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研究"

Copied!
9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賴清標 博士

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愛情關係適應之

研究

研究生:劉思遠 撰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七月

(2)

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研究 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研究 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研究 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研究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學生的人格特質對於愛情關係適應的影響以及驗 證新愛情關係適應表的信效度。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以叢集抽樣取得樣 本。研究工具為五大因素人格量表(Neo-FFI)和兩份愛情關係適應量表。 共抽取 14 所大專院校發送問卷,並增加網路問卷,總共蒐集到 773 份有 效問卷。將問卷資料以描述統計說明大學生戀愛現況,以獨立樣本 t 檢定 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不同性別、年級、交往人數、交往時間的大學生 人格特質的差異和愛情關係適應差異,並以逐步迴歸分析找出人格特質對 於愛情關係適應的影響力。另外則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內部一致性係數來 考驗新量表之信效驗證新量表之信效度。結果如下: 一、大學生戀愛現況為:30.7%目前有交往對象、34.9%曾經分手過一次、 46.3%與目前伴侶交往時間未滿一年。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人格特質差異:女生的神經質與友善性高於男生。不 同年級、交往人數、交往時間的大學生之間的人格特質並無差別。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愛情關係適應情形:性別方面,男女生在滿意/成長 向度上無差別,在衝突/矛盾向度是男高於女,女生的共生程度比男生 高。年級方面,四年級的滿意成長度最低。交往時間到達三年以上者會比 未滿三年者有更高的滿意/成長、更低的衝突/矛盾。曾經交往人數方

(3)

面,大學生無論交往過幾人的愛情關係適應都沒有差異。 四、人格特質的愛情關係適應預測力結果如下:嚴謹性、神經質和外向性 對滿意/成長的解釋力為 14.9%;友善性、神經質、開放性和嚴謹性對衝 突/矛盾的解釋力為 14.1%;嚴謹性、外向性和友善性對於自主\共生的 解釋力為 5.2%。 五、新愛情關係適應量表經因素分析後發現兩因素,分別命名為促進親密 關係和促進個人成長,兩因素的解釋力為 64.45%,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 為.91、.50。新量表對舊量表之效標關聯效度為.71。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五大因素模型:五大因素模型五大因素模型五大因素模型、、、愛情關係適應、愛情關係適應、愛情關係適應愛情關係適應、、、人格特質人格特質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

(4)

The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Abstract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on their 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and to validate a new 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scal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survey method and cluster sampling. NEO-FFI and two 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scales were adopted as research tools.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mailed to students in 14 universities across Taiwan. Besides paper questionnaires, on-line questionnaires were also used to collect more data. In the end 773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 parameters showed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relationship; the independent t-test and one-way ANOVA were adopt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oth personality traits and 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among gender, grades, the number of lost love relationships, and relationship duration;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ercentage of variance in 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explained by personality traits. Also, to measure the construct validity and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new scale, two factors were found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and Cronbach’s α was found. All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relationship: 30.7% are dating now; 34.9% have experienced one break-up; 46.3% have dated their partner for less than one year.

2. The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among background variables: females show higher neurotic level than males; there is no personality difference among grades, the number of lost love relationships, and relationship duration.

3. The 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differences among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gender aspect, males and females reveal no difference in satisfaction/growth

(5)

score higher than males in interdependence/autonomy domain. In grade aspect, seniors perceived lowest level of satisfaction/growth. In relationship duration aspect, compared to students who have dated less than three years, students who’ve dated over three years score higher in satisfaction/growth and lower in conflict\ambivalence. In the number of lost love relationships, no matter how many romances students have gone through,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in the present romance.

4. The percentage of variance in 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explained by personality is as follows: Conscientiousness, Neuroticism, and Extraversion explain 14.9% of variance in satisfaction/growth; Agreeableness, Open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explain 14.1% of variance in conflict/ambivalence; Conscientiousness, Extraversion, and Agreeableness explain 5.2% of variance in interdependence\autonomy.//

5.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two factors in the new 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scale. One is named love relationship improvement; the other is self-improvement. Two factors jointly explain 64.5% of variance in this scale, and the Cronbach’s α is .91, and.50 respectively.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is .71。

Key Words: the Five-factor Model, 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personality traits,

(6)

致謝辭 致謝辭致謝辭 致謝辭 論文,我總算寫完了。一本論文的誕生,儘管內容再普通,催生的過 程可是一點也不普通。從定下畢業日期起,經歷看文獻尋找方向、確立題 目、找研究工具、提論文計畫、施測、分析資料與解釋資料,到最後的口 試和修改。這過程很辛苦,每一件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都煞費苦心。寫 人生中第一本可能也是唯一一本的論文,我處於生手狀態整整一年,中間 的生手焦慮,我想只有寫過論文的人才得知箇中滋味。 論文,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所處的時空、所擁有的資源、指導教授 的意見、本身的才智和機運和都是論文背後的推手。要感謝的人無數,首 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賴清標,謝謝您在我寫論文過程給我高度的尊重和自 由,也幫助我解決論文的困難和瓶頸。口委婉敏老師、慶福老師、楷檉老 師的建議讓我論文更加完整。我也感謝我的父母提供我生活費和註冊費, 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專心寫論文。 這一年來,感謝我的論文戰友岑潔和泰傑,陪我聊天吃飯互相打氣, 在口試當天幫助我紀錄和整理會場,讓我在論文苦悶中暫緩焦慮。感謝孟 文,跟你聊一些諮商的想法很有回饋和激盪,我覺得妳會是有sense的諮 商師。謝謝好友馨仁,跟妳說話總是很有話題,看到妳當了媽媽的感受, 讓我也漸漸瞭解為人父母的辛苦,未來一年妳會順利寫完論文的。感謝燕 昭,妳一邊復健一邊準備考公職很勞累,但也沒忘了祝福我寫完論文。還 有所有研究所的同學和學弟妹,你們都很貼心,能幫我都不會拒絕。感謝 潘貞妮老師的鼓勵,和妳說話漸漸和感受到力量和信心,妳是諮商師的模 範。感謝老友耀瑋給我的鼓勵,以後你開店別忘了找我喝酒。全台發問卷 很辛苦,謝謝賴教授動用人脈幫我發問卷、瑞黛老師、健育、少萍、冠霖、

(7)

思蓉、韶砡、郁君等人替我去發問卷。 感謝國誠,與你談話是個嶄新的經驗,我可以很放心跟你說話。謝謝 你陪我處理了寫論文的焦慮以及其他議題,能在我難過時支持我,與我一 同找出那些痛苦的原因,發展出了一些新的洞察。或許沒有你,我這學期 無法畢業。謝謝你一年來對我的幫助。 最後我也要感謝自己,儘管過程辛苦曾一度想放棄,但在最後一刻可 以發揮潛能。從一開始擔心自己寫不出論文,到現在有信心可以幫助寫論 文有困難的人。對論文寫作的想法也逐漸轉為合理而有彈性,對研究結果 有洞見和創意,遇到困難學會自己找辦法解決,寫論文從依賴轉為獨立。 最後要謝謝宜均即將舉辦的畢業party,我們要走夏夜沙灘風喔! 2010.7.19

(8)

目次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I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III 致謝辭 致謝辭 致謝辭 致謝辭………V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VII 表次 表次 表次 表次 ………IX 圖次 圖次 圖次 圖次 ………X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緒論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愛情關係適應 ………9 第二節 人格特質論………13 第三節 愛情關係適應的相關研究………23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29 第三節 研究工具………33 第四節 實施程序………3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0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大學生戀愛、愛情關係適應與人格特質現況………42

(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人格特質差異………44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的差異………48 第四節 五大人格與愛情關係適應的相關與迴歸分析………56 第五節 新愛情關係適應量表的發現 ………61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67 第二節 建議………6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72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一 施測問卷………79 附錄二 研究工具使用同意書………85

(10)

表次

表次

表次

表次

表2-2-1 NEO-FFI分量表的面向………20 表3-2-1 樣本學校及性別次數分配………30 表3-2-2 樣本年級次數分配………33 表3-3-1 NEO-FFI因素題目分配表………34 表 3-3-2 關係適應量表題項因素分析摘要表………37 表3-3-3 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適應之正面與負面影響………38 表 4-1-1 大學生曾交往人數次數與百分比………43 表4-1-2 交往時間次數與百分比………43 表 4-1-3 愛情關係適應分量表的描述統計資料………44 表 4-1-4 五大人格的描述統計資料………44 表4-2-1 戀愛中的大學生男女五大人格t考驗表………45 表4-2-2不同交往時間之大學生人格特質差異之ANOVA摘要表…………46 表 4-2-3 不同交往人數的人格差異 ANOVA 摘要表………47 表4-3-1 不同性別之愛情關係適應之t考驗分析表………50 表4-3-2 不同年級的愛情關係適應滿意程度之ANOVA摘要表…………52 表4-3-3 交往時間(以年為單位)與愛情關係適應之ANOVA摘要表………53 表 4-3-4 交往時間(以三年為切截點)與愛情關係適應之t考驗表……54 表 4-3-5 不同交往人數與愛情關係適應之 ANOVA 摘要表………55 表4-4-1五大人格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相關係數摘要表………57 表4-4-2五大人格因素對愛情關係適應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57 表4-5-1新愛情關係適應量表之項目分析表………62 表 4-5-2 新愛情關係適應量表題項因素分析摘要表………63 表 4-5-3 新舊量表分數之相關係數矩陣………64

(11)

圖次

圖次

圖次

圖次

(12)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的人格特質對於愛情關係適應的影響。此章共 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研究問題與假設;第三節 為名詞解釋;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談戀愛一直被列為是大學生的必修學分之一,這不僅是大學生之間相 傳 的 諺 語 智 慧 , 也 在 Erikson 的 心 理 社 會 發 展 論 (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中提及。青年期的發展危機為親密對孤獨(intimacy vs. isolation),若發展成功可以建立親密關係,而且有助於下一個階段 的適應,能在工作中有生產力。正值青年期的大學生,能夠談一場戀愛, 而且在關係中能感到滿意,不僅是人生中美好的經驗,也可能幫助他們將 來有一份情感的基礎好好用心在事業上(張春興,2009)。另外,Chickering 認為,大學生若能對自身的親密關係感到滿意,從共生的親密關係轉變為 自主的親密關係,對於未來婚姻的成功是有重大意義的(引自江彥陵, 2006)。因此,有高滿意的親密關係對於大學生的人生未來有重要的影響。 關係滿意度無論對情侶或是夫妻而言,都和身心健康有關,低滿意度者比 較容易感到沮喪或生病,也預告著外遇或分手的可能(Shaye,2010), 分手又可能使人身心健康更差(Fincham & Beach, 1999)。

(13)

然而,如何談一段滿意的戀愛並不容易,學生戀愛可能會以分手收場, 而且原因大部分是「個性不合」。根據張老師月刊 1985 和 1998 年的分手 原因問卷調查,這兩次調查的首要分手原因都是個性、價值觀不合,而比 例從 1985 年的 22%上升至 1998 年的 48%(引自柯淑敏,2007),可見愛 情關係裡,人格特質對關係的滿意與否、存續分合有愈益重要的影響力。 人格特質對愛情關係滿意度的影響非常多。當事人的關係滿意度,是 受自身特質還是伴侶的特質影響比較大呢?Watson、Hubbard 和 Wiese 在 2000 年時曾作過特質對關係滿意度的預測研究,此研究同時去測量當事人 與伴侶的特質,結果發現當事人自己的人格特質對關係滿意度的預測力比 伴侶的更高。因此,探討自身人格特質對對親密關係的影響是很有意義的。 近年來媒體報導過許多聳動的感情糾紛事件,根據現代婦女基金會的 統計,從 2007 年 1 月至 2008 年 6 月底,與戀愛暴力相關的新聞就有 264 件,高達 476 人次受害,其中有 36 人因而喪命;換句話說,每月平均就 有 14.7 件戀愛暴力、分手暴力和情殺的事件登上媒體,也就是說至少每 2 天就發生 1 起戀愛暴力與情殺案件,平均每月至少有 3 件的殺人未遂與殺 人致死的致命案件發生,足見不滿意的關係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每當一次次次次 情感糾紛事件發生,專家與學者常呼籲兩性關係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兩 性關係書籍常常以「感情經營」和「分手調適」作為主題、報紙上常開闢 專欄回答感情問題(如自由時報的兩性異言堂)、大學輔導中心也不時舉

(14)

辦愛情經營的活動,希望可以幫助學生和青年能有一段滿意的愛情,也能 在分手後有所成長。書店暢銷書排行榜長期以來,兩性書籍很少缺席,同 時造就了兩性作家,研究者查詢 2009 年誠品心理勵志類書籍排行第一名 為「我愛故我在」,由某名人談論戀愛的經驗和心得。此外,研究者在某 大學實習時,愛情經營與分手調適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班級輔導主題,甚至 有一個學期,諮商輔導中心開了四個愛情成長團體,竟在一個月以內時間 報名額滿,看得出來學生對於如何經營關係相當感興趣。在兩性關係如此 被重視、相關知識資訊如此流通的今天,研究者想知道國內的大學生的愛 情關係的適應程度是否會隨著交往時間成熟提昇嗎?會因為上了高年級 而適應程度更高嗎?會因為過去戀愛經驗而對關係感到更適應嗎?若 是,這代表著大學生會在戀愛中自我成長,是值得慶賀的事。另外,研究 者發現在目前文獻中,關係適應和性別的關係尚有爭議,王慶福與王郁茗 (2007)發現性別對關係適應無預測力,但林素妃(2003)、張博雅(2005) 的研究則發現性別對關係適應有顯著影響。為了以上原因,研究者把「年 級」、「交往時間」、「曾交往人數」與「性別」一併納為背景變項,探 討大學生是否隨著戀愛經驗的增高或年級增加而關係適應提高,而男女生 之間的關係適應是否有差別。 另外,因本研究蒐集到人格特質、交往時間、曾交往人數、性別等資 料。五大人格模型在各國的研究常有類似的發現,例如男性的外向性與嚴

(15)

謹性高於女性,而女性的友善性和神經質都高於男性。研究者亦想重新驗 證此種性別差異是否依舊有普同性。此外,研究者亦想知道人格對於交往 時間和交往人數的影響,試圖抽樣不同交往時間的大學生觀察其人格差 異,以瞭解是否交往時間較久的大學生有某些人格的促進因素。同樣的, 研究者會比較交往人數較多的大學生,和交往人數少的大學生,是否有人 格上的差異呢?是不是某種人格特質突出的大學生,曾交往人數會比較多 呢?是否人格特質,會影響到大學生戀愛的歷時長短,或是交往人數。 本研究意欲探討廣泛性的人格特質對關係滿意度的影響,五大因素 模 型 整 合 大 部 分 的 人 格 特 質 並 分 為 開 放 性 ( openness ) 、 嚴 謹 性 ( conscientiousness ) 、 外 向 性 ( extraversion ) 、 友 善 性 (agreeableness)、神經質(neuroticism)五類,可有效將個別差異系

統化(John & Srivastava,1999),並且五大因素模型被學者廣為接受,

是特質論中的代表理論之一,此理論在學校裡常被教授,在人格心理學書 籍裡經常被提及,甚至寫成專章,所以本研究採用五大因素模式(the Five-Factor model)作為研究工具。五大因素模型近年來有數量可觀的 跨文化研究,在各種不同的語言中,經常發現五因素的存在。 愛情關係適應的量表非常多,每個量表所界定的層面也不相同。本研 究使用兩個愛情關係適應量表,一個由王慶福(1996)根據國外學者的量 表,選出三個衡量關係適應的向度,發展成「愛情關係適應量表」。然而

(16)

國外研究中找到的向度是否完全適用於台灣呢?或者可從本土的研究中 另尋向度。本研究所使用的另一個愛情關係量表,以王慶福(2007)的質 性研究中找到的 10 種愛情關係適應影響作為題目,以期驗證其信度與效 度。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目的是: 1.瞭解不同性別、交往時間或曾交往人數的大學生的人格特質。 2.瞭解不同性別、年級、交往時間與交往人數的大學生,他們的愛情關係 適應情形。 3.瞭解大學生的人格特質對於愛情關係適應的預測力。 4.探索新愛情關係適應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5.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諮商輔導人員處理愛情問題的個案的參考 之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研究問題與假設

研究問題與假設

研究問題與假設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提出下列研究問題: 一、有交往對象之大學生人格特質為何? 1-1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人格特質是否有差異? 1-2 不同交往時間的大學生的人格特質是否有差異? 1-3 不同交往人數的大學生人格特質是否有差異?

(17)

二、有交往對象之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情形為何? 2-1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是否有差異? 2-2 不同年級之大學生愛情關係適應情形是否有差異? 2-3 不同交往時間之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是否有差異? 2-4 不同交往人數之大學生和愛情關係適應是否有差異? 三、人格特質對愛情關係適應的預測力為何? 3-1 人格特質對於愛情關係適應是否有預測力呢? 根據現有文獻,研究者提出以下假設: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的人格特質有差異。 1-1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人格特質有差異 1-2 不同交往時間的大學生的人格特質有差異。 1-3 不同交往人數的大學生人格特質有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有差異。 2-1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有差異。 2-2 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有差異。 2-3 不同交往時間的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有差異。 2-4 不同交往人數的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有差異。 三、有交往對象之大學生的人格特質,對於其愛情關係適應有預測力。

(18)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一、大學生 大學生係指公私立大學或獨立學院之大學部在學學生。本研究所指涉 之大學生,特指 98 學年度在學學生且有交往對象。 二、愛情關係適應

愛情關係適應(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係指當事人在其愛

情關係裡所知覺到的適應程度,包括對關係的滿意程度和品質。本研究中 採用王慶福(1996) 所發展之關係適應量表來測量滿足/成長分數、衝突 /矛盾分數與自主\\\\共生分數。高愛情關係適應者,在量表上會呈現高滿足 /成長分數,低衝突/矛盾分數低和高自主分數。 三、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trait)意指個體行為、感覺、思考方式的一致性的模式。 此 研 究 探 索 的 特 質 是 根 據 McCrae 和 Costa 所 研 發 的 五 大 因 素 量 表 (NEO-FFI) 。 包 括 五 種 人 格 向 度 : 神 經 質 ( neuroticism )、 外 向 性 (extraversion)、開放性(openness)、友善性(agreeableness)、嚴謹 性(conscientiousness)。本研究的人格特質為在五大因素量表中五個分 量表的分數。

(19)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對象為大學生,結果所發現的人格特質與愛情關係適應的差 異或是預測力,不能過度推論到所有成年人對象,畢竟大學生和社會人士 可能有世代的差異。此研究對象為戀愛中大學生,研究工具本身也是從大 學生樣本中發展出來,因此研究結果也不能推論到夫妻間的關係適應。

(20)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愛情關係適應,第二節為人格特質論、第三 節為愛情關係適應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愛情關係適應

愛情關係適應

愛情關係適應

愛情關係適應

愛情關係適應(lo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是指在親密關係裡,

當事人對此段親密關係所知覺到的滿意程度和品質。 但是「關係適應」這個概念的內涵,各家學者說法不一,以下說明各 學者如何界定關係適應以及此概念的發展。 評量關係的指標非常複雜,對一對情侶來說重要的指標,可能對另一 對而言不甚重要。評量關係的指標,各家說法也不一,包括親密感、滿意 度、幸福感、適應、依賴、承諾、品質…等等。雖然有人際滲透理論(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強調自我揭露來達到親密感,用以提高親密關係滿

意度;社會交易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認為伴侶帶來的酬賞就

是滿意;依附關係(attachment theory)將關係型態分為三種:安全依

附型、逃避依附型和矛盾依附型,發現安全依附者會對關係最滿意,但是

根據這三個理論而發展的測驗並不以測量關係適應為主要目標,況且不同

理論的切入點不同,沒有一個能全面涵蓋關係適應的所有項目。所以如何

(21)

國內外測量關係適應的工具,通常是以實證資料慢慢發展出來,並沒 有明顯從單一理論出發以編製測驗,眾多的關係量表所界定的關係滿意度 或適應,目前尚無一致的見解,Fincham和Bradbury(1995)認為關係滿 意度一直沒有共識。因此,關係適應的量表跟相關理論幾乎是互相獨立發 展的。 關係適應的內涵也有各種說法,常見的說法是滿意度、品質、適應。 這三個概念的內涵在不同研究中也互相重疊。Spanier(1976)回顧多年 來 的 婚 姻 關 係 適 應 量 表 , 編 製 了 一 份 32 題 的 伴 侶 適 應 量 表 ( Dyadic Assessment Scale,DAS),因素分析後發現了四個因素:滿意(dyadic

satisfaction)、凝聚力(cohension)、一致(dyadic consensus)、情感

表達(affectional experssion)。Spanier認為這四個因素可能就是關係

適應的四個層面。此量表在國外廣為所用。Spanier相信,關係適應和關 係滿意度幾乎是同義詞,適應良好的親密關係就是高滿意度的關係。 Chickering認為一段適應的關係良好的關係,應該是從共生關係 (interdependence)轉為自主關係(autonomy)。共生關係是指這段關係 裡,伴侶彼此高度互相依賴、形影不離,要知道對方在哪裡、作什麼、等 一下又要作什麼,彼此的生活圈雖有極大的連結,但同時也限制了自由行 動的空間和時間,這樣黏膩的關係常會有人想脫離。至於自主關係,意思 是兩人在這段愛情關係裡是自由放鬆的,也可以發展自我和接受新經驗。

(22)

伴侶不需要時時表現手牽手、擁抱、親吻等親暱行為,或是不斷給予關係

的承諾和保證。雙方可以忍受假期的分離,而關係依舊。雙方有時因不同

意見而爭執但可保有關係、能維持自我統整。Chickering(1993)研究大

學生的愛情關係,發現低年級學生發現比高年級偏向於共生,隨著年級增

加,自主關係程度漸增。

Davis 與 Latty-Mann(1987) 提 出 了 「 關 係 品 質 」 ( relationship

quality ) 的 說 法 , 由 Davis 和 Todd(1982 , 1985) 的 關 係 評 價 測 驗

(Relationship Rating Form,RRF)辨識出五項一般的概念群,再加Lee愛

情類型論的理論期望的滿意度觀點,發展出關係品質的六個層面(引自陳 詩潔,2005): 1.發展性(viability):接納/容忍(acceptance/tolerance)、尊重 (respect)、信任(trust) 2.親密(intimacy):深信(confide)、了解(understand) 3.激情(passion:獨佔(exclusivity)、迷惑(fascination)、 性親密(sexual intimacy)

4.關心照顧(care):犧牲(giving the utmost)、擁護(championing)、

支持(assistance)

5.衝突(conflict)與矛盾(ambivalence)

(23)

Hendrick(1988)發展了關係評估量表(relationship assessment scale,RAS)此量表僅用一個向度—對關係的主觀滿意程度來,來測量關 係滿意度。Vaughn和Baier(1999)曾以伴侶適應量表為效標,來驗證關 係評估量表的效標關聯效度,發現兩個量表有高相關,足見關係滿意度與 關係適應的高度關聯。Aido和Falco、Ptacek和Dodge、White和Hatcher的 研究也發現,關係品質和適應沒有太大差別,滿意的伴侶會感到適應良好 (引自林素霏,2003)。 Levesque(1993)研究過300位交往中的青少年的戀愛經驗,從他們的 交往關係中分析出12種交往經驗與愛情滿意度的關係,這12種經驗包括: 在一起、佔有、成長、溝通、興奮、容忍、激情、欣賞、情緒支持、痛苦、 承諾、特殊性。 國內方面,王慶福(1995)認為對於關係適應的評量,不應和愛情本質 的評量,像是親密、激情、承諾等元素有所重疊。他在回顧過各種關係評 量工具和各家說法之後,採用了Chickering的自主/共生概念、 Davis和 Latty-Mann的衝突矛盾概念、以及Levesque的成長滿足概念,作為關係適 應的三層面,編製了「關係適應量表」。此量表的發展與編製都是以國內 大學生為樣本,在余沛玲(2004)、林素菲(2003)的研究中再考驗信效 度後,發現此工具保持良好的信、效度,因此本研究亦採用此研究來探究 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程度。

(24)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人格特質論

人格特質論

人格特質論

人格特質論

人格理論相當繁多,大致上可分為六大學派:精神分析論、特質論、 生物論、人本論、行為/社會學習論、認知論(Burger,1997)。每個學派 對於個體間行為差異所作解釋的重點不同,本研究探討的人格特質與特質 論觀點相同,因此以下針對特質論作說明。 特質論中的每個學者,對於特質的定義有些微出入,不過對於人格特 質的看法,有一些共同點(葉光輝譯,2004/2005): 1.人們擁有稱為特質的一般傾向,它們會以特定的方式反應。 2.個體與特質有關的行為表現和其擁有的相應特質間有直接的對應 關係。 3.人類行為和性格可被組織為一階層系統。 簡而言之,特質論對特質的看法是「個體所表現的一致的行為思考感 覺的模式,隨著時間流轉,人格特質仍然穩定,在不同情境下,也依然保 持穩定」(Berger,1997)。本研究所欲探索的特質跟特質論的觀點接近, 所以採用特質論的觀點來檢視人格特質。以下介紹特質論的發展與代表人 物。

(25)

一、Allport

Allport 是首位投入特質研究的代表人物,他認為特質是構成人格最

基本的元素,並認為各種特質均以不同程度的形式存在於每個個體內。因

此若要完全瞭解個體的人格特質,那麼收集、分析、了解該個體的所有特

質將是無法避免的過程(Liebert & Liebert,1998;張春興,2009)。他

同時認為特質不只是構念,還實際存在於神經系統內,總有一天科學會進 步到有某種方式檢視神經系統來辨認人格特質。 Allport對人格特質的性質作如下說明(引自李璨如、車先蕙、帥文慧, 陳正文與劉南琦譯,1997): 1.人格特質是真實存在於神經系統,它們並不是用來說明或解釋個體行為 的理論構念或標籤。 2.特質決定或造成行為。它們不只是對特定刺激做反應,還賦予個體去尋 求合適刺激的動機,並且與環境交互作用而產生行為。 3.特質可以在經驗呈現出來。藉由隨著時間的行為觀察,個體可以經由個 人對相同或類似刺激的一致、穩定反應,推測特質存在的證據。 4.特質是交互關聯的。特質與特質之間或許有部分是一致的。例如:攻擊 與敵意是不相同但相關的特質,並常常會在一個人的行為中出現。 5.特質會隨者情境改變。例如,一個人可能在一個情境中表現出整潔的特 質,在其他情境中則是不整潔的特質。

(26)

Allport 雖然同意行為某種程度受到情境的影響,但是也受特質本身影 響,所以瞭解特質與情境都很重要,特質可用以說明行為穩定性,情境可 解釋行為的變動性。Allport 將個體的特質,依照涉及的情境範圍分為以 下三類(張春興,2009;葉光輝譯,2004/2005): 1.核心特質(cardinal trait):主導了整個人格的特質,核心特質幾乎代 表了一個人,幾乎所有行為都受此特質的影響。但是一個人身上通常只有 一個如此鮮明的特質。 2.中心特質(central trait):最適合描述一個人的 5 到 10 個特質即為中 心特質。這種特質傾向所出現的情境範圍比核心特質小。 3.次要特質(secondary dispositions):最不顯著、最不重要、最沒有概 括性、最不穩定的特質。 以往的人格研究常常在尋找同一文化中可互相比較的人格向度,例如 焦慮、憂鬱。為了更能描述單一個體的特質,Allport 採用了個體取向 (idiographic approach)的方式來研究人格,如此針對個體深入的優點 是更能挖掘出最能代表個體的特質。 二、Cattell Cattell 扮演數學家的角色更勝於心理學家。這種看法源自Cattell 是第一位引入因素分析法來研究人格結構,以及大力推廣多變量分析的統 計方法,使心理學邁向更科學化的先驅者(引自車先蕙等譯,1997;張春

(27)

興,2009)。 Cattell認為過去學者之所以在特質的測量上感到困難,原因在於人 格特質的數量實在太多,研究者根本無從逐一算起,所以欲解決此一困 難,非得藉助因素分析法不可(Koteskey,1999)。他主張分析人格結構就 應該像尋找化學元素一樣,不先預設有哪些元素的存在。若想知道人格組 成的結構,就應該從實證資料中以客觀的研究方法來找出人格結構。 他將特質分為兩種:表面特質(surface trait)與深源特質(source trait)。表面特質是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彼此相關的特質,但實際上不一定 一起變動,也未必肇因於共同的原因,這可由主觀敘述就知道哪些特質是 一起運作的,但這並不客觀。深源特質是行為之間互相關聯、同時變動的 性格向度,這才是性格的基本結構,若是要找出這些特質,肯定要仰賴因 素分析法。 Cattell採用三方面的資料來源:生命經驗資料(L資料)、問卷資料 (Q資料)和客觀測驗資料(OT資料)。他先從生命經驗資料裡尋找描述 行為特徵的詞彙,再將評量結果加以因素分析,發現了15個深源特質。另 外他在Q資料中以因素分析發現16個深源特質,他相信這16 種特質即為人 格結構的基本元素(Koteskey,1999),並編製成了16人格因素問卷(16 P.F.)。Cattell再以研究結果發展了客觀測驗(OT),又發現了21個深 源特質。他相信若是成功找到人格基本向度,這些向度在各種資料上都會

(28)

是可以互相對應的。L資料和Q資料的深源特質大致可對應,然而OT資料和 先前的資料卻是難以對應(葉光輝譯,2004/2005)。 關於特質有時不能穩定的跨情境而一致,Cattell(1979)也提出了狀 態(state)與角色(role)的看法來解釋。狀態是指受情境影響的情緒 改變,像是憂鬱、緊張、興奮、疲倦。認為必須要考慮到當事人的狀態, 才能以特質來預測行為。角色也是影響行為的原因。社會賦予的角色更是 深深影響了當事人行為,這些行為就是不能單憑特質來解釋了。總之,對 於行為的解釋,他認為不是只有特質,還要考量當下的狀態與所扮演的社 會角色(葉光輝譯,2004/2005)。 三、Eysenck 部分研究者批評Cattell的理論包含了不需要的特質(Matthews, 1989),並缺乏有階層性的結構內容,因此,Eysenck認為各個特質對行為 的影響範圍程度彼此不同,他提出了階層式的的人格特質模式。個體日常 生活可被觀察到的反應構成特定反應模式,特定反應模式組成習慣反應模 式,而習慣反應模式又形成特質,特質再形成類型模式。這些階層由上而 下為(黃堅厚,1999): 1.類型層次(type level):類型層次位於階層的最上方,是基於個體人 格特質所顯示的類型,擁有最大的影響力,幾乎會影響個體各方面的行 為,使個體與他人在各方面產生明顯的差別。

(29)

2.特質層次(trait level): 特質的影響往往只限於某一方面。

3.習慣反應層次(habitual response level):涵蓋範圍更小,常只涉

及和某事項有關的行為。

4.特定反應層次(specific response level): 只與某一個情境的某一

種行為有關。 Eysenck認為想瞭解人格,不能像Rogers或Freud一樣仰賴臨床經驗和 直覺,應當用客觀且精確測量的方法,建立一個若有錯誤可被否證的理 論,也應確認特質是否有生物基礎。他使用因素的分析的統計方法處理受 試者的反應,進行了一連串的研究,找出了一些性格因素,然後又進行更 進一步的進階因素分析,試圖找出一組更少的因素,而且這些因素之間沒 有相關,他將這些高階因素視為特質的基本向度。Eysenck針對約一萬名 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人進行研究,試圖找出數量較少且更結構化的 基本人格特質,直到上述三個基本人格特質的出現發現了三個基本向度, 分別為內-外向(introversion-extraversion)、神經質(neuroticism)、 精神病質(psychoticism) (葉光輝譯,2004/2005)。 外向性是最被後續的研究所支持的向度,也找到了一些生理基礎,例 如內外向腦部活動量的差異(Geen,1997)、心跳率、荷爾蒙、汗腺活動。 不過在神經質向度和精神病質向度的生理證據,目前並不多。只有找出攻

(30)

擊性和睪固酮有關,所以攻擊性在男性身上比較高(Eysencccck,1990)。 四、五大因素模型 Cattell與Eysenck之後使用因素分析來尋找基本人格結構後,後來的 學者也跟進。Goldberg(1990)提出了基本字彙假說(fundamental lexical hypothesis):某個文化圈的人,會將人際互動中最重要的個別差異,編 碼為語詞並使用在語言中,這些語詞表示的個別差異就是特質,這些特質 用語不只有社會功能,還可以幫助我們預測他人行為跟控制生活中的各種

後果。五大因素模型(the Five-Factor Model)就是以描述特質的日常

用語裡進行因素分析而發展出來的。Norman(1963)同樣利用因素分析的

方 式 求 得 五 個 有 關 人 格 的 因 素 , 分 別 為 : 外 向 性 ( extraversion or

surgency)、友善性(agreeableness)、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

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 及文化性(culture)五種(引自蘇

文碩,2002)。到了80 年代,McCrae及Costa認為Norman 使用「文化性」

一詞來描述個體某項人格特質的做法並不適當,因為他們發現「文化性」

中所包含與文化有關的成分並不多,反而與個體的創造力、獨立性…等因

素更有關聯 (McCrae & Costa,1985;McCrae & Costa,1987)。為印證

上述觀點,McCrae和Costa運用各種評鑑技術,包括:問卷調查,同儕的

評估、伴侶的評估等方式來獲得有關受試者人格方面的資料,藉由因素分

(31)

經性(neuroticism)、開放性(openness)、友善性(agreeableness)、 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後來許多研究中重複發現了五大因素特 質。他們編製的測驗五大因素量表修訂版(NEO-IP-R)也成為五大因素模 型的主要測驗。後來因為又修訂出60題的五大因素量表NEO-FFI,所欲測 量的五個人格向度以及各向度包涵的面向下表2-2-1所示。 表2-2-1NEO-FFI分量表的面向 神經質 焦慮、憤怒、敵意、沮喪、自我意識、衝動性、易受傷 外向性 溫暖、群聚性、自信、活動性、刺激追求、正向情感 開放性 想像力、美感、感受、行動、思想、價值 友善性 信任、自我肯定、利他、順應、謙遜、溫和同理 嚴謹性 勝任感、秩序、義務感、成就追求、自我約束、深謀遠慮 這五大特質因素內涵分述如下: (一)神經質 神經質表示個體遭遇煩惱時,在認知與行為風格的情緒傾向。神經質 分數高者,有長期負面的影響與發展為精神疾患的傾向。其反覆感覺到的 神經質性緊張、自我意識、沮喪、挫敗感、罪惡感,通常與非理性想法、

低自尊、低衝動控制、低自制(poor control of cravings)、身體化症

狀,和無效的因應方法有關。神經質分數低者,不一定有高度的心理健康,

但可能會被認為是︰冷靜、放鬆、性情沈穩、不會過度興奮的(McCrae &

Costa,1992)。

(二)外向性

(32)

較喜好與人親近,也較有自信、主動、較健談;此種人較喜歡刺激、樂觀 派的、較活躍。。此向度得分低的則為內向性,較少表現出外向者的特徵, 但這不代表他們不友善或是消沉,而是有所保留和情緒穩定。(McCrae & Costa,1992) (三)友善性 友善性亦是一項有關人際相處傾向同情或反對的向度。友善的人基本 上是利他主義的,他們會同情他人且熱心助人,並相信別人亦會同樣回報 他。相反地,不友善或有敵意的人是屬於利己主義的,會懷疑別人的意圖, 且與別人是競爭非合作關係。Digman和Takemoto-Chock(1981)以「友善 順從vs.敵對抗拒」描述這向度。把友善性當作是較符合社會以及心理較 健康而且是吸引人的,友善的人的確較有敵意的人有人緣。但是,為了自 身利益而做爭取的準備,通常是有利的,且在戰場或法庭上友善性便不適 用了。這個向度上的得分如果呈現哪一方的極端表現都不是好現象。這個

向度跟Horney提到與人親近(moving toward people) 和與人敵對(moving

against people)這兩種神經質傾向相當類似於友善性與敵對性的病態形

式。低友善性與自戀、反社會、偏執妄想人格異常有關,而高友善性與依

賴的人格異常有關(McCrae & Costa,1992)。

(四)嚴謹性

(33)

慎性的人有決心、有堅強意志,許多偉大的音樂家、運動家、商人、學者 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有相當高的嚴謹性。Digman和Takemoto-Chock(1981)提 出將此向度並稱做「成就的意志」(will to achieve)。從正向來看,高 嚴謹性與學術及職業成就有關;從負向來看,可能造成吹毛求疵、強迫整 潔,或是工作狂。高嚴謹性得分者為多慮的、守時的、可靠的;低得分者 並不一定缺乏道德準則,但在應用上較少苛求,正如同在追求工作上的目 標時顯得較懶散,有證據顯示,這類人較會享樂、較注意性生活(McCrae & Costa,1992)。 (五)開放性 開放性是指對經驗的開放性,這種特質高的人有豐富的想像力、發散 思考、願意從新的角度看事情、也對於新知感到好奇(Berger,1997)。 研究上,開放性有很大爭議。此因素典型的辭彙;具理解力的、有想像力 的,語彙研究傳統的學者因而定義此因素為智力的某些形式,然而高智商 與高開放性並無相關,但是很多特質與開放性相關,卻無法以一個英文單 字來表示,例如;對藝術與美學的敏感度。量表研究取向發現開放性包含 更寬廣的內涵;創造、非傳統的價值、求變的需求等,因此Costa認為開 放性包含智力的某些部份。開放性內的特質有:活躍的想像力、對藝術敏 感、注意內在感覺、喜好多樣化、求知慾高、獨立判斷是非,而這些特質 在人格理論以及測量中,皆具有一定分量,但在單一向度中,他們的一致

(34)

性很難辨別出來,因此,開放性此項可能是主向度最被廣泛研究的一項。

具有開放性的人,對於內在以及外在的世界都很好奇,而且他們生活中充

滿豐富的經驗。他們喜歡擁有新奇的觀念以及顛覆傳統的價值觀,而且他

們比封閉性的人更敏銳地體驗正向和負向情緒(McCrae & Costa,1992)。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愛情關係適應的相關研究

愛情關係適應的相關研究

愛情關係適應的相關研究

愛情關係適應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檢索國內愛情關係適應相關論文,可大致份為三類:愛情關 係適應的性別差異、關係適應的影響變項以及與人格特質的影響力。茲呈 現如下。 愛情關係適應,性別之間是否有差異?目前發現的性別差異相關文獻 如下: 王慶福(1995)研究 281 位有交往對象之大學生發現,兼具男女性別 角色特質的兩性化者、傾向安全人際依附風格之大學生,有較佳之愛情關 係適應。。。 。 侯靜里(2001)的研究指出:大學生「愛情關係適應」」」」與「自我概念」 有顯著的正相關存在。自我概念愈高,愛情關係適應愈良好;反之,則愈 差。 林素妃(2003)的研究則指出,不同性別角色類型的大學生在滿意成 長、衝突矛盾、自主共生與整體關係適應上均有顯著差異,但不同性別者

(35)

則僅在衝突矛盾一項達到顯著差異,對關係適應來說,性別角色的重要性 反而要比生理性別的重要性為高。 張博雅(2005)研究親子三角關係和關係適應的關聯發現,發現親子 三角關係的四種類型在關係適應上沒有顯著差異,不過發現性別對「衝突 \矛盾」、「自主/共生」與「關係適應」都有顯著影響。 愛情關係適應的高低可能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呢?與愛情關係適應有 關的因素研究如下: 余沛玲(2004)以 1361 位科技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親密關係互 動情況、親密要素與親密關係滿意度三者之間有顯著正相關。情感、認知、 社交、休閒、身體、精神方面互動越多、有性經驗、承諾度高和與父母互 動負面者和建立關係、維持親密關係的能力愈好,其親密關係滿意度愈高。 王慶福(2007)的研究中發現:「性別角色取向」與「人際能力」對 關係適應具有預測力,「生理性別」對關係適應沒有預測力。兩性化性別 角色取向者,會知覺到較低的矛盾衝突和較高的滿意成長。衝突處理、主 動表露、情緒支持這三種人際能力則對自主性的關係適應較具預測力。 陳詩潔(2005)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欲探討愛情關係品質與共依附 特質的關聯,發現共依附程度愈高,愛情中面臨的衝突矛盾就愈多、親密 愈低、滿意度愈差。另外還發現愛情關係品質高者,善於照顧伴侶與有更 多的自我表露。

(36)

Sprecher、Metts、Burleson、Hatfield 和 Thompson(1995)的研究中

以 94 對有承諾的情侶或已婚夫妻為研究對象,發現關係滿意度可被表達性

互動所預測,表達性互動包涵三層面:陪伴(companionship)、性表達

(sexual expression)和支持性溝通(supportive communication),其中以

支持性溝通的對關係滿意度的預測力最高。女性在關係中會知覺到比男性 更高的陪伴與性表達。 哪些人格因素會影響愛情關係適應,以下是人格因素與愛情適應的相 關文獻研究: Lehnart和Neyer(2006)完成了8年的縱貫研究,比較133對穩定交往 伴侶和92對更換交往對象的伴侶,發現人格對於關係穩定度的預測力遠不 如關係滿意度。但穩定交往伴侶的神經質和依附品質比更換對象者變動 小。 Lowyck、Luyten、Demyttenaere、和Corveleyn(2008)以伴侶雙方 為樣本,研究依附型態組合與自我批判依賴性在關係滿意度中的角色。研 究發現伴侶雙方都是安全依附型的滿度最高,有一個為安全依附型的情侶 次之,雙方都是不安全依附型的伴侶滿度最低,儘管控制了其他變項如自 我批判、依賴性、沮喪程度與負面生命事件,這樣的結果依舊不變,可見 依附型態和關係滿意度有高相關。 Nemechek和Olson(1999)的研究發現,五大人格特質裡,丈夫或妻

(37)

子的神經質與不良婚姻關係或離婚有關。配偶謹慎性的相似性在婚姻適應 上有顯著相關 。 White、Hendrick,S.和 Hendrick, C.(2004)研究 196 名戀愛中的對 象,以 DAS 和NEO-PI-R 為研究工具,調查結果經迴歸分析發現,神經質與關係 滿意度有負相關,外向性與友善性和關係滿意度成正相關,尤其是對男性而言。 Watson 等人(2000)曾以五大因素人格來預測關係滿意度,他們以 74 對夫妻和 136 情侶為研究對象,分別收集每對情侶自評與他評人格共四 種資料,經分析後發現:自身人格特質對於關係滿意度的預測力(34%) 比伴侶的特質(26%)還高一些。 在 Malouff、Thorsteinsson、Schutte、Bhuller 和 Rooke(2010)根 據 19 份五大因素人格與關係滿意度的後設分析研究中,整合出不論已婚 或未婚、用自身或伴侶性格的人格特質來看。特質與關係滿意度的結果都 是高關係滿意度有以下的人格特質:低神經質、高友善性、高嚴謹性和高 外向性,至於開放性和滿意度沒有顯著相關。 Allemand、Amberg、Daniel 和 Fincham(2007)研究關係滿意度、特 質寬恕(forgiveness)、和情節寬恕(episodic forgiveness)的關係, 以 180 名戀愛中的受試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關係滿意度和特質寬恕有 交互作用效果,高滿意的關係裡,特質寬恕高者容易對伴侶對自己的傷害 有認知、情感、行為的改變。但是,低滿意關係中,特質寬恕低者才會對

(38)

伴侶的罪過有不同的看法。特質寬恕與友善性、嚴謹性有正相關,但與外 向性呈負相關。 先前研究幾乎不脫離特質對於關係的影響,和性別之間的差異。歸納 以上研究,可發現在個人特質方面:安全依附、自我概念良好、寬恕特質、 低神經質者、表達性互動多、親密程度深者有較高的愛情關係滿意度,而 以自身人格來預測關係滿意程度比伴侶人格更有效。性別角色似乎比生理 性別更有影響力,但研究者認為所謂的性別角色依然是一種特質差異。至 於性別方面的差異有爭議性,本研究以最廣泛性的五大人格特質來代替所 有人格特質,蒐集受試者個人的特質最為資料,以探討特質對於關係適應 的影響。國內目前尚無使用五大人格因素以探討與愛情關係適應的關聯, 本研究欲嘗試使用五大因素理論的角度探索愛情瞭解不同人格特質的,對 關係適應有何影響。

(39)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此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 研究工具;第四節為實施程序;第五節為資料處理。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本研究欲探討大學生的人格特質對於愛情關係適應預測力,故以 人格特質為預測變項,愛情關係適應為效標變項。本研究發送問卷給各大 專校院的戀愛中大學生,蒐集有交往對象之大學生的背景變項、人格特質 與愛情關係適應資料,再進行資料分析,研究架構圖如下圖3-1-1所示, 此架構用以探討: 1.不同背景變項(性別、交往時間、交往人數)的大學生之人格特質是否 有顯著差異。 2.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交往時間、交往人數)的大學生的愛情關 係適應是否有顯著差異。 3.人格特質(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友善性、嚴謹性)對愛情關係適 應的預測力。 4.新愛情關係適應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為何,以及與舊量表的效標關聯效度 如何。

(40)

圖3-1-1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本 研 究 對 象 為 全 國 有 交 往 對 象 之 大 學 生 , 採 用 分 層 便 利 抽 樣 法 (convenience sampling),以各大學為叢集來抽取樣本。根據大專校院 在各地分佈之比例(北部68所、中部24所、南部46所、東部9所),從147 所大專院校中抽取北部7所(台師大、市立台北教育大學、新竹教育大學、 育達技術學院、亞東技術學院、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部2所(弘 光科技大學、中興大學)、南部4所(嘉義大學、中山大學、輔英科技大學、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東部1所(東華大學),共15間學校,每校共發送100 背景變項 性別 年級 交往時間 交往人數 愛情關係適應 滿意/成長 衝突/矛盾 自主\共生 人格特質 神經質 外向性 開放性 友善性 嚴謹性

(41)

絡14間大學協助施測,有的學校選取特定科系學生填寫問卷、或由輔導中 心隨機發給學生、或到通識課程發送問卷。研究者於四月初寄送問卷,在 兩星期後開始回收問卷,並電話追蹤未回收的問卷的學校聯絡人,直到5 月中,總共回收到1192份問卷,回收率為79.4%,其中有交往對象者有368 份,佔回收問卷的30.7%,惕除明顯亂答、漏答、反應心向之問卷,共收 集到322份有效紙本問卷。另外為增加樣本數以提高代表性,研究者製作 Google網路問卷,從5月10日張貼研究邀請在台大BSS--ptt實業坊(註冊 人數達150萬人,平均線上人數10萬到15萬人)的問卷版(Q_ary)、男女 交往版(Boy-Girl)張貼網路問卷連結,至截止填達問卷5月20日止,共收 集到網路問卷451份。有效紙本與網路問卷合計773份。樣本資料如下表 3-2-1、表3-2-2所示,樣本來自88學校,共773人,男生佔230人,女生佔 543人。一年級有145人,二年級有202人,三年級有215人,四年級有211 人。 表3-2-1樣本學校及性別次數分配圖 學校 人數 男生 女生 大同大學 2 0 2 大華技術學院 1 0 1 大葉大學 1 0 1 中山大學 47 24 23 中山醫學 6 1 5 中央大學 159 48 107 中正大學 18 4 14 中州技術學院 1 0 1 中原大學 5 1 4

(42)

中國醫藥 3 0 3 中華大學 2 0 2 中興大學 29 17 12 元培技術學院 1 0 1 元智大學 4 1 3 文化大學 4 0 4 世新大學 7 0 7 台北醫學大學 5 1 4 台中技術學院 1 0 1 台北大學 8 1 7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4 2 22 台北科技大學 2 2 0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4 3 1 台北護理學院 2 0 2 台東大學 1 0 1 台南大學 3 0 3 台南護理學院 1 0 1 台灣大學 52 19 32 台灣科技大學 19 7 12 台灣師範大學 25 0 25 台灣海洋大學 1 0 1 弘光科技大學 38 5 33 正修科技大學 5 1 4 玄奘大學 1 0 1 交通大學 6 1 5 成功大學 11 2 9 吳鳳技術學院 1 1 0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16 0 16 亞東技術學院 13 11 2 東吳大學 10 0 10 東南科技大學 1 1 0 東海大學 6 5 1 東華大學 32 12 20 花蓮師範大學 1 1 0 長庚大學 5 1 4 長榮大學 2 1 1 南華大學 2 1 1 表 3-2-1 樣本學校及性別次數分配圖(續)

(43)

屏東教育大學 1 0 1 屏東科技大學 1 0 1 建國科技大學 1 0 1 政治大學 8 1 7 馬偕醫學院 1 0 1 高雄大學 2 0 2 高雄師範大學 4 0 4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2 0 2 高雄醫學大學 4 0 4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18 13 5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3 2 1 國立體育大學 1 0 1 崑山科技大學 2 1 1 淡江大學 7 1 6 清華大學 6 1 5 逢甲大學 6 3 3 陽明大學 2 0 2 勤益科技大學 2 0 2 慈濟大學 2 0 2 新竹教育大學 37 13 24 義守大學 2 1 1 僑光科技大學 1 1 0 嘉義大學 23 7 16 實踐大學 2 0 2 彰化師範大學 2 0 2 暨南國際大學 2 0 2 臺北大學 1 0 1 臺南藝術大學 1 0 1 輔仁大學 10 0 10 輔英科技大學 16 4 12 銘傳大學 6 1 5 樹德科技大學 1 0 1 靜宜大學 3 0 3 嶺東科技大學 1 0 1 聯合大學 2 2 0 總計 88 773 230 543 表 3-2-1 樣本學校及性別次數分配圖(續)

(44)

表3-2-2 樣本年級次數分配 年級 次數 百分比 一 145 18.8 二 202 26.1 三 215 27.8 四 211 27.3 總計 773 100.0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三份研究工具,分別為五大人格因素量表和兩份愛情關係 適應量表。以下分述三量表之內容、計分方式、信度和效度。 壹 壹 壹 壹、、、、五大人格因素量表五大人格因素量表五大人格因素量表五大人格因素量表 一、量表內容 本量表根據 McCrae 和 Costa 的人格模型,將個人特質分為五向度: 神經質、外向性、開放、友善性嚴謹性。McCrae 與 Costa 原本發展出 243

題 的 五 大 因 素 量 表 修 訂 版 (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evised ,

NEO-PI-R),雖有良好之信效度,且在各國翻譯使用,但因為題目過多在

研究上難以實施,又修訂出 60 題的五大人格因素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此量表廣泛運用於各國、各種職業、青少年以及

(45)

修訂之中文版測驗,作文辭上的修飾後,作為本研究之量表。五因素的題 目分配與反向題如下表 3-3-1 所示: 表 3-3-1 NEO-FFI 因素題目分配表 因素 題號 反向題 神經質 1、6、11、16、21、26、31、36、41、 46、51、56 1、16、36、46 外向性 2、7、12、17、22、27、32、37、42、 47、52、57 12、45、57 開放性 3、8、13、18、23、28、33、38、43、 48、53、58 3、8、18、23、 33、38、48 友善性 4、9、14、19、24、29、34、39、44、 49、54、59 9、14、24、29、 39、44、54、59 嚴謹性 5、10、15、20、25、30、35、40、45、 50、55、60 15、30、45、55 二、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用五點量表計分,根據受試者填答「非常不同意」、「有些 不同意」、「不一定」、「有些同意」和「非常同意」,分別給予1~5分, 反向題則反之。分數越高的人表示此一特質傾向越高;反之,則越低。五 人格向度各有12題來評量,將反向題作分數轉換後,與正向題得分加總,

(46)

即得到五大人格向度的分數。

三、信效度

NEO-FFI 的60 道題目是從NEO PI-R的240題中挑選出來的,NEO-FFI

提供一個簡明、綜合性的五個特質的人格測驗。它包含了五個性格向度分 量表,每一量表有12 道題目來測量每一特質,NEO-FFI 的信度及效度較 NEO PI-R 量表微低,但仍是可接受的範圍。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 友善性、嚴謹性五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為.86、.77、.73、.68、 與.81,與NEO-PI-R的效標關連效度各為.62、.60、.56、.57、.61,大約 可解釋85% NEO-PI-R的變異量。本研究引用之中文版NEO-FFI,在韓繼成 (2002)的研究中發現各分量表之Cronbach’s α值如下:神經質為.88, 外向性為.83,開放性為.59,友善性為.68,謹慎性為.83。由以上研究可 見此量表信效度佳。 貳 貳 貳 貳、、、、愛情愛情愛情愛情關係適應量表關係適應量表關係適應量表關係適應量表 一、量表內容 本研究欲測量愛情關係適應,引用王慶福(1996666)所編製之關係適應 量表,此量表又分為三分量表,分別描述如下: (ㄧ)滿意/成長量表:用以測量親密關係品質中獲得之正向經驗程 度,此分量表合計總分越高者對自己親密關係的滿意度越高,能在親密關

(47)

係中獲得成長的程度越高。 (二)矛盾/衝突量表:測量的是親密關係中的矛盾衝突感,此分量 表合計得分越高者在關係中所感受到的矛盾、衝突和不一致的情緒越多。 (三)自主\共生量表:測量親密關係中的自主性,此分量表合計得 分越高者的在親密關係中的自主性就越高,而得分越低則關係中的共生傾 向就越高。 二、計分方式 此量表為六點量表,受試者每題回答分數越高表示越符合他的關係 狀況。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相當不符合;3代表不太符合;4表示還算 符合;5代表相當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將負向題進行反向計分,再把各 分量表包涵的每題分數加總,即可獲得三分量表之得分。量表總分計算方 式為(滿意/成長分數)-(衝突/矛盾分數)+(自主\共生分數)。 三、信度與效度 原始量表(王慶福、林幸台、張德榮,1996)以504位有交往對象之 大學生為樣本,經信度分析後,三分量表(滿意/成長、衝突/矛盾、自主\ 共生)的內部一致性係數(Cronbach’s α)分別為.91、.81、.78。量表的 因素分析結果如表3-3-1所示,結果發現符合原來的三因素,有良好之建 構效度。顯示本測驗有良好之信度與效度。本研究之對象與原量表對象同 為有交往對象之大學生,故援用此量表作為研究工具。

(48)

表3-3-2 關係適應量表題項因素分析摘要表(N=504) 題號 原屬向度 因素一 因素二 因素三 共同值 題目內容 R4 滿意/成長 .82 -.35 .07 .67 和別人的關係比較起來,我們的關係蠻好的 R6 滿意/成長 .72 -.21 .03 .53 我和______能一起努力做好某些事 R1 滿意/成長 .79 -.48 .12 .66 一般而言,我滿意我和______之間的關係 R11 滿意/成長 .67 -.21 .14 .45 我覺得在我們兩人的關係中,______的需要能得到滿足 R18 滿意/成長 .76 -.45 .12 .60 我覺得______很滿意我們之間的關係 R3 滿意/成長 .66 -.24 .09 .43 我們兩人之間有很多思想觀念的激發和交流 R8 滿意/成長 .70 -.37 .06 .50 在我們兩人的關係中,我的需要能得到滿足 R21 滿意/成長 .72 -.41 .19 .54 我們兩人能互相提攜,一起成長 R15 滿意/成長 .70 -.47 .21 .54 我很喜歡______對待我的方式 R10 滿意/成長 .56 -.15 .23 .35 和______在一起這段時光,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 R20 衝突/矛盾 -.46 .76 -.18 .61 我覺得我們繼續下去彼此都很痛苦 R7 衝突/矛盾 -.21 .67 -.18 .45 我對______有所不滿,但彼此又不能坦誠的談 R16 衝突/矛盾 -.39 .74 -.21 .56 我們並不是真正很合得來,但是卻仍然勉強的在一起 R22 衝突/矛盾 -.32 .68 -.23 .46 我們之間的關係有一些緊張與不愉快 R19 衝突/矛盾 -.29 .61 -.04 .39 別人看我們似乎很親密,其實真實的情形並不是這樣 R13 衝突/矛盾 -.30 .43 -.12 .21 我和______的生活哲學很不一樣 R9 自主\共生 .16 -.20 .82 .69 我們可以各自參加喜歡的活動,不會限制對方的生活 R14 自主\共生 .17 -.18 .79 .63 我們會互相留給對方屬於他(她)自己的時間與空間 R12 自主\共生 .17 -.14 .65 .44 我們有些假期可以分開來各自度過,不會因此造成不愉快 R17 自主\共生 .45 -.30 .50 .40 我們互相尊重對方原本的個性﹑價值觀﹑信仰等 R5 自主\共生 .26 .24 -.49 .40 和______交往之後,和周圍的朋友就逐漸疏遠了 R2 自主\共生 .03 .49 -.46 .42 我們兩人的生活圈愈來愈小,並因此而心情時常不好 特徵值 未加權平方和 14.57 6.10 4.70 4.31 3.08 .81 10.93 因素間相關 因素一 滿意/成長 因素二 衝突/矛盾 因素二 衝突/矛盾 因素三 自主\共生 -.40 .13 -.27 資料來源:王慶福、林幸台、張德榮(1996),p.234

(49)

參 參 參 參、、、、新愛情關係適應量表新愛情關係適應量表新愛情關係適應量表新愛情關係適應量表 一、量表內容 此量表由王慶福(2007)從質性研究「大學生知覺其人際依附風格對 愛情關係適應之影響」的研究結果中發展出來,此研究經由訪談與詮釋現 象學分析,意外發現人際依附風格對愛情關係的正負面影響正好搭配為10 組兩極相對的項目如下表3-3-2。此量表尚未經過大樣本收集資料以探索 其信度與效度。本研究目的之一即試圖考驗此發展於台灣的愛情關係適應 的10種項目的信、效度為何。 表3-3-3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適應之正面與負面影響 負面影響 相對應的正面影響 1.負擔累贅 互相照顧呵護 2.不安全感 提昇自信 3.溝通不良 溝通良好 4.容易摩擦衝突 良性互動 5.無法忍受差異 互補不足 6.隱瞞 肯定與信任對方 7.缺少快樂 在一起很快樂滿足 8.彼此沈溺而停滯成長 成長改變 9.需要互相遷就與顧慮 提高自主性

(50)

表3-3-3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適應之正面與負面影響(續) 10.人際圈變小變窄 擴大社交 資料來源:王郁茗、王慶福(2007),p.411 二、計分方式 十個適應向度以兩極相對的六點量表呈現,讓受試者根據最近一個月 與伴侶相處的情形作答。以1到6分代表符合程度。分數越高符合程度越高。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實施程序

實施程序

實施程序

實施程序

本研究對象與關係適應量表和研究工具五大因素人格量表(NEO-FFI) 樣本相同,都為大學生。所以直接進入正式施測。以下說明研究實施過程。 一、研究者以自身人脈聯絡14間大專院校,電話或 email請求協助施測, 對方同意後研究者發送兩份「愛情關係適應量表」與「五大人格因素 量表」給14所大專院校,北部7所為台師大、市立台北教育大學、新竹 教育大學、育達技術學院、亞東技術學院、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 中部2所為弘光科技大學與中興大學、南部4所為嘉義大學、中山大學、 輔英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東部1所是東華大學。共14間學校, 於四月初時,每校發送100份問卷,請各校聯絡人安排兩個通識課班 級、或是特定科系的兩班、或是由諮商中心隨舉辦活動發放問卷代為 實施測驗,四月底時研究者致電詢問上尚未寄還學校的施測情形。至

(51)

五月中時回收完所有問卷研究者致電詢問追蹤。 二、研究者亦於五月份製作Google網路問卷,透過ptt實業坊的戀愛相關 討論版上留下連結,以及透過自身親友和facebook邀請大學生填寫問 卷。網路問卷開放填寫時間為5月10日到五月20日。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資料

資料

資料

資料處理與分析

處理與分析

處理與分析

處理與分析

根據本研究的目的,為考驗本研究之假設,將採用SPSS 15.0套裝程 式,對問卷調查所蒐集之資料,進行資料分析工作。資料整理方法如下: 一、描述統計部份: 1.大學生有交往對象與無交往對象的百分比、不同交往人數的百分比與平 均數,與現任伴侶之交往時間的百分比、平均數。 2.求男、女生在愛情關係適應三分量表(滿意////成長、衝突////矛盾、自主\\\\ 共生)上的平均數、標準差。 3.求男、女生在人格特質五向度(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友善性、嚴 謹性)上的平均數、標準差。 二.推論統計部份: 1.以「獨立樣本t檢定」考驗以下假設: (1)男、女生在愛情關係適應三分量表上有顯著差異。 (2)男、女生在人格特質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52)

(3)不同交往人數之人格特質的差異。 (4)不同交往時間的人格特質的差異。 2.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分別考驗不同年級、交往時間與交往人數的的 人格特質和關係適應是否顯著差異。 3.逐步迴歸分析:以人格特質為預測變項,愛情關係適應為效標變項,進 行迴歸分析,考驗所有預測變項之預測力。 4.以探索性因素分析求新量表的建構效度;以舊量表為效標,求新舊量表 間的效標關聯效度;另求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考驗新量表的信度。

(53)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旨在呈現資料分析後的結果並討論,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大學 生戀愛、愛情關係適應與人格特質現況;第二節為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的 人格特質差異;第三節為不同背景變項人的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差異; 第四節為五大人格特質與愛情關係適應的迴歸分析;第五節為新愛情關係 適應量表的發現。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大學生戀愛大學生戀愛大學生戀愛、大學生戀愛、、、愛情關係適應與人格特質現況愛情關係適應與人格特質現況愛情關係適應與人格特質現況 愛情關係適應與人格特質現況 本研究填答問卷的大學生中,目前戀愛中的大學生百分比為31.7%, 單身者為70.3%。平均已交往人數為2.04人,平均交往時間為1年到2年。 各組別百分比如下表4-1-1與表4-1-2所示。戀愛中的大學生裡,12.2%的 大學生正在談第1次戀愛,34.9%已經分手過1次,24.2%分手過2次,13.5 %分手過3次。95.7%的戀愛中的大學生曾交往對象在5人以下,交往6人 以上僅佔4.3%。交往時間方面,46.3%的大學生與現在伴侶交往時間未 滿1年,25.6%的學生交往時間為一到兩年,16.9%的學生交往二到三年, 12.2%的學生交往時間達四年以上。 愛情關係適應方面,滿意/成長分量表的平均數為43.39分 ,標準差 是6.84分;衝突/矛盾為14.16分,標準差為5.04分,自主\共生則為 22.09分,標準差為 5.04分,如表4-1-3所示。與理論平均數相較之下,

數據

圖 3-1-1 研究架構…………………………………………………………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good way to lead students into reading poetry is to teach them how to write their own poems.. The boys love the mus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compare in the formulation stage as the case teacher asked them to look at additional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 whilst they were required to compare in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By correcting for the speed of individual test takers, it is possible to reveal syst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tems in a test, which were modeled by item discrimination and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