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摺紙創意教學對國小學童圖形創造力發展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摺紙創意教學對國小學童圖形創造力發展之影響"

Copied!
1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仁傑教授. 摺紙創意教學對國小學童圖形創造力發展之影響. 研 究 生:陳慧英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二 十 五 日. i.

(2) 誌. 謝. 感謝上帝!「我真的可以開始寫誌謝了嗎?真的可以開始寫了嗎?」好像在 作夢一般。感謝上帝! 回首自己的理解能力並不佳,每次遇到數學題,總要把它變成圖形以理解題 意,背誦國語課文也常常將意境畫成一幅圖印在腦海裡,讀起書來真是辛苦。然 而幼稚園工作的期間實在快樂,因為讀給孩子聽的是兒童繪本,每天摺紙、畫畫、 玩拼圖、積木、唱歌、遊戲、畫海報、佈置情境…,之後結婚、生子,十多年來 忙的就是工作與家庭。少子化對於工作造成衝擊,沒想到能在母親的鼓勵下考上 研究所,而如今能順利畢業,一圓母親對我的期待,感謝她。 感謝二十年前參加陳龍安教授擔任理事長所辦的創造力研習,那是一個好玩 的營隊活動,開啟我創意之路;二十年後又特別到國北教大修陳龍安教授的課, 使我對創造力的內涵有更深的體會,讓我能藉由他所研究出的「愛的」創意教學 模式與「創意十二訣」,進一步發展成為我論文中之摺紙創意教學,感謝他。 感謝陳李綢教授授課時的啟發,老師對學生的關懷與對生命的態度那堅強的 韌性,令人敬佩。謝謝陳李綢教授於口試計畫時建議我發展摺紙創造力測驗,並 於論文口試後還不厭其煩的指導與修改,增加論文內容的價值,感謝她。 感謝美術系林仁傑教授擔任我的指導教授的這期間,電話不給壓力的詢問論 文進度、借我參考書、還細心耐心的幫我逐字修改論文,並給我許多具體的建議, 與臨床實驗的經驗教學與指導,感謝他。 感謝創發所師長們的教導與啟發,巨鵬、雨霖學長的鼎力相助,最重要的是 CD98 同學們彼此間的好感情,互相砥礪、互相撞出創意的火花…感謝大家。 感謝任教於美術資優班時,那些小天才的搞怪、不按牌理出牌,是啟示我論 文主題靈光乍現的原因之一;更感謝參與實驗與對照組的導師配合與學童交回的 摺紙創作,使我從作品中看到無限的創意…感謝他們。 最後,我要感謝讀研究所這段期間家人的支持:公婆及爸媽家成為我的托兒 所,尤其感謝母親啟發教導我摺紙、先生包容我家事做不完、女兒獨立懂事課業 不必我操心、當我寫論文時兒子們盡量不打擾我、大姐與弟弟的鼓勵、好友 Rose 的翻譯…感謝他們。 感謝上帝!讓我的論文過關像神的恩典般的奇妙。謝謝 CSI、HBO、MTV、ICRT、 Music、Origami、SPSS、TTCT、APA、Ted、Google、Youtube、Bible、NBA、Linsanity、 FB、ATDE、M&M、COFFEE…陪我無數個夜。 該做家事了!再也沒有理由不做家事、不煮飯了!呵呵! 陳慧英 於 2012 望著窗外的 blue moon 筆. ii.

(3) 摺紙創意教學對國小學童圖形創造力發展之影響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摺紙創意教學對國小學童圖形創造力發展之影響。本研究根 據「問、想、做、評」的創意教學模式,設計一套以創造思考技法之「創意十二 訣」為核心概念的「摺紙創意教學」,作為研究教案進行教學,期待提升學童圖 形創造力的發展。 本實驗採準實驗研究法,以國小五年級兩班共 36 個學童進行摺紙創意教學。 教學期間各為九次,每次一單元教一摺紙基本形,每個單元進行一小時。另一班 對照組則不進行摺紙創意教學。研究者除了以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 (TTCT)(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施測學童圖形創造力外,並自 編摺紙創造力量表,對教學期間收集學童部分作品進行質性分析。其結果如下:. 一、「摺紙創意教學」對實驗組在圖形創造力的改變 兩班實驗組學童在經過「摺紙創意教學」課程後,學生的「流暢力」「開放 力」「獨創力」「精密力」,均比對照組學童有顯著提升效果。 二、自編摺紙創造力評量表與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兩者之間各分量表跟總量表 雖都沒有相關,但本身具有測創造力的信度,仍有待發展研究。 三、經過實驗教學之作品分析,不論是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和精進力的表 現,普遍而言都較優於未經實驗教學的對照組學童作品。.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 關鍵字: 摺紙、創意教學、圖形創造力、. iii.

(4)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Teaching of Origami to the Graphic Creativity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tudents.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teaching of Origami to the graphic creativity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tudent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method of “asking, thinking, doing and evaluating. Designing a set of “Creative Origami Teaching Program” and focusing on “12 creative formulas” of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as its concept, expect to boost Graphic creativity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tudents. This experiment picked out 5th grader students with general ability and gifted students with ordinary capability as models for this research.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consists of 9 units.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received a total of 9 hours teaching activity (1-hour teaching activity per unit) – one basic origami shape for each meeting. In addition to the used of TTCT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analyzing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researchers also based their score on some of the students completed handiwork.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Creative Teaching of Origami” shows changes on the graphic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children in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undergoing “Creative Teaching of Origami” program, the participants from the two experimental groups demonstrated an apparent increase in their overall fluency, flexibility, originality and elaboration ability.. iv.

(5) 2. Based on my personal evaluation form and TTCT interpretation, show though the individual and overall assessment sheets don’t correlate, but with the reliability of measuring creativity.There is still a room for development. 3.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hildren who underwent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ir works, regardless of fluency, flexibility, originality and elaboration are better off compared to those children who didn’t.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is experiment provides findings and suggestion. Keywords: Origami、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graphic creativity. v.

(6) 目次 誌謝……………………………………………………………………………………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7.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第五節. 研究範圍………………………………………………………… 11. 第二章. 9.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創造力教學原則之探討………………………………………… 13. 第二節. 摺紙教學原則之探討…………………………………………… 20. 第三節. 圖形與創造力之相關論述……………………………………… 30. 第四節. 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33.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對象 …………………………………………………33. 第二節. 研究工具………………………………………………………… 34. 第三節. 研究步驟………………………………………………………… 4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3. 第一節. 摺紙創意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發展之量化分析與討論………53. 第二節. 自編摺紙創造力量表與陶倫斯圖形創造力量表之相關分析…… 56. 第三節. 實施「摺紙創意教學」國小學童作品之質性分析與討論……… 68. 第四節. 研究者個人教學專業成長與省思………………………………… 8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結論……………………………………………………………… 87. 第二節. 建議……………………………………………………………… 89. vi.

(7) 參考文獻…………………………………………………………………………… 91 附錄………………………………………………………………………………… 95 附錄一. 參與實驗學童家長同意書………………………………………… 97. 附錄二. 「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使用同意書…………………… 95. 附錄三. 自編摺紙創意教學教案…………………………………………… 99. 附錄四. 學童作品…………………………………………………………. vii. 109.

(8) 圖目錄 圖 1-1-1 匯豐銀行標誌與摺紙的聯想…………………………………………… 3 圖 1-1-2 社區松年大學長者們快樂的摺紙! ………………………………………5 圖 1-1-3 美術資優班學童摺紙發揮創造力! ………………………………………5 圖 2-3-1 日本摺紙造型雄蝶與雌蝶……………………………………………… 32 圖 3-2-1 摺紙的九大基本型……………………………………………………… 35 圖 3-2-2 摺紙的創意十二訣:加一加…………………………………………… 36 圖 3-2-3 摺紙的創意十二訣:剪一剪……………………………………… ………36 圖 3-2-4 紙的創意十二訣:擴一擴…………………………………………………36 圖 3-2-5 摺紙的創意十二訣:縮一縮…………………………………………… 37 圖 3-2-6 摺紙的創意十二訣:改一改…………………………………………… 37 圖 3-2-7 摺紙的創意十二訣:變一變…………………………………………… 37 圖 3-2-8 摺紙的創意十二訣:換一換…………………………………………… 37 圖 3-2-9 摺紙的創意十二訣:搬一搬…………………………………………… 38 圖 3-2-10 摺紙的創意十二訣:學一學……………………………………… …. 38. 圖 3-2-11 摺紙的創意十二訣:代一代…………………………………………… 38 圖 3-2-12 摺紙的創意十二訣:聯一聯…………………………………………… 38 …………39 圖 3-2-13 摺紙的創意十二訣:反一反…………………………………… 圖 3-3-1 研究架構……………………………………………………………………47 圖 3-3-2 研究流程………………………………………………………………… 48 圖 4-2-1. TTCT 前後測與自編摺紙創造力測驗流暢力分數折線圖…………… 58. 圖 4-2-2. 實驗組 A 班學童流暢力較高作品……………………………………. 59. 圖 4-2-3. 實驗組 B 班學童流暢力較高作品……………………………………. 59. 圖 4-2-4. 對照組 C 班學童流暢力較高作品……………………………………. 60. viii.

(9) 圖 4-2-5. TTCT 前後測與自編摺紙創造力測驗變通(開放)力分數折線圖…… 60. 圖 4-2-6. 實驗組 A 與 B 班學童變通力較高作品…………………………………61. 圖 4-2-7. 對照組普通班學童變通力較高作品………………………………… 61. 圖 4-2-8. TTCT 前後測與自編摺紙創造力測驗獨創力分數折線圖…………… 62. 圖 4-2-9. 實驗組 A 班學童獨創力較高作品………………………………………63. 圖 4-2-10. 實驗組 A 班學童獨創力較高作品…………………………………… 63. 圖 4-2-11 對照組 C 班學童獨創力較高作品………………………………………63 圖 4-2-12. TTCT 前後測與自編摺紙創造力測驗精進力分數折線圖………… 64. 圖 4-2- 13. 實驗組 A 班 與 B 班精進力較高學童作品………………………… 65. 圖 4-2- 14. 對照組 C 班學童精進力較高作品……………………………………65. 圖 4-2-15. TTCT 前後測與自編摺紙創造力測驗創意潛能分數折線圖…………65. 圖 4-2-16. 實驗組 A 班學童創意潛能較高作品………………………………… 66. 圖 4-2-17. 實驗組 B 班學童創意潛能較高作品………………………………… 66. 圖 4-2-18. 對照組 C 班學童創意潛能較高作品………………………………… 67. 圖 4-3-1. 摺三角形單元的作品:擬人兔…………………………………………69. 圖 4-3-2. 實驗組 A 與 B 班學童摺三角形單元的作品:擬人兔…………………70. 圖 4-3-3 實驗組 AB 班學童對摺三角形單元的作品:擬人兔作品加上對話…70 71 圖 4-3-4 實驗組學童對摺三角形單元的作品:擬人兔 變通、獨創力之作品…71 圖 4-3-5 實驗組 AB 班學童對冰淇淋形的想像作品中,流暢、獨創力較高作品…72 圖 4-3-6 實驗組 A 與 B 班學童對冰淇淋形的想像作品中,精進力較高作品… 72 圖 4-3-7 實驗 A 與 B 班學童對冰淇淋形想像作品中,變通力較高作品…………73 圖 4-3-8 研究者示範創意冰淇淋小花基本黏貼的方法………………………… 73 圖 4-3-9 實驗組 A 與 B 班對創意冰淇淋小花想像中表現獨創精進力之作…. 7475. 圖 4-3-10. 魚形變化的延伸摺紙作品……………………………………………75. 圖 4-3-11. 大門的基本形:剪一剪作品人形臉…………………………………76. 圖 4-3-12. 實驗 A 與 B 班學童大門的基本形:貼棉被作品……………………77. ix.

(10) 圖 4-3-13. 三角口袋型延伸作品變變變翻翻樂………………………………… 77. 圖 4-3-14. 實驗 A 與 B 班學童四角口袋形學童自創作品………………………78. 圖 4-3-15. 實驗 A 與 B 班學童四角口袋形教摺「美樂蒂」作品………………78. 圖 4-3-16. 五張組合一架模型飛機……………………………………………… 79. 圖 4-3-17. 實驗 A 與 B 班雙船形學童自創作品及延伸教摺皮卡丘…………… 79. 圖 4-3-18. 實驗 A 與 B 班學童紙鶴基本形部分作品…………………………… 80. 圖 4-4-1. 美術資優班「冰淇淋創意小花」主題…………………………………83. 圖 4-4-2. 比利時街頭創作者 Roa 於東倫敦磚巷畫作……………………………84. 圖 4-4-3. 研究者八角形杯墊作品之創作,沒想過少使用一張色紙……………85. 圖 4-4-4 八角形杯墊作品之改造(七角形、六角形、變旋轉陀螺) ………………86. x.

(11) 表目錄 表 3-1-1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設計模式…………………………………………33 表 3-1-2 實驗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34 表 3-2-1 評分專家背景表……………………………………………………… 41 表 3-2-2 摺紙創造力測驗評分表……………………………………………… 47 表 4-1-1. 受試者陶倫斯創造力測驗 t 檢定及 MANOVA 分析摘要表……………54. 表 4-1-2. 受試者自編摺紙創造力測驗 t 檢定及 MANOVA 分析摘要表…………55. 表 4-2-1. 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與自編摺紙創造力測驗分數之相關…………… 57. xi.

(12) 第一章 緒論. 國小學童的圖形創造力,可藉由學習過程中發展養成。摺紙對學童而言是一 種操作,也是一種創作。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背景。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 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與假設,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者的母親是幼稚園退休園長,四十多年前,曾在父親留學日本筑波大學 研究所時,也陪伴在日本,並親自在日本的保育園實際參與教學。回台後在幼教 界任教五十五年,將日本的摺紙技巧實際運用於教學上,並努力推廣。研究者受 到母親影響,也從事幼教工作。在母親的身上學到很多摺紙的技巧,並在幼稚園 實施摺紙創意教學。近幾年,有機會因女兒上小學後擔任愛心媽媽而接觸小學生, 發現小學生的理解度較高,能摺疊較工整且複雜的摺紙成品,不需高度依賴老師 幫忙。 研究者於 2010 年考取北市某國小美術資優班擔任外聘的紙工老師,深深地 被這群天才小朋友感動。原來每一個兒童的創造力,在不強迫設限的範圍內,予 以支持與肯定的環境下,對圖形能發揮無限的創意。美術資優班的學童在如此自 由創作的氛圍盡情發揮,若一般國小學童,在藝術領域上也採開放啟發的教學法, 使能發揮創造力;對國家而言,能造就未來的創意人才,那就是教育的目標之一 啊! Torrance(1968)的論點指出,四歲到四歲半是創造力發展高峰期,隨著教. 1.

(13) 育環境標準化的影響,五歲左右呈現第一個衰退期。有研究推論,五歲左右是創 造力的關鍵期,若能適時掌握兒童心理狀態,提供合宜的學習環境,就可以保持 創造力精神的活躍,並使創造力得以持續開展。研究者根據「問、想、做、評」 (陳龍安,2006)的創意教學模式,設計了一套摺紙創意教學,讓孩子雖然是按 照既有的步驟進行摺紙,卻能有不受限的空間發揮創意。以創造思考技法之「創 意十二訣」為核心概念的「摺紙創意教學」,利用這樣的教學活動,研究者欲研 究國小學童之圖形創造力發展的關係,並期待能提升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壹、兒童創造力發展的重要性 遠見雜誌曾在 2009 年精心策畫了創造力特刊,內容不斷的提到「培養創造 力」的重要。由於社會變遷呈現多元化的型態,我們正面臨著以腦力決勝負的知 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是否有機會執世界之牛耳,就看該國人民是否具較高的創 造力來面對競爭的能力。因此,推動創造力教育,是全世界刻不容緩進行的教育 目標之一。知識與創意漸取代了勞力效益,成為創造經濟財富來源時,創造力儼 然成為新公民權。未來社會的發展,全靠創造力發揮創意的新機制,才能開展出 新視野。芬蘭早在 1970 年代開始教育改革,而芬蘭的學生已連續三年,在國際 學生評量測驗(PISA)中拿下第一名。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是推出台灣教育史 上第一本創造力白皮書的人。他曾在參觀完小學生作品後,發現一年級的小朋友 作品最有創造力,而作品看起來都差不多、且類似的作品,則多半是五、六年級 學童。曾志朗認為這是一個警訊,若國小教育沒有把關好,小朋友原本豐富的創 造力,有可能被消磨殆盡(陳建豪,2009 a)。. 貳、摺紙創意教學與圖形的關係 摺紙活動與幾何及空間概念有著密切的關係,近年來在教學上常被應用於數. 2.

(14) 學的學習,也就是藉由摺紙活動來學習數學尺規作圖。 摺紙追求圖像的表現,造形則為構成的元素。摺紙的每一個步驟都是邁向成 品的關鍵,對兒童而言,在成品完成之前,每一個圖形都能成為他們的想像。成 品完成後,更得接受兒童嚴格的檢驗:「像不像﹖」、「怎麼改造更好! 」、「我的 不一樣!」……,兒童的想像是無窮,這是研究者任教紙工老師時深深的體會。 比如有一次用色紙教學童摺蝴蝶結時,先摺到六角形,這時有小朋友說:「好像 匯豐銀行的標誌喔! 」(參閱圖 1-1-1)。學童對圖形的連結及觀察力,有很高的 敏感度。. HSBC. 滙豐. 圖 1-1-1 匯豐銀行標誌與摺紙的聯想. 幼兒手指的精細動作發展尚未成熟,很多地方仍需大人的協助摺紙,但觀察 入微,尤其是小地方,在想像力發展上也是很有創意。 而多半成人比較不一樣的是,成人一個一個步驟摺到完成,比較講求摺的與 範例一不一樣,一般而言,鮮少發揮創意改造,對圖形較不敏銳。 國小學童手指的精細動作發展已達成熟,而摺紙是一項手眼協調的練習。這 段兒童時期是創造力發展萌芽的延伸期,創造力的開發要從小做起。圖形的想像 有助於發展的觀察力、想像力、及表達情緒的能力,若能藉由摺紙的每個過程訓 練而學童的圖形創造力,應是一值得推展的教學活動。. 3.

(15) 叁、摺紙創意教學與圖形創造力的關係 發明摺紙作品的人很有創造力,在腦中可能先有形象,然後一步一步摺邁向 心中理想的樣子,也有可能是隨意摺的當中,頓悟「好像 xx 啊!」。摺紙創意教學 一步一步教導摺紙,但也鼓勵兒童發揮創意,覺得像什麼?兒童若能有彈性的空 間發揮創意,創造力才不會被扼殺,如此滿足了兒童的創作慾望與成就感,更能 表達自身感覺與情緒。採開放式的摺紙創意教學精神,引導兒童思考,透過加一 加、減一減、變一變、聯一聯、代一代……等操作歷程,激發兒童創作的興趣、 創作的靈感,逐步瞭解創作的方法,培養兒童勇於創作的精神和積極的習慣。繪 畫雖不能教,但並非表示不能介入,除了要提供孩子一個自由的創作環境及提供 多元的教學媒材外,更應以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童進行觀察、思考、操作 及發表,以激發學童創作的潛能,藉由摺紙的基本形進行發展,能引發創造力之 摺紙創意教學活動,有說不完的驚奇在兒童的作品製作過程中呈現。 孩子在摺紙的過程中,一定會不斷地發揮其創造力,想出更新穎的玩法,這 就是孩子的本能。在完成作品的瞬間,將一定會看見在孩子們的眼中閃耀著無比 的成就感(游韻馨,2010)。這也是研究者在教學現場親身經歷看到的。 芬蘭科學教育總監 Lauri Kurvonen 在訪談中極力推崇:讓學生動手做!主要 是教導他利用各種工具,表達自己的想法,除了木工外,紙粘土、塗鴉等,這些 都是啟發性十足的(陳建豪,2009 b)。由此看見親自動手玩創意的重要。. 肆、研究者職場之觀察 研究者從事幼教工作十八年,對摺紙有濃厚的興趣,在幼稚園時總喜歡帶幼 兒玩色紙,有時運用摺紙說故事,並樂意與人分享摺紙的趣味,曾多次與日、韓 幼教老師交流分享與學習。研究者所在的園所採蒙氏教學,在教具櫃,幼兒可以 自由的取用色紙,依照教師製作的步驟圖順序摺成成品。園內也有福祿貝爾恩物. 4.

(16) 教學,使幼兒既會摺紙又會剪紙。研究者任教的幼稚園園長深知,摺紙對幼兒雙 手並用及腦力開發創造力啟發等好處,全園推廣實施幼兒簡易摺紙於繪畫課程中, 幼兒從小就對圖形培養創造力。然而,研究者確實也參觀過沒有半張色紙的幼兒 園,教師不會摺紙,更別說孩子有機會接觸,摺紙活動在幼稚園實施的狀況並不 統一。有名的華德福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重視藝術和創意教學的,其理念是:小 孩長大時須具備創造力、好奇心等,必須先有內在,相信自己可以做好。這一切 都需要童年來滋養,童年是一段重要的旅程而非競賽(陳雅慧,2012)。 反觀日本,摺紙的活動相當普遍,很名氣的摺紙專家男女都有。琳瑯滿目的 書籍,與五彩繽紛的色紙,總叫人愛不釋手。牆上常可見運用摺紙摺成的作品, 當作裝飾或教室布置,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日本最權威的 NHK 電視台,也會 為摺紙拍攝成節目,放送至全世界,表示日本真是個愛摺紙的國家;而韓國的摺 紙也很盛行,他們甚至頒發證書給通過各階段摺紙考試的學童或摺紙協會會員。 他們認為,與其讓孩子空閒時手著電視、電腦看,不如讓他們來摺紙發揮潛能, 並訓練手指的靈活;研究者有機會曾由教育局甄選,代表僑委會台灣教師團擔任 幼教組講師,至菲律賓華僑學校教美勞,在菲國竟然買不到四四方方的色紙,還 好研究者從台灣帶去了一大疊;可見各國摺紙的情況並不一。 研究者有機會從幼教轉換跑道,依興趣推廣摺紙活動,除了在社區松年大學 教長者摺紙外,也在北市某國小美術資優班擔任外聘紙工老師(參閱圖 1-1-2、 圖 1-1-3) 。大部份的松年大學長者來學摺紙是為了消磨時間,有的長者摺完後很 有成就感,有的長者則說是要學摺點小東西回家「騙孫」,有的長者他們說,摺紙 動動手,才不會老年癡呆,雖然可能馬上摺完馬上忘掉,他們很享受這樣的時光。 也許是歲月的歷練較長,長者們會要求對齊摺好而不馬虎﹔然而大部分學童較隨 性,不求工整,性子較急,摺的雖不精細,卻創意無窮,兒童們無限的創意令我 深深感動。對於美術資優班的學童,研究者予以不受限的空間發揮。有別於一般 傳統刻板的摺紙印象,發展一套摺紙創意教學,相信兒童先有模仿,後有創意,. 5.

(17) 透過觀察、經驗和想法,運用符號、形狀和顏色在作品上表現出他們所要表達的 訊息,創作出來的作品對兒童而言或許會產生出無預期的作品,但在整個過程中 可說是一種創造力的展現了。期待一般國小學童,不論是普通生或一般能力資優 生,也能享受自由不受限的發揮空間,以期不抹煞每一個珍貴的創意!. 圖 1-1-2 社區松年大學長者們快樂的摺紙. 圖 1-1-3 美術資優班學童摺紙發揮創造力. 6.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綜合以上論述,研究者根據「問、想、做、評」的創意教學模式(陳龍安, 2006),設計一套以創造思考技法之「創意十二訣」為核心概念的「摺紙創意教 學」作為研究主題,以開放式、引領式的進行教學,期待提升學童圖形創造力的 發展。 茲擬定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設計一套以創造思考技法之「創意十二訣」為核心概念的「摺紙創意教學」。 二、探討「摺紙創意教學」對國小學童在圖形創造力發展的影響。 三、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實施兒童摺紙創意教學及未來研究參考。. 7.

(19)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今日的創造力教育雖已漸受重視,但仍存在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研究者探 究「摺紙創意教學」對兒童圖形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希望瞭解兒童在接受融入創 造思考教學模式的摺紙教學活動後,其創造力所受的影響,作為日後創造思考教 學國小學童階段實施及實際教學之參考。 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摺紙創意教學」是否有助於國小學童的創造力發展之量化分析的提升? 二、 「摺紙創造力測驗」是否與陶倫斯創造力測驗有相關? 三、 「摺紙創意教學」是否有助於國小學童的創造力發展之質化分析的提升?. 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延伸,本研究所要探討的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一:「摺紙創意教學」有助於國小學童,在圖形創造力發展之量化分析的 提升。 假設二:「摺紙創造力測驗」與陶倫斯創造力測驗有相關。 假設三:「摺紙創意教學」有助於國小學童,在圖形創造力發展之質化分析的 提升。. 8.

(20)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壹、摺紙創意教學 一般的傳統摺紙活動,就是學童跟著老師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做,中間不 做太多的提問與停留讓學童思考或想像,只是到最後,大家都完成一個一模一樣 的成品,但最後也未加以黏貼在紙上,或畫出其他的背景。 本研究所指的「摺紙創意教學」是自編摺紙創意教學,在教學技法上,以陳 龍安教授之「愛的」 (ATDE)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由問(asking) 、想(thinking)、 做(doing)及評(evaluation)這四個要素組成教學法,以創造思考技法之「創 意十二訣」所設計的紙工教學活動,讓學童一邊摺紙,一邊根據口訣提醒自己摺 紙加一加、減一減、擴一擴、縮一縮、改一改、變一變、換一換、搬一搬、學一 學、反一反、聯一聯、代一代。研究者根據坊間許多摺紙書,包括日文、韓文及 英文摺紙書,從中找尋摺紙基本形,包括:三角形、冰淇淋形、魚形、三角口袋 形、大門形、雙船形、椅墊形、四角口袋形、紙鶴基本形…等九大基本形,延伸 發展的摺紙成品,透過教師提問,引領學童思考,提供媒材讓學童以摺紙與貼畫 的方式進行創作,並以同儕互評賞析或發表創作歷程與心得之模式。教學期間為 九次,每次一單元一基本形,每個單元進行五十分鐘,以五年級學童兩班共三十 六人為實驗組。. 貳、 圖形創造力 「圖形」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因它可以用來表徵具象的事物, 也可以表徵抽象的思維與意念,是人類互動與溝通的一種語言方式。圖形的基本 元素就是點線面,而所組成的設計單元則為幾何圖形。廣義的「圖形」乃是透過. 9.

(21) 人類的視覺器官,將由外界所接受的訊息轉換成有意義的「形」。狹義的「圖形」 則為經由人類心中的意念,或透過一種完形法則的媒介完成一個「形」的過程(林 振成,2011)。本研究所指圖形就是依照色紙摺後所呈現的樣貌加以命名,並畫 出心中的想像。 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評量指標,依據受試者的反應分為流暢力、變通力、 獨創力、精進力,做為創造力的評量指標。 一、流暢力(fluency):係指產生大量構想之能力,即在一定時間內所有有關反應 的總和,在某時間內反應之數量越多流暢力越高。 二、變通力(flexibility):指思考反應變化的程度;即在一定時間內所有反應類別 的總和,反應之類別越多、越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變通力越高。 三、獨創力(originality):指能想出與眾不同或很少人能想到之反應能力,是新奇 獨特且適當的想法;即在一定時間內稀有反應之總和,分數越高獨創力越高。 四、精進力(elaboration):指個人思考時仔細週到或精緻化之程度;即在一定時 間內在反應之基本條件以外,附加細節之總和,分數越高精進力越高。. 參、 國小學童 一般而言,國小學童泛指兒童滿六週歲開始入小學,接受正式的學校教育。 小學的修業年限為六年,故一般稱六歲到十二歲兒童為學齡兒童(school children)。 本研究所實驗對象為五年級普通班學童。即非美術資優班或數理、體育…等 特殊資優班學童。找兩個班為實驗組,共三十六位學童,另找一個班為對照組, 為二十一位學童。. 10.

(22) 第五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因人力與時間等現實因素的考量,無法對藝術教學進行全面性探 討,茲就研究範圍說明如下: 一、本研究旨在探討摺紙創意教學方案對兒童創造力的影響,包括圖形流暢力、 圖形變通力、圖形獨創力和圖形精進力。 二、本研究僅對於影響兒童創造力的教學層面,針對教學課程內容進行探討, 除此之外,有關影響兒童創造力之環境、家庭等其他因素,皆未加以探討 分析。 三、本研究由於人力與時間等現實因素的考量,所以找國小五年級兩班學童進行 實驗教學,每次一單元一基本形,每個單元進行五十分鐘,各共計實施九堂 的摺紙創意教學方案。另找五年級一班當對照組,不進行實驗教學,只進行 一般傳統摺紙活動。. 11.

(23) 12.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經過實施摺紙創意教學後,對圖形創造力的發展 的影響。本章主要針對摺紙以及創造力之相關研究進行論述,第一節是創造力教 學原則之探討,第二節為摺紙教學原則之探討,第三節是圖形與創造力之相關論 述。. 第一節. 創造力教學原則之探討. 壹、何謂創造 哲學家尼采曾言:「我要告訴你們有關精神的三種變形,精神如何變成駱駝, 駱駝如何變成獅子,最後獅子如何變成孩童。」駱駝代表有擔當的精神屈膝背負 承受一切重荷,是一般人服從、被枷鎖禁錮的涵意﹔當有一天從迷思中解脫,去 追求創新價值的自由時,就變成獅子了﹔然而孩童是天真而善忘的,一個新的開 始,一個遊戲……,一個神聖的肯定。唯有回轉成小孩子的樣式,發揮創意實踐 創造的時代(Nietzsche,1883/1983)。 黑川 雅之(2002)曾提到人類正以超凡的創造力改變著世界,相信極大部分 的人認同此一陳述。人類的歷史由舊石器時代到現在科技當道,以地質學的角度 來看,只不過經過極短的時間。人類藉由累積的知識及技巧,創造出新的物件。 人的認知能力,的確具有某種生產性。至於創造力的研究的確起步得晚,約於 1950 年代,如今不僅於心理輔導領域,創造力的議題已經廣泛的在各種領域成 為焦點話題。. 13.

(25) 2001 年安德生(L. W. Anderson, 2001)結合其他學者提出布魯姆的修訂版, 訂定「知識向度」有四: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後設認知知識; 以及「認知歷程向度」 (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有六:記憶、了解、應用、 分析、評鑑、創造,其中「創造」是最高層級。 教育部(2002)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緣起中指出:創意的產生,有賴於 創造力智能的發揮;創意的績效,取決於創新成果的展現。創造力是人類所獨具 的稟賦。即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教以及科技進步的原動力。 在這知識經濟時代,創造力猶如源頭活水,積極鼓勵學校發揮創意、活化教 學,希望能開展學生關鍵能力,藉創造力教育打造創造力國度,讓孩子擁有面對 未來挑戰優勢的競爭力!. 貳、創造力之定義 『創造』一詞根據韋氏大辭典的解釋,是賦予存在(to Bring into Existence) 的意思。「創造力」的字源是來自拉丁文的 Creatus,意思是「製作或製造」,若 按字面解釋為「生長」之意。 陳龍安(2006)對創造力下的定義為:創造力(Creativity)就是創造表現的 能力,由於過程涉及思考問題,故亦以創造思考能力(creativity thinking abilities) 稱之;它可能是一種發明能力、是生產性思考能力、擴散性思考能力,也可能是 想像力。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緣起中指出:廣義之創新能力包含創 造力、創新機制與創業精神,具體成果就是社會大眾在各領域之創意表現。創新 能力是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創造力則是學習成效之教育指標。狹義區 分,創造力(creativity)是創新的知識基礎,創新(innovation)是創造力的具體 實踐。「創造力」與「創新」為一體之兩面,相輔相成。創意的產生,有賴於創. 14.

(26) 造力智能的發揮;創意的績效,取決於創新成果的展現。依上所敘,「創造力」 為理論性詞彙,而「創意」則為創造力之操作性詞彙,可謂ㄧ體之兩面。 創造力是指發明或製造前所未有事物的能力(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 幸台,2000) 。人類文明和文化之所以能達到今日的境界,可說是創造力的成果, 所以有些學者認為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創造史,人類是在創造環境,而不是在 適應環境(郭有遹,1989)。 「創造力」之所以被重視並加以研究,是起因於 Guilford 在 1950 年於美國 心理學會年會演講時提出,之後就有很多學者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下面就創造力之認知與情意特質的部份擇要說明: 一、流暢力(fluency) :是具有創造能力的人,其心智的活動很少阻滯、思 路通暢,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意念泉湧,表達出很多的觀點;亦即反應 靈敏的意思。流暢力強的人,其腦中點子信手拈來、左右逢源、滔滔不 絕,能想出很多可能性或答案,也就是說在討論的主題上能提出很多構 思和想法。 二、變通力(flexibility) :具有創造能力的人,其思考變化多端,可聞一知 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而能製造出超常的構想,提出不同凡響的 新觀念。即改變思考的方式,突破思考的限制,而能從別的方向應變, 即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三、獨創/獨特力(originality):獨創或獨特能力的表現於行為上的是超常 的、不平凡的,所謂一枝獨秀、鶴立雞群;對事物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獨 道見解推陳出新、與眾不同,即能夠想到別人所想不到的想法或意見, 獨具心匠,甚至新奇獨特標新立異的觀念,也就是與其他人不同見解。 四、精密力(elaboration) :在新觀念上不斷地使之構想更完整,慎思熟慮, 再接再厲,使精益求精。周密詳盡的深謀遠慮,細膩的描繪巧奪天工,使結 果更上層樓,無懈可擊。 五、想像力(imagination) :用直覺推測,能將腦中意象天馬行空的構思出. 15.

(27) 來,並具體化,超越現實的限制,化不可能為可能,進入一個無所不 能、海闊天空、任憑翱翔的異想世界。 六、挑戰性(complexity):在複雜混亂的情境中抽絲剝繭,鍥而不捨的尋 求各種可能性來衝破難關。亂中有序地找出問題的頭緒,衝破難關, 在錯中複雜中能夠接受挑戰,循序漸進以尋求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好奇心(curiosity):對事物的真象感到懷疑,想探個究竟,打破砂鍋 問到底。有疑問時便詢問以尋找解答,追根究柢,並不斷思索直至真 相大白,明白為止。 八、冒險性(risk taking):面對失敗及批評,仍能鼓起勇氣,勇往直前, 奮不顧身,再接再厲。如同在老虎嘴上拔毛,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抱持著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的患難精神。. 參、兒童創造力的特質 兒童的創造力不同於成人,與成人的創造力相較之下,兒童創造力有以下 特點(引自董奇,1995): 一、 兒童的創造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兒童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知識和 經驗的豐富都會使兒童的創造力發生變化。兒童從漫無目的的創造 逐漸朝特定目的創作。 二、 兒童的創造力較為簡單,發展正處於直觀動作和具體的形象思考階 段,較缺乏嚴密性和邏輯性的創造,只能從事簡單和低層級的創造。 三、 兒童創造力自發性強,表現相當廣泛兒童的創造力自發性較強,藉 以表現的活動及領域相當廣泛,對任何東西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並且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行動,因此他們的創造力幾乎在所從事的 活動中都能發現。他們真實、自然地表達自己,思路無限寬廣,隨 年齡的增長,兒童的創造力逐漸從自發轉化為自覺。 四、 兒童創造力主要表現為創造性想像. 16.

(28) 幾乎所有創造活動都少不了創造性想像。創造性想像和創造性思考 被稱為創造力的兩大支柱。而在兒童的創造力中,創造性想像的作 用和地位較為突出,幼稚園小班幼兒的創造實際上是一種無意象的 結果,而中班以上幼兒的創造則是一種有意想像,兒童就是借助想 像來創造的。在想像中悠遊,無拘無束、靈活運用想像,並從中得到 樂趣。因此兒童喜歡想像,同時在想像中不斷的進行創作。. 創造力通常在孩子入學後逐漸消退,在學校中他們會因為行為符合成 人期望而得到酬賞,維持原有創造性的,常是以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使老 師不勝其擾的叛逆者,或是在應當作作業時,仍沉浸在幻想中的人。如果 老師能接受不尋常的問題,讚美原創性的答案,避免對孩子作的每件事都 評以等第,那麼學童會更富創造力,行為也會合乎理想(Torrance,1987﹔ 引自 Dinae & Sally,1992/1994)。. 肆、 兒童創造力教學的探討 一、創造力教學模式 創造力教學就教師而言,乃鼓勵教師,因時制宜,變化教學的方 式(賈馥茗,1979) 。那怕只是一點改變,其目的是為啟發學生創造力 的動機,鼓勵學生創造的表現,以增進創造力才能之發展。就創造力 教學法的內涵來看:是教師透過課程內容及有計畫的教學活動,在一 種支持性的環境下,激發和助長學生創造行為的一種教學模式(毛連 塭,1984)。 本研究是根據國內學者陳龍安所提出的創造思考教學。陳龍安(1989)提. 17.

(29) 出一綜合教學模式,由問(Asking) 、想(Thinking) 、做(Doing) 、評(Evaluation) 四項要素組合的教學模式(又稱 ATDE 模式) ,重視學生的知識及經驗背景, 提供自由、民主、安全及和諧的環境與氣氛,掌握推陳出新、有容乃大、彈 性變化的原則,讓學生充份發揮潛能。. 二、ATDE 模式 此模式代表意義如下( 引自陳龍安,2006): (一). 「問」 :教師設計或安排問題的情境,提出創造思考教學的問題,. 供學生思考, 特別重視擴散思性問題與聚斂性問題。老師除了向學生 發問外,活動中也要多鼓勵學生發問問題。 (二). 「想」 :教師提出問題後,鼓勵學生自由聯想、擴散思考,老師要. 多給學生思考想像的時間與空間,以尋求創意。 (三). 「做」 :乃指「活動或操作」 ,利用各種活動方式,讓學生做中學,. 邊做邊想,從實際活動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能付諸行動。此階 段的不同活動方式,是指寫、說、演、唱⋯ ⋯ 等實際操作或活動。 (四). 「評」:則指「評鑑、評量」 ,老師則運用「暫緩批評」及欣賞他. 人創作為原則,相互欣賞與尊重。師生共同擬訂評估標準,共同評鑑, 選取最適當的答案,重視形成性評量與自我評鑑的方法。 相互欣賞與 尊重。 本研究之摺紙創意教學,乃運用問(Asking) 、想(Thinking) 、做 (Doing)、評( Evaluation) 四項要素組合的教學模式(又稱 ATDE 模式)於教學進行中,即教師透過提問、引領學童思考、提供媒材讓 學童以實作方式,表現摺紙創作。. 18.

(30) 三、學童創造力之「創意十二訣」教學策略 歷年來關於創造力教學的策略敘述頗多,也有相當多的策略模式。 而不論是單項或是整套的策略,往往在教學過程都會互相運用,教學 者須依整個教學情境的變化,並針對不同課程內容,選擇採用適切的 創造力教學策略,讓兒童發揮最大的創造力(蘇月霞,2008) 。依照陳 龍安(1998)的分析指出,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隨時可以激發創意, 而啟發創造思考有很多方法(陳龍安,2006) ,本研究擷取「啟發創造 力的十二訣」 ,設計「摺紙創意教學方案」中「創造力啟發」之核心概 念,此「創意十二訣」為「加一加」 、 「減一減」 、 「擴一擴」 、 「縮一縮」、 「改一改」 、 「變一變」 、 「換一換」 、 「搬一搬」 、 「學一學」 、 「反一反」、 「聯一聯」、「代一代」等口訣,其口訣化好記、趣味化好玩、兒語化 易懂、具體化易行、創意化易成,因「創意十二訣」教學策略符合學 童的能力發展,教學時易引起學童學習的動機,進而提升其專注力, 並培養濃厚的興趣及創造力的開發。. 四、摺紙創意教學「創意十二訣」為: (一)加一加:摺好了色紙貼在白紙上,可以再畫些什麼,使畫面更豐富! (二)減一減剪一剪:拿剪刀將色紙剪一剪,使成品更接近所想的圖像。 (三)擴一擴:延伸擴張紙張,即將色紙展開,使色紙變得更大些。有時 面積增加或體積(吹氣) 增加。 (四)縮一縮:壓縮,收細或縮窄紙張。 (五)改一改:改良,改善某些摺紙成品,使之後的作品更創意。 (六)變一變:變換,改變色紙的排列次序、顏色…等。 (七)換一換:更換摺紙方向,或把凹線換成凸線產生新的成品。 (八)搬一搬:移動摺紙成品,把某些東西(物品)搬到其他地方或位置, 會有不同效果或用處。. 19.

(31) (九)學一學:學習模仿摺紙書或流程圖之傳統摺法,和老師或同學之間 學習。 (十)代一代:使用其他材料替代色紙,即用不同的材質取代色紙。 (十一)聯一聯:連結好幾張色紙,把摺紙成品一一聯結起來成另一成品。 (十二)反一反:反轉,顛倒,將色紙反面造成的效果。 知識就是力量,方法就是智慧(陳龍安,1997)。研究者根據「創意十 二訣」設計摺紙教學方案,並以「陳龍安『愛的』(ATDE)創造思考教學 模式」為教學進行之方式,設計「摺紙創意教學方案」 ,實施幼兒摺紙創意 教學,其主要目的在提升兒童的創造力。. 第二節. 摺紙教學原則之探討. 壹、摺紙的起源 根據網路搜尋,要探究摺紙的起源,約在西漢中期,中國人製造出了最早的 的紙。根據早期文獻和出土文物始終並沒有關於摺紙的記載,所以摺紙到底起源 於何時已不可考,這也成為今天許多日本人認為摺紙是起源於日本的間接證據了。 日本最早出現紙是隋煬帝大業六年,多才多藝的高句麗高僧曇徵把造紙術傳到日 本,曇徵也被日本人稱為紙神,之後,摺紙在日本興起並且廣泛運用到了佛教禮 儀中。根據記載約在公元 7 世紀中期,大唐帝國成為全球最強大且開放的文明國 家,紙藝也在那時傳播到了全世界.唐玄宗天寶十年,中國軍隊在怛邏斯戰役中 遭到阿拉伯軍隊和突厥聯軍包圍,約有兩萬多名士兵被俘虜,其中包括了很多造 紙工匠,造紙技術就在這時候傳入了穆斯林世界.之後的一個世紀中,處於文化. 20.

(32) 鼎盛時期的阿拉伯人獨立發展了摺紙的藝術,他們為摺紙所做的最大貢獻在於: 將歐洲的幾何學原理運用到摺紙活動中,並利用摺紙來研究幾何學,這是摺紙與 數學相結合的開始。在同時期的日本,摺紙偶則是摺紙的主要形式,阿拉伯人因 宗教關係禁止摺紙人偶。公元 8 世紀摩爾人進入了歐洲,將先進的文化科學傳播 到了尚處於西哥特人野蠻統治之下的伊比利亞半島,歐洲人就是在那時第一次學 到了摺紙。西班牙人非常喜歡從摩爾人那裡學來的摺紙藝術,並將摺紙發展成為 本國文化的一部分,還傳到廣大的西屬殖民地,今日阿根廷人對摺紙的熱誠,即 始於西班牙統治時期。出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 Ismael Adolfo Cerceda,原本是一個表演飛刀的名演員,透過摺紙活動來保持鎮靜,而他在摺紙 方面的才華使得他成為少幾個西方現代摺紙的奠基人,並激勵了更多的阿根廷人 學習摺紙。在西元 1200 年左右,日本出現複雜的紙模型。當時的日本武士流行 一種禮儀,即交換自己的刀和一種特殊折法折出的紙花以證明友誼。紙模型並被 用于婚禮的慶祝。到了室町幕府時期,紙成為了廉價品,折紙開始流傳到社會各 階層,在日本的女兒節這傳統節日,母親們為祭祀折出各種紙偶,並一直流傳到 今天。而在日本關於折紙文物最早的記載是 18 世紀以後,江戶時代一些浮世繪 作品反映出折紙在日本的情況,在 1797 年,三重縣桑名市長円寺的僧人義道一 円出版了世界第一本折紙書《秘傳千羽鶴折形》。最初,折紙在日本是用于祭祀 方面。至造紙普及後才盛行於民間。大約於十九世紀初,日本正式出現了第一本 有文字記載以及圖示方式教導的折紙書籍。日本人一向把折紙視為他們的國粹之 一。而折紙更是全國小學的必修科目。他們認為除了可保存固有的文化外,通過 折紙可啟發兒童的創造力和邏輯思維,更可促進手腦的協調。從 19 世紀開始, 摺紙與自然科學也走到了一起點,開始在西方成為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工具之一。 包豪斯建築學院的 Laszlo Moholy Nagy 創立了用摺紙進行建築設計的方法。 學前教育創始人,德國傑出的教育大師 Friedrich Froebel(福祿貝爾)認為摺紙 能夠啟迪智慧,並把摺紙與自己的教育學說結合起來,在他創辦的世界第一所幼. 21.

(33) 兒園- -勃蘭登堡幼兒園開設摺紙課程,這做法後來被推廣到全世界。為解決在摺 紙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數學之謎,發展成現代幾何學的一個分支。第一任英國摺紙 協會會長,即南非著名的魔術師 Robert Harbin,則把摺紙用於他的魔術表演,他 於 1956 年出版的著作《Paper Magic》風靡西方,不管對魔術或摺紙來說,都產 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大約是在 19 世紀晚期,第一次國際摺紙學術會議在巴黎舉 行。後來分別在阿根廷和紐約召開了第二和第三次會議。從 19 世紀晚期到 20 世紀,是現代摺紙快速發展時期,出現了很多了不起的摺紙大師,如日本的吉澤 章,本多功以及西方的 Ligia Montoya 與 Adolfo Cerceda 均是。在日本折紙技術 的發達始於十九世紀末。但真正突破是名叫吉澤章的日本人(他被公認為現代折 紙之父)。他從 1930 年代起便不斷創作摺紙,並將摺紙技術提升至新的層面。當 他作品在西方展出後,引起了廣泛熱烈回應。因而激發一批來自西方的熱衷人士 投身於摺紙的創作及研究。吉澤章提出了“濕折法”,並與美國人 Sam Randlett 發 明了“吉澤章- andlett 系統”即國際通用(圖解折紙術語)。從 1960 年代起,摺紙 藝術開始發揚光大。從組合式摺紙開始,之後更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摺紙思想派別, 例如切邊摺紙、純粹主義摺紙和淨土摺紙等。在過去的幾十年新一代折紙家的不 懈努力下,其折紙技術已發展至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甚至超越一般人所能想像 的地步。因為實在很難想像那些複雜又栩栩如生的摺紙作品,是由一張完全未經 剪接的正方形紙所折出。因此,現代折紙已經不再是兒童的玩意。它是一種既富 挑戰性又能啟發思維的有益身心活動。今日摺紙雖然普遍於世界各地,但最普及 的地方還是日本。日本人把摺紙當成國粹,在中小學開設必修的摺紙課程。 在日本人看來,摺紙有利於培養藝術素質和創造力。日語發音裡「ori」是「折 」的意思,「gami」是「紙」的意思,全球普遍採用的「摺紙」英文名「origami」便是根 據了日本的發音,只有與日本敵對的韓國人,堅持把「摺紙」的英語稱為「 paperfolding」 許寧(2009)。. 22.

(34) 貳、摺紙的好處 摺紙不僅是種藝術,還是一種鍛鍊身心的方法。“摺紙”對任何人都有好處, 無論是兒童、青年人還是老年人。紙藝學會會長的陳超穎曾說,「摺紙能鍛鍊人 的綜合協調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腦。如學習摺紙需要用眼睛看折疊的過程,並 在看的同時思考,記住過程;在摺紙時,你要親自動手,其間遇到問題,還要仔 細去想剛才別人是怎麼疊的。這樣就可以使你動腦筋、活躍思維,進而達到手、 眼、腦的綜合協調。由於老年人記憶力會下降,因此摺紙讓人重新煥發青春。」 國外有些療養院,就以摺紙作為病人康復的治療途徑。摺紙還能增進人們的 感情,加深彼此間的了解,使人們和睦、和諧相處。 在幼兒智能發展歷程中,手眼協調是幼兒獲得知識經驗的重要媒介,透過與 幼兒遊戲活動或手部運動給予適切的刺激,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力,提高腦活 動的水準(林風南,2002)。 設計符合發展遲緩幼兒手部操作、美勞運筆與居家生活手操作之遊戲,同時 運用玩具的特性與融合環境的設計,以成人引導的方式來進行。教師以遊戲活動 方式介入,不僅能促進幼兒精細動作能力發展,更能引導幼兒跨越生理障礙,與 一般幼兒融合成長(張玉巍,2006)。 摺紙算是一個集體活動,因為你可能需要向別人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大 家交流經驗心得,感情自然會加深。你還可以送紙藝作品給別人,這樣不僅鍛鍊 了技巧,還增進了友誼,可謂一舉兩得。此外,用紙摺成實際生活中可以用的果 盤、筆筒等,耐用且非常環保,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摺紙不只是兒時玩意,而 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比如摺一只船來說,摺之前要考慮在哪個位置摺出船篷, 還要考慮怎樣不影響船頭船尾的構造,事前要進行非常精確的計算。又如摺一只 恐龍,看到整個恐龍的重心好像全都集中在上半身,但站著時卻穩如泰山,那是 因為在摺之前,摺紙者就已計算好紙的分布和重心位置了。因此摺紙充滿了探索. 23.

(35) 與發現,也有很多困難和考驗。經過努力,會有新的發現,並由此產生強烈的成 就感。兒童通過摺紙,可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而且“十指連心”,通過動手, 開發了大腦,使大腦得到了開發和鍛鍊,使大腦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時 也促進了對其他知識的學習。摺紙講究對稱,可以培養孩子的對稱性,摺紙需要 耐心,可以鍛鍊兒童的耐心,摺紙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感,就可以培養兒童的立體 感。摺紙可舉一反三,培養兒童創造性,除了能夠培養兒童細心耐性及創意外, 在臨床心理學上摺紙也是人們解除寂寞、慰藉心靈的良方。 洪新富(2011)認為喜歡摺紙的小孩,除了手腳、思考較靈活外,與其他同 齡間主要的差異有: 一、 EQ 高、變通力較強:此法不通,換別的方法,總有辦法走到通為止。 二、執著而非固執:今天無法完成的事,明天再做;明天無法完成,後天再做, 即使要做的事因故中斷,不管過了多久,只要一有機會,絕不放棄,繼續執 行,直到完成為止。 三、執行力強:只要決定要做的事,一定設法完成,絕不做一步登天的空想;執 行前會先將「夢想」分階段實施逐步實踐,使之成為被完成的「理想」,就 好比在摺一件有難度的作品,絕不可能只要摺一下就可完成,一定得一個步 驟、一個步驟確實地摺好,才能完成作品。 四、人際關係佳:摺紙的孩子因初期多是向其他孩子學習,所以人際互動自然會 好,當有新作發表,總吸引觀眾,自然會有好的人際關係;到了有操作或創 作能力時,屆時,會有分享的需求,很快的就能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了。 五、理解力強:經統計後發現,常摺紙的人,數學通常都很好,尤其是幾何觀念, 而其在性向測驗中「空間推理」及「機械推理」也較其它人高出許多,而這 多得歸功於紙張的幾何特性,及摺紙後化成立體的空間特質。. 24.

(36) 參、摺紙的課程 97 年教育部修訂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中提到:視覺 藝術是包括視覺審美知識、媒材、技術與過程的瞭解與應用;造形要素、構成功 能的使用知識等範疇。而藝術教育提供了學生親自參與探究各類的表現技巧,鼓 勵他們依個人經驗及想像,發展創作靈感,再加以推敲與練習,學習創作發表, 豐富生活和心靈。在教材方面,平面、立體及綜合表現的初步體驗方面,包括媒 材特徵的表現與學習處理的基本技法,例如能以遊戲的方式,自由自在的綜合表 現或利用生活周遭容易取得的媒材,初步體驗材料的特性,並嘗試體驗各類表現 媒材的對應處理技法,如:排列、塗繪、撕、貼、捏、搓、揉…等,用來製作日 常生活中喜愛的、想像的、創意的與裝飾的各種物品。在進階體驗方面,包括表 現的媒材特徵與處理的進階技法學習,例如:具有思考性、計畫性之造形表現, 並懂得運用生活周遭容易取得的媒材,熟悉材料的特性和思考表現題材,選擇適 切的媒材與處理技法,例如:排列、組合與構成、描繪、塗繪、重疊、混色、撕、 貼、摺、剪裁、接著、壓印、捺印、擦印、彩墨顏料調和及水分控制、運筆、捏、 搓、揉、塑造等,以展現自我表現的基礎,均是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之藝術與人 文學習領域所提及,相關摺紙與圖形創造力的部分。 藝術學習所要發展的能力包括美術創作能力、美感知覺能力,對創作藝術品 之人時地物以及其藝術形式與內容思想的認知能力。簡言之及創作鑑賞與文化等 三層面之能力的提升(林仁傑,1991)。 而國內「學前特殊教育課程目標檢核手冊—教師用」(教育部,2000) 有 對精細動作進行界定,其分類為:手部基本動作、手部操作、運筆、居家手操作、 美勞活動等五大副領域,總共有49 個課程目標。其中五大副領域所包含之項目 依次為: 一、手部基本動作:基礎手部活動作、手抓放、兩手協調、手指靈巧等。 二、手部操作:插放敲槌、堆疊、串珠、拆裝、玩紙牌等。. 25.

(37) 三、運筆:塗鴉、握筆、控筆等三項次領域。 四、居家手操作:開關容器、舀擠、開關門等領域。 五、美勞活動:黏土、撕、摺、剪、貼、著色等六項次領域。 以上則是特教相關摺紙的部分。 在幼教界正式將摺紙納入課程的就是福祿貝爾,他所設計的教具中,一到十 是立體面線點的恩物教具,而十一到二十則是所謂的手工恩物,其中的十五恩物 就是摺紙工。從字面上的解釋即摺紙工作的創作,已由平面進入半立體的過程, 摺紙的教育價值是:養成數的觀念及方向和位置與記憶力的訓練,按照順序才能 完成。 而幼兒教育中之蒙特梭利教學法裡的日常生活教育,其中的基本動作「摺手 帕」的延伸活動就是摺紙。 許義宗(1981)曾提及:紙的可塑性僅次於粘土,有自由塑成形狀的性質, 因此很適合做幼兒的工作材料。......而摺紙活動卻是「劃一呆板的學習,原型是 大人所想的,而幼兒只做模仿,這一點最值得檢討...... 」。這是一般傳統的摺紙 活動。 黃壬來(1988)認為:兒童美術教學的要務在於提供兒童自我表現,即啟發 兒童的創造力。美術創作的核心內容包括貼畫,是利用色紙撕、摺、黏、貼等。 胡寶林(1996)認為的美術設計教育包含剪紙及撕貼色紙,並沒提及摺紙, 但有提到以幾何圖形排出具象的圖形。老師預先設計一套有三角形、四邊形、圓 形的硬紙板約十種要兒童用色紙勾描剪成"十巧板"作自由排列一記憶簡化成幾 何圖形,是一種理性加想像的設計過程。 Lowenfeld and Brittain(1975/1979)認為色紙是適合 4~7 歲兒童的藝術材料, 但不贊成教師指導孩子做刻板的手工藝。 謝豐瑞(洪萬生等,2011)則積極呼籲數學教育界重視摺紙與剪紙的價值與. 26.

(38) 意義。 另一方面,國內各教育大學最近重新定位美勞教育,強調視覺藝術或造形設 計人才的培育,而不再只是著眼於國小相關美勞師資之培育。 彭良禎的摺紙實作經驗分享,在國中小學的數學課堂上表示,值得將摺紙數 學推薦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教學活動(洪萬生等,2011)。. 肆、摺紙的研究 文獻中相關摺紙的論文並不多,陳春延(2002)研究流程圖設計要素之研究, 以紙鶴摺紙為例。研究中發現具有不同視角的圖,比由正面視角的圖更容易理解。 陳宥良(2008)的論文是探討國中三年級學生透過摺紙活動進行尺規作圖補救教 學之成效。研究結果發現:摺紙能幫助學生熟練基本尺規作圖步驟,理解作圖步 驟所應用的對稱性質。Boakes, Norma J.(2009)研究摺紙教學在中學數學教室 之應用----影響學生的空間形象與幾何知識,結果支持摺紙教學影響中學學生數 學方面的空間形象與幾何知識。在Bobis, Sweller, and Cooper(1993)的研究中, 對小學生作摺紙教學的實驗,其將摺紙流程畫在紙上,重複效果的組別則是在流 程圖旁加上許多的文字敘述,研究結果發現,只看圖形的學習者,其所花的學習 時間較短。洪文東(2009)在幼兒園「空間」主題教學活動設計與省思提到,設 計動動手玩摺紙單元活動,活動內容先引起動機:老師問幼兒你喜歡甚麼?可動 手做做看,利用摺紙變化讓幼兒踏出第一步學習動機,過程中不會摺的幼兒老師 依序示範摺紙過程,讓幼兒了解。空間知覺學習概念內容包括:變形轉換、空間 關係、知覺能力、演繹推理。邏輯思考紙張形狀轉變、空間關係,讓幼兒透過摺 紙更加強幼兒印象,再請幼兒將自創的作品貼於圖畫紙上後,用彩色筆加上自己 的創意,畫出其他各種變化。建議幼教師在設計教材時必須考量幼兒的認知能力 和幼兒的基本學習需求,做連貫性、創新性與普及性的統整規劃。. 27.

(39) 邱玉如(2004)認為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之多元文化藝術教育意義,其中有 代表台灣本土的童玩--摺紙、陀螺、草編、風箏、布袋戲、捏麵人、稻草人…… 展覽的重點,請到摺紙名家--賴禎祥、沈駿、謝文麒、洪新富、莊美茹等大師 的作品,不論是小鳥、小花到大型飛機,巧奪天工的成品令人眼花撩亂,將現場 點綴得五彩繽紛,現場亦有「童玩DIY」的教學活動,孩童們不只欣賞展覽,也 親自製作,在寓教於樂之氣氛中享受藝術帶來的樂趣。其結論建議催生童玩博物 館並期待藝術教育課程將童玩節融入藝術與人文教材課程內容中。 劉柏宏介紹摺紙數學研究的最新發展,論述它所面臨的處境,並反思這一智 性活動所反應的歷史意義(洪萬生等,2011)。. 伍、摺紙的基本形 研究者研究市面上的摺紙書,將簡易的摺紙方法約略歸類並命名,大約可分 成以下幾種基本形,進而作發展成各種成品。摺百合花、蛇腹式、多面體組合... 等較高難度的摺紙就不做介紹,因小學生做到紙鶴基本形已是很不錯了! 一、三角形:將色紙一對角對齊,壓出對角摺線則完成三角基本形。 二、冰淇淋形:接續三角形基本形,把色紙打開來,將相鄰兩邊摺到對角線,則 完成冰淇淋基本形。 三、魚形:接續冰淇淋基本形,翻至平滑面,將直角與 45 度角相對,壓出摺線。 把兩個梯形從內拉出變成兩個三角形,則完成魚的基本形。 四、大門形:將色紙對摺成長方形,恢復色紙成一大張,將相對兩邊摺至中心線, 則完成大門基本形。 五、三角口袋形:接續三角形基本形,將兩個 45 度角對齊壓出中線,打開,把 兩個 45 度角摺至 90 角並對齊中線。將手從開口處撐開成三角形,則完成三 角口袋基本形。 六、四角口袋形:將色紙對摺成長方形,然後將長方形再對摺成小正方形,後恢 復至長方形。色紙開口向上,長方形左下、右下 90 度角一前一後摺至中心線,. 28.

(40) 將手從開口處撐開成四角形,則完成四角口袋基本形。 七、椅墊形:將色紙對摺成長方形,然後將長方形再對摺成小正方形。打開色紙 成一大張,將四個角摺中間,則完成椅墊基本形。 八、雙船形:接續大門基本形,再把大門上下摺至中心線成正方形,打開,可隱 約看出摺線將色紙分成八格,翻開色紙於中間四格分別摺出對角線,則完成雙 船基本形。 九、紙鶴基本形:接續四角口袋基本形,將開口向下,正反各摺一冰淇淋形,把 上方三角形摺下,後把三角形及冰淇淋都恢復至四角口袋基本形,可隱約看 出摺線,將色紙沿摺線展開成大菱形,後面也是,則完成紙鶴基本形。 本研究根據以上九種基本形,自編摺紙創意教材,期望能藉由摺紙活動,帶 領學童圖形創造力的啟發。. 陸、摺紙創意教學 一般的傳統摺紙活動,就是學童跟著老師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做,過程中 不做太多的提問與停留讓學童思考或想像,只是到最後,大家都完成一個一模一 樣的成品,並未將成品黏貼在紙上,或畫出其他的背景。 本研究所指的「摺紙創意教學」是自編摺紙創意教學,在教學技法上,以陳 龍安教授之「愛的」 (ATDE)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由問(asking) 、想(thinking)、 做(doing)及評(evaluation)這四個要素組成教學法,以創造思考技法之「創 意十二訣」所設計的摺紙教學活動,讓學童一邊摺紙,一邊根據口訣提醒自己摺 紙加一加、減一減、擴一擴、縮一縮、改一改、變一變、換一換、搬一搬、學一 學、反一反、聯一聯、代一代。研究者根據摺紙基本形,包括:三角形、冰淇淋 形、魚形、三角口袋形、大門形、雙船形、椅墊形、四角口袋形、紙鶴基本形… 等九大基本形,延伸發展的摺紙成品,透過教師提問,引領學童思考,提供媒材.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 give everyone from individual creators to large institutions a standardized way to grant the public permission to use their creative work under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Note: Except for Applied Learning (Vocational English) or otherwise specified, all taster programmes will be conducted in Cantonese (supplemented by English, if applicable)... Code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which is not only observes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creativity, but also studies the role of instructor, the

• Early experiences have long term impacts on brain power.. • Creative play and quality care make all

Creative approach for counseling individual children in the school setting... Creative approach for counseling individual children in the

Nurturing Pupils’ Creative Thinking in the Upper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is a resource package produced by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We hope to engage and collaborate with stakeholders in the community to explore the many possibilities of aging through creative workshops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3. We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