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字体与版式设计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字体与版式设计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1 汉字的起源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经过了几千年的锤炼后,创造出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 献。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遗产,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广泛使用的象形 文字,中国文字重表意而不重表音,并有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迥然不同的独立的书 写体系,书写者无论生活在什么年代,居住在什么地方,说什么方言或语言,都能轻 而易举地把自己的信息准确、清晰地传递给处于另一个空间的阅读者。阅读者可以准 确地读取信息本身,而不受书写者身份的干扰。孔夫子的谆谆教诲、博大精深的《易 经》、秦始皇的苛法严政、李白的恢弘诗篇等经典巨制,正是因为简洁而高效的汉字 才使得底蕴沉厚的中国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如果中国的文字换成随读者意愿而变换格 式的其他字母,那么我们的祖先该如何在交通极不发达、信息传递极其闭塞的古代, 创造出奇迹般屹立千年的大国?有人将汉字誉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明,而且造纸 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也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由此可以说,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其他文字难以比拟的 优越性。精通多门外文并对汉字颇有研究的香港知名人士安子介先生曾经说:“有这 样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说汉字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当之无 愧。” 关于汉字的创始者,古籍的记载几乎都说是仓颉(图1-1-1)。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臣, 他观察动物的行迹,创造了文字。《论衡·骨相篇》中更添加了神话色彩说“仓颉四 目”,就是说,仓颉之所以能创造文字,是因为他有四只眼睛的缘故。徐悲鸿先生也 曾画过一幅《仓颉四目》图,是否确有仓颉其人,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 的,汉字是在图画的基础上,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强其符号性,减少其 图画性而形成的。有人做过搜集和整理文字的工作,但是因为文字不可能由少数人凭 空想象出来,故不能说是这些整理文字的人创造了文字,只能说创造这种文字的是共 同生活中的所有成员。因为图画只有在得到他们的共同创造、共同承认,并且予以简 化、定型化,使之与语言中的词相结合以后,才能取得作为文字的资格。 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半坡村 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前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 字性质的刻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 陶上,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洋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 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樽上各刻有一个图像文字,共发现了 图1-1-1  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 生于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另 一说山西临汾人)。享年110岁,为 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 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 创人之一。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 物,  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 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 乃赐以“仓”(仓)姓,意为君上一 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 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 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 雨”节气。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 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 取名为“史官村”。 新字体设计1.indd 4 2014/4/14 16:25:40

(2)

十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象描述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如图1-1-2 所示。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 “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文字的特征。 通过系统考察与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 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 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 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 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 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学者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 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 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 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 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就已经有了正式的文 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陶片上发现毛笔朱书的文字(图1-1-3和图1-1-4)。这 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图1-1-2  象形字 图1-1-3  半坡遗址出土陶片上的文字 图1-1-4  半坡遗址中发现的文字

(3)

1.2 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但是,它直到公元1899年才被 确认。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集成了陶 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皇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 字。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 生动(图1-2-1,图1-2-2)。 甲骨文由刀刻写,由于刀势不同,有钝有锐,且骨骼质地各不相同,所以刻出的笔画粗 细不一,笔画的连接处也时常有剥落。在结构上,甲骨文笔画长短大小不定,却无不凸 显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 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匀,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结字上看,文字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从章法 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篆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 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这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甲骨文 古代统治者非常迷信,所有事情都要 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 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 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 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 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 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 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 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 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 图1-2-1  甲骨文拓片 癸亥卜王贞旬亡祸一 卜贞旬祸 癸酉卜口贞戊辰卜口贞王 已巳卜口贞之聝戊辰卜口贞王 癸酉卜口贞口 新字体设计1.indd 6 2014/4/14 16:25:41

(4)

图1-2-2   甲骨文拓片(译文由上至下由左至右) 卜口贞王比望成伐下危受聝 贞王勿比望秉伐下危不受聝 卜口贞我其已宾作 帝降若口贞我 勿已宾作帝 降不若 永贞翌丁酉宜于尘 固曰其有 左:饮明雨 伐雨威 伐亦口卯 鸟大启易 右:癸卯卜争 贞下乙其 有鼎王固 口有鼎 惟大示王 亥亦口 左:王固曰有杀 其有来嬉八日 庚雉有 曰口 右:固曰途若兹鬼 险在听王固曰 有杀固曰有 婊子葬一月 自西否方征 我苋亦聝口 鼓壬其雨不中麓允辰亦风 已卯卜口贞有 报于已卯卜争 贞今夕王卜争 其雨之夕 乙已下王燎三牛于不用四月骤风 卜口贞聝聝称册王 口聝聝称册 我右王固曰其丙 不吉旬六月聝

(5)

大篆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 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 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 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图1-2-3和图1-2-4)。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 为著名。 大篆的发展使文字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 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 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

秦始皇大统字体后,统称为"小篆",也称 "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即官书, 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没有专门的名称, 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 的场合,如记功刻石、数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 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 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 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 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 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 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 小篆把结构复杂的图画简化成简单的符号,有规律性,出现了偏旁部首。小篆除了把大 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 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在李斯制定小篆的形体的开体与写法以后,为了推广到全国,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 编写用标准字体——小篆来书写的识字课本,比较著名的是《仓颉篇》、《爰历篇》、 《博学篇》等,成为了儿童的启蒙教材。 此外还用小篆来书写皇帝的诏书及到处以小篆 刻石来歌功颂德,使小篆广为流传,如图1-2-5所示。 小篆的制定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 字 的 繁 杂 和 书 体 的 不 一 , 于 是 提 出 “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 秦始皇命令擅长书法的李斯去做这项 工作。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  另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改变原先那种弯 弯曲曲的笔划线条,整理出一种笔画 匀整、便于书写的新字体。  小篆的制 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地将文字的书 体标准化。 2 0 0 8 年 北 京 奥 运 会 会 徽 便 是 以 小 篆 “ 京 ” 字 造 型 为 创 意 核 心 来 设 计 的 标志。 设 计 师 采 用 小 篆 中 的 “ 京 ” 字 , 甲 骨 文 的 “ 龙 ” 字 下 半 部 分 , 巧 妙 结 合 舞 动 的 人 形 , 在 世 界 面 前 展 现 出 中华文字。的民族气韵与深厚文化思 想 新字体设计1.indd 8 2014/4/14 16:25:42

(6)

图1-2-3   大篆 图1-2-4   大篆 图1-2-5   李斯小篆

(7)

图1-2-6    大篆木刻论语拓本 图1-2-7    西汉王莽时期的篆书铭文

(8)
(9)

隶书

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产生 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隶书又称“史书”、“佐书”,隶书的发展是汉字和书法史 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将小篆的长方形改为扁平,化圆弧为方直,出现了“撇”、“捺”、“折”的 笔画形态。隶书在书写笔法上出现了用笔的提按,强调运笔的轻重缓急,笔画强调粗细变化,错落 有致。 西汉中后期,隶书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横画的波势变为蚕头雁尾的笔法,笔画进一步规范;字体 左舒右张,造型以横式扁方为主,完全摆脱了篆书的结构;点画用笔比篆书丰富并有所变化,尤其 是波磔的使用更具情韵。汉代隶书对横向伸展笔势的强调及其随之而产生的横式扁方字构,正是对 秦代小篆由纵长笔势而形成的纵式长方字构的一种反叛、一种创新,其“审美选择具有强烈的突破 性”。 东汉晚期,树立石碑风气特盛,四海“碑碣云起”,碑刻隶书遂成为书法的主流。东汉晚期的碑 刻,多由当时的书、刻名家精心制作而成,所以其书法的艺术水平非常之高,艺术内涵非常之丰 富。东汉时代,早、晚期隶书的审美风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早期以《永平元年题记》、《开通 褒斜道刻石》一类浑朴野逸而具有山林气息的作品为主,晚期则以《礼器》、《曹全》一类精丽典 雅而具有庙堂色彩的作品为主。这就不难看出,东汉时期的隶书正是沿着由质而文、从朴到雅这 一基本轨迹发展变化的。东汉隶书碑刻气象古朴、浑厚、奇逸,境界高邈,艺术风格丰富多彩,各 不相同,如《石门颂》纵肆、《乙瑛碑》宽博、《礼器碑》瘦劲、《华山碑》工整、《孔庙碑》疏 宕、《封龙山》骏爽、《衡方碑》凝重、《史晨碑》虚和、《西狭颂》雄伟、《阁颂》茂密、《校 官碑》丰腴、《曹全碑》秀逸、《张迁碑》方劲…… 一碑有一碑的风韵,一字有一字的华采,令 人叹为观止,真是“穷精殚妙、变态百出”。所以王澍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 同者。”康有为说:“吾谓书莫盛于汉,非独其气体之高,亦其变制最多,皋牢百代。”傅山说: “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是硬拙,初无布置等当之意,凡偏傍左右,宽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 机。”(引自《霜红龛集》) 汉碑就像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出先民们崇高的人格、宏大的气 魄,以及惊人的艺术创造力和对书法审美的卓越感悟。东汉是隶书发展的黄金时代,历时195年, 当时石刻众多,精品荟萃,堪称隶书艺术之宝库。传世刻石及摹拓本有三四百种,其中著名碑版 170多种。活跃在这一时期的卓有成就的隶书名家很多,见于史书典籍记载的有师宜官、张芝、蔡 邕、左伯、仇靖、仇绋、朱登、纪伯允、郭香察等。另外还有大量优秀的未被史书典籍记载下来的 书家。这两支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书家队伍,共同创造了不朽的光照千秋的汉隶奇迹,为中国书 法竖起了第一座隶书的丰碑。 新字体设计1.indd 12 2014/4/14 16:25:43

(1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正法。更不作嬈害否。波旬曰。我誓回向佛道。永斷不善。尊者曰。若然者。汝可口

  比丘依乞食比丘依是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中盡形壽能持不 (答言能)

。更往何為。我今不能重下閻浮提。可於此處入般涅槃。作是語已。即便入定。踊上

 結果顯示,進食蘋果後, 14 位受試者中有 12 位血液

尊重不同的價值 :我們需要體諒別人的處境,重視別人

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的幼稚園,其整體師生比例的要求已由 1:15(校長計

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的幼稚園,其整體師生比例的要求已由 1:15(校長計

  與壞覆藏者摩那埵法 (彼比丘至僧中具儀作如是乞)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 罪覆藏 (若干) 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 (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