓力問題,師資生亦 需耗費較多時間在問題解決上,但由 於師資生課業繁重,或因為經濟環境 欠 佳 而 需 要 打 工 , 更 使 得 爉 燭 多 頭 燒,致使學習時間的運用,心餘力絀。 第六,部份師資生由於工作忙碌 無法與組員充分合作,部份則缺乏合 作的習慣與能力,而有搭順風車的現 象產生,致造成忙者愈忙、閑者愈閑 的「社會賦閑」的現象。 最後,指導師資生進行 PBL 以及 教學實習工作是一個相當繁重的工作 負擔。由於每一位授課教師需指導的 師資生常高達 20 多位,常使授課教師 較難落實個別化指導,這時便需要有 教學經驗又懂得 PBL 的教學助理之協 助,才能有效的達成課程目標。

五、對策建言

以上是我們參與 PBL 的過程與經 驗,基本上我們同意 PBL 在培養師資 生問題解決和批判思考能力的功效, 但在現實的師資培育情境中,它還是 有許多困境待突破。針對上述七個實 施上的問題,我們建議朝下列七個改 進方向共同努力: (一) 加強 PBL 在教育專業課程中的教 學。在教學實習課程之前,有許 多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 例 如 教 學 原 理、課程設計、班級經營、學習 評量等,我們可以適時適量地加 入 PBL 的教學模式,讓師資生一 方面在教學實習課程之前有更多 的先備經驗,另方面更具有問題 解決的經驗和能力。惟將 PBL 融 入這些教育專業課程,困難點之 一係問題案例的設計,是故師資 培育中心的授課教師們如何以專 業學習社群的方式共同設計問題 案例是可以採行的,甚至如果以 跨校共同備課的方式來設計問題 案例,也是值得嘗試的。 (二) 加強 PBL 討論框架的引導與說 明 。 另 外 依 據 差 異 化 教 學 的 原 則,對於學生先備能力不足、學 習理解程度差的師資生宜加強講 解和說明。對於理解程度較佳的 學生則可以安排協助理解程度較 弱的學生,以產生「協同學習」的 效應。另外讓這些學生嘗試解決 另一個較高難度的額外案例,也 是可以考慮的。

(6)

(三) 多提供一個練習案例。有感於師 資生在練習案例與正式案例問題 銜接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我們 考慮在生活化的練習案例後,再 加 入 一 個 與 教 學 情 境 有 關 的 案 例,例如教學實習上常遇到的學 生學習動機欠佳的問題或者班級 經營問題做為中介案例,以促進 師資生對於討論框架的運用更為 嫻熟,以減少轉化上的困難。 (四) 加強師資生教學實務經驗。有鑑 於現場教學經驗的缺乏,會影響 師資生在 PBL 行動計畫的發展, 因 此 宜 再 加 強 鼓 勵 師 資 生 參 與 「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 「課後補救教學計畫」、「偏鄉學 校服務計畫」、「辦理國外教育見 習課程及教育實習課程計畫」等 方案,讓師資生在師資培育過程 中有更多的教學實務經驗,特別 是對弱勢學生的服務經驗,以養 成師資生教育愛的情懷。 (五) 增加教學實習課程時數,以解決 時間不足之問題。本中心 103 學 年教學實習課程為 2 學分 2 小時 之課程,本中心已在 104 學年度, 將教學實習每週上課時數由原先 的 2 學分 2 小時調整為 2 學分 3 小時,來解決時間不足的問題。 (六) 促進學習評量方式多元化,減少 社會賦閒現象。鑑於 PBL 之運作 方式以小組合作為主,成果報告 也為小組報告。未來除了小組成 效評量之外,宜加強對個別學生 投入程度與學習成效的評量。讓 每個師資生皆能投入 PBL 的運 作,而不要有搭順風車的現象, 是授課教師們要特別注意的。 (七) 減 少 教 學 實 習 課 程 每 班 學 生 人 數。每班修課人數如能控制在 20 名以下,每班分組的組數若不超 過 4 個小組,則還在授課教師可 以掌控的範圍內。如果每班皆能 配有能幹、有教學經驗、又受過 PBL 職前訓練的教學助理來協助 課程的進行,則將可以更有效的 達成課程目標。 總之,我們看到師資培育的趨勢在 於培養師資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我們也 嘗試做了一些努力。我們覺得 PBL 的實 施雖然有許多困難,但畢竟還是師資培 育課程與教學多元模式之中一個相當 有效的方式,值得師資培育界的同仁們 以學習社群、夥伴協作的方式,共同努 力研發、採行和推廣之。 致謝:本論文之統計資料承蒙新 北市祟光女中吳冠霖老師以及輔仁大 學師資培育中心林縵君秘書協助施測 及統計處理,敬表謝忱。 參考文獻  李雅婷(2011)。師資職前教育師 培生進行問題引導學習之課程設計與 實施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 類,37,57-96。  林麗娟(2004)。資訊素養融入醫 學教育之問題導向學習。大學圖書 館,8(1),31-43。

(7)

 徐靜嫻(2013)。PBL融入師資培 育教學實習課程之個案研究。教育科 學研究期刊,58(2),91-121。  教育部主編(2012)。中華民國師 資培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 黃永和(2013)。進修教師在問題 引導學習取向課程中的學習經驗。師 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6(2), 91-116。  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2006)。 輔仁大學教育卓越計畫-師資培育中 心PBL教學提升成果報告書(未出版 之報告書)。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新北市。

 Delisle, R. (1997). How to use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數據

表 2 學習狀況自我評估前、後測差異情形摘要表  層面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A.教學理論與實踐  3.93  4.28  .59  .52  -6.173***  A1 我能利用所學的教育理論,來分析、解 釋所觀察到的教學現象。  4.02  4.29  .61  .62  -3.852***  A2 我能根據教育理論與實務,形成一套有 效教學的系統。  3.84  4.24  .70  .68  -4.888***  A3 我能使用一套教學評估系統,來評估自 我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近年,各地政府都不斷提出相同問題:究竟資訊科技教育的投資能否真正 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個問題引發很多研究,嘗試評估資訊科技對學習成果 的影響,歐盟執行委員會聘請顧問撰寫的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課次 課題名稱 學習重點 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級本配對活動 第1課 我的朋友 ‧認識與朋友的相處之道.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課程詮釋與學習評估 (修訂)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