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少子女化的教育省思----小校整併問題探討 / 2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少子女化的教育省思----小校整併問題探討 / 22"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第 1 卷 第 5 期,頁 22-24 少子女化的教育政策因應 主題評論

少子女化的教育省思----小校整併問題探討

林海清 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台灣近年來在人口問題上步日本 後塵,逐漸出現非常嚴重的少子女化 效應,而幼年人口的減少首當其衝就 是教育問題。現有的教育體制會因少 子化受到很大的衝擊,首先最直接影 響 到 學 生 數 的 減 少 。 由 於 出 生 率 降 低,幼稚園及中小學首先面對招生不 足的現象,2015 年大專校院也會面臨 同樣的問題,預期導致學校經營生存 問題,衍生相當多的教育問題出現。 溯自 2010 年受少子化衝擊,國中小新 生即驟減近五萬人,教育部統計全國 已有一百零四校廢校,至少廿八校閒 置,不少迷你小校為保「香火」使出 渾身解數發展自有特色,有的轉型生 態觀光,有的進行遊學結盟。經建會 與教育部更規劃,將開放閒置校舍租 給國內外團體,開辦住宿型的國際雙 語學校或生態旅遊學校,希望可把小 校危機化為轉機(林海清,2006;黃宗 顯、劉健慧,2010)。 台灣生育率逐年下降其來有自。 由於小家庭觀念的興起,雙生涯家庭 現象的出現,社會價值文化的改變, 經濟環境的衝擊,育兒制度的規劃不 足,導致晚婚、不婚、甚至不生或少 生的現象逐漸浮現(林海清,2007), 馬總統曾經指示少子化的嚴重性視同 國安問題,政府雖不斷的端出育幼福 利政策,企圖誘使年輕夫婦及早因應 配合,但杯水車薪,社會價值觀念調 整轉型不易,國際經濟環境危機尚未 解除,國內就業環境依然不明。根據 內政部統計,我國出生率已由 1981 年 的 2.30%降至 2008 年的 0.86%,就 2008 年的新生兒人數比 1981 年足足減 少 215,296 人。由於嬰兒減半,導致目 前幼稚園與中小學已有普遍招生不足 的現象,幾年後大專校院也會面臨同 樣的問題。加上大專校院由 80 學年度 的 123 所擴增至 100 學年度的 170 所; 學校將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甚至有 學校可能會經營不善、招生不足而面 臨市場退場的問題。 國內出生人口嚴重萎縮,對於教 育環境產生重大的影響,學校經營與 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相對複雜。筆者於 2006 年研究指出少子化第一個衝擊的 是 學 校 與 教 育 , 其 可 能 面 臨 招 生 不 足、師資需求減少、城鄉教育差異形 成對比及教育經費等問題。少子化人 口之變化,對大專校院的教育生態產 生很大影響,在人口數量上變化所引 發的供需問題,帶來減班效應,連帶 影響學校經營的成本與維持難度,以 及後續所引發的學校關閉與教師就業 問題。歸納少子化對教育產生的影響 有:1. 因出生人口減少所引發的供需 問題;2. 城鄉教育差異形成對比;3. 普通大學與技職教育產生教育生態不 平衡;4. 教育資源的浪費。過去十年 來,國內大專校院數量急劇的增加, 形成目前大專校院「供過於求」之情 形 , 對 於 高 等 教 育 品 質 產 生 莫 大 衝 擊,例如:教育經費相互排擠;學校 將面臨招生不足之困境;學校過度競 爭,形成資源浪費;師資過剩的人力 問題。雖然政府為改善兩岸關係加強 國際文教交流特別開放招收陸生來台 就學政策,但是招生不足危機警報並 未解除。預期學校之間競爭愈來愈激 烈,經營會更加困難。學校經營管理 如同一般企業,為永續發展與生存, 只有改善體質、建立競爭優勢,才能 永續存在。 十二年國教實施在即,國中國小 生 態 亦 將 受 到 衝 擊 , 學 齡 人 口 萎 縮 22

(2)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第 1 卷 第 5 期,頁 22-24 少子女化的教育政策因應 主題評論 中,「小校整併」或「小校合作聯盟」 是目前大家所討論的議題。國民小學 是基礎教育,也是社區或聚落的精神 與文化的堡壘。因應少子化的整併與 廢校都需審慎考慮。教育部從教育資 源的立場,考慮學校規模太小,造成 團體學習文化刺激不足,不利學生群 性發展學習,也不符合教育投資的成 本效益,因此提出整併原則供各縣市 政府參考。同時也提出了小校整併的 原則包括:1. 要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受 教環境與學習效果;2. 要與社區民眾 溝通協調;3. 要兼顧學生文化刺激、 社區發展及經費效益等需求;4. 整併 後的校地應妥善規劃再利用。 就經濟效益的著眼點而言,教育 是有必要衡量經濟規模,特別是國民 小學學校經整併後,在教育經費方面 的確可以節省支出;但是經整併後需 要有配套措施,例如在教育資源運用 與交流需要有互動的機制,否則就學 生學習上的提昇是相當有限,又如本 校與分校老師認知上有所差異,導致 資源整合不足,則將未蒙其利先受其 害。 其次小校整併所產生問題必須考 慮到:1. 偏鄉弱勢居民:如何重視偏 遠地區居民的弱勢:包含收入相對低 落、原住民或外籍配偶、隔代教養、 就業不足等。2:加速社區凋零:孩子 在地生活與學習環境的連結,家庭與 生活的互動等都是不可忽略的事。如 廢校後兒童每天通車往返,回到家時 都已天黑,對鄉土逐漸一無所知;對 當下社區生活逐漸淡化陌生;不利社 區發展與文化生根,廢校後因涉及到 孩子未來就讀的便利性,更無法吸引 外地人定居;更毀掉尋根探源的鄉土 情懷。 學者洪蘭曾說:「裁掉一所學校, 可能要多蓋一間監獄,教育用錢來算 是很糟糕的,心智的啟發怎能用錢來 算?」洪蘭指出,裁併校後易產生的 問題就是中輟生增加。而美國的研究 指出,中輟生的孩子其學習不利的情 況,容易塑造人格發展的影響與行為 的偏差,形成後續發展的社會負擔, 他對家人所造成的有形無形損失、以 及對整體社會生產力的損失,自是難 以估計。因此,對小校裁併除了經費 的考量外,更必須特別考慮其區域性 區隔及交通不便所衍生的學生受教權 及地方社區發展等問題。龐大的教育 及人事經費或許會造成縣市政府沉重 的財政負擔,然而從教育投資論的立 場而言,唯有加速教育投資才能改變 宿命論的生態,因此在學生受教權與 小校整併之間無可避免的形成兩難困 境時,必須妥善評估。 小型學校,絕大多數存在生活環 境不便、人口急遽減少的偏鄉地區, 其長期處於受教機會不均、受到環境 決定論的宿命循環,除了直接導致其 社經地位的低落之外,是否也間接促 使他們在生涯學習的心理上,陷於社 經環境不利的宿命循環?重複不斷的 階級複製,社經地位差、文化刺激生 活不便、平均知識水準不高的偏遠地 區弱勢族群,就是當前政府亟待改善 的貧富差距問題,如果教育的投入與 支援又相對不足,偏鄉或弱勢家庭哪 有餘力與能力對子女教育抱持期望, 不利的複製只有加深 M 型社會的後續 效應。 根據教育資料統計,台灣地區百 人以下的「迷你」學校約有有五百多 所,監察院調查報告中,曾指出這些 偏遠小校,平均每年人事費用就要五 十多億,建議裁併部份中小學,以節 省預算。從政府財政的立場去思考解 決此一問題固有其無可厚非之處。然 而 根 據 兒 童 福 利 聯 盟 文 教 基 金 會 (2012)調查報告指出: 全臺偏鄉學童 5 23

(3)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第 1 卷 第 5 期,頁 22-24 少子女化的教育政策因應 主題評論 成 6 繳不出學費,三成學童為隔代教 養、單親孩子,必須打包營養午餐回 家,時時擔心有人來討債,教養與經 濟都淪為弱勢。就社會不平等、貧富 差距、城鄉差距的問題如何併案解決 則是選後新閣必須面對的問題。教育 是興國之本,我們很難想像,弱勢的 族 群 如 何 不 透 過 教 育 而 有 翻 身 的 機 會? 學校係因社區存在才有功能的發 揮 , 如 今 村 落 人 口 外 流 或 減 少 現 象 中,反而先廢校的策略觀點,不禁質 疑過去政府在經濟貧窮的時代,強調 教育投資的政策,二次戰後迄今,讓 國民因受教育讀書而有階級遷移的機 會,也讓國家走向文明開發之林不就 是教育投資的最好明證嗎?現在國際 社會無不重視人力資源開發,而教育 是國家人才培育與經濟轉型發展最重 要的搖籃,國際社會先進的經濟強國 無不運用此一策略來促進社會的進步 與繁榮。如今國內反而要廢除象徵社 區的文化精神堡壘。其屬文化刺激不 利地區不是加據惡化循環,反之兒童 先天條件不足,如果後天能受到教育 制度更多關愛與照顧,則是社會發展 所樂見的事。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基礎,在 與國際接軌的年代,目前正處於資訊 與科技高度發展,M 型的社會逐漸形 成貧富差距的擴大。偏遠地區隔代教 養、單親家庭或新住民家庭增多,其 家庭的教養功能將面臨挑戰,學校還 要肩負起家庭教養的責任。教育當局 不宜輕言放棄教育的文化功能與潛在 教育價值,基於照顧弱勢的原則,尊 重少數民族保存與發展文化的需求, 以彰顯學校教育的社會功能,而透過 教師教學的用心,創造偏遠小型學校 的發展優勢,讓弱勢兒童燃起新的希 望,不就是教育責無旁貸的任務嗎? 即使面臨必須整併,也要輔以配套措 施重視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加強城鄉 交流巡迴互動,送教育到偏鄉社區的 教學,實不宜偏廢。至於妥善規劃閒 置校舍空間的管理與使用,增進教育 的附加價值,開啟另類多元化教育的 新頁,則是教育主政者必須用心去思 考的事。 參考文獻  兒 童 福 利 聯 盟 文 教 基 金 會 (2012)。全臺偏鄉學童 5 成 6 繳不出學 費。載予人間福報 2012 年 2 月 10 日 6 版。  黃宗顯、劉健慧(2010)。少子化對 國民小學的衝擊及其因應策略:香港 的經驗與啟示。教育政策論壇,13,2, 159-196。  林海清。(2006)。少子化效應對 技職教育發展之衝擊與因應策略。教 育研究,151,32-45.  林海清。(2007)。少子化效應對 幼 兒 教 育 發 展 之 衝 擊 與 因 應 策 略 。 2007 創意文教幼兒教育國際學術研討 會,85-102。中台科技大學。 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盤點整併 教師為主 研習減量 增加共備 多元支持.. 支持系統中的一項方案 經費與優點持續保留

但實際上,有一些實施兒童自治的小學,他們的確獲致了很多正向的 經驗, 也進而肯定這種民主教育活動。 像是 Cittage Lane 初級學校的 A Student Government Program ( Shaheen, 1980

之整合及阿里山觀光軸線延伸發展計畫 期中規劃階段 雲嘉南-4 雲林縣 臺灣宗教旅遊及宗教文化園區之規劃 期中規劃階段 雲嘉南-5 臺南縣 雲嘉南農業經濟發展計畫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學校是推動工藝體驗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在 12 年國教的學習階 段,校園是工藝 Maker 孵育的最佳場域,學校教師則扮演著工藝

1.建設安全優質雅緻、環保的學習環境:規劃學校整體建設及改善

家庭因素、轉校等)安排子女重讀某一級别而延 長幼稚園教育超過三年,家長一般須支付未扣減

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培養學生的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