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敘事性攝影在Instagram 之表現形式創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敘事性攝影在Instagram 之表現形式創作研究"

Copied!
9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設計創作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運用敘事性攝影在Instagram之表現形式創作研究 A Study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rrative Photography on Instagram. 研究生 : 簡子瀞 指導教授 : 嚴貞. 中華民國 108年 9 月.

(2) 摘要 說故事為人們傳遞訊息表達方式之一,近年來隨著攝影設備、手機的便捷性提 升及社群軟體的蓬勃發展,透過於社群平台發佈具有敘事性的圖像已成為主流的訊 息交流方式。在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中,攝影的表現形式與呈現方式雖不斷更新, 如何能掌握主體與拍攝表現手法,以達到訊息的傳達性與有效性的的相關研究則相 形闕如。 本創作研究藉由手機拍攝系列作品,以探討運用敘事性攝影在Instagram的表現 方式。先透過對敘事性攝影表現方式,以及社群平台的發展與應用進行文獻探討後, 並藉案例研究法,針對2018-19年間在社群平台具高點閱率、高追蹤人數的敘事性 攝影作品與具公信力的國際競賽中獲獎的敘事性攝影作品,篩除掉需專業攝影技 術,如需另搭建攝影棚、或需運用後製增加特效才能拍攝出的敘事性作品,從中 挑選能夠符合於本研究下一階段創作的13位敘事性攝影創作者,針對其敘事性攝 影作品的5個面相進行分析,包含作品風格、地點、理念、拍攝主題與表現形式, 以了解近年敘事性攝影表現形式特色,作為本創作研究「iseetaipei」主題攝影作品 的參考。 本創作研究經由26個主題49件「iseetaipei」臺灣台北生活日常為主題的敘事性 攝影系列作品,透過於Instagram展示與展覽後研究結果發現: (1)以「傳統文化」、 「日常生活」與「動物」三類作為創作的主題切入點,能使觀看者在進入創作者社 群平台時較無壓力且親和力高;(2)在攝影的表現手法上,社群平台中透過系列影 像,較容易表達出故事的深度以及廣度,同時也能快速讓觀看者能隨著連貫性場景、 景象與生活元素進入情境以達到故事的聯想與訊息的傳遞;(3)敘事性攝影在拍攝 時,若掌握主體與環境之間的構圖與互動關係,另在Instagram社群平台上發佈時, 適度控制色調的統一性,能達到觀看者視覺的舒適度與質感提升;(4)觀看者的分 佈中以女性55.84%占多數,年齡層落在25-34歲之間,以按讚與留言比例結果顯示, 與臺灣傳統飲食相關的主題內容為大眾最為喜愛的影像類型;(5)掌握具有寓意的 符號置入,能讓觀看者思考敘事性作品內容的意涵並達到省思的作用。 關鍵詞:敘事性攝影、社群平台、Instagram、影像創作. i.

(3) Abstract Storytelling is one of the methods to convey messages to peopl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venience of photography equipment and mobile phon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se “social applications” released through the social network which have short narrative image. The way how people express a meaningful photography has widely different from what we know, and the mainstream way of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have become more widely imaginable productively without boundaries. This research, done by taking a series of photos through mobile phones, aims to discuss representation of narrative photography on Instagram. It can be concluded by the following parts. First, researching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rrative photography, second, by case study, focusing on the narrative photography with high views and amounts of followers on social network during 2018 to 2019, and the winner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 skip which need professional photography equipment or any need postprocessing, selecting 13 narrative photographers who can conform to the next stage of the research, and analyzing from aspects , including style, location, concept, theme and the representation, to know characteristics of narrative photography in recent years,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topic “iseetaipei”. Through a series of 49 narrative photographic works with 26 themes, "iseetaipei" and the theme of daily life in Taipei, Taiwan, after exhibition and post narrative photographic on Instagram , the study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Daily Life" and "Animal" as the theme of creation, can enables viewers to be less stressful and affinitive when entering the creator community platform. 2) The techniques of photography, use the series of images in the social platform, it is easier to express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story. 3) When creative narrative photographic work, if can control composi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environ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beside when narrative photographic post on Instagram need control the uniformity of hue, Can achieve viewers' visual comfort and texture improvement. 4) 55.84% of the women in the distribution of viewers, age group between 25-34 years old, according to thumbs up and message proportional on Instagram result display, with Taiwan's traditional food is the most favorite image type for viewer. 5) Mastering the symbolic placement with meaning allows the viewer to think about the meaning of the content of the narrative work and achieve the role of thought-provoking. Keywords: narrative photography, Social network, Instagram, image creation ii.

(4) 誌謝 本創作研究論文能夠順利的完成,首先要感謝嚴貞教授的悉心指導,從題目的 選定、創作過程方向的引導與指引,皆不遺餘力的給予協助,將書寫論文的思維與 嚴謹的學術規範加以傳授,使我能夠快速精準的掌握研究與創作的核心要領,並在 創作上賦予我很大的發揮空間,也在創作與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給我很大的支持與鼓 勵。感謝我的口試老師劉建成主任與鄭霈絨老師在我創作的過程中給予許多論文撰 寫的建議與指導,讓我能了解到自己不足的地方適時的導正觀念,並在口試期間給 予寶貴意見,使我的論文能夠更完整完善。 感謝onfoto studio的Anna老師與Lucky老師,在我創作的過程中給予許多攝影技 術上的指導,同時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鼓勵與關懷,讓我在創作過程中能順利的進行 。感謝onfoto studio的同學在攝影的拍攝技術上給予我的協助與建議,讓我的創作 能以更好的面貌呈現。最後,感謝支持我的家人、同事與師大的同學們,謝謝你們 一路的支持與包容,使我能更專心的在研究上,能夠如期完成學業並畢業真的謝謝 你們,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 簡子瀞. 謹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9年9月. iii.

(5) 目錄 摘要...................................................................................................................................i Abstract..........................................................................................................................ii 誌謝..........................................................................................................................iii 目錄.............................................................................................................................iv 表 目 錄………..............................................................................................................vi 圖 目 錄.....................................................................................................................viii 第一章、緒論..........................................................................................................1 1.1 創作動機.......................................................................................................1 1.2 創作研究目的...............................................................................................2 1.3 創作範圍與限制..........................................................................................2 1.4 研究進行步驟……...………………………………………………………3 1.4.1 研究方法…………………………………………………………....3 1.4.2 研究架構與流程……………………………………………………..4 第二章、文獻探討.................................................................................................5 2.1. 敘事性理論..................................................................................................5 2.1.1 敘事的定義.........................................................................................5 2.1.2 敘事的模式............................................................................6. 2.2. 敘事性攝影................................................................................................7 2.2.1 敘事性攝影的定義.......................................................................7 2.2.2 敘事性攝影的構成...........................................................................7 2.2.3 敘事性攝影的形式...........................................................................12. iv.

(6) 2.3 Instagram社群平台........................................................................................20 2.3.1 Instagram社群平台定義……………………………………...……....20 2.3.2 Instagram社群平台發展與敘事性攝影於社群軟體的運用情形.…..21 2.4 數位說故事...................................................................................24 2.4.1 數位說故事起源..........................................................................24 2.4.2 數位說故事發展現況.......................................................................24 第三章、案例分析................................................................................26 3.1 敘事性攝影案例篩選原則.....................................................................26 3.2 敘事性攝影案例分析...............................................................................26 3.3 案例分析結果...............................................................................40 第四章、創作成果..................................................................................41 4.1. 創作理念...................................................................................................41. 4.2 創作結果說明.......................................................................................42 4.3 敘事性攝影Instagram社群平台展示........................................................69 4.4 創作展出………………….………..………… . . ………………………..72 4.5 觀看者對於創作的回饋結果.……..………… . . ……………………….78 4.6 小結…………………………..........................................................82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84 5.1 研究結論……………………………………………………………….84 5 . 2 後 續 研 究 建 議…… … …… …… … ……… … …… …… … ……… . 8 5 參考文獻.............................................................................................86. v.

(7) 表目錄 表3-1 濱田英明(日/大阪)於Instagram中的作品…………………….............................27 表3-2 橫浪俢(日/京都)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28. 表3-3 Yuji Mori (日/京都)於Instagram中的作品……………………………………...29 表3-4 akipinnote (日/京都)於Instagram中的作品)………………….………………….30 表3-5 Jaci Marie (美國/洛杉磯)於Instagram中的作品……………………...................31 表3-6 Maria Svarbova (斯洛伐克)於Instagram中的作品................................................32 表3-7 Duane Michals(美國/麥基斯波特)於Instagram中的作品…….............................33 表3-8 Olga.barantseva(俄羅斯)於Instagram中的作品…………………………........34 表3-9 Chelsea_jesper(臺灣)Instagram中的作品.................................................35 表3-10 Homeplusplan(臺灣)於Instagram中的作品…………………..........................36 表3-11 Jerome Chi_film diary(臺灣)於Instagram中的作品……………………............37 表3-12 Wawakids(臺灣)於Instagram中的作品………………….……………............38 表3-13 Easonhsiung(臺灣)於Instagram中的作品…………………..............................39 表 4-1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1: 士林夜市系列……………….............................43 表 4-2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2: 削鳳梨快手………………..............................44 表 4-3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3:慶端午在南門市場………..............................45 表 4-4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4: 古亭市場ㄧ姐,賣雞肉的阿蘭...........................46 表 4-5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5: 不知道怎麼辦的買菜老先生..............................47 表 4-6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6: 臺灣的傳統曬衣方式……..............................48 表4-7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7: 迪化街日常生活………………..............................49 表4-8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8: 拜拜中的信眾們………..............................50. vi.

(8) 表4-9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9: 祈求紅線牽成的霞海城隍月老廟........................51 表4-10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10: 夏日裡為家人奔波的老婦人..........................52 表4-11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11: 活潑親人的臺灣黑狗…..............................53 表4-12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12: 吃麵嗎?來臺灣特色麵攤..............................54 表4-13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13: 布袋戲的週年慶表演..............................55 表4-14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14: 厝邊作伴…………………..............................56 表4-15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15: 牛肉麵店,上班族下班後的天堂....................57 表4-16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16: 等待的工人………………..............................58 表4-17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17: 流浪狗的心聲…………..............................59 表4-18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18: 水果王國臺灣……..............................60 表4-19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19: 爺爺給的超能力…………..............................61 表4-20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20: 小男孩的世界…………..............................62 表4-21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21: 姐姐的捉弄……..............................63 表4-22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22: 爸爸的肩膀………………..............................64 表4-23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23: 在媽媽懷裡撒嬌…..............................65 表4-24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24: 臺灣的雨天………………..............................66 表4-25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25: 工作中與休息時間的狗狗...........................67 表4-26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26: 在高鐵站等候的人們..............................68. vii.

(9) 圖目錄 圖1-1研究架構與流程圖.................................................................................................4 圖2-1 Chatman's model of narrative.......................................................................6 圖2-2 P hi l i p R os t r on ; S h e ep i n W o l f 's C l ot hi n g .....................................13 圖2-3 安格爾的小提琴.........................................................................13 圖2-4 Grandpa Goes to Heaven.........................................................................15 圖2-5 Maria Svarbova; Plastic World............................................................16 圖2-6 Mellifluent………………………………..............................................................17 圖2-7 Mark Murfitt : Trafalgar Square. Joiner.............................................18 圖2-8 The Wonderful World of Tim Walker.........................................................19 圖2-9 Typography...........................................................................................19 圖2-10 敘事性攝影系列建構流程圖.........................................................20 圖2-11 Number Of Color...........................................................................22 圖2-12 臺灣使用者在主要社群媒體上的使用行為.....................................................23 圖2-13 Instagram Global Engagement...........................................................................23 圖4-1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於Instagram社群平台展示成果.......................................69 圖4-2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於Instagram社群評論分析長條圖..................................70 圖 4-3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於Instagram社群觀看者主要城市來源分佈圖................70 圖 4-4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於Instagram社群觀看者女性/男性占比圖 .............71 圖 4-5 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於Instagram社群觀看者年齡層分佈圖............................71 圖 4-6 展覽現場(一) ...............................................................................................72 圖 4-7 展覽現場(二)...................................................................................................72 viii.

(10) 圖4-8 生活日常展示(ㄧ)........................................................................................73 圖4-9 生活日常展示(二)...............................................................................73 圖4-10 傳統文化展示(ㄧ).......................................................................................74 圖4-11 傳統文化展示(二)....................................................................................74 圖 4-1 2 夜市展示(ㄧ)... .. ... .. ..... .........................................................75 圖4-13 夜市展示(二)...........................................................................76 圖4-14 夜市展示(三)...........................................................................76 圖4-15 臺灣飲食展示(一)...........................................................................77 圖4-16 臺灣飲食展示(二) .........................................................................77 圖4-17 擲筊......................................................................................................78 圖4-18 士林夜市系列…………............................................................................79 圖4-19 吃麵嗎?來臺灣特色麵攤....................................................................80 圖4-20 流浪狗的心聲…………………....................................................................81. ix.

(11) 第一章 緒論 1.1 創作動機 敘事手法應用的範圍包含建築、戲劇、攝影、產品設計、插畫設計、電影等藝 術相關領域,目的將理念寄託於作品中呈現給觀看者,藉由講述故事、創造故事方 式使觀看者能接收訊息並與創作者兩者之間達到連結。而敘事性的圖像因具有能快 速紀錄、傳播事件面貌的特性,因此大量運用於新聞報導與雜誌中,由記者拍攝記 錄當下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並向大眾傳播。如1945年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Alfred Eisenstaedt)所拍攝的勝利之吻(V-J Day in Times Squar),內容以護士與水手接吻照 向美利堅合眾國國民傳達大戰結束的消息,另ㄧ例為1993年由凱文卡特(Kevin Carter)所拍攝的禿鷹與小女孩,以禿鷹等待即將因飢餓而死亡的小女孩作為食物, 藉由拍攝主體與客體的前後位置,建立起禿鷹與小女孩之間的主動與被動關係,透 過畫面傳遞蘇丹所面臨的飢荒問題,或由2018年由賈斯汀·霍夫曼(Justin Hofman)以 被塑膠袋纏住的鸛鳥、一隻赤蠵龜被老舊塑膠漁網纏住的敘事性圖像刊登於國家地 理雜誌表述環境汙染問題,此三例都以圖像做為敘事載體傳遞訊息,讓觀看者能夠 透過圖像思考背後的意涵以達到大眾的關注與共識。 隨著現今社會中資訊的蓬勃發展,圖像已變為主流的訊息交換方式,認為當 代西方社會生活的文化建構中最關鍵是為視覺,人們通常認為意義藉由視覺影像 傳遞 (Gillian Rose, 2006)。而現今手機的普遍性與便捷性,使大眾開始以圖像記錄 周遭生活所發生的故事,並上傳至社群平台中,與不同區域的觀看者達到訊息的 互通、交流與交換。拍攝工具的便捷性提升,圖像的敘事模式已開始從嚴肅的社 會事件、全球議題,逐漸轉變為以生活故事做為拍攝主軸,以敘事性系列圖像表 現不同國家區域的文化多元面貌,如2007年以拍熊聞名並於Instagram社群平台中 擁有8.2萬粉絲群的俄羅斯攝影師奧爾加·巴桑塞娃(Olga Barantseva),其作品屢獲世 界各地報章雜誌刊登發表,包括每日郵報、紐約時報、紐約郵報、每日電訊報等 ,所拍攝的一系列與棕熊的童話故事畫面聚焦在人類與動物的和諧相處,不進行 影像後製,透過直接拍攝與動物的自然互動來傳遞動物的保育問題,另ㄧ例為 2012年iPhone攝影專家熊明龍,是唯一入選Apple全球廣告的臺灣攝影師,結合社 群力量拓展臺灣攝影藝術,並創立iseetaiwan社群集結不同的臺灣在地的生活樣貌 ,使大眾能參與彼此之間的圖像故事達到深度的增加,或由2016年濱田英明,於 1.

(12) Instagram社群平台中擁有35萬的粉絲追蹤群的一位來自日本大阪的人氣專業底片 攝影師,起先拍攝內容主要為兒子的生活成長故事,發佈於Instagram社群平台因 樸實輕透的攝影風格深受大眾喜愛而出名,而以所擅長的輕透感攝影風格與現今 許多臺灣藝人如田馥甄、盧廣仲、SHE合作拍攝廣告、專輯封面與雜誌之外,更 拍攝臺灣的文化、飲食、人民的生活型態,讓觀看者能透過不一樣的視覺感受了 解臺灣,藉由此三個擁有高粉絲群的創作者例子中觀察到,在Instagram社群平台 中的敘事性攝影主要以輕鬆的拍攝主題為大宗,已然成為主流現象。故本研究探 討敘事性攝影、敘事性理論、Instagram社群平台與數位說故事的相關知識,與 2018-2019年間於Instagram社群平台發佈的敘事性攝影作品表現形式特色,期望藉 由探討結果提升敘事性攝影於Instagram的表現形式上的整體視覺舒適度與質感, 並透過敘事性攝影於Instagram展示與實體展覽的方式,讓觀看者能夠對敘事性攝 影能加以認識與了解。. 1.2 創作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之創作動機,歸納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列為以下四點: (ㄧ) 探討敘事性攝影、敘事性理論、Instagram社群平台與數位說故事的相關知識。 ( 二 ) 建 立 ㄧ 套 敘 事 性 攝 影 案 例 分 析 架 構 , 分 析 2018-2019 年 間 敘 事 性 攝 影 於 Instagram的表現形式特色,並作為本研究創作「iseetaipei」敘事性攝影作品 的參考依據。 (三) 藉由文獻與案例分析探討後,創作出ㄧ系列以「iseetaipei」為主題的敘事性 攝影作品,並透過於銀河94藝廊的藝術空間實體展覽與Instagram社群平台上 的展示,使觀看者能對敘事性攝影能夠加以了解與認識。 (四) 藉由上述的研究與拍攝結果,提供給後續敘事性攝影創作者作為實務參考。 1.3 創作範圍與限制 本創作研究旨在探討敘事性攝影表現形式,以進行敘事性攝影影像創作。攝 影牽涉廣泛的專業領域,但本創作研究僅以敘事性攝影為主,而其他等攝影領域 如攝影棚架設方法、相機性能、影像後製等非本創作研究之探討範圍。. 2.

(13) 1.4 研究方法與進行步驟 1.4.1 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Documentary Analysis Method) 在研究初期,蒐集「敘事理論」、「敘事性攝影」、「Instagram社群平台」 、「數位說故事」的相關文獻彙整出定義及特性,作為往後敘事性攝影創作發想 的參考依據。 二、案例研究法 (Case Study Method) 本研究收集2018-2019 年間的敘事性攝影案例,來源包含在Instagram社群平台 中擁有高粉絲群擁有2000人以上的追蹤人數、點閱率單篇發佈時能達到1000人按 讚的高互動率Instagram社群平台,或具公信力如哈蘇國際攝影大賽、SWPA 臺灣 α7系列攝影比賽、Shot on iPhone等國際攝影比賽肯定的敘事攝影作品,過濾掉需 要專業攝影技術如需另搭建攝影棚、或需運用後製增加特效才能拍攝出的敘事性 作品,從中挑選能夠符合於本研究下一階段創作的13位敘事性攝影創作者,針對 其敘事性攝影作品的5個面相進行分析,包含作品風格、地點、理念、拍攝主題與 表現形式,以了解敘事性攝影的表現形式特色,作為本創作研究「iseetaipei」主題 攝影作品的參考。. 三、創作與展覽 本研究以「iseetaipei」為本研究敘事性攝影創作主題,共創作26個主題49 件 的 敘 事 性 攝 影 作 品 , 透 過 於 2019 年 1 月 27 日 至 2019 年 8 月 16 日 期 間 於 Instagram社群平台上的敘事性攝影展示獲得80位粉絲追蹤,並得到前文所提 到的臺灣手機攝影專家熊明龍攝影師與具公信力的國際攝影比賽 iphonephotoawards的關注,另外於銀河94藝廊的藝術空間以展覽的方式展出 敘事性攝影作品共33件,將展覽現場劃分為生活日常展示區、傳統文化展示區 、夜市展示區、臺灣飲食展示區共4個展示區域,透過實體的敘事性攝影作品 輸出,並以系列的畫面串聯讓觀看者於畫面與畫面之間尋求聯繫事件,並根據 日常經驗將畫面做時間上的編排排序,以組成敘事事件以達到敘事的完成。. 3.

(14) 1.4.2 研究架構及流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圖 1-1 研究架構與流程圖. 4.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將探討敘事性理論、敘事性攝影、Instagram社群平台、數位說故事相 關文獻,以了解敘事性攝影的相關知識與敘事性攝影於社群軟體的運用互動情形 ,作為後續創作依據。. 2.1 敘事性理論 2.1.1 敘事的定義 人類從古至今會將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以最原始的口述方式做轉達、講述而 達到交流及訊息交換,此種言語口述方式即為敘事。敘事(Narrative),或譯作敘述 或是敘說即是一種故事化的敘說言談形式,普遍存在於生活原貌之中(劉渼,2008) 。而敘事學(Narratology)一詞,首先始於20世紀60年代法國,由拉丁文詞根narrato( 敘述、敘事)加上希臘文詞尾logie(科學)構成,並以故事(被敘述的內容)和言說(敘 述)二個概念所組成,由法國茨維坦.由托多羅夫(Tzvetan Todorov, 1966)提出,為 說明敘事作品的素材與表達形式,並在1969年〈十日談語法〉中正式提出敘事學 一詞,對敘事做出最簡潔的定義(曾奕綺,2016;維基百科,2013;胡雅敏,2004) 。 除了敘事理論的基礎定義,利科(Ricoeur)與費雪(Walter R.Fishe))則指出,人為 敘事動物(homo fabuans, homo narran),更進一步說,敘事為最典型的社會生活型態 ,及認為敘事就是社會生活(林東泰,2015)。敘事可以藉由講述故事、創造故事並 以兩者達到與觀看者的聯繫。而敘事建構若要以連接的事件形成故事不單單只有 指所要敘述的對象,同時也由事件、人物場景及人所構成(Chatman, 1980)。而敘事 與時間和因果關係的重要性,指的為敘事是不可簡化的持續性,若沒有時間順序 的排序就沒有敘事的存在,而因果關係則由如看電影般,在串連敘事事件之前, 觀看者首先會探討敘事事件如何構成,並通過因果關係積極尋求聯繫事件。鑑於 一個事件,觀看者傾向於假設可能導致它的原因,或者它可能導致的原因,也就 是說觀看者會尋找影像中因果動機,並根據日常經驗將畫面做時間上的編排排序 ,以組成敘事事件,再將事件串連為故事(Chatman, 1978)。. 5.

(16) 而根據克勞德·布雷蒙德(Claude Bremond, 1964)理論,將原始的言談形式轉變 為小說,戲劇,電 影 和芭蕾也 能作為敘事的潛在載 體,而法國學者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更進一步的認為,任何媒介載體都可以做為敘事的載體,並在其 著作《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中提到:「敘事存在於神話、寓言、童話、小說 、史詩、歷史、悲劇、戲劇、喜劇、啞劇、繪畫、彩繪玻璃、電影、連環漫畫、 社會新聞當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敘事存在於一切時代、一切地方、一切社會, 自有人類開始就有了敘事」,使敘事學拓展至不同的領域為敘事學的未來奠定了 基礎(Roland Barthes, 1966) 。. 2.1.2 敘事的模式 在敘事模式中,創作者常以故事背景讓觀看者能藉此建立與真實生活對應的情 境做出發,並設定問題或想改變的事物目的於故事情節中,讓故事角色遇到問題 或想改變的事物並找出解決方法,最後結尾串成故事,此為普遍所看到的敘事模 式(Zwaan, 1998)。在傳統敘事學將敘事構成元素分為背景、目的或問題、解決方法 以及結果。但在經典敘事學則將敘事更細分為故事和話語兩個層面,故事為敘事 中的什麼(what)指的是作品敘述的按實際時間順序的所有事件,使劇情中的主角能 有行動產生,讓觀看者能隨整體故事架構發展產生相關事件經驗的記憶連結 , 而 話語為敘事中講述故事的方式 ,指的為故事應該怎麼講(how)( Chatman, 1978)。. 圖2-1 Chatman's model of narrative (資料來源: Story and Discourse, p.19). 6.

(17) 2.2敘事性攝影 2.2.1敘事性攝影的定義 敘事性攝影是為透過相片闡述一個意念,並注重相片中的概念的攝影方式, 相片內容可以是批判社會現象、表達深藏的情緒、情感、或一種政治立場並將瞬 間的時刻在時間軸上做凍結。根據敘事定義Jerome Bruner (1984)的說法指出,敘 事是不可簡化的持續性,若沒有時間順序的排序就沒有敘事的存在,以單張攝影 照片做為敘事媒介,是無法創造故事及在相片中達到敘事內容闡述。而另一種說 法為,雖然用一張圖像講述一個故事不是尋常的方式,但透過相片中有目的性的 劇情安排,將心中的訊息傳遞給觀看者,觀看者藉由圖像中的暗示,而喚起或聯 想起他們所已經知曉的事件,運用聯想的方式使圖像的片段及事件串連成一個完 整的故事內容,這樣的相片也可以被認為是具有敘事性的(Wendy Steiner, 1988), 此種攝影方式被稱為分階段性敘事攝影,藉由有目的性的將訊息在相片中做劇情 安排表達給觀看者,以達創作者與觀看者之間的連結,以此種方式作敘事性攝影 的攝影家以葛瑞格利.庫德森為著名(Elena Martinique , 2006)。 雖然所有影像在被拍攝的時候就已被置入安排其意義,但它們在被觀看或使 用的時候並不一定會依造一開始所安排的意義做發展,影像通常是對某一族群的 觀看者能達成交流,而這些能夠達成交流的觀看者是在影像中的某一個層面或是 在畫面中的某一個元素產生連結。比如畫面中所建構的世界、議題、情感等,當 下觀看者會有歸屬感,因此敘事意義是為觀看者所賦予的,觀看者會依據自我理 解方式解讀畫面中的敘事內容,而拍攝的影像會在與觀看者的互動交流後開始形 成族群分類(陳立民、陳怡君,2007)。. 2.2.2敘事性攝影的構成元素 敘事性攝影是把相片做為傳播載體進行信息傳遞媒介,使相片中所安排的元 素能夠達到提示效果,讓觀看者能夠因畫面中的元素,產生聯想而構成自身所已 經歷的故事達到敘事的完成(Elena Martinique, 2006),而關於敘事性攝影的構成元 素概述如下: 1 觀點: 觀點與攝影密不可分。觀點能驅使創作者拿起相機拍攝,並且於攝影中觀點決 7.

(18) 定了影像構圖、取景也決定了影像該如何做拍攝,並在拍攝過程構圖取景中捨棄 不必要的物件,讓原本雜亂無序的景象能夠變得鮮明明確。而觀點分為個人觀點 與攝影觀點兩種,個人觀點即是代表自己表達自我的方式主要取決於內心的意圖 ,攝影觀點則為附屬於影像或影像作品之中的觀點,藉由攝影意圖將意念傳達給 觀看者(David duChemin, 2010)。 2. 令人關注的景象: 如無法以吸引人的方式說故事,將無法讓影像與觀看者有某種程度上的交集, 指的為拍攝要能感動自己也能感動他人。敘事性攝影中故事的好壞取決於是否能引 起共鳴,無法引起共鳴的故事無法稱為好的故事,而如何將故事有力的傳達給觀看 者,創作者需快速掌握攝影主題並將概念深植於觀看者心中,所謂的主題為說明故 事關於什麼,是創作者想要透過攝影傳遞出的一種情感、想法、或是感覺而在主題 的選擇上,在相片中如能置入較多的共同意識情緒或生活經驗共通視覺語言方式能 使觀者在觀看創作者所傳遞的訊息時能有熟悉感,對其接收故事時聯想到相關的體 驗與感受而產生共鳴(David duChemin, 2010)。另外運用如死亡、公平正義、純真、 愛情、孤寂、背叛較強烈的情感或運用對比的方式如過去與現在、老少或新與舊做 出視覺的對比差異,能帶給人的感覺則越強烈也更能撼動人心,在作品中也愈能引 起一般人的共鳴。 3 視覺語言: 語言是由單字、文法、語法所組成,而於攝影中的語言指的為視覺語言是利 用光線、色彩、姿態等表現手法讓觀看者能了解其內容達到相互的溝通,因此視 覺語言為創作者與觀看者之間的表達交流連結點,視覺語言的運用可以讓創作者 在藉由影像說故事的時候能讓觀看者能更容易理解所要傳達的訊息內容(Sean Hall, 2015)。 4 構圖: 構圖在本質 上就是要 去組織、有秩序地安排視框內所有可能的圖形元素 (Michael Freeman, 2009),每個人看到照片的第一個動作通常都是先認識其內容進 而再產生個人闡述,而好的構圖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更清楚的理解內容,為敘述 故事的 方式 ,著 重於 故事結 構透過畫面的規劃來傳遞所需要表達的特定資訊 (Harald Mante, 2011)。而構圖另一個定義,就是安排配置畫框內所有的視覺元素, 以求影像的完整性來規劃被攝主群體、做出最讓觀看感到舒適的安排,讓觀看者能 8.

(19) 有愉快的視覺經驗(Peter Ward, 2005)。 5 建立內容關聯性: 使影像主要元素與次要元素之間擁有關聯性,讓兩者之間的關係建立起故事, 以達到所要表述的訊息傳遞(Robert Bradley, 2013)。 6. 畫面衝突情感 相片中強烈的情感能表達較有強度的內容,情感為最容易與觀看者產生連結交 流的方式,具有相反的緒衝突會平衡圖像,並使主題成為有趣的對比,而使觀看者 能立即從觀看觀點產生連結從而感受到影像情緒(Robert Bradley, 2013)。 7.跳脫影像畫面: 使主要元素跳脫並隔離於影像畫面外,聚焦讓觀看者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影像中 的主要元素,通過其他元素的輔助以突出主體的細節和帶入更多的故事感(Robert Bradley, 2013)。 8. 色彩: 指的是於影像中置入色彩營造出氛圍,如運用冷色調的色彩搭配闡述憂傷或可 怕的感覺,或以暖色調讓觀看者有溫暖充滿希望之感讓觀看者在觀看其圖像時能有 較為深刻的感受以達到敘事(Robert Bradley, 2013)。 9.對比: 當觀看者在觀看一張照片時,首先會認出並從意識上安排好主體,接著確認次 主體。一幅照片畫面通常被分為三個部份:前景、中景和背景。第一個被辨認出來 的形狀為正相,其餘所剩下的畫面或形狀稱為負相也就是背景。在理想的照片構圖 中,負相能強化正相的視覺效果,而運用不同的對比關係,可以增強觀看者對影像 中的形狀識別度。觀看者會把構圖分為前景圖形(正相)和背景(負相),主要取決於 觀看者的感覺而非識別能力。如果有一個形狀是觀看者認識的實物,那麼觀看者就 能首先認出它,並將目光集中在上面(Harald Mante, 2011)。 10.觀看者注意力機制: 影像畫面中引導(redirection)或是注意力掌控(attention management),利用一些視 覺線索把觀看者的注意力引導至創作者所希望著重的重點之處。創作者以引導注意 力的方式讓觀看者視線著重於影像呈現出想法或是情感之處,掌握觀看者視線讓觀 看者注意到影像畫面中的重點(David duChemin, 2010)。而關於觀看者注意力機制關 9.

(20) 注要件,概列如下: (1) 大優於小 (2) 單一物體優於群體 (3) 亮優於暗 (4) 高對比優於低對比 (5) 暖色優於冷色 (6) 斜線優於直線 (7) 對焦清晰優於對焦模糊 (8) 可辨識物體優於難以辨識物體 (9) 透視感優於平面感 (10) 人類/生物優於無生命體. 11. 符號 訊息的傳達在不以長篇文字敘述的情況下必須以既有認定的符號來傳達表述 訊息,使觀看者在觀賞畫面時能夠因既有的認知而達到訊息理解與連結。因無法直 接就能了解他人的心中想法,故需要以符碼、符號承載訊息做傳遞以達到溝通。符 號學中最早可追溯至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對於記號的闡述開始,而對於記號的意涵與 意義柏拉圖提到:「言語是心靈過程的符號與表徵,而文字則是言語的符號和表徵。 正如所有的人並不是具有同一的文字記號一般,所有的人也不是具有相同的說話聲 音,但這些言語和文字所直接意指的心靈過程則對一切人都是一樣的。」 Aristotle ( 384 - 322 B.C.) 對於他而言記號為意義的確立,以及記號本身的涵意和對其他事物 間的關係意義的表明。而在本研究的敘事性攝影領域當中,符號學的符碼(code)是 為溝通中的一套慣例,在最早的符碼運用為語言,但符碼的運用領域其實能運用到 任何敘事的形式中,是為人類習慣性約定俗成所認定的符號意義。如在色彩當中紅 色,以一般的印象當中即代表危險或是警告禁止之意。而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 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則強調人僅能在透過詮釋符號之間的相互關係來 理解個別符號的意義,他認為符號的能指,與所指的關係是任意的,透過任意的組 合而產生意義,因此詮釋符號需要先熟悉符碼的慣例意義才能在闡述上組合運用。 在定義語言符號上索緒爾以兩面向做為主要定義,一為Signifier(符號義) 另一個面 向指的為Signifier(符號具),符號義指的為觀看者對於創作者所指涉對象的一種想 10.

(21) 像與聯想是一種心理上的概念結果,故每個觀看者在觀看其相同內容的當下所解讀 的意義與結果會是不一定相同的(David Crow, 2016)。 2.2.3敘事性攝影概念建構: 強烈的視覺感受和敘事概念需以隱喻、象徵、意象、說明與視覺陌生手法建 構其作品敘事內涵。關於隱喻、象徵、意象、說明與視覺陌生五種建構手法,概 述如下: (秦興和,1998) 1.隱喻: 利用主題與視覺構成潛在暗示象徵來建構敘事,分為直接意涵與深層寓意。 依程度可區分為隱喻、借寓(寓意)、明喻、轉喻(或稱為類比)。運用隱喻做為影像 的敘事手法特徵為故事多為含蓄的,但容易讓觀看者感到印象深刻並易引起觀看 者心中共鳴。適合運用於表達諷刺與憂傷的情感,並主要建立於主題本身的衝突 性或主題與環境的衝突性。 2.象徵: 運用類比與寓意的手法達到有趣或印象深刻的敘事效果,為利用具體的事物 形象來表達抽象的觀念或另一種具體概念,於影像創作上則取其直接意涵的表像 或意象連結出其它要影射或推論的意涵。而根據藝術史家黑美亨在《視覺藝術的 再現與意義》當中指出,象徵的使用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1) 象徵內容必須能讓具有相關背景知識的觀看者在正常的觀看條件下獲得理解。 (2) 創作者自己能夠辨識其所描繪的象徵內容。 (3) 不能直接描繪所要象徵的事物本身。 3.意象: 指的為借物抒情。以當地取景做為拍攝對象並做敘述,以客觀物象經過創作 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與隱喻和象徵手法最大的差距為,不運 用人或擬人化的概念而是直接以拍攝對象做敘述,畫面不做刻意安排或重置為直 接取景記錄。. 11.

(22) 4.說明: 說明性敘事為針對現場既有物品或事件做觀察敘述,創作者以構圖搭配闡述觀 點。 5.陌生: 視覺陌生的敘事手法是靠不一樣的視覺經驗或新鮮的攝影技法產生的新奇感來 造成視覺吸引性,以視覺經驗或攝影技法創造視覺刺激及衝擊,吸引觀看者接收影 像畫面中的視覺刺激。 2.2.3 敘事性攝影的形式 敘事性攝影區分為單張、系列、電影分鏡、蒙太奇、超現實、文字排版六種形 式。 1. 單張的敘事性攝影形式: 單 張 的敘事攝影作品倚靠的 為隱喻或具有寓意的符號,置於圖像中以 讓 Instagram社群影像觀看者聯想起已經知曉的事件的來達到敘事,在訊息的表述上 則 表 達 的為 直 接 性的訊 息 或 情感 (Elena Martinique, 2006) 。例 如圖 2-4, Philip Rostron的Sheep in Wolf's Clothing圖像為例,羊象徵著溫和、和平與善良的形象, 而狼在ㄧ般大眾中所熟知的形象象徵為具有獸性的、貪婪的、暴力的、或具有攻 擊性與破壞性的,而在圖像當中羊的身上披著狼皮,以狼具有攻擊性的形象外表 來達到保護自身的作用產生,另ㄧ例為 May Ray所拍攝的安格爾的小提琴(Le Violon d'Ingres) (見圖2-5),如同浴女作品裡看不見臉的主角,背部的線條,流暢 得如同小提琴的輪廓,將兩個弦樂器的f符號放在模特身上然後重新拍攝照片,以 女性的曲線美與大提琴的符號來闡述每一位女性都有其最值得被放大的美麗之處 ,(Mad for Magazine, 2013)。. 12.

(23) 圖2-2 飛利普羅斯頓的作品:(Philip Rostron; Sheep in Wolf's Clothing). (資料來源:http://press.cmoa.org/high-resolution-images/storyteller/attachment/91832/ 2019/1/19瀏覽 ). 圖 2-3 安格爾的小提琴 (資料來源:http://madformagzine.blogspot.com/2013/05/blog-post.html 2019/8/31瀏覽 ). 13.

(24) 系列敘事性攝影形式: 敘事性攝影系列是指一組或一系列照片,在影像中為觀看者創造一系列情感以 講述一個較長的故事,此種系列攝影方式也稱為影像散文。影像散文的範圍從純粹 的攝影作品到帶有字幕、小評論的照片,使用複數同類型影像表達出故事的深度以 及廣度,比起單張的相片較能以視覺語言方式串起完整的故事,讓觀看者隨著故事 情節劇情安排解讀其中所蘊含的意義。系列性的敘事性攝影作品倚靠的為故事情節 與劇情來達到敘事,作品必須能串聯各個單張攝影作品形成張力,張力除了敘事文 本與概念本身之外,多半來自觀看者的視覺情感與心理;系列敘事性攝影作品定義 為將許多作品擺在一起能夠有相同主題或相關主題,形成一個相同概念在視覺處理 上能有一致的視覺感受,心理上能強化同樣的概念及稱做系列作品(維基百科, 2019)。例如圖2-5,Duane Michals拍攝的Grandpa Goes to Heaven,與圖2-6Maria Svarbova所拍攝的Plastic World為例,在Grandpa Goes to Heaven的影像畫面中,首 先所能看到爺爺在床上ㄧ動也不動的躺著,後來在背上長出了天使的翅膀,與小男 孩揮手道別後並飛出了窗外,以五張畫面闡述爺爺已離開了人世,以連續性的情節 將觀看者帶入故事當中以達成敘事。而在Plastic World的影像當中,藉由無表情的 人物設定,並通過凝視和僵硬的肢體動作,系列形式的拍攝與不同場景的轉換構成 整體的敘事,以表達人在生活中無法改變他們所被預定的角色。. 14.

(25) 圖2-4 Grandpa Goes to Heaven, 1989 (資料來源:http://press.cmoa.org/high-resolutionimages/storyteller/attachment/91832/2019/1/19 瀏覽). 15.

(26) 圖 2-5 Maria Svarbova; Plastic World, 2014 (資料來源:https://www.mariasvarbova.com/plasticworld 2019/1/19瀏覽 ). 16.

(27) 2. 電影分鏡敘事性攝影形式: 以靜態攝影將故事如同電影劇照的安排拍攝,讓觀看者可以在觀看其圖像故事 起伏轉折的過程中,在運用的手法中以電影運鏡的方式,使原本靜態的照片能有如 電影的生動感,讓觀看者能猶如身臨其境,不自覺如觀看電影一般,投入畫面營造 的情節中以接收到創作者所要表述的訊息 (黃仁益,2010)。如圖 2-5 在 2012 Zissou 的照片中設計師凱瑟琳·鮑林(Katherine Bowling)以模特流暢的舞蹈動作,結合布料 的流動性表達女性的柔美,織物布料的流動與皮膚緊密的結合,將身體與布料的律 動塑造成如電影般的生動感的畫面讓觀看者有參與感,並以抽象的表現手法使觀看 者能有想像的思考空間以達到創作者與觀看者之間的敘事連結(Midtown Mocha, 2014)。. 圖 2-6 Mellifluent, 2012 (資料來源:https://midtownmocha.blog/2014/03/29/zissou-pictures-from-fashion-to-narrativefilm/ 2019/8/31瀏覽 ). 3.蒙太奇敘事性攝影形式 帶有文字或其他附加內容的一系列或單張蒙太奇(Collage&Photomontage)照片, 蒙太奇(Collage&Photomontage)照片是指通過將兩張或更多張照片切割、黏合、重 新排列和重疊成新圖像來增加其圖像中的情感誘導觀看者從圖像中產生想像與聯想 來創造其影像敘事性(秦興和,1998),即使每張照片代表一個單獨的事件,它們的 並置也可以在觀看者心中創造一種敘事關係,每個觀看者都可以通過在他們的腦海 中連接這些圖像或者擁有某種情感拼貼來發展他們自己的故事。這類型的圖像也是 具有敘述性的,即使實際故事不存在也存在故事傾向,誘使觀看者從照片影像中得 到聯想啟發而產生故事,此種方式不需故事真實的發生即可產生敘事性故事(Elena 17.

(28) Martinique, 2006),而此製作複合照片的過程和結果也可通稱為“ photoshopping ” 或拼貼的攝影圖像。如圖 2-6 Mark Murfitt 所拍攝的 Trafalgar Square. Joiner , 通過 在一天之外拍攝同一個地方的照片,將不同時段的照片放在一起並在 Photoshop 中 對齊拼貼,讓觀看者知道一整天的所發生的事情以講述故事。. 圖 2-7 Mark Murfitt : Trafalgar Square. Joiner (資料來源:https://elliehousegcsephotography.weebly.com/narrative.html 2019/8/31瀏覽 ). 4. 超現實敘事性攝影形式 超現實敘事方式為通過創造充滿佈置的不真實或奇異的故事,將事物脫離札常 位置,使其喪失功能能或表達其他意涵(宋家倪,2016),超現實主義攝影技法又稱 為造為像式超現實影像,因應而生的技法,包括車實物投影(Photogram/Rayogrphy)、 中途曝光(Solarization)、多重曝光(Mutiple exposure)、照片拼貼(Photocollag)、夾層 底片放大(Sandwich negative printin))、粗粒子影像和負像(Negative image)等以改造 影像來脫離現實,造成非真實世界的超現實意像(Rober A.Sobieszek, 1988),或將現 實轉化為象徵性的符號以達到敘事的完成(宋家倪,2016)。如圖 2-10 蒂姆沃克 (Time Walker)所拍攝的蒂姆沃克的奇妙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Tim Walker), 運用場景的大型飛機架設,讓模特坐在巨型飛機中,以飛機象徵時間飛快與後面的 壁畫崩脫闡述我們都很忙,一切都在加速,孩子有多少時間可以徘徊和做白日夢 (Teddy Jamieson, 2012)。 18.

(29) 圖 2-8 The Wonderful World of Tim Walker, 2012 (資料來源:https://midtownmocha.blog/2014/03/29/zissou-pictures-from-fashion-to-narrativefilm/ 2019/8/31瀏覽 ). 5. 文字排版敘事性攝影形式 主要照片畫面以一系列單詞做呈現,利用文字的寫入或排版可以將這些文字打 印在一張紙上、或運用長時間曝光塑造文字訊息以達到敘事( Rachel Barber, 2014)。. 圖 2-9 Typography, 2014 (資料來源:http://rachelbarberphoto.blogspot.com/2014/06/unit-48-narrative-imagemaking.html2019/8/31瀏覽 ). 19.

(30) 敘事性攝影系列構成流程:. 圖2-10 敘事性攝影系列建構流程圖 (資料來源: 秦興和,1998,系列影像的概念、敘事與管理). 敘事性攝影系列拍攝類型概述如下:(David duChemin , 2010) (1) 建構類相片: 意即拍攝統括性的相片。通常用來說明故事發生的地點、能為整. 體影像散文建構脈絡、場景以及氣氛設定。 (2) 說明類相片: 以貼近生活的方式來紀錄所關注的活動。影像通常用來說明故事的 內容、參與的人或物等。不需以人物為主題,舉例來說,馬、天氣、船舶能成 為故事的主角。 (3) 細節類相片: 以特寫方式拍攝,提供故事所需細節。如拍攝與馬相關的影像散文 為例,創作者可以拍攝老舊的氣壓針或是被冰雹砸中的汽車做特寫,建構出環 境與拍攝主體之間的關係,以帶出整體故事的完整全貌。 (4) 人物類相片: 以人物特寫或臉部特寫為主,並在拍攝時帶入環境景物建立與主體 的關係以描述故事。 (5) 時機類相片: 以捕捉瞬間、某些姿勢,或是事件、動作的轉換,也可以是活動的 高潮時段,能使觀看者有較強的震撼視覺感受。 (6) 結尾類相片: 做為系列相片的結束畫面,做為結尾使用。 2.3 Instagram 社群平台 2.3.1 Instagram社群平台定義 Instagram為2010年10月推出的一款免費在線數位圖片與視訊分享的社交應用軟 20.

(31) 體 (Hu & Manikonda & Kambhampati , 2014),主要以圖像的訊息交換方式做溝通, 是為利於使用者參與到線上交換、貢獻使用者所生產的內容,或是加入線上社群的 ㄧ系列網際網路和行動媒體(Dewing, 2010),使關係網路中的成員能夠大規模互動, 交談和分享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的網站和網路系統之組合(金麟撰,2016)。在 社群平台中所發佈的貼文內容均屬於每位社群創作者,根據不同的相片分類建立起 明確的社群系統,創作者可根據相關的推廣設定擴大其社群,而因具有分享、拍攝、 處理相片的一體化(All-in-One)特性,使Instagram在操作上能夠比其他的相片分享 軟體如Flickr,在操作上的便利性能夠提升,無需再使用另外的拍攝工具,即可拍 攝圖像並上傳至平台當中,正因此特性,使Instagram成為相片分享的重要媒介,能 夠快速的將圖像資訊傳播到世界各地,並能更快的達到創作者與觀看者之間的雙向 即時溝通。 2.3.2 Instagram 社群平台發展,與敘事性攝影於社群軟體的運用互動情形 在2018年趨勢中,現今大眾擔任Instagram社群影像創作者以及Instagram社群影 像觀看者的雙重身分,已跳脫以往單一方向的做訊息接收,因手機的便利性,開始 在Instagram社群平台中快速吸收以及發佈圖片訊息,此運作模式已形成一種新型的 概念(Serafinelli, 2017)。但除了單純的發佈圖片至社群平台當中,為了使理念及信 息能夠更有效的傳達,創作者開始更在意內容在社群平台中的編排,以及他們的想 法是以怎樣的形式與概念做呈現,根據sproutsocial以800萬於社群平台所發佈的貼 文統計結果顯示,統一色調的版面能提高17%的互動率,並提出藍色為主的圖像比 紅色為主的圖像能提高24%的關注度,以此得出有效的內容編排能提升觀看者與創 作者之間的交流機會。另外根據研究了解,使用Instagram社群平台上傳敘事性攝影 作品時,傾向上傳依造時間順序所編排的連續性相片系列,發現這樣的編排方式對 於敘事連結上是較為有效的方法,但除了以時間順序的連續性相片系列做為敘事媒 介之外,具有易聯想的符號特徵,安排於相片之中也能產生更大的敘事感,同時也 是將所要敘述的情感達到更濃烈的傳遞的方法(Aylett, 2017)。. 21.

(32) 圖2-11 Number Of Color, 2018 (資料來源:https://medium.com/hububble/2019-of-instagram-stats-a0b7a4f43536). 而隨著Instagram不限區域性的使用,如今圖像可以更大規模的、多樣化的讓 不同國家的觀看者看到,一般而言,雖不會特定到一個遠離自己生活領域或是相 距遙遠的地方觀看其他Instagram社群影像創作者的拍攝作品,但卻會花許多時間 在自身覺得舒適的環境與圖像做互動,Instagram社群平台因具有隨時隨地都能互 動與瀏覽的特性,因此造就了積極頻繁的社群互動產生。最普遍的互動方式為藉 由 瀏 覽 其 他 Instagram 社 群 影 像 創 作 者 的 攝 影 作 品 , 並 開 始 追 蹤 自 己 喜 歡 的 Instagram社群影像創作者成為社群粉絲,而社群粉絲為了能夠準確的跟上喜歡的 Instagram社群影像創作者的生活模式會開始了解他們在做些什麼,而除了跟上喜 歡的Instagram社群影像創作者的生活模式之外,Instagram社群影像觀看者也會藉 由瀏覽其他Instagram社群影像創作者的貼文內容,從中獲得新的知識以提升自我 的生活型態(Pavica Sheldon& Katherine Bryant, 2015)。但除了了解生活模式和更新 知識之外,另外一個較為複雜的動機為mediated voyeurism稱為媒體偷窺行為是為 透過窺看其他人的生活模式後,開始轉變現有的生活狀態,窺看行為並不單單只 是監視其他Instagram社群影像創作者的一舉一動,而是因為這樣的窺看,可以與 其他Instagram社群影像創作者產生互動,進而改變自己與其他Instagram社群影像 創作者之間的關係(Clay Calvert, 2000)。憑藉著媒體偷窺與互動行為的探討,讓我 22.

(33) 們能因此更進一步的清楚了解,為什麼大眾在Instagram中分享大量的訊息內容, 並願意在貼文中花大量的時間做瀏覽(Lee&Sin, 2016)。而為了達到更活絡的互動關 係,讓更多的粉絲追蹤所上傳的貼文,創作者在發佈上會開始做時序上的規劃安 排,根據調查顯示,一個禮拜中的周二、周三、周六為最好的發文時機,而可以 吸引受眾目光的發佈時間是周二至週五上午10點至下午3點,而高峰時間是周三上 午11點,週五上午10點至11點,以達到瀏覽量及追蹤人數的增加機會(Elizabeth Arens, 2019)。. 圖2-12 臺灣使用者在主要社群媒體上的使用行為, 2015 (資料來源: (https://www.ixresearch.com/reports/%E5%89%B5%E5%B8%82%E9%9A%9B%E9%9B%99% E9%80%B1%E5%88%8A%E7%AC%AC%E5%9B%9B%E5%8D%81%E5%9B%9B%E6%9C %9F-20150715). 圖2-13 Instagram Global Engagement, 2019 (資料來源:https://sproutsocial.com/insights/best-times-to-post-on-social-media/#times-ig) 23.

(34) 另外研究結果發現,Instagram 社群軟體平台中還存在一種富者越富現象,大 眾傾向於喜歡追蹤擁有大量粉絲追蹤群的 Instagram 社群影像創作者所拍攝的相片 (Araújo & Corrêa & Silva , 2014),使原本已受歡迎的相片能達到更高的曝光高峰。 除前文所提到的富者越富現象與媒體偷窺行為之外,而在相片種類評論分析結果顯 示,自拍照為現今 Instagram 社群平台中所常出現和受歡迎的種類項目(Moon & Lee et al, 2016),年輕的 Instagram 社群影像創作族群喜愛透過自拍展現自我,並以自己 作為訊息傳遞的載體,是最普遍與受到大眾喜愛的拍攝方式,利用特別的貼文內容 與圖文的敘述搭配方式以達到活絡的社群互動關係,激發一定的互動活絡程度後會 更積極的構思,並發佈更多的貼文以維持個人 Instagram 社群平台的活絡度,並持 續與其他 Instagram 社群影像創作者做交流(Pavica Sheldon& Katherine Bryant, 2015)。 2.4 數位說故事 2.4.1 數位說故事起源 數位說故事為新型態的人類生活方式。新媒體形式的出現,網路及社群媒體為 說故事帶來不同的層面。數位說故事為將原始的說故事方式與科技做結合,故事 會根據不同的特徵與不同的意涵在社群平台中做分類,領域包括教育、娛樂、生 活日常等。而在現今以滑鼠點擊生活資訊的的網路時代中,隨著科技的進步快速 變化,敘事內容依據時下的趨勢或是生活話題做不同的轉換,故事的講述內容更 是變化快速,並從原始的口述敘事方式轉化為社群分享交流的傳遞模式。社群媒 體提供了另一種形式的講述故事平台,此種新的數位敘事方式稱為數位說故事 (Digital Storytelling)。 2.4.2 數位故事發展現況 數位說故事定義為在線上平台中述說故事。現今21世紀開始逐漸發展數位說 故 事(Digital Storytelling)傳遞故事方式,又稱數位故事創作、數位自述故事,源自美 國北加州舊金山灣區的「數位故事創作中心」是一種結合人類說故事的傳統本能 ,將自己的人生經驗、想法和感受以數位媒體形式傳播的故事敘述。(維基百科, 2018),結合人類說故事的傳統,將自己的人生經驗、想法和感受,以數位媒體形 式傳播的故事敘述,數位說故事是傳統「說書、說故事」的現代表現方式。在人 類歷史中「說故事」一直都是分享知識、智慧以及價值觀的方式,在現今的社會 24.

(35) 中故事以不同呈現的方式出現在人類的生活當中,從最一開始的傳統口述方式到 出現在電腦螢幕、行動裝置、社群網路平台、電影等數位平台當中進行故事傳遞 ,數位說故事除了達到最原始「說故事」的傳達和溝通的目的之外,更可以分享 或加以保存。透過數位媒體的呈現,影像、影片、音樂、動畫、文字和口白的融 入,故事的主角、情境或故事的寓意也就能更加鮮明呈現更多的可能性於觀看者 眼前。「數位環境」讓「故事」有更多重新呈現、互動、連結與傳播,其特有的 互動性和轉化過程也讓故事的講述者在社群平台的互動模式中能更具有影響力, 讓故事有更新的面貌。透過網際網路、電視頻道、部落格、廣播、雜誌以 及其他 各種形式的媒介傳播與交相影響,這些「故事」也讓各種全球議題更快速的被 世 界各個角落的讀者/閱聽人所閱讀與了解,數位說故事的組成特點為敘事和戲劇化 (Nilsson, 2010),敘事為一種透過故事化的思考模式,透過故事說明人們對各種經 驗所賦予的意義述說個別的情境。而戲劇化敘事技巧加入可引導觀看者的情緒, 在不犧牲真實性與道德責任的情況之下,戲劇化可讓內容更有趣味性,也可讓觀 看者在觀看時能更有強度的接收訊息,在敘事者的立場中也能更具有說服力,也 能誘導觀看者與自身所經歷過的回憶或事件產生聯繫,使創作者與觀看者能因畫 面產生情感上的連結,而產生省思、感動或其他情緒上的感觸 (Fabia,2018)。. 25.

(36) 第三章 案例分析 本章節收集國內外的敘事攝影作品,藉由現況分析了解敘事性攝影特色與概 況,分析面相包含風格、地點、理念、拍攝主題與表現形式五個部份,並過濾掉 需要影像後製、特殊的影像特效效果與攝影棚的架設才能完成的敘事性攝影作品 後,篩選出以輕鬆拍攝手法與生活日常主題相關的敘事性攝影作品案例共計13位 攝影創作者進行案例分析整理,歸納出於Instagram社群平台發佈的敘事性攝影作 品表現形式特色,作為本研究創作敘事性攝影作品的參考。. 3.1敘事性攝影案例篩選原則 為了探討敘事性攝影的表現形式特色,本研究收集2018-2019 年間的敘事性攝 影案例,來源包含在Instagram社群平台中擁有高粉絲群擁有2000人以上的追蹤人數 、點閱率單篇發佈時能達到1000人按讚的高互動率Instagram社群平台,或具公信力 如哈蘇國際攝影大賽、SWPA 臺灣α7系列攝影比賽、Shot on iPhone等國際攝影比 賽肯定的敘事攝影作品,過濾掉需要影像後製、特殊的影像特效效果與攝影棚的架 設才能完成的敘事性攝影作品後,篩選出以輕鬆拍攝手法與生活日常主題相關的敘 事性攝影作品案例共計13位敘事性攝影創作者進行案例分析整理。 3.2敘事性攝影案例分析 根據表 3-1 至表 3-13 的分析內容,是為針對13位敘事性攝影創作者於Instagram 社群平台發佈的敘事性攝影作品進行探討,針對其敘事性攝影作品的五個面相進 行分析包含風格、地點、理念、拍攝主題與表現形式,以了解2018-2019年間敘事 性攝影的表現形式特色加以整理歸納,作為此階段的敘事性攝影案例分析表。. 26.

(37) 表 3-1濱田英明 (日/大阪)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透過鏡頭溫柔地將這樣的美好關係表露無遺,在「ONE DAY」 企劃中,總共有九組主角登場:料理研究家 桑原奈津子與愛犬 Kippple 、舊書店店主野崎雅彥與Toro、藝術總監堀出隼與ガー 理念分析. ゼ、花屋小路苑老闆吉田耕治與コユキ……等透過這個企劃希望 可以讓更多人感受、也開始思考「與小狗一起生活這件事」的魅 力及意義,以三年的拍攝時間透過取景框,敘述所謂「家人」的 真義主人與狗狗的生活故事. 主題. 日常生活 明亮、過曝、色彩對比度高。色彩基調比較偏青色,少陰影,畫. 表現形式. 面呈現清涼清透的感覺。採系列性攝影形式,建立人與人之間的 關聯性,以他們的關係以表述故事,作為拍攝主軸貫穿整體系列 ,以傳遞所要表述的訊息. 地點. 家中、公園、街道、商店內、汽車內、海邊.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s://www.instagram.com/freestitch_oneday/?hl=zh-tw 極簡風格,將設計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簡化到最少的程 風格. 度,強調乾淨且簡單的線條與色調,因此能帶給人一種清新舒爽 的感覺 27.

(38) 表 3-2橫浪俢 (日/京都)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以女孩做人像攝影,以清新脫俗、簡潔乾淨做整體系列的做主題 理念分析. 理念貫穿,生活時光中的自然擷取與人像攝影方式強調個體與群 體的神秘幽靜,與充滿童趣的元素加入畫面中運用純真美好表露 出女孩的各種樣貌. 主題. 日常生活、人像 作品乾淨、生動、充滿童趣。運用系列性攝影形式,將攝影主體 置於畫面中點,或採三分法構圖做拍攝,運用生活時光畫面的自. 表現形式. 然擷取,與女孩人像攝影方式,充滿童趣的元素加入讓畫面中, 表露出女孩的各種樣貌. 地點. 山間、海邊、攝影棚、家中、商店、市場.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www.yokonamiosamu.jp/. 風格. 將不必要的元素從畫面中剝離出去,從而使得畫面呈現一種簡潔的 美感. 28.

(39) 表 3-3 Yuji Mori (日/京都)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以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一家四口以及兩隻愛犬的日常點滴。俏皮 賢慧的妻子阿達,聰明可愛的女兒小海、古靈精怪的兒子小空 理念分析. 、安靜溫順的愛犬豆豆和敏感慵懶的愛犬糯米糰,每天靜謐或 活潑的溫馨瞬間,拍攝場景多為家庭居室,還有少量戶外場景 。生活中的細節在他的鏡頭下被放大妻子的操勞、兒女的成長 、狗狗的頑皮,簡單的生活,卻蘊含著不簡單的情愫. 主題. 日常生活 採系列性攝影形式,聚焦於父親的視角紀錄生活的全貌,以生 活中所會出現的節慶、食物、生活用具、擺飾主題圍繞著一點. 表現形式. 一滴布置的家庭、妻子、小孩、寵物,向觀看者投射家庭的樣 子,家庭溫暖為全系列的主題理念,並增加創作者與被拍攝對 象之間的互動片段紀錄,使創作更貼近生活的原本樣貌. 地點. 家中、公園、街道.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s://1--j--1.tokyo/articles/188/original 風格. 暖色調的人物攝影寫真,單ㄧ的主角畫面近景拍攝為主 29.

(40) 表 3-4 Akipinnote (日/京都)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透過鏡頭將對孩子與妻子的溫暖情意表露,著重主題人物的舉 理念分析. 動與創作者之間的互動,敘述表達所謂「夫妻之間」的愛與幸 福故事. 主題. 日常生活 色彩基調以暖色調,做為象徵夫妻與家人之間的溫暖情感,畫. 表現形式. 面呈以「家中妻子」為主軸,主體置中心點,運用丈夫的視角 拍攝妻子做飯的平常生活. 地點. 家中.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s://1--j--1.tokyo/articles/188/original 暖色調的人物攝影寫真,單ㄧ的主角近景拍攝為主,運用做菜 風格. 的連續故事串聯,帶出溫暖的氛圍. 30.

(41) 表 3-5 Jaci Marie (美國/洛杉磯)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以「紀錄生活」為主軸,以寫日記的方式紀錄自我的生活,將真 理念分析. 實的生活型態呈現給觀看者,也作為創作者作為生活紀念的空間 ,或以企劃方式將商品融入生活,敘述所謂「享受生活」的真義. 主題. 日常生活、風景 採系列性攝影形式,並以「自我或是設定拍攝主題角色」為主軸 ,聚焦於自我設定的腳本呈現主題,透過鏡頭明確地將商品或是. 表現形式. 合作品牌與風景做直接性的結合,以「紀錄生活」為主軸將自我 的生活模式以寫日記的方式拍攝生活所發生的事情,將真實的生 活型態呈現給觀看者. 地點. 家中、公園、街道、商店內、汽車內、海邊.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s://www.karissanickish.com/journal/2018/6/22/the-bestinstagram-presets-f2aea 風格. 色彩對比度高,色彩基調主要為暖色調人物拍攝,自然的人物互 動與溫馨的畫面內容為主要風格 31.

(42) 表 3-6 Maria Svarbova (斯洛伐克)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挑選13座各具風格的泳池作為拍攝背景;照片中,瓷磚平滑表 理念分析. 面和規律排列象徵著舊時代的秩序整體系列的主題理念以社會 主義的文化秩序做貫穿,強調國家文化中的嚴謹文化規範. 主題. 「游泳池」、「公共浴堂」 採系列性攝影形式,運用鏡頭探索「人和空間之間」的關聯性. 表現形式. 建構故事,專注於拍攝人物。擅長融合奇幻色彩,和過度曝光 與提高色彩飽和度以勾勒糖果般的世界,將觀看者帶入攝影畫 面. 地點. 游泳池、街道、醫院、辦公室、球場、大樓內、戲院、公共浴堂.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s://www.mariasvarbova.com/. 極簡風格,將設計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簡化到最少的程 風格. 度,強調乾淨且簡單的線條與色調,因此能帶給人一種清新舒爽 的感覺. 32.

(43) 表 3-7 Duane Michals (美國/麥基斯波特)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用新的方式去觀看人,認為攝影不只紀錄,也可提出及探討問 理念分析. 主題. 題 連續事件 以多幅、帶有敘事性的連續攝影作品、重覆曝光作品等著稱,在. 表現形式. 攝影的表現上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個為經常利用多幅照片來呈 現一個主題,並且透過一系列照片來構思敘事,第二為在照片上 寫字,並以雙重曝光來表達超現實的想法. 地點. 房間、街道、浴室、巷弄.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s://orbitalboooks.wordpress.com/2019/02/16/duanemichals-%E3%80%8Astoryteller%E3%80%8B/. 風格. 劇情攝影,藉由用人像照說故事,作品中經常充滿神秘的、模 糊的和半透明的物體運動,怪誕為主要風格. 33.

(44) 表 3-8 Olga.barantseva (俄羅斯)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理念分析 主題. 希望作品能傳達大自然間的和平互動,呼籲停止獵殺動物 日常生活、童話世界 以一系列以人類與大自然的主題作為創作題材,善用童話故事 的情境與復古風格的塑造構圖,在畫面中傳達人與動物之間的 和諧氣息。採系列性攝影形式,以電影腳本企劃方式作拍攝,. 表現形式. 透過攝影的熱忱將攝影和大自然以愛的元素做結合表達動物與 人之間的純淨良善,Olga鏡頭下的主角有狼、狐狸與7尺高棕熊 Stepan表達人和動物之間的的互信,使畫面充滿氣氛都洋溢親密 溫馨的感覺,使觀看者融於童話情境以完成一系列的敘事性攝 影作品. 地點. 森林、庄園、家中.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barantseva.com/#contacts 風格. 擅長創造童話般的攝影拍攝手法,以純真可愛的夢幻風格為著 稱 34.

(45) 表 3-9 Chelsea_jesper (臺灣)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以「家中的雙胞胎chelsea&jesper」為主軸,以媽媽的視角拍攝 孩子平常的生活,也記錄著孩子的成長過程聚焦於家人的生活 日常,透過鏡頭,將小孩與家人的樣貌表情趣事表露無遺,透 理念分析. 過社群平台如同將傳統的相簿收藏照片的方式轉化為線上的數 位相本使同樣身為母親的群眾能夠感受到家人的溫暖與父母的 溫情互動不做特意的氛圍營造希望可以讓更多人感受樸實的家 庭生活意義,敘述所謂「家人」的真義主與生活故事. 主題. 日常生活 採系列性攝影形式聚焦於雙胞胎chelsea&jesper,以主題人物拍 攝傳達出他們的互動關係並建立起故事,並以兄妹間的日常將. 表現形式. 天真無邪的家人情感做整體系列的主題理念貫穿,採生活時光 中的自然擷取攝影方式,在媽媽的鏡頭下平凡的每日場景總可 以充滿柔軟的瞬間以傳遞所要表述的訊息. 地點. 家中、公園、餐廳.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s://www.instagram.com/chelsea_jesper/?hl=zh-tw 人物寫真,以自然光線與手機攝影的方式帶出孩子的生活日常 風格. 與家庭生活意義,敘述所謂「家人」的真義與生活故事. 35.

(46) 表 3-10 Homeplusplan (臺灣)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理念分析. 主題. 用攝影、插畫、設計等多元的創作方式,替毛孩們發聲,用溫 柔幸福的態度推廣領養不棄養. 日常生活 採系列性攝影形式聚焦於探究領養的寵物與主人之間的互動情 形為拍攝的主題,有別以往的寵物拍攝形式以真實的互動狀況. 表現形式. 瞬間透過相機做最直接情感呈現,以畫面傳達一個家庭中加入 新的成員後所發生的趣事,並將領養過後的寵物即為生命中添 加了家人的涵義表達領養的美好. 地點. 家中、公園、餐廳.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barantseva.com/#contacts. 風格. 動物與人像的寫真攝影為主要的拍攝風格. 36.

(47) 表 3-11 Jerome Chi_film diary (臺灣)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以「家中的兩個兒子兆恩&維恩」為主軸,以媽媽的視角拍攝孩 子平常的生活,也記錄著孩子每次旅行的生活回憶,透過鏡頭 理念分析. 將小孩所走過的旅途風景並與主角融合做直接性的旅遊紀錄, 並闡述小孩在成長過程當中的成長生活體驗,為母親透過社群 平台記錄孩子一天天生活點滴的成長紀錄空間,以母親的視角 拍攝闡述兒子兆恩&維恩的生活故事樣貌. 主題. 日常生活 以直接性的主題人物拍攝,與生活樣貌旅遊與風景做融合以紀. 表現形式. 錄旅行、日常生活回憶,並建立起以家人情感做整體系列的主 題理念貫穿以傳遞家庭溫暖的意義. 地點. 家中、公園、餐廳、海邊、超市、旅行地點.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s://www.instagram.com/jerome_chii/?hl=zh-tw. 風格. 降低色彩彩度,以綠色調輕柔透明的畫面構成為主要拍攝風格. 37.

(48) 表 3-12 Wawakids (臺灣)於Instagram中的作品 發現像孩子一樣愛玩、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就是生活創作的能量 理念分析. !希望藉由各種家庭簡單有趣的分享,讓其實像小孩一樣愛玩 的父母們,彼此交流生活的靈感. 主題. 日常生活 以探訪者的角度拍攝不同家庭的生活樣貌,採室內光與戶外自 然光線構成,與偏青色調的色彩達到畫面的簡潔構成,主要特 色為強調與拍攝主角之間的互動性,並開設不同的互動單元以. 表現形式. 多元性的互動發展企劃達到與觀看者之間的交流與連結,為臺 灣少數以多元的發展方向經營的攝影計畫,以蒐集親子生活風 格與資訊的情報站,也開放不同互動單元與觀看者之間能達到 活絡的交流與互動. 地點. 家中、市場、花園、街道、海邊. 圖像. 資料來源: https://www.instagram.com/easonhsiung/?hl=zh-tw. 風格. 透過鏡頭尋回人類的生活本質,畫面乾淨純粹又帶著生活感為 主要特色.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in Xueling, A Study on the Literary Images and Narrative Persuasion in Dunhuang Telling and Singing Literature "Qiu Yin Yi Ben". Hung Ifang, The Content and

Lin Xueling, A Study on the Literary Images and Narrative Persuasion in Dunhuang Telling and Singing Literature "Qiu Yin Yi Ben". Hung Ifang, The Content and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ing material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music,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acred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a linear-time algorithm for the k-tuple total domination problem for graphs in which each block is a clique, a cycle or a complete bipartite graph,

One could deal with specifi c topics for researching on Buddhist Literature while one has to clarify the categories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methodology to construct “History

Based on Cabri 3D and physical manipulative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earning on the spatial rotation concept for second graders..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õT¤_ .â·<íËju, Data Access Component Module 2FíŠ?. âÀÓ“, ©ø_ method úk’eé query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