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 解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社會 解析"

Copied!
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2

學測

社會考科

公民:臺南一中/廖翠雰 老師 歷史:中和高中/黃錦綾 老師 地理:名  師/林 菲 老師 NO.00847 *91000123 發行人/陳炳亨 總召集/周耀琨 總編輯/蔣海燕 主 編/陳俊龍 校 對/蔡宛如、魏素英 出 版/民國一○二年二月 發行所/7 0 2 4 8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7 0 2 5 2臺南市新忠路 8 - 1 號 電 話/(06)2619621#314 E - mail/periodical@hanlin.com.tw 【試題‧答案】依據大考中心公布內容

(2)

學科能力測驗

試題分析

社會考科

公民科

臺南一中 / 廖翠雰 老師

前言 今年的學測是 99 課綱第一次上場應試,在考前各界就預測公民將大量時事入題、考 題呈現中偏易趨勢。果然在 1 月 27 日登場的學測社會考科,公民成為考生最容易拿分的 科目,就試題整體而言,屬於中偏易的題型,考生只要有念書,看清楚題意就能輕易獲得 高分;有一部分的純記憶題、沒有特別刁鑽的難題、沒有超出課本範圍的題目、經濟學部 分略難,是一份四平八穩的題目,唯一的缺點是第 19 題出現兩個答案,這部分其實在闈 場裡進行試題審閱的高中老師、大考中心研究員與試考生就應通知命題教授進行修改,以 增加整份試題的完整性、減少日後的爭議性。

102 年學測之公民分析 1 各小題之屬性分析 題號 出處 測驗目標 相關時事 難易度 題型 新教材 1 B1L8 多元文化與異文化 外國明星來台演出 易 單題 2 B1L3 人權是普世價值 易 單題 是 3 B1L6 媒體資訊的生產 美國擊斃中東恐怖份子 易 單題 4 B1L4 公民團體的倡議 都更、政府肅貪、性工作除罪化、失業 中 單題 是 5 B1L1 米德的主我與客我 易 單題、 記憶題 6 B1L5 志願結社的內容 中 單題 7 B2L6 我國的選舉制度 總統、直轄市長、縣市 議員、立委的選舉 易 單題 8 B2L4 政策合法化 石化產業、元宵節、萊 克多巴胺 易 單題 9 B2L8 我國的大陸政策 中 單題、記憶題 10 B2L3 國會席次與聯合內閣 中 單題、表格資料研判題 11 B3L8 檢察官的職權 貪瀆弊案 易 單題 12 B3L6 私法自治原則 難 單題 13 B3L8 聲請釋憲的資格 審理案件中的法官聲請 釋憲 難 單題 14 B3L6 民法的繼承原則 中 單題

(3)

學科能力測驗

試題分析

15 B4L2 市場均衡下的供需原 則 兩岸直航班機 中 單題、表格 資料研判題 16 B4L2 價格上限管制 難 單題 17 B4L3 全球化貿易 公平貿易下的可可 易 單題 18 B4L4 國民所得的指標 難 單題 19 B4L5 外部效果的影響 網拍、高速公路依里程收費 中 單題 20 B4L6 公共財 悠遊卡 中 單題 21 B2L1 國家的構成要素 中 題組 22 B2L2 民主政治 中 題組 23 B3L6 消費者保護法 塑化劑 易 題組 24 B3L7 罪刑法定主義 塑化劑 中 題組 2 101 與 102 年學測之比較 冊別 101年學測 102年學測 題數 測驗內容與課別 題數 測驗內容與課別 第一冊 自我、 社會與 文化 5 年輕人不結婚的理由(L2)、 社區營造(99課綱無此內容)、 性別不平等(L2)、 公共利益的難題搭便車(L4)、 原住民族基本法與多元文化(L8) 6 米德的主我與客我(L1)、 人權是普世價值(L3)、 公民團體的倡議(L4)、 志願結社的內容(L5)、 媒體資訊的生產(L6)、 多元文化與異文化(L8) 第二冊 政治與 民主 7 奢侈稅與正義(L1) 、 非民主國家的區分(L2)、 地方自治條例與地方分權(L3)、 政策對結婚意願的順服(L4)、 內閣制下的政黨政治體系(L5)、 我國的公民投票(L6)、 兩岸關係下我國的領土現狀(L8) 6 國家的構成要素(L1)、 民主政治(L2)、 國會席次與聯合內閣(L3)、 政策合法化(L4)、 我國的選舉制度(L6)、 我國的大陸政策(L8) 第三冊 道德與 法律規 範 6 言論自由權(L4)、 警 員 值 勤 警 員 值 勤 時 時 的 比 例 原 則 (L5)、 警察值勤的權限(L5)、 未成年者的行為能力與事例(L6) 、 刑事案件的分析(L7)、 現行犯被捕後的刑事訴訟程序(L7) 6 消費者保護法(L6)、 私法自治原則(L6)、 民法的繼承原則(L6)、 罪刑法定主義(L7)、 檢察官的職權(L8)、 聲請釋憲的資格(L8) 第四冊 經濟與 永續發 展 6 青春是有限的資源(L1) 、 奢侈稅對豪宅市場的影響(L2)、 進口限制對國片票房的影響(L3)、 生產要素(L4)、 包裝水產生的碳與溫室效應(L4L5)、 工廠爆炸造成的外部成本(L5) 6 市場均衡下的供需原則(L2) 、價格上限管制(L2)、 全球化貿易(L3)、 國民所得的指標(L4)、 外部效果的影響(L5)、 公共財(L6)

(4)

綜合分析 1 102 年學測考生適用 99 課綱,第二冊為政治學、第三冊為法律學;101 年學測考生 適用 95 暫綱,第二冊為法律學、第三冊為政治學 2 試題在各冊的分配上,呈現平均分配的現象,各冊均為6題。在各冊各章的試題分 配上,出現明顯的偏頗現象,第一冊出題較為平均,除了第二章人際關係與分際、 第七章文化與位階沒出題外,其餘各章均有出題;第二冊則出題較為平均,除了第 五章政治意志的形成、第七章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沒出題外,其餘各章均有出題; 第三冊依照往例仍明顯偏重在民法的內容,共出了三題,占第三冊出題數的 50%, 刻意偏略第 1-4 章的內容;第四冊明顯強調國內市場供需的均衡,僅第一章未出 題。 3 在 24 題中,有 20 題單題,兩組 2 題的題組題,其中表格資料研判題有 2 題;沒有 直條圖題、折線圖題;題型顯得較為單純化。 4 在難易度上,屬於中偏易的題目,除經濟學較難外,其他題目均容易解題。 5 時事題廣泛散布題幹、選項當中,充分讓公民課程與時事作緊密地結合出題,時事 入題的題目有第 1、3、4、7、8、11、13、15、17、19、23、24 題,共 12 題,因此 有一半的試題與時事有關。 6 出現純記憶性的題目,為第 5、9 題;其中第 9 題為兩岸關係,在 98 年學測時也考 了一題純記憶的兩岸關係題目 7 在第四冊經濟與永續發展,題目呈現較難的趨勢,採主題式的混合命題方式。一題 單題在四個選項上呈現四個經濟學概念,算是統整性高的題目;考供需、市場均 衡、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卻未在題目上出現圖表,而是考生必須自行繪製供 需圖來分析試題,算是難度較高的題目。 8 與歷屆試題多有重複,第 5 題的米德的自我理論已第三次出現在學測中,前兩次分 別為 100、98 年學測,平均兩年出一次米德的自我理論;第 1 題的多元文化已連續 出現在近 3 年的學測題中;第 7 題的總統選舉制度,出現在 100 年的指考題;第 10 題的聯合內閣,與 100 年的學測題相似;第 15 題的機票票價,則是民國 91 年國中 基測題的進階版;第 23 題在消費者保護法,同樣出現在 99、98 的學測。 9 99 年課綱增加許多新內容,卻僅出現人權議題;最受外界矚目的成年禮、文化位 階、道德理論、行政訴訟審級,均未入題;可視為明年學測的重點出題熱區。

結論 24 題公民與社會的學測題,平均分配在各冊,題目與時事作緊密結合,在經濟學出 現統整性題目,對考生而言,是一份中間偏易的題目。對 99 年課綱第一次上場應試,這 是一份安全不易受批評的考題;因此預測今年的公民與社會科指考,將會加深難度、深度 鑑別度,有意指考的高三考生,宜再加強解題能力、時事閱讀等。 F

(5)

歷史科

中和高中 / 黃錦綾 老師 壹、前 言 102 年的學科能力測驗是九五課綱歷史實施後的第五屆考試,去年的 101 年學測在出 題方面,各冊分布相當均勻,考題也算難易適中,並無太大爭議。今年的學測題目在冊數 出題比例、題型分布、考試重點等方面,是否能延續 101 年學測的走向,或是另有特色? 以下分析將從這三方面來作分項說明。 貳、102 年學測考題分析

考題冊別分析 ※九五暫綱民國 98 ∼ 101 年歷年學測題目各冊分布表: 表一 98 年學測各冊考題分布 冊 數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數 題 5 8 7 4 分 配 10 16 14 8 表二 99 年學測各冊考題分布 冊 數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數 題 6 7 5 6 分 配 12 14 10 12 表三 100 年學測各冊考題分布 冊 數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數 題 7 9 4 4 分 配 14 18 8 8 表四 101 年學測各冊考題分布 冊 數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數 題 6 6 6 6 分 配 12 12 12 12 表五 102 年學測各冊考題分布 冊 數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數 題 5 9 5 5 分 配 10 18 10 10 從以上五屆學測考題分布可以看出,歷年考題都以第二冊為主,僅 101 年學測考題分 布較為均勻,四冊比例一致。但 102 年學測考題又回歸以往的特色,而且第二冊所占考題 高達 9 題,與 100 年學測同為歷年所占出題比例最高,可見第二冊的重要性。但與其他冊 相比,第二冊出題比例略嫌偏高,使得其它冊數所出題目較為不足,可見出題力求均勻不 偏重某冊,應是日後學測可以改善的方向。

(6)

若從考題領域分布來看,臺灣史領域占 10 分,中國史領域占 18 分,世界史領域占 20 分,則更呈現臺灣史出題比例較低的現象。在歷年學測中也僅有 98 年學測臺灣史領域 與今年所占分數相同,臺灣史部分的出題比例略嫌不足,希望未來能有所調整。

考試題型分析 學測考題題型主要分為史料題、情境題、簡述題、圖表題與地圖題,今年的學測題型 以簡述題為最多,共有 10 題。情境題與史料題次之,分別有 7 題與 6 題,圖表題僅有一 題,而地圖題則是未出題。其中史料題又多與簡述題結合,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相當重 要。今年學測題目之內容均以白話文方式敘述,不會造成判讀障礙,學生應能充分理解考 題內容。題幹大多長短適中,以四行以內為主,僅 26、38 兩題題幹為五行,所以考生應 能從容作答。但考生判斷時仍須抓緊關鍵字詞方能正確作答,因為單憑記憶片段知識便能 作答之題目並不多,敘述方式靈活,學生需加強分析與整合能力,才能不受誤導,選出正 確的答案。除此之外,今年考題中的圖表題與地圖題所占比例偏低,簡述題最多,考題題 型變化略嫌不足。

考試重點分析 整體而言,整份考題都能貫徹「略古詳今」之原則,不考細瑣年代,反映時代主要特 色,要求考生深入思考並掌握重大概念。以考題內容來看,注重重要史事特色與時代背景 認知,思想、軍事、政治制度皆較少涉及,亦不強調綜合比較。學生學習時應專注於認識 個別時代發展要點,不必刻意死記細節,但略有缺陷的是,某些題目選項略嫌細瑣,雖非 正確答案,卻容易讓學生在作答時備感挫折,或因此認為需要記憶大量歷史知識方能迅速 做出正確判斷。例如第 25 題的選項B以色列勝埃及的六日戰爭,雖然不是本題的答案選 項,但由於以阿衝突在九五課綱中僅提及需要介紹,而各版本的內容敘述精細程度並不一 致,出現在選項中容易使對此戰爭不夠熟悉的學生難以判斷,更有可能影響教師在日後教 學時趨於刻意提示史事細節或大量補充相關細瑣史事,似乎與測驗目標相悖。又如第27題 的A諾曼人入侵,亦非多數版本皆有提及之細節,學生對此事所造成之影響可能亦不夠熟 悉。雖說都非答案選項,影響判斷的程度不大,但在出題時應能設計其它選項代替。若是 期待測驗能考出學生的理解力與判斷力,而非記憶大量歷史知識細節的能力,這類選項應 盡量避免出現。另外,第 39 題考明代廷杖,但與廷杖相關的考題自國中開始就相當多, 學生對此概念已十分熟悉。且選項僅需判別朝代,對考生來說鑑別度略嫌不足。本次測驗 歷史科部分的難度約為中偏易,類似第 39 題這樣常見且不易鑑別學生程度的題目,若要 出題,希望能在選項上多作些調整。」 以考題內容而言,略有過於偏重現代之缺點。例如臺灣史考題皆集中於日治時代 3 題 與國民政府遷臺後 2 題,史前、荷據時期、鄭氏治臺與清領時期皆未出題,比重不夠均 衡。中國史考題亦有 5 題集中於清末與民初時期,皆有過於偏重現代歷史發展之現象。至 於世界史部分,則較無比重不均之問題。

(7)

參、結 語 綜合以上三點分析,102 年學測有以下幾項特色: 一、 考題分布較偏重於第二冊:第一冊有 5 題,第二冊有 9 題,第三冊與第四冊也都是 5 題,可以看出第二冊的比例確實較高。 二、 題型變化較少:今年的學測題型以簡述題為最多,情境題與史料題次之,圖表題僅有 一題,地圖題則是未出題,考題題型變化略嫌不足。 三、 不考細瑣年代,需掌握重要特色:整體而言,整份考題不考細瑣年代記憶,以反映時 代重要特色為主,要求考生深入思考並掌握重大概念。 四、 考題範圍「略古詳今」:臺灣史考題皆集中於日治與國民政府來臺後兩大時期,中國 史考題有 5 題集中於清末與民初時期,皆有過於偏重現代歷史發展之問題。 F

地理科

名師 / 林 菲 老師 今年是 99 課綱實施後的第一次學測,因為去年題目有點暖身的味道,所以今年考題 的方向和難度與去年大致相同,但學生要考高分仍不是太簡單,主要原因有二:一為圖表 題目多,且並非單純統計圖表的判讀,學生仍需配合地理基本知識來答題,而使學生判斷 時提高難度;另一個原因是生活經驗的題目多,和去年同樣有鼓勵學生走出戶外,印證所 學的目的,因此無法單靠背誦得高分。雖然此舉的評價正反兩極,但大考引導教學,並落 實從實地觀察中印證和學習的目的已十分明顯,這點作者是給予正面的評價。 整體而言,本試題題目靈活,兼具記憶、理解與生活化;但配分不夠平均,許多重要 單元並未出題,題目集中在少數單元中,是本試題不足的地方。

試題分布分析 1 依冊別分(以主要概念所在的主題歸類) 冊 別 題 號 題數(比重%) 冊 一 第 49、51、52、57、58、59 6(25%) 冊 二 第 55、67、68、69 4(17%) 冊 三 第 50、53、54、60、61 5(21%) 冊 四 第 56、62、63、64、65、66、70、71、72 9(37%) 2 依題型分(作答時必需參照所附資料) 冊 別 題 號 題數(比重%) 圖 地 51、53、55、56、61、70、71、72 8(33%) 圖 計 統 60 1(4%) 表 計 統 62、63、67、68、69 5(21%) 片 照 49、64、65、66 4(17%) 計 總 18(75%) 由上可知,雖然第四冊題數最多,一到三冊的出題比例差異不大,但其中隱含著配分

(8)

不均的問題。例如第二冊考出 4 題,但其中三題(67∼69 題)為第三級產業中觀光業的 題目,其它第二冊部分就只有考了 55 題高科技產業的區位變遷概念,其它較重要單元, 如第一級產業或人口的單元都沒有考題出現。第四冊比重明顯高於其它各冊,但第四冊 著重在臺灣的問題(64∼66 題及 70∼72 題),占了總題數的 1 4,而且不是光憑記憶就 可以回答的題目,需要生活的經驗積累。中國則以環境問題(南水北調)配合地理區的分 區,但終究還是統計表判讀,因此區域地理的題目考得不多,大多數題目作答時,仍需具 備第一二冊通論地理的基礎。 本次學測和去年不同的是回復到傳統圖多於表的題型,但圖表題比往年的比重高。去 年表多於圖,學生作答時,常會覺得統計表太抽象,今年以較具像的地圖來答題,降低了 難度。本次考題又出現了以非地景的照片型式(64∼66 題)傳達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概 念的題目。繼前年的指考第一題「樓房遷移」廣告,去年路標照片(70∼72 題),再次 出現這類生活化的題目。這種題目看似不難,但卻無從準備起,完全是生活經驗的累積。 以一個高中生而言,也許他們從小至今很少有機會離開自己平日的生活範圍,對地名的認 識有限,所以這類題目對他們有一定的難度。和去年路標題目相似的是四個公車分別分布 在台灣的四個區域,北中南東各取其一,並未造成獨厚哪些地區考生的疑慮。同樣的出題 精神,又再一次透露從實察中落實生活化的地理學(見翰林 102 學測新趨勢),這也是新 課綱在第二冊的「地理實察」和第四冊的「鄉土地理專題研究」的補充說明中強調的,建 議在寒暑假進行,將地理實察落實在生活中,而不只是知識的記憶。 本次學測地理科的另一個特點是新課綱中觀光的相關題目,又再一次大量出現,而且 這次的考題比起去年更深入(見翰林 102 學測新趨勢)。例如第 53 題考出日本的歷史發 展和文化遺產的結合,第 67∼69 題則結合自然資源和統計表推論,都比去年觀光的題目 更深入些。這也顯示未來觀光遊憩活動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此一趨勢不變,未來 觀光遊憩的相關考題依然會出現,只是內容會愈變愈多樣,從統計表的判讀到各區觀光資 源和條件的深入探討,都是未來出題的方向。因此注意未來文化遺產的歷史成因和自然遺 產的形塑因子,並分析人類對其應用,都是相關的重點,當然觀光的問題著重在歐洲、日 本以及澳紐三個課綱強調觀光業的單元為主。 「地理議題」雖是三年級的單元,但在一、二年級範圍將當今重要地理議題融入題目 中,也成了一個趨勢(見翰林 102 學測新趨勢)。本次考題第 56 題,即是繼去年 52、53 題北非沙漠地區國家的題目後,再一次關心非洲沙漠化的問題。 今年統計圖表所占比重相當高,這相當符合一綱多本的精神,摒棄「背多分」的記憶 背誦題目,但又不是只有圖表判讀,還需對地理知識有一定的基礎,這對測驗學生理解力 和用功程度有一定的幫助。今年的地圖比例高於統計表,可看出對基本的地理現象或區域 地理背景,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再配合圖表判讀,才能正確解題。

未來試題走向 1 強調落實地理實察的地理學:考題融入生活的照片(第 64∼66 題),從地理議題

(9)

到方位判斷(49 題),以鄉土地理的觀察為基礎,鼓勵老師將學生帶到戶外,落 實地理實察單元的教學,當然也鼓勵家長和學生多到戶外走走,多觀察,以增進地 理觀察描述能力。如此可使學生對自己成長的土地更熟悉,也可更進一步訓練學生 的地理學能力。地理實察和鄉土地理放在第二冊和第四冊的最後,無非是希望在學 完一個段落後,利用寒暑假走出戶外印證書本所學。 2 觀光遊憩的題目仍應持續關注:因應課綱在觀光部分增加的比重,也反映出觀光活 動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性,觀光資源的種類和區位及觀光活動的相關題目,都會持 續出現。本次考題和觀光直接相關的是 53 題和 67∼69 題,但比起去年的統計表 判讀,有更加深難度的趨勢。另外 64∼66 題的公車路線,同樣是鼓勵學生走出戶 外,在觀光活動的過程中,落實地理學的觀察。 3 圖表判讀能力的培養:將地表空間現象簡化,使其呈現系統化,是地理學研究的重 要使命。以地圖、統計圖表等方式表現的地理現象,在歷年的考試中都相當重要, 而且今年的比重更加重。如何正確地判讀簡化後的地理資料,是測驗學生學習地理 的重要方式。 4 時事仍應注意:雖然今年考題中,和去年一樣並未出現如歐債、天災等時事問題, 但是地理學對時事的關注仍相當重要。未來考題仍可能和當下地表空間發生的事件 相關,雖然在題目可能不會直接地敘述這些事件,但仍可能考出相關的空間分布、 自然環境、人文活動以及區域特性等問題。 F

(10)

學科能力測驗

試題解析

單選題(占 144 分) 說明: 第1題至第X題皆計分。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 選項,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 分;答錯、 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由於移民、移工和全球化潮流等因素,為現代社會帶來多元文化,使得國人與 異文化的接觸增加。下列哪一種作法最有助於改善國人對異文化所產生的刻板 印象? A某電視臺購買並播出外國的綜藝節目 B職棒聯盟邀請國外球隊來臺參與賽事 C臺灣某外商公司邀請國際巨星來臺演出 D國內外各大學締結姊妹校辦理學生交換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八章:多元文化社會與全球化 測驗目標 多元文化與異文化 解 析 國內外愈來愈多大學鼓勵學生出國交換,希望能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於是和外國大學締約或締結姊妹校,以「交換生」的方式,讓大學生在 學期間,以本校學生身分至國外大學修習一學期或一學年之課程,課程 結束後交換校將核發正式成績證明或修課證明給交換生。透過交換生計 畫,大學生可以實際體驗到異國生活及學習,有助於了解異文化、去除 對異文化的刻板印象、協助自我成長;在現代國際化的環境下,將加強 國際學習經驗,有助於未來在職場上的競爭力。A某電視臺購買並播出 外國的綜藝節目,由於以娛樂為主要目的,對於消除對異文化刻板印象 的功能不大,甚至還有可能加深刻板印象。B職棒聯盟邀請國外球隊來 臺參與賽事,由於是棒球賽程,觀賞球賽時的重點在於球技,因此對消 除對異文化刻板印象的功能不大。C臺灣某外商公司邀請國際巨星來臺 演出,屬於娛樂事業的演出,已具有通俗化,較難凸顯其背後代表的社 會文化,因此對消除對異文化刻板印象的功能不大。 難 易 度 易 臺南一中 / 廖翠雰 老師 中和高中 / 黃錦綾 老師 名  師 / 林 菲 老師

社會考科

(11)

學科能力測驗

試題解析

2 人權是普世價值,許多國家都在相關法律中明文保障。以下關於人權的敘述何 者正確? A 人權的實踐要考慮文化差異,有些國家的女性沒有投票權,這是文化差異, 和人權無關 B 學校規定不可以體罰,但家庭教育有體罰,且通常是為小孩好,故沒有侵犯 人權的疑慮 C 人權和公民權的範圍不同,來臺的外籍觀光客沒有公民權,但我國法律仍然 保障其人權 D 罪犯因為違反法律,而且往往對他人的人權造成侵害,因此國家不需要保障 罪犯的人權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三章:人與人權 測驗目標 人權是普世價值 解 析 人權是指「個人或群體因作為人類,而應享有的權利」,又稱為基本人 權。人權包含許多價值,以普世原則要求所有人應享有此基本權利。聯 合國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確立了維護和保障人權是普世基本道義 原則。各國政府透過憲法、法律、國際法等來保障人權。 A 人權的實踐沒有文化差異的問題,投票權是參政權的實踐內容,屬於 基本人權的範疇;因此有些國家的女性沒有投票權,是剝奪女性的投 票權,不是文化差異的問題 B 《教育基本法》第 8 條第 2 項:「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 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及霸凌 行為,造成身心之侵害。」因此規定學校不可以體罰;《民法》第 1085 條:「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若是父母的懲戒逾 越了必要範圍,仍有侵犯人權的疑慮,將受《刑法》與《家庭暴力防 治法》的規範 C 公民權是一種認同或身分的形式,使個人在政治社群中取得相關的社 會權利和義務,擁有該國籍的成年國民才有行使公民權的權利及義 務。人權則是普世價值,於世界各國旅遊時仍受保障,因此來臺的外 籍觀光客沒有我國的公民權,但是我國法律仍然保障其人權 D 人權是普世價值,罪犯必須接受法律制裁,但是其基本人權仍受國家 保護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30 頁第 2 題

(12)

3 甲報社報導:「策劃重大恐怖事件的中東恐怖組織領袖遭美國情報人員擊斃, 對美國威望的提升以及未來的全球戰略均有重大意義……」; 乙報社報導: 「恐怖攻擊事件發生時,美國曾譴責中東國家是暴力分子,現在自己卻以暗殺 的恐怖手段結束這位英雄的生命,令人遺憾……」。 針對上述報導,下列何者 是兩家報社對此事件做出迥異報導的最主要原因? A各家報社本就有其不同的立場 B為擴大自家報社的市場占有率 C為追求輿論的平衡而刻意不同 D所有報導向來都無法呈現真相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六章:媒體識讀 測驗目標 媒體資訊的生產 解 析 新聞資訊在產製過程中,必須經過許多專業人員的處理,扮演守門人的 角色,負責過濾、取捨訊息。而各家媒體兼具營利事業性質,因此其編 輯政策會有各自的屬性與立場,所以在下新聞標題時的切入角度就會有 差異。閱聽人必須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以多元思考批判角度來分析與 思辯從媒體接收到的訊息。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60 頁第 20 題 4 公共利益的推動,除了透過國家的公權力之外,也常經由公民團體的倡議。下 列哪個例子屬於公民團體的倡議活動範疇? A網民串聯集結在總統府前廣場,要求政府肅貪反汙 B有志人士組成妓權團體,遊說政府將性工作除罪化 C教授帶領一群學生,抗爭政府執行都市更新不公平 D學者連署在報紙刊登廣告,呼籲政府重視失業問題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四章:公共利益 測驗目標 公民團體的倡議活動 解 析 公民團體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目標、價值、社會凝聚力、組織性、非強 制,以達到團體目標而一起工作的人所組成的行動團體。公民團體通常 透過倡議來督促或監督政府制定公共利益相關法律或政策,倡議的方式 包括遊行、請願或陳情、廣告、舉辦相關活動、支持理念相同的候選人 參與公職選舉。選項中的網民、教授帶領一群學生、學者連署,都不具 備公民團體的屬性,但是其行動(遊行、請願或陳情、廣告)卻是公民 團體倡議活動的方式。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40 頁第 13 題

(13)

5 關於自我發展的相關理論中,美國社會學家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的論 點備受重視,特別是他提出自我是由主我(I)與客我(me)所構成的看法。 針對其理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因為主我的作用,個人習慣被動接受社會的規範 B因為客我的作用,個人常常會表現出客觀和衝動 C若個人的自我受主我的支配多一些,較具創造力 D若主我與客我能和諧互動,個人的自我才能成長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一章: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為公民 測驗目標 米德的主我與客我 解 析 米德的主我(I)與客我(Me)的主張如下: 定義 認為自我是由主我與客我所構成的;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 為,都是由主我與客我互動後所產生的;在主我與客我不斷的 對話中,學習發展出獨特的自我 特質 主我 屬於自我中主觀的部分,具有主動性、創造性、獨特 性、受社會限制小 客我 屬於自我中客觀的部分、被動性、符合社會期待、已 社會化、受社會限制大 運作 完整自我 主我與客我趨於一致,能接受社會期待且保有個人的 自由與獨特性 客我支配 主我 個人行為符合社會期待,而失去獨特性與創造性 主我支配 客我 個人行為具有獨特性與主觀性,較有創造力,行為不 受社會規範的限制 A 因為客我的作用,個人習慣被動接受社會的規範 B 因為客我的作用,個人會表現出客觀;因為主我的作用,個人會表現 出衝動 C 因主我較不受社會控制,因此若個人的自我受主我的支配多一些,較 具創造力 D 米德主張在主我與客我不斷的對話中,學習發展出獨特的自我;可以 說主我與客我之間通常是呈現相衝突,個人在衝突中的自我得以成長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11 頁第 5 題

(14)

6 志願結社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當代臺灣多元社會的特徵,透過志願結社,可以 形成關心公共事務的社會文化,這正是民主政治蓬勃發展的基礎。下列關於志 願結社的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為民間所發起,但並不包含與政治關係密切的政黨 B必須向政府正式立案登記,否則結社行為不具效力 C強調公民直接參與公共事務,對政府採取抗爭立場 D強調非營利的性質,但仍可採取企業性經營或活動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五章:公民社會的參與 測驗目標 志願結社的內容 解 析 志願結社是指個人基於興趣或理想,在自由意志及不受威脅的前提下, 與具有相同理念的他人組成團體,並以團體力量推展與追求共同的目標 與理念。 A 志願結社為民間所發起,依據《人民團體法》規定,可分為職業團 體、社會團體、政治團體,其中政治團體包含與政治關係密切的政黨 在內 B 志願結社不一定需要向政府正式立案登記,其結社行為仍具有效力; 但是完成立案的團體則享有法律保障的權利 C 志願結社強調公民直接參與公共事務,關注於各層面的公共事務,不 一定是對政府採取抗爭立場,也可以採取支持政府的立場 D 志願結社屬於非營利的性質,不以營利為目標,但仍可採取企業性經 營或活動來從事營利行為,以獲得團體所需的經費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47 頁第 3 題、第 49 頁第 13 題 7 選舉制度對於民主國家的政治制度與政府運作具有關鍵性之影響。根據我國現 行的選舉制度,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總統選舉採取兩輪投票制,故不會產生支持度未能過半的總統 B縣市升格為直轄市後,市長的選舉改採單一選區絕對多數決制 C縣市議員選舉採取複數選區制,名額較多能兼顧地方多元聲音 D立法委員選舉採取絕對多數決制,故能充分代表地方主流意見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六章:人民的參政 測驗目標 我國的選舉制度

(15)

解 析 我國的選舉制度如下: 公職人員類型 選舉制度 中央層級 國家元首 總統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 民意代表 立法委員 單一選區兩票制的並立制 (原住民立委採複數選區 相對多數制) 地方層級 行政首長 直轄市長、縣市長、 鄉鎮市長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 民意代表 直轄市議員、縣市議 員、鄉鎮市民代表 複數選區相對多數制 A 總統選舉採取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仍有可能產生支持度未能過半 的少數總統 B 縣市、直轄市縣市長的選舉,均採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C 複數選區制又稱為大選區,是指每一個選區可以選出兩個以上的當選 人,候選人依得票高低依序當選。因為名額較多,只要能擁有基本盤 的選票支持,就有機會當選,因此會產生多元背景的當選人,能兼顧 地方多元聲音 D 立法委員選舉採取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能代表地方主流意見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140 頁第 14 題、第 141 頁 第 24 題 8 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政策合法化乃是一項政策提案取得法定地位的過程,從 而使政策對社會產生拘束力並執行之。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最能代表政策合法化 的內涵? A地方政府針對石化產業投資案,完成設廠地點之環境影響報告 B苗栗縣經縣議會表決通過,同意由縣政府撥款舉辦元宵節燈會 C經濟部研擬提出「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據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D衛生署完成「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報告」,列入食品安全參考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四章:政府的運作 測驗目標 政策合法化 解 析 政策合法化是指行政部門將規劃方案,提交有權核准立法機關或行政機 關的首長的審核或通過,使政策具有合法性。政策規劃部門必須爭取民 眾、大眾傳播媒體、總統及國會議員的支持,使政策可以順利通過。 A 地方政府針對石化產業投資案,完成設廠地點之環境影響報告,屬於

(16)

政策規劃階段 B 苗栗縣經縣議會表決通過,同意由縣政府撥款舉辦元宵節燈會,縣議 會是地方立法機關,而同意撥款就是政策合法化 C 經濟部研擬提出「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據以促進經濟的發展,而推 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屬於政策規劃階段 D 衛生署完成「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報告」,列入食品安全參考,屬於 政策規劃階段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118 頁第 7 題、《學測週計 畫•公民與社會》第 70 頁第 18 題、第 74 頁第 37 題 9 我國大陸政策制定過程中,1980 年代蔣經國總統曾提出「三不」政策,2000 年 陳水扁總統曾表達「四不一沒有」的立場,2008 年馬英九總統就任後,也提出 「新三不」的兩岸政策。關於前述「三不」、「四不」與「新三不」這三個政 策或立場,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蔣總統的「三不」,已透露出其晚年企圖打破兩岸對立的現狀 B陳總統的「四不」,堅持兩岸「一邊一國」漢賊不兩立的立場 C馬總統的「新三不」,跟陳總統「四不」都有「不獨」的意涵 D「四不」與「三不」基本上一樣,僅多出了「不會宣布獨立」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八章: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 測驗目標 我國的大陸政策 解 析 A 1979 年蔣經國總統針對中國的三通四流,提出不接觸、不談判、不 妥協的「三不」政策,此階段的兩岸關係剛結束軍事衝突,進入和平 對峙時期;蔣經國於 1988 年逝世 B 2000 年陳水扁總統在就職典禮上發表的「四不一沒有」對中政策, 不宣布臺灣獨立、不變更國號、兩國論不入憲、不舉行統獨公民投 票、沒有廢除《國家統一綱領》與國家統一委員會的問題。2002 年 提出「一邊一國」主張,重申臺灣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是 「兩個互不隸屬、互不統治、互不管轄的國家。中華民國已經建立民 主體制,改變現狀必須經由民主程序取得人民的同意。」此階段兩岸 關係為民間交流時期,在軍事對峙時期才是漢賊不兩立的立場 C 2008年馬英九總統在就職典禮上發表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 新三不政策,追求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兩岸的和平;與 陳水扁總統不宣布臺灣獨立、不變更國號、兩國論不入憲、不舉行統 獨公民投票的「四不」政策,都有「不獨」的意涵

(17)

D 「四不」是不宣布臺灣獨立、不變更國號、兩國論不入憲、不舉行統 獨公民投票,「三不」是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兩者不同 難 易 度 中 0 某內閣制國家,有甲乙丙丁戊五個政黨,本次國會大選選舉結果如表一。依表 中資訊判斷,下列有關其聯合內閣組成之敘述何者正確? 表一 政黨名稱 甲 乙 丙 丁 戊 國會席次 8 21 26 12 33 A甲黨所獲得的席次過少,沒有參與組織聯合內閣的機會 B丙黨若不想與過多政黨分享內閣權力,只能與戊黨合作 C甲乙丁三黨過半,組成聯合內閣可以獲得國會穩定多數 D乙丙兩黨若想合作組閣,只能夠尋求丁黨或戊黨的協助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三章:政府的體制 測驗目標 國會席次與聯合內閣 解 析 該國的國會選舉結果呈現出各黨不過半的現象,必須組成聯合內閣。 A 甲黨所獲得的席次雖少,但是仍有參與組織聯合內閣的機會 B 丙黨 26 席+戊黨 33 席=58 席,已超過總席次 100 席的過半;丙黨 與戊黨以外的其他單一政黨合作,均無法擁有過半席次,因此丙黨若 不想與過多政黨分享內閣權力,只能與戊黨合作 C 甲黨 8 席+乙黨 21 席+丁黨 12 席=41 席,並未產生過半席次,因 此無法組成聯合內閣 D 乙黨 21 席+丙黨 26 席=47 席,乙丙兩黨若想合作組閣,就必須尋 求他黨合作以取得過半席次。組成方式包括甲乙丙、乙丙丁、乙丙 戊、甲乙丙丁、甲乙丙戊、乙丙丁戊、甲乙丙丁戊等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112 頁第 30 題、《學測週 計畫•公民與社會》第 73 頁第 31 題 q 某重大貪瀆弊案遭揭發後,有公務人員接獲指示:「務必積極主動擴大調查、 證據蒐集齊全,將貪瀆集團成員一網打盡,並將貪汙之不法所得追回。」下列 何者是最可能完成此一要求的公務人員? A法官     B法警     C書記官     D檢察官 答 案 D

(18)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八章:紛爭解決機制 測驗目標 檢察官的職權 解 析 檢察官必須接受上級指揮而辦案,法官則依據法律獨立審判。相關司法 人員的職權,如下表所示: 法官 法院中掌理案件審判職務之人員,法官為終身職,須超出黨 派之外,依法獨立審判,不受任何外力干涉,在法庭上依法 指揮訴訟之進行 法警 在法庭協助維持秩序 書記官 在檢察官偵查犯罪或法官審理案件時,在旁製作筆錄並管理 卷宗 檢察官 依法就案件進行偵查,依所得之證據對有犯罪嫌疑之被告提 起公訴、協助自訴;若證據不足則應不予起訴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250 頁第 22 題 w 據報載,某雇主因擔心所雇用之勞工不聽指揮或中途離職,於是扣留該受雇人 之證件,約定在雇傭關係結束時就會同時歸還。對於上述雇主的行為,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A雇主可能已經觸法,該受雇者可尋求法律協助取回證件 B雇主扣留證件雖具有強制性,但並不違背契約自由原則 C雇主行為已侵害工作權,大法官會議可宣告此作法違憲 D雇主扣留證件作為履行契約之保證,屬私法自治的範圍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六章:民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私法自治原則 解 析 私法自治是指當事人在一定範圍內,可以法律行為來創造私人之間的法 律關係。在私法自治原則下,表現在契約上稱為契約自由。《民法》第 2 條:「民事所適用之習慣,以不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為限。」 第 71 條:「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無效。」因此契約 自由的界限在於不可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不可違背公共秩序或善 良風俗。 A 雇主扣留雇用勞工證件屬於觸法行為,受雇者可尋求法律協助取回證 件 B 雇主扣留雇用勞工證件與強制性無關,因違反法律規定,因此不屬於 契約自由的範圍

(19)

C 雇主行為已侵害工作權,大法官釋憲採不告不理原則,因此大法官不 得自行釋憲作出解釋 D 雇主扣留證件作為履行契約之保證,超過私法自治的範圍,因此不合 法 難 易 度 難 e 某甲因違反《集會遊行法》遭到檢察官起訴,法官在審理該案件時,認為該法 部分條文有違憲疑慮,依據法律規定,下列何項做法較為妥適? A法官可告知該案件之當事人,向司法院大法官提出釋憲聲請以解決此問題 B法官可暫停該訴訟審理,備齊理由向司法院大法官提出釋憲聲請以求解決 C該案件當事人可要求法官依惡法非法精神,認定該法條違憲並判決其無罪 D該案件當事人可根據信賴保護原則,對行政機關提出訴願要求撤銷原處分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八章:紛爭解決機制 測驗目標 聲請釋憲的資格 解 析 《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 5 條:「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聲請解釋憲 法: 一、 中央或地方機關,於其行使職權,適用憲法發生疑義,或因行使職 權與其他機關之職權,發生適用憲法之爭議,或適用法律與命令發 生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 二、 人民、法人或政黨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 法定程序提起訴訟,對於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律或命令發生有 牴觸憲法之疑義者。 三、 依立法委員現有總額三分之一以上之聲請,就其行使職權,適用憲 法發生疑義,或適用法律發生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 最高法院或行政法院就其受理之案件,對所適用之法律或命令,確信有 牴觸憲法之疑義時,得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聲請大法官解釋。 聲請解釋憲法不合前二項規定者,應不受理。」 因此法官可以暫停審理此案而提出釋憲聲請案,訴訟當事人若要聲請釋 憲則必須取得確定終局裁判。 難 易 度 難

(20)

r 父母早逝、沒有妻小的獨子大德與年邁祖母相依為命。某日大德駕車不小心撞 傷路人小芬,造成小芬身受重傷,約定賠償 50 萬元。一週後,大德因病身故, 只留下存款 10 萬元,小芬只好轉向大德的祖母求償。關於上述賠償,下列選項 何者正確? A大德的祖母並非法律所定之繼承人,所以小芬的求償於法無據 B除非大德的祖母依法拋棄繼承,否則小芬可以向她求償 50 萬元 C就算大德的祖母未依法拋棄繼承,也只須對小芬負 10 萬元的清償責任 D肇事的人是大德,只有大德有賠償義務,小芬不可向大德的祖母求償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六章:民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民法的繼承原則 解 析 我國目前以限定繼承作為法定繼承方式,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 以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由於大德沒有妻小只有祖母,因此 由第四順位的祖母單獨繼承其遺產,大德留下資產為 10 萬,債務為 50 萬。祖母得以拋棄繼承,若未辦理拋棄繼承則依限定繼承方式,祖母僅 須對小芬負 10 萬元的清償責任。 A 大德的祖母是法律所定之第四順位繼承人,若未辦理拋棄繼承,小芬 得以向其求償 B 大德的祖母若未依法拋棄繼承,大德的祖母只須對小芬負 10 萬元的 清償責任 D 肇事的人是大德,若大德的祖母未辦理拋棄繼承,小芬可向大德的祖 母求償 難 易 度 中 t 表二為航空公司臺北飛航上海的方式、平均票價以及機位供給、需求狀況。請 問以下描述或解釋不同飛行方式供需狀況差異的敘述何者正確? 表二 飛行方式 票價 機位供給 機位需求 臺北直飛上海 新臺幣 15,000 元 3,500 位 4,500 位 臺北經香港至上海 新臺幣 10,000 元 2,000 位 1,000 位 A臺北直飛上海航班採以價制量導致需求大於供給 B多數旅客並不認為直飛的票價比轉機貴是合理的 C只有少數航空公司有直飛上海,讓旅客無從選擇 D多數旅客認為轉機額外的時間成本高於減價優惠 答 案 D

(21)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二章:市場機制 測驗目標 市場均衡下的供需原則 解 析 1 直飛,需求量為 4,500>供給量 3,500,產生供不應求的短缺現象 2 轉機,需求量為 1,000<供給量 2,000,產生供過於求的過剩現象 3 直飛的機位需求量>轉機的機位需求量,直飛的機位供給量>轉機的 機位供給量,直飛的票價高於轉機的票價 A 臺北直飛上海航班採以價制量,希望減少旅客對機位的需求量, 但仍產生需求大於供給的現象 B 多數旅客認為直飛的票價比轉機貴是合理的,因此對直飛機位的 需求量 4,500 位,大於轉機機位的需求量 1,000 位 C 由於直飛機位供給量有 3,500 位,轉機機位供給量為 2,000 位,顯 見多數航空公司有直飛上海,讓旅客有選擇的機會 D 直飛的票價為 15,000 元,轉機票價為 10,000 元,轉機票價比直飛 票價減價 5,000 元,但是相對付出的機會成本就是時間;但是呈現 出旅客對直飛的機位需求量高於轉機 3,500 位,顯示出多數旅客認 為轉機額外的時間成本高於減價優惠 難 易 度 中 y 因麵粉價格上漲影響大眾生活,政府要求麵粉業者必須將價格調回到漲價前的 價格,且不得上漲。請問有關此凍漲措施的敘述何者正確? A雖會造成市場供不應求,但可提高經濟效率 B會降低生產者剩餘,但消費者剩餘則會提高 C此價格管制與政府保證收購農產品措施相同 D會造成經濟效率的損失,非有必要不應施行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二章:市場機制 測驗目標 價格上限管制 解 析 1 當麵粉價格上漲,市場達成的新均衡點為 e 點,均衡價格為 P1,均衡數量為 Q1;當 政府對市場價格進行價格上限,要求業者 將價格調回漲價前的價格 P2 時,此時消費 者的需求量為 Q3,供給者的供給量為 Q2, 由於 Q3>Q2,因此成交數量將為 Q2,超額 需求量Q3Q2 ,產生供不應求的短缺現象。 2 當政府未實施價格上限管制時,消費者剩

(22)

上限管制後,消費者剩餘為□aP2dc,生產者剩餘為△P2bd,總剩餘 為□abdc,將產生無謂損失△cde。 3 A會造成市場供不應求,同時降低經濟效率,產生無謂損失 B 會降低生產者剩餘,但消費者剩餘的增減則不一定 C 此價格管制屬於價格上限的管制,與政府保證收購農產品措施的 價格下限的管制不同。 D 會造成經濟效率的損失,產生無謂損失△cde,非有必要不應施行。 難 易 度 難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269 頁第 3 題、第 270 頁第 13 題 u 部分非政府組織,為提供經濟上弱勢的可可農較佳之貿易條件與更多機會,致 力推廣公平貿易可可的販售。雖價格較高,但透過消費者多付一些錢,可幫助 開發中國家可可農免於被剝削。此概念目前已漸為民眾接受並積極參與,請問 有關此現象的敘述何者正確? A顯示全球化貿易下利益分配失衡 B此舉會讓可可農失去創新的動機 C不符合絕對利益之資源配置原則 D可可生產成本過高需要外界補貼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三章:全球化與地球村 測驗目標 全球化貿易 解 析 1 在資本主義的運作下,許多開發中國家的農業生產者,幾乎都得不到 與工作對等的收入,已開發國家買到的廉價產品,很可能就是剝削而 來的。以可可豆為例,可可豆收購的中間商以欺瞞、剝削、低報價 格、故意判可可品質不佳、延遲付款的方式,來收購西非迦納的可可 豆,迦納目前提供全球最高品質的可可豆,但是境內超過 200 萬的可 可農,日薪卻不到 1 美元。這是全球化貿易下,經濟弱勢者被剝削的 結果,強勢的貿易商剝削弱勢的農業生產者,賺取中間龐大的利潤。 2 英國廣播公司 BBC 2007 年最佳紀錄影片,報導了可可豆的原產國家 有許多人沒看過、吃過巧克力,因為他們買不起高單價的巧克力。目 前已有公平交易、小農的可可豆出現,免除中間商的剝削,可可農可 以獲得較佳的收購價格。 3 今日透過非政府組織,不以利潤為目的地進行收購可可豆,以合理的 價格收購可可豆,使可可農減少被中間商剝削,以促使公平交易,能 有效減少全球化貿易下的強凌弱現象。

(23)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281 頁第 18 題 i 國內生產毛額(GDP)、每人平均 GDP、綠色 GDP、國家競爭力以及經濟成長 率等,皆為衡量一國整體表現的指標。下列有關這些指標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一國的經濟成長率愈高,該國的 GDP 以及國家競爭力也愈高 B GDP 無法顯示政府效能高低,但綠色 GDP 與國家競爭力則可 C經濟成長率較低國家之每人平均 GDP,不必然會低於經濟成長率較高國家 D相較於 GDP,綠色 GDP 因為包含休閒價值,故後者的水準通常會高於前者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四章:永續發展的經濟課題 測驗目標 國民所得的指標 解 析 1 國內生產毛額(GDP)是指一國國內所有生產機構或單位,在一定期 間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及服務的市場交易的總價值。 GDP=C(民間消費)+I(投資)+G(政府支出)+(X 出口-M 進口) 2 經濟成長率是指 GDP 的年成長率。 t 年的經濟成長率=〔(GDPt- GDPt - 1) GDPt - 1 〕×100% 3 平均每人 GDP=當期 GDP 總產出 該國國內人口數 4 綠色國民所得=國內生產毛額-自然資源折耗-環境品質質損 5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的《世界競爭力年報》,評比標準有經濟 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基礎建設;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是《全 球競爭力報告》,評比標準有基本需要、效率增加、創新因素。 6 A 一國的經濟成長率愈高,表示該國的 GDP 有成長,但是國家競爭 力的指標不是只有經濟,還有其他指標存在,因此國家競爭力不一 定會提高 B 影響該國經濟發展的因素包括政府效能,因此 GDP 與政府效能有 正向關係,綠色 GDP 與國家競爭力均將政府的效能評估在內 C 由於平均每人 GDP 是當期 GDP 除以該國總人口數,因此經濟成 長率較低國家之每人平均 GDP,低於或高於經濟成長率較高國家 均可能存在 D 相較於 GDP,綠色 GDP 未包含休閒價值,但是必須減去自然資源 折耗、環境品質質損,故後者的水準通常會低於前者 難 易 度 難

(24)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291 頁第 11 題、第 292 頁 第 22 題 o 當外部效果存在時,會破壞市場機能運作結果,進而影響資源分配以及經濟效 率,請問有關外部效果影響的敘述何者正確? A拍賣網站公布買賣雙方被評價內容,以克服因資訊不明產生的外部性問題 B高速公路以里程收費,乃依量出為入原則提高政府收入,改善外部性問題 C以加油數量多寡收取空氣汙染防制費,為透過課稅方式解決外部成本問題 D書籍登記註冊為透過確立財產權的方式,克服著作被盜印之政府失靈問題 答 案 A或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五章:外部效果 測驗目標 外部效果的影響 解 析 1 外部效果又稱為外部性,是指一個人的消費或生產會影響到其他人, 可分為負面的外部效果與正面的外部效益。政府對外部成本的對策有 直接管制、課稅與補貼、賦與財產權、建立汙染權市場。 2 A 拍賣網站公布買賣雙方被評價內容,是建立資訊透明化,以克服買 賣雙方因資訊不明產生的外部成本 B 高速公路以里程收費,是依受益原則來提高政府收入,改善收費 不公平的問題 C 以加油數量多寡收取空氣汙染防制費,為透過課稅方式,讓使用 者付費以解決外部成本問題 D 書籍著作權採創作主義,就已經確立了財產權,有盜印問題是政 府失靈;不是採取登記制,就能克服著作被盜印之政府失靈問 題,反而會產生未登記之書籍是否就不受著作權的保障等更多的 問題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299 頁第 7 題、第 300 頁第 13 題、第 301 頁第 16 題 p 小明以悠遊卡搭乘捷運上班,到辦公室後享受公司免費供應的咖啡,下班後以 折價券享用吃到飽晚餐。根據以上內容,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若捷運車廂不擁擠,則雖有排他性但仍具共享性 B免費商品即是公共財,如小明辦公室供應的咖啡 C由於悠遊卡上未載明使用者姓名,故不算私有財 D使用折價券吃到飽之晚餐有共享性,沒有排他性

(25)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六章:公共財與租稅 測驗目標 公共財的特性 解 析 公共財是指可供眾人同時消費的產品與服務,具有「共享」與「無法排 他」兩項特性。 A 搭捷運必須付費,具可排他性;捷運車廂不擁擠,具有共享性,屬於 準公共財 B 免費商品具有無法排他性質,但是具有獨享性,屬於準私有財,例如 小明辦公室供應的咖啡 C 悠遊卡具有排他性、獨享性,雖未載明使用者姓名,仍算純私有財 D 使用折價券吃到飽之晚餐,只是比較便宜,具有獨享性、排他性,屬 於純私有財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309 頁第 5 題、第 310 頁第 20 題 a、s 為題組 ◎ 某學者研究指出:「1777 年廣東梅縣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為抵抗 盜匪與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遂帶領華人與當地原住民,採民族平等、融合共處 的方式,成立『蘭芳大總制共和國』,進而建軍、頒布法令及徵收稅賦。其元 首稱『大唐總長』,以選賢禪讓的形式傳承,而國之大事皆眾議而行。由於主 其事者多為粵籍華人,基於民族情感的脈絡,仍向清朝納貢稱臣,……直到 19 世紀末,才被荷蘭人所滅……」。 a 根據上述內容,下列對此一「國家」的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A他們向清朝納貢稱臣而無法自治,故仍是清朝版圖的一部分 B因他們未加入國際聯盟組織,故其不是一個國際認可的國家 C根據其政府的組成,應該是兼具總統制與內閣制特色的體制 D其在所屬區域宣示主權並實施治權,應已具備國家組成要件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一章:國家的形成與目的 測驗目標 國家的構成要素 解 析 1 國家的構成要素包括人民、領土、主權、政府,還必須獲得國際的承 認,才算是一個國家。 2 A 『蘭芳大總制共和國』是基於民族情感而向清朝納貢稱臣,僅可視 為是清朝的屬國,因為清廷並未派官員前來治理或是派軍隊前來駐 防,『蘭芳大總制共和國』得以建軍、頒布法令及徵稅,具自治性

(26)

質,故不是清朝版圖的一部分 B 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中,並未有國際聯盟組織,也不強調國際承 認,只要具備人民、領土、主權、政府的要素,即可視為是一個 國家 C 根據其政府的組成,無法看出是總統制或內閣制,但是『國之大 事皆眾議而行』屬於直接民主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85 頁第 4 題、《學測週計 畫•公民與社會》第 58 頁第 11 題、第 59 頁第 15 題、第 62 頁第 31 題 s 前述蘭芳大總制共和國的描述,有關其「民主」的論述何者較為正確? A其採民族平等且大事皆眾議而行,基本展現民主共和精神 B因其元首並非由人民選舉產生,欠缺代議民主的分權制衡 C元首交替以禪讓方式傳承屬私相授受,不符依法行政原則 D由於議會並無其他政黨成員,推論其政黨制度屬一黨優勢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二章: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 測驗目標 民主政治 解 析 1 民主是指由人民統治、人民做主 2 A 每一個公民可以直接參與所有政策的制訂,採全體投票來決定實踐 即直接民主的意涵。因此其採民族平等且大事皆眾議而行,就是展 現民主共和的精神 B 元首雖非由人民選舉產生,而是以選賢禪讓的形式傳承,屬於韋 伯所提出的傳統型權威,仍具民主統治的權威 C 元首交替以禪讓方式傳承,是國家成員所認可的傳統型統治權 威,不是私相授受,依然符合該國家社會的規範 D 無法從資料中研判該議會的政黨政治型態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96 頁第 9 題、《學測週計 畫•公民與社會》第 59 頁第 16 題、第 63 頁第 39 題

(27)

d、f 為題組 ◎ 民國 100 年臺灣社會爆發食物違法添加「塑化劑」的重大事件,引發各界重 視。業者小華於民國 100 年 5 月因在食物中添加有害人體的「塑化劑」遭檢察 官起訴。後因立法院認為原法律之處罰過輕,遂進行修法,對於違法者之處罰 刑度由原來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自 100 年 6 月 起生效。 d 有食品業者發現其所使用的材料含有「塑化劑」,可能會危害食用者的健康, 遂決定將產品從市面上全數回收。此一做法,主要是根據下列何者的要求? A《公平交易法》         B《消費者保護法》 C民法裡的過失責任原則      D民法裡的公序良俗原則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六章:民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消費者保護法 解 析 《消費者保護法》第 10 條:「企業經營者於有事實足認其提供之商品 或服務有危害消費者安全與健康之虞時,應即回收該批商品或停止其服 務。但企業經營者所為必要之處理,足以除去其危害者,不在此限。商 品或服務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或財產之虞,而未於明顯處為 警告標示,並附載危險之緊急處理方法者,準用前項規定。」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大滿貫複習講義•公民與社會 1∼4 冊》第 225 頁第 23 題 f 依上文內容,假設法院於同年 8 月就小華的行為判處其有期徒刑四年之刑罰, 此判決之適法性為何? A合法,判決時新法已經生效,法官必須依據新修訂的法律審判 B合法,法律本允許法官對於情節重大之犯罪酌量加重法定刑度 C違法,因為在本案例法官應該依據行為人行為當時之法律審判 D違法,此一判決未考慮社會觀感,不符合新法加重刑度的精神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七章:刑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罪刑法定主義的內涵 解 析 1 《刑法》採罪刑法定主義,其子原則「禁止刑法溯及適用」,是指犯 罪行為必須以在「行為時」有《刑法》明文規範者為限,只能及於法 律生效後發生的行為,而不得追溯處罰法律生效前業已發生之行為。 《刑法》之生效日不得早於其公布日,也不能溯及適用於發生在公布 日之前的行為。其目的在於貫徹法治主義,保障人權,避免因法律溯

(28)

及既往而致人民行為失所準據,並保障人民能預期其行為的後果;此 強調法律變更不溯及過去發生之犯行,以確保法之安定性。 2 但是法律修正後,對行為人較為有利時,則不在禁止之列,便適用 「從舊從輕原則」。 3 業者小華於民國 100 年 5 月在食物中添加有害人體的「塑化劑」,該 受處罰刑度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立法院修法後於 100 年 6 月起生 效,對違法者提高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院於 100 年 8 月時判處小 華有期徒刑,是適用刑罰較重的後法,違反罪刑法定主義的「禁止刑 法溯及適用」原則,也不符合「從舊從輕原則」。 難 易 度 中 g 近代亞洲曾經爆發一場戰爭,交戰雙方都使用西方軍事技術及裝備。原本列強 認為雙方旗鼓相當,但人口、土地均居下風的國家,因維新政策成功,反而戰 勝,頗出各國意料。這場戰爭是: A日本打敗中國的甲午戰爭     B以色列勝埃及的六日戰爭 C越南擊敗美國的解放戰爭     D印尼擊退荷蘭的獨立戰爭 答 案 A 命題出處 歷史第二冊第四篇:近代的衝擊 測驗目標 能明瞭重要的歷史名詞、事件、人物、制度與學說等 解 析 題幹中提及此戰爭「列強認為雙方旗鼓相當」,則可判斷C越南擊敗美 國與D印尼擊退荷蘭不符合,因越南與印尼在此兩場戰爭中原本力量皆 遜於美國與荷蘭。題目又提及最後「人口、土地均居下風的國家,因維 新政策成功,反而戰勝,頗出各國意料。」以色列與埃及的六日戰爭發 生於 1967 年,以色列大勝埃及,但當時以色列自 1948 年後建國不久, 並未實施維新政策,其戰勝亦未「頗出各國意料」,故亦不符合。僅選 項A之中日在各自進行自強運動與明治維新後爆發戰爭,日本人口與 土地皆居於下風,卻因維新政策而戰勝,出乎各國意料之外,故答案為 A。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歷史》第 170 頁第 9 題

(29)

h 教科書往往反映當代的時局與世變。某一時期,小學課本中有一個單元名稱為 「一個惡魔」,說「帝國主義是什麼?帝國主義是一個惡魔。他一隻手裡是算 盤,一隻手裡是武器。他有兩副面孔,打算盤的時候,他的面孔好像很和善, 但是,使用武器的時候,他的面孔就變得兇惡無比了。」還說:「他恐怕人家 不如他的意,就想同人家訂不平等條約。」這應當是哪個時期的課本? A新文化運動時期         B對日抗戰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臺灣戒嚴時期 答 案 A 命題出處 歷史第二冊第五篇: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測驗目標 能明瞭某一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思想等方面的重要特色 解 析 題目開頭陳述「教科書往往反映當代的時局與世變」,因此小學課本中 形容「帝國主義是一個惡魔」,應為此時期所面臨之局勢。且題中敘 述帝國主義有兩個面孔,做生意時和善,使用武器時凶惡無比,且提 及「恐怕人家不如他的意,就想同人家訂不平等條約」。則根據以上所 述,B對日抗戰時期已面臨日本入侵,侵略行為已超過課本所述,故 不符合。C文化大革命時期與D臺灣戒嚴時期,中國之不平等條約已於 二次大戰後期取消,對帝國主義的描述與態度應更加理性,不會以「惡 魔」來形容。故答案最有可能為不平等條約尚未取消,中國正面臨列強 侵略之A新文化運動時期。 難 易 度 中 j 基督教會自「某個事件」開始,經常以宗教審判和贖罪券兩種方式強化教會的 領導地位。宗教審判用以處罰危害教會的異端;贖罪券則用於酬謝參與打擊異 教徒者,可免除死後審判。上述所說的「某個事件」是: A諾曼人入侵  B十字軍運動  C黑死病盛行  D東羅馬滅亡 答 案 B 命題出處 歷史第三冊第三篇:世界文明的蛻變與互動 測驗目標 能明瞭某一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思想等方面的重要特色 解 析 『從「某個事件」開始,基督教會經常以宗教審判和贖罪券兩種方式強 化教會的領導地位。』可判斷此事件應與宗教相關,且反映教會勢力開 始面臨挑戰,故需透過這些手段強化領導地位。A諾曼人入侵之代表事 蹟有「征服者威廉」率軍進占英格蘭,並加冕為王。屬於中古時期日耳 曼民族之間的政治軍事衝突,與教會無關,故不符合。C黑死病盛行於 十四世紀,D東羅馬滅亡於 1453 年,但發放贖罪券與進行宗教審判都 無法阻止疾病流傳或土耳其人的入侵,時間也太晚,因此亦不符合。贖

(30)

罪券之發放起源於十一世紀,教宗烏爾班二世宣稱參與聖戰、打擊異教 徒者可被赦免所有罪罰,故答案為B。 難 易 度 中偏難 k 一個展覽會中,主辦單位不僅邀請來自北海道、京都、大阪、朝鮮等地的機構 與企業設館參展,也廣邀滿洲國、暹羅、福建等地的公私團體,展出各地特 產。展場中另有一些具有特色的主題館,如糖業館與林業館。這是哪個展覽會 的情況? A 1935 年臺北的始政四十年博覽會  B 1970 年在大阪舉行的萬國博覽會 C 1975 年在沖繩的世界海洋博覽會  D 2010 年在上海舉行的世界博覽會 答 案 A 命題出處 歷史第二冊第五篇: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測驗目標 能明瞭重要的歷史名詞、事件、人物、制度與學說等 解 析 題目中提到此展覽會亦邀請滿洲國參與,滿洲國於 1932 年成立,1945 年瓦解,故可能邀請滿洲國參與的僅有A1935 年臺北的始政四十年博 覽會。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劃•歷史》第 150 頁第 25 題 l 1907 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建議朝廷:禁止書鋪販售「某類物品」,違者重罰查 封;並通令各省學堂,禁止學生購閱,違者逐出校門;令外務部商請總稅務司 轉飭各郵政局,查禁銷毀,不得代寄。張之洞建議禁售的「某類物品」應是: A《天演論》之書籍         B基督教宣傳冊 C憲政體制叢書      D鼓吹革命書刊 答 案 D 命題出處 歷史第二冊第四篇:近代的衝擊 測驗目標 能明瞭某一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思想等方面的重要特色、能分析史 料的主要概念。 解 析 A《天演論》之書籍鼓吹改革追求進步,與張之洞之改革精神相符,不 會被查禁。B此時基督教早已於鴉片戰後便被允許在華傳教,此時突然 查禁並不合理。C 1907 年清廷已決定要在中央設立資政院,各省設諮 議局,開始推行憲政,張之洞於此時建議查禁憲政叢書並不合理。僅有 D鼓吹革命書刊對清朝統治有很大威脅,是最有可能被政府查禁之目 標,故答案為D。 難 易 度 易

(31)

; 一本書的作者批評當時的社會現象,指出:世人喜歡利用祖先彰顯自己,例如 王家已經遷居本地數代,但王某詩文集中卻仍標示百年前的祖籍,以證明家世 顯赫。這本書最可能是: A漢代《風俗通義》      B唐代《史通》 C南宋《夷堅志》       D清代《皇朝通考》 答 案 B 命題出處 歷史第二冊第二篇:中古的變革 測驗目標 能明瞭某一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思想等方面的重要特色 解 析 此書作者批評「當時」的社會現象喜歡利用祖先彰顯自己,甚至在詩文 集中標示百年前的祖籍,可見此時重視家族歷史之延續,可能是世族盛 行之時代,世族勢力盛行於東漢末年至唐代末年,故選項A漢代、C南 宋、D清代都不符合,B唐代最有可能出現此一現象。 難 易 度 易 z 臺灣總督在就職時指出:「本政府統治方針本於『臺灣為帝國領土之一部』的 精神。我們應當啟發臺人之智能德操,使其感受朝廷一視同仁的美意,希望醇 化臺人,使其與內地人融洽相處,進而使臺灣與內地無異。」這位總督最可能 是: A 1895 年接收臺灣,鎮壓抗日的樺山資紀 B 1902 年肅清「臺地匪亂」的兒玉源太郎 C 1919 年結束軍事統治的文官總督田健治郎 D 1936 年推動臺灣進入戰時體制的小林躋造 答 案 C 命題出處 歷史第一冊第三篇:日本統治時期 測驗目標 能明瞭重要的歷史名詞、事件、人物、制度與學說等,能分析史料的主 要概念。 解 析 此位臺灣總督提及要讓臺人感受朝廷「一視同仁」的美意,進而「使臺 灣與內地無異」。這是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在臺灣推行「內地延長主 義」之中心思想,代表總督為 1919 年來臺的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 故答案為C。 難 易 度 易

(32)

x 一位政治人物呼籲:全國各黨各派要放棄歧見,停止內戰及一切敵對行為;大 家應當團結一致,抵禦外侮,集中力量來奮鬥救國。這種說法應是: A曾國藩對太平天國將領的招降公告 B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時的登基宣言 C九一八事變以後毛澤東的抗日聲明 D抗戰勝利後蔣中正號召團結的主張 答 案 C 命題出處 歷史第二冊第五篇: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測驗目標 能明瞭重要的歷史名詞、事件、人物、制度與學說等,能分析史料的主 要概念 解 析 此位政治人物呼籲全國「各黨各派」要放棄歧見,停止內戰。則可判斷 A不符合,因為清末尚無政黨成立,曾國藩不可能對太平天國將領做出 此一呼籲。題目中又提及要團結抵禦外侮,則B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時 的登基宣言、D抗戰勝利後蔣中正號召團結的主張皆不符合,因當時皆 無外來侵略,亦未爆發內戰。僅有C九一八事變以後毛澤東的抗日聲 明,既符合北伐結束後蔣中正積極剿共的行動,亦反映當時日本步步進 逼的背景,故答案為C。 難 易 度 中 c 一本書寫道:這個國家原本絕大多數人民為農民,因社會發展不均,農民起而 造反,爆發大革命,推翻既有政府,重建國家。新政府之施政目標是強化國防 力量,以對抗資本主義國家,因此強調鋼鐵工業,民生工業的發展相對落後。 但因該國實施計畫經濟,受到經濟恐慌的影響也較小。這最可能是描寫: A 1790 年代的法國       B 1870 年代的日本 C 1930 年代的俄國       D 1970 年代的印度      答 案 C 命題出處 歷史第四冊第三篇:歷史的轉折 測驗目標 能明瞭重要的歷史名詞、事件、人物、制度與學說等,能理解史料的性 質與含義 解 析 題幹中之重要判斷點有「農民造反,爆發大革命」、「推翻既有政府, 重建國家」、「新政府要強化國防,對付資本主義國家,強調鋼鐵產 業」且「實施計畫經濟,故受到經濟恐慌的影響較小」。A 1790 年代 的法國雖爆發革命,但當時工業革命剛發展不久,尚未引發社會問題, 故社會主義思想還沒有形成。所以不可能出現「對抗資本主義國家」 與「實施計畫經濟」等主張,此時法國也尚未具備發展鋼鐵工業之能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綜觀試題的章節分布,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內容一共占了 70%,比去年高出 28%,大多集中在第壹 部分,有略為偏重。跨章節與跨科題型各占 18%與

總觀今年的考題與 104 年歷屆考題有許多類似之處,首先考題都是難易

本次的試題屬於課本內容「背誦知識」共 16 題,屬於課程內容「延伸思 考」知識共 1 題,「延伸思考」題為第 10 題選出「妮姬.聖法爾(Niki de

 部分口試題目可以預先設置,由出題委員提出候

整體而言,題目靈活,文字閱讀量及計算量適中,只要掌握基本觀念就能作答,難度適中,出現 好幾題不錯的題目(如第

整體而言,題目靈活,文字閱讀量及計算量適中,基本題不足,難度偏高。出現好幾題不錯的題 目(如第

整體而言,題目靈活,文字閱讀量少,計算量適中,只要掌握基本觀念就能作答,難度適中,出 現好幾題不錯的題目(如第

明道中學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國中部第三次定期評量 國一地理 適用班級:國一全體 命題老師:李唯甄 校題老師: 蕭雅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