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年度化學科
學科能力測驗試卷
______年 ______班 學號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總 分
第壹部分:
一、單選題 說明:第 1 題至第 6 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 n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 選項,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 分;答錯、未作答或 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 )1. 銀有兩種同位素,其原子質量為 107 amu 和 109 amu ,而其天然含量分別為 51.35% 及 48.65% ,故銀的平均原子量為 107.9 amu 。試問任一銀原子,其原子質量為 107.9 amu 的 機率(%) 為何? (A)0 (B)2.70 (C)48.65 (D)51.35 (E)100 。 ( )2. 王同學在不同的溫度分別進行鹽類化合物甲 (□) 與乙 ( )◆ 在水中的溶解度 實驗,得到的結果如圖。已知溶解度定義為每100 克的水所溶解的化合物 質量 ( 克 ) ,則下列敘述,哪一項正確? (A) 甲的溶解度總是比乙大 (B) 在攝氏80度時,甲的溶解度是乙的兩倍 (C) 當溶液溫度上升,甲與 乙溶解度皆變大 (D) 在攝氏50度時,甲與乙溶解度幾乎相同 (E) 於攝氏80度時,將20克 的乙溶於50克的水中,將此溶液溫度緩慢降低至攝氏50度,溶液中會出現化合物乙結晶。 ( )3. 在常溫常壓,未知體積之氧氣與40升的一氧化碳,在催化劑的存在下進行反應。反應後氣體 之組成為二氧化碳與氧氣,總體積為70升。若反應後,溫度與壓力維持不變,則氧氣在反應 前、反應後的體積分別是多少升? (A)60 、20 (B)50 、30 (C)40 、40 (D)30 、50 (E)20 、60。 ( )4. 已知 25℃ 時,甲瓶水溶液的 pH 值為 2 ,乙瓶水溶液的 OH-濃度為 10- 3 M ,則甲瓶的 H+濃 度 為 乙 瓶 H+濃 度 的 多 少 倍 ? (A)10 - 9 (B)10 - 5 (C)2 3 (D)105 (E)109。( )5. 下 列 哪 一 項 為 氧 化 還 原 反 應 ? (A)NH3(g) + HCl(g)→NH4Cl(s) (B)BaCl2(aq) +
Na2SO4(aq)→BaSO4(s) +2NaCl(aq) (C)CaCO3(s)△ CaO(s) + CO2(g) (D)23592U + 1 0n → 141 56Ba + 92 36Kr+ 1 0
3 n (E)Zn(s)+ CuSO4(aq)→ZnSO4(aq) +Cu(s)。
( )6. 太 空 載 具 常 以 氫 氧 化 鋰 吸 收 太 空 人 所 呼 出 的 二 氧 化 碳 , 其 反 應 式 為 : 2LiOH(s) + CO2(g)→Li2CO3(s)+ H2O(l) 。假設太空人平均每天所消耗的能量為3000大卡,而能量主要由氧 化體內葡萄糖所提供,其反應式為:C6H12O6(s)+ 6O2(g)→6CO2(g) +6H2O(l), H =-2800 kJ。則一位太空人執行任務 5 天所釋出的二氧化碳,至少需以多少公斤的氫氧化鋰,始能清 除完畢?(已知1 大卡相當於 4.2 kJ , LiOH = 23.9 ) (A)0.108 (B)0.538 (C)3.20 (D)6.50 (E)32.0 。
二、多選題 說明:第 7 題至第 9 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 n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 請將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 答對者,得 2 分;答錯 k 個選項者,得該題n 2k n 的分數;但得分低於零分或所 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 )7. 已知氮氣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的平衡反應式為: N2(g)+ 2O2(g)→2NO2(g) , H = 68 kJ 。 下列有關此一反應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 項) (A) 此反應為一放熱反應 (B) 二氧 化氮的莫耳生成熱為 68 kJ (C) 此反應式符合質量守恆定律 (D) 此反應中氮氣扮演氧化 劑的角色 (E) 二氧化氮溶於水後,可使藍色石蕊試紙變成紅色。 ( )8. 將100.0 mL、0.40 M的 HCl 溶液加於 4.24 g 的 Na2CO3 固體,會產生氣泡。下列關於此反應的 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 項) (Na2CO3=106) (A) 此反應的平衡反應式為: Na2CO3 + HCl→2NaCl + H2O + CO2 (B) 若反應完全,則可產生 0.88 克的 CO2 (C) 反應後會剩餘 0.01 莫耳的 Na2CO3 (D) 此反應的限量試劑為 HCl (E) 此反應為沉澱反應。 ( )9. 將下列反應式平衡後,若平衡係數皆取最簡單整數,則哪些反應式左邊的平衡係數總和比右邊 的平衡係數總和少 2 ?(應選 3 項) (A)NH3(g)催化分解 N2(g)+H2(g) (B)Fe2O3(s) +
CO(g)→Fe(s)+ CO2(g) (C)C6H4(OH)2(aq)+H2O2(aq)→C6H4O2(aq)+ H2O(l) (D)Ca(HCO3)2(s) +
HCl(aq)→CaCl2(aq) + CO2(g) + H2O(l) (E)HCCH(g) + Ag(NH3)2NO3(aq)→AgCCAg(s) +
NH4NO3(aq)+NH3(g) 。 三、綜合題 說 明 : 第 10 題至第 13 題,每題 2 分,每題均計分,請將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 「選擇題答案區」。單選題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多選題每題有 n 個選項,答錯 k 個選項者,得該題n 2k n 的分數;但得分低於零 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0~13 為題組 雷雨是因大氣強烈對流所產生的現象,也與氮的循環有關。發生時往往伴隨著閃電、狂風、暴雨, 甚至冰雹、龍捲風等劇烈天氣。產生雷雨的積雨雲形成發展時,大氣環境一般具備下列三個條件:大 氣處於不穩定狀態、有充沛的水汽和足夠的舉升力。 地球上的生物能生生不息,世代相傳,這不能不歸功於大氣的存在。事實上,自然界有天然的循 環作用,使空氣的成分保持不變。俗話說「一場雷、一場肥」,空中的雷電可使氮與氧化合,遇雨水 降落地面經細菌轉化成為植物的肥料。氮的固定係由空氣中取氮,將其轉化為氮化合物,例如製造氨、 而氨是製造硝酸、尿素、硫酸銨肥料的中間物。 氮循環為自然界中氮和含氮化合物在生態系統中轉換的過程,其中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氮化合 物的固氮作用,對生物的生長息息相關。生物中僅有固氮細菌可進行固氮,因其具固氮酶可將氮氣形 成銨鹽,再經由亞硝化細菌與硝化細菌轉化為硝酸鹽,以利植物根部吸收,而部分植物則可藉由與藍
綠菌、根瘤菌等固氮細菌共生而獲取氮。 ( )10. 雷雨一般較不容易發生在什麼樣的天氣系統或條件中?(應選 2 項) (A) 極地大陸氣團中 心 (B) 春天的鋒面系統 (C) 梅雨季的西南氣流 (D) 夏日午後旺盛的對流 (E) 太平 洋高壓中心。 ( )11. 下列有關雷雨與肥料的化學反應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3 項) (A) 雷雨可能造成氮氣與 氧氣作用,其反應式如右: N2 +O2雷雨 2NO (B) 硝化細菌可進行的反應如右: NO2-硝化細菌 NO3- (C) 硫酸銨是一種氮肥,其化學式為 NH4SO4 (D) 植物吸收 銨鹽和硝酸鹽,合成蛋白質和核酸等含氮化合物 (E) 在實驗室常溫常壓即可由氮氣與氫 氣合成氨,進一步可製造尿酸。 ( )12. 氮的獲取與生物生長息息相關,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3 項) (A) 原核生物均可行 固氮作用 (B) 真核生物均無法自行固氮作用 (C) 植物直接吸收一氧化氮而獲取氮素 (D) 若水稻田中有共生的藍綠菌,可減少氮肥的施加 (E) 若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藉由 固氮作用而獲取氮源。 ( )13. 在雷雨天收聽廣播節目時,一道強烈閃電畫破天際,收音機隨之發出一陣雜訊,說明劇烈放 電可產生電磁波。下列關於電磁波性質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 項) (A) 電磁波不 需要介質即可傳播 (B) 電磁波的電場振盪方向與傳播方向相互垂直 (C) 電磁波的磁場 振盪方向與傳播方向相互平行 (D) 電磁波的介質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相互垂直 (E) 電 磁波的介質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相互平行。
第貳部分:
說明:第 14 題至第 20 題,每題 2 分。單選題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 題以零分計算;多選題每題有 n 個選項,答錯 k 個選項者,得該題 n 2k n 的分數; 但得分低於零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此部分得分超過 48 分以 上,以滿分 48 分計。 ( )14. 林同學在藥品櫃發現一瓶標示不明的有機藥品,由殘餘標籤得知其分子式為 C6H12 ,該化合 物可能為下列哪幾類化合物?(應選 2 項) (A) 直鏈烷烴 (B) 環烷烴 (C) 烯烴 (D) 環烯烴 (E) 炔烴。 ( )15. 下列有關醣類化合物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3 項) (A) 平常食用的紅糖、白砂糖,其 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B) 纖維素經水解可產生葡萄糖,可用於製造酒精 (C) 醣類化合物 中的澱粉,可用碘酒驗出 (D) 蔗糖屬於雙醣類化合物,經水解可得兩分子的葡萄糖 (E) 醣 類 物 質 屬 於 碳 水 化 合 物 , 其 化 學 成 分 通 式 均 可 寫 為 (CH2O)n 。 ( )16. 透明質酸,又稱玻尿酸,最近常被應用在醫藥及美容上,其化學結 構如附圖,試問此多醣聚合物具有哪些官能基?(應選 3 項) (A) 羧基 (B) 鹵基 (C) 酯基 (D) 羥基 (E) 醯胺基。 17~18 為題組 元素週期表之前三週期的最後元素分別為氦、氖、氬,而其對應原子序為2 、10、18,已知甲、乙、丙是週期表上相鄰的三種元素,甲與乙是同週期的元素,乙與丙是同主族的元素。
( )17. 該三種元素的原子序之和為27,則甲、乙、丙在週期表中的相對位置,最多有幾種可能? (A)1 (B)2 (C)3 (D)4 (E)5 。
( )18. 承上題,若此三種元素均為金屬,則甲、乙、丙在週期表中的相對位置,最多有幾種可能? (A)1 (B)2 (C)3 (D)4 (E)5 。 ( )19. 王同學翻到一本舊書,看到一張記載一些早期元素分析結果的表格,其中甲、乙、丙、丁代 表四種不同的元素。 甲 乙 丙 丁 甲元素很柔軟 甲 與 乙 可 形 成 化 合 物(甲 2 乙) 甲 與 丙 可 形 成 離 子 化合物(甲丙) 丙分子具有顏色 乙與丁可形成離子 化合物(乙丁) 丁元素在常溫常壓 下為固體 註:表格中括號內的元素組合,分別代表該物質化學式之示意式 依甲、乙、丙、丁的順序,試問下列哪些元素組合,可符合上述的結果?(應選 2 項) (A) 鉀、氧、氯、鎂 (B) 鈹、氯、氧、鐵 (C) 鈉、氧、溴、鈣 (D) 鈣、氧、溴、鈉 (E) 鉀、氯、氟、鈣。 ( )20. 圖中的分子模型,僅含碳氫氧氮四種元素,圖中一短線連結代表單鍵,=短線連結代表雙鍵。 有關此分子模型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 項) (A) 碳與氫的原子個數總和為21 (B) 碳與氧的原子個數總和為11 (C) 氮與氧的原子個 數總和為4 (D) 氮與氫的原子個數總和為14 (E) 碳與氮的原子個數總和為 9 。
試題大剖析
答 案
第壹部分: 一、單選題
1.A 2.D 3.B 4.E 5.E
6.D 二、多選題
7.CE 8.BD 9.ADE
三、綜合題
10.AE 11.ABD 12.BDE 13.AB
第貳部分:
14.BC 15.ABC 16.ADE 17.B 18.A
19.AC 20.BD
解 析
第壹部分:選擇題 一、單選題 1. 銀有兩種同位素 Ag - 107 及 Ag - 109 ,因此任一銀原子的質量不是 107 amu 就是 109 amu , 而銀的平均原子量M =M1x1+M2x2=107 51.35% + 109 48.65% = 107.9 ,是指同位素質量 的加權平均值,在自然界出現的機率是0 。 2. (A) 由圖可知在 30℃ ~ 50℃ 以前,甲的溶解度比乙小, 50℃ 之後甲的溶解度才大於乙。 (B)80℃ 時甲的溶解度約為70,而乙的溶解度約為43,甲並不是乙的兩倍。 (C) 乙的溶解度隨溫度上升先增後減。 (E) 乙的溶解度在 80℃ 時小於在 50℃ 時,因此降溫時乙並不會結晶析出。 3. 同溫同壓下,氣體相互反應時,其體積變化量與反應式的係數成正比 O2 + 2CO催化劑 2CO2 初 x 40 0 反應 - 20 - 40 + 40 末 (x - 20) 0 40 V末= (x - 20) +40=70,得 x =50 因此VO2 (初)=x = 50 (L) ,VO2 (末)=x -20= 30 (L) 4. 水溶液在 25℃ 時離子積 Kw = [H + ][OH - ] = 1 10- 14呈定值, 今甲的 pH = 2 ,其 [H + ] =10- 2 M ;乙的[OH- ] =10- 3 M , 其 [H + ] = 14 3 10 10 =10- 11 M ,故兩溶液的 [H + ] 比值 [H ] [H ] + 甲 + 乙 =10112 10 = 109 倍5. (A) 酸鹼反應。 (B) 沉澱反應。 (C) 分解反應。 (D) 核分裂反應。
(E)Zn(s)+Cu2 + (aq)→Zn2 + (aq)+Cu(s),涉及電子得失為氧化還原反應。
6. 反應式的係數比=各物質莫耳數的變化量比
今有一太空人5 天共耗去能量=3000 5 4.2= 63000 (kJ)
需葡萄糖63000
2800 = 22.5 (mol) ,而產生 CO2 22.5 6 =135 (mol),
需以LiOH 135 2 =270 (mol)加以吸收,相當於 270 23.9 10 - 3 =6.45 (kg) 的 LiOH 。
二、多選題 7. N2(g)與O2(g)只在極高溫、雷電或內燃機內才會進行化學反應。 (A)H > 0 為吸熱反應。 (B)NO2 的莫耳生成熱=68 2 =34 (kJ)。 (D)N2(g) 被O2(g)氧化,因此扮演還原劑的角色。 (E)3NO2+H2O→2HNO3+NO ,反應後呈強酸性,可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 8. 反應式的係數比=各物質莫耳數的變化量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初 4.24 106 =0.04 0.4 0.1 = 0.04 0 0 0 末 0.02 0 0.04 0.02 0.02 (A)HCl 的係數應為 2 。 (B) 可產生 CO2 0.02 mol ,相當於質量=0.02 44= 0.88 (g) 。 (C) 反應後剩餘Na2CO3 0.02 mol。 (D)HCl 用盡,為限量試劑。 (E) 此反應並沒有沉澱物質生成。 9. 利用原子不滅以平衡係數 (A)2NH3(g)→N2(g)+ 3H2(g) ,係數變化 n =(1+3)- 2 = 2
(B)Fe2O3(s) +3CO(g)→2Fe(s)+3CO2(g), n =(2+3)-(1+3)= 1
(C)C6H4(OH)2(aq)+H2O2(aq)→C6H4O2(aq)+2H2O(l), n =(1+2)-(1+1)= 1
(D)Ca(HCO3)2(s)+2HCl(aq)→CaCl2(aq)+2CO2(g)+2H2O(l), n =(1+ 2 +2)-(1+2)= 2
(E)HCCH(g) + 2Ag(NH3)2NO3(aq)→AgCCAg(s) +2NH4NO3(aq)+2NH3(g),
n=(1+ 2 +2)-(1+2)= 2 三、綜合題
10. (A) 極地大陸氣團中心和 (E) 太平洋高壓中心都是高氣壓,中心部分為下沈氣流,故不容易引發 雷雨。
(E) 工業上的哈柏法製氨,需在高溫、高壓及鐵粉催化劑下,才可將 N2(g)與H2(g)合成NH3(g) , N2(g) + 3H2(g)→2NH3(g) 。 12. (A) 僅有部分的原核生物可行固氮作用。 (C) 植物無法直接吸收一氧化氮而獲取氮素,植物能吸收含氮的無機物為: NH4+和 NO3-。 13. (A)(D)(E) 電磁波的傳播無須介質。 (B) 電磁波為橫波,其電場振盪方向與傳播方向相互垂直。 (C) 電磁波的磁場振盪方向與傳播方向相互垂直。 第貳部分 14. 分子式 C6H12 ,比飽和烴 CnH2n + 2 少2 個 H 原子,因此可推測其結構可能為環烷烴或烯烴。 15. (D) 蔗糖水解可得一分子葡萄糖與一分子果糖。 (E) 單醣 C6H12O6 ,通式可寫為(CH2O)n ,但雙醣、多醣均由單醣脫水結合而成,因此通式不再 是(CH2O)n 。 16. 玻尿酸分子結構中含有 (-COOH 羧基)、- OH (羥基)、 ( 醯胺 基)等官能基。 17. 依題意甲、乙、丙是週期表上相鄰的三元素,甲與乙同週期,乙與丙同主族,如此三元素應有以 下四種相對位置的可能性組合 丙 丙 甲乙 甲乙 乙甲 乙甲 丙 丙 而三種元素的原子序總和=27為關鍵條件,設甲的原子序為 x 代入組合甲 乙 x +(x +1)+(x +9)=27,得 x =17 3 (不合理) x x + 1 丙 x + 9 代入組合 丙 x +(x +1)+(x -7)=27,得 x =11(合理) x - 7 甲 乙 x x + 1 代入組合乙 甲 (x -1)+ x +(x +7)=27,得 x = 7 (合理) x - 1 x 丙 x + 7 代入組合丙 (x -1)+ x +(x -9)=27,得 x =37 3 (不合理) x - 9 乙 甲 x - 1 x 因原子序必為正整數,因此僅組合、合理,故有 2 種可能。
18. 若為組合,三元素的原子序為 4 、11、12,即為 Be 、 Na 、 Mg 均為金屬。 若為組合,三元素的原子序為 6 、 7 、14,即為 C 、 N 、Si為非金屬元素。 因此僅有1 種組合均為金屬。 19. 此題針對四種元素與其化合物的性質分析表列,其可能性甚多,因此建議以刪去法作答。根據甲 元素柔軟,可將 (B) 鈹 (D) 鈣刪去(鈹 Beryllium 一詞來自綠柱石,熔點高達 1278℃ ,非常堅 硬);而丙分子具顏色,因此確定將 (B) 氧刪去;再由甲與乙的化合物為甲 2 乙,而 (E) 鉀與氯 形成KCl 故刪去;最後剩下 (A)(C) 兩項符合題意。 20. 由圖中的分子球 - 棍模型分析如右, 結構式為 含有9 個 C 原子、13個 H 原子、 2 個 O 原子及 1 個 N 原子。 因此 (A)C + H = 9 +13=22個原子 (B)C+ O = 9 + 2 =11個原子 (C)N + O = 1 + 2 = 3 個原子 (D)N + H = 1 +13=14個原子 (E)C+ N = 9 + 1 =10個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