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公共乎?娛樂乎?新聞性談話節目的製作與呈現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公共乎?娛樂乎?新聞性談話節目的製作與呈現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蘇. 蘅博士. 公共乎?娛樂乎? 政 治. 大. 立 新聞性談話節目的製作與呈現分析. ‧ 國. 學. Public Forum or Entertainment?. ‧. The Performance of News Talk Shows in Taiwan.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學生:林莉琳.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七月.

(2) 謝辭 在傳播學院的這兩年,有太多的感謝,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蘇蘅老師,願意帶 領我、陪伴我向前,經過每週的面談、初稿上留下反覆的修潤筆跡,一篇篇發掘 出來解答問題的文獻,老師的認真也是讓我完成的動力。論文包裹在層層的洋蔥 皮裡,必須要剝掉外層包裹的現象,才看得見裡面的研究問題,然而一層一層剝 開滲出嗆鼻泫泣的氣味,這過程不會是件快樂的事,但在這過程中老師給我很多 實質及精神上的支持,直到最後,於是,呈現的結果比我所能有的還美好。. 政 治 大 的張卿卿老師、游梓翔老師與方念萱老師,幫助我釐清想法、讓我從荒雜的枝節 立 回想我論文提案的時刻,除了慘不忍睹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感謝擔任口委. 中走出來,而口試過程又像是腦力激盪,讓「藏」在研究中的小惡魔、糾結的影. ‧. ‧ 國. 學. 子無所遁形。. 感謝我的老闆李濤,在這個社會大學的「指導教授」,當我在職場莽莽撞撞. sit. y. Nat. 時,你願意包容和提攜,教導我做一個媒體人該有的態度,而當我繼續攻讀學位. al. er. io. 時,你比誰都開心,那是無比的肯定與鼓勵,在每個片刻你的教導、你的訓悔都. v. n. 伴隨著我;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我的母親,一路上給予的支持與信任,我如果. Ch. engchi. i n U. 有任何一點好的地方,都是來自於你;感謝我的好友、我的姊妹也是我的摯愛 Sun,你是堅強的陪伴;感謝阿寶,感謝每一個時刻都有你在。 感謝被我纏著翻譯英文期刊的朋友,感謝被我拉來參與研究的同事,感謝趁 著通告空檔回應我的受訪者,感謝那些曾經不看好我的人;因為有你們,讓我專 心全力的完成這件事。. 2.

(3) 摘要 本研究比較台灣兩個類型迥異的新聞性談話節目【關鍵時刻】與【2100 全 民開講】,探討這兩個節目製作面及內容面在公共與娛樂的表現異同,並以節目 製作和討論議題的差異,來看製作手法如何影響節目表現差異。 本研究採用量化、質化並行的研究方法予以比較。在內容分析方面,對節目 議題、討論時間、議題排序發現製作手法上確實不同,另外,以深度訪談進而從 節目整體流程和製作規則至完成,在新聞性談話公共性、娛樂性的傾向與對議題. 政 治 大 結果發現,【2100 全民開講】以政治和公共事務議題為主,透過每個議題 立. 深度進行剖析。. ‧ 國. 學. 較深入討論,可從不同面向幫助觀眾了解複雜的政策問題;另外,【2100 全民 開講】的製作目標和執行,主要是透過不同觀點進行辯論,重視議題的真實性與. ‧. 可信度。在來賓自發的討論和對話中,重視發揮對公共領域的影響力。. y. Nat. sit. 而【關鍵時刻】偏向軟性新聞、趣味的事件,也關注公共議題,特別是和日. n. al. er. io. 常生活有關的議題;討論的時間相對短促,用較大的主導權掌握來賓表現。此外,. i n U. v. 【關鍵時刻】參與者經常運用道具、鏡面與手勢互動等展示手法,強調新聞的故. Ch. engchi. 事性,用情緒性或煽情的方式討論。在製作手法上,主要取用網路消息;經過製 作單位編排安排來賓的發言次序及內容。 整體而言,兩個節目在公共和娛樂有不同的製作手法和表現,節目更傾向娛 樂化時,會減少公共領域的對話,然而有助增加喜歡輕鬆、懸疑的觀眾之吸引力。. 關鍵字:新聞性談話節目、公共領域、新聞娛樂化. 3.

(4) Abstract The initiation of news talk shows in Taiwan was ‘Speaking Your Mind at 2100’ which inclined to the commentary of politics and the discussion of public issues since 1994. The new gerne of news-oriented talk shows were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It is a kind of entertainment-oriented talk show in which makes fun of the day’s news; ‘This is it’ is its representative. ‘This is it’ contrary to ‘Speaking Your Mind on 2100’ has generated different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news talk show phenomenon in Taiwan. Some argue that news talk shows can provide forums for public deliberation, while. 政 治 大 Analysis of two programs 立content and in-depth interviews set points to the public. others regard talk shows as a form of infotainment that displaces serious public forum.. ‧ 國. 學. forum or infotai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talk show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peaking Your Mind on 2100’provides informational values about public issues and. ‧. news as a forum for pulling the public to criticize the government. However, news. sit. y. Nat. talk show like ‘This is it’ constitutes a comic significant infortainment offers more. n. al. er. io. human interest in daily introspection. The skepticism about the appropriateness of. i n U. v. using uncomfirmed resources in news talk show and scripted content as a basis are. Ch. engchi. discuessed. The critique rests on an underlying set of values favoring Habermasian rationality and enlightenment rhetoric over an emphasis on human interest and affect.. Keywords: news talk show、public sphere、entertainment. 4.

(5) 目錄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0.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21. 第一節. 新聞性談話節目發展與轉變 .................................................................. 21. 壹、緣起與發展 .................................................................................................. 21. 政 治 大 參、近年轉變 ...................................................................................................... 27 立 貳、新聞性談話節目在台灣的發展 .................................................................. 22. 談話性節目的公共與娛樂 ...................................................................... 29. 學. ‧ 國. 第二節. 壹、何謂談話性節目 .......................................................................................... 29. ‧. 貳、談話性節目的公共性 .................................................................................. 32 參、新聞娛樂化到政治娛樂化 .......................................................................... 37. y. Nat. n. al. er. 電視節目產製 .......................................................................................... 47. io. 第三節. sit. 肆、談話性節目的娛樂化 .................................................................................. 42. i n U. v. 壹、電視節目製作特性與產製流程 .................................................................. 47. Ch. engchi. 貳、影響電視節目產製之因素 .......................................................................... 49 參、小結 .............................................................................................................. 51 第四節. 國內新聞性談話節目相關研究 .............................................................. 55. 第五節. 研究問題 .................................................................................................. 5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62. 第一節. 內容分析 .................................................................................................. 62. 壹、樣本選取 ...................................................................................................... 63 貳、分析範圍 ...................................................................................................... 64 參、變項操作型定義與類目建構 ...................................................................... 65 5.

(6) 肆、前測 .............................................................................................................. 70 第二節. 深度訪談 .................................................................................................. 72. 壹、受訪者選取 .................................................................................................. 74 貳、研究過程 ...................................................................................................... 75 參、訪談大綱 ...................................................................................................... 76. 第四章. 研究資料分析....................................................... 82. 第一節. 內容分析 .................................................................................................. 82. 壹、節目議題 ...................................................................................................... 82. 政 治 大 參、節目議題排序 .............................................................................................. 88 立 貳、節目討論時間 .............................................................................................. 86. 肆、來賓屬性 ...................................................................................................... 90. ‧ 國. 學. 伍、小結 .............................................................................................................. 93 新聞性談話節目的製作 .......................................................................... 94. ‧. 第二節. 壹、新聞性談話節目製作策略 .......................................................................... 94. y. Nat. er. 結論與討論 ........................................................ 129. al. v i n Ch 重要研究發現 ........................................................................................ 129 engchi U n. 第一節. io. 第五章. sit. 貳、節目的公共和娛樂性 ................................................................................ 126. 壹、節目製作整體產製流程 ............................................................................ 129 貳、節目製作細部產製流程 ............................................................................ 131 第二節. 討論與建議 ............................................................................................ 141. 壹、研究結果 .................................................................................................... 141 貳、討論 ............................................................................................................ 14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 147. 壹、研究限制 .................................................................................................... 148 貳、未來研究建議 ............................................................................................ 150. 6.

(7) 參考文獻 ........................................................................... 152 附錄一:內容分析編碼表 ................................................. 167 附錄二:編碼須知 ............................................................ 169 附錄三:類目建構總表..................................................... 172 附錄四:2012 年抽樣節目的議題統計 .............................. 177 附錄五:2012 年抽樣【全民開講】各段議題討論時間 .... 179. 政 治 大 附錄六:2012 年抽樣【關鍵時刻】各段議題討論時間 .... 180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7. i n U. v.

(8) 圖目錄 圖 1-1:TVBS【全民開講】和東森新聞【關鍵時刻】2007 年 4 月至 2012 年 10 月 晚間 10 點至 11 點之收視率變化……………………………………………13 圖 2-1:公共領域及小報談話性節目兩者的關係…………………………………46 圖 2-2:研究架構圖…………………………………………………………………60 圖 4-1、2012 年抽樣節目各段議題討論時間次數分配統計………………………87. 政 治 大 圖 4-3:【2100 全民開講】與【關鍵時刻】節目作業流程圖……………………96 立 圖 4-2、2012 年抽樣節目各段議題討論時間百分比分配統計……………………88. ‧ 國. 學. 圖 4-4、2013 年 1 月 29 日【2100 全民開講】多分割畫面 ………………………113. ‧. 圖 4-5、2013 年 1 月 15 日【2100 全民開講】來賓反應畫面……………………113. sit. y. Nat. 圖 4-6、2012 年 6 月 29 日【2100 全民開講】主持人畫面………………………114. er. io. 圖 4-7、2013 年 5 月 15 日【關鍵時刻】節目全畫面………………………………114. al. n. v i n 圖 4-8、2013 年 5 月 15 日【關鍵時刻】節目虛擬畫面…………………………115 Ch engchi U. 8.

(9) 表目錄 表 2-1:傳統報紙與小報特色比較…………………………………………………40 表 2-2:公共性及娛樂化新聞性談話節目之特色…………………………………53 表 3-1:抽樣樣本資料………………………………………………………………64 表 3-2:節目內容分析項目及操作型定義…………………………………………65 表 3-3:受訪者相關資料……………………………………………………………75. 政 治 大. 表 4-1:2012 年抽樣節目的議題統計………………………………………………85. 立. 表 4-2:2012 年抽樣節目的議題討論時間統計……………………………………86. ‧ 國. 學. 表 4-3:2012 年抽樣節目議題排序統計……………………………………………89. ‧. 表 4-4:2012 年抽樣節目之來賓屬性………………………………………………91. y. Nat. er. io. sit. 表 4-5:2012 年【2100 全民開講】抽樣的來賓參加節目之次數…………………92 表 4-6:2012 年【關鍵時刻】抽樣的來賓參加節目之次數………………………92. n. al. Ch. engchi. 9. i n U. v.

(10)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隨著 2012 年總統大選結束,台灣新聞性談話節目收視率普遍疲軟,根據尼 爾森媒體研究公司(AGB Nielsen Media Research, Nielsen)的收視調查顯示,在 2012 年在選前一周(2012 年 1 月 9 日至 13 日) ,年代新聞台【新聞面對面】及【新聞 追追追】、東森新聞台【關鍵時刻】、三立新聞台【新台灣加油】及 TVBS【2100 全民開講】等五個新聞性談話節目,4 歲以上的有線電視收視戶平均收視率有. 治 政 1.12%,然而在 2013 年同一周(2013 年 1 月 7 日至 11 大日)平均收視剩下 0.68%。 立 ‧ 國. 學. 再從這類節目討論的議題來看, 【2100 全民開講】在 2013 年 1 月 7 日節目標 題為「今年景氣大老闆看好,小民能有感?」 、 「告!醫師不幹了!政院推醫糾法,. ‧. 八大民團喊卡?」 ,討論的是景氣、醫療議題,分段收視率為 0.29%到 0.33%;同. sit. y. Nat. 一天,三立【新台灣加油】 (原為【大話新聞】)則是「又一貪?卓伯源胞弟買屋,. io. er. 包商匯 350 萬!檢敢查?」,討論的是社會議題,收視率最高為 0.92%。但同一. al. 時段異軍突起的節目【關鍵時刻】,當天討論的是末日前夕不明飛行物爆炸,收. n. v i n Ch 視率高達 1.09%,可發現上述的節目議題已有很大差異 e n g c h i U ,同樣是新聞性談話節目, 然而性質已大不相同。 台灣新聞性談話節目的濫觴為 1994 年開播的【2100 全民開講】 ,首創新聞性 談話節目的 call-in 型態,內容上強調政治和公共議題的討論,也延伸拓展傳統新 聞對於相關議題討論的深度(彭芸,1996;楊意菁,2004),這個節目邀請許多 政治人物參加節目,政治人物除藉此除塑造形象,也爭取傳遞政見的機會(彭芸, 1996;唐士哲,2012),這段時期談話性節目形成一股風潮,被視為直接民主、 互動民主及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實踐(盛治仁,2005)。因為收 視率表現亮眼,各家新聞台紛紛跟進,至 2000 年總統大選前後,就約有八、九 10.

(11) 個新聞性談話節目播出。到了 2003 年底,台灣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已高達二、三 十個之多(紀淑芳,2003)。 而隨著新聞性談話節目發展,長期以來已由三立【大話新聞】與 TVBS【2100 全民開講】雙雄競逐,這兩個節目向來被視為具有不同的政治立場光譜,也招致 政治立場兩極化的批評,包括新聞性談話節目高度政治化,充滿衝突跟聳動的話 題、緊張與對立的談話形式,然而也因此吸引很多觀眾(Shen, 1999;楊意菁, 2004;張卿卿、羅文輝,2007)。 2012 總統大選之後,新聞性談話節目收視低迷,有人認為和進入選舉淡季. 政 治 大. 有關(紀佩君,2004),也有研究指出新聞性談話節目涉入政治,訴諸政治影響. 立. 力而窄化議題選擇,因此不再受到觀眾青睞(唐士哲,2012),但是也有人認為. ‧ 國. 學. 和新聞性談話節目一成不變有關,這使得新聞性談話節目尋求更多元的表現方式, 試圖加入更多不同元素以吸引觀眾注目。. ‧. y. Nat. 在新的新聞性談話節目中,有些有節目在形式上求變,加入新科技使用像是. er. io. sit. 節目使用 iPad 等科技產品輔助說明以呈現議題相關資訊,節目圖卡也多改為大 型觸控式螢幕呈現;也有節目在議題朝向更生活化和另類,甚至改為探討「外星. al. n. v i n 人」 、 「極地生物」 、 「異次元空間」等非新聞議題,節目走向娛樂化,甚至光怪陸 Ch engchi U. 離的議題或節目類型,已接近 Fiske(1992)所說的通俗新聞談話節目的類型, 其中以東森新聞台的【關鍵時刻】最有代表性。. 東森電視的【關鍵時刻】於 2007 年 4 月 2 日開播,每天晚間晚間 10 點至 11 點播出一個小時,節目首集議題談論「馬一審有罪要選?」,形式上為主持人和 來賓對談、論辯,來賓分別為三位資深媒體人陳鳳馨、楊憲宏、陳立宏及前立法 委員徐國勇,開播時節目的討論議題多針對新聞時事,來賓組合如同其他政論節 目常見的臉孔,在開播前期並未引起太多注意,收視率僅在 0.3%左右。但在 2009 年初,節目逐漸轉變形態,開始討論外星人和末日現象等議題,成功引起觀眾注 11.

(12) 目(葉君遠,2012 年 6 月 29 日)。 【關鍵時刻】討論多元議題收視持續創下佳績,因此東森電視台從 2010 年 6 月把節目延長為兩小時,從晚間 10 點播至 12 點。這種新走向獲得觀眾青睞, 使不少新聞性談話節目跟進,例如衛視中文台的【真相 HOLD 得住】、中天新聞 台先有【關鍵報告】 ,後又推出【新聞龍捲風】 ,到非凡新聞台製播的【富比士秦 報局】及民視新聞台的【挑戰新聞】 ,東森新聞台也於星期六、日製播【關鍵 51 區】,除了關注各種新聞時事,也探討不可思議及科學無法解答的話題,形式上 也採主持人與來賓對談的方式,以搶攻晚間黃金時段新聞性談話節目的市場。. 政 治 大. 【2100 全民開講】經常討論政治時事議題,而節目對於政治人物與政府官. 立. 員的批評檢驗,也逼使他們必須出面回應或澄清(張卿卿、羅文輝,2009),研. ‧ 國. 學. 究也發現過去主要參與節目的來賓以民意代表及政府官員為主要參與者(楊意菁, 2004),也就說【2100 全民開講】訴諸的是政治影響力,但是,近年媒體工作者. ‧. 及政治評論家成為最常受邀上節目的對象,節目形式上開放觀眾 Call-in,也漸漸. y. Nat. sit. 減少或取消 Call-in 的單元,這個變化也象徵節目政治論述的場域 (唐士哲,2012) ,. n. al. er. io. 然而節目隨著政治發展,淪為政治惡鬥的場域,【2100 全民開講】被批評為製造. i n U. v. 社會對立、社會亂源之一(江子芽,2001 年 11 月) 。而【關鍵時刻】經常討論新. Ch. engchi. 聞時事及各種奇聞新知,邀請的來賓一開始就以媒體人出身的名嘴為主,名嘴可 以從新聞時事聊到外星人,然而節目也招致許多批評,諸如「節目綜藝化」和「名 嘴說話戲劇化」(葉君遠,2012 年 6 月 29 日)。 【關鍵時刻】改變型態至今,收視表現亮眼,根據尼爾森媒體研究公司(AGB 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收視調查顯示,4 歲以上的有線電視收視戶自 2012 年 1 月開始至 10 月晚間 10 點至 11 點, 【關鍵時刻】已經連十個月的月平均收視超越 【2100 全民開講】(如圖 1-1),平均達到 0.91%。以目前 4 歲以上的台灣人口大 約是 2 千萬人的情形來計算,收視率 0.91%指全台灣有約有 18 萬人在晚間黃金時. 12.

(13) 段收看該節目, 【關鍵時刻】儼然成為東森電視台的收視保證。各台也競相模仿, 使得原本偏重政治評論或以討論公共政策為主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備感壓力。.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1-1:TVBS【2100 全民開講】和東森新聞【關鍵時刻】. ‧. 2007 年 4 月至 2012 年 10 月晚間 10 點至 11 點之收視率變化. y. Nat. 有線電視 4 歲以上收視調查. er. io. sit. 資料來源:2007 年 4 月至 2012 年 10 月尼爾森媒體研究公司. al. n. v i n 【關鍵時刻】收視成功,賺進大量廣告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它為何受歡迎? Ch engchi U. 具有那些特質?它在新聞傳布扮演什麼角色?迄今很少受到學術理論和研究有 系統地深入檢視。. 美國新聞性談話節目始於 1950 年代之際,討論內容以新聞話題為主,並邀 請政治人物、新聞界來賓參與討論(黃怡婷,2006) 。學者 Herbst(1995)認為談 話性節目是一種公共論壇,帶動對政府和政策的批判檢討,因此有其政治重要性, 由於政策的制訂是由上而下(top-down)產生,談話性節目則藉著觀眾 call-in 表 達訴求展現民意,實踐 Habermas(1989)所謂在公共領域進行「理性的批判辯論」 (rational-critical debate) ,但在談話性節目逐漸發展之下,也出現談是以生活經驗 13.

(14) 和情感為主的話性節目,挑戰專家權威,娛樂和時事、辯論和論述在談話性節目 間的區別已不再明顯,談話性節目雖然是提供公共服務,但實際上也提供商業服 務,具有資訊娛樂化(Infotainment)性質(Livingstone & Lunt, 1994) ,Lee(2002) 即強調談話性節目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其融合資訊與娛樂於一身,除節目資訊外 亦提供娛樂快感。 Fiske(1992)曾進行電視節目的分類,其中也包括談話節目(chat show), Fiske 特別以美國 Phil Donahue 和 Oprah Winfrey 主持的節目為例,指出這兩個談 話性節目具有小報化特色和過去以政治為主的節目不同,和傳統比較嚴肅的新聞. 政 治 大 樂趣,有時也混雜道德勸說;這類談話性節目在形式上具有流動性,遊走在虛構 立 不同,交織在公領域和私領域之間,議題經常帶著煽情走向風格、創造了懷疑的. ‧ 國. 學. 和真實的灰色地帶,並且模糊了資訊和娛樂之間的差異,Fiske 當時也認為小報 化的談話節目已經成為大眾文化的主流(Fiske, 1992, p. 48)。. ‧. Fiske 發現美國的談話性節目從 1980 年代愈來愈娛樂化的走向,相當符合流. y. Nat. sit. 行文化的特質,他認為不管是官方新聞(official)或是小報新聞(tabloid)都有. n. al. er. io. 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具有傳遞資訊的功能,然而兩者差別在於包裝手法,傳統. i n U. v. 的新聞包裝,必須基於事實,即不知道的東西就不是真的,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告. Ch. engchi. 知過程,充滿政治意味與訓誡的過程,小報化的新聞卻注重主觀性,提供信者恆 信的觀點(believing subject) ,調性是一種懷疑的、搏君一笑的,趣味之處就在於 探究、分析(seeing through)的過程,或是荒誕無稽,但提供了大眾「不相信的」 愉悅(pleasure of disbelief)(Fiske, 1992, pp. 49-50)。 近年,新聞娛樂化(或資訊娛樂化)本身的討論受到關注,國外也出現許多 公共議題的節目跨越談話節目的新聞導向轉為娛樂化的現象,Klein(2013)的研 究發現,節目娛樂化能夠提供觀眾另類的觀點、擴大觀眾參與,但這類節目也引 起部份學者高度疑慮,擔心用娛樂形式討論社會議題是浪費時間,對於討論主題. 14.

(15) 也難以深入剖析;然而也有研究發現,觀眾把收視這類型節目當成一種娛樂消遣, 也能成為觀眾吸收政治、社會訊息的資源,建議應納入這種方式做為製作節目的 策略(Henderson, 2007) 。 對於節目資訊娛樂化現象,學理上的討論贊成、反對都有,Delli Carpini & Williams(1994)關注運用娛樂的方式探討公共議題,似乎可以讓觀眾認為訊息 來源值得信任(credible sources of information),Henderson(2007)的研究也關注 社會議題,但將重心放在非典型的表現方式,以期可以與在娛樂、新聞、時事節 目等處所見的典型表現方式相輔相成。但也有學者和實務界反對這種看法,認為. 政 治 大 但 Klein(2013)認為,正因為許多公共議題相當複雜,所以用娛樂方式做新聞 立. 娛樂和新聞仍有分野,且用娛樂或用傳統新聞方式製作節目,將達到不同的目的。. ‧ 國. 學. 議題節目,會出現應然和實然的落差。. 台灣行之有年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原來在提供公共議題論述空間(盛治. ‧. 仁,2005) ,國外學者 Jost(1994)也認為傳統報導受限時間及篇幅的限制愈趨精. y. Nat. sit. 簡,談話性節目則提供觀眾更直接的方式了解相關事件和評斷政治人物(Jost,. n. al. er. io. 1994;轉引自張卿卿、羅文輝,2009,頁 49)。因此節目討論新聞議題與時事資. i n U. v. 訊,節目產製方式循著傳統新聞處理,求真、求實,著重社會影響力與價值,由. Ch. engchi. 製作團隊扮演守門人角色,節目通常會對於新聞議題進行衍伸及討論,也就是說 新聞是構成「新聞性談話節目」的其中一個元素,新聞的作用在於保證主持人及 來賓準確地把握談話思路,並支撐節目的深度(陳昀隆,2009;蔡祐吉,2011)。 台灣相關研究認為,新聞性談話節目就應該以事實為本,盡量追求平衡與客 觀(陳昀隆,2009)。新聞學者認為,新聞基本概念就應以傳統新聞學所認可之 的方式來再現真實。即便媒體現實上很難客觀地或是完整地呈現社會現實,在新 聞產製過程中,無可避免要經過篩選、擷取,但仍應基於事實,新聞性談話節目 之所討論之新聞時事也必須基於「事實」,事實是新聞之源,也是新聞的核心價. 15.

(16) 值,新聞是新近發生的有傳播價值的事實的報導,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沒有事實 新聞就無從談起。如此看來,在新聞性談話節目中如何做到用事實說話就顯得尤 為重要,節目討論需奠基於事實真相之上,才能做理性思辨(Dahlgren, 1992, pp. 10-11) 。 既然新聞性節目是針對重要的新聞事件加以探討、分析和評論,使觀眾對新 聞事件有更深入的瞭解(劉新白,2003),有鑑於新聞性談話節目的特性,緊扣 著新聞時事,而節目製作單位既希望節目引人注意、贏得觀眾喜愛,以及反映社 會真實的基本要求(李茂政,2005)。傳統新聞學強調新聞的客觀性,認為新聞. 政 治 大 半採取自然科學對於知識的看法(翁秀琪,1997,頁 1) 。也就是說,新聞的本質 立 的呈現需符合如時宜性、接近性、顯著性、影響性及人情趣味等新聞價值,且多. ‧ 國. 學. 就是在公共議題上追求客觀真實平衡,即使是新聞性談話節目也要基於事實,從 新聞的本質到新聞性談話節目的都應該秉持基於新聞事實的專業製作播出。. ‧. 台灣近年新出現「新聞性談話節目」,內容取向和許多國外小報化新聞性談. y. Nat. sit. 話節目相似特質,例如節目定位為討論「新聞萬象」 、評析「新聞時事」 ,卻類似. n. al. er. io. Fiske 所說的「小報化談話節目」,外表看似新聞議題包裝,但內容卻包羅萬象、. i n U. v. 天馬行空,也有談古論今、神鬼交鋒,訴諸於非理性甚至無稽之談的敘事,「外. Ch. engchi. 星人」「幽浮」等都是常觸及的主題。Fiske 以美國大眾化報紙《世界新聞週刊》 (Weekly World News)的標題─「妻子遇見死去的老公」為例,新聞內容顛覆了 常規,提供很多迷信的知識,以及很多烏托邦的幻想,大眾因為日常生活被貧困 所苦,被社會排拒的挫敗感,反而藉由小報新聞得到一種心靈的解放;但大眾化 報紙仍有公共議題討論,不至於是嚴肅被歸納到菁英分子的內容,是著重情感的、 貼近日常生活、較為大眾化的討論(Fiske, 1992, pp. 50-52)。 【關鍵時刻】官方網站指出(見 http://ctime-et.blogspot.tw/) ,該節目宗旨是「新 聞萬象、內幕追擊」 、議題包含「歷史、奇聞、新知、政經…」 ,可發現節目議題. 16.

(17) 除扣緊新聞時事外,節目更從天文、地理及外太空等出發,議題披著科學的外衣, 講述似假還真的知識,拋出虛實難辨的偽科學,而且這種現象在新聞性談話節目 逐漸盛行。有些甚至從年代久遠的報導再加添新元素播出,例如【關鍵時刻】2013 年 3 月 15 日討論議題「格陵蘭冰層下編號 78252 的核彈,車諾比項鍊重現日本 福島!?」 有學者認為,資訊娛樂化限縮討論的議題、深度不足,而且有違新聞專業 (Giddens, 1984) ,另有學者指出,公共及社會議題、或者其它專業領域的資訊想 藉娛樂包裝傳達給觀眾將非常困難;這種跨界的節目須在資訊及娛樂兩者之間取. 政 治 大 複雜的公共政策,反而關注非公共政策的新聞議題,其內容深度以及作為補充新 立. 得微妙的平衡,否則就流於小報化(Klein, 2013) 。台灣類似節目出現,並非討論. ‧ 國. 學. 聞不足的功能都值得探討。這種類型的節目究竟如何製作?如何取得平衡?算不 算另一種資訊娛樂化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值得關切,而如何正視這樣的轉變與之間. ‧. 的平衡關係,亦值得探討。. y. Nat. sit. 【關鍵時刻】收視率打敗許多同時段的談話節目,這類新出現的新聞性談話. n. al. er. io. 節目何以受歡迎,許多人認為主要和節目產製策略有很大關係,資訊與娛樂如何. i n U. v. 取得平衡點即取決於產製過程的決策,掌握在製作團隊的守門行為。以新聞性談. Ch. engchi. 話節目來說,分為準備、製作播出和後續三階段,節目的內容從決定議題發想開 始,再根據所選擇的議題邀訪來賓並撰寫腳本,接著再剪輯相關影片搭配在節目 中播出,而在節目進行過程中,內容仍有更改的空間,在節目播出後也會進行檢 討會議,為下一次節目發想的準備(陳銘軒,2005) ,然而事實上卻非如此單純, 日常的標準化流程在實務操作中其實有許多差異化。製作單位掌握了節目常規製 作方式,Altheide & Snow(1979)認為「媒體邏輯」(media logic)是決定節目內 容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媒體製作者認定那些新聞內容能引起注意並滿足閱聽眾, 依此界定產出內容,換言之,媒體製作者的守門及常規的製作模式也影響了節目 議題取材。Elliot(1972)研究電視節目的製作過程,認為節目構想需經過主題鏈 17.

(18) (the subject chain)、呈現鏈(the presentation chain)和接觸鏈(the contact chain) 三者共同作用下,製作單位透過不同途徑蒐集素材,並依不同標準來選擇題材, 因此產出最終節目內容。另外,不同節目對於相同議題也會有不同詮釋方式進而 影響節目進行,也就是說,節目討論的議題主導了節目進行方式,同時也是各個 層次運作的結果,因此比較兩種類型節目議題的異同有其必要性。 此外,這類節目都會邀請來賓在節目互動。過去發現,這類節目論述過程充 滿緊張衝突,來賓言論會以尖銳言詞及負面攻擊為主(楊意菁,2002;張卿卿、 羅文輝,2007)。而新聞性談話節目需要來賓提供觀眾意見或資訊,超越了新聞. 政 治 大 節目的重要元素,研究結果發現經常參與節目的來賓,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明星體 立. 媒體獨佔詮釋議題和建構論述的權力(邱一峰,2008) 。 「來賓」構成新聞性談話. ‧ 國. 學. 系(star-system) ,而主持人在節目中也扮演關鍵的角色,傳統意義上,主持人主 要掌握節目進行的流暢度與氣氛、負責向參與來賓提問、主題引導,控制發言與. ‧. 來賓互動的情形,也有主持人發表自己的意見甚至是加入辯論(林巧婷,1997;. sit. y. Nat. 陳昀隆,2009)。然而,新聞性談話節目出現另一種形態之後,主持人和來賓有. n. al. er. io. 何變化為也是本研究亟欲探討之處。. i n U. v. 台灣新聞性談話節目的主流─【2100 全民開講】自 1994 年開播至今 20 年,. Ch. engchi. 雖然有學者指出若干缺點,包括討論的公共議題不夠多元,呈現出政治議題(特 別是國內政治)的單一狹隘性,而該節目在展現民意或是公共性表現上,有很大 的進步空間(楊意菁,2004);但有學者認為其對於「公共事務」討論和 call-in 的方式,提供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與管道,具有互動民主的意涵,仍為運用 電視作為公共事務傳播極佳的範例(Shen, 1999) 。另一方面,現今受歡迎的【關 鍵時刻】 ,討論的議題包羅萬象,不再侷限為政治真實詮釋與再現的平台,並以 媒體人為節目固定班底,為求來賓帶來的戲劇效果, 「節目」特性愈來愈明顯(黃 創夏,2011) ,兩種類型節目無論在議題選擇、來賓論述和製作方式上都有所區 隔。因此,本研究將以【關鍵時刻】與【2100 全民開講】兩個節目作為比較, 18.

(19) 討論這兩種節目製作及內容在公共和娛樂的呈現有何差異,以了解兩種節目製作 策略如何呈現公共和娛樂的意涵,並分析兩者在電視公共與娛樂場域扮演什麼角 色。.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研究者因工作職務之故,從實務面瞭解,新聞從業人員為競逐收視率,製作. 政 治 大 向政治立場兩極靠攏或只迷信重量級來賓。正如 Timberg(2002)指出,傳統新 立. 手法與時俱進,近年來新聞性談話節目轉型顯示,節目吸引觀眾的原因不再只是. 聞與娛樂的界線已經打破,談話性節目成為資訊、新聞和娛樂的綜合體,收看電. ‧ 國. 學. 視談話節目的閱聽眾已經無法區分資訊和娛樂的不同。Lauerbach(2010)更指出,. ‧. 新聞性談話節目已不再是哈伯瑪斯的理性對話,談論政治和當代事務變得娛樂化、. y. Nat. 瑣碎化、個人化,形成「資訊娛樂化」 (infotainment) 、 「政治娛樂化」 (politainment)、. er. io. sit. 或稱「名人政治」 (celebrity politics)的風潮。也就是說,節目不再只是扮演「公 共辯論」的平台,「資訊娛樂化」的出現,也充斥於公共領域的各個環節。. n. al.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即試圖分析比較【2100 全民開講】與【關鍵時刻】這兩種不同類型 的新聞性談話節目特色為何,以及成製作策略的特色為何,希望從節目中製作、 專業、主持人和來賓的互動來了解,將有助我們進一步分析該類節目吸引觀眾的 元素究竟是什麼。實務上,製作團隊在實務操作可能是議題建構中最重要的一環, 本研究欲從節目製作和內容中,探討製作團隊和組織因素如何影響節目內容的選 取和形成,瞭解為何媒介採取某些呈現的形式,其中可能的解釋、動機或原因。 台灣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從主持人和來賓互動形式主要分為採取團體式討論 的議題形式(issue-type) ,或是個人形式(personality-type) ,例如 TVBS-N 由方念 華主持的【看板人物】 、年代新聞由高文音主持的【聚焦 360 度】 (Carbaigh, 1988; 19.

(20) 轉引自王智佳,2010)。由於台灣新聞性談話節目主要為團體式討論議題,並將 焦點鎖定於晚間時段,以 TVBS 電視台的節目【2100 全民開講】及東森新聞台【關 鍵時刻】兩者走向不同的新聞性談話節目作為研究對象。希望達到以下四項研究 目的,以填補公共性與娛樂性的理論和製作實務的空白。 一、探討台灣新聞性談話節目兩種主要類型【2100 全民開講】與【關鍵時 刻】製作議題和呈現有何異同,呈現公共和娛樂的要素為何。 二、比較兩種類型節目的製作角度,在製作流程、前置準備工作和實際製作 手法有何異同。. 政 治 大. 三、比較兩種類型節目的節目表現,包括議題如何呈現、主持人和來賓如何. 立. 互動,而形成那些風格。. ‧ 國. 學. 四、在了解其製作方式、操作和整個節目的呈現後,將從公共和娛樂取向出. ‧. 發,探討這兩類新聞性談話節目建構什麼社會意涵。. sit. y. Nat. 因為近年來並未有人有系統的探究新聞性談話節目的公共性和娛樂性與其. al. er. io. 製作方式,具體而言,本研究可能的貢獻有四:第一、過去研究談話性節目的很. v. n. 多,然而探討新的類型出現相關研究卻付之闕如,本研究將是探討台灣新聞性談. Ch. engchi. i n U. 話節目一種新類型的延伸研究;第二、從製作面將節目內容和製作過程扣連,以 了解產製的動態過程;第三、同時關照新聞性談話節目在台灣的兩種主要類型; 第四、深入分析新聞性談話節目的內容風格及意涵。. 2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說明新聞性談話節目的發展與轉變,第二節探討談話 性節目與娛樂化,第三節則是電視節目製作,第四節則檢視國內新聞性談話節目 相關研究,第五節綜合前四節之內容,並提出研究問題。. 第一節 新聞性談話節目發展與轉變. 壹、緣起與發展.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電視談話性節目源自於美國。在 1950 年代之際,以新聞話題為主的談話性 節目開啟了美國電視節目的熱潮,節目中邀請政要、新聞界來賓參與話題討論(黃. ‧. 怡婷,2006) ,例如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1947 年推出的【會見新聞界】 (Meet. y. Nat. sit. the Press),節目形式主要是由記者訪問公眾人物,接著 1954 年美國哥倫比亞廣. n. al. er. io. 播公司(CBS)推出另一個性質相近的節目,稱為【面對國家】 (Face the Nation) (游明儀,2003;陳彥伯,2008)。. Ch. engchi. i n U. v. 在 1960 年代晚期,【菲爾‧唐納修秀】 (The Phil Donahue Show)及【歐普拉 秀】 (The Oprah Show)等節目,開啟談話性節目讓觀眾到節目現場參與討論的先 驅,藉著觀眾參與與提問,探究社會議題,形成一個開放的論壇(康紀漢,2003)。 在 1980 年以後,美國電視網持續在節目型態上推陳出新,以爭取廣大閱聽 眾支持(Timberg, 2002) 。例如美國廣播公司(ABC)製播的【夜線】 (Nightline), 由主持人進行簡短開場後,接著是有關議題的新聞片段,請資深記者針對當天主 題發表看法或相關面向的報導,進行方式類似小組座談(panelist),主持人擔任. 21.

(22) 訪問者或協調者的角色,節目只提供觀點,提供觀眾談論和思考的空間以深入了 件新聞事件或公共議題(黃莉雅,2007;吳倩慧、羅文輝,2010)。 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賴瑞金現場秀】(Larry King Live),則 是採取來賓、觀眾 call-in 及新聞片段穿插的模式來維持節目的生動性。【賴瑞金 現場秀】的特色犀利的主持風格、幽默而尖酸的嘲諷外,更是首創觀眾 call-in 的 電視節目,也就是國內新聞性談話節目引發風潮的 call-in 型態(盧非易,1995)。 相關研究發現,談話節目中不具有明確和清楚分野的形式,但包含至少三種 主要形式:第一,注重公共討論的問題(public discussion) ,如【菲爾‧唐納修秀】、. 政 治 大. 【周日快報】(Sunday Express);第二,採取公開療癒(therapeutic)方式解決個. 立. 人問題,如【歐普拉秀】;第三,充滿衝突和使人感動的秘密(emotive secrets),. ‧ 國. 學. 如【Jerry Springer Show】。可將這分類簡單化分成「公眾討論」、「公開療癒」和 「充滿衝突」,藉由觀察這三種型式的節目,似乎可發現作為公共領域的理想逐. ‧. 漸被弱化,並且以【Jerry Springer Show】為代表的第三種類型最不值得信賴。這. y. Nat. sit. 也反應出,經由時間的遞嬗,有些談話節目先出現「公眾討論」的形式,最後往. n. al. er. io. 往演變成「充滿衝突」的形式,以刺激收視率(Shattuc, 1997)。. Ch. engchi. i n U. v. 貳、新聞性談話節目在台灣的發展. 台灣的「新聞性談話節目」由廣播節目開始,爾後擴及電視節目。「新聞性 談話節目」始於 1990 年代之前,於地下電台盛為流行,到 1993 年 11 月,許榮 祺主持的「台灣心聲」開播後,在此段時期,地下電台、廣播新聞性談話節目大 量出現(彭芸,1996) 。而電視節目主持人李濤於 1993 年 11 月 3 日,開始在 TVBS 電視台主持現場新聞性談話節目【李濤廣場】,於每周五現場直播,除偶爾會與 事件當事人討論時事、評論議題(稱為 call-out),也首度開放電視觀眾打電話表 22.

(23) 達自己對節目討論議題的意見(稱為 call-in) ,並邀請政黨代表面對面辯論。1994 年 8 月 1 日【李濤廣場】把戰火延長,進一步擴大成為每周五天於晚間九點直播 的帶狀新聞性談話節目,因節目從晚上九點(21:00)開始,故將節目改名為【2100 全民開講】,而此時【2100 全民開講】成功地將地下電台的聲音轉化到有線電視 (黃創夏,2005)。【李濤廣場】及後來的【2100 全民開講】首創電子媒體帶狀 call-in 型態的新聞性談話節目,與觀眾互動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掀起新聞性談 話節目風潮(簡余晏,2006;黃莉雅,2007;吳倩慧,2008;黃創夏,2011)。 根據楊軍良(1997) 、Shen(1999)等人的觀察, 【2100 全民開講】著重於主. 政 治 大 call-in。來賓多是邀請各黨各派人物環列或專家學者參與節目討論,每集話題呈 立. 持人李濤的個人主持魅力、而其他節目重要的元素包含各黨籍代表加上觀眾參與. ‧ 國. 學. 現議題取向,而又以政治議題最受關注;【2100 全民開講】強調現場直播,強調 現場互動性更接近社會大眾,並且提供觀眾打電話或現場發言等多種管道與節目. ‧. 現場互動與溝通,民眾可以直接表達意見,提供反映民意的機會,扮演藉由電視. sit. y. Nat. 為媒介的公共領域,也因為節目採取開放型態,主持人李濤須協調現場來賓與觀. n. al. er. io. 眾間的互動,因此主持人李濤的臨場掌控十分重要。. i n U. v. 其實,【2100 全民開講】在命名之初,就懷抱著「讓 2100 萬人集聚來開講」. Ch. engchi. 的理想,不僅吸引全國人民共同觀賞,還能吸引大家共同參與(Shen, 1999) ,在 社會層面上,當民眾普遍對個人的政治影響力逐漸減弱時,新聞性談話節目是提 供觀眾發表意見的新管道(彭芸,1996),由於製作成本低,不但符合市場的需 求,又能激發公共辯論,因而各電視台紛紛仿效【2100 全民開講】製播新聞性 談話節目。 從【2100 全民開講】開播的 1994 年至 2000 年,新聞性談話節目快速成長, 簡余晏(2006)根據 2000 年 7 月 10 日民生報 C9 版的電視節目表,指出【2100 全民開講】一天首播一次、重播兩次,其他還有相當數量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台. 23.

(24) 視【熱線新聞網】 、民視【頭家來開講】 、公共電視【公共論壇】 、衛視中文台【新 聞 e 點靈】 、三立新聞台【八點大小聲】 、東森綜合台【有話老實講】等新聞性談 話節目。 隨著 1994 年第一屆縣市長民選、1996 年第一次總統直選,民眾對政治的參 與程度大為提高,愈來愈多的電視台仿照【2100 全民開講】的型態,製播新聞 性談話節目。爾後新聞性談話節目不斷增生與變形,形成了幾種不同的樣貌,除 了傳統主流類型、訴求主持人個人特質、及 2000 年後逐漸形成的本土風潮(吳 倩慧,2008)。主持人與來賓加上 call-in 觀眾的主流類型,如民視新聞台的【頭. 政 治 大 細語呢喃又條理分明的方式評析(李雪莉,2006) ,以及衛視中文台 2005 年推出 立 家來開講】;強調主持人特色的如中天新聞台的【文茜小妹大】主持人陳文茜以. ‧ 國. 學. 【超級新聞駭客】,販賣主持人趙少康的個人魅力,兼與好友聊天抬槓,以嘻笑 怒罵方式評論時政(張麗君,2005 年 11 月 8 日) 。而 2002 年 11 月三立新聞台開. ‧. 播的【大話新聞】,同樣以現場直播、接受觀眾 Call-in 的方式,但主持人鄭弘儀. sit. y. Nat. 以略帶本土色彩的外型,草根式的談吐,加上本土色彩鮮明的議題,衝出亮眼成. al. er. io. 績(陳宗逸,2006 年 12 月 28 日) ;2002 年底,年代 MUCH 台由汪笨湖主持的【台. v. n. 灣心聲】 ,大量使用鄉土俚語,俚俗的搏感情模式,造就了「汪笨湖現象」 (李心. Ch. engchi. i n U. 怡,2004 年 8 月 19 日),這類節目強調「台灣意識」、「台灣主題性」,開創閩南 語新聞性談話節目形成另一股風潮(簡余晏,2006)。 台灣新聞性談話節目長期以來由三立【大話新聞】與 TVBS【2100 全民開講】 雙雄爭第 1 的局面,至 2009 年東森的【關鍵時刻】異軍突起,躍上新聞性談話 節目收視前 3 強,至今台灣新聞性談話節目收視板塊已大幅轉移,劉寶傑所主持 的【關鍵時刻】長期居冠(許晉榮,2012 年 12 月 23 日)。 學者認為,談話性節目存在的原意,和民主政治有很大關係,在於提供公共 議題論述空間的另類功能,但談話性節目之所以被視為亂源之一,主要是因為談. 24.

(25) 話性節目早已不符合大家對於節目的期待,節目中訊息多元性上也可能因而受到 侷限(彭芸,1999;楊意菁,2004;盛治仁,2005;唐士哲,2012) ,而節目政治 立場對立,也造成節目框架特定議題,無法體現民主論證的精神(陳偉凱,2009)。 張卿卿和羅文輝(2007)發現,政論性談話節目中,從主持人、來賓甚至是 參與的觀眾,發言負面、充滿攻擊性,節目內容以衝突與批判為主。更嚴重的是, 各政論性談話節目成為特定政黨政策或意識形態捍衛的工具,而非開放討論的空 間。學者指出,近年來電視政論性談話節目總為特定政黨所發聲(盛治仁,2005), 調查研究也發現受訪的半數立委認為談話性節目的主持人多有預設立場(彭芸,. 政 治 大 即談話性節目內容親藍或是親綠(滿昱綸,2005;張卿卿、羅文輝,2007) ;同 立. 2001)。而許多研究也發現,節目中主持人與主持人明顯包含某些政黨傾向,亦. ‧ 國. 學. 時,call-in 某一特定政論性談話節目之觀眾其意識形態也與該節目吻合。 過去新聞性談話節目多著重在新聞時事與政治議題的相關知識,而這也因. ‧. 「新聞性談話節目」發展之初與政治環境密切相關,使得「新聞性談話節目」內. y. Nat. sit. 容主要鎖定在新聞時事方面,而 call-in 更是觀眾作為公民參與的重要管道,強調. n. al. er. io. 觀眾與節目現場互動溝通,而時事或是選舉議題是經常被討論的內容,而這些議. i n U. v. 題都是當下社會關注的焦點(彭芸,2001;盛治仁,2005;張卿卿、羅文輝,2007)。. Ch. engchi. 另外,隨著時間發展,台灣新聞性談話節目轉變出現新的類型,以主持人人 數分,仍有單一主持人,也出現兩位或多位主持人之分,如年代新聞台之【新聞 面對面】即是由謝震武和谷懷萱搭檔主持。或以觀眾能否參與分,也有有無 call-in 之別,例如開放觀眾 call-in 是邀請公民參與,提供平等開放的公共傳播,使得論 證民主(deliberate democracy)在電子時代有新的一層風貌,民眾可以透過中介的 論證方式來參與討論、表達意見,並在與節目來賓、其他 call-in 者的互動中集思 廣益,做成的判斷更具深度(Herbst, 1995 ; Page & Tannenbaum, 1996;轉引自彭芸, 1999)。. 25.

(26) 但以 2012 年 9 月份為例, 【2100 全民開講】僅 9 月 14 日開放一次觀眾 call-in 參與討論,目前【2100 全民開講】節目已很少開放現場 call-in,三立電視台之【新 台灣加油】則每天都接聽觀眾 call-in,年代新聞台之【新聞面對面】 、 【新聞追追 追】則是採取預錄模式,觀眾參與並非製播考量的環節。因此亦非必要條件。 因此可知,台灣「新聞性談話節目」的類型非常有彈性。林巧婷(1997)根 據節目風格分成「新聞性談話性節目」與「綜藝性談話性節目」 ;葉芷嫻(2006) 與陳彥伯(2008)均把「新聞性談話節目」類型分為「新聞性談話節目」與「娛 樂性談話節目」,而新聞性談話節目的議題內容主要為當日或近期所發生的新聞. 政 治 大 行辯論外;娛樂性談話性節目則是以影劇娛樂、生活休閒為談論主題。李君順 立. 事件,節目內容除了有主持人與來賓對話、來賓發表個人意見、不同立場來賓進. ‧ 國. 學. (2003)指出,新聞性談話節目不但討論時事或民眾關心的政治議題,更開放電 話 call-in 或觀眾現場 show-in(觀眾親身參與節目) ,提供參與發聲的機會,可以. ‧. 與政治人物或公眾人物直接對話;楊意菁(2002)則認為,台灣新聞性談話節目. sit. y. Nat. 類似於美國的「晚間新聞談話性節目」以及「觀眾討論節目」,並以「議題」與. al. er. io. 「新聞時事」為討論標的,這類節目的主持人通常先與討論來賓針對新聞議題進. v. n. 行討論,然後再加入觀眾的 call-in 討論;而陳銘軒(2005)則進一步區分「新聞. Ch. engchi. i n U. 性談話節目」與「新聞評論節目」的不同,他認為新聞性談話節目這類節目通常 先與討論來賓針對新聞議題進行討論,然後再加入觀眾 call-in 討論,而「新聞評 論節目」大多討論政治時事議題,談話性質較為輕鬆幽默,純粹邀請名人共同參 與討論,現場沒有觀眾也沒有 call-in 觀眾,以「討論議題」及「觀眾參與」區分 二者差異。 另外,也有研究認為「新聞性談話性節目」意義近似以政治時事及公共利益 相關的議題為主的「政論節目」,也有研究認為政論節目也可稱之為「叩應談話 性節目」或「新聞談話性節目」(邱一峰,2008)。. 26.

(27) 本研究認為,廣義來看,本研究認為台灣的新聞性談話節目普遍的特色,是 節目具有談話內容,每天(星期一至星期日)邀請四至六位來賓上節目,討論和 新聞時事有關的議題,據此都可以視為新聞性談話節目。然而,隨著這類節目競 爭愈來愈激烈,出現來賓商品化(林富美,2006;彭后諦,2006;胡幼偉,2011)、 內容商業化的轉變(林玲瑩、謝懿安,2013 年 5 月 2 日;黃創夏,2011)。. 參、近年轉變. 政 治 大 Jones(2005)曾指出,由於美國社會政治、文化,經濟及科技的改變,促成 立. 「資訊娛樂化」,也使得談話節目朝向娛樂化的方向發展。美國談話節目【每日. ‧ 國. 學. 秀】(The Daily Show)穩據收視龍頭多年,且節目更於歷屆黃金時段艾美獎. ‧. (Primetime Emmy Awards)屢屢榮獲「最佳綜藝音樂喜劇類節目」、主持人約翰. y. Nat. 史都華(Jon Stewart)亦拿下「最佳編劇獎」 ,但【每日秀】卻是美國大學生搜尋. er. io. sit. 新聞資訊的重要管道之一(關棋,2013 年 3 月)。因此新聞性談話節目新聞和娛 樂的界線愈來愈難區分,內容迴旋在公共事務和流行文化(pop culture)之間,. al. n. v i n 以【每日秀】以嘲諷的方式討論新聞時事,以爭議性的內容吸引大眾注意 Ch engchi U. (eye-catching content) ,成為喜劇與新聞混雜的文體。當傳統的新聞無法引人注 目,【每日秀】在嚴肅的政治評論中在添加了戲謔的成分,帶來歡樂、取悅、娛 樂觀眾,甚至也將假新聞(fake news)搬上檯面(Baym, 2005) 。而台灣的新聞性 談話節目,也面臨到同樣轉型挑戰(陳亭均,2013 年 3 月 13 日;闕志儒,2013 年 3 月 20 日;關棋,2013 年 3 月;洪綾襄,2013 年 4 月)。 新聞性談話節目出現新類型,其中受人矚目的包括在 2010 年,年代新聞台 因應五都選舉而開設的【新聞面對面】,不採過去新聞性談話節目常用的 call-in 單元,而採取預錄模式,學者鈕則勳即認為如此捨棄政治立場較鮮明者,反而能 27.

(28) 更顯中立;此外,該節目首創媒體提問團與來賓互動,並且盡量平衡來賓的立場, 跳脫傳統談話節目的框架,在非藍即綠的政論節目版圖中,試圖吸引中間選民; 談論議題多元,以新聞和政治為主,但也談論日本 311 大地震、健保甚至生態異 象等,節目傾向以議題為導向,甚過講求政治立場,在非藍即綠的新聞性談話節 目中,獨樹一格。(趙佳美,2012 年 1 月 19 日;鄭淳予,2012 年 6 月 7 日)。 另一種類型,即是東森新聞台【關鍵時刻】 。 【關鍵時刻】開播之初,討論的 議題仍以新聞事件為主,而來賓是即針對新聞事件發表評論,在當時並未引起太 多注意。在競爭激烈的新聞性談話節目中,【關鍵時刻】尋求轉變,除政治、經. 政 治 大 奇異新聞、人情趣味故事、以及一些荒誕的元素,但也會關注公共領域中具有新 立. 濟議題也談不可思議的神祕事件,節目議題多元、無所不談,偏向軟性新聞、多. ‧ 國. 學. 聞價值的議題。. 主持人劉寶傑講話條理分明的主持風格吸引不同族群的觀眾,他經常點名來. ‧. 賓發言「西屏,你說說看」的口頭禪,也成為大家模仿的用語(趙佳美,2012. y. Nat. sit. 年 1 月 19 日)。【關鍵時刻】不採用 call-in 單元,以節目預錄方式,在正式播出. n. al. er. io. 前需再經過後續剪輯、製作;特別的是,【關鍵時刻】邀請的來賓非訴求藍綠立. i n U. v. 場的平衡,而是以新聞工作者為主形成固定班底,如馬西屏、黃敬平、劉燦榮、. Ch. engchi. 黃創夏等人,這些熟習節目操作模式的固定班底透過肢體動作或聲音語調,增加 敘事張力,節目來賓並非講求觀點而是「表現」 (王雨晴,2012 年 6 月 21 日) , 【關 鍵時刻】的製作單位得以省去耗費找學者專家的時間,專心投入節目安排(張子 豪,2011 年)。經常參與節目的來賓,除了相關知識外、也需具備口才辨給、臨 場反應及個人風格等必要條件,製作單位也會根據來賓表現反應在收視率的結果, 做為邀約來賓的依據;另一方面,來賓也為了維持節目進行的熱度以及迎合觀眾 的收視興趣,透過爆料或是揭露內幕等方式吸引觀眾注意,或是配合製作單位給 的指令以迎合觀眾的需求;也就是說,新聞性談話節目出現固定班底,一切是為 了維持收視率、吸引觀眾(彭后諦,2006;胡幼偉,2011)。 28.

(29) 由於【關鍵時刻】至今收視居高不下,不少新聞性談話節目改以類似內容、 來賓陣容與敘事方式製播。中天新聞台模仿【關鍵時刻】 ,於 2010 年 6 月製播【關 鍵報告】 ,主持人張心宇亦坦言會側錄【關鍵時刻】 ,分析其節目優缺點(朱梅芳, 2010 年 6 月 12 日) ;接著中天新聞台又於 2012 年 6 月推出【新聞龍捲風】 ,節目 號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探討「不可思議的事件,難以科學解答的話題」。 而民視新聞台 2012 年 12 月開播的【挑戰新聞】官方網站即表明節目宗旨「追蹤 時事、寰宇搜奇、上山下海、挑戰知識」;東森新聞台除周一至五播出的【關鍵 時刻】,又於 2012 年 9 月製播【關鍵 51 區】於每周六、日播出,宗旨是「掌握. 政 治 大 個類似型態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包含【關鍵時刻】 、 【關鍵 51 區】 、 【新聞龍捲風】 立 最即時的新聞萬象」 ,研究者觀察 2013 年 6 月之播出節目,晚間黃間時段共有四. 以及【挑戰新聞】。. ‧ 國. 學. 綜合上述,可發現台灣晚間時段的新聞性談話節目風格殊異,可以分為兩大. ‧. 類型:一種是以公共政策和政治議題為主,主要用不同觀點來進行辯論,例如. sit. y. Nat. 【2100 全民開講】、【新台灣加油】,另一種以「內幕揭私」與「新聞事件」相關. al. er. io. 的八卦、懸疑、奇異景觀為主,例如【關鍵時刻】、【新聞龍捲風】。強調娛樂的. v. n. 現象,背後動機就是為了收視率和廣告收益,學者 Davis(1997)即認為,電子. Ch. engchi. 媒體中的民粹,還是會向商業及娛樂目的低頭。. i n U. 第二節 談話性節目的公共與娛樂. 壹、何謂談話性節目. 談話性節目主要發源於美國,五○年代之際,美國各大電視網在各晨間及午 間時段的節目製作,其主題繁多,包括每日新聞提要、氣象報告與時事訪談等。 29.

(30) 而來賓的組成使談話性節目得以對話,談話性節目除了以訪談為主要呈現之外, 不管是娛樂性或知識性的談話節目,尚具備優秀訪談的能力,而成功與否端看主 持人的表現,他必須「能言善道又善於傾聽他人談話」(Matelski, 1996∕邱紫穎 譯,1997,頁 21-36)。 然而,何謂談話節目眾說紛紜,簡而言之,談話性節目即是透過訪談方式, 提供觀眾各種資訊的節目類型,但一般而言,只要在節目中具有「談話內容」者 均可稱之(楊意菁,2002),又依播出時段、節目主題、節目型式等可區分為多 種類型。. 政 治 大. 以美國為例,談話節目的型態依節目播出時段可分成三種(楊意菁,2002):. 立. (一) 日間談話節目:以女性為主要觀賞,包含了現場觀眾的參與,來賓未必. ‧ 國. 學. 是名人但和話題相關,有時也接聽觀眾 Call–in。如【歐普拉秀】,走溫. ‧. 馨催淚路線,個人魅力加上製作嚴謹,使其為最典型的代表。其他的日. y. Nat. 間談話節目多半走聳動路線,找爭議性話題,用灑狗血的方式呈現,也. er. io. al. sit. 被稱為「垃圾脫口秀」。. v. n. (二) 晚間新聞性談話節目:主要是主持人和來賓針對新聞事件進行訪談,再. Ch. engchi. i n U. 接觀眾 Call-in 相互討論,屬於比較嚴肅、知性的節目,以【賴瑞金現場 秀】為代表。 (三) 深夜談話節目:集綜藝娛樂之大成,主持人的訪談詼諧有趣。以傑雷諾 (Jay Leno)的【傑哥戽斗秀】(The Tonight Show with Jay Leno)、大衛萊 特曼(David Letterman)的【午夜漫談】(The Late Show)為代表。 Himmelstein(1984, pp. 284-300)依節目主題將談話節目區分為五大類:(一) 以娛樂名人之生活瑣事為主的綜藝談話節目(entertainer celebrity talk variety) ;(二) 深入名人內心世界的專訪節目(visit to the famous);(三)以議題為導向的圓桌論. 30.

(31) 壇型談話節目(long form round table) ;(四)以性別訴求的談話節目(sex talk form); (五)以素人或奇聞軼事為主題,使之呈現於觀眾前接受審問的談話節目(video talk trial)。 若依型態又可區分為:(一)個人形式談話節目(personality type),主要基於 二元的對話;(二)議題形式談話節目(issue type) ,重點在於團體討論(Carbaugh, 1988;轉引自 Livingstone & Lunt, 1994, p.38)。 Matelski 依類型(1996∕邱紫穎譯,1997,頁 21-36)區分為:(一)晨間節目, 如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今天】(The Today Show)、美國廣播公司(ABC). 政 治 大. 【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介紹烹飪、家事問題、社區事務、當地. 立. 娛樂活動等內容,穿插新聞與氣象,兼具娛樂與教育。(二)談話/綜藝節目,例. ‧ 國. 學. 如前一節曾提及的 NBC【會見新聞界】 (Meet the Press) 、CBS【面對國家】 (Face the Nation) ,以公眾事務討論為主;六○至七○年代這一段期間重要的談話節目,. ‧. 如【菲爾‧唐納修秀】 (The Phil Donahue Show) 、 【邁克‧道格拉斯秀】 (The Mike. y. Nat. sit. Douglas Show) ,在周間播出,以報導當地事務和討論在的事件為主,八○中期出. n. al. er. io. 現【歐普拉秀】 (The Oprah Show) 、 【傑拉多秀】 (Geraldo) 、 【莫頓‧道尼秀】 (The. i n U. v. Morton Downey Show) ,強調感性,不側重知性。(三)新聞雜誌型節目或娛樂新聞. Ch. engchi. 性節目,如【時事】(A Current Affair)、【內幕消息】(Inside Edition),專門報導 軟性新聞、節奏明快、玩弄科技花樣,甚至選擇較為聳動的新聞題材,這樣以娛 樂為取向的新聞性節目一時蔚為熱潮。 綜合上述可知,國外的談話節目的分類沒有絕對的標準可依循,而其中具有 吸引力的地方,為主持人的知名度與風格,其次為節目內容,除了時段差異、內 容有硬有軟,最重要的是不脫商業考量。. 31.

(32) 貳、談話性節目的公共性. 哈伯瑪斯追溯西方公共領域變遷的歷史,提出「公共領域」的概念。他指出, 公共領域源起於十七、十八世紀初期出現於歐洲地區的布爾喬亞公共領域,由咖 啡店和沙龍文學的討論而興起,由布爾喬亞、貴族階級、知識分子的男性成員所 組成,哈伯瑪斯將這種模式視為政治公共領域的一種理想模型,人們會透過公共 領域對抗公共威權領域,並且針對基本上屬於私人性、卻兼具被公眾性的治理規 則進行辯論(Habermas, 1989)。. 政 治 大. 哈伯瑪斯(1989;轉引自 Lunt & Stenner, 2005)認為公共領域應符合幾項基. 立. 本條件:公共領域中應進行充分的溝通討論,即是每個人自主發言的權利,且有. ‧ 國. 學. 平等的發言機會,而在公共領域中討論議題以社會、經濟和政治為主,在公共領 域中形成公共意見和進行理性批判的論述,將私人的意見轉變為公眾的意見,使. ‧. 民意具有公共性(publicness) ;而在歷史的考察中, 「公」與「私」的界線從來就. y. Nat. sit. 不是固定不變的,公共性亦可存在於私人事務的領域,相對於主流公共領域存在. er. io. 的對抗性公共領域,同樣也應該被視為關注的對象(Fraser, 1990, 1992)。. al. n. v i n 然而,由於現代性的過度發展,使得個人主體地位過度膨脹,人類唯我獨尊 Ch engchi U. 的傲慢帶來諸多風險,尤其是今日西方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的社會, 「工具理性」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過度膨脹,凌駕於目的理性和價值理性,產生「意義失 落」及「自由失落」的異化(alienation)現象,致使人類喪失自主和反省之能力, 極可能陷入恣意及武斷之中。因此,哈伯瑪斯主張一套以「公共性」為核心的現 代性方案,藉由落實「溝通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打通生活世界被工 具理性、科技理性割裂的狀況,尋求一種普遍的共識,使社會能重新協調而消除 危機。. 32.

(33) 「溝通理性」試圖從語言的規範中創造一種「理想言說情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 ,以追尋理性溝通和互相了解的共識,而共識必須奠基於四項有效性宣 稱(validity claim) (張錦華,1997;黃瑞祺,1998;曾慶豹,1998;夏家安,2003; 黃楷元,2006): 1. 可理解性宣稱(comprehensibility claim):言詞的意義是可以理解的,說 話者選擇一種能被他人理解的表達,以便說話者和聆聽者能夠獲得正確 的相互理解。 2. 真理宣稱(truth claim):進行討論者彼此都假設對方所言為真,也就是. 政 治 大. 言說者所表達的必須是真實存在的命題,或提供的陳述必須是真實的,. 立. 以便聆聽者才能與言說者共享知識。. ‧ 國. 學. 3. 真誠宣稱(truthfulness claim) :溝通者言論的內容是真誠的,說話者表達. ‧. 的意向須是真誠可靠,如此才可獲得聆聽者對於說話者的信任。. sit. y. Nat. 4. 正當性宣稱(rightness claim) :言論內容是合理且正當,並且具有邏輯性,. al. er. io. 也就是說說話者必須同意他們所確立有關言談行動的規範性背景,進而. v. n. 使聆聽者能夠認同。也就是說說話者必須同意他們所確立有關言談行動. Ch. engchi. 的規範性背景,進而使聆聽者能夠認同。. i n U. 哈伯瑪斯認為溝通的主要過程,便是參與者在符合這四項有效性宣稱的前提 下,理性地運用論證(argument)的方式,也就是人在具體的社會情境之下運用 語句的行為,來說服他人,讓他人認同自己的觀點,參與者舉出證據並加以說明、 批判甚至是辯護,從而達成討論內容和自我反省的逐步深化,參與者透過詰問、 質疑後再討論再質疑,如此循環的歷程形成眾人認可的「合理共識」,哈伯瑪斯 即稱論證為創造共識(consensus-producing force)的力量。. 33.

(34) 對於「理想的言說情境」 ,哈伯瑪斯提出「一般性的對稱要求」(general symmetry requirement )的概念,來說明言談者與聆聽者都應有相等機會來選擇與運用言談 行動,才能夠排除溝通結構內外的限制,這個一般性要求對四類言辭行動各有不 同的涵義(Habermas, 1984; 轉引自黃楷元,2006,頁 21-22): 1.. 所有潛在之參與者必須有相等的機會,來使用溝通的言說行動,以 便能隨時引發理性的討論,並使討論持續下去。. 2.. 所有潛在之參與者必須有相等的機會,使用「指述的言辭行動」 (constative speech acts) ,即質疑、支持、反駁、說明、解釋或辯解,. 政 治 大. 沒有任何意見能免於受檢討或批評。. 立. 理性討論的參與者必須有相等的機會,使用「表意的言辭行動」. 學. ‧ 國. 3.. (expressive speech acts) ,自由表達自己的態度、情緒、意向等,使. 理性討論之參與者必須有相等的機會,來使用「規約的言辭行動」. sit. y. Nat. 4.. ‧. 得溝通得以在誠信互助、互相瞭解的形況下進行。. al. er. io. (lregulative speech acts) ,如命令、反對、允許、禁止等,以便排除. v. n. 只對單方面有約束力的規範,亦即排除特權。. Ch. engchi. i n U. 而在現實生活中,理想的說話情境只是一個內在根植於人類溝通行動中的預 設,哈伯瑪斯對於理想溝通情境提出一段說明(Habermas, 1984; 轉引自黃楷元, 2006,頁 22):. 理想的言說情境既不是一種經驗現象,也不完全是一種觀念建構, 而是我們在參與理性討論之際不可或缺的相互假定,此一假定可能是 (但不必然是)違背事實,但即使是違背事實,它在溝通過程的運用 上,仍然是有一個作用的幻構(operatively effective fiction)。 34.

(35) 理想的言說情境代表人類的一種期望、一種預示(prefiguration)。 此預示本身就足以保證我們能夠將實際上所達成的共識和合理之共識 的要求關聯在一起;同時,理想的言說情境可以當作任何實際上所達 成之共識的一個判準。. 「理想言說情境」固然難以獲致,但哈伯瑪斯提出的概念讓人們可以依據溝 通理性的有效性聲稱檢視一個溝通情境是否能免於外力的干預扭曲,對於溝通情 境或公共領域的建構,亦有遵循的依據。. 政 治 大 由公共領域的定義及溝通理性的概念可知,哈伯瑪斯所認為的「公共性」包 立. 含公眾理性與批判的辯證,公共領域的參與者遵循一個理性的程序,以論證的方. ‧ 國. 學. 式追求對規範的共識。楊意菁(2002)的研究亦指出,談話性節目的「公共性」. ‧. 包含公共辯論或意見形成的理性內容,形式上必須反映溝通理性與批判,更重要. y. Nat. 是呈現公眾的集體意識在社會脈絡下的意涵,也就是談話性節目理想上集結了多. n. al. er. io. 程。. sit. 數的意見,對話及辯論的過程即是思考議題從私人層面的提升到公共事務的過. Ch. engchi. i n U. v. 將哈伯瑪斯的溝通理性對應到民主政治,是希望公民與公民間、公民與國家 間能透過自由平等的參與者共同進行理性溝通,並藉由公共領域的審議程序形成 共識,並成為公共政策和社會行動的依據,其模式勾勒出審議式民主的初步理論 架構,也就是說哈伯瑪斯認為的民主程序,是制度化的論述與協商過程,藉由各 種形式的溝通而使得依循程序所達成的決策具有正當性,因此,民主和民主化的 概念其實是蘊含在溝通行動當中的(Habermas, 1976∕林朝成、沈力譯,1990,頁 38) 。 從審議式民主典範來看,新聞性談話節目做為一個公共論壇的平台,應是反 映公眾互動以及理性思辯的公共領域(楊意菁,2002,頁 253) ,學者 Shattuc(1997) 35.

(36) 即認為談話性節目可提供一個表達多元意見的公共論壇,而 Livingstone & Lunt (1994)認為,談話性節目是反對者的公共領域,強調可以表達參與者有趣的觀 點,期望妥協而非達成共識, Gamson(1998)則認為,談話性節目具有公共領 域的潛力,他以民主化文化觀點來看,認為傳統被排拒在公共討論之外的人群, 無論是因為性別、經濟地位、物理能力或族群被邊緣化的人,談話性節目都可以 成為平台,可讓這些人參與公眾的對話。也就是說,談話性節目提供不同意見發 聲管道,透過理性溝通的過程,有其發揮公共領域的價值。 哈伯瑪斯認為理想的參與環境應透過理性和批判討論而形成共識,但機構和. 政 治 大 眾及商業利益操控的場域,許多活動經過政治人物和商業機構有意的操作,刻意 立. 個人利益造成公共討論過程的汙染,商業化的大眾媒介興起提供政治人物操弄大. ‧ 國. 學. 經營民意、製造共識,表面是公共利益外衣,裡子是商業利益和政治算計。一旦 公共性被透過透過理性的過程而被宰制,公共領域就被納入政治場域及商業機制. ‧. 所掌控,公眾轉變為消費者、政治人物轉變為媒體明星(Stevenson, 2002∕趙偉. sit. y. Nat. 妏、陳晏茵、陳秉逵譯,2009) 。. n. al. er. io. 檢視台灣的新聞性談話節目,歷經二十年的發展,過去以選舉和衝突為主,. i n U. v. 公共政策較少,過度關注政治議題而忽略其他議題討論的空間,甚至以偏頗、衝. Ch. engchi. 突、對立的方式表現政治議題,節目的討論缺乏深度及理性(楊意菁,2004); 近年則呈現出「主導議題,不再只是跟隨新聞時事」的特性,新聞性談話節目設 定議題,主導對新聞事件的詮釋(黃莉雅,2007),節目各自選擇立場,託辭自 有市場機制可制衡(滿昱綸,2005),新聞性談話節目本是一個「公共領域」卻 演變累積名聲、掩護政治立場的場域,公共領域的議題設定,透過虛擬的傳播近 用權力化成真實的政治動員(黃創夏,2011)。.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