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藝術教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藝術教育"

Copied!
10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學習領域課程指引 ( 小一至中六)

藝術教育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建議學校採用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學習領域課程指引

( 小一至中六

) 二零一七

(2)

(空白頁)

(3)

引 言 

香港學校課程發展已經進入持續更新的新階段。為了回應本地、區域以至全球各方 面巨大且急劇的轉變,「學會學習」課程必須與時並進,以保持香港的競爭優勢。我 們鼓勵學校持續及深化 2001 年「學會學習」課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同時定出未來 課程發展的新焦點,以達至整體學校課程的發展目標和學習宗旨,讓所有學生獲益。

為配合中、小學的學校課程持續更新,課程發展議會1已更新八個學習領域的課程指 引(小一至中六),並建議學校採用。

在更新各學習領域課程指引時,課程發展議會轄下相關學習領域的委員會,經已充 分考慮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和公眾人士的關注、需要和建議。我們亦於 2015 年 舉辦了一系列簡介會和進行全港學校問卷調查,以蒐集學校對各學習領域課程指引 主要更新內容的意見。

更新後的八個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2017) 將會取代 2002 年的版本。各 指引展示了更新的課程架構,說明各學習領域的課程宗旨、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

詳述課程持續更新下各學習領域的發展方向,並就課程規劃、學與教策略、評估及 相關的學與教資源等提出建議。此外,各指引亦包括更新的有效學習、教學及評估 例子。部分學習領域會提供補充課程文件和科目課程指引,為課程實施提供進一步 的建議。我們鼓勵學校充分考慮本身的情況、教師的準備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適當 採用課程指引的建議。

為使學校加深瞭解各學習階段的銜接和不同學習領域間的聯繫,以及如何達至有效 的學習、教學及評估,學校應參照課程發展議會建議的相關課程文件,以及其與香 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的高中課程及評估指引,以確保課程規劃能在全校、學習 領域及學科層面具連貫性。

課程發展是一個共同協作和持續的過程,我們會按照學校實踐的經驗,以及學生和 社會轉變的需要,定期檢視和更新各指引。

歡迎學校對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來函請寄:

香港九龍沙福道 19 號

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西座三樓 W325 室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總課程發展主任(藝術教育)收 傳真:2336 8510

電郵:arts@edb.gov.hk 

       

1 課程發展議會是一個諮詢組織,主要就幼稚園至中學階段的課程發展事宜,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意見。

議會成員包括校長、在職教師、家長、僱主、大專院校學者、相關界別或團體的專業人士、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代表、職業訓練局代表和教育局人員。

(4)

提 要 

藝術教育

 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美感觸覺的關鍵,亦是全人發展的五種基要學習經驗之一。

 通過欣賞、創作和演出,學生得以全面地學習藝術。

 藝術教育是學校課程的其中一個學習領域,每個學生均享有接受藝術教育的權 利。

 學校應分別在小學及初中階段安排總課時的 10% - 15% 和 8% - 10% 予音樂科 和視覺藝術科,以及讓學生循不同的學習模式體驗其他藝術形式。

 在高中階段,學校應靈活安排總課時的 10% - 15% 予「其他學習經歷」,當中 包括「藝術發展」,讓學生持續學習藝術。

現有優勢

 藝術教育為學生學習帶來的正面影響,為持續發展學校藝術教育奠定基礎。

 學校藝術教育能提升年輕一代和整體社會的文化素養。

 新學制加強各學習階段的銜接,並為高中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藝術學習途徑。

 自 2009 年實施高中課程以來,開設音樂和視覺藝術選修科的學校數目有所增加。

 政府和非政府機構支持的計劃大大增加了藝術學習的機會,例如文化保育、創 意產業和文化基礎建設。

 科學與科技的急速發展正影響日常生活和通訊方式,亦為我們提供了嶄新的方 法與人交往、用於學習和表達藝術意念。

發展方向

 延續藝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並繼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藝術學習經歷。

 採用有效的課程規劃、學與教和評估策略,以深化學習藝術的效果。

 聚焦地把「主要更新重點」融入藝術教育課程,進一步幫助學生建構藝術知識、

發展技能、培養價值觀和態度。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宗旨

藝術教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

 發展創造力、明辨性思考能力和溝通能力,培養美感觸覺和文化意識;

 發展藝術技能、建構知識和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 從參與藝術活動中獲得愉悅、享受和滿足;以及

 培養對藝術的終身興趣。

(5)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架構

課程架構讓學校靈活地規劃和推行藝術教育課程,以幫助學生︰

 達至四個學習目標,即培養創意及想像力、發展技能與過程、培養評賞藝術的 能力,以及認識藝術的情境;

 發展創造力、明辨性思考能力和溝通能力,以及其他共通能力;以及

 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中央課程及學校藝術教育課程

 學校應從學校層面和藝術教育學習領域層面整體地規劃課程。

 學校管理層應預先規劃和編配適當的資源,從而計劃、監察和支援學校課程,

以確保學生獲得優質的藝術教育,因此學校應委任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統籌、調 配曾受專科訓練的藝術教師、並分配足夠藝術課時、場地和財政資源予藝術教 育。

 在藝術教育學習領域層面,學校應提供課內和課外的多元化學習機會,並包括 不同藝術形式的學習。此外,學校應加強各學習階段的銜接,照顧學生的多樣 性,促進全方位學習和跨領域學習,提供多途徑支援升學和就業,讓學生在藝 術和通過藝術的學習上獲得最大的效益。

學與教

 為有效落實藝術教育課程,教師應採取適當的教學取向和有效地運用學與教策 略,以提升學與教效能。

評估

 評估是課程的重要一環,包括蒐集學生學習表現的顯證、詮釋資料和判斷學生 的表現,從而回饋學生,並讓教師、學校、家長及其他持份者知悉學生的學習 表現。

資源

 運用具質素的學與教資源對支援藝術學習非常重要。

(6)

目 錄 

引言 i

提要 ii

第一章 概論 1

1.1 背景 2

1.2 何謂學習領域? 2

1.3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在學校課程的定位 3

1.4 基本理念及發展方向 4

1.4.1 建基於優勢 4

1.4.2 發展方向 5

1.5 發展策略 5

第二章 課程架構 7

2.1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宗旨 9

2.2 課程架構 9

2.2.1 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 10

2.2.2 共通能力 11

2.2.3 價值觀和態度 13

2.2.4 跨課程語文學習 14

2.2.5 資訊科技教育 15

2.2.6 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 15

2.3 課程及學科組織 16

第三章 課程規劃 17

3.1 主導原則 18

3.2 中央課程及學校藝術教育課程發展 18

3.2.1 學校層面  領導與管理 19 3.2.2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層面  課程規劃 20

3.3 跨學習領域學習 23

3.4 學習時間 25

第四章 學與教 26

4.1 主導原則 27

4.2 教師的角色 28

(7)

4.3 取向與策略 28

4.3.1 取向 28

4.3.2 策略 30

4.4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35

4.5 價值觀教育 36

4.6 有效益的家課 37

第五章 評估 39

5.1 主導原則 40

5.2 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 40

5.3 校內評估 41

5.4 具質素的回饋 42

5.5 評估報告 42

5.6 公開評核 43

5.7 學校實施評估的理念架構 43

第六章 學與教資源 45

6.1 支援課程發展的材料 46

6.1.1 視聽及文本材料 46

6.1.2 互聯網及資訊科技 46

6.1.3 由教育局開發的學與教材料 46

6.1.4 課本 46

6.2 人力資源 47

6.3 財政資源 47

6.4 社區資源 48

6.5 空間與場地 48

6.6 資源管理 48

附錄

附錄一 學校課程的七個學習宗旨 49

附錄二 音樂科學習重點及學習活動例子 50

附錄三 視覺藝術科學習重點及學習活動例子 59

附錄四 整體地規劃藝術教育課程的例子(小學) 65

附錄五 整體地規劃藝術教育課程的例子(中學) 66

附錄六 藝術發展的設計與實踐例子 67

附錄七 教學設計例子:齊來感受基本拍 68

附錄八 教學設計例子︰小魚齊暢泳 70

附錄九 教學設計例子:水墨與音樂共舞 72

(8)

附錄十 教學設計例子︰感動一刻 75

附錄十一 教學設計例子:穿出自身文化 77

附錄十二 教學設計例子︰音樂解密 80

附錄十三 教學設計例子:電影裏的音樂 82

附錄十四 參考資料 84

鳴謝 94

課程發展議會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名錄 95

(9)

       

第一章

概論

(10)

第一章  概論

1.1 背景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2017)(本指引)是由課程 發展議會藝術教育委員會編訂。本指引是《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 至中三)》(2002)的更新版本,並已涵蓋三年高中藝術教育課程,為學校發 展連貫的藝術教育課程提供參考。

本指引提出的發展方向是配合小學和中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見附錄一),

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和《中 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的主要建議。本指引為藝術教育學習領域提供課程 架構,包括課程宗旨、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亦提供了課程規劃、學與教和評 估策略,以及支援措施。因應科學及科技的進步所帶來的重大轉變和近年的教 育發展趨勢,本指引更提出了學校課程的「主要更新重點」,例如加強「跨課 程語文學習」、推動 STEM 教育和資訊科技教育。

本指引就未來五至十年的藝術教育課程提供整體的發展方向。為規劃各學習階 段的藝術教育課程,學校應參考以下文件:

 《音樂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2003)

 《視覺藝術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2003)

 《音樂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2015 年 11 月更新)

 《視覺藝術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2015 年 11 月更新)

1.2 何謂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是學校課程的重要部分,建基於主要知識範疇中的基礎和互相關 聯的概念,而這些知識是所有學生都應掌握的。「學習領域」為學生提供學習 情境,通過適切的學與教活動和策略,讓他們培養和應用共通能力(例如溝通 能力、明辨性思考能力、協作能力和創造力)、與學科相關的能力,以及正面 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學習領域」的設立,有助學生建構新知識和深入瞭解事物。因應不同目的,

學生可從不同角度,例如學術、社會、實用或綜合地學習不同範疇的知識,而 學習內容可用科目、模塊、單元、課業等不同方式組織。

(11)

課程架構中各個學習領域的知識、共通能力,以及價值觀和態度互相關連,圖 示如下:

1.3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在學校課程的定位

藝術教育是學校課程的重要一環。教育統籌委員會制訂的二十世紀教育目標指 出「讓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都有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能夠一 生不斷自學、思考、探索、創新和應變……」,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 參與體藝活動,並懂得欣賞體育和藝術,是學校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之一,亦 是學校課程的發展方向,所以均衡的學校課程應包括藝術教育,以幫助學生獲 得全人教育。

藝術教育是香港學校課程的一個學習領域,每個學生都有接受藝術教育的權 利。為提供足夠的藝術學習時間,學校應在小學和初中分別分配總課時的 10%

- 15% 及 8% - 10% 予藝術教育。除了音樂科和視覺藝術科,學生亦可從不同 的學習模式去體驗其他藝術形式,例如戲劇、舞蹈和媒體藝術。

在高中階段,學校應彈性安排總課時的 10% - 15% 予「其他學習經歷」2,當 中包括「藝術發展」,讓學生持續學習藝術。學校亦可開設音樂和視覺藝術選 修科,每科佔總課時的 10%,以照顧學生學習藝術的需要和興趣。

反思與行動

 藝術教育在學生全人發展中扮演甚麼角色?

 就推動藝術教育,學校有甚麼關注/措施?

 學校在推行藝術教育時有甚麼困難?你會如何克服?

 

       

2 「其他學習經歷」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中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更多有關「其他學習經歷」的資訊,請參閱《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 分冊 7;至 於「藝術發展」的資訊,請瀏覽 http://www.edb.gov.hk/arts/aesthetic。

(12)

1.4 基本理念及發展方向

自 2001 年課程改革以來,藝術教育一直在學校穩步發展。學生學習藝術可促 進他們的全人發展,其中包括:

 從不同角度探索世界,並運用藝術語言與人分享意念和情感;

 培養美感觸覺、創造力及其他共通能力;

 聯繫藝術與其他範疇,以加深瞭解社會、文化和歷史;以及

 培養尊重和欣賞多元價值及文化遺產的態度。

過去十年,經濟、科學和科技的急速發展,為本地、區域和全球帶來巨大的變 化與挑戰。這些變化為香港學校課程帶來機遇,例如,「一帶一路」倡議連繫 區域和國際間的合作和文化交流,為學生提供進修和事業發展的機會。因此,

學校應建基於現有的優勢發展藝術教育,以面對這此轉變。

1.4.1 建基於優勢

學校藝術教育能提升年輕一代和整體社會的文化素養。許多學校已為學生提供 多樣藝術學習活動。新學制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3,在高中階段持續學習藝術,

進一步加強小學、初中及高中教育的銜接。

自 2009 年實施高中課程以來,開設音樂及視覺藝術選修科的學校數目有所增 加。此外,大部分學校已安排有組織的學習時段去推行「其他學習經歷」的「藝 術發展」,並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活動,例如研討會、工作坊、展覽、表演、

比賽和社區藝術活動。

從學校調查和不同持份者反映的意見顯示,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宗旨切合 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而藝術教育亦對學生的發展帶來顯著的成效,例如獲得 藝術知識,建立藝術的興趣、提升創造力、明辨性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和協作 能力。

政府已開展並支持多項文化保育計劃4,以及推動創意產業5和發展文化基礎建

       

3 包括 i)「其他學習經歷」的「藝術發展」,ii)選修視覺藝術科和音樂科,iii)選修與藝術相關的應用學習課 程,以及 iv)以藝術為主題,在通識教育科進行獨立專題探究(IES)。

4 近期的例子有: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的「油街實現」藝術空間;改建自石硤尾工廠大廈的「賽馬會創意 藝術中心」;前身為威菲路軍營的「香港文物探知館」;改建自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的「元創方」;前身 是荔枝角醫院的「饒宗頤文化館」;改建自北九龍裁判法院的「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以及前身為馬頭角牲 畜檢疫站的「牛棚藝術村」。

5 香港在電影、電視、音樂、設計、建築、廣告、漫畫與動畫、遊戲與數碼娛樂、出版和印刷等創意產業領域發 展迅速。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香港共有約 40 500 間文化和創意產業的相關機構,並約有 213 100 名從業員(香 港特區政府,2016)。近年,本港電影工業更取得顯著成就,多齣香港製作的電影,受到世界重視,並獲得本 地及國際電影業的認同。

(13)

6。因此,社會需要更多具創意的人才,以滿足發展的需要。

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和私營機構之間的協作,有助增加資源,用於推動藝術 教育和舉辦藝術及文化活動7

科學與科技的急速發展正影響日常生活和通訊方式,亦為我們提供了嶄新的方 法與人交往,以及用於學習和表達藝術意念。

1.4.2 發展方向

藝術教育在幫助學生提升創造力、美感觸覺、與藝術相關的能力,以及全人發 展有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應社會轉變帶來的挑戰,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 應建基於現有優勢,延續和深化過往取得的成果,並聚焦培養學生二十一世紀 所需的能力。因此,學校應:

 延續藝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並繼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藝術學習經歷;

 採用有效的課程規劃、學與教和評估策略,以深化學習藝術的效果;以及

 聚焦地把「主要更新重點」融入藝術教育課程,進一步幫助學生建構藝術 知識、發展技能、培養價值觀和態度。

1.5 發展策略

為促進學校課程的持續更新,學校應採用下列策略發展藝術教育:

 通過有效的領導和管理去整體地規劃藝術教育課程。

 調配曾受專科訓練的藝術教師去規劃和推行藝術教育課程。

 藉加強跨學科和跨學習領域的協作,把「主要更新重點」融入藝術教育課 程。

 發展和運用多種學與教資源。

 發掘和善用多種資源,例如財政、人力、場地和空間、社區資源,讓學生 獲得豐富的藝術學習經歷。

 持續地讓學生參與多種藝術學習活動,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包括有特殊 學習需要和資優的學生。

       

6 西九文化區是其中一個例子,其使命是為香港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區,讓本地藝術界可以互動、發展和協 作。西九文化區包括各種藝術及文化設施,將製作和舉辦世界級的展覽、表演、藝術和文化活動,並提供公共 空間和海濱長廊。

7 例子眾多,包括香港藝術發展局提供大量資助予不同規模的藝團;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多項藝術教育計劃以 拓展觀眾群;民政事務局和香港藝術發展局提供實習和獎學金計劃,以培育藝術行政人才。此外,社區亦有不 同的藝術節和展覽,以推廣藝術。

(14)

 推廣電子學習、「促進學習的評估」及「作為學習的評估」,以發展學生 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 幫助學生建構知識,以預備他們在藝術方面的升學和事業發展。

 為藝術教師提供充足的機會和時間去提升專業能力。

反思與行動

 學校應加強哪些方面的措施,以提供更優質的藝術學習機會?

 你會如何在藝術教育課程融入「主要更新重點」?

 學校是否已提供機會幫助藝術教師提升專業能力?

(15)

 

第二章

課程架構

(16)

 

 

(17)

 

第二章 課程架構

2.1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宗旨 藝術教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

 發展創造力、明辨性思考能力和溝通能力,培養美感觸覺和文化意識;

 發展藝術技能、建構知識和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 從參與藝術活動中獲得愉悅、享受和滿足;以及

 培養對藝術的終身興趣。

2.2 課程架構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架構讓學校靈活地規劃和推行藝術教育課程。架構圖示 如下︰ 

 

*KS 指學習階段

(18)

 

2.2.1 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

四個藝術教育學習目標的訂定,有助學校達成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宗旨。

這些學習目標是課程的核心,互相關連緊扣,相輔相成,應該同步發展。然而,

在學與教的過程中,教師可因應不同需要,調節各目標的比重。

培養創意及想像力

學生在參與藝術評賞、創作及表演活動,能發揮想像力與創意。

發展技能與過程

學生能運用不同材料、元素、藝術語言及資源去體驗和表現藝術,並重視 在創作過程中的探究和實驗。

培養評賞藝術的能力

學生能從多個角度欣賞、評論和回應藝術及與藝術相關的議題。

認識藝術的情境

學生能瞭解藝術的情境,以及藝術與生活和社會的關係。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能力、興趣和需要去發展一個有效和循序漸進的藝術教育課 程,並設定相應的學習重點以達至四個學習目標。音樂科和視覺藝術科第一至 第三學習階段的學習重點,以及相關教學活動例子分別見附錄二和三。學校亦 可參考本指引,為其他藝術形式例如戲劇和媒體藝術,訂定學習重點和設計學 習活動。至於舞蹈的學習,教師可參考《體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

(2017)。

(19)

 

在第四學習階段,音樂和視覺藝術選修科的學習重點,可參考相關課程及評估 指引。此外,「其他學習經歷」中「藝術發展」的預期學習成果,可參閱《中 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分冊 7。

2.2.2 共通能力

共通能力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針對二十一世紀學校課程所需,課程文 件提出了以下九種主要的共通能力。

 協作能力

 溝通能力

 創造力

 明辨性思考能力

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 數學能力 8

 解決問題能力

 自學能力8

 自我管理能力

根據過去推行課程改革的經驗和近期的研究,以及回應社會的轉變,因此各項 共通能力的培養不宜孤立處理,而應提供機會讓學生綜合運用。九種共通能力 可整合為基礎能力、思考能力和個人及社交能力(詳見下表)。

基礎能力 思考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溝通能力 明辨性思考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數學能力 創造力 自學能力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 協作能力

       

8數學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早期的課程文件,如《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2001)中,分別被稱為「運 算能力」和「研習能力」。

(20)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提供有意義的情境,讓學生綜合地發展多種共通能力,學習 活動例子如下:

基礎能力 溝通能力

 運用藝術相關詞彙去討論藝術作品

 以口述或書寫方式表達藝術觀點

 運用音樂、視覺及/或身體語言去創作和演出藝術作品 數學能力

 運用符號或圖象記譜去表達節奏和音高

 運用比例的概念去分析音樂作品的結構和舞台的設計

 在藝術評賞中,應用形狀、大小及位置的概念分析藝術作品

 利用線性透視法,在平面創作表現立體感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 運用適當的資訊科技工具創作視覺藝術作品,以及記錄、創作和演奏音樂

 搜尋並選取資料用於藝術評賞,為創作音樂和視覺藝術發展意念

 運用電子平台讓學生評論藝術作品和進行同儕互評 思考能力

明辨性思考能力

 分析及評賞不同樂種和風格的音樂

 在評賞藝術作品時提出佐證(例如視覺元素、內容及藝術史資料),從而 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

 根據事實和評賞藝術作品的不同意見,組織個人的觀點 創造力

 即興創作律動以反映音樂特質

 為歌曲、故事及詩詞創作聲響效果,並使用符號或圖象去記錄音樂意念

 以不同風格和手法去演繹一首樂曲

(21)

 創作富想像力的藝術作品以配合有趣的主題

 發掘藝術作品的隱藏細節,並提出具原創性和說服力的詮釋

 融入新技巧以提升藝術作品的表現力 解決問題能力

 找出在設計上需要解決的難題,並探索可行而具美感的方案

 為練習樂器時遇到的技術困難,尋找解決方法以改善演奏技巧

 為達至特定的視覺效果,試驗不同材料和技巧 個人及社交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 根據個人的步伐和能力,為學習樂器訂定清晰及可行的目標

 善用資源(例如財政資源和物料的運用)創作藝術品

 分配時間處理不同工作,以依時完成視覺藝術作品集 自學能力

 根據樂種和藝術風格,把作品分類

 研習音樂作品的背景,令音樂的演繹更具說服力

 選擇和草擬圖象,並試驗不同媒介,以建立視覺藝術作品集 協作能力

 以小組形式演奏音樂,並互相聆聽從而達至音量上的平衡

 就創作壁畫的意念與其他成員互相協調,達至共識

 在藝術展覽和舞台演出中,學生各自擔當不同崗位,彼此協作

2.2.3 價值觀和態度

價值觀教育是學校課程的重要一環,可以在學習領域/科目、德育及公民教 育、跨課程學習和全方位學習中推行。

2008 年的「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列出七個首要培養的價值觀和 態度。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中西文化並存和互動,這些價值觀和態度展現 出其獨特性。這七個價值觀和態度是: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

(22)

 

同、承擔精神、誠信和關愛,它們對學生的全人發展至為重要,亦配合個人和 社會的需要。

學校於推行價值觀教育時,要配合其辦學理念和校情,從個人、家庭、社會、

國家和世界層面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在藝術教育學習領域中,價值觀教 育可通過相關課題,引導學生在不同情境並從多角度分析議題,學習持守正面 價值觀和態度,作為判斷和決策的依據。

在藝術教育學習領域推行價值觀教育的例子如下:

 評賞不同文化情境的藝術作品,有助學生認識及尊重多元文化,促進他們 珍惜歷史和文化承傳。

 欣賞中國書畫、中樂和粵劇,有助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

 藝術創作和演出有助培養學生的堅毅精神和責任感。

 學習出席音樂會和參觀展覽的禮儀,有助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態度。

有關價值觀教育的教學例子,可參閱附錄七、九、十、十一及十三。

2.2.4 跨課程語文學習

在學校層面,語文教育除了應在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推行外,還可採用跨 課程模式推行。學校須通過整體課程規劃,安排「跨課程語文學習」,讓語文 和非語文教師共同協作,幫助學生的語文發展。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能提供真實的情境,讓學生運用讀寫能力,綜合而全面地建 構知識和發展語文能力,並幫助他們終身學習。在藝術教育學習領域推動「跨 課程語文學習」的例子如下:

 選取藝術和中國、英國語文科的共同課題,讓學生閱讀和討論相關資料,

並設計課堂以外的學習活動,以拓寬學習經歷。

 讓學生接觸藝術方面常見的文本,例如藝術史、藝術評論、節目簡介、劇 本和曲本。

 運用藝術辭彙和修辭方法去描述藝術作品和一場音樂會的經歷,以及比較 兩幅繪畫的表達形式。

有關「跨課程語文學習」的教學例子,可參閱附錄十和十一。

(23)

 

2.2.5 資訊科技教育

資訊科技教育能讓學生通過互動和自主學習,發揮學習潛能,提高思維能力,

並有助增強創造力和開拓與創新精神。電子學習的應用將會在藝術課堂中愈見 廣泛,學生的學習模式因而變得開放和靈活,有助提升學習效能。

在運用電子學習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即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和正確態度),並幫助他們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和終身學習者。

在藝術教育學習領域,學生可以應用資訊科技於藝術欣賞、創作和表演,從中 獲得的能力,有助他們面對急劇轉變的數碼世界。有關在藝術教育運用資訊科 技的詳情,可參閱本指引第 4.3.2 節。

2.2.6 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

STEM 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

(Mathematics)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縮略詞。STEM 教育主要通過科學教育、

科技教育和數學教育三個學習領域推動。在學校推廣 STEM 教育的目的是加 強科學、科技及數學教育,培育具有不同知識和技能水平的人才,以提升香港 的國際競爭力。STEM 教育的目標包括:

 讓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提高他們對科學、科技和數學的興趣,以面 對日後的挑戰和日後的升學及就業發展。

 加強他們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創造力、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 力,以及培養廿一世紀所要求的創新和開拓與創新精神。

學生應該明白到科學、科技與數學的發展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故發展科學和 科技有助提高生活質素,促進香港的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教師可在藝術學習活動融入 STEM 教育的元素,以配合課程發展的方向。例 如:

 從科學、科技和數學的角度,引導學生討論和評賞藝術作品,以拓寬他們 的藝術視野。

 引導學生參與專題研習(例如設計電玩遊戲),並通過跨藝術教育、科學 教育、科技教育和數學教育學習領域的學習,綜合地探討課題。

 引導學生應用科技探索另類的創作和演出方式。

有關 STEM 教育的教學例子,可參閱附錄八及十二。

(24)

 

2.3 課程及學科組織

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學校應在藝術教育學習領域中提供音樂科和視覺藝術科,

亦可通過跨藝術或跨學習領域的學習活動,以及全方位學習,為學生提供機會 學習不同的藝術形式。此外,學校可按情況,為學生安排學習戲劇、電影或媒 體藝術的課堂。

在高中階段,學校必須為學生提供「其他學習經歷」,當中包括「藝術發展」。

此外,學校亦可開設音樂和視覺藝術選修科,以及提供藝術相關的應用學習課 程供學生選讀。

有關應用學習課程的詳情,可參閱 http://www.edb.gov.hk/apl。

(25)

 

第三章

課程規劃

(26)

 

第三章 課程規劃

3.1 主導原則

本指引為學校的藝術教育課程提供方向、課程宗旨和架構。學校可按以下的主 導原則發展藝術教育課程,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 全面地在學校和藝術教育學習領域兩個層面規劃藝術教育課程,確保提供 一個均衡的課程,讓學生獲得全人發展。

 為學生提供均衡和多樣的藝術經歷,以拓寬他們的視野和增進藝術的認 識。

 加強各學習階段的銜接,以確保學生的藝術學習循序漸進。

 課程規劃、學與教和評估須互相配合,以提升藝術教育課程的效能。

 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學習風格,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把主要更新重點融入學校藝術教育課程,拓寬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提升他們 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 促進教師在本學習領域和跨學習領域的協作,並加強與藝術相關範疇持份 者的夥伴關係,令學生的學習經驗更豐富。

有關更多課程規劃的資料,可參閱《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 一至小六)》(2014)分章 2 和《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分冊 2。

3.2 中央課程及學校藝術教育課程發展

作為中央課程,本指引為學校訂立方向,並提供課程架構、宗旨、學習目標和 學習重點,以及建議學習活動,讓學校靈活地發展小一至中六藝術教育課程。

學校應從學校層面和藝術教育學習領域層面整體地規劃課程,圖示見下頁。

(27)

 

* 有關更多藝術教育課程學與教和評估的建議,可參閱本指引第四及第五章。

3.2.1 學校層面  領導與管理

學校管理層應預先規劃和編配適當的資源,從而計劃、監察和支援學校課程,

以確保學生獲得優質的藝術教育。

有關小學和中學整體藝術教育課程規劃的例子,可參閱附錄四及五。

(i) 委任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統籌

學校應委任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統籌,與學校管理層和其他學習領域成員溝通和 協調,為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規劃課程和分配資源。該統籌人員在領導學校發展 藝術教育擔當重要的角色,並需要協調本學習領域各成員去規劃、推行和評估 藝術教育課程。

(ii) 調配曾受專科訓練的藝術教師

藝術教師應具備穩固的學科和教學知識,從而有效地推行藝術教育課程。學校 應調配曾受的教師任教各級別的藝術科目,並為他們編配適當數目的藝術課堂

(28)

(即不少於一半的教擔),讓他們能專注於發展和推行藝術教育課程。而且,

教師可以累積更多相關的教學經驗,提升專業水平。

(iii) 分配足夠藝術課時

所有學生都有接受藝術教育的權利。按照本指引第 3.4 節的建議,學校須在四 個學習階段,分別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藝術課堂時間。此外,學校應在每一個學 期持續地為學生提供藝術課堂。

(iv) 編配特定的場地

學校應為藝術課堂編配特定的場地,即在音樂室上音樂課和視覺藝術室上視覺 藝術課。此外,學校應善用其他空間和場地,例如在禮堂展示藝術作品、在有 蓋操場演奏音樂,以及在學生活動室學習戲劇。

(v) 提供財政資源

學校應預先規劃財政資源的分配,以確保有足夠的預算去推行藝術教育。除政 府的經常性撥款外,學校應發掘其他財政資源,從而為學生提供多樣的藝術學 習活動。有關財政資源的例子見本指引第六章。

(vi) 善用社區資源

學校應支援教師發掘和善用社區資源,作為學校的輔助資源,例如學生可參與 社區藝術計劃、出席現場表演、參觀博物館的藝術展覽、善用圖書館資源和與 藝術家交流,從而拓寬他們的藝術經歷。有關社區資源的例子見本指引第六章。

(vii) 促進專業發展

學校可按其發展計劃和教師的需要,支持藝術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應採取適 當的行政安排,以鼓勵教師參加教育局、大專院校、藝術團體或其他機構提供 的專業發展課程。此外,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校內的專業發展機會,例如安排 資深教師指導新入職教師、安排共同備課、同儕觀課,以及邀請藝術專業人士 主持講座和工作坊。

3.2.2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層面  課程規劃

在藝術教育學習領域層面,學校應提供課內和課外的多元化學習機會,讓學生 在藝術和通過藝術的學習上獲得最大的效益。

(29)

(i) 配合學校發展計劃

學校藝術教育課程應配合其發展計劃,以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藝術教育學習 領域統籌應協調藝術科目成員,根據學校發展計劃中的主要關注項目制定具體 的策略,以規劃、推行和評估藝術教育課程。

(ii) 提供多元化藝術學習經歷

除了中國、西方和本地藝術,學校應讓學生接觸其他地域的藝術,幫助他們認 識世界和拓寬其藝術視野。學生參與欣賞、創作和演奏活動能全面地理解藝術。

(iii) 跨藝術形式學習

跨藝術形式的學習能幫助學生以綜合的方式聯繫不同的藝術學習經驗。學生從 某一藝術形式獲得的知識,有助他們學習另一種藝術形式。在規劃課程時教師 可選擇能聯繫不同藝術形式的主題和共通元素,並安排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

令學生的學習更全面。

(iv) 加強學習階段之間的銜接

在課程規劃上,各學習階段的順利銜接有助學生建立穩固的基礎和保持學習藝 術的興趣。教師應採用不同策略幫助學生進入新的學習階段。例如﹕

 配合學生的年齡,規劃連貫的藝術教育課程,並考慮他們在認知、態度和 技能範疇的發展,例如從直接展示到象徵的表達、由個人情感的表達到關 心社會、以及由掌握簡單到複雜的技巧。因此,藝術教師要清晰瞭解學生 的已有知識和經歷,尤其是幼稚園至小一、小六至中一、中三至中四階段。

有關第一至第三學習階段的學習重點和活動例子見附錄二及三。

 訓練高小/高中學生成為朋輩之間的導師,以分別幫助初小/初中學生適 應另一階段的學習和學校生活。

 為學生和家長提供迎新活動,讓他們瞭解藝術教育課程,從而幫助學生思 考個人興趣,以及升學和職業發展的志向。

有關更多不同學習階段銜接的資料,可參閱《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

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分章 9 和《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分冊 8。

(v)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並非強要拉近學生之間的差距,或者要求他們在藝術學習上

(30)

有劃一的表現,而是因材施教,讓所有學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和資優的學 生)都能發揮藝術潛能。教師在規劃課程時,應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風 格、興趣和文化背景。

學校應調適課程,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足夠的藝術教育學習機會,讓 他們認識和發展自己的潛能,例如調整學習重點、內容和活動,按需要分配資 源和調配人手;安排多樣的全方位藝術學習活動,讓學生一展所長。

學校應靈活採用合適的工具和模式,去辨別資優的學生(例如由教師或家長推 薦有傑出學術和非學術成就的學生),選擇配合他們發展的途徑,讓他們發揮 藝術才華。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統籌應肩負領導的角色,協調各成員,落實資優 教育的推行模式。

 第一層  全班式(校本)

學校應為學生提供不同藝術形式和多元化的藝術學習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 會去發掘和發展藝術潛質。

 第二層  抽離式(校本)

學校應舉辦課外抽離式的增潤課程,讓在藝術方面有卓越表現的學生,能夠接 受有系統和延伸的訓練。

 第三層  校外支援

學校可以推薦特別資優的學生,參與校外的增潤和延伸課程,例如由大專院 校、非政府機構和專業團體所提供富挑戰性的學習機會。

有關更多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策略的資料,可參閱《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

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分章 4、《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

分冊 5,以及本指引的第 4.4 節。

(vi) 促進全方位學習

全方位學習活動可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經歷藝術,例如出席音樂會、參與樂團 或戲劇演出、參觀藝術展覽、實地創作壁畫、欣賞電影或電視廣告。

全方位學習活動是藝術教育課程的重要部分,應與課堂學習相輔相成。學校應 採取適當措施,例如聯繫社區團體、分配學習課時、調配人力和財政資源,去 組織這些活動。

(31)

有關更多全方位學習的資料,可參閱《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

(小一至小六)》(2014)分章 6、《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分第 7,

以及本指引的第 4.3.2 節。

(vii) 提供多途徑支援升學及就業

藝術教育課程應容許學生發揮潛質,發掘興趣和在藝術學習建立穩固基礎。教 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讓他們在「職業專才教育」(VPET) 的範疇下,認 識與藝術相關的學習機會,例如:

 善用「學生學習概覽」記錄高中學生的藝術學習經歷,幫助他們反思自己 的興趣和日後在藝術方面的發展。

 鼓勵學生在第四學習階段修讀藝術選修科,讓他們進深研習藝術。

 邀請藝術界專業人士分享他們的專業經驗,從而讓學生瞭解升學和事業發 展的出路。

 安排學生參觀大專院校、藝術團體和工作場所,加深他們瞭解藝術行業和 前景。

有關更多「職業專才教育」的資料,可參閱《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分 冊 9。

3.3 跨學習領域學習

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統籌應主動與其他學習領域或科目協作,以策劃跨領域的學 習。

跨學習領域/學科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聯繫不同範疇的知識和技能,並提升 學習效能。以下是一個以印象派藝術為題的例子。

(32)

藝術教師亦可以與通識教育科教師協作,幫助高中學生聯繫兩方面的學習。在 通識教育科,學生可以選擇藝術作為獨立專題探究的主題,例如︰

 韓國流行歌曲對香港中學生價值觀和態度的影響

 年青一代消費行為與本地流行音樂工業的關係

 「快速時裝」對香港的經濟、文化和環境的影響

有關更多獨立專題探究的資料,可參閱《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 中六)》(2007)(2015 年 11 月更新)。

(33)

3.4 學習時間

所有學生都有接受藝術教育的權利。均衡的學校課程有助學生的全人發展,學 校應為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設置足夠的藝術學習時間。有關課堂時間分配如 下︰

 學校應在小學階段分配總課時的 10% - 15% 予音樂科、視覺藝術科和其 他藝術形式。

 學校應在初中階段分配總課時的 8% - 10% 予音樂科、視覺藝術科和其他 藝術形式。

 學校應在高中階段提供總課時的 10% 予每個藝術選修科目。

學校應注意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分別有總課時的 19% 和 8% 作彈性用途。學 校可以運用這些時間舉辦藝術的聯課活動,讓學生的藝術學習經歷更為豐富。

每一位高中學生都應該參與其他學習經歷。學校應分配總課時的 10% - 15%

予其他學習經歷,當中包括「藝術發展」。有關「藝術發展」的規劃和推行例 子見附錄六。

此外,學校應有效運用藝術課堂以外的時間,以增加學生學習藝術的機會。

(34)

 

第四章

學與教

(35)

 

第四章 學與教

4.1 主導原則

為有效落實藝術教育課程,教師應留意以下原則:

 根據課程的要求訂立清晰而可行的學習重點,並設計相關的學習活動,以 幫助學生達至藝術教育課程的四個學習目標。

 配合學習情境和切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採取不同的教學取向,並靈活地結 合多種學與教策略。

 引導學生綜合地學習欣賞、創作和演出,並讓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藝 術。

 選用多樣學與教材料以配合不同目的和學生的學習需要,亦不應在視覺藝 術科採用材料包,以免限制學生的創意。

 通過多種學與教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動機和興趣。

 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 讓學生從互動中學習,並與教師和同儕分享見解、意念和學習經驗。   

4.2 教師的角色

藝術教師要因應學習情境擔當不同角色,啟發學生和幫助他們有效地學習藝 術:

教師的角色 行動例子

促進學習和 提供資訊 

 設計能激發想像力的主題 

 提供資料來源 

 提出具啟發性的問題   

 提供閱讀材料幫助學生自學 

 推介全方位藝術學習活動 

 引導學生自我反思 

(36)

 

傳授知識   傳授藝術知識 

 示範樂器演奏技巧   

 講解使用工具和材料的安全守則  共同學習   與學生討論藝術議題 

 就設計難題與學生探究解決方法 

 與學生建立學習社群  評估   設計評估準則 

 在學習過程提供具質素的回饋 

 為學生的藝術學習成果給予分數和評語  榜樣   熱愛藝術 

 參與藝術表演或創作 

4.3 取向與策略

採取適當的教學取向和有效地運用學與教策略,對成功推行藝術教育課程尤其 重要。沒有一種取向或策略適用於所有情況,又能照顧所有學生的需要。教師 應瞭解不同的教學取向和學與教策略,幫助學生投入學習。藝術教師可按不同 的情況,綜合地採取以下的取向和策略。

4.3.1 取向

(i) 直接傳授式

直接傳授是指直接教授藝術科目的知識和技能,例如介紹藝術作品的背景資 料、講解創作過程和安全守則、示範演奏。教師應按部就班和有效地講授學習 內容,例如使用影音器材、調節語速和聲調,以提升學與教效能。

(ii) 經驗式學習 

從實踐中獲得經驗對學習藝術十分重要。學生通過欣賞、創作和演出的親身經 歷,可以建構知識和發展技能,例如,學生可以聆聽音樂、演唱歌曲、創作音 樂、欣賞藝術作品、試驗藝術媒介、實現設計意念、撰寫劇本和飾演不同角色。

(37)

 

教師應提供清晰的指導、工作步驟和適時回饋,並且提供足夠時間讓學生反覆 嘗試。

經驗式學習的例子

 學生試驗以不同方法運用敲擊樂器產生聲響效果,並運用所發現的 聲響於音樂創作。

 學生從不同角度觀賞公園裏的雕塑,感受雕塑的表面質感、材料和 質量,以及瞭解藝術作品與環境的關係。

(iii) 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因應自己的興趣和學習步伐,主動地投入學習。在過程中,

學生須找出難題、擬訂探究的問題、提出和驗證假設、計劃探究的步驟、搜集 和分析數據、判斷和總結,從而培養高階思維和後設認知能力。教師在指導學 生時,須留意如何提供支援,以幫助學生將已有知識聯繫在過程中獲得的知 識,並結合不同範疇的學習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作深度學習。  

探究式學習的例子 

以「陰陽」為主題的探究式學習中,學生可以個別或小組形式擬訂和研 習感興趣的焦點,例如「陰陽」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中國藝術與「陰 陽」的關係,學生亦可以藉探索「陰陽」的藝術表現形式,引發創作意 念。

(iv) 共同建構式 

學生與教師、同儕、藝術家或社區人士討論、分享資源和協作,有助他們激發 新的意念和建構知識。

(38)

 

反思及行動

在甚麼情況下你會採取直接傳授式的取向?   

你會以甚麼取向去施行藝術欣賞的學與教?   

哪一種取向對激發學生的創意較為合適? 

你如何運用共同建構式的取向去提升學習效能? 

4.3.2 策略 (i) 示範

學生可藉觀察教師的示範,理解技術、表達手法和抽象的概念。例如教師示範 演奏樂器或運用工具時,學生領略掌握相關技巧的竅門,學習留意細節;亦可 安排表演和大師班,或邀請藝術家主持工作坊,讓學生與在場的專業藝術家接 觸。此外,教師亦可使用錄影和網上示範片段輔助教學。

(ii) 互動學習 

互動學習可以全班或小組形式進行,讓師生或同儕以對話、討論、辯論、小組 合奏等方式探討不同概念、分享意見和資源,以發展意念和拓寬知識領域。

在欣賞、創作和表演時,有效的提問能幫助學生回憶、想像和詮釋藝術作品。

教師應營造鼓勵和接納的氣氛,讓學生自信地表達個人意見,促進互動學習。

(iii) 藝術的綜合學習

藝術的綜合學習是學與教策略之一,讓學生把不同藝術形式的相近概念或元素 聯繫起來,除可探討不同藝術形式的關係,亦可加深認識相關元素,有助全面 瞭解藝術。

不同藝術科目教師的協作有助推行藝術的綜合學習。教師可共同設計教學、協 作教學或互相觀課,並分享和檢討學與教策略。

(39)

 

藝術的綜合學習的例子 

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不同藝術形式理解相近的概念,例如節奏、統 一、對比、張力、線條/旋律,以及色彩/音色。

 以「端午節」為主題,聯繫視覺藝術科、音樂科和舞蹈的學習,以 拓寬學生對該主題的認識。學生欣賞龍舟的傳統設計,並瞭解其象 徵意義,以啟發他們創作藝術作品;欣賞《賽龍奪錦》有活力和令 人振奮的節奏,然後創作節奏頻現句伴奏樂曲,以及設計和表演賽 龍舟的舞步。

 選取與「貧與富」為主題的畫作、樂曲及電影,讓學生分析當中的 情感表達、表現手法和傳遞的信息,從而深入探究該主題。學生亦 可綜合不同藝術形式,以探索其他表達手法。

有關藝術的綜合學習的教學設計例子見附錄九。

(iv)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和自主學習 

資訊科技泛指應用電腦、硬件和軟件,去儲存、擷取、傳送和處理數據或資料。

資訊科技運用得宜,可以加強學生與他人和環境的互動,節省更多時間用於優 質的學習,並促進深度和自主學習。在藝術學習運用資訊科技的例子如下:

 搜集、選取、處理、分析、組織和評估各式各樣的網絡資訊,拓寬知識領 域和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運用流動裝置和電子平台進行視像通訊和網上討論,促進課堂內外的交 流。

 運用資訊科技去表達嶄新和原創的意念,並探索新的藝術表達方法。

資訊科技的運用旨在提升學與教效能,而不能用來取代學生在真實環境的藝術 學習,例如演奏樂器、處理不同美術材料、在博物館欣賞藝術品、在音樂廳欣 賞演出,以及與藝術家對話,都不能以資訊科技取代。

運用資訊時,教師應注重有關操守和網絡安全,並幫助學生培養資訊素養。例 如,學生應:

 為文字、圖象、錄音和錄影片段等列明資料來源;

 在使用他人作品時,遵守有關版權要求;

(40)

 

 先獲得授權才上載他人的資料、音樂或影像到互聯網;以及

 認識網絡安全的知識和發展相關技能。

有關更多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和自主學習的資料見《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 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分章 3D 及《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2017)分冊 6D。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和自主學習的例子

 在網上搜尋資料,例如網上博物館的藝術作品、網上的音樂、有關 藝術流派的背景資料和樂種的特色。

 使用流動裝置或電子平台建立群組,交流最新的藝術節目資訊、消 息及意見。   

 運用資訊科技產生新的聲效或圖象,用於藝術創作。

有關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和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例子見附錄八、十和十二。

(v) 專題研習 

專題研習幫助學生聯繫不同範疇的知識和技能,實踐自學和探究的技巧,從而 深入探究課題。基於其跨學科的特質,專題研習可以同時兼顧課程持續更新的 重點,例如 STEM 教育和跨學科語文學習。在專題研習的不同階段,教師能 給予學生清晰的指導和給予適切回饋,對有效推行專題研習十分重要。

有關更多專題研習的資料見《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 小六)》(2014)分章 3C 及《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分冊 6C。

專題研習的例子

當探討「環保」的議題時,學生先擬定研習焦點,以探究與跨學科/學 習領域相關的課題,例如節省能源、燈光設計,以及光與熱。學生可評 賞一些環保產品設計,然後嘗試把研習所得的知識用於設計具環保概 念、富美感和實用的家用燈飾。

(41)

 

(vi) 從閱讀中學習:邁向跨課程閱讀  

閱讀有助學生增長知識和培養藝術興趣、拓寬視野、提升語文和思考能力,以 及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建基於「從閱讀中學習」的經驗,學校應逐步邁向「跨課程閱讀」,讓學生涉 獵各類型的讀物,包括各學習領域相關的非小說類文本。學生在閱讀與藝術相 關的文字材料時,可以聯繫個人經驗和知識以理解文本的內容,這亦有助提升 學生的閱讀能力,裝備他們面對學習的需要。

為推廣「跨課程閱讀」,藝術教師可以:

 向學生推薦從不同途徑(包括互聯網)獲得的閱讀材料,例如書籍(包括 發聲書籍)、藝術雜誌和期刊,以及音樂會場刊和展覽會小冊子;

 向學生介紹不同知識範疇的書刊,並引導他們把內容聯繫已有的知識和經 驗;

 營造有利閱讀的環境,例如在視覺藝術室和音樂室設立閱讀角;

 與其他學習領域/科目的教師和圖書館教師合作舉辦活動,推廣閱讀文 化;以及

 鼓勵學生使用公共圖書館提供的藝術資源。

有關更多推廣「從閱讀中學習」和「跨課程閱讀」的建議見《基礎教育課程指 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分章 3B 及《中學教育課程 指引》(2017)分冊 6B。

(vii) 全方位學習 

全方位學習是延伸課堂學習的有效策略。學生在演奏廳和劇院演出、在畫廊展 出藝術作品、出席音樂會和戲劇演出、參觀展覽和參與社區藝術計劃,可以在 真實情境中體驗藝術。

「重質不重量」是組織全方位學習的原則。教師應訂定清晰的學習重點以幫助 學生聯繫課堂和全方位的學習。為提升學習效能,教師應安排活動前的簡介和 活動後的綜合解說。此外,學生可以口頭或書面方式與他人分享心得。

有關全方位學習的教學設計例子見附錄十一。

(42)

 

反思及行動

 你會如何訂立全方位藝術學習活動的學習重點?   

 你會如何提升這些活動的學習效能? 

 你的學生如何反思學習?

(viii) 戲劇教學法 

戲劇教學法可以是一種提升學習動機和效能的策略,其中運用的戲劇元素和習 式(例如角色扮演、說故事、敘述、定格、靜止畫面、思路追蹤、聚焦訪問、

教師入戲),可以令學生投入富趣味的戲劇活動中,亦可幫助他們培養觀察力、

想像力、溝通技巧、同理心和自信心。

戲劇教學法可以是提升學與教效能的手法,所以無須著重完整的劇本和舞台演 出。於教學運用戲劇手法時,學生和教師會代入虛構情境,或在故事情境中扮 演不同角色,並在真實和虛擬的情境中互動。由於會代入不同角色,學生因此 能學習從別人的角度思考。

採用戲劇教學法時,教師可以:

 運用簡單的練習幫助學生熟習戲劇教學手法;

 在課室騰出足夠空間,並使用簡單的道具;

 與學生訂立約章(例如要尊重他人),指出清晰的期望和鼓勵積極參與;

 在有需要時介入戲劇情境,以促進者的身份提供適切引導;

 提出激發思考的問題;

 給予正面回饋;以及

 確保學生在參與輕鬆的活動後仍能掌握學習重點。

在藝術科目運用戲劇教學法的例子 音樂科:

 藉欣賞聖桑《動物嘉年華》的幾個音樂選段,部分學生想像自己是 不同的動物,然後創作律動去表達這些動物的特色。其他學生猜想 同學所扮演的動物,並指出相關音樂選段的特色。 

(43)

 

 學生創作和演出一個以故事為藍本的聲響設計。教師運用靜止畫面 和思路追蹤,引導學生講解發展意念的過程,以及故事和音樂的關 係。 

視覺藝術科: 

 學生二人一組根據特定情況以定格方式表達不同姿態,例如在賽道 上奔跑、在怒海中掙扎、在雨中跳舞。其他學生則把姿態拍攝下來,

藉以啟發意念,用於創作雕塑。 

 教師向學生展示達文西的《最後晚餐》,並講述耶穌和十二門徒最 後晚餐的故事。然後由十三位學生扮演畫作中的角色,運用定格方 式擺出新的姿態,讓其他同學猜想當中所傳遞的信息。學生其後可 改變角色的姿態並繪畫自己的畫作。 

有關運用戲劇教學法學習藝術的教學設計例子見附錄十。

4.4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教師應瞭解學生的強弱、已有知識和喜好,並選用合適的學與教策略,以幫助 他們學習。學生從學習中感到成功,有助他們發揮所長。在藝術課堂的策略舉 例如下:

 以簡單的活動初步瞭解學生的繪畫或歌唱能力。

 讓學生選擇不同媒介和表達方式用於創作或演出。

 教師應按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例如傾向用視覺、聽覺、文字或肢體動作 輔助學習),靈活地採用學與教策略。

 安排不同能力的學生分組協作,互相支援學習。

 因應學生能力,安排不同難度的練習,例如在欣賞藝術作品或樂曲時,部 分學生以提供的詞彙表達個人感受,其他學生則用自己的文字以理據分析 作品。

 使用不同評估活動,例如參與藝術演出、創作藝術作品、口頭匯報和撰寫 反思報告,以不同方式讓學生展示其長處。

教師應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建立自信,培養他們學習藝術的興趣,策略 舉例如下:

 發掘學生的興趣和長處,並相應地選取藝術學習材料。

(44)

 

 分拆學習活動,並訂定短期和容易達到的目標。

 給予簡單和有序的指示,讓學生易於掌握。

 定下清晰的課堂常規,有效地管理課堂。

 運用視覺工具、清單和流程圖在教學過程中提示學生。

 在課堂中組織協作學習,並訓練組長幫助組員。

 按學生的能力設定評估準則,並肯定學生的成就。

 提供專門的工具去支援學習,例如放大鏡、點字、浮凸線畫、助聽器,以 及配備了合適軟件和周邊設備的電腦。

教師應為資優學生提供延伸學習和發揮潛能的機會,策略舉例如下︰

 鼓勵學生增加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引導他們邁向深度學習。

 讓學生參與具挑戰性的任務和活動,例如籌備藝術計劃。

 在藝術課堂以外提供延伸或增潤的「抽離式」學習課程,並為當中表現出 色的學生尋找校外支援,進深學習。

 安排學生與藝術家或作曲家協作。

 鼓勵學生在高中階段修讀藝術科目。

反思及行動

 你會如何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習藝術? 

 你會如何為能力較強的學生延伸學習藝術? 

4.5 價值觀教育

通過學習藝術,學生可以瞭解蘊含在藝術中的信念、情感和價值觀,從而認識 世界。藉著欣賞不同時代和地域的藝術,可以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例如 珍惜歷史和文化遺產,以及尊重多元文化。

教師應幫助學生把藝術學習與生活聯繫,以推廣價值觀教育,特別是培養七個 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

誠信和關愛。活動例子如下:

(45)

 

 堅毅:

學生持之以恆地練習樂器。

 尊重他人:

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欣賞和尊重他人的意見。

 責任感:

學生適當地使用美術材料,避免浪費。

 國民身份認同:

學生唱中國民歌或欣賞中國書畫。

 承擔精神:

學生在合唱團/樂隊擔任不同角色和負責不同任務,以培養團隊精神和承 擔感。

 誠信:

學生使用版權作品時註明出處,以尊重知識產權。

 關愛:

學生以藝術服務社區,表達對他人的關懷。

有關價值觀教育的教學設計例子見附錄七、九、十、十一及十三。

4.6 有效益的家課

有效益的家課讓學生鞏固、延伸和應用課堂所學。家課可以幫助學生瞭解自己 學習藝術的進度和可改善的地方。因應不同的目的,教師在批改家課時,可給 予分數或評語,或是二者兼備。無論如何,優質的回饋對學生的藝術學習至為 重要,而家課的質量亦比數量重要。因此教師應:

 配合學習重點去設計課業;

 清楚說明每項家課的目的、完成的方法和日期;以及

 考慮家課的趣味性和挑戰性,並給予合理的數量。

(46)

 

反思及評估

 你如何運用家課去鞏固學生的藝術學習?

 你如何判斷家課的適切性?

 你如何與其他科目的教師協調,以確保家課的數量適中?

(47)

 

第五章

評估

(48)

 

第五章 評估

5.1 主導原則

評估是課程的重要一環,包括蒐集學生學習表現的顯證、詮釋資料和判斷學生 的表現,從而回饋學生,並讓教師、學校、家長和其他持份者知悉學生的學習 表現。在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規劃和實施評估時,教師應留意以下原則:

 設計合適的評估課業和評估準則,以配合藝術教育課程的宗旨、四個學習 目標和學習重點。

 採用多種方法去評估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現,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跟進和記錄學生的學習,幫助他們全面瞭解學習表現,以及調節學習進度 和步伐。

 持續提供適時和具建設性的回饋,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幫助他們反 思學習。

 根據教師和同儕的回饋,讓學生主動地監察和反思學習,以提升自主學習 的能力。

 善用在不同階段獲得的評估數據,以改善學生的學習,並調整教學策略和 課程內容。

反思及行動

 在學校的藝術教育學習領域,有甚麼良好的評估措施?你又會如何 改善不足之處?

5.2 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

進展性評估有助瞭解學生在學與教過程中各階段的表現。教師需要在不同情況 下,例如練習牧童笛的合奏樂曲、欣賞藝術作品、發展繪畫和歌曲的創作意念、

籌備舞台演出,按學生的表現給予適時和具建設性的回饋。

總結性評估讓學生在一個教學單元/學期/學年結束時知悉其學習表現。常見 的評估方式如測驗、校內考試和公開考試,一般會用分數或等級滙報學生所達 到的水平。教師可運用總結性評估所得的數據,檢討教學成效和調節教學計 劃,以加強學與教效能。

進展性評估可作為「促進學習的評估」和「作為學習的評估」;總結性評估則 可視為「對學習的評估」。以下是它們之間的關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he Arts, Queensland Govern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ong Kong: Creative Arts and Home Economic Sections (Music), Advisory Inspectorate Division, Education Department.. Curriculum Council,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Literacy for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he Arts, Queensland Govern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EdD, MEd, BEd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Member, Centre for Child and Family Science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Education Bureau Exhibition of Student Visual Arts Work 2018/19 初中 Junior Secondary 銀獎 Silver Prize. 青蛙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